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4011U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4011U
CN213904011U CN202022860470.9U CN202022860470U CN213904011U CN 213904011 U CN213904011 U CN 213904011U CN 202022860470 U CN202022860470 U CN 202022860470U CN 213904011 U CN213904011 U CN 213904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fixing portion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04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业
王天雪
顾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604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04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4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4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和背板,所述显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所述背板包括底板部、弯折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光学膜片和导光板之间。本申请中背板直接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和固定,省去了胶框以及胶框的制程,这样显示装置中不需要胶框,而通过背板的第一固定部即可对显示面板进行固定,简化了显示装置的结构和制程;本申请的背板还具有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固定部对光学膜片进行支撑和固定,提高了光学膜片和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前框等,在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反射片、光学膜片等设于背板中,胶框连接在背板上,且胶框具有设于导光板(或者说光学膜片出光面上的隔垫部,当把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前框等组成液晶显示装置时,隔垫部就被夹在显示面板边缘部与导光板之间,并通过双面胶与显示面板粘接,从而起到固定显示面板和导光板位置的作用。其中,在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即没有设置线光源的侧面)上还粘接有挡光件,挡光件为反光条,用于阻止光从非入光侧面射出。
由于胶框需要和显示面板以及背板等结构固定,且需要用到螺钉和胶带等材料进行连接,使得整个显示装置的制程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制程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和背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底面和出光面;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显示面板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形成突出部;所述背板包括底板部、弯折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底板部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中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部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底板部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光学膜片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下方,与所述突出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光学膜片和导光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垫板和挂耳,所述垫板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中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挂耳设置在所述垫板中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设有内凹的耳孔,所述耳孔与所述挂耳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朝所述显示面板方向堆叠设置的下层膜片和上层膜片,所述耳孔贯穿所述下层膜片。
可选的,所述耳孔贯穿所述光学膜片,所述挂耳穿过所述耳孔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板部、弯折部、第一固定部、垫板和挂耳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显示面板通过胶材连接。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厚度在0.1到0.4mm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小于等于4mm,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小于等于4mm。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光学膜片、挡光片和背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底面和出光面,以及连接在底面和出光面间的多个侧面,所述侧面包括入光侧面和非入光侧面;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贴合;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显示面板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形成突出部;所述挡光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面;所述背板包括底板部、弯折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底板部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中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部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底板部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光学膜片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下方,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光学膜片和导光板之间。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和前框,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堆叠设置,所述前框,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且固定所述显示面板。
本申请中背板直接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和固定,省去了胶框以及胶框的制程,这样显示装置中不需要胶框,而通过背板的第一固定部即对显示面板进行固定,简化了显示装置的结构和制程;本申请的背板还具有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固定部对光学膜片进行支撑和固定,提高了光学膜片和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示例性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挂耳未贯穿光学膜片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挂耳贯穿光学膜片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含有支撑件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突出于光学膜片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板的示意图。
其中,100、显示装置;200、背光模组;210、导光板;220、反射片;230、光学膜片;231、耳孔;232、下层膜片;233、上层膜片;240、背板;241、底板部;242、弯折部;243、第一固定部;244、第二固定部;245、垫板;246、挂耳;250、挡光片;260、支撑件;270、胶材;400、显示面板;410、突出部;500、前框;600、胶框;610、隔垫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一种示例性的显示装置100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堆叠设置的背板240、反射片220、导光板210、光学膜片230和显示面板400,所述背板240的一端弯折并与显示装置100中胶框600中的开槽连接,所述胶框600设有用于固定和支撑显示面板400的隔垫部610,隔垫部610位于显示面板400和光学膜片230之间,由于隔垫部610为了保证强度导致厚度较大,使得背光模组200比较厚,进而使得整个显示装置100的厚度较大,不利于显示装置100的轻薄化。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图2是一种显示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作为本申请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堆叠设置的显示面板400和背光模组200,所述背光模组200包括导光板210、光学膜片230和背板240,所述导光板210包括底面和出光面;所述光学膜片23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10的出光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导光板210和显示面板400之间,所述显示面板400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光学膜片230的边缘形成突出部410;所述背板240包括底板部241、弯折部242、第一固定部243和第二固定部244,所述底板部241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10中远离所述光学膜片230的一侧,所述弯折部24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部24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显示面板40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部243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部242与所述底板部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光学膜片230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400下方,与所述突出部410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24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43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光学膜片230和导光板210之间。
