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8122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8122U
CN220528122U CN202321848302.5U CN202321848302U CN220528122U CN 220528122 U CN220528122 U CN 220528122U CN 202321848302 U CN202321848302 U CN 202321848302U CN 220528122 U CN220528122 U CN 220528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shell
clamping groove
clamping
lower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483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善强
李光伟
盛尊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483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8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8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8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下前壳、显示面板以及导光组件;下前壳的底面上开设有前卡槽和后卡槽,前卡槽位于所述后卡槽的前方;导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壳体、以及信号接收板;导光件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凸伸后向前凸伸的卡舌、以及凸伸在导光件壳体上表面的卡勾。卡勾能够伸入后卡槽内,并卡合在下前壳上,以使得导光件壳体卡合在下前壳上;卡舌的前侧和后侧分别抵接于后卡槽对应侧壁,限制导光件壳体前后方向的移动。在拆卸和安装导光件壳体时,卡舌在前卡槽内的前后滑动,以使得卡勾在伸入和抽出后卡槽时,导光件整体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卡勾能够在伸入和抽出后卡槽,以方便导光件壳体的在下前壳上的安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机边框的越来越窄薄,其内部空间越来越小,因此,现有电视机已趋向于将原有内嵌的导光件壳体(用于电视红外遥控导光)移动至电视机本体的外面,以满足现有窄薄边框设计的要求。
当前电视机有小部件需要下挂或安装在整机外部,如导光件、拾音盒以及商标标牌,目前导光件和拾音盒等小部件的安装结构复杂多样。外置的导光件与电视机的采用螺钉固定,该种连接方式需要的作业复杂,导光件壳体拆装复杂,插装人工成本高。安装或者拆卸不方便,既不利于减少物料品类,也不利于工人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导光件壳体通过可拆卸的卡合,以方便导光件壳体的拆卸和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下前壳、显示面板以及导光组件;壳体沿竖向设置;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有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面板;下前壳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端,并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下前壳的底面上开设有前卡槽和后卡槽,所述前卡槽位于所述后卡槽的前方;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用于显示图像信息;导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壳体、以及信号接收板;所述信号接收板位于所述导光件壳体内,以用于接收外部的遥控信号;所述导光件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凸伸后向前凸伸的卡舌、以及凸伸在所述导光件壳体上表面的卡勾;所述卡舌能够穿过所述前卡槽内,并搭接在所述下前壳上;所述卡舌能够在所述前卡槽内前后滑动;所述卡勾能够伸入所述后卡槽内,并卡合在所述下前壳上,以使得所述导光件壳体卡合在所述下前壳上;所述卡勾的前侧和后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后卡槽对应侧壁,限制所述导光件壳体前后方向的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勾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勾的相背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后卡槽的对应侧壁,限制所述导光件壳体沿左右方向的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勾包括从所述导光件壳体的上表面向上凸伸的延长部,以及从所述延长部的上端背向另一个所述卡勾延伸的卡合部;所述导光件壳体卡合在所述下前壳上时,所述卡合部的下表面搭接在所述下前壳内侧的底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勾前后两侧面的上端在向下的方向为倾斜的导引斜面;两个所述导引斜面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间距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包括盖板、以及从所述盖板的底端向前延伸的延伸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延伸板的前端抵接于所述下前壳;所述导光件壳体的后端伸入并卡合在所述延伸板的上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壳体的后端形成有向后凸出的卡板;所述延伸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前侧敞开的定位卡槽;所述卡板向后卡合于所述定位卡槽内,限制所述卡板上下方向的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凸出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