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5923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5923U
CN211905923U CN202020238803.1U CN202020238803U CN211905923U CN 211905923 U CN211905923 U CN 211905923U CN 202020238803 U CN202020238803 U CN 202020238803U CN 211905923 U CN211905923 U CN 211905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isplay panel
bearing part
back plat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88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寻可
唐志强
马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388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5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5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5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背光模组包括:匀光板,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反射片,反射片用于将入射到反射片的光线再反射至匀光板中;以及背板,背板包括背板主体,背板主体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背板主体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一承载部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以及第二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用于承载匀光板,第二承载部低于第一承载部,且第二承载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位于第一承载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内边缘内侧。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和半导体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市场迅速扩大。
目前,采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的背光模组。具体的,以侧入式的背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81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83、反射片84、背板85、以及中框86等部件,其中,中框86通过胶带87固定在背板85上,显示面板81通过泡棉胶带88固定在中框86的朝向内侧延伸的横壁89上,导光板83固定在背板85的上表面上,且位于横壁89下方,反射片84固定在导光板83的背面。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设有反射片84的导光板83固定在背板85上表面,然后将中框86粘接在背板85上,最后将显示面板81通过泡棉胶带88粘接在横壁89上。
然而,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零部件个数较多,装配复杂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以及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
背光模组包括:
匀光板,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
反射片,反射片用于将入射到反射片的光线再反射至匀光板中;以及
背板,背板包括背板主体,背板主体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
背板主体包括:
第一承载部,第一承载部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以及
第二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用于承载匀光板,第二承载部低于第一承载部,且第二承载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位于第一承载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内边缘内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匀光板为扩散板或导光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背板主体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一连接部所在平面平行于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背板还包括:
背板侧壁部,背板侧壁部的一端和背板主体的边缘相连,背板侧壁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
背板侧壁部的端部向内侧折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的沿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的纵向表面挡设在匀光板外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背板还包括斜面部,斜面部连接于第二承载部,斜面部用于形成混光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背板还包括平板部,平板部连接于斜面部,平板部用于放置光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反射片放置于平板部和斜面部,反射片的边缘放置于第二承载部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承载部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与第二承载部远离匀光板一侧的表面在同一个平面;或者
第一承载部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高于第二承载部远离匀光板一侧的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第一连接部和背板侧壁部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第一连接部、背板侧壁、斜面部和平板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背光模组包括:匀光板,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反射片,反射片用于将入射到反射片的光线再反射至匀光板中;以及背板,背板包括背板主体,背板主体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背板主体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一承载部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以及第二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用于承载匀光板,第二承载部低于第一承载部,且第二承载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位于第一承载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内边缘内侧。通过使用于固定匀光板的第二承载部位于用于固定显示面板的第一承载部的内侧,在装配过程中,将匀光板固定至第二承载部上时,不会受到第一承载部的干涉,再将显示面板固定至第一承载部上即可简单地完成装配,显示面板和匀光板的装配彼此不会相互影响。