本申请中背板240直接对显示面板400进行支撑和固定,省去了胶框600以及胶框600的制程,这样显示装置100中不需要胶框,而通过背板240的第一固定部243对显示面板400进行固定,简化了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和制程;本申请的背板240还具有第二固定部244,通过第二固定部244对光学膜片230进行支撑和固定,提高了光学膜片230和显示面板400的稳定性;由于背板240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其强度较高,因此第二固定部244不需要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稳定性,使得第二固定部244的厚度小于现有设计中隔垫部的厚度,因此本申请增设第二固定部244相对于现有技术任能减小整个显示装置100的厚度。而且,第二固定部244将光学膜片230和导光板210隔开,防止导光板210中的光被提前导出,导致光不能传递到整个面。
另外,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前框500,所述前框500与所述背板240连接,与背板240一同固定所述显示面板400。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反射片220和挡光片250,所述反射片220设置在所述底板部241和导光板210之间,用于反射背光源;所述挡光片25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10的非出光侧,防止漏光。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显示装置100的背光模组200,所述背光模组200为所述显示面板400提供背光源,所述背光模组200包括导光板210、光学膜片230和背板240,所述导光板210包括底面和出光面;所述光学膜片23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10的出光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导光板210和显示面板400之间,所述显示面板400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光学膜片230的边缘形成突出部410;所述背板240包括底板部241、弯折部242、第一固定部243和第二固定部244,所述底板部241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10中远离所述光学膜片230的一侧,所述弯折部24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部24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显示面板40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部243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部242与所述底板部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光学膜片230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400下方,与所述突出部410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24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43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光学膜片230和导光板210之间。
具体的,所述背板240中第二固定部244的厚度不超过0.4mm,至于底板部241、弯折部242和第一固定部243的厚度可相同,皆在1-1.2mm之间,当底板部241、弯折部242、第一固定部243和第二固定部244一体成型时,该第二固定部可由1-1.2mm的金属研压形成,当然通过其他方式压缩第二固定部244的厚度也是可以的;这样可以先将用压铸工艺将厚度均匀的金属材料做成厚度相同的背板,然后针对第二固定部244进行研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且第一固定部243的长度不超过4mm,第二固定部的长度不超过4mm。当然底板部241、弯折部242、第一固定部243和第二固定部244也可以不是一体成型时,此时第二固定部244通过组装的方式组装在所述第一固定部243上。
另外,所述弯折部242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43,所述第一固定部243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44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部244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43的高度,这样第一固定部243的侧端还可以与所述光学膜片230形成抵接,进一步提高了光学膜片230的稳定性;且本申请中第一固定部243的一端被所述弯折部242固定,另一端被所述第二固定部244所固定,使得第一固定部243不容易变形,提高了第一固定部243的稳定性。
至于第一固定部243与显示面板400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固定部243和显示面板400之间设置胶材270,胶材270可采用双面胶,这样胶材270还能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显示面板400被刮伤。当然,其他固定方式也是可以的。
图3是一种挂耳未贯穿光学膜片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固定部244包括垫板245和挂耳246,所述垫板245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43中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挂耳246设置在所述垫板245中靠近所述光学膜片230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230的底部设有内凹的耳孔231,所述耳孔231与所述挂耳246连接。通过挂耳246和耳孔231的配合,防止光学膜片23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光学膜片230的稳定性;且相对粘接的方式方式,采用挂耳246和耳孔231的配合避免了胶材270本身对显示装置100厚度的影响,利于减小显示装置100的厚度。另外,第一垫板245将光学膜片230和导光板210隔开,使得光学膜片230避免受到显示面板400的挤压,保证了光学膜片230的平整度,增加了光的扩散效果。
其中,所述光学膜片230包括朝所述显示面板400方向堆叠设置的下层膜片232和上层膜片233,所述耳孔231贯穿所述下层膜片232。第二固定部244的耳挂并未贯穿所述光学膜片230,耳挂的顶部与上层膜片233抵接,进一步提高了光学膜片230的稳定性。
图4是一种挂耳贯穿光学膜片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然耳挂也可以贯穿整个光学膜片230,这样耳挂的顶部会与显示面板400抵接,使得第二固定部244在固定光学膜片230的同时,还与第一固定部243一同支撑显示面板400,增大了显示面板400的受力面积,提高了显示面板400的稳定性。当然,耳挂还可以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43的侧部,耳孔231设置在光学膜片230的侧方与所述耳挂对应。而且还可以将光学膜片230中靠近导光板210一侧的边缘部分做薄以进一步减小显示装置100的厚度。
图5是一种含有支撑件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背光模组200包括支撑件260,所述支撑件2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43或第二固定部24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部241连接。支撑件260为所述固定部提供支撑力,防止显示面板在受到挤压的过程中导致固定部243变形,提高了固定部的强度。支撑件260的形状可以是“F”型、“h”型等,在此不做限定。所述支撑件260可与底板部241、弯折部242、第一固定部243、第二固定部244、垫板245和耳挂通过同一道制程形成,从而加快制程步骤。
图6是一种导光板突出于光学膜片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导光板210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光学膜片230的边缘;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挡光片250,所述挡光片250的一侧与所述导光板210的侧面相贴,另一侧与所述弯折部242的内表面相贴。导光板210相对于光学膜片230的突出设计有利于提高导光效果,且将挡光片250设置在导光板210和弯折部242之间,即对导光板210和弯折部242起到缓冲作用,有对挡光片250起到加强固定作用。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200包括支撑件260,所述支撑件260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光板210连接。通过在导光板210上设计支撑件260,减小了支撑件260的用料。
