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8694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8694U
CN215298694U CN202121732784.9U CN202121732784U CN215298694U CN 215298694 U CN215298694 U CN 215298694U CN 202121732784 U CN202121732784 U CN 202121732784U CN 215298694 U CN215298694 U CN 215298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miting
bottom plate
wall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27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汉永
张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27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8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8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8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及下前壳;背板的底部边沿设有插板;下前壳包括前框和底板;底板设于显示面板的下方,前框贴设于显示面板的前侧面上;前框的背面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与底板之间围成有限位腔;插板插接于限位腔内,并与所述底板相卡接,以使插板固定在限位腔内。本实用新型利用凸设于前框背侧的限位组件与底板配合围成限位腔;使插板能够插入并限位在限位腔内;再配合插板与下前壳的底板卡接,以使插板能够固定在限位腔内,实现插板与下前壳的牢固连接,进而实现背板与下前壳的无螺钉固定连接,有利于节省成本,并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设计越来越注重用户的体验。现有的显示装置通常采用螺钉锁紧的方式来固定前壳与背板,前壳和背板在底面处用螺钉固定,该方式会增加操作难度和物料成本。或者采用在前壳和背板之间设置的胶框中转,配合卡接或螺钉固定的方式,该方式会增加中转次数,容易出现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优化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下前壳与背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所述背板的底部边沿设有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前侧凸出延伸的插板,所述插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端;以及下前壳,包括前框和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所述前框由所述底板的前侧边沿向上延伸,并贴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端边沿的前侧面上;所述前框的背侧设有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凸出延伸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底板之间围成有限位腔;其中,所述插板插接于所述限位腔内,并与所述底板相卡接,以使所述插板固定在所述限位腔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分别由所述前框的背面向后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间隔地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限位腔形成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插板插接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壁和与限位壁呈间隔布置的凸块;所述限位壁和所述凸块凸设于所述前框的背面或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限位腔形成于所述限位板、所述限位壁、所述凸块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插板上凹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凸块插接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插板限位于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壁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一限位壁和所述第二限位壁呈左右间隔布置,并设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限位壁和所述第二限位壁凸设于所述前框的背面或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限位腔形成于所述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壁、所述第二限位壁及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插板插接并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壁和所述第二限位壁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包括呈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插板与所述底板的卡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隔区域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板的底面凸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隔区域内;所述底板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相对应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相扣接,以阻止所述插板退出所述限位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板的底面凸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隔区域内;所述底板上凹设有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阻止所述插板退出所述限位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板上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隔区域内;所述底板上凸设有与所述卡口相对应的卡凸;所述卡凸卡接于所述卡口内,以阻止所述插板退出所述限位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板设有多个,并沿所述背板的底部边沿呈间隔布置;所述限位组件设有多组,并与所述插板一一对应布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底部于相邻的两所述插板之间凹设有缺位口;所述显示面板的底端形成有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能够穿过所述缺位口伸入布置于所述背板的背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下前壳包括前框和底板,利用凸设于前框背侧的限位组件与底板配合,并围成限位腔;同时配合凸设于背板底部的插板,使插板能够插入并限位在限位腔内;再配合插板与下前壳的底板卡接,以使插板能够固定在限位腔内,实现插板与下前壳的牢固连接,进而实现背板与下前壳的无螺钉固定连接,有利于节省成本,并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下前壳上的限位组件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与图7中的限位组件相配合的