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48368U - 高效吸能的保险杠 - Google Patents
高效吸能的保险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48368U CN213948368U CN202022730883.5U CN202022730883U CN213948368U CN 213948368 U CN213948368 U CN 213948368U CN 202022730883 U CN202022730883 U CN 202022730883U CN 213948368 U CN213948368 U CN 2139483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layer
- absorbing
- bumper
- buff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险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高效吸能的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保险杠本体内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吸能层,第一缓冲吸能层内侧设置有多个吸能结构,吸能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吸能层,第二缓冲吸能层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两端与第一缓冲吸能层的内壁相连接,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泡沫钼吸能块,泡沫钼吸能块底部设置有安装板;吸能结构包括连接柱、连接管和缓冲弹簧,连接柱一端连接在第一缓冲吸能层的内侧,连接柱另一端设置在连接管内,连接管内设置有缓冲弹簧,通过设置的第一缓冲吸能层、吸能结构和第二缓冲吸能层,能够有效吸收保险杠在碰撞瞬间产生的能量,减少驾乘人员和车辆本身所受的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险杠技术领域,具体为高效吸能的保险杠。
背景技术
保险杠是汽车用来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现有的保险杠在汽车发生撞击时,吸能较差,导致保险杠断裂变形,造成车身损坏,严重的会给车内的驾驶员带来危险,降低了保险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效吸能的保险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效吸能的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保险杠本体内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吸能层,第一缓冲吸能层内侧设置有多个吸能结构,吸能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吸能层,第二缓冲吸能层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两端与第一缓冲吸能层的内壁相连接,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泡沫钼吸能块,泡沫钼吸能块底部设置有安装板;吸能结构包括连接柱、连接管和缓冲弹簧,连接柱一端连接在第一缓冲吸能层的内侧,连接柱另一端设置在连接管内,连接管内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与连接柱的底端相连接。
优选的,第一缓冲吸能层和第二缓冲吸能层均包括第一缓冲层、金属加强层和第二缓冲层,且金属加强层设置在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之间,金属加强层为金属丝网结构,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为橡胶材料结构。
优选的,每根连接管内壁均竖向设置有多条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连接在连接板的外侧。
优选的,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耐磨垫,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且安装孔贯穿耐磨垫设置。
优选的,第一缓冲吸能层的两端内侧拐角处均设置有加强块,且加强块为橡胶材料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第一缓冲吸能层、吸能结构和第二缓冲吸能层,能够有效吸收保险杠在碰撞瞬间产生的能量,减少驾乘人员和车辆本身所受的损伤,提高该保险杠的耐冲击性能性能,能够很好的保护汽车和使用者,延长了保险杠的使用寿命,由第一缓冲层、金属加强层和第二缓冲层的缓冲吸能层,增加了该保险杠的强度,提高了该保险杠的抗变形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吸能层剖视图。
图中:1、保险杠本体;2、第一缓冲吸能层;3、吸能结构;4、第二缓冲吸能层;5、支撑板;6、泡沫钼吸能块;7、安装板;8、耐磨垫;9、加强块;10、安装孔;11、第一缓冲层;12、金属加强层;13、第二缓冲层;31、连接柱;32、连接管;33、缓冲弹簧;34、连接板;35、滑块;3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效吸能的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1,保险杠本体1内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吸能层2,第一缓冲吸能层2内侧设置有多个吸能结构3,吸能结构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吸能层4,第二缓冲吸能层4设置在支撑板5上,支撑板5的两端与第一缓冲吸能层2的内壁相连接,支撑板5的底部设置有泡沫钼吸能块6,泡沫钼吸能块6底部设置有安装板7;吸能结构3包括连接柱31、连接管32和缓冲弹簧33,连接柱31一端连接在第一缓冲吸能层2的内侧,连接柱31另一端设置在连接管32内,连接管32内设置有缓冲弹簧33,缓冲弹簧3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34,连接板34的顶部与连接柱31的底端相连接。
第一缓冲吸能层2和第二缓冲吸能层4均包括第一缓冲层11、金属加强层12和第二缓冲层13,且金属加强层12设置在第一缓冲层11和第二缓冲层13之间,金属加强层12为金属丝网结构,第一缓冲层11和第二缓冲层13为橡胶材料结构。
每根连接管32内壁均竖向设置有多条滑槽36,滑槽36内滑动连接有滑块35,滑块35连接在连接板34的外侧,连接板34的移动,带动滑块35在滑槽36内滑动。
安装板7的底部设置有耐磨垫8,增加了安装板7的厚度,在安装该保险杠时,对安装板7和车身都起到了保护作用,安装板7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0,且安装孔10贯穿耐磨垫8设置,通过安装孔10进行安装固定该保险杠。
