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6999U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6999U
CN216016999U CN202122676359.9U CN202122676359U CN216016999U CN 216016999 U CN216016999 U CN 216016999U CN 202122676359 U CN202122676359 U CN 202122676359U CN 216016999 U CN216016999 U CN 216016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ard
display device
hole
elastic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763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晓勇
孙言丽
莫文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763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6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6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6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背板、控制板、以及卡扣结构;背板前侧面设置有用于显示的显示面板;背板的背面开设有贯通的卡合孔;控制板抵接于背板的背面;控制板上开设有与卡合孔相对应的对位孔;卡扣结构包括定位部、以及凸设在所述定位部前侧的弹性卡勾;控制板从后向前的移动,使控制板的前侧面抵接于背板的背面上。定位部限位在控制板的背面,弹性卡勾依次穿设对位孔和卡合孔,并卡合在背板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面,从而将控制板卡合并限位在背板的背面。控制板在背板背面的固定,不需要使用螺钉,且不需要控制板沿背板的背面滑动,从而方便控制板在背板上的快速安装,并减小控制板安装的占用面积。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用工成本的增加,如何提升产品制造效率,降低产品加工费用,成为行业电视厂家追求的目标,从整机到部件,各家均在研究装配无螺钉连接技术,提升产品可制造效率,降低单机制造成本。
目前行业内控制板的固定结构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螺钉方式连接,大部分控制板的固定均采用此种方式,但此种方式效率比较低,需要先将控制板放置在固定位置,再采用螺钉进行固定。二、侧滑动方式,采用弹片侧滑或者板子直接侧滑,但是侧部滑动方式,滑动方向需要在背板上上预留空白PCB空间,占用背板的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方便控制板的快速安装,并减小控制板安装的占用面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背板、控制板、以及卡扣结构;背板前侧面设置有用于显示的显示面板;所述背板的背面开设有贯通的卡合孔;控制板抵接于所述背板的背面;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合孔相对应的对位孔;卡扣结构包括定位部、以及凸设在所述定位部前侧的弹性卡勾;所述定位部限位在所述控制板的背面;所述弹性卡勾依次穿设所述对位孔和所述卡合孔,并卡合在所述背板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勾于所述定位部上间隔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卡勾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卡勾包括从所述定位部的一侧向前延伸的延伸段、以及从所述延伸段的前端弯折并背向另一所述弹性卡勾延伸的卡勾段;所述卡勾段扣合在所述背板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勾具有弹性,所述弹性卡勾的延伸段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倾斜设置;两个所述弹性卡勾的延伸段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间距递增。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对应两所述延伸段的相背面设置有避位空间,以能够在穿过所述避位空间在两所述延伸段的相背面按压所述延伸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抵接段、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抵接段之间的连接段;两个所述弹性卡勾的延伸段的后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段的两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勾还包括从所述卡勾段的前端弯折并延伸的导向段;两个所述弹性卡勾的所述导向段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倾斜设置,且相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的前侧面设置有向前突伸的卡爪;所述控制板于所述对位孔的周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卡爪突伸并卡合于所述限位孔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背面于所述卡合孔处向后凸起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卡合孔开设于所述凸起部的顶部上,所述控制板的前侧面抵接于所述凸起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背面设置有向后突伸的定位柱,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并限位于所述定位孔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的前侧面和背板的背面之间夹持有地线,以用于接地。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将控制板固定在背板上时,控制板从后向前的移动,使控制板的前侧面抵接于背板的背面上。卡扣结构的定位部限位在控制板的背面,从而使得卡扣结构和控制板相限位。卡扣结构的弹性卡勾依次穿设对位孔和卡合孔,并卡合在背板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面,从而将控制板卡合并限位在背板的背面。控制板在背板背面的固定,不需要使用螺钉,且不需要控制板沿背板的背面滑动,从而方便控制板在背板上的快速安装,并减小控制板安装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背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结构的后视图。