图7是一种背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显示装置100中的背板240,所述背板240包括底板部241、弯折部242、第一固定部243和第二固定部244,所述底板部241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10中远离所述光学膜片230的一侧,所述弯折部24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部24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显示面板40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部243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400下方与所述显示面板400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部243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部242与所述底板部241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24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43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光学膜片230和导光板210之间。该背板240可直接对显示装置100中的面板起支撑和固定效果,减去了对胶框600的制程,简化了显示装置100的结构,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100的成本。且背板240可通过一道制程形成,简化了显示面板400中的生产流程。
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其中的技术特征,只要不相互冲突,可以结合应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包括底面和出光面;
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显示面板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形成突出部;以及
背板,包括底板部、弯折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底板部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中底面的一侧,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部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底板部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光学膜片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下方,与所述突出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光学膜片和导光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垫板和挂耳,所述垫板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挂耳设置在所述垫板中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
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设有内凹的耳孔,所述耳孔与所述挂耳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朝所述显示面板方向堆叠设置的下层膜片和上层膜片,所述耳孔贯穿所述下层膜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孔贯穿所述光学膜片,所述挂耳穿过所述耳孔,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弯折部、第一固定部、垫板和挂耳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显示面板通过胶材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厚度在0.1到0.4mm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小于等于4mm,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小于等于4mm。
9.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包括底面和出光面,以及连接在底面和出光面间的多个侧面,所述侧面包括入光侧面和非入光侧面;
反射片,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贴合;
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显示面板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形成突出部;
挡光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面;以及
背板,包括底板部、弯折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底板部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中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部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底板部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光学膜片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下方,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光学膜片和导光板之间。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堆叠设置:以及
前框,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且固定所述显示面板。
CN202022860470.9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Active CN213904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0470.9U CN213904011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0470.9U CN213904011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4011U true CN213904011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00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0470.9U Active CN213904011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040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372A (zh) * 2022-02-16 2022-05-06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6360147A (zh) * 2021-12-28 2023-06-30 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显示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0147A (zh) * 2021-12-28 2023-06-30 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14442372A (zh) * 2022-02-16 2022-05-06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442372B (zh) * 2022-02-16 2022-12-09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768326B2 (en) 2022-02-16 2023-09-26 Mianya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57922U (zh)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固定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3904011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09373961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466969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765716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CN111552116B (zh) 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16434585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16279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
CN214098027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11149136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US20210266493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television
CN111766726A (zh) 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设备
CN11390519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687541A (zh) 背光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10667568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CN105911733B (zh) 曲面显示装置结构
CN212460252U (zh) 显示装置
CN212460250U (zh) 显示装置
CN214225612U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商用显示终端
KR2015005581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CN210222427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093266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10639386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1857126U (zh) 一种液晶模组的固定结构及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