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459U - 一种汽车的防撞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的防撞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459U
CN217396459U CN202220918701.3U CN202220918701U CN217396459U CN 217396459 U CN217396459 U CN 217396459U CN 202220918701 U CN202220918701 U CN 202220918701U CN 217396459 U CN217396459 U CN 217396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hemisphere
main
energy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87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9187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4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防撞梁,涉及到汽车技术领域,包括主防撞梁,所述主防撞梁上设置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第一防撞单元和第二防撞单元;所述第一防撞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主防撞梁上防撞外半球、吸能半球和防撞内半球,所述吸能半球位于防撞外半球和防撞内半球之间,所述防撞外半球、吸能半球之间和吸能半球、防撞内半球之间填充有弹性蜂窝材料。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撞击力进行缓冲,通孔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提高吸能能力,同时不仅增强了主防撞梁的强度,而且减轻了材料重量,降低了材料成本,在撞击力足够大时,固定板在极限变形状态下以崩溃形式完成最终吸收撞击力作用,有效的保护了车身及车内乘坐人员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的防撞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防撞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近年来逐渐升高,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出行的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而与此同步上升的还有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能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安全指标之一,防撞梁作为汽车部件里面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当车辆在第一次承受撞击力的时候,防撞梁此时会承受撞击力,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身的某一个点受到的力的强度,保护车身及车内的乘客的安全,也有效减少汽车的维修成本。
目前市面上的防撞梁均采用上下固定连接的方式与车身固定连接,采用此连接方式的防撞梁在受到撞击时,容易由形变导致脆断,进一步导致车身更多的损坏,吸能效果差,现有技术的汽车防撞梁的结构通常采用型材或钣金成型,其主要缺点是材料较厚,整体重量较大,成本较高,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的防撞梁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防撞梁,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撞击力进行缓冲,通孔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提高吸能能力,同时不仅增强了主防撞梁的强度,而且减轻了材料重量,降低了材料成本,在撞击力足够大时,固定板在极限变形状态下以崩溃形式完成最终吸收撞击力作用,有效的保护了车身及车内乘坐人员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的防撞梁,包括主防撞梁,所述主防撞梁上设置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第一防撞单元和第二防撞单元;所述第一防撞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主防撞梁上防撞外半球、吸能半球和防撞内半球,所述吸能半球位于防撞外半球和防撞内半球之间,所述防撞外半球、吸能半球之间和吸能半球、防撞内半球之间填充有弹性蜂窝材料;所述第二防撞单元用于对撞击力进行吸收。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撞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主防撞梁上的若干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上固定连接有内板。
优选的,所述主防撞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内板的内圈与安装座的外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防撞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侧板,所述主防撞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侧板。
优选的,所述主防撞梁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主防撞梁上开设有缓冲孔。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防撞外半球、防撞内半球和吸能半球等机构,其中在受到撞击时,通过第一防撞单元对撞击力进行缓冲,通孔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提高吸能能力,在弹性蜂窝材料的作用下还原为初始状态;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板、上侧板和下侧板等结构,其中由于固定板之间与上侧板、下侧板配合形成三角空腔,不仅增强了主防撞梁的强度,而且减轻了材料重量,降低了材料成本,在撞击力足够大时,固定板在极限变形状态下以崩溃形式完成最终吸收撞击力作用,有效的保护了车身及车内乘坐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汽车的防撞梁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的防撞梁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汽车的防撞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防撞单元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防撞梁;2、防撞外半球;3、连接板;4、安装座;5、安装板;6、固定板;7、内板;8、加强筋;9、加强杆;10、吸能半球;11、防撞内半球;12、缓冲孔;13、下侧板;14、上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6所示的一种汽车的防撞梁,包括主防撞梁1,主防撞梁1上设置有防撞机构,防撞机构包括第一防撞单元和第二防撞单元;第一防撞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主防撞梁1上防撞外半球2、吸能半球10和防撞内半球11,吸能半球10位于防撞外半球2和防撞内半球11之间,防撞外半球2、吸能半球10之间和吸能半球10、防撞内半球11之间填充有弹性蜂窝材料,防撞外半球2、吸能半球10和防撞内半球11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在受到外力撞击时,在弹性蜂窝材料的配合下,不仅有足够的变形空间,而且提高了吸能能力;第二防撞单元用于对撞击力进行吸收。
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撞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主防撞梁1上的若干个固定板6,固定板6为六角形态,稳定性最高,固定板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杆9,加强杆9的上固定连接有内板7,内板7在加强杆9的配合下,增强固定板6的强度,在撞击力足够大时,固定板6在极限变形状态下以崩溃形式完成最终吸收撞击力作用,有效的保护了车身及车内乘坐人员安全。