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卡扣结构的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卡扣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背板;110、卡合孔;120、凸起部;130、定位柱;200、控制板;210、定位孔;220、对位孔;230、限位孔;300、卡扣结构;310、定位部;311、卡爪;312、抵接段;313、连接段;320、弹性卡勾;321、延伸段;322、卡勾段;323、导向段。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行业内控制板的固定结构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螺钉方式连接,大部分控制板的固定均采用此种方式,但此种方式效率比较低,需要先将控制板放置在固定位置,再采用螺钉进行固定。二、侧滑动方式,采用弹片侧滑或者板子直接侧滑,但是侧部滑动方式,滑动方向需要在背板上上预留空白PCB空间,占用背板的面积。
为了便于描述了和理解,以显示设备立放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背向用户的方向为后,显示设备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主要包括背板100、安装在背板100前侧的显示屏(图中未示出)、固定在背板100背面的电子部件、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背板100背面的后盖(图中未示出)。显示设备为电视机或电脑显示器等,下述以电视机为例进行说明。
显示屏设置于背板100的前侧,用于显示图像信息,以供用户观看。一般的,背板100外周边缘还设置有中框或前壳,以通过中框或前壳将显示屏设置在背板100的前侧。背板100的前侧和显示屏后侧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内设置有光学膜片组以及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膜片组后在显示屏上显示图像信息。
电子部件主要包括控制板200、电源板、声音组件及插排。电子部件固定在背板100的背面,并位于后盖的覆盖范围内,以利用后盖保护电子部件。控制板200主要用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运算,并对应输出相关操作指令。控制板200固定在背板100的背面和后盖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板集成在控制板200上,主要用于向控制板200提供驱动电压或稳定的工作电压,并保持控制板200上电路工作时输出电流稳定。声音组件设于控制板200背侧、左右两侧或前侧,主要用于与显示屏所显示的界面,配合发出对应的声音。
插排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以接收外部设备的信号或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
后盖安装于背板100的背面,覆盖并遮挡电子部件,以保护背板100背面的电子部件。后盖可拆卸的盖合于背板100的背面,以在后盖拆卸后,能够对背板100背面的电子部件进行维修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还包括底座,底座固定在背板100的背面,以用于支撑背板100,从而支撑整个显示设备。底座的上端位于后盖的覆盖范围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设置于后盖上。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200和背板100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300,卡扣结构300卡合在控制板200和背板100之间,以将控制板200卡合并限位在背板100的背面。
图4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背板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4,背板100作为显示设备的主要的支撑部件,背板100的前侧用于安装光源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后侧面用于支撑电子部件。
背板100的背面开设有贯通的卡合孔110,以用于和卡扣结构300相卡合,以限定卡扣结构300以及控制板200。
本实施例中,背板100的背面于卡合孔110处向后凸起形成有凸起部120;卡合孔110开设于凸起部120的顶部上,控制板200安装于背板100的背面时,控制板200的前侧面抵接于凸起部120,以使得控制板200的前侧面的其它位置和背板100之间具有间隙,以能够有效的避免控制板200和背板100之间发生干涉。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00的背面未设置凸起部120,在控制板200的前侧面于卡合孔110对应的位置设置垫片,以在将控制板200安装在背板100的背面时,保证背板100的背面和控制板200的前侧面之间具有间隙,避免干涉。
本实施例中,背板100的背面设置有向后突伸的定位柱130,定位柱130穿设在控制板200内,以对控制板200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30设置于凸起部120上,以保证定位柱130卡限位在控制板200上,以使得定位柱130的根部尽量贴近控制板200,有效的避免定位柱130发生扭曲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柱130设置于背板100的背面,且未处于凸起部120上。
凸起部120、凸起部120上的卡合孔110以及定位柱130于背板100的背面设置为多个,以对控制板200形成多点支撑,保证件控制板200平稳的支撑于背板100的背面。
图5是图2所示结构的后视图。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控制板200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5至图7,控制板200抵接于背板100的背面,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200的前侧面抵接于背板100上的凸起部120。
控制板200上开设有定位孔210;定位柱130穿设并限位于定位孔210内。定位孔210和定位柱130对应设置为多个,多个定位孔210限定控制板200相对背板100在竖向平面内的移动。
控制板200上开设有与卡合孔110相对应的对位孔220,卡扣结构300部分卡合在控制板200的背面,部分依次穿过对位孔220和卡合孔110,并卡合在背板100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面,从而将控制板200卡合并限位在背板100上。对位孔220沿前后贯穿控制板200的两侧面。
本实施例中,对位孔220设置为多个,多个对位孔220设置于控制板200的边缘位置,有效的避免对位孔220的开设以及卡扣结构300的设置对控制板200上的电子元器件造成干涉。
控制板200于对位孔220的周侧开设有限位孔230,限位孔230用于和卡扣结构300相适配,以将卡扣结构300限位在控制板200上的相应位置。限位孔230设置为多组,每组限位孔230对应一个对位孔220设置。