由于通过背板上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完成显示面板和匀光板的固定,因此可以省略现有技术中的中框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使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显示装置;10、11-背光模组;20、81-显示面板;30-匀光板;31、83-导光板;32-扩散板;40、41-反射片;50、54、85-背板;51-第一承载部;52-第二承载部;53-第一表面;55-斜面部;56-平板部;60-连接部;61-第一连接部;64-背板主体;65-背板侧壁;66-背板侧壁的顶端;67-纵向表面;68-胶黏剂;69-混光腔;84-反射片;86-中框;87-胶带;88-泡棉胶带;89-横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显示面板20用于图像显示,显示面板20设置在背光模组10的出光侧,背光模组10用于为显示面板20提供背光源。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器件以及包括显示器件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智能手表、电子书、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其中,背光模组10根据光源的位置可以分为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例如先以侧入式的背光模组10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2所示,背光模组10包括:光源、匀光板30、反射片40、以及背板50。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以背光模组10包括光源(未图示)、匀光板30、反射片40、以及背板5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背光模组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20和匀光板30之间的光学膜材等等结构。
具体的,光源(未图示)用于发出光线,可以选择LED灯条作为光源,LED灯条可以沿着匀光板30的侧端延伸,以便于对匀光板30的整个侧端的长度或宽度范围内都进行照射。
匀光板30用于对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匀化,在本实施例的侧入式的背光模组10中,匀光板30采用导光板31,导光板31将点状或条状光源的线光源转成显示面板20所需要的面光源,即把导光板31侧方水平入射的光线转换为垂直出射光线。导光板31一般由光学级树脂材料构成,常用的有PMMA(Poly Methylmeth-acrylate,俗称亚克力Acrylics)、Zeonor(热可塑性树脂)和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反射片40用于将光源射出的光线反射至匀光板30中,即把从导光板31中泄露出来的光再反射回去,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背板50包括:
背板主体64,背板主体64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20所在的平面平行;
以及背板侧壁65,背板侧壁65的一端和背板主体64的边缘相连,背板侧壁65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20所在的平面垂直。
背板主体64包括:
第一承载部51,第一承载部51用于承载并固定显示面板20;以及
第二承载部52,第二承载部52用于承载并固定匀光板30,第二承载部52低于第一承载部51,且匀光板30在显示面板20上的投影S2的外边缘位于第一承载部51在显示面板20上的投影S1的内边缘内侧。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使用于固定匀光板30的第二承载部52位于用于固定显示面板20的第一承载部51的内侧,在装配过程中,将匀光板30固定至第二承载部52上时,不会受到第一承载部51的干涉,再将显示面板20固定至第一承载部51上即完成装配,显示面板20和匀光板30的装配彼此不会相互影响。由于通过背板50上的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52完成显示面板20和匀光板30的固定,因此可以省略现有技术中的中框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使成本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需要在背板50上形成满足如上要求的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52,例如,可以通过在背板50上设置连接部来形成。
参照图2所示,背板50中与显示面板20相对的表面为第一表面53,第一表面53上靠近背板主体64边缘部的区域设有连接部60,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61,第一连接部61用于连接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52,第一连接部61所在平面平行于背光模组10的厚度方向H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第一承载部5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61,这样第一连接部61对第一承载部51的承载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增强了第一承载部51的支撑能力和性能。即使在第一承载部51实际使用时,受到外界突发应力,也不容易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注意的是,显示面板20包括显示区域,第一承载部51的内边缘可以位于显示区域的外边缘外侧,以避免第一承载部51对显示面板20正常显示的影响。
图2中仅显示了背光模组10的侧剖视图,但实际中,第一连接部61沿显示面板20的至少部分外轮廓方向延伸,例如,在该背光模组10应用在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液晶电视中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在在显示装置的天侧、左侧和右侧,即现有技术设置了中框的位置处。另外,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61在沿显示面板20的外轮廓延伸时,既可以是连续结构,也可以是断续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背板50的第一表面53上,位于第一连接部61内侧的部分形成为一个平面,可以由该平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第二承载部52,以用来固定匀光板30。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背板50上仅设置一个第一连接部61,背板50上位于第一连接部61内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形成为第二承载部52,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连接部的个数,简化背板50的结构复杂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反射片40固定在导光板31的背面,以将从导光板31中泄露的光线反射回来,所以,在将导光板31固定在第二承载部52上时,其实是将固定有反射片40的导光板31固定在第二承载部52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匀光板30安装在第二承载部52上时,第一连接部61的沿背光模组10的厚度方向的纵向表面67挡设在匀光板30的外侧。通过第一连接部61上的部分表面挡设在匀光板30的外侧,可以对匀光板30的安装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利于显示面板20和匀光板30的相对定位。
在本申请中,在背光模组10俯视时,将由显示面板20外侧向显示面板20中心的方向定义为朝内,由显示面板20中心朝向显示面板20外侧的方向定义为朝外。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51与背板侧壁65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那样,第一承载部5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表面与第二承载部52远离匀光板30一侧的表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第一承载部5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表面要高于第二承载部52远离匀光板30一侧的表面。如此设计,可通过对背板50进行冲压形成,可以使背板50的重量减轻,易于实现背光模组10的轻量化,且从外观看,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更薄。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承载部5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表面与第二承载部52远离匀光板30一侧的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使第一承载部51的结构强度较高,由此,对显示面板20的支撑强度也较高。
