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3961U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3961U
CN209373961U CN201822102113.9U CN201822102113U CN209373961U CN 209373961 U CN209373961 U CN 209373961U CN 201822102113 U CN201822102113 U CN 201822102113U CN 209373961 U CN209373961 U CN 209373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optical component
grab
cantilever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021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杉婷
林敏宏
王玉年
朋朝明
吴哲
沈思宽
王博
赵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021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73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3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3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该显示模组包括背板、中框、光学部件及显示面板,背板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连接的侧边,光学部件叠放于底板上,侧边上设置有卡钩;中框包括本体以及由本体向内延伸的悬臂,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卡槽,侧边插入卡槽内,且卡钩抵接于卡槽的侧壁,悬臂延伸至光学部件的上方;显示面板的边缘粘结于悬臂上。该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粘结在悬臂上,取消了传统模组中的面框,有利于减小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悬臂可以对光学部件限位,限制光学部件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的膨胀变形,从而避免显示面板出现开胶及破片的风险,避免影响视效。中框与背板的侧板通过卡钩固定,有利于提高中框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模组是电视机、电脑等显示设备中的重要部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根据背光模组的入光方式可以分为直下式模组和侧光式模组。如图1所示,侧光式模组包括结构部件(面框5'、中框2'和背板1')及光学部件3'(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其中,结构部件主要起支撑及固定作用,光学部件作用是作为均匀面光源。就材料特性及部件组装的精度要求而言,光学部件热膨胀系数大,尺寸稳定性差且配合精度要求高。出于可靠性及稳定性角度考虑,需要结构部件(重要为中框2'向内侧延伸的悬臂22')对光学部件垂直显示面板4'的方向进行限制,避免导光板等光电部件3'受热膨胀时鼓起而持续向显示面板4'施加作用力,避免带来安全隐患及视效问题。
随着显示设备向超薄超窄边方向发展,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无边框显示模组,显示面板4'通过双面胶粘贴在中框2'上,且中框2'对光学部件3'的限位作用减小,导光板受热膨胀时,不仅容易挤压显示面板4',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面板4'有开胶及破片的风险,而且容易使导光板与反射片配合不紧密,中间出现较大的空气层,显示模组的光线的利用率将降低,影响视效。
此外,现有技术中,中框2'与背板1'通过胶固定(如图2所示),固定效果不牢靠,容易影响对光学部件3'的限位效果;而如图1中通过卡扣结构固定时,卡扣结构对于背板1'的侧边的高度要求较高,导致显示模组整体厚度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可以在减小显示模组厚度的基础上提高对光学部件的限位作用,实现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板、中框、光学部件及显示面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边,所述光学部件叠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侧边上设置有卡钩;
所述中框包括本体以及由所述本体向内延伸的悬臂,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卡槽,所述侧边插入所述卡槽内,且所述卡钩抵接于所述卡槽的侧壁,所述悬臂延伸至所述光学部件的上方;
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粘结于所述悬臂上。
其中,所述卡钩包括:
U型架,所述U型架套设于所述侧边;及
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U型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槽的侧壁抵接。
其中,所述U型架包括顶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弹片通过撕裂部分所述第二侧板形成。
其中,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卡孔,所述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卡块。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孔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凸起通过冲压所述第一侧板成型。
其中,所述侧边的顶部设置有凹陷区,所述U型架设置于所述凹陷区内,且所述U型架的顶面不高于所述侧边的顶面。
其中,当所述弹片被配置为与所述卡槽的侧壁抵接时,所述弹片的压缩变形量为0.3-0.5mm。
其中,所述卡钩由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可以在减小显示模组厚度的基础上提高对光学部件的限位作用,实现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该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粘结在悬臂上,取消了传统模组中的面框,有利于减小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悬臂可以对光学部件限位,限制光学部件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的膨胀变形,从而避免显示面板出现开胶及破片的风险,避免影响视效。中框与背板的侧边通过卡钩固定,相比现有技术中中框与背板通过卡扣结构固定,有利于减小侧边的高度,从而减小显示模组整体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背板;11、底板;12、侧边;2、中框;21、本体;211、卡槽;22、悬臂;3、光学部件;4、显示面板;5、卡钩;51、顶板;52、第一侧板;521、凸起;53、第二侧板;531、卡孔;54、弹片;6、双面泡棉胶;
