CN214451301U - 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1301U
CN214451301U CN202120602008.0U CN202120602008U CN214451301U CN 214451301 U CN214451301 U CN 214451301U CN 202120602008 U CN202120602008 U CN 202120602008U CN 214451301 U CN214451301 U CN 214451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ongitudinal beam
reinforcing
reinforcing plate
sid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20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高原
杨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020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1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1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1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所述纵梁结构包括:包括:纵梁本体和加强板;所述纵梁本体包括配合连接的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连接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加强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板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纵梁内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在纵梁本体内设置由第一加强板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板连接而成的加强板,且形成封闭空间,可以提高车身弯曲刚度和车身纵梁的强度,从而提高车内的舒适性和车辆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纵梁的强度对车辆的碰撞安全性、整车刚度及模态都有重要影响。纵梁强度越高越有利于保护车内乘员,还可以提高整体刚度进而提高车辆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纵梁的强度越高,也越有利于提升整车模态,减少整车共振和轰鸣,提高车内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纵梁的强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本体和加强板;
所述纵梁本体包括配合连接的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连接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加强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板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板;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纵梁内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纵梁内板包括纵梁上板、纵梁立板和纵梁下板;
所述纵梁上板和所述纵梁下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纵梁上板和所述纵梁下板分别与所述纵梁立板上相对的两个侧边连接;
其中,所述纵梁上板和所述纵梁下板分别与所述纵梁外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加强立板,及与所述加强立板分别连接的加强上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加强立板上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
所述加强上板与所述加强立板的第三侧边连接,所述第三侧边为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侧边;
其中,所述加强立板与所述纵梁立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上板与所述纵梁上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内部;
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四侧边与所述加强立板上远离所述纵梁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五侧边与所述加强上板上远离所述纵梁上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侧边和所述第五侧边分别为所述第二加强板上相邻的两个侧边。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减重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减重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翻边,通过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纵梁内板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翻边,通过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纵梁内板分别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纵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在纵梁本体内设置由第一加强板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板连接而成的加强板,且形成封闭空间,可以提高车身弯曲刚度和车身纵梁的强度,从而提高车内的舒适性和车辆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纵梁内板;11-纵梁上板;12-纵梁立板;13-纵梁下板;2-第一加强板;21-加强立板;22-加强上板;23-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第二减重腔;3-第二加强板;31-第一减重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纵梁的强度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本体和加强板;
所述纵梁本体包括配合连接的纵梁内板1和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内板1和所述纵梁外板连接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加强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板2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板3;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2和所述第二加强板3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纵梁内板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外板与车辆车身固定连接或者属于车辆车身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纵梁本体内设置由第一加强板2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板3连接而成的加强板,且形成封闭空间,可以提高车身弯曲刚度和车身纵梁的强度,从而提高车内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舒适性和车辆的可靠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3的数量为两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2和所述第二加强板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提高纵梁本体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纵梁内板1包括纵梁上板11、纵梁立板12和纵梁下板13;
所述纵梁上板11和所述纵梁下板13相对设置,且所述纵梁上板11和所述纵梁下板13分别与所述纵梁立板12上相对的两个侧边连接;
其中,所述纵梁上板11和所述纵梁下板13分别与所述纵梁外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内板1包括连接的纵梁上板11、纵梁立板12和纵梁下板13,且所述纵梁内板1形成为半封闭形结构,通过所述纵梁上板11和所述纵梁下板13分别与所述纵梁外板连接,可以实现所述纵梁内板1和所述纵梁外板连接形成封闭空间,有利于提高纵梁结构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纵梁上板11和所述纵梁下板13分别与所述纵梁外板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2包括:加强立板21,及与所述加强立板21分别连接的加强上板22、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
所述第一侧板23和所述第二侧板24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23和所述第二侧板24分别与所述加强立板21上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
所述加强上板22与所述加强立板21的第三侧边连接,所述第三侧边为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侧边;
其中,所述加强立板21与所述纵梁立板1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上板22与所述纵梁上板11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2由四个面组成,分别为加强立板21、加强上板22、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且所述第一加强板2形成为半封闭结构。