前端开口,而所述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下侧壁的前端在向前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形成有倾斜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延伸板的前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舌包括从所述导光件壳体上表面的前端向上凸伸的延伸部、以及从所述延伸部的上端弯折并向前延伸的搭接部;所述导光件壳体卡合在所述下前壳上时,所述搭接部的下表面抵接在所述下前壳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卡槽的前侧面上形成有向后凸伸的搭接平台,所述搭接部的下表面抵接在所述搭接平台上,且所述搭接部的上端和所述下前壳内侧面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壳体包括底壁、以及从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环周壁;所述环周壁向上延伸,并围合所述底壁四周,而在所述底壁和所述环周壁之间形成有上端敞开的容置腔,以用于容置信号接收板;所述卡舌和所述卡勾均凸伸在所述环周壁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信号接收板位于导光件壳体内,导光件壳体卡合在壳体的下前壳上,以能够在壳体的外部接收外部的遥控信号。下前壳的底面上开设有前卡槽和后卡槽,前卡槽位于后卡槽的前方。导光件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凸伸后向前凸伸的卡舌、以及凸伸在导光件壳体上表面的卡勾。卡舌能够穿过前卡槽内,并搭接在下前壳上;卡舌能够在前卡槽内前后滑动,从而使得卡舌在伸入前卡槽后,导光件壳体能够转动以及前后滑动。卡勾能够伸入后卡槽内,并卡合在下前壳上,以使得导光件壳体卡合在下前壳上;卡舌的前侧和后侧分别抵接于后卡槽对应侧壁,限制导光件壳体前后方向的移动,以使得导光件壳体卡合在下前壳上。在拆卸和安装导光件壳体时,卡舌在前卡槽内的前后滑动,以使得卡勾在伸入和抽出后卡槽时,导光件整体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保证卡舌搭接在前卡槽内时,卡勾能够在伸入和抽出后卡槽,以方便导光件壳体的在下前壳上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导光组件、下前壳以及后盖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导光组件在下前壳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前壳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前壳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前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光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导光件壳体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导光件壳体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导光件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导光件壳体在下前壳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导光件壳体和后盖的连接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显示主体;110、壳体;120、显示面板;130、下前壳;131、前卡槽;132、搭接平台;133、加强层;134、后卡槽;135、延伸壁;140、后盖;141、盖板;142、延伸板;143、定位卡槽;144、定位凸起;145、导向面;150、底座;20、导光组件;200、导光件壳体;210、容置腔;211、底壁;212、环周壁;213、弹性按钮;220、限位柱;221、台阶;230、限位卡扣;240、卡舌;241、延伸部;242、搭接部;250、卡勾;251、延长部;252、卡合部;260、卡板;300、信号接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当前电视机有小部件需要下挂或安装在整机外部,如导光件、拾音盒以及商标标牌,目前导光件和拾音盒等小部件的安装结构复杂多样。外置的导光件与电视机的采用螺钉固定,该种连接方式需要的作业复杂,导光件壳体拆装复杂,插装人工成本高。安装或者拆卸不方便,既不利于减少物料品类,也不利于工人装配。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便于描述了理解,以显示装置立放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背向用户的方向为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导光组件、下前壳以及后盖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主体10、以及设置于显示主体10底部的导光组件20。显示主体10的前侧用于显示图像信息,以供用户观看。导光组件20用于接收外部的遥控型号,以用于遥控来控制显示装置的工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组件20还能够用于接收用户发生的声音信号,并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以用于控制显示装置工作,实现语音交互功能。
显示主体10主要包括壳体110、固定在壳体110背面的后盖140、设置在壳体110下端的下前壳130、设置在壳体110前侧的显示面板120、设置在壳体110上内的光源(图中未示出)以及光学膜片组(图中未示出)。光源、光学膜片组以及显示面板120均固定在背板的前侧。光源、光学膜片组以及显示面板120从后向前的方向依次设置。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膜片组后投射到显示面板120上,经过显示面板120的作用,而在显示面板120上显示图像信息。
本实施例中,壳体110为沿竖向设置的背板。背板为显示装置的主要支撑件,背板的周侧边缘形成有向前凸伸的边框;边框环周设置,并环绕背板的边缘延伸。边框向前超出背板的前侧面,边框和背板围合形成前侧开口的安装腔,以用于安装光源、以及光学膜片组。显示面板120固定在边框的前端。
