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7363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7363A
CN112987363A CN202010081168.5A CN202010081168A CN112987363A CN 112987363 A CN112987363 A CN 112987363A CN 202010081168 A CN202010081168 A CN 202010081168A CN 112987363 A CN112987363 A CN 112987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plane
side wall
display device
wal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11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7363B (zh
Inventor
崔立明
马骥
张国庆
刘学
唐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987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7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87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7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由此降低整个显示装置的成本,且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包括中框和背板,其中背板上设置有适用于固定塑料中框的卡接部以及设置有适用于固定金属中框的第一突起,同一个背板形态具有同时兼容金属中框和塑料中框的结构,如此可实现同系列产品中,避免因中框的材质不同引起的中框与背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而需要对应的背板结构不同,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一般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根据背光模组的入光方式的不同,背光模组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随着显示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无边框电视以其简约大方的外观受到亲赖。无边框电视中包括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中框,从材质上区分,中框包括金属中框和塑料中框两种,因为两种中框的材质不同,导致中框与背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对应的背板结构不同,由此导致对于同系列产品,同一个背板形态无法同时兼容金属中框和塑料中框的结构,造成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同时兼容不同材质和结构的中框。
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中框,所述中框用于支撑所述液晶面板,所述中框为塑料中框或金属中框;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平板部以及从所述平板部的边缘向着某一方向延伸的侧壁部,所述侧壁部上设置有适用于固定塑料中框的卡接部以及设置有适用于固定金属中框的第一突起。
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包括中框和背板,其中背板上设置有适用于固定塑料中框的卡接部以及设置有适用于固定金属中框的第一突起,同一个背板形态具有同时兼容金属中框和塑料中框的结构,如此可实现同系列产品中,避免因中框的材质不同引起的中框与背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而需要对应的背板结构不同,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背板1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背板110天侧的第一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背板110天侧的第二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塑料中框的显示装置在卡扣结构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中框150在第二突起153-1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采用塑料中框的显示装置在插舌154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装配有弹片400和支托件600背板110的第一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装配有弹片400和支托件600背板110的第二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弹片4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显示装置10在弹片400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支托件6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显示装置在支托件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接触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背板1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
显示面板200用于显示图像,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一侧的电路板,通过电路板实现对整个显示面板200的驱动显示。
沿着显示装置10中光线的出光方向,背光模组100依次包括起到支撑作用的背板110、反射片120、导光板130、光学膜片140、中框150以及位于背板110一侧的光源160。
显示装置10包括天侧101、左侧102、右侧103和地侧104,其中天侧101和地侧104相对,左侧102和右侧103相对,天侧101分别与左侧102的一端和右侧103的一端相连,地侧104分别与左侧的102的另一端和右侧103的另一端相连。
相应地,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200、背板110、反射片120、导光板130、光学膜片140、中框150也分别包括天侧、左侧、右侧和地侧。
光源160用于产生光,光源160位于背板110的地侧,光源160以灯条形式提供,包括电路板以及位于电路板上的多颗LED灯,光源160发出的光线从一侧进入。
反射片120用于将光线反射到出光方向上。反射片120固定于背板110的表面。
导光板130包括入光侧和出光侧,光源160位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利用导光板130的折射和全反射作用将从入光侧进入的光线在导光板130的出光侧射出,由此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出光侧为图1中箭头示出的方向。反射片120位于导光板130的出光侧相对的一侧。
显示装置10还可包含光学膜片140,光学膜片140位于导光板130的出光侧,用于对光线进行增亮。
显示装置10还包括前壳300,前壳300位于显示面板200的地侧端104,用于遮蔽位于显示面板200地侧端的电路板。
如图2所示,背板110整体为一方形结构,包括天侧101、左侧102、右侧103和地侧104,其中天侧101和地侧104相对,左侧102和右侧103相对,天侧101分别与左侧102的一端和右侧103的一端相连,地侧104分别与左侧的102的另一端和右侧103的另一端相连。
图3是背板110天侧的第一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背板110天侧的第二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3-4所示,以背板110的天侧为例进行说明,
背板110包括平板部111以及从平板部111的边缘向着某一方向延伸的背板侧壁部112。
背板侧壁部112包括靠近平板部111的第一侧面1121和与第一侧面1121相对的第二侧面1122。
第二侧面1122上设置有第一突起112-1和卡槽部112-2,第一突起112-1和卡槽部112-2具有预定间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卡槽部112-2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突起112-1,即背板侧壁部112上,一个卡槽部112-2和两个第一突起112-1作为一组存在。
背板110的天侧上设置有多组,组与组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
在对应于第一突起112-1和和卡槽部112-2的设置位置处,背板侧壁部11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缺口112-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卡槽部112-2通过第二侧面1122向着第一侧面1121凹陷形成,即如图3所示,卡槽部112-2在侧壁部112的第一侧面1121上表现为凸出于第一侧面1121的结构。