所述加强立板21与所述纵梁立板12焊接,所述加强上板22与所述纵梁上板11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板2的内部;
所述第二加强板3的第四侧边与所述加强立板21上远离所述纵梁立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3的第五侧边与所述加强上板22上远离所述纵梁上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侧边和所述第五侧边分别为所述第二加强板3上相邻的两个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板2形成的半封闭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二加强板3相邻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加强立板21和所述加强上板22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3上设置有第一减重腔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3上设置有第一减重腔31,既可以保证强度,也能减轻重量,还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23和所述第二侧板24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减重腔2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2的两个相对的侧板: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减重腔25,既可以保证强度,也能减轻重量,还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2上设置有第一翻边,通过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板2与所述纵梁内板1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3上设置有第二翻边,通过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3与所述第一加强板2和所述纵梁内板1分别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2上设置有第一翻边,通过第一翻边,便于所述第一加强板2与所述纵梁内板1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3上设置有第二翻边,通过所述第二翻边,便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与所述第一加强板2和所述纵梁内板1分别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纵梁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纵梁结构,则上述纵梁结构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车辆,且能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本体和加强板;
所述纵梁本体包括配合连接的纵梁内板(1)和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内板(1)和所述纵梁外板连接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加强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板(2)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板(3);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2)和所述第二加强板(3)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纵梁内板(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1)包括纵梁上板(11)、纵梁立板(12)和纵梁下板(13);
所述纵梁上板(11)和所述纵梁下板(13)相对设置,且所述纵梁上板(11)和所述纵梁下板(13)分别与所述纵梁立板(12)上相对的两个侧边连接;
其中,所述纵梁上板(11)和所述纵梁下板(13)分别与所述纵梁外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2)包括:加强立板(21),及与所述加强立板(21)分别连接的加强上板(22)、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
所述第一侧板(23)和所述第二侧板(24)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23)和所述第二侧板(24)分别与所述加强立板(21)上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
所述加强上板(22)与所述加强立板(21)的第三侧边连接,所述第三侧边为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侧边;
其中,所述加强立板(21)与所述纵梁立板(1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上板(22)与所述纵梁上板(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板(2)的内部;
所述第二加强板(3)的第四侧边与所述加强立板(21)上远离所述纵梁立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3)的第五侧边与所述加强上板(22)上远离所述纵梁上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侧边和所述第五侧边分别为所述第二加强板(3)上相邻的两个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上设置有第一减重腔(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3)和所述第二侧板(24)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减重腔(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2)上设置有第一翻边,通过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板(2)与所述纵梁内板(1)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3)上设置有第二翻边,通过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3)与所述第一加强板(2)和所述纵梁内板(1)分别连接。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纵梁结构。
CN202120602008.0U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4451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2008.0U CN214451301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2008.0U CN214451301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1301U true CN214451301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60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2008.0U Active CN214451301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1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1642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2562065B1 (en) Integral body of ultra-micro pure electric vehicle at low speed
US20130049392A1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WO2021073356A1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09739165U (zh) 一种轻量化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结构
CN105946978A (zh) 一种汽车b柱的加强结构
CN217260339U (zh) 一种一体化车身后地板结构
CN214451301U (zh) 一种纵梁结构及车辆
CN211167108U (zh) 后车体焊接总成
CN110667707B (zh) 一种提高汽车车身扭转刚度的结构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JPWO2020085381A1 (ja) 自動車骨格部材および電気自動車
CN210370289U (zh) 一种提升车门铰链安装点刚度的加强组件
CN103738152A (zh) 一种汽车用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
CN206155569U (zh) 一种侧围外板加强结构
CN214001835U (zh) 一种无框车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侧围b柱上部结构
CN214057153U (zh) 三片式前减震塔座
CN218229163U (zh) 一种车辆的后地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4928883U (zh) Suv汽车车身后背门框加强结构
JPH02293277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6070199U (zh) 一种半承载车架后段连接结构
CN115402424B (zh) 一种地板骨架总成、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RU2788260C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ормовой части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и автомобиль
CN218431432U (zh) 汽车前围板总成、车身机舱结构总成及汽车
CN218400731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