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23068U -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23068U
CN214023068U CN202022870835.6U CN202022870835U CN214023068U CN 214023068 U CN214023068 U CN 214023068U CN 202022870835 U CN202022870835 U CN 202022870835U CN 214023068 U CN214023068 U CN 214023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ie
die block
press
lef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708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tianchuang Auto Part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tianchuang Auto Part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tianchuang Auto Part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tianchuang Auto Part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708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23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23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23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包括下模块和上模块;所述下模块顶部内开设有一处下模槽,且压力机压杆压合在下模块顶部端面上;所述上模块底部内开设有一处上模槽,且上模块固定安装在压力机工作台上;所述上模块位于下模块顶部,且下模块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升降折叠杆与上模块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拉簧共有两处,且转轴通过拉簧与另一处转轴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簧对两端转轴施加拉力,使升降折叠杆带动下模块顶部上模块向上抬升,上模块带动内部冲压上模自行抬升回位,保障冲压上模抬升回弹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所以对汽车零部件的加工也是越来越严格要求,汽车零部件中最多的需要加工的就是冲压部件。
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可以参考CN210816965U号专利,其主要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的底部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冲压头,并且冲压头的外侧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安装板相连接,所述放置板、阻尼垫和防护板的内部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防护板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盒,所述下模座设置于收集盒的外侧,且收集盒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杆。
现有类似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在使用时,自行回弹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将冲压上模与压力机压杆固定连接,通过压杆带动冲压上模抬升回位,拆装比较繁琐化,并且对冲压模具降温散热效果较差,当冲压模具反复冲压运转时,冲压模具容易受热发生形变,影响冲压模具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以解决现有类似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在使用时,自行回弹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将冲压上模与压力机压杆固定连接,通过压杆带动冲压上模抬升回位,拆装比较繁琐化,并且对冲压模具降温散热效果较差,当冲压模具反复冲压运转时,冲压模具容易受热发生形变,影响冲压模具使用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包括下模块、上模块和拉簧;所述下模块顶部内开设有一处下模槽,且压力机压杆压合在下模块顶部端面上;所述上模块底部内开设有一处上模槽,且上模块固定安装在压力机工作台上;所述上模块位于下模块顶部,且下模块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升降折叠杆与上模块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拉簧共有两处,且转轴通过拉簧与另一处转轴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处下螺孔,下螺孔与下模槽相连通,上模块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处上螺孔,上螺孔与上模槽相连通,手动螺栓分别螺纹连接于下螺孔和上螺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内部开设有一处下管腔,下管腔呈弯曲状,冷却管安装于下管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块内部开设有一处上管腔,上管腔呈弯曲状,冷却管安装于下管腔内,冷却管与冷却供水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两处限位滑柱,上模块左右两端内部分别开设有两处限位滑孔,上模块两端限位滑孔分别滑动连接于下模块两端限位滑柱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折叠杆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升降折叠杆上下两部分通过转轴相互转动连接,升降折叠杆顶端分别与下模块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升降折叠杆底端分别与上模块左右两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簧两端分别钩挂连接于两处转轴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下模块与上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将冲压下模和冲压上模分别安装于下模块内部下模槽和上模块内部上模槽内,通过手动螺栓分别对冲压下模和冲压上模进行固定,以便根据不同零部件冲压加工所需,对冲压模具进行拆卸更换;并且配合冷却管的使用,当冲压下模内部热量和冲压上模内部热量分别传导至下模块和上模块内部时,冷却管内部流通的冷却水将下模块和上模块内部热量带走,使冲压下模和冲压上模保持低温状态,保障冲压模具使用效果。
2.升降折叠杆与拉簧的设置,有利于当压力机带动上模块向下移动时,升降折叠杆受压力影响带动转轴向外移动,从而通过转轴对拉簧两端进行拉伸,当压力机抬升回位时,拉簧对两端转轴施加拉力,使升降折叠杆带动下模块顶部上模块向上抬升,上模块带动内部冲压上模自行抬升回位,保障冲压上模抬升回弹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顶部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块内部冷却管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块内部冷却管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折叠杆、转轴和拉簧轴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下模块;101、下模槽;102、限位滑柱;103、下螺孔;104、下管腔;2、手动螺栓;3、冷却管;4、上模块;401、上模槽;402、限位滑孔;403、上螺孔;404、上管腔;5、升降折叠杆;6、转轴;7、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包括下模块1、上模块4和拉簧7;下模块1顶部内开设有一处下模槽101,且压力机压杆压合在下模块1顶部端面上;上模块4底部内开设有一处上模槽401,且上模块4固定安装在压力机工作台上;上模块4位于下模块1顶部,且下模块1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升降折叠杆5与上模块4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升降折叠杆5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升降折叠杆5上下两部分通过转轴6相互转动连接,升降折叠杆5顶端分别与下模块1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升降折叠杆5底端分别与上模块4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可通过升降折叠杆5带动下模块1顶部上模块4向上抬升,使上模块4带动内部冲压上模自行抬升回位,方便人员将冲压完毕的零件从冲压下模顶部取下;拉簧7共有两处,且转轴6通过拉簧7与另一处转轴6相连。