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卡扣结构300的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实施例卡扣结构300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3、图6、图8以及图9,卡扣结构300包括定位部310、以及凸设在定位部310前侧面的弹性卡勾320。定位部310限位在控制板200的背面,以限位控制板200和卡扣结构300之间的相对位置。弹性卡勾320依次穿设对位孔220和卡合孔110,并卡合在背板100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面。通过弹性卡勾320的卡合将控制板200卡合在背板100的背面,控制板200在背板100背面安装不需要使用螺钉,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定位部310限位并抵接在控制板200的背面,弹性卡勾320卡合在背板100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面,从而利用卡扣结构300将背板100和控制板200沿前后方向夹持在一起。
定位部310的前侧面设置有向前突伸的卡爪311;定位部310贴合于控制板200的后侧面,卡爪311突伸并卡合于限位孔230内。通过卡爪311和限位孔230的配合,限制卡扣结构300相对于控制板200沿竖向平面的移动。
定位部31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抵接段312、以及连接在两个抵接段312之间的连接段313。抵接段312抵接于控制板200的背面,连接段313跨设在卡合孔110处,弹性卡勾320连接在连接段313的两侧。卡爪311形成于抵接段312上。
本实施例中,卡爪311设置于抵接段312的边缘,卡扣结构300由金属材质制成,卡爪311一体弯折成型的形成于抵接段312的边缘,以方便卡扣结构300的快速制造。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结构300由塑料材质制成,卡爪311一体注塑成型的设置于所述抵接段312上。
本实施例中,弹性卡勾320于定位部310上间隔设置为两个,两个弹性卡勾320相对设置;在弹性卡勾320卡合在背板100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面时,两个弹性卡勾320分别抵接于卡合孔110的一侧壁,并搭接在背板100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面。两个弹性卡勾320抵接于卡合孔110的相对的两侧壁。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卡勾320能够设置为一个,单个弹性卡勾320卡合在背板100上,多个卡扣结构300的多个弹性卡勾320限定控制板200在背板100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弹性卡勾320包括从定位部310的一侧向前延伸的延伸段321、以及从延伸段321的前端弯折并背向另一弹性卡勾320延伸的卡勾段322。延伸段321穿设卡合孔110和对位孔220。卡勾段322扣合在背板100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面。两个弹性卡勾320的两个卡勾段322相背延伸,并分别扣合在背板100的前侧面上,有效的保证单个卡扣结构300卡合的平稳性。
卡扣结构300整体有金属材料制成,通过金属片或金属板的裁切并弯折形成一体设置的定位部310和弹性卡勾320,而使得弹性卡勾320具有的弹性。
本实施例中,弹性卡勾320的延伸段321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倾斜设置;两个弹性卡勾320的延伸段321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间距递增。通过弹性且倾斜设置延伸段321,弹性卡勾320穿设卡合孔110并卡合在背板100上时,两个延伸段321相向运动,以使得两个卡勾段322外侧之间的长度变短,使得两个卡勾段322能够穿过对应的卡合孔110和对位孔220。两个卡勾段322穿过卡合孔110后,延伸段321恢复形变,从而使得两个卡勾段322之间的距离变大,并卡合在背板100的前侧面。
在需要将卡扣结构300从背板100上拆卸时,按压两个延伸段321的相背面,以带动两个延伸段321前端的两个卡勾段322相靠近,两个卡勾段322和背板100分离,向后移动卡扣结构300,以使得卡勾段322从卡合孔110和对位孔220中向后脱出。两个延伸段321的倾斜设置,使得两个延伸段321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两供两个延伸段321靠近,从而保证卡勾段322即能够卡合在背板100上,又能够在延伸段321俺按压后,两个卡勾段322能够穿过对应的卡合孔110和对位孔220。
定位部310对应两延伸段321的相背面设置有避位空间,以能够在穿过避位空间在两延伸段321的相背面按压延伸段321,从而方便将卡扣结构300从背板100上拆下,从而方便将控制板200从背板100上拆卸,方便控制板200的维护和替换。
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卡勾320的延伸段321的后端分别连接在定位部310的连接段313的两侧,从而在两个抵接段312之间形成该避位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310可以为一个整体,只需在定位部310上对应两个延伸段321的相背面分别开设有通孔,以形成避位空间,从而便于按压两个延伸段321。
弹性卡勾320还包括从卡勾段322的前端弯折并延伸的导向段323;两个弹性卡勾320的导向段323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倾斜设置,且相向延伸。两个导向段323的相向倾斜设置,以在将弹性卡勾320卡合在背板100上时,弹性卡勾320在穿过对位孔220和卡合孔110时,导向段323和对位孔220和卡合孔110的边缘抵接,用于导向,带动两个延伸段321自动相向运动,不需要按压两个延伸段321的相背面,只需向前按压卡扣结构300,方便卡扣结构300的快速卡合,以提高控制板200的安装速度。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200的前侧面和背板100的背面之间夹持有地线,以用于接地。具体的,控制板200的前侧面和背板100之间夹持有铜皮,利用弹性卡勾320的弹力将铜皮夹持在控制板200和背板100之间。铜皮作为地线的一部分,相应的导线连接在铜皮上,构成地线。
利用弹性卡勾320的弹力将地线夹持在控制板200和背板100之间,有效的保证了地线连接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描述,在安装控制板200时,将控制板200向前移动,控制板200的前侧面抵接于凸起部120,并使得背板100上的定位柱130穿设在定位孔210内,以使得对位孔220和卡合孔110相对位。移动卡扣结构300,使得卡扣结构300的弹性卡勾320和对位孔220相对应,向前按压定位部310,使得弹性卡勾320依次穿过对位孔220和卡合孔110,以使得弹性卡勾320的卡勾段322卡合在背板100的前侧面,并在按压定位部310的过程中,使得卡爪311对应限位孔230,并穿设限位在限位孔230内。
