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8478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8478U
CN219958478U CN202321459178.3U CN202321459178U CN219958478U CN 219958478 U CN219958478 U CN 219958478U CN 202321459178 U CN202321459178 U CN 202321459178U CN 219958478 U CN219958478 U CN 219958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lamping
positioning
rib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591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传岭
张利
胡钦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591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8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8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8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胶框、显示面板以及下前壳;背板沿竖向设置;背板的底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边缘;下前壳包括沿竖向延伸的前板、从前板的下端向后凸伸的底板;前板的后表面凸设有向后延伸的卡合筋;卡合筋能够向后凸伸并卡合在卡合孔内,并限制下前壳的向前移动。在安装下前壳时,下前壳向后移动,而使得卡合筋伸入并卡合在卡合孔内,带动前板贴合在显示面板的底端前侧面,并带动底板贴合在胶框的底面上。卡合筋在卡合孔内的卡合,限制下前壳向前的移动,从而使得下前壳限位在背板上,前壳在背板上的安装不需要使用螺钉,安装方便,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节省了生产的成本。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成本逐年增加,产品人工费用在整个生产链条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如何减少人工费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一致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尤其在家电行业,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如何更好的保质保量、降低成本,成为家电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电视行业内,平板电视后壳因为材料特性、尺寸公差等问题,后壳与背板的连接固定长期以来普遍用螺丝固定。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各品牌电视成本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机的成本压缩空间越来越小。采用螺丝固定方法时,通过机器或手工逐个螺丝进行锁紧,装配工时过长。即使使用机器人或机械臂多工位同步锁紧螺丝,设备成本和实施难度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方便将下前壳快速的安装在背板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胶框、显示面板以及下前壳;背板沿竖向设置;所述背板的底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边缘;所述底边缘的后端形成有向下凸伸的卡板,所述卡板上形成有沿前后贯通的卡合孔;胶框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背板的下方;所述胶框限位在所述背板的底端,所述胶框贴合于所述底边缘的底面;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胶框的前侧;所述显示面板底端的后侧贴合于所述胶框上;下前壳包括沿竖向延伸的前板、从所述前板的下端向后凸伸的底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底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前板用于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底端前侧;所述底板用于贴合在所述胶框的底面;所述前板的后表面凸设有向后延伸的卡合筋;所述卡合筋能够向后凸伸并卡合在所述卡合孔内,并限制所述下前壳的向前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筋向后凸伸而具有弹性,所述卡合筋的后端向上凸出,而形成有卡扣;所述卡扣卡合在所述卡板的后表面;所述卡扣的上表面形成有向后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卡合筋的后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筋的下表面和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后端和所述卡合筋的后端之间具有间隔,以使得所述卡合筋的后端悬空而具有弹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板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定位孔;所述前板的后表面凸设有向后凸伸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伸入并卡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筋沿水平延伸;所述定位筋的下表面凸伸有导向筋;所述导向筋的下表面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