本实施例中,主防撞梁1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安装座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安装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设置设置的目的是,便于通过螺丝等常见安装手段对安装板5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内板7的内圈与安装座4的外圈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增强内板7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主防撞梁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侧板14,主防撞梁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侧板13。
本实施例中,主防撞梁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3,连接板3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筋8,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增强连接板3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主防撞梁1上开设有缓冲孔12,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受到外力撞击变形时,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提高了吸能能力。
本实用工作原理:在受到撞击时,通过第一防撞单元对撞击力进行缓冲,通孔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提高吸能能力,在弹性蜂窝材料的作用下还原为初始状态,由于固定板6之间与上侧板14、下侧板13配合形成三角空腔,不仅增强了主防撞梁1的强度,而且减轻了材料重量,降低了材料成本,在撞击力足够大时,固定板6在极限变形状态下以崩溃形式完成最终吸收撞击力作用,有效的保护了车身及车内乘坐人员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的防撞梁,包括主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撞梁(1)上设置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第一防撞单元和第二防撞单元;
所述第一防撞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主防撞梁(1)上防撞外半球(2)、吸能半球(10)和防撞内半球(11),所述吸能半球(10)位于防撞外半球(2)和防撞内半球(11)之间,所述防撞外半球(2)、吸能半球(10)之间和吸能半球(10)、防撞内半球(11)之间填充有弹性蜂窝材料;
所述第二防撞单元用于对撞击力进行吸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主防撞梁(1)上的若干个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杆(9),所述加强杆(9)的上固定连接有内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撞梁(1)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7)的内圈与安装座(4)的外圈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撞梁(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侧板(14),所述主防撞梁(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侧板(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撞梁(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筋(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撞梁(1)上开设有缓冲孔(12)。
CN202220918701.3U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汽车的防撞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396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8701.3U CN217396459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汽车的防撞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8701.3U CN217396459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汽车的防撞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459U true CN217396459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1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870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396459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汽车的防撞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4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94026B (zh) 改善结构强度和吸能效果的改性材料汽车防撞梁
CN111301525A (zh) 一种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填充的汽车前纵梁
CN112441140A (zh) 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CN204526875U (zh) 一种驾驶平台及使用该驾驶平台的客车
CN206374702U (zh)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CN206107338U (zh) 一种仿生吸能盒
CN214930131U (zh)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CN217396459U (zh) 一种汽车的防撞梁
CN201761455U (zh) 客车前防撞梁
CN101885315A (zh) 客车前防撞梁
CN207466571U (zh) 缓冲防撞装置
CN216805599U (zh) 防撞前纵梁组件
CN215621840U (zh) 高效吸能式汽车保险杠
CN210234898U (zh) 高安全汽车保险杠
CN212709293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保险杠横梁
CN212447411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10760627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汽车防撞粱
CN210882325U (zh) 汽车纵梁前段的溃缩吸能连接装置
CN211139237U (zh)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CN216002493U (zh) 一种汽车轻量化保险杠用安装结构
CN209987879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装置
CN206537116U (zh) 一种带有吸能器的车门防撞杆
CN206446558U (zh) 一种货车用后防撞梁总成
CN219382395U (zh) 一种分段式汽车防撞梁
CN209776554U (zh) 一种右纵梁前段总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