1'、背板;2'、中框;22'、悬臂;3'、光学部件;4'、显示面板;5'、面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例如可以为电视机、显示器、广告机等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设备。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为显示设备的主要功能部件,用于支持图像的显示。
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4,显示面板4安装于背光模组的正面,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4供应充足亮度以及分布均匀的光源,以使显示面板4上能够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可以为侧光式背光模组,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中框2及光学部件3。光学部件3包括光源、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其中,光源可以为LED灯条,LED灯条包括基板以及沿基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颗灯珠。
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依次叠放在背板1上,且导光板、反射片和光学膜片的边缘均可以设置有定位孔,底板11上可以对应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依次穿过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上的定位孔,实现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定位。LED灯条位于导光板的侧面。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侧向进入导光板后,由导光板的正面射出,并经过光学膜片后形成高亮度且均匀的面光源,入射至显示面板4上,以便供显示面板4使用。
为减销显示模组的厚度,实现超薄结构设计,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4可以通过双面泡棉胶6粘接在中框2的上,省去传统显示模组中的面框,从而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而且有利于减小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实现窄边框设计。
现有技术中,具有超薄超窄边框的显示模组对光学部件3的限位作用较差,光学部件3中的导光板受热后位置容易发生偏移,且受热膨胀后将挤压显示面板4,导致显示面板4开胶与中框2固定不稳定或破片,极易影响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中框2包括本体21以及由本体21向内侧延伸的悬臂22,悬臂22用于支撑并固定显示面板4。本体21可以为三条边框组成的U型结构,悬臂22设置于本体21的内侧,并可以延伸至光学部件3的上方,用于抵压光学部件3,限制导光板等沿垂直显示面板4方向的膨胀变形,从而避免导光板受热后挤压显示面板4,避免显示面板4出现固定不牢固或破片的问题。且悬臂22限制导光板的变形,还可以防止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出现空气层,减少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光线利用率,从而增强显示模组的光线亮度。
为提高显示面板4的固定效果,悬臂22可以连续或间断地设置在本体21的内侧,使得悬臂22支撑显示面板4的三侧边缘,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4的平稳性。当悬臂22支撑显示面板4的三侧边缘时,悬臂22围设形成U型结构,显示面板4位于U型结构的开口一侧的边缘可以通过下前框固定。
为提高中框2与背板1的固定效果,避免因中框2固定不可靠而影响对光学部件3的限位效果,中框2与背板1可以通过卡钩5固定。相比现有技术中背板与中框通过卡扣结构固定,采用卡钩5可以相应减小背板1的侧边12的高度,从而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
具体地,背板1包括底板11以及与底板11连接的侧边12,侧边12与底板11垂直,侧边12与底板11之间围设形成容纳光学部件3的空间。中框2的本体21的底板11设置有卡槽211。当背板1与中框2装配时,侧边12可以插入卡槽211内,且侧边12上设置卡钩5,卡钩5将与卡槽211的侧壁抵接,从而将中框2固定在背板1上。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卡钩5不仅可以提高背板1与中框2的固定效果,提高显示模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减小侧边12的高度。
如图4所示,卡钩5包括U型架和弹片54,U型架可以套设在背板1的侧边12上,弹片54的一端与U型架连接,且弹片54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使得弹片54的另一端向远离U型架的一侧移动。装配中框2和背板1时,首先将U型架套设在背板1的侧边12上。之后,将侧边12插入到中框2的本体21上的卡槽211内。在插入过程中,弹片54受力变形压缩,使得U型架能够插入到卡槽211内。插入后,弹片54将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撑开,从而保证弹片54与卡槽211的侧壁具有一定的抵接力,避免U型架与卡槽211脱离。
通过卡钩5中弹片54撑开抵接卡槽211的内壁,可以实现背板1与中框2的固定。相比现有技术中背板的侧边通过卡扣结构与中框固定,卡钩5对于侧边的高度要求较小,背板1上的侧边12的高度可以适当减小。如图3所示,当侧边21插入卡槽211内时,本体21的底面可以抵接在底板11上,有利于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
为进一步限制U型框的位置,背板1上至少三个侧边12可以设置有卡钩5,且每个侧边12上可以设置有3-5个卡钩5,卡钩5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通过至少三侧的卡钩5和卡槽211的配合,可以限制中框2沿水平及竖直方向的移动,中框2与背板1的固定更加可靠、稳定。
可选地,弹片54与U型架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为简化卡钩5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弹片54与U型架一体成型。
具体地,U型架包括顶板51以及相对设置于顶板51两侧的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第一侧板52、顶板51和第二侧板53整体呈U型,且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之间形成夹持背板1的侧边12的空间,从而实现U型架与背板1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弹片54可以通过撕裂部分第二侧板53形成,并弯折撕裂后的部分第二侧板53,使得弹片54与第一侧板5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侧板53与第一侧板52之间的距离,方便弹片54与卡槽211的内壁抵接。