向下延伸的倾斜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框包括前壁板、以及从所述前壁板的下端向后延伸的底壁板;所述底壁板的上表面贴合并限位在所述底边缘的底面上;所述显示面板的下端限位在所述前壁板的前侧面和所述前板的后侧面之间;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贴合在所述底壁板的下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壁板的后表面形成有向后凸伸的限位凸起;所述背板上对应所述限位凸起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凸起伸入并卡合在所述限位孔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止位孔;所述底边缘的底面形成有凸出的止位凸起;所述止位凸起卡合在所述止位孔内,限制所述胶框前后方向的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板上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定位槽;所述前板的后表面形成有向后凸伸的定位插舌;所述定位插舌向后卡合在所述定位槽内,限位所述下前壳上下方向的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的底面上开设有向下贯穿的避位线槽,所述避位线槽向前贯穿至所述定位槽的前端;所述定位插舌的下表面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穿设在所述避位线槽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背板的底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边缘,胶框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背板的下方;胶框限位在背板的底端并贴合于底边缘的底面,以使得胶框限位在背板的底端。底边缘的后端形成有向下凸伸的卡板,卡板上形成有沿前后贯通的卡合孔;下前壳包括沿竖向延伸的前板、从前板的下端向后凸伸的底板;前板和底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前板用于贴合在显示面板的底端前侧;所述底板用于贴合在胶框的底面;前板的后表面凸设有向后延伸的卡合筋;卡合筋能够向后凸伸并卡合在卡合孔内,并限制下前壳的向前移动。在安装下前壳时,下前壳向后移动,而使得卡合筋伸入并卡合在卡合孔内,带动前板贴合在显示面板的底端前侧面,并带动底板贴合在胶框的底面上。卡合筋在卡合孔内的卡合,限制下前壳向前的移动,从而使得下前壳限位在背板上,前壳在背板上的安装不需要使用螺钉,安装方便,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节省了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胶框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胶框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部分结构的局部断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下前壳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下前壳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背板;110、底边缘;120、卡板;130、卡合孔;140、定位孔;150、限位孔;160、止位凸起;200、显示面板;300、胶框;310、前壁板;320、底壁板;330、限位凸起;340、止位孔;350、缺口槽;360、定位槽;361、避位线槽;400、下前壳;410、前板;420、底板;430、卡合筋;431、加强筋;440、卡扣;441、导向斜面;450、定位筋;451、导向筋;460、定位插舌;461、连接筋;500、中框;600、后盖;70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电视行业内,平板电视后壳因为材料特性、尺寸公差等问题,后壳与背板的连接固定长期以来普遍用螺丝固定。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各品牌电视成本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机的成本压缩空间越来越小。采用螺丝固定方法时,通过机器或手工逐个螺丝进行锁紧,装配工时过长。即使使用机器人或机械臂多工位同步锁紧螺丝,设备成本和实施难度也较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便于描述了和理解,以显示装置立放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背向用户的方向为后,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以朝向背板中心的方向为内,背向背板中心的方向为外。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主要包括背板100、安装在背板100前侧的显示面板200、设置在背板100底端的胶框300、以及设置在背板100下方的下前壳400。显示装置为电视机或电脑显示器等,下述以电视机为例进行说明。
显示面板200设置于背板100的前侧,用于显示图像信息,以供用户观看。
背板100为显示装置的主要支撑件,背板100沿竖向设置,背板100的边缘设有中框500,中框500沿背板100的边缘设置,并围合于背板100的上边缘和左右边缘。胶框300和下前壳400设置在背板100的下方,以连接显示面板200和背板100,并封闭背板100和显示面板200的底端。显示面板200的上端和左右两端固定在中框500上,显示面板200的下端限位胶框300和下前壳400之间。
背板100的前侧和显示面板200后侧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内设置有光学膜片组以及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膜片组后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图像信息。