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限位组件与图8的插板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图4中下前壳上的限位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与图11中的限位组件相配合的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限位组件与图11的插板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图4中下前壳上的限位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与图13中的限位组件相配合的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的限位组件与图14的插板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图4中下前壳上的限位组件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与图16中的限位组件相配合的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的限位组件与图17的插板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显示面板;11、柔性电路板;2、胶框;3、下前壳;31、底板;311、筋条;312、第二卡扣;313、卡孔;314、卡槽;315、卡凸;32、前框;4、背板;41、折边;42、插板;421、第一卡扣;422、卡口;423、凹槽;43、缺位口;5、导光板;6、限位组件;61、第一限位壁;62、第二限位壁;63、第一限位板;64、第二限位板;65、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设计越来越注重用户的体验。现有的显示装置通常采用螺钉锁紧的方式来固定前壳与背板,前壳和背板在底面处用螺钉固定,该方式会增加操作难度和物料成本。或者采用在前壳和背板之间设置的胶框中转,配合卡接或螺钉固定的方式,该方式会增加中转次数,容易出现晃动。
为便于表述,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显示装置的屏幕(即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为前,相背的方向即为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背光模组、胶框2和下前壳3。
显示面板1位于显示装置的前侧,显示面板1的前侧面为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该显示装置可以不限于电视机、电脑显示器、数码相框等电子产品。
背光模组设于显示面板1的背侧,用于为显示面板1提供一面光源。背光模组主要包括背板4、导光板5、光学膜片、反射片和背光源等。
其中,背板4间隔地设于显示面板1的背侧。背板4用于为显示面板1及背光模组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空间,并进行结构支撑。
导光板5设于显示面板1背侧,并位于背板4与显示面板1之间。导光板5用于引导光线的方向,并使得光源亮度均匀,从而为显示装置提供均匀的平面光。
光学膜片设于导光板5上,用于提高面光源的均匀性。光学膜片有多种,包括如扩散片、增光片、棱镜片等。
反射片设于导光板5与背板4之间,用于将背光源发出的光反射至显示面板1。反射片作为光源的反射板,提高背光源发出的光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图5是图3中背板4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4至图6,背板4的底部边沿设有向显示面板1的前侧弯折的折边41,折边41上凸设有向显示面板1的前侧延伸的插板42。插板42位于显示面板1的下端。插板42用于与下前壳3相连,以使背板4与下前壳3固定连接。
插板42设有多个,多个插板42并沿背板4的底部边沿呈间隔布置。多个插板42能够分别与与下前壳3固定相连,进而提高背板4与下前壳3固定连接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折边41可以增强插板42之间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折边41,插板42可由背板4的底部边沿向显示面板1的前侧延伸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4的底部于相邻的两插板42之间凹设形成有缺位口43。缺位口43可用于供显示面板1底部的柔性电路板11穿过,并伸入布置于背板4的背侧。
请参阅图2至图4,背板4的背侧还设有后壳(图中未示出)。背板4与后壳之间围合形成有安装腔。背板4的背面装配有收容于安装腔内电路板、驱动板及其他电子元件,显示面板1底部的柔性电路板11可伸入该安装腔内,并用于与电路板、驱动板或其他电子元件相连,进而为显示面板1的影像显示提供电性信号或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后壳可完全覆盖背板4的背面,进而利用后壳单独作为显示装置的背侧外观面。后壳也可以覆盖部分背板4的背面,进而利用后壳和外露于后壳的背板4的部分背面共同作为为显示装置的背侧外观面。
请参阅图3和图4,胶框2设于显示面板1的底端。胶框2可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并用于固定、支撑显示面板1、背光模组的导光板5等构件,以防止显示面板1、导光板5等构件发生晃动、松脱的情况。
请参阅图2至图4,下前壳3设于胶框2的下端。下前壳3可用于作为显示装置的底部边框和底侧外观面。下前壳3包括底板31和前框32。
其中,底板31位于显示面板1及胶框2的下方,底板31可将胶框2夹持在显示面板1与底板31之间。底板31可作为显示装置的底侧外观面。前框32由底板31的前侧边沿向上延伸,并贴合于显示面板1的下端边沿的前侧面上。前框32可作为显示装置的底部边框。可以理解的是,底板31和前框32可以一体成型连接。
前框32的背面设有向显示面板1的后侧凸出延伸的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与底板31之间围成有限位腔。该限位腔用于供插板42进行对位插接,并通过插板42与底板31相卡接,以使插板42固定在该限位腔内,进而实现下前壳3与背板4的固定连接。
限位组件6可设置多组,多组限位组件6沿显示面向的底部边沿的方向呈间隔设置,并与插板42呈一一对应布置。
图7是图4中下前壳3上的限位组件6的一结构示意图。图8是与图7中的限位组件6相配合的插板42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的限位组件6与图8的插板42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请参阅图7至图9,并结合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6包括限位板、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
限位板由前框32的背面向后延伸,且限位板间隔地设于底板31的上方。
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沿前后方向延伸呈左右间隔布置。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可以凸设形成于前框32的背面,或凸设形成于底板31的顶面。
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分设于限位板的左右两侧,并位于限位板与底板31之间。限位板、第一限位壁61、第二限位壁62和底板31之间围合形成有限位腔,该限位腔用于供插板42插入,以对插板42进行限位。
具体地,可利用限位板和底板31配合,在显示装置的高度方向上,对插板42进行上下限位,防止插板42上下移动。并利用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配合,在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对插板42进行左右限位,防止插板42左右移动。同时,利用插板42与底板31进行卡接,以阻止插板42退出限位腔,进而使插板42固定在限位腔内,实现下前壳3与背板4的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板包括呈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板63和第二限位板64。
第一限位板63和第二限位板64之间存在间隔区域。限位腔在该间隔区域处能够与外部连通。插板42插入限位腔内时,插板42与底板31的卡接位置分布于第一限位板63和第二限位板64之间的间隔区域内,以使插板42能够在该间隔区域内向外发生形变,进而与底板31相扣接。