弹片54的设置主要为了提高卡钩5与中框2上卡槽211的配合程度,以使中框2与背板1固定更加可靠。其中,弹片54与第一侧板52之间的最大宽度与卡槽211的宽度之间的关系影响中框2与卡钩5的配合效果。为保证卡钩5与中框2的配合效果,弹片54与第一侧板52之间的最大宽度应小于卡槽211的宽度,且二者的差值可以为0.3-0.5mm,例如0.3mm、0.35mm、0.4mm、0.45mm、0.5mm。
为方便U型架与背板1的装配,U型架中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之间最大距离,即顶板51沿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的排列方向的宽度与背板1的厚度的差值可以为0.1-0.2mm,即顶板51的宽度比背板1的厚度大0.1-0.2mm,例如可以为0.1mm、0.15mm、0.2mm。
为了提高U型架与侧板的固定效果,第二侧板53上还可以设置有卡孔531,对应地,背板1的侧边12上设置有卡块。当U型架套设在侧边12上时,卡块能够卡入卡孔531内,避免U型架与侧边12脱离。为简化卡块的加工工艺,卡块可以通过冲压背板1的侧边12成型,有利于减少加工成本,避免增加额外的紧固件。
为方便卡块与卡孔531的配合,U型架的第一侧边12在朝向第二侧边12的一侧还可以凸设有凸起521,且凸起521与卡孔531相对设置。当背板1的侧边12伸入到U型架内时,凸起521可以推动侧边12向第二侧板53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卡块与卡孔531配合。此时凸起521可以与侧边12上的卡块对应的冲压槽配合,提高U型架与侧边12固定的稳定性。可选地,凸起521可以通过冲压第一侧板52成型。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沿远离顶板51的方向逐渐减小,即U型架的开口内缩,有利于提高U型架对侧边12的夹持效果。
为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背板1的侧边12的顶部还设置有凹陷区,U型架设置于凹陷区内,使得U型架的顶面不高于侧边12的顶面,从而避免U型架增加显示模组整体的厚度。其中,凹陷区的深度可以根据U型架中顶板51的厚度设置。例如U型架中顶板51的厚度为0.2mm时,凹陷区的深度可以为0.3mm,预留0.1mm的装配间隙。
本实施例中,背板1上侧边12插入到卡槽211内后,本体21的内侧壁与光学部件3相对设置,可以作为对导光板膨胀时的限位面,避免导光板在膨胀过程中位置发生窜动。为进一步减小导光板等光学部件3在显示模组内的相对位移,光学部件3与本体2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具有弹性的胶垫,在光学部件3发生弹性变形时可以与胶垫抵接,限制光学部件3移动。可选地,本体21的内侧壁上可以设置有限位槽,胶垫可以卡在限位槽内。
本实施例中,卡钩5可以由不锈钢制成,避免卡钩5生锈,提高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背板1可以由电解亚铅镀锌钢板(SECC)或热浸镀锌钢(SGCC)制成。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板(1)、中框(2)、光学部件(3)及显示面板(4),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1)包括底板(11)以及与所述底板(11)连接的侧边(12),所述光学部件(3)叠放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侧边(12)上设置有卡钩(5);
所述中框(2)包括本体(21)以及由所述本体(21)向内延伸的悬臂(22),所述本体(21)的底部设置有卡槽(211),所述侧边(12)插入所述卡槽(211)内,且所述卡钩(5)抵接于所述卡槽(211)的侧壁,所述悬臂(22)延伸至所述光学部件(3)的上方;
所述显示面板(4)的边缘粘结于所述悬臂(2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5)包括:
U型架,所述U型架套设于所述侧边(12);及
弹片(54),所述弹片(54)的一端与所述U型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槽(211)的侧壁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架包括顶板(51)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所述弹片(54)通过撕裂部分所述第二侧板(53)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53)上设置有卡孔(531),所述侧边(1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孔(531)配合的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52)朝向所述第二侧板(53)的一侧设置有凸起(521),所述凸起(521)与所述卡孔(531)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521)通过冲压所述第一侧板(52)成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12)的顶部设置有凹陷区,所述U型架设置于所述凹陷区内,且所述U型架的顶面不高于所述侧边(12)的顶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片(54)被配置为与所述卡槽(211)的侧壁抵接时,所述弹片(54)的压缩变形量为0.3-0.5mm。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5)由不锈钢制成。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822102113.9U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09373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02113.9U CN209373961U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02113.9U CN209373961U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3961U true CN209373961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3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02113.9U Active CN209373961U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3961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75553B1 (en) * 2019-09-19 2020-09-15 Hefei Boe