同样地,第一突起112-1通过第一侧面1121向着第二侧面1122凹陷形成。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卡槽部112-2也可通过在侧壁部112的第二侧面1122的表面形成缺口的方式形成。
第一突起112-1也可通过直接在侧壁部112的第二侧面1122的表面形成凸出于第二侧面1122的结构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以背板110的天侧为例进行的描述,以上也可以形成背板110的左侧、右侧或地侧的至少一侧上。在此不做不具体限制。
以下将分别以中框150为塑料中框和金属中框介绍中框的结构以及中框和背板的配合结构。
图5是采用塑料中框的显示装置在卡扣结构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中框150在第二突起153-1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采用塑料中框的显示装置在插舌154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当显示装置10中的中框150为塑料中框时,结合图5-7所示。
中框150包括面板承载部151以及连接于面板承载部151,且分别向相对两侧延伸的限位部152和中框侧壁部153。
面板承载部151用于承载显示面板200,面板承载部151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200所在的平面平行。
限位部152位于显示面板200的侧边,限位部152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200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中框侧壁部153的延伸方向与限位部152的延伸方向相反,中框侧壁部153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200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中框侧壁部153对应于背板侧壁部112上的卡槽部112-2处设置有第二突起153-1,第二突起153-1位于中框侧壁部153靠近背板侧壁部112的一侧。
当将中框150安装于背板110上时,中框侧壁部153上的第二突起153-1插入到背板侧壁部112上的卡槽部112-2中,从而实现了限制了中框150沿着垂直于显示面板200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
结合图6所示,中框侧壁部153上对应于背板侧壁部112上的第一突起112-1处设置有第一突起避让部153-2,第一突起避让部153-2呈凹陷状,当将中框150安装于背板110上时,第一突起112-1承载于第一突起避让部153-2,避免了凸出于背板侧壁部112表面的第一突起112-1顶持中框150,造成中框侧壁部153与背板侧壁部112之间具有较大间隙、安装不牢固和中框侧壁部153表面不平。
中框150还包括插舌154,插舌154连接于面板承载部151,向着远离显示面板200的方向延伸,插舌154所在的平面与中框侧壁部153所在的平面平行。
相比于中框侧壁部153,插舌154更靠近显示面板200,插舌154与中框侧壁部15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当将中框150安装于背板110上时,背板侧壁部112插入到插舌154与中框侧壁部153之间,插舌154的存在限制了中框150向着平行于显示面板200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框侧壁部上设置第二突起153-1插入到背板侧壁部112上的卡槽部112-2中来实现中框150与背板110之间的连接固定,除此之外,也可选择在中框侧壁部上设置卡槽部,背板侧壁部上设置有第二突起,通过将背板侧壁部上的第二突起插入到中框侧壁部上的卡槽部来实现中框和背板之间的卡合固定。
图8是装配有弹片400和支托件600背板110的第一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装配有弹片400和支托件600背板110的第二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弹片400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显示装置10在弹片400处的截面示意图。
当显示装置10中的中框150为金属中框时,为区分塑料中框,以下以标号1500来对金属中框进行表示,结合图8-11所示。
中框1500包括第一面板承载部1501、连接于第一面板承载部1501一端且分别向相对两侧延伸的第一限位部1502和第一中框侧壁部1503,以及连接于第一面板承载部1501另一端的膜片承载部1504。
第一面板承载部1501用于承载显示面板200,第一面板承载部1501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200所在的平面平行。
膜片承载部1504用于承载光学膜片140,膜片承载部1504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200所在的平面平行,鉴于显示装置的层叠设置,第一面板承载部1501和膜片承载部1504形成台阶状。
第一限位部1502位于显示面板200的侧边,第一限位部1502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200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第一中框侧壁部150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限位部1502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一中框侧壁部1503所在的平面与显示面板200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中框150还包括第二中框侧壁部1505,第二中框侧壁部1505连接于第一面板承载部1501,向着远离显示面板200的方向延伸,第二中框侧壁部1505所在的平面与第一中框侧壁部1503所在的平面平行。
相比于第一中框侧壁部1503,第二中框侧壁部1505更靠近显示面板200,第二中框侧壁部1505与第一中框侧壁部150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当将中框1500安装于背板110上时,中框1500和背板110之间设置弹片400。
弹片400先固定于背板110上,而后中框1500通过弹片400实现中框1500与背板110之间的连接固定。
弹片400整体呈一端开口的形态,包括第一连接部401、位于第一连接部401的一侧且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01的第一片402和位于第一连接部401的另一侧且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01的第二片403和第三片404,第二片403和第三片404并排设置,其中一侧和另一侧为相对的两侧。
其中,第一片402、第二片403和第三片404整体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连接部401所在的平面。
第一片402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01的第一平板部4021和连接于第一平板部4021的第二平板部4022,第一平板部4021和第二平板部4022不共面,第二平板部4022的自由端部向着远离第一连接部401的方向延伸。
第一平板部4021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连接部401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第二片403整体呈平板状,第二片403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于第一连接部401所在的平面。
第二片403上设置有第一卡口4031,第一卡口4031与背板110上的第一突起112-1对应设置,结合图9所示,第一突起112-1卡合在第一卡口4031中,用于实现弹片400与背板110之间的连接固定。
第三片404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01的第三平板部4041和连接于第三平板部4041的第四平板部4042,第三平板部4041和第四平板部4022不共面,第四平板部4042的自由端部向着靠近第一连接部401的方向延伸。
第三平板部4041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第一连接部401所在平面的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即第三平板部4041相对于第二片403倾斜设置,为了保证固定效果,夹角在10-20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弹片400中包含两个第二片403,对称设置于第三片404的两侧。
为了进一步保证弹片400与背板110的紧密连接,弹片400的第一平板部4021和第三平板部4041靠近侧壁部112一侧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凸点405。
结合图8-9所示,弹片400组装到背板110上时,弹片400安装于背板110的侧壁部112的第一缺口112-3处,弹片400的第一连接部401的两端分别抵持于第一缺口112-3两端的侧壁,避免弹片400沿着侧壁部112来回滑动。
背板110的侧壁部112上的第一突起112-1卡合于弹片400的第一卡口4031中,由此将弹片400固定于背板110的侧壁部112上。
弹片400的第一平板部4021和第三平板部4041靠近侧壁部112一侧的表面上的凸点405与侧壁部112的第一侧面1121和第二侧面1122抵持,进一步实现弹片400与背板110之间的固定。