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的底端面与底板31连接为一体。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的顶面分别与第一限位板63和第二限位板64连接为一体。进而可提高限位组件6之间的结构强度,确保将插板42限位在限位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63远离第二限位板64的端部与第一限位壁61弯折连接为一体。第二限位板64远离第一限位板63的端部与第二限位壁62弯折连接为一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板63和第二限位板64也可以分别凸出于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的左右两侧,或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的上端分别凸出于第一限位板63和第二限位板64的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板63、第二限位板64、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均可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于下前壳3上。
仍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限位腔内,底板31的顶面上凸设有筋条311,筋条311与限位板之间具有间隔。插板42可夹持在筋条311与第一限位板63、第二限位板64之间。筋条311靠近背板4的端部设有斜面,该斜面有利于插板42轻松地、准确地插入限位腔内。
仍请参阅图7至图9,在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板42与底板31的卡扣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插板42的底面凸设有第一卡扣421,且该第一卡扣421位于第一限位板63和第二限位板64之间的间隔区域内。同时,底板31上凸设有与第一卡扣421相对应的第二卡扣312。第一卡扣421与第一卡扣421相扣接,以阻止插板42退出限位腔,进而实现下前壳3与背板4的固定连接。
第一卡扣421靠近前框32的端部以及第二卡扣312远离前框32的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斜面,第一卡扣421的斜面与第二卡扣312的斜面挤压配合,使插板42发生形变,进而使第一卡扣421与第一卡扣421能够顺利扣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31上开设有与第一卡扣421相对应的卡孔313,卡孔313贯穿底板31,以使第一卡扣421能够外露于底板31。当第一卡扣421与第一卡扣421相扣接时,第一卡扣421能够收容于卡孔313内,且插板42能够盖合在该卡孔313处。当需要拆卸下前壳3时,可通过卡孔313挤压插板42,以使第一卡扣421与第一卡扣421相分离,进而使下前壳3与背板4相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卡孔313也可以用卡槽314代替,卡槽314设于底板31的顶面,并与第一卡扣421相对应。卡槽314仅用于收容第一卡扣421,或与第一卡扣421相扣接。
图10是图4中下前壳3上的限位组件6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1是与图11中的限位组件6相配合的插板42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的限位组件6与图11的插板42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请参阅图10至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插板42与底板31的卡扣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插板42的底面凸设有第一卡扣421,且该第一卡扣421位于第一限位板63和第二限位板64之间的间隔区域内。同时,底板31上凸设有与第一卡扣421相对应的卡槽314。第一卡扣421与卡槽314的内壁相扣接,以阻止插板42退出限位腔,进而实现下前壳3与背板4的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卡槽314也可以用卡孔313代替,进而使第一卡扣421外露于底板31,以便于拆卸,使下前壳3与背板4相分离。
图13是图4中下前壳3上的限位组件6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4是与图13中的限位组件6相配合的插板42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的限位组件6与图14的插板42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请参阅图13至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插板42与底板31的卡扣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插板42的底面开设有卡口422,且该卡口422位于第一限位板63和第二限位板64之间的间隔区域内。同时,底板31上凸设有与卡口422相对应的卡凸315。当插板42插入于限位腔内时,卡凸315与卡口422的相扣接,以阻止插板42退出限位腔,进而实现下前壳3与背板4的固定连接。
图16是图4中下前壳上的限位组件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图17是与图16中的限位组件相配合的插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6的限位组件与图17的插板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请参阅图16至图18,本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插板42与底板31的卡扣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6还包括设于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之间的凸块65。凸块65与第一限位壁61呈间隔设置,凸块65与第二限位壁62也呈间隔设置。同时插板42上凹设有用于与凸块65对位插接的凹槽423。可以理解的是,凸块65可以凸设于前框32的背面,或凸设于底板31的顶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腔可以形成于凸块65与第一限位壁61之间,当插板42插入于该限位腔内时,插板42可以限位在凸块65与第一限位壁61之间。此方案中,第二限位壁62可以缺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腔可以形成于凸块65与第二限位壁62之间,当插板42插入于该限位腔内时,插板42可以限位在凸块65与第二限位壁62之间。此方案中,第一限位壁61可以缺省。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均可以缺省。此时,限位腔可形成于限位板与底板31之间,当插板42插入于该限位腔内时,限位板与底板31可以对插板42进行上下限位,凸块65与凹槽423配合即可对插板42进行左右限位,因此,在没有第一限位壁61和第二限位壁62的情形下,仅依靠凸块65与凹槽423配合,也能够将插板42限位在限位腔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下前壳3包括前框32和底板31,利用凸设于前框32背侧的限位组件6与底板31配合,并围成限位腔;同时配合凸设于背板4底部的插板42,使插板42能够插入并限位在限位腔内;再配合插板42与下前壳3的底板31卡接,可实现插板42与下前壳3的牢固连接,进而实现背板4与下前壳3的无螺钉固定连接,有利于节省成本,并提高装配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背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所述背板的底部边沿设有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前侧凸出延伸的插板,所述插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端;以及
