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48160U - 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48160U
CN214448160U CN202120610713.5U CN202120610713U CN214448160U CN 214448160 U CN214448160 U CN 214448160U CN 202120610713 U CN202120610713 U CN 202120610713U CN 214448160 U CN214448160 U CN 214448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avity
mould
gear
cavity
injection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07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开坤
吴忠林
向瞻
谢坤
郁治国
杨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Qigua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Qigua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Qigua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Qigua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07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48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48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48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包括可相互对合以形成模具主体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具有上型腔,下模具有下型腔,当上模与下模相互对合并形成模具主体时,上型腔与下型腔组合形成模具型腔,下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当上型腔与下型腔组成形成模具型腔时,通过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同时对上型腔、下型腔的左右端进行夹紧固定;下模还设有用于对模具型腔进行抽芯的内嵌组件,内嵌组件包括弧形齿轮、基板、驱动电机、驱动齿轮,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使得驱动齿轮沿着弧形齿轮的路径进行位移,使基板发生旋转转动,以实现内嵌件自由进出模具型腔的内部。该模具构造简单、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且能保证模具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管路系统中,弯头是常用的一种连接管件,用于管道拐弯处的连接,以实现管道方向的改变,其中,90°和180°弯头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两种。而弯头的制造通常是采用注塑模具进行加工的,在模具本体中铺设塑料原料,加热并成型为弯头产品,其中,注塑模具作为塑料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成为塑料模具中最普遍的成型方法,其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产量、成本。但是,现有的弯头注塑模具对弯头内芯的加工不符合要求,导致水流不顺畅,阻力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该模具构造简单、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且能保证模具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内容:
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包括可相互对合以形成模具主体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上型腔,下模具有下型腔,当上模与下模相互对合并形成模具主体时,所述上型腔与下型腔组合形成模具型腔;
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通向上型腔与下型腔构成的模具型腔中;
所述下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当上型腔与下型腔组成形成模具型腔时,通过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同时对上型腔、下型腔的左右端进行夹紧固定;
所述下模还设有用于对模具型腔进行抽芯的内嵌组件,所述内嵌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模上端的弧形轨道和弧形齿轮、以及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内嵌件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弧形齿轮相互啮合,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使得驱动齿轮沿着弧形齿轮的路径进行位移,使基板发生旋转转动,以实现内嵌件自由进出上型腔与下型腔组合形成的模具型腔的内部。
优选的是,所述左定位部包括左油缸、左伸缩杆、左抵接部,通过控制左油缸使左伸缩杆带动左抵接部发生横向上的位移,所述左抵接部上设有左触发部,所述左触发部用于触发位于左抵接部移动路径上的行程开关一、行程开关二。
优选的是,所述左抵接部的端部设有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伸入上型腔与下型腔形成的模具型腔的内部,并用于与内嵌件对接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右定位部包括右油缸、右伸缩杆、右抵接部,通过控制右油缸使右伸缩杆带动右抵接部发生横向上的位移,所述右抵接部上设有右触发部,所述右触发部用于触发位于右抵接部移动路径上的行程开关三、行程开关四。
优选的是,所述基板进行旋转转动的路径上设有行程开关五。
优选的是,所述弧形轨道与弧形齿轮的同心度相一致,并且弧形轨道和弧形齿轮均为90°夹角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上模与下模相互对合形成模具主体时,上模的上型腔与下模的下型腔组合形成模具型腔,该模具型腔即是弯头的形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使得驱动齿轮沿着弧形齿轮的路径进行位移,使基板发生旋转转动,以实现内嵌件自由进出上型腔与下型腔组合形成的模具型腔的内部,通过内嵌件实现对弯头内芯进行加工,提高了塑件的成型效率,且内嵌组件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型腔与下型腔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模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上模,20-下模,30-模具型腔,11-上型腔,12-注塑口,21-下型腔,210-左定位部,220-右定位部,230-内嵌组件,211-左油缸,212-左伸缩杆,213-左抵接部,214-左触发部,215-对接端,216-行程开关一,217-行程开关二,221-右油缸,222-右伸缩杆,223-右抵接部,224-右触发部,225-行程开关三,226-行程开关四,231-弧形齿轮,232-弧形轨道,233-基板,234-驱动电机,235-内嵌件,236-驱动齿轮,237-行程开关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其用于生产弯头产品,本实用新型的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在生产产品时,通过内嵌组件可以准确、快速地对模具型腔中的弯头进行完美的内芯加工,为了达到此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包括可相互对合以形成模具主体的上模10和下模20,上模10具有上型腔11,下模20具有下型腔21,当上模10与下模20相互对合并形成模具主体时,上型腔11与下型腔21组合形成模具型腔30。
其中,上模10的顶部设置有注塑口12,注塑口12通向上型腔11与下型腔21构成的模具型腔30中,当上模10与下模20相互对合并形成模具主体时,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从注塑口高压射入模具型腔中。
下模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定位部210和右定位部220,当上型腔11与下型腔21组成形成模具型腔时,通过左定位部210和右定位部220同时对上型腔11、下型腔21的左右端进行夹紧固定。