当将中框1500安装于背板110上时,固定有弹片400的背板侧壁部112插入到第二中框侧壁部1505与第一中框侧壁部1503之间。
在组装时,第一中框侧壁部1503的表面沿着箭头方向挤压第三片404的第三平板部4041和第四平板部4042的连接处,挤压过程中,弹片400的第三片404变形,产生回弹力,由此通过挤压力和回弹力的平衡,将第一中框侧壁部1503和弹片400固定在一起。
同时,由于第一片402的第二平板部4022的自由端部向着远离第一连接部401的方向延伸,在组装时,第二中框侧壁部1505的表面挤压第二平板部4022的自由端部,挤压过程中,弹片400的第一片402变形,产生回弹力,由此通过挤压力和回弹力的平衡,将第二中框侧壁部1505和弹片400固定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金属中框1500与背板110进行组装时,背板110的侧壁部112上不具有卡槽部112-2,此可通过在注塑成型形成背板110时,抽掉一个加工件即可。
即在制造显示装置时,同一系列产品,为了满足市场需要采用塑料中框和金属中框时,不再需要对背板110分别加工,只需在加工背板的过程中,加入或者抽调一个加工件即可以做出适合于塑料中框或金属中框的背板,简化了制作工艺,减少了开模的成本。
图12是支托件600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显示装置在支托件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3-4所示,进一步地,背板110的侧壁部112的顶端还具有第二缺口112-4,在第二侧面1122上还设置有第三突起112-5。
显示装置10还包括支托件600,支托件600包括第二连接部601以及连接于第二连接部601两侧的第一挂接部602和第二挂接部603。
第一挂接部602整体呈片状,第一挂接部602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01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第一挂接部602的端部为突起结构,可用于挂接。
第二挂接部603包括连接于第二连接部601的过渡部6031、连接于过渡部6031的搭接部6032以及连接于搭接部6032的卡合部6033。
过渡部6031呈板状,过渡部603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连接部601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搭接部6032呈板状,搭接部6032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连接部601所在的平面大致平行,当支托件600安装于背板上时,搭接部6032位于侧壁部112的顶端。
卡合部6033呈板状,卡合部6033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连接部601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卡合部6033上设置有第二卡口60331,第二卡口60331通过卡合于第三突起112-5来实现卡接固定。
当支托件600组装到背板时,支托件600放置于背板的第二缺口112-4处,支托件600的搭接部6022的两端分别抵持于第二缺口112-4两端的侧壁,避免支托件600沿着侧壁部112来回滑动。
结合图13所示,光学膜片140的端部设置有挂孔141,挂孔141挂接于支托件600的第一挂接部602上,实现对光学膜片140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中框,所述中框用于支撑所述液晶面板,所述中框为塑料中框或金属中框;
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平板部以及从所述平板部的边缘向着某一方向延伸的侧壁部,所述侧壁部上设置有适用于固定塑料中框的卡接部以及设置有适用于固定金属中框的第一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为卡槽部,所述塑料中框上对应于所述卡槽部设置有第二突起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突起设置有第一突起避让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料中框包括:
面板承载部,所述面板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所述面板承载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
中框侧壁部,所述中框侧壁部连接于所述面板承载部且向一侧延伸;
和插舌,所述插舌连接于所述面板承载部且向着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插舌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中框侧壁部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插舌与所述中框侧壁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所述侧壁部插入到所述插舌与所述中框侧壁部之间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中框包括:
第一面板承载部,所述第一面板承载部用于承载显示面板;
第一中框侧壁部,所述第一中框侧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承载部一端且一侧延伸,所述第一中框侧壁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第二中框侧壁部,所述第二中框侧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承载部、向着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中框侧壁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中框侧壁部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中框侧壁部与所述第一中框侧壁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所述金属中框和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固定于所述侧壁部,所述弹片位于所述第二中框侧壁部与所述第一中框侧壁部之间的容置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整体呈一端开口;
所述弹片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开口相对;
第二片,所述第二片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片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片上设置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与所述背板上的所述第一突起对应设置;
第三片,所述第三片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三平板部和连接于第三平板部的所述第四平板部,所述第三平板部和所述第四平板部不共面,所述第四平板部的自由端部向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平板部所在的平面与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平面的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还包括:
第一片,所述第一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且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片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平板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不共面,所述第二平板部的自由端部向着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其中,
所述第二片和所述第三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片和所述第三片并排设置,其中一侧和另一侧为相对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弹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一缺口两端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用于进行增亮,所述光学膜片的端部设置有挂孔;
支托件,所述支托件用于固定光学膜片;
支托件包括: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起到连接作用;
第一挂接部,所述第一挂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挂接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所述第一挂接部的端部为突起结构,用于挂接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挂孔;
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二挂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第二挂接部包括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过渡部、连接于过渡部的搭接部以及连接于搭接部的卡合部;