边框可以为固定背板周侧边缘的中框,中框包覆背板的边缘,中框围绕背板的四周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和背板一体形成,背板的边缘向前延伸形成边框,边框环周设置。
下前壳130固定在壳体110的底端,并沿左右方向延伸。下前壳130单独加工成形后,固定在背板上,导光组件20固定在下前壳130的底面上,以使得导光组件20安装在显示主体10的外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背板的底端边缘向前延伸形成该下前壳130,下前壳130一体形成于背板上。
光源用于发射光线,光源和光学膜片组平行设置,光源位于光学膜片组后方的入光侧,以用于朝向光学膜片组发光,光学膜片组位于背光源的前方,以在光线穿过光学膜片组后,在光学膜片组前方的出光侧得到均匀的白色光。
光源为LED灯板,LED灯板贴合在安装腔的底面上,LED灯板向前朝向光学膜片组发出白色的光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源和光学膜片组在上下方向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混光距离。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源和光学膜片组在上下方向上贴合。
光学膜片组设置于背光源的前方,并与背光源之间具有间隔,用于提高光源的均匀性以及增强光源的亮度。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设置的扩散板以及多个膜片。多个膜片包括增光片以及多个棱镜片,或者多个膜片包括多个棱镜片。
显示面板120位于光学膜片组的前方,光学膜片组中的光线向前传递至显示面板120,显示面板120中的液晶分子受到电场刺激而发生偏转,降低光学膜片组发射至液晶面板中光线的通过率,进而将光线投射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中形成图像。
后盖140盖合于壳体110的背面,后盖140的前侧和壳体110的背面之间形成有容置腔210。容置腔210内设置有主板、电源板及其它驱动部件。主板、电源板及其它驱动部件位于后盖140的围合范围内,以通过后盖140保护容置腔210内的部件。
其中,主板主要用于对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运算,并对应输出相关操作指令。主板具有大量的电子部件,主要对主板输出的操作指令传递至相应的操作端。
电源板单独设置或集成在主板上,并固定在壳体110的背面,主要用于向主板提供驱动电压或稳定的工作电压,并保持主板上电路工作时输出电流稳定。
其它驱动部件包括扬声器及插排等。扬声器设置于壳体110的背面,主要用于与显示面板120所显示的界面,配合发出对应的声音。插排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以接收外部设备的信号或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排集成在主板上。其它驱动部件可以为遥控模块或语音模块等结构。
显示主体10上还设置有底座150、底座150固定在壳体110或后盖140上,底座150的下端超出显示主体10,以用于支撑显示主体10。
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参照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对应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图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导光组件在下前壳上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前壳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前壳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前壳的剖面示意图。
参阅图2至图7,下前壳130沿左右方向延伸,导光组件20固定在下前壳130的底面上。
下前壳130的底面上开设有前卡槽131,以用于和导光组件20配合,将导光组件20卡合在下前壳130上。前卡槽131沿竖向贯通下前壳130的两侧面,以用于导光组件20的相应结构能够向上穿过。
下前壳130于前卡槽131的前侧面上形成有向后凸伸的搭接平台132。本实施例中,下前壳130的底面向形成有向下凸出的加强层133,加强层133沿左右方向延伸;加强层133向后覆盖前卡槽131的部分,而使得加强层133覆盖前卡槽131的部分的上表面形成搭接平台132。加强层133的设置不仅使得下前壳130上形成搭接平台132,且加强层133的设置,增强了下前壳130在相应位置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加强层133沿左右方向延伸至下前壳130的左右两端,以便于下前壳130注塑成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层133在左右方向上覆盖前卡槽131。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下前壳130上不设置加强层133,前卡槽131的前侧壁的下端向后凸出形成该搭接平台132。
本实施例中,前卡槽131设置为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卡槽131能够设置为二个、三个或四个等,多个前卡槽13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左右方向的投影重合。
本实施例中,下前壳130的底面上还开设有后卡槽134,前卡槽131位于后卡槽134的前方,通过前后间隔设置的前卡槽131和后卡槽134的设置,以对导光组件20形成前后方向的支撑,使得导光组件20稳定的卡合在下前壳130的底面上。
后卡槽134沿竖向贯穿下前壳130,以使得导光组件20的相应结构能够穿过后卡槽134而卡合在下前壳130上。