光源、光学膜片组固定在背板100上,光源、光学膜片组以及显示面板200从后向前的方向依次设置。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膜片组后投射到显示面板200上,经过显示面板200的作用,而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图像信息。
光源用于发射光线,光源和光学膜片组平行设置,光源位于光学膜片组后方的入光侧,以用于朝向光学膜片组发光,光学膜片组位于背光源的前方,以在光线穿过光学膜片组后,在光学膜片组前方的出光侧得到均匀的白色光。
光学膜片组设置于光源的前方,并与光源之间具有间隔,用于提高光源的均匀性以及增强光源的亮度。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设置的扩散板以及多个膜片。多个膜片包括增光片以及多个棱镜片,或者多个膜片包括多个棱镜片。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为液晶面板,显示面板200位于光学膜片组的前方,光学膜片组中的光线向前传递至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中的液晶分子受到电场刺激而发生偏转,降低光学膜片组发射至液晶面板中光线的通过率,进而将光线投射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中形成图像。
背板100的背面设置有后盖600,后盖600的前侧和背板100的后侧之间形成有腔室。腔室内设置有主板、电源板及其它驱动部件。主板、电源板及其它驱动部件位于后盖600的围合范围内,以通过后盖600保护后盖600内的部件。
其中,主板主要用于对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运算,并对应输出相关操作指令。主板具有大量的电子部件,主要对主板输出的操作指令传递至相应的操作端。
电源板单独设置或集成在主板上,并固定在背板100的背面,主要用于向主板提供驱动电压或稳定的工作电压,并保持主板上电路工作时输出电流稳定。
其它驱动部件包括扬声器及插排等。扬声器设置于背板100背面,主要用于与显示面板200所显示的界面,配合发出对应的声音。插排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以接收外部设备的信号或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排集成在主板上。其它驱动部件可以为遥控模块或语音模块等结构。
背板100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架700,支架700的上端固定在背板100或后盖600上,支架700的下端向下超出背板100和后盖600。支架700用于支撑在地面或桌面上,以将显示装置支撑在地面或桌面上。
显示装置中相关的结构参照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3至图5,背板100沿竖向设置,背板100的底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边缘110。底边缘110向后凸出,底边缘110的自由端位于后端,底边缘110的底面水平设置。本实施例中,背板100为金属材料制成,背板100的底部向后弯折形成底边缘110。
底边缘110的后端形成有向下凸伸的卡板120,卡板120上形成有沿前后贯通的卡合孔130,卡板120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定位孔140。卡合孔130和定位孔140用于定位和限位下前壳400上的相应结构。
背板100上对应胶框300开设有限位孔150,限位孔150位于底边缘110的上方,并靠近底边缘110设置,以用于和胶框300上的相应结构配合,定位和限定胶框300的位置和移动。
底边缘110的底面形成有凸出的止位凸起160,止位凸起160向下凸出,以用于和胶框300配合,定位和限定胶框300的位置和移动。
本实施例中,卡板120、卡合孔130、定位孔140、限位孔150以及止位凸起160于背板100上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胶框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胶框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部分结构的局部断面图。
参阅图3至图8,胶框300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背板100的下方,胶框300沿背板100的底边缘110的延伸方向延伸。胶框300限位在背板100的底端,胶框300贴合于底边缘110的底面。
本实施例中,胶框300包括前壁板310、以及从前壁板310的下端向后延伸的底壁板320;底壁板320的上表面贴合并限位在底边缘110的底面上;前壁板310位于底边缘110的前方,显示面板200的下端限位在前壁板310的前侧面和下前壳400之间,从而限位显示面板200底端的位置,避免显示面板200底端的跳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300不包括前壁板310,胶框300只包括底壁板320,底壁板320的上表面贴合于底边缘110的底面,且底壁板320的前端向前超出背板100的底边缘110,显示面板200的底端夹持在该底壁板320的前端和下前壳400之间。
本实施例中,前壁板310的后表面形成有向后凸伸的限位凸起330,限位凸起330和背板100上的限位孔150相适配,限位凸起330伸入并卡合在限位孔150内,以限制胶框300相对于背板100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起330凸出于底壁板320上表面的前端,并向后延伸,底壁板320上的限位凸起330向后穿设并卡合在对应的限位孔150内。
限位凸起33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限位凸起330和多个限位孔150一一对应。
底壁板320的上表面开设有止位孔340;止位孔340和背板100底部的止位凸起160相适配,底边缘110上的止位凸起160卡合在止位孔340内,限制胶框300前后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底壁板320上于止位孔340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缺口槽350,缺口槽350向后贯穿底壁板320的后端,从而使得底壁板320于设置止位孔340的区域具有弹性,从而方便止位孔340和止位之间的卡合和安装。
