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57153U - 三片式前减震塔座 - Google Patents

三片式前减震塔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57153U
CN214057153U CN202022264910.4U CN202022264910U CN214057153U CN 214057153 U CN214057153 U CN 214057153U CN 202022264910 U CN202022264910 U CN 202022264910U CN 214057153 U CN214057153 U CN 214057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front shock
mounting plate
mounting panel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649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
石荡赫
黄洁
陈洋洋
王立来
方永利
滕朝艳
胡涛
张峰
段文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57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57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三片式前减震塔座,包括前减震器安装板、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分列于前减震器安装板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形成前减震塔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采用在前减震器安装板两侧焊接或机械连接两个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一主两辅)的结构,形成三片式前减震塔座,与现有技术的“冲压片件+焊接”式前减震塔座相比较,简化零部件数量,具有轻量化的效果,且可满足强度要求,利于降低车辆的能源消耗;与高强度钢(深拉延)一体式前减震塔座相比,成型工艺过程以及结构较为简单,具有较低的成本,在控制重量和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整个结构的性能。

Description

三片式前减震塔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三片式前减震塔座。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前减振塔座属于汽车前轮减震器上盖零部件,布置在汽车前端,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底盘减振支座总成提供安装点,从车身坐标系来看,主要承受Z方向上车身重量和从地面通过减振支座传导至车身的冲击载荷,同时需要保证在X 方向和Y方向有足够的动刚度;由于承受非常大的动载荷,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所以对其结构和性能要求非常高,因此,结构型式一般为上部小下部大的塔状结构,以利于结构稳定。
现有技术中,前减震塔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大类,即“冲压片件+焊接”式、“高强度钢(深拉延)一体”式和高压真空铸铝式,其差别主要体现在减震塔本体用材和制造工艺上。
“冲压片件+焊接”式前减震塔座,通常由前轮罩、减震器安装板以及部分加强件组成;前轮罩(本体)由于拉延深度较大,一般用延展性较好DC04类材料;安装板的厚度一般在3mm左右,普遍采用SPCH酸洗板;加强板则由强度稍高的 B280vk或者是B340/590等材料。本结构的前减震塔座具有以下问题:一、零件数量较多,组件重量较重,轻量化效果欠佳;二、减震器安装点动刚度以及整体刚强度不高,容易出现疲劳问题。
高强度钢(深拉延)一体式前减震塔座,主要利用第三代先进钢(TWIP980)的高强度高延展性的特点,一体成型,没有分焊工序。本结构的前减震塔座具有以下问题:一、零部件由于拉延深度大,结构较复杂,零部件成型困难,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成型工艺性;二、由于材料和成型的特殊性,且各部位均采用同样材料,提高整体成本,且合格率低。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前减震塔座进行改进,简化零部件数量,具有轻量化的效果,且可满足强度要求,利于降低车辆的能源消耗,成型工艺过程以及结构较为简单,具有较低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片式前减震塔座,简化零部件数量,具有轻量化的效果,且可满足强度要求,利于降低车辆的能源消耗,成型工艺过程以及结构较为简单,具有较低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三片式前减震塔座,包括前减震器安装板、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分列于前减震器安装板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形成前减震塔座结构。
进一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的两侧分别对应与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之间形成搭接。
进一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的两侧分别下沉形成下沉翼缘,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分别设有与所述下沉翼缘搭接的搭接翼缘。
进一步,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的搭接翼缘分别在距内边缘的设定位置下沉形成加强台阶,且搭接翼缘的内边缘与前减震器安装板对接处近似于平齐,下沉后与所述下沉翼缘贴合。
进一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包括水平的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近似竖直的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一体成形;或者,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包括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之间形成组装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的搭接翼缘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对应包括水平搭接翼缘和竖直搭接翼缘,且水平搭接翼缘和竖直搭接翼缘均形成所述加强台阶。
进一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为超高强度钢或先进高强钢一体成形的整体结构;
或者,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的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为超高强度钢或先进高强钢一体成形的整体结构;
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的材料为高强度钢。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三片式前减震塔座,采用在前减震器安装板两侧焊接或机械连接两个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一主两辅)的结构,形成三片式前减震塔座,与现有技术的“冲压片件+焊接”式前减震塔座相比较,简化零部件数量,具有轻量化的效果,且可满足强度要求,利于降低车辆的能源消耗;与高强度钢(深拉延)一体式前减震塔座相比,成型工艺过程以及结构较为简单,具有较低的成本,在控制重量和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整个结构的性能;
经过核算,整个结构受力、传力效果更好,动刚度等性能提升20%-50%;整个结构轻量化效果明显,同等大小条件下与现有技术相比减重20-40%;整个结构成本降本15-3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结构示意图(前减震器安装板为整体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结构示意图(前减震器安装板为两段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三片式前减震塔座,包括前减震器安装板1、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2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3,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2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3分列于前减震器安装板1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形成前减震塔座结构;前减震器安装板两侧指的是如图的左右两侧,一般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前减震塔座,在此不再赘述;本结构拼装过程只有三片结构,即一主(前减震器安装板)两辅(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结构,材料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结构简化,并可适当减轻重量;三片式结构中,根据受力条件合理配置前减震器安装板、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的材料,强度能够满足需要并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1的两侧分别对应与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2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3之间形成搭接;搭接结构能够显著提高焊接后的整体强度,可有效补偿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材料上的不同;搭接指的是二者具有重叠后形成焊接,二者的上下搭接顺序并无明确要求,但需保持易于实施焊接以及能够保证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1的两侧分别下沉形成下沉翼缘,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2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3分别设有与所述下沉翼缘搭接的搭接翼缘,这里的下沉指的是向塔座的内侧下沉,并不必然是向下方位下沉,在此不再赘述;如图所示,下沉翼缘结构与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的搭接翼缘形成搭接,便于施焊组装,同时该下沉结构还具有台阶效应,增加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2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3 的搭接翼缘分别在距内边缘的设定位置下沉形成加强台阶,且搭接翼缘的内边缘与前减震器安装板对接处近似于平齐,下沉后与所述下沉翼缘贴合;本结构在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2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3的搭接翼缘在下沉处和内侧边之间的部分与下沉翼缘之间形成空隙,即形成类似于矩形钢的结构,整体抗扭矩和抗弯矩的能力大大增加,补偿了整体结构材料不一致上对强度的影响,可达到甚至超过现有技术高强度钢(深拉延)一体式的塔座。