第一缓冲吸能层2的两端内侧拐角处均设置有加强块9,且加强块9为橡胶材料结构,加强块9对该保险杠的内侧拐角起到保护作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由第一缓冲层11、金属加强层12和第二缓冲层13组成的第一缓冲吸能层2设置在保险杠本体1的内侧,然后将吸能结构3的连接柱31顶端与第一缓冲吸能层2的内侧进行连接,吸能结构3的底端与第二缓冲磁能层4相连接,通过安装孔10进行安装该保险杠,受到冲击时,第一缓冲吸能层2进行吸收部分能量,然后带动连接柱31移动,连接板34通过滑块35与滑槽36的连接,进行挤压缓冲弹簧33,进行二次吸能,然后第二缓冲吸能层4进行三次吸能,保护该保险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高效吸能的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1),其特征在于:保险杠本体(1)内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吸能层(2),第一缓冲吸能层(2)内侧设置有多个吸能结构(3),吸能结构(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吸能层(4),第二缓冲吸能层(4)设置在支撑板(5)上,支撑板(5)的两端与第一缓冲吸能层(2)的内壁相连接,支撑板(5)的底部设置有泡沫钼吸能块(6),泡沫钼吸能块(6)底部设置有安装板(7);吸能结构(3)包括连接柱(31)、连接管(32)和缓冲弹簧(33),连接柱(31)一端连接在第一缓冲吸能层(2)的内侧,连接柱(31)另一端设置在连接管(32)内,连接管(32)内设置有缓冲弹簧(33),缓冲弹簧(3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34),连接板(34)的顶部与连接柱(31)的底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吸能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吸能层(2)和第二缓冲吸能层(4)均包括第一缓冲层(11)、金属加强层(12)和第二缓冲层(13),且金属加强层(12)设置在第一缓冲层(11)和第二缓冲层(13)之间,金属加强层(12)为金属丝网结构,第一缓冲层(11)和第二缓冲层(13)为橡胶材料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吸能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每根连接管(32)内壁均竖向设置有多条滑槽(36),滑槽(36)内滑动连接有滑块(35),滑块(35)连接在连接板(34)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吸能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安装板(7)的底部设置有耐磨垫(8),安装板(7)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0),且安装孔(10)贯穿耐磨垫(8)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吸能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吸能层(2)的两端内侧拐角处均设置有加强块(9),且加强块(9)为橡胶材料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30883.5U CN213948368U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高效吸能的保险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30883.5U CN213948368U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高效吸能的保险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48368U true CN213948368U (zh) | 2021-08-13 |
Family
ID=7721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30883.5U Active CN213948368U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高效吸能的保险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48368U (zh) |
-
2020
- 2020-11-23 CN CN202022730883.5U patent/CN2139483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80476B1 (ko) | 차량 구동용 모터를 갖는 자동차 | |
CN211765375U (zh)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 |
CN213948368U (zh) | 高效吸能的保险杠 | |
CN110925527B (zh) | 一种电机底座减震设备 | |
CN214267534U (zh) | 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 | |
EP1264739B1 (en) |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vehicles | |
CN220306423U (zh)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4396633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护板 | |
CN205706872U (zh) |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6704134U (zh)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 |
CN215590670U (zh) | 一种缓冲防护型汽车保险杠 | |
CN214044616U (zh)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配电柜 | |
CN215154428U (zh) | 带有缓冲结构的汽车前防撞杆结构 | |
CN210822128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217396459U (zh) | 一种汽车的防撞梁 | |
CN214057447U (zh) | 用于汽车保险杠内的泡沫防撞吸能块 | |
CN211943204U (zh) | 一种防撞性能好的汽车保险杠 | |
CN213442417U (zh) | 一种高安全性的汽车保险杠 | |
CN212921410U (zh) | 保险杠 | |
CN211687863U (zh) | 一种减震减噪双层结构电梯轿厢 | |
CN212890210U (zh) | 一种汽车用行人小腿保护支架 | |
CN217124508U (zh) | 一种吸能式防撞梁支架 | |
CN210970952U (zh) | 一种具有吸能作用的汽车前杠 | |
CN216818506U (zh) | 一种带有保护机构的电动汽车电池 | |
CN218858545U (zh) | 一种高强度的汽车轮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