在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51、第二承载部52、第一连接部61和背板侧壁65一体成型,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可以省略部件之间的连接步骤,减少了装配时间和装配难度,一体折弯成型的工艺能够增强背板50的强度。
为了提高美观性,背板侧壁65的端部向内侧折回、并向背板主体64延伸,使背板侧壁的顶端66形成为具有圆角的结构,用于实现无边框设计。
下面简述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装配过程。
可以将反射片40贴附在导光板31的背面,并将贴附有反射片40的导光板31固定在背板50的第二承载部52上,即固定在背板50的第一表面53中位于第一连接部61内侧的部分上,此时第一连接部61的纵向表面67可以对导光板31起到一个辅助定位的作用。
然后将显示面板20通过胶黏剂68,例如泡棉胶带固定在第一连接部61的第一承载部51上。上述装配的过程由于省去了现有技术中中框和背板50的连接步骤,因此使得装配变得容易,也减小了成本。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背光模组包括:匀光板,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反射片,反射片用于将入射到反射片的光线再反射至匀光板中;以及背板,背板包括背板主体,背板主体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背板主体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一承载部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以及第二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用于承载匀光板,第二承载部低于第一承载部,且第二承载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位于第一承载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内边缘内侧。通过使用于固定匀光板的第二承载部位于用于固定显示面板的第一承载部的内侧,在装配过程中,将匀光板固定至第二承载部上时,不会受到第一承载部的干涉,再将显示面板固定至第一承载部上即可简单地完成装配,显示面板和匀光板的装配彼此不会相互影响。由于通过背板上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完成显示面板和匀光板的固定,因此可以省略现有技术中的中框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使成本降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具有直下式的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为例来进行说明显示面板,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基础上,对背板的结构以及光源的安装位置进行了改进,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图5所示,与侧入式背光模组1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直下式的背光模组11包括:光源(未图示)、匀光板30、反射片41、以及背板54等等。
其中,光源(未图示)用于发出光线,可以选择点状的LED光源,点状的LED光源可以设置在反射片41和扩散板32之间。
匀光板30用于对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匀化,在本实施例的直下式的背光模组11中,匀光板30采用扩散板32,扩散板32用于把点状光源柔化为面光源,掩蔽灯影和支柱暗影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1,背光模组包括:匀光板30,匀光板30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反射片41,反射片41用于将入射到反射片的光线再反射至匀光板30中;以及背板54,背板54包括:背板主体64,背板主体64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背板主体包括:第一承载部51,第一承载部51用于承载并固定显示面板20;以及第二承载部52,第二承载部52用于承载并固定匀光板30,第二承载部52低于第一承载部51,且第二承载部52在显示面板20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位于第一承载部51在显示面板20上的投影的内边缘内侧。
通过使用于固定匀光板30的第二承载部52位于用于固定显示面板20的第一承载部51的内侧,在装配过程中,将匀光板30固定至第二承载部52上时,不会受到第一承载部51的干涉,再将显示面板20固定至第一承载部51上即可简单地完成装配,显示面板20和匀光板30的装配彼此不会相互影响。由于通过背板54上的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52完成显示面板20和匀光板30的固定,因此可以省略现有技术中的中框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使成本降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背板54还包括第一连接部61,第一连接部61用于连接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52,第一连接部61所在平面平行于背光模组10的厚度方向H的方向。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背板54还包括斜面部55,斜面部55连接于第二承载部52,斜面部55的存在,使反射片41到扩散板32形成混光腔69。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背板54还包括平板部56,平板部56连接于斜面部55用于放置点状光源等器件。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反射片41用于将从扩散板32中泄露出来的光线再反射至扩散板32中。如图4、图5所示,反射片41安装在扩散板32和背板54之间,反射片41包括彼此连接的底壁部和侧壁部,底壁部放置于平板部56,侧壁部放置于斜面部55,反射片41的边缘放置于第二承载部52上,用于将光线反射回出光方向。
本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1中,虽然以背光模组11包括光源(未图示)、匀光板30、反射片41、以及背板54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理解的是,背光模组1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混光腔69中的支柱、设置在扩散板32出光面上的光学膜材等等结构。
与实施例一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那样,第一承载部5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表面与第二承载部52远离匀光板30一侧的表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第一承载部5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表面要高于第二承载部52远离匀光板30一侧的表面。如此设计,可通过对背板54进行冲压形成,可以使背板54的重量减轻,易于实现背光模组10的轻量化,且从外观看,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更薄。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承载部5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表面与第二承载部52远离匀光板30一侧的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使第一承载部51的结构强度较高,由此,对显示面板20的支撑强度也较高。