其中,下模块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处下螺孔103,下螺孔103与下模槽101相连通,上模块4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处上螺孔403,上螺孔403与上模槽401相连通,手动螺栓2分别螺纹连接于下螺孔103和上螺孔403内;具体作用,可将冲压下模和冲压上模分别安装于下模块1内部下模槽101和上模块4内部上模槽401内,通过手动螺栓2分别对冲压下模和冲压上模进行固定,以便根据不同零部件冲压加工所需,对冲压模具进行拆卸更换。
其中,下模块1内部开设有一处下管腔104,下管腔104呈弯曲状,冷却管3安装于下管腔104内;具体作用,当冲压下模将热量传导至下模块1内部时,冷却管3内部流通的冷却水将下模块1内部热量带走,使冲压下模保持低温状态,保障冲压下模使用效果。
其中,上模块4内部开设有一处上管腔404,上管腔404呈弯曲状,冷却管3安装于下管腔104内,冷却管3与冷却供水管道相连通;具体作用,当冲压上模将热量传导至上模块4内部时,冷却管3内部流通的冷却水将上模块4内部热量带走,使冲压上模保持低温状态,保障冲压上模使用效果。
其中,下模块1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两处限位滑柱102,上模块4左右两端内部分别开设有两处限位滑孔402,上模块4两端限位滑孔402分别滑动连接于下模块1两端限位滑柱102外侧;具体作用,可通过限位滑柱102对下模块1顶部上模块4进行滑动限位,保障上模块4内部冲压上模与下模块1内部冲压下模对接的精准性。
其中,拉簧7两端分别钩挂连接于两处转轴6内部;具体作用,当压力机带动上模块4向下移动时,升降折叠杆5受压力影响带动转轴6向外移动,从而通过转轴6对拉簧7两端进行拉伸,当压力机抬升回位时,拉簧7对两端转轴6施加拉力,使升降折叠杆5带动下模块1顶部上模块4向上抬升,保障上模块4抬升回弹效果。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冲压下模和冲压上模分别安装于下模块1内部下模槽101和上模块4内部上模槽401内,通过手动螺栓2分别对冲压下模和冲压上模进行固定;当压力机带动上模块4向下移动时,升降折叠杆5受压力影响带动转轴6向外移动,从而通过转轴6对拉簧7两端进行拉伸,使上模块4内部冲压上模压合在下模块1内部冲压下模顶端,实现对零部件冲压作业;当压力机抬升回位时,拉簧7对两端转轴6施加拉力,使升降折叠杆5带动下模块1顶部上模块4向上抬升,上模块4带动内部冲压上模自行抬升回位,以便人员将冲压完毕的零件从冲压下模顶部取下;当冲压下模内部热量和冲压上模内部热量分别传导至下模块1和上模块4内部时,冷却管3内部流通的冷却水将下模块1和上模块4内部热量带走,使冲压下模和冲压上模保持低温状态,保障冲压模具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块(1)、上模块(4)和拉簧(7);所述下模块(1)顶部内开设有一处下模槽(101),且压力机压杆压合在下模块(1)顶部端面上;所述上模块(4)底部内开设有一处上模槽(401),且上模块(4)固定安装在压力机工作台上;所述上模块(4)位于下模块(1)顶部,且下模块(1)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升降折叠杆(5)与上模块(4)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拉簧(7)共有两处,且转轴(6)通过拉簧(7)与另一处转轴(6)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处下螺孔(103),下螺孔(103)与下模槽(101)相连通,上模块(4)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处上螺孔(403),上螺孔(403)与上模槽(401)相连通,手动螺栓(2)分别螺纹连接于下螺孔(103)和上螺孔(403)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1)内部开设有一处下管腔(104),下管腔(104)呈弯曲状,冷却管(3)安装于下管腔(104)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4)内部开设有一处上管腔(404),上管腔(404)呈弯曲状,冷却管(3)安装于下管腔(104)内,冷却管(3)与冷却供水管道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1)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两处限位滑柱(102),上模块(4)左右两端内部分别开设有两处限位滑孔(402),上模块(4)两端限位滑孔(402)分别滑动连接于下模块(1)两端限位滑柱(102)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折叠杆(5)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升降折叠杆(5)上下两部分通过转轴(6)相互转动连接,升降折叠杆(5)顶端分别与下模块(1)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升降折叠杆(5)底端分别与上模块(4)左右两端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7)两端分别钩挂连接于两处转轴(6)内部。
CN202022870835.6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 Active CN214023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70835.6U CN214023068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70835.6U CN214023068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23068U true CN214023068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83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70835.6U Active CN214023068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230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4540A (zh) 一种轿车齿形离合器毂体用冲压冲孔机构
CN214023068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回弹模具
CN201026670Y (zh) 一种铝合金门窗型材压床
CN208555724U (zh) 一种模具快装机构
CN112518264A (zh) 一种穿管装置
CN210936650U (zh) 一种灯具生产用高效冲压装置
CN207154525U (zh) 一种轿车齿形离合器毂体用冲压冲孔机构
CN215965664U (zh) 一种金属板材折弯成型装置
CN215998167U (zh) 一种冲压试制件弧面整形装置
CN205851726U (zh) 蒸发器加热管弯曲装置
CN112139407A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用切脚装置
CN211331008U (zh) 一种金属冲压用模座
CN102179687A (zh) 气动预装机
CN112139334A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主板成型的无模多点成形模具
CN110434212A (zh) 座椅座板冲压工艺及其专用冲压模具
CN211515836U (zh) 一种铝标折弯装置
CN218257099U (zh) 一种折边定型装置及折边设备
CN220837525U (zh) 一种铝材冲压加工设备
CN217595779U (zh) 一种保温热压机
CN214641531U (zh) 一种穿管装置
CN111804815A (zh) 一种基于局部电阻加热方式的卧式无铆连接及整形装置
CN220279858U (zh) 一种线路板生产用冲压模具
CN219401871U (zh) 一种金属板材快速成型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11127508U (zh) 一种电机支架一次性加工成型设备
CN209953560U (zh) 薄板拉伸折弯一次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