具体的,左定位部210包括左油缸211、左伸缩杆212、左抵接部213,通过控制左油缸211使左伸缩杆212带动左抵接部213发生横向上的位移,左抵接部213上设有左触发部214,左触发部214用于触发位于左抵接部213移动路径上的行程开关一216、行程开关二217;右定位部220包括右油缸221、右伸缩杆222、右抵接部223,通过控制右油缸221使右伸缩杆222带动右抵接部223发生横向上的位移,右抵接部223上设有右触发部224,右触发部224用于触发位于右抵接部223移动路径上的行程开关三225、行程开关四226。
当上模与下模相互对合并形成模具主体时,上型腔与下型腔也刚好组合形成模具型腔,此时便分别控制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开始工作,使得左抵接部与右抵接部同时对上型腔、下型腔的左右端进行夹紧固定,可以有效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因上型腔与下型腔发生错位而影响产品成型。
其中,下模20上还设有用于对模具型腔进行抽芯的内嵌组件230,内嵌组件230包括设置于下模20上端的弧形轨道232和弧形齿轮231、以及基板233,基板233上设有内嵌件235和驱动电机234,内嵌件235与模具型腔30的样式保持一致,但内嵌件235的大小要略小于模具型腔30的大小,驱动电机234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齿轮236,驱动齿轮236与弧形齿轮231相互啮合,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34使得驱动齿轮236沿着弧形齿轮231的路径进行位移,使基板233发生旋转转动,以实现内嵌件235自由进出上型腔与下型腔组合形成的模具型腔30的内部。
进一步地,左抵接部213的端部设有对接端215,对接端215伸入上型腔11与下型腔21形成的模具型腔30的内部,并用于与内嵌件235对接配合。
进一步地,基板233进行旋转转动的路径上设有行程开关五237,用于及时判断并停止基板的旋转转动。
进一步地,弧形轨道232与弧形齿轮231的同心度相一致,并且弧形轨道和弧形齿轮均为90°夹角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在使用时,先使上模10与下模20对接组合,使上型腔11与下型腔21组合形成模具型腔30,再通过控制左油缸211和右油缸221,使左伸缩杆212带动左抵接部213发生横向上的位移、右伸缩杆222带动右抵接部223发生横向上的位移,直至左抵接部213和右抵接部223将上型腔11和下型腔21夹紧固定,接着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34使得驱动齿轮236沿着弧形齿轮231的路径进行位移,使基板233发生旋转转动,以实现内嵌件235进入上型腔与下型腔组合形成的模具型腔30的内部,并与左抵接部213的端部的对接端215对接配合,此时通过外部注塑机从注塑口12处向模具型腔内注塑,注塑完成之后,进行冷却降温,冷却之后固化成型,然后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34使得驱动齿轮236沿着弧形齿轮231的路径进行相反位移,使基板233发生相反的旋转转动,以实现内嵌件235脱离上型腔与下型腔组合形成的模具型腔中成型模具的内部,最后将上模与下模分离,便得到最终成型的弯头产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构造简单、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且能保证模具的精度。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6)

1.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包括可相互对合以形成模具主体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上型腔,下模具有下型腔,当上模与下模相互对合并形成模具主体时,所述上型腔与下型腔组合形成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通向上型腔与下型腔构成的模具型腔中;
所述下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当上型腔与下型腔组成形成模具型腔时,通过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同时对上型腔、下型腔的左右端进行夹紧固定;
所述下模还设有用于对模具型腔进行抽芯的内嵌组件,所述内嵌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模上端的弧形轨道和弧形齿轮、以及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内嵌件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弧形齿轮相互啮合,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使得驱动齿轮沿着弧形齿轮的路径进行位移,使基板发生旋转转动,以实现内嵌件自由进出上型腔与下型腔组合形成的模具型腔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部包括左油缸、左伸缩杆、左抵接部,通过控制左油缸使左伸缩杆带动左抵接部发生横向上的位移,所述左抵接部上设有左触发部,所述左触发部用于触发位于左抵接部移动路径上的行程开关一、行程开关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抵接部的端部设有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伸入上型腔与下型腔形成的模具型腔的内部,并用于与内嵌件对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定位部包括右油缸、右伸缩杆、右抵接部,通过控制右油缸使右伸缩杆带动右抵接部发生横向上的位移,所述右抵接部上设有右触发部,所述右触发部用于触发位于右抵接部移动路径上的行程开关三、行程开关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进行旋转转动的路径上设有行程开关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与弧形齿轮的同心度相一致,并且弧形轨道和弧形齿轮均为90°夹角设计。
CN202120610713.5U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 Active CN214448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0713.5U CN214448160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0713.5U CN214448160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48160U true CN214448160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60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0713.5U Active CN214448160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481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48160U (zh) 一种齿轮推入式注塑模具
CN101025245B (zh) 一种全包容式电熔管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3994518U (zh) 玻璃胶瓶身模具的浇口封平结构
CN214773724U (zh) 一种自动抽芯的汽车天线外壳注塑模具
CN102092122A (zh) 双色模具及使用该双色模具制备注塑件的方法
CN211683269U (zh) 一种方便对带盖产品开模的模具
CN210996335U (zh) 一种支架专用钢管一体成型模具
CN210877407U (zh) 一种汽车水通成型模具
CN107322883A (zh) 一种螺帽注塑模具
CN109202139B (zh) 电熔鞍形管件弧面布线机及加工方法
CN210126263U (zh) 一种二板式注塑机的合模机构
CN201693729U (zh) 螺纹径向定位旋脱注塑模具
CN201604274U (zh) 双色模具
CN202826304U (zh) 一种注射成型装置
CN213593512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内螺纹脱模用连接杆组件
CN218366263U (zh) 一种内螺纹注塑模具
CN210082289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新型模具
CN218838559U (zh) 塑料日用品模具的多方位冷却结构
CN219988379U (zh) 一种瓶胚模具
CN217704494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进胶机构
CN219768969U (zh) Suv车辆电动扰流板总成注塑模具
CN214773517U (zh) 一种数据线生产用立式注塑机
CN210590401U (zh)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加工成型工装
CN212707792U (zh) 一种具有防偏纠正功能的飞机零部件用注塑模具
CN220348956U (zh) 厚壁复合塑料砧板包边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