止位凸起160的前侧面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为向后倾斜的斜面,以方便和止位孔340的卡合。
将胶框300安装在背板100上时,胶框300靠近背板100底部前侧,胶框300向后移动,并限位凸起330向后移动并卡合在限位孔150内。胶框300向后移动时,带动底壁板320向后移动,底壁板320的后端上对应止位孔340的部位和止位凸起160接触,止位凸起160上的斜面带动底壁板320上设置止位孔340的区域向下变形,胶框300继续向后移动,止位凸起160卡合在止位孔340内,从而使得胶框300限位在背板100的底部。
底壁板320上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定位槽360,以用于和下前壳400配合。定位槽360的底面上开设有向下贯穿的避位线槽361,避位线槽361向前贯穿,避位线槽361向前贯穿至定位槽360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定位槽360和避位线槽361对应设置,定位槽360和避位线槽361均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下前壳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下前壳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3至图10,下前壳400包括沿竖向延伸的前板410、从前板410的下端向后凸伸的底板420;前板410和底板420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前板410用于贴合在显示面板200的底端前侧,以用于将显示面板200的底端限位在前壁板310的前侧面和前板410的后侧面之间。
底板420用于贴合在胶框300的底面;前板410的后表面凸设有向后延伸的卡合筋430;卡合筋430能够向后凸伸并卡合在卡板120上的在卡合孔130内,并限制下前壳400的向前移动。
在安装下前壳400时,下前壳400向后移动,而使得卡合筋430伸入并卡合在卡合孔130内,带动前板410贴合在显示面板200的底端前侧面,并带动底板420贴合在胶框300的底面上。卡合筋430在卡合孔130内的卡合,限制下前壳400向前的移动,从而使得下前壳400限位在背板100上,前壳在背板100上的安装不需要使用螺钉,安装方便,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节省了生产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卡合筋430位于底板420的上方,卡合筋430向后凸伸而具有弹性,卡合筋430的后端向上凸出,而形成有卡扣440;卡扣440卡合在卡板120的后表面。卡扣440在卡板120后侧面的卡合,限制了卡合筋430的向后移动,从而限制下前壳400的向后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440向下凸出在卡合筋430的后端。
卡扣440的上表面形成有向后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441;导向斜面441的后端延伸至卡合筋430的后端。导向斜面441的导向作用,以用于引导卡合筋430的后端伸入卡合孔130内,方便卡合筋430和卡合孔130的对位穿设。
卡合筋430的下表面和底板420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31,以增强卡合筋430的结构强度,有效的避免加强筋431折断。加强筋431的后端和卡合筋430的后端之间具有间隔,以使得卡合筋430的后端悬空而具有弹性,卡合筋430的后端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而使得卡合筋430的后端的卡扣440能够穿过卡合孔130,并在穿过卡合孔130后能够搭接在卡板120的后侧面。
前板410的后表面凸设有向后凸伸的定位筋450,定位筋450位于底板420的上方;定位筋450伸入并卡合在卡板120上的定位孔140内。定位筋450和定位孔140的配合,以用于下前壳400和背板100之间的定位限位。
定位筋450沿水平延伸;定位筋450的下表面凸伸有导向筋451;导向筋451的下表面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向下延伸的倾斜面。导向筋451上的倾斜面贴合于定位孔140的下壁面的边缘上,底板420的上表面贴合于胶框300的下表面,从而沿上下方向将下前壳400限位。
前板410的后表面形成有向后凸伸的定位插舌460;定位插舌460向后卡合在定位槽360内,以限制下前板410上下方向的移动。定位插舌460在定位槽360内的插设,以保持底板420的上表面和胶框300底壁板320下表面的贴合。
定位插舌460的下表面和底板420之间设置有连接筋461,以加强定位插舌460的结构强度,有效的避免定位插舌460折断。定位插舌460穿设在定位槽360内时,连接筋461穿设在避位线槽361内。
基于上述说明,在下前壳400安装在背板100上时,下前壳400靠近背板100底端的前侧。下前壳400向后移动,而使得卡合筋430的后端对位伸入卡合孔130内,定位凸起的后端定位伸入定位孔140内。继续向后移动下前壳400,带动卡合筋430和定位凸起向后移动,且底板420的上表面贴合于胶框300的下表面。下前壳400继续向后移动时,定位插舌460伸入并穿设至定位槽360内,避位线槽361用于连接筋461的避位。下前壳400向后移动到预置的安装位置时,定位凸起穿设在定位孔140内,卡合筋430后端的卡扣440搭接在卡板120的后侧面,且定位插舌460穿设在定位槽360内,并使显示面板200的底端夹持在前壁板310的前侧面和前板410的后侧面之间。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其沿竖向设置;所述背板的底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边缘;所述底边缘的后端形成有向下凸伸的卡板,所述卡板上形成有沿前后贯通的卡合孔;
胶框,其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背板的下方;所述胶框限位在所述背板的底端,所述胶框贴合于所述底边缘的底面;
显示面板,其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胶框的前侧;所述显示面板底端的后侧贴合于所述胶框上;