本实施例中,后卡槽134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为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卡槽134设置为一个,单个后卡槽134沿左右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下前壳130沿左右方向延伸,下前壳130上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延伸壁135,导光组件20固定在延伸壁135上。前卡槽131和后卡槽134开设于延伸壁135上。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光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导光件壳体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导光件壳体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导光件壳体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导光件壳体在下前壳上的连接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参阅图2至图14,导光组件20可拆卸的安装在下前壳130的底面上。导光组件20包括可拆卸的卡合在下前壳130上的导光件壳体200、以及设置在导光件壳体200的信号接收板300。信号接收板300位于导光件壳体200内,以用于接收外部的遥控信号,从而控制显示主体10的工作。
导光件壳体200为盒状结构,导光件壳体200围合形成有上侧敞开的容置腔210,以用于容置信号接收板300。具体的,导光件壳体200包括底壁211、以及从底壁211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环周壁212;环周壁212向上延伸,并围合底壁211四周,而在底壁211和环周壁212之间形成有上端敞开的容置腔210。
容置腔210内形成有限位柱220、以及限位卡扣230;限位卡扣230向上凸伸在容置腔210内;限位柱220向上支撑信号接收板300;限位卡扣230搭接在信号接收板300的上表面,通过限位柱220对信号接收板300下端的限位、以及限位卡扣230对信号接收板300上端的限位,以将信号接收板300限位到导光件壳体200内。
至少部分限位卡扣230为向上的悬空结构,以使得该部分限位卡扣230具有弹性,从而该限位卡扣230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便于对信号接收板300的拆装。
本实施例中,部分限位卡扣230的周侧连接在环周壁212的内周侧上,以保证该限位卡扣230的稳定性,以保证对信号接收板300限位的稳定性。部分限位卡扣230的下端连接在底壁211上,并向上延伸,该限位卡扣230的周侧不接触环周壁212,以使得该限位卡扣230能够发生弹性变形。
本实施例中,限位柱220凸出在环周壁212的内侧面;限位柱220上形成有台阶221;限位柱220沿环周壁212周向设置有多个;信号接收板300的下端和周侧抵接于台阶221。通过台阶221对信号接收板300下端的抵接,承载信号接收板300。限位柱220沿环周壁212周向设置有多个,多个限位柱220上的台阶221对信号接收板300周侧的限位,限定信号接收板300沿水平方向的运动。
限位柱220的上端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斜面,以便于将信号接收板300放置在限位柱220上。
信号接收板300安装在容置腔210内时,使得信号接收板300的一端伸入容置腔210内,并使得信号接收板300的一端支撑于限位柱220上,然后向下按压信号接收板300,使得信号接收板300向下翻转,信号接收板300的另一端支撑在对应的限位柱220上,并使得对应的限位卡扣230卡合在信号接收板300上的对应位置上。
在导光件壳体200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按钮213,弹性按钮213的上端抵接在信号接收板300上对应位置,以通过在导光件壳体200的底部通过按压的方式控制信号接收板300执行相应的指令。弹性按钮213设置于底壁211上。
再次参阅图2至图13,导光件壳体200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凸伸后向前凸伸的卡舌240、以及凸伸在导光件壳体200上表面的卡勾250;卡舌240能够伸入前卡槽131内,并搭接在下前壳130上。卡勾250能够卡合在后卡槽134内。
本实施例中,卡舌240和卡勾250均设置于导光件壳体200的环周壁212上。卡舌240设置在环周壁212的前侧壁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壳体200的上端不敞开或导光件壳体200为其它任意结构时,卡舌240和卡勾250均凸伸于导光件壳体200的上表面。
在将导光件壳体200安装在下前壳130上时,卡舌240伸入前卡槽131内,卡舌240搭接在下前壳130上后,导光件壳体200能够绕卡舌240转动,且卡舌240能够在前卡槽131内前后滑动,以能够带动卡勾250向上移动,带动卡勾250伸入后卡槽134内,并卡合在下前壳130上,以使得导光件壳体200卡合在下前壳130上;卡勾250的前壳和后侧分别抵接于下前壳130上的后卡槽134的对应侧壁,限制导光件壳体200前后方向的移动,从而将导光件壳体200固定在下前壳130上。
卡舌240包括从导光件壳体200上表面的前端向上凸伸的延伸部241、以及从延伸部241的上端弯折并向前延伸的搭接部242;导光件壳体200卡合在下前壳130上时,搭接部242的下表面抵接在下前壳130上。并且通过搭接的方向,在搭接部242搭接在下前壳130上时,导光件壳体200能够绕该搭接位置转动,并能够在前卡槽131内沿前后方向滑动,以便于导光件壳体200在下前壳130上的拆装。
本实施例中,搭接部242的下表面抵接在前卡槽131处的搭接平台132上,且搭接部242的上端和下前壳130内侧面的底壁211之间具有间隙。具体为,且搭接部242的上端低于延伸壁135的上表面,并与延伸壁135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隔。导光件壳体200在拆装时,搭接部242和下前壳130内侧面的底壁211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得导光件壳体200相对于下前壳130在上下方向转动时,搭接部242的转动不会和下前壳130内气体部件之间干涉,以便于导光件壳体200在下前壳130上的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加强层133覆盖前卡槽131的部分的上表面形成搭接平台132,搭接部242搭接在加强层133上时,使得搭接部242位于前卡槽131内,从而保证搭接部242不会伸入容置腔210内。
本实施例中,卡勾250穿过后卡槽134,并卡合在下前壳130的内侧面的底壁211上。具体为,卡勾250卡合在延伸壁135的上表面,卡勾250的上端超出下前壳130底壁211的内侧面,从而能够压迫卡勾250发生变形,以使得卡勾250和延伸壁135的上表面脱离,便于将卡勾250向下从后卡槽134内抽出,方便导光件壳体200在下前壳130上的拆装。
卡勾25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为两个;两个卡勾250的相背侧分别抵接于后卡槽134的对应侧壁,限制导光件壳体200沿左右方向的移动,从而限制导光件壳体200前后方向的移动。