在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51、第二承载部52、第一连接部61、背板侧壁65、斜面部55和平板部56一体成型,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可以省略部件之间的连接步骤,减少了装配时间和装配难度,一体折弯成型的工艺能够增强背板50的强度。
下面简述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200的装配过程。
可以将反射片41安装在背板54内侧,将反射片41的侧边缘部分搭接在第二承载部52上,并将扩散板32固定在设有反射片的侧边缘部分的第二承载部52上,此时第一连接部61的鞋面部55可以对扩散板32起到一个辅助定位的作用。
然后将显示面板20通过胶黏剂68,例如泡棉胶带固定在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承载部51上。上述装配的过程由于省去了现有技术中中框或者胶框和背板54的连接步骤,因此使得装配变得容易,也减小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以及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匀光板,所述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用于将入射到所述反射片的光线再反射至所述匀光板中;以及
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主体,所述背板主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
所述背板主体包括:
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以及
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匀光板,所述第二承载部低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且所述第二承载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内边缘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匀光板为扩散板或导光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主体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还包括:
背板侧壁部,所述背板侧壁部的一端和所述背板主体的边缘相连,所述背板侧壁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
所述背板侧壁部的端部向内侧折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的纵向表面挡设在所述匀光板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还包括斜面部,所述斜面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斜面部用于形成混光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还包括平板部,所述平板部连接于所述斜面部,所述平板部用于放置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放置于所述平板部和所述斜面部,所述反射片的边缘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载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部远离所述匀光板一侧的表面在同一个平面;或者
所述第一承载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承载部远离所述匀光板一侧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背板侧壁部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背板侧壁部、所述斜面部和所述平板部一体成型。
CN202020238803.1U 2020-03-02 2020-03-02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1905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8803.1U CN211905923U (zh) 2020-03-02 2020-03-0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8803.1U CN211905923U (zh) 2020-03-02 2020-03-02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5923U true CN211905923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301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38803.1U Active CN211905923U (zh) 2020-03-02 2020-03-0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59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47215B2 (en) 2022-08-15 2024-04-02 Amtran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backlight modu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47215B2 (en) 2022-08-15 2024-04-02 Amtran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backlight modu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6739B1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04498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9946590U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拼接屏
WO2022012331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I287153B (en) Backlight module structure
EP4254058A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duced bezel size
CN10831907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8303825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11552116A (zh) 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17606120U (zh) 可维持反射片折边设计角度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416206U (zh) 显示装置
US20040160547A1 (en) LCD device having a reduced number of components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CN214540302U (zh) 显示装置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94799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9928188U (zh) 显示装置
CN210864265U (zh) 反射片和背光模组
CN11446077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142285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
CN211905915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6210355U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其光源模组定位结构
CN212302171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755340U (zh) 壳体组件及显示设备
CN212723599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