在需要拆卸控制板200时,从两个延伸段321的相背面按压两个延伸段321,使得两个延伸段321带动两个卡勾段322相向靠近,并和背板100分离。向后移动卡扣结构300,以使得卡扣结构300从背板100以及控制板200上脱离,解除卡扣结构300对控制板200的锁定。向后移动控制板200,控制板200从背板100上拆下。
本实用新型中,在将控制板200固定在背板100上时,控制板200从后向前的移动,使控制板200的前侧面抵接于背板100的背面上。卡扣结构300的定位部310限位在控制板200的背面,从而使得卡扣结构300和控制板200相限位。卡扣结构300的弹性卡勾320依次穿设对位孔220和卡合孔110,并卡合在背板100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面,从而将控制板200卡合并限位在背板100的背面。控制板200在背板100背面的固定,不需要使用螺钉,且不需要控制板200沿背板100的背面滑动,从而方便控制板200在背板100上的快速安装,并减小控制板200安装的占用面积。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其前侧面设置有用于显示的显示面板;所述背板的背面开设有贯通的卡合孔;
控制板,其抵接于所述背板的背面;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合孔相对应的对位孔;
卡扣结构,包括定位部、以及凸设在所述定位部前侧的弹性卡勾;所述定位部限位在所述控制板的背面;所述弹性卡勾依次穿设所述对位孔和所述卡合孔,并卡合在所述背板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勾于所述定位部上间隔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卡勾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卡勾包括从所述定位部的一侧向前延伸的延伸段、以及从所述延伸段的前端弯折并背向另一所述弹性卡勾延伸的卡勾段;所述卡勾段扣合在所述背板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勾具有弹性,所述弹性卡勾的延伸段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倾斜设置;两个所述弹性卡勾的延伸段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间距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对应两所述延伸段的相背面设置有避位空间,以能够在穿过所述避位空间在两所述延伸段的相背面按压所述延伸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抵接段、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抵接段之间的连接段;两个所述弹性卡勾的延伸段的后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段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勾还包括从所述卡勾段的前端弯折并延伸的导向段;两个所述弹性卡勾的所述导向段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倾斜设置,且相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前侧面设置有向前突伸的卡爪;所述控制板于所述对位孔的周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卡爪突伸并卡合于所述限位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背面于所述卡合孔处向后凸起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卡合孔开设于所述凸起部的顶部上,所述控制板的前侧面抵接于所述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背面设置有向后突伸的定位柱,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并限位于所述定位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的前侧面和背板的背面之间夹持有地线,以用于接地。
CN202122676359.9U 2021-11-03 2021-11-03 显示设备 Active CN216016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6359.9U CN216016999U (zh) 2021-11-03 2021-11-03 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6359.9U CN216016999U (zh) 2021-11-03 2021-11-03 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6999U true CN216016999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6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76359.9U Active CN216016999U (zh) 2021-11-03 2021-11-03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6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76456B1 (ko) 표시 모듈, 표시 모듈의 고정 구조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70065786A (ko) 인쇄회로기판 장착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27959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50237291A1 (en) Display device,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9930747U (zh) 电子装置
JP2002107697A (ja) 表示パネル
CN216016999U (zh) 显示设备
EP3051335B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10120742U (zh) 用于安装电路板组件的框架型材及红外触摸显示屏
CN216625898U (zh) 显示设备
JP2009231960A (ja) 情報通信装置
CN216119303U (zh) 显示设备
JP2012222577A (ja) 機器基板取付け構造
CN211047515U (zh) 电子设备
CN216119304U (zh) 显示设备
JP5447449B2 (ja) 表示装置
CN216119347U (zh) 显示设备
CN219958478U (zh) 显示装置
CN221669927U (zh) 显示装置
CN220171733U (zh) 显示装置
CN220526531U (zh) 显示装置
CN215006157U (zh) 显示设备
CN219697719U (zh) 显示装置
CN220526513U (zh) 显示装置
CN217543600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