Vision-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rame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78148A1 (zh) * 2019-10-21 2021-04-2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1104361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CN112987363A (zh) * 2019-12-02 2021-06-1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947995A (zh) * 2020-07-17 2022-01-1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2012331A1 (zh) * 2020-07-17 2022-01-20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2193670A1 (zh) * 2021-03-16 2022-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334789A (zh) * 2022-10-10 2022-11-11 广东中强精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边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75553B1 (en) * 2019-09-19 2020-09-15 Hefei Boe Vision-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rame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78148A1 (zh) * 2019-10-21 2021-04-2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1104361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US11561422B2 (en) 2019-11-29 2023-01-24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vehicle-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112987363A (zh) * 2019-12-02 2021-06-1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987363B (zh) * 2019-12-02 2023-08-1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947995A (zh) * 2020-07-17 2022-01-1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2012331A1 (zh) * 2020-07-17 2022-01-20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947995B (zh) * 2020-07-17 2023-08-1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2193670A1 (zh) * 2021-03-16 2022-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334789A (zh) * 2022-10-10 2022-11-11 广东中强精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边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334789B (zh) * 2022-10-10 2023-01-13 广东中强精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边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73961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US2013003365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10605281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10453435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858545B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831441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856838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0544427A (zh)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US10598973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6434585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WO2013166759A1 (zh)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US20210266493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television
CN112946956A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1706345U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773311B (zh) 用于背光模组内的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2719504U (zh) 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09373281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1178504A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10864267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10904063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4795498U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1528867U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210072271U (zh) 一种广视觉背光模组
CN208027044U (zh) 一种背光胶框及背光模组
CN210378168U (zh)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