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1包括水平的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101和近似竖直的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102,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101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102一体成形,加工方便,且整体性结构利于增加结构本体的强度;如图所示,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101两侧分别形成下沉翼缘1011和下沉翼缘1012,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102两侧分别形成下沉翼缘1021和下沉翼缘1022。
当然,根据结构需要,也可制成分体并组焊的结构,即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 1’包括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101’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102’之间形成组装式结构,如图3所示,采用两段式结构,适应于局部特征较为复杂,成型比较困难,或者需要局部轻量化设计的情况;同样,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101’的两侧分别形成下沉翼缘1011’和下沉翼缘1012’,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102’的两侧分别形成下沉翼缘1021’和下沉翼缘1022’。
本实施例中,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的下沉翼缘对应,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2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3的搭接翼缘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对应包括水平搭接翼缘和竖直搭接翼缘,且水平搭接翼缘和竖直搭接翼缘均形成所述加强台阶;如图所示,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2的水平搭接翼缘201和竖直搭接翼缘202分别对搭接于下沉翼缘1011和下沉翼缘 1012,且水平搭接翼缘201设有加强台阶2011,竖直搭接翼缘202设有加强台阶2021;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3的水平搭接翼缘301和竖直搭接翼缘302 分别对搭接于下沉翼缘1021和下沉翼缘1022,且水平搭接翼缘301设有加强台阶3011,竖直搭接翼缘302设有加强台阶3021。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为超高强度钢或先进高强钢一体成形的整体结构,比如热成型硼钢BR1500HS;
当然,当前减震器安装板为两段式结构时,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的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为超高强度钢或先进高强钢一体成形的整体结构;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一般采用高强度钢材即可,本实施例为HC420LA,也可以是HC420/780DP;
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的材料为高强度钢;可采用成型性和验证下相对较好的高强度钢,如1.6-2.2mm厚的HC340LA 或HC420LA等材料,均能达到实用新型目的,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三片式前减震塔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减震器安装板、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分列于前减震器安装板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形成前减震塔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前减震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的两侧分别对应与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之间形成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片式前减震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的两侧分别下沉形成下沉翼缘,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分别设有与所述下沉翼缘搭接的搭接翼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片式前减震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的搭接翼缘分别在距内边缘的设定位置下沉形成加强台阶,且搭接翼缘的内边缘与前减震器安装板对接处近似于平齐,下沉后与所述下沉翼缘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片式前减震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包括水平的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近似竖直的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一体成形;或者,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之间形成组装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片式前减震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的搭接翼缘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对应包括水平搭接翼缘和竖直搭接翼缘,且水平搭接翼缘和竖直搭接翼缘均形成所述加强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片式前减震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和前减震器安装板下段为超高强度钢或先进高强钢一体成形的整体结构;
或者,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的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段为超高强度钢或先进高强钢一体成形的整体结构;
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和第二前减震器加强安装板的材料为高强度钢。
CN202022264910.4U 2020-06-23 2020-10-12 三片式前减震塔座 Active CN21405715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1958X 2020-06-23
CN202010581958 2020-06-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57153U true CN214057153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95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64910.4U Active CN214057153U (zh) 2020-06-23 2020-10-12 三片式前减震塔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57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5926B (zh) 汽车后减震器传力组件
JP2013049375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129435A (ko) 앞 차체 구조
CN113135235B (zh) 车身下部构造
KR102019219B1 (ko) 차량 후부 구조
CN111216793A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CN210881576U (zh)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CN215043135U (zh) 前机舱加强构造
KR101856240B1 (ko) 쇽업쇼버 하우징 및 그의 체결구조
CN214930084U (zh) 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14057153U (zh) 三片式前减震塔座
KR20210012339A (ko) 전방 차체 구조
CN112606912B (zh) 一种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US9296293B1 (en) Vehicle load management structure
KR100929528B1 (ko)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 어셈블리
CN214001840U (zh)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CN201494513U (zh) 一种汽车的后轮罩内板
CN212290043U (zh) 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
CN202966433U (zh) 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
CN202966432U (zh) 用于汽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06155569U (zh) 一种侧围外板加强结构
KR101170285B1 (ko) 자동차용 하이브리드 범퍼 빔
CN211417419U (zh) 后备箱总成
CN102963425A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