下前壳,包括沿竖向延伸的前板、从所述前板的下端向后凸伸的底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底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前板用于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底端前侧;所述底板用于贴合在所述胶框的底面;所述前板的后表面凸设有向后延伸的卡合筋;所述卡合筋能够向后凸伸并卡合在所述卡合孔内,并限制所述下前壳的向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筋向后凸伸而具有弹性,所述卡合筋的后端向上凸出,而形成有卡扣;所述卡扣卡合在所述卡板的后表面;所述卡扣的上表面形成有向后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卡合筋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筋的下表面和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后端和所述卡合筋的后端之间具有间隔,以使得所述卡合筋的后端悬空而具有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定位孔;所述前板的后表面凸设有向后凸伸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伸入并卡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筋沿水平延伸;所述定位筋的下表面凸伸有导向筋;所述导向筋的下表面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向下延伸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前壁板、以及从所述前壁板的下端向后延伸的底壁板;所述底壁板的上表面贴合并限位在所述底边缘的底面上;所述显示面板的下端限位在所述前壁板的前侧面和所述前板的后侧面之间;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贴合在所述底壁板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的后表面形成有向后凸伸的限位凸起;所述背板上对应所述限位凸起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凸起伸入并卡合在所述限位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止位孔;所述底边缘的底面形成有凸出的止位凸起;所述止位凸起卡合在所述止位孔内,限制所述胶框前后方向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板上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定位槽;所述前板的后表面形成有向后凸伸的定位插舌;所述定位插舌向后卡合在所述定位槽内,限位所述下前壳上下方向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底面上开设有向下贯穿的避位线槽,所述避位线槽向前贯穿至所述定位槽的前端;所述定位插舌的下表面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穿设在所述避位线槽内。
CN202321459178.3U 2023-06-08 2023-06-08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958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9178.3U CN219958478U (zh) 2023-06-08 2023-06-08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9178.3U CN219958478U (zh) 2023-06-08 2023-06-08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8478U true CN219958478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59178.3U Active CN219958478U (zh) 2023-06-08 2023-06-0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8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7190B (zh) 顯示設備
KR101076456B1 (ko) 표시 모듈, 표시 모듈의 고정 구조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EP2965307B1 (en) Display device
CN215494450U (zh) 显示装置
US921581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apparatus
JP4212062B1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H10301095A (ja) 液晶表示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9958478U (zh) 显示装置
EP305133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15298694U (zh) 显示装置
CN220085602U (zh) 显示装置
CN215494451U (zh) 显示装置
CN220171733U (zh) 显示装置
CN220210499U (zh) 显示装置
CN220528122U (zh) 显示装置
CN219916597U (zh) 显示装置
CN220526513U (zh) 显示装置
CN220556770U (zh) 显示装置
CN216625898U (zh) 显示设备
CN220526531U (zh) 显示装置
CN216016999U (zh) 显示设备
CN220556539U (zh) 显示装置
CN219697719U (zh) 显示装置
CN216119347U (zh) 显示设备
CN217506805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