其中,所述过渡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所述搭接部呈板状,所述搭接部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大致平行,所述搭接部位于所述侧壁部的顶端;
所述卡合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所述卡合部上设置有第二卡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支托件的所述搭接部的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二缺口两端的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上还设置有第三突起,所述第三突起卡接于所述支托件的所述第二卡口。
CN202010081168.5A 2019-12-02 2020-02-06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987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6378 2019-12-02
CN2019112163784 2019-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7363A true CN112987363A (zh) 2021-06-18
CN112987363B CN112987363B (zh) 2023-08-18

Family

ID=76344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1168.5A Active CN112987363B (zh) 2019-12-02 2020-02-06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73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0715A (zh) * 2021-09-30 2021-12-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4945U (en) * 2007-11-05 2008-06-21 Wintek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20130194781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838031A (zh) * 2012-11-22 2014-06-04 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5862710U (zh) * 2016-07-22 2017-01-04 深圳市联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无前框超薄安卓一体机
CN206684439U (zh) * 2017-04-28 2017-11-28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207181887U (zh) * 2017-09-30 2018-04-03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框架及显示装置
CN208488914U (zh) * 2018-08-06 2019-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框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09343254A (zh) * 2018-10-31 2019-02-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209373961U (zh) * 2018-12-14 2019-09-1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0262127A (zh) * 2019-06-12 2019-09-2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4945U (en) * 2007-11-05 2008-06-21 Wintek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20130194781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838031A (zh) * 2012-11-22 2014-06-04 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5862710U (zh) * 2016-07-22 2017-01-04 深圳市联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无前框超薄安卓一体机
CN206684439U (zh) * 2017-04-28 2017-11-28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207181887U (zh) * 2017-09-30 2018-04-03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框架及显示装置
CN208488914U (zh) * 2018-08-06 2019-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框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09343254A (zh) * 2018-10-31 2019-02-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209373961U (zh) * 2018-12-14 2019-09-1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0262127A (zh) * 2019-06-12 2019-09-2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0715A (zh) * 2021-09-30 2021-12-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7363B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8412B2 (en) Snap-fit for fixing optical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the same
CN105974633B (zh) 液晶显示器
US921581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apparatus
KR101690022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215494450U (zh) 显示装置
WO2017045336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598973B2 (en) Display device
US83106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445371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frame having side opening and cooperative sliding guid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ame
CN114442217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5416206U (zh) 显示装置
CN11298736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H117000A (ja) 収納部材支持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9429793B2 (en) Cover for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42948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3376729A (zh) 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US889678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odule
CN215298694U (zh) 显示装置
CN103794146A (zh) 显示装置
CN213423652U (zh) 框架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020954B (zh) 背光模块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CN113031342B (zh) 一种支撑架、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928356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11399269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US20130250550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