两个卡勾250分别设置在左右的环周壁212上,卡勾250左右方向背向导光件壳体200的一侧抵接于后卡槽134的侧壁,以限制导光件壳体200沿左右方向的移动。
卡勾250包括从导光件壳体200的上表面向上凸伸的延长部251,以及从延长部251的上端背向另一个卡勾250延伸的卡合部252;导光件壳体200卡合在下前壳130上时,卡合部252的下表面搭接在下前壳130内侧的底面上。
延长部251向上延伸并伸入导光件壳体200内,使得延长部251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使得延长部251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便于在下前壳130上的卡合和分离。卡合部252的上端形成有倾斜的导向斜面,以便于卡勾250伸入后卡槽134内。
本实施例中,环周壁212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勾250,两个卡勾250在下前壳130上的卡合,使得导光件壳体200在下前壳130上的卡合更加的稳定。
卡勾250前后两侧面的上端在向下的方向为倾斜的导引斜面;两个导引斜面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间距逐渐减小,以方便将卡勾250伸入至后卡槽134内。
导光件壳体200的后端形成有向后凸出的卡板260,卡板260用于和后盖140配合,以使得导光件壳体200的后端和后盖140限位。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导光件壳体和后盖的连接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5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参阅图2至图17,后盖140盖合于壳体110的背面。后盖140包括盖板141、以及从盖板141的底端向前延伸的延伸板142;盖板141盖合于背板的背面。盖板141的前侧面和背板的背面之间围合形成有容置腔210,而使得背板背面和后盖140之间形成容置腔210,主板容置于该容置腔210内。延伸板142的前端向前延伸,并贴合于延伸壁135的下表面。
盖板141的前侧面或延伸板142的上表面形成有前侧敞开的定位卡槽143,定位卡槽143用于卡合限位导光组件20。导光件壳体200后端的卡板260伸入并卡合在定位卡槽143内。延伸板142的上表面形成有凸出的定位凸起144,定位凸起144向上延伸后向前延伸,定位凸起144的前端开口。形成该定位卡槽143。
定位卡槽143下侧壁的前端在向前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形成有倾斜的导向面145;导向面145的前端延伸至延伸板142的前端,以方便卡板260伸入至定位卡槽143内,并用于卡板260的导向。
基于上述描述,在将导光件壳体200安装在下前壳130上时,将导光件壳体200移动至下前壳130的下方,并使得导光件壳体200上的卡舌240位于前卡槽131的下方后侧。移动导光件壳体200,使得卡舌240向上向前倾斜,将卡舌240伸入前卡槽131内,并使得卡舌240搭接在导光件壳体200的搭接平台132的后边缘上。绕卡舌240在导光件壳体200上的搭接处翻转导光件壳体200,使得导光件壳体200的后部向上翻转,使得卡勾250伸入后卡槽134内,继续向上转动导光件壳体200,使得卡勾250伸入导光件壳体200内,并卡合在导光件壳体200内侧的底面上,从而使得导光件壳体200限位在下前壳130上。
将导光件壳体200从下前壳130上拆卸时,按压两个卡勾250,使得两个卡勾250的上端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移动并靠近,卡勾250发生弹性变形,并和下前壳130内侧的底面分离。然后,向下翻转导光件壳体200的下部,以使得卡勾250向下从后卡槽134内抽出。向下向后移动导光件壳体200,以使得卡舌240从前卡槽131内脱出,导光件壳体200从下前壳130上分离。
本实施例中,下前壳130为铝合金制成,导光件壳体200为塑料注塑成形。
本实用新型中,信号接收板300位于导光件壳体200内,导光件壳体200卡合在壳体110的下前壳130上,以能够在壳体110的外部接收外部的遥控信号。下前壳130的底面上开设有前卡槽131和后卡槽134,前卡槽131位于后卡槽134的前方。导光件壳体200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凸伸后向前凸伸的卡舌240、以及凸伸在导光件壳体200上表面的卡勾250。
卡舌240能够穿过前卡槽131内,并搭接在下前壳130上;卡舌240能够在前卡槽131内前后滑动,从而使得卡舌240在伸入前卡槽131后,导光件壳体200能够转动以及前后滑动。卡勾250能够伸入后卡槽134内,并卡合在下前壳130上,以使得导光件壳体200卡合在下前壳130上;卡舌240的前侧和后侧分别抵接于后卡槽134对应侧壁,限制导光件壳体200前后方向的移动,以使得导光件壳体200卡合在下前壳130上。在拆卸和安装导光件壳体200时,卡舌240在前卡槽131内的前后滑动,以使得卡勾250在伸入和抽出后卡槽134时,导光件整体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保证卡舌240搭接在前卡槽131内时,卡勾250能够在伸入和抽出后卡槽134,以方便导光件壳体200的在下前壳130上的安装和拆卸。前卡槽131和后卡槽134的结构简单,方便在不同材质在加工形成,从而使得导光件壳体200能够兼容在不同材质下前壳130上的安装。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沿竖向设置;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有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面板;
下前壳,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端,并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下前壳的底面上开设有前卡槽和后卡槽,所述前卡槽位于所述后卡槽的前方;
显示面板,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用于显示图像信息;
导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壳体、以及信号接收板;所述信号接收板位于所述导光件壳体内,以用于接收外部的遥控信号;所述导光件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凸伸后向前凸伸的卡舌、以及凸伸在所述导光件壳体上表面的卡勾;所述卡舌能够穿过所述前卡槽内,并搭接在所述下前壳上;所述卡舌能够在所述前卡槽内前后滑动;