下前壳,包括前框和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所述前框由所述底板的前侧边沿向上延伸,并贴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端边沿的前侧面上;所述前框的背侧设有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凸出延伸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底板之间围成有限位腔;
其中,所述插板插接于所述限位腔内,并与所述底板相卡接,以使所述插板固定在所述限位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由所述前框的背面向后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间隔地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所述限位腔形成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插板插接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壁和与限位壁呈间隔布置的凸块;
所述限位壁和所述凸块凸设于所述前框的背面或所述底板的顶面;
所述限位腔形成于所述限位板、所述限位壁、所述凸块和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插板上凹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凸块插接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插板限位于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一限位壁和所述第二限位壁呈左右间隔布置,并设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第一限位壁和所述第二限位壁凸设于所述前框的背面或所述底板的顶面;
所述限位腔形成于所述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壁、所述第二限位壁及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插板插接并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壁和所述第二限位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包括呈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
所述插板与所述底板的卡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隔区域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的底面凸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隔区域内;
所述底板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相对应的第二卡扣;
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相扣接,以阻止所述插板退出所述限位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的底面凸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隔区域内;
所述底板上凹设有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卡槽;
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阻止所述插板退出所述限位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上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隔区域内;
所述底板上凸设有与所述卡口相对应的卡凸;
所述卡凸卡接于所述卡口内,以阻止所述插板退出所述限位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设有多个,并沿所述背板的底部边沿呈间隔布置;
所述限位组件设有多组,并与所述插板一一对应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底部于相邻的两所述插板之间凹设有缺位口;
所述显示面板的底端形成有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能够穿过所述缺位口伸入布置于所述背板的背侧。
CN202121732784.9U 2021-07-28 2021-07-28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298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2784.9U CN215298694U (zh) 2021-07-28 2021-07-28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2784.9U CN215298694U (zh) 2021-07-28 2021-07-28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8694U true CN215298694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25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2784.9U Active CN215298694U (zh) 2021-07-28 2021-07-2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86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0556A1 (zh) * 2022-01-04 2023-07-13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0556A1 (zh) * 2022-01-04 2023-07-13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94450U (zh) 显示装置
US72362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small picture frame region
CN111182185B (zh) 一种前置摄像模组及其终端
CN215298694U (zh) 显示装置
CN216434585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2946956A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08002700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H117000A (ja) 収納部材支持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5842913B (zh) 显示装置
JP4019381B2 (ja) 液晶テレビジョン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53119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215494451U (zh) 显示装置
CN216388586U (zh)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压块及显示模组
CN103794146A (zh) 显示装置
CN11298736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4795498U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031342B (zh) 一种支撑架、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042191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하부커버 결합구조
CN220556770U (zh) 显示装置
CN212083852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220528122U (zh) 显示装置
CN219958478U (zh) 显示装置
CN216052510U (zh) 显示装置
CN110967855A (zh) 显示设备
CN214098033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