其中,所述卡勾能够伸入所述后卡槽内,并卡合在所述下前壳上,以使得所述导光件壳体卡合在所述下前壳上;所述卡勾的前侧和后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后卡槽对应侧壁,限制所述导光件壳体前后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勾的相背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后卡槽的对应侧壁,限制所述导光件壳体沿左右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包括从所述导光件壳体的上表面向上凸伸的延长部,以及从所述延长部的上端背向另一个所述卡勾延伸的卡合部;所述导光件壳体卡合在所述下前壳上时,所述卡合部的下表面搭接在所述下前壳内侧的底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前后两侧面的上端在向下的方向为倾斜的导引斜面;两个所述导引斜面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间距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包括盖板、以及从所述盖板的底端向前延伸的延伸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延伸板的前端抵接于所述下前壳;所述导光件壳体的后端伸入并卡合在所述延伸板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壳体的后端形成有向后凸出的卡板;所述延伸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前侧敞开的定位卡槽;所述卡板向后卡合于所述定位卡槽内,限制所述卡板上下方向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凸出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前端开口,而所述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下侧壁的前端在向前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形成有倾斜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延伸板的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舌包括从所述导光件壳体上表面的前端向上凸伸的延伸部、以及从所述延伸部的上端弯折并向前延伸的搭接部;所述导光件壳体卡合在所述下前壳上时,所述搭接部的下表面抵接在所述下前壳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卡槽的前侧面上形成有向后凸伸的搭接平台,所述搭接部的下表面抵接在所述搭接平台上,且所述搭接部的上端和所述下前壳内侧面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壳体包括底壁、以及从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环周壁;所述环周壁向上延伸,并围合所述底壁四周,而在所述底壁和所述环周壁之间形成有上端敞开的容置腔,以用于容置信号接收板;所述卡舌和所述卡勾均凸伸在所述环周壁上。
CN202321848302.5U 2023-07-13 2023-07-13 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528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8302.5U CN220528122U (zh) 2023-07-13 2023-07-13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8302.5U CN220528122U (zh) 2023-07-13 2023-07-1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8122U true CN220528122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6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48302.5U Active CN220528122U (zh) 2023-07-13 2023-07-1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8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7190B (zh) 顯示設備
KR101621794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786919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O2014153875A1 (zh) 用于固定光学膜片的卡扣、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15494450U (zh) 显示装置
KR20110054091A (ko) 영상표시장치
JP200727959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218305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JP2002107697A (ja) 表示パネル
JPH10301095A (ja) 液晶表示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20528122U (zh) 显示装置
KR100703167B1 (ko) 정보처리장치
US20110038129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CN219459156U (zh) 显示装置
CN219592457U (zh) 显示装置
CN220556539U (zh) 显示装置
CN220210499U (zh) 显示装置
CN219916597U (zh) 显示装置
CN219958478U (zh) 显示装置
CN219697719U (zh) 显示装置
CN220526531U (zh) 显示装置
CN219893361U (zh) 显示装置
CN220556770U (zh) 显示装置
CN220085602U (zh) 显示装置
CN220171733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