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7719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7719U
CN219697719U CN202320748826.0U CN202320748826U CN219697719U CN 219697719 U CN219697719 U CN 219697719U CN 202320748826 U CN202320748826 U CN 202320748826U CN 219697719 U CN219697719 U CN 219697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r
section
extension wall
protrudin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88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魏香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88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7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7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7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卡扣以及远场模块;壳体底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前壳;下前壳由金属材料挤塑成形,下前壳上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延伸壁,卡扣包括卡合部、以及从卡合部的后端向后凸伸的凸伸部。卡合部向前卡合在延伸壁的后边缘,且凸伸部从卡合部的后端向后凸伸,而使得凸伸部向后凸出延伸壁的后边缘,从而在在对下前壳挤塑成形时,不需要在延伸壁的后端挤塑出多余结构,节省了成本。且不需要人工将多余结构切除而得到用于连接远场壳体的凸出结构。通过卡扣的设置替代了凸出结构,从而节省了材料和人工成本,并节省了时间。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的需求,大量的电视上设置有远场语音模块,以用于和用户语音交互,用户能够通过语音控制电视机的播放。由于,超薄的电视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现有电视已趋向于将远场模块移动至电视机的外面,以满足现有窄薄边框设计的要求。
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用户对外观的需求,电视机下前壳使用金属材质制成。远场模块卡合在下前壳上,并位于下前壳的底部。下前壳的局部向后凸伸形成凸伸结构,以使得下前壳于凸伸结构处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和远场模块相适配,以用于安装远场模块。但是,下前壳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的下前壳挤塑成形,金属下前壳上的凸出结构只能由在挤塑成形的结构上,通过二次加工切除多余的部位而形成凸出结构。因此,在金属的下前壳上形成凸伸结构,需要将凸伸结构的周围的材料切除。不仅仅造成了材料的浪费,也提供了人工作业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方便将远场模块卡合在下前壳上,并节约了时间,节省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卡扣以及远场模块;壳体底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前壳;所述下前壳由金属材料挤塑成形,所述下前壳上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的底面上开设有前卡槽,所述延伸壁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开设有后卡槽,所述后卡槽位于所述前卡槽的后方;卡扣包括卡合部、以及从卡合部的后端向后凸伸的凸伸部;所述卡合部向前卡合在所述延伸壁的后边缘;所述卡合部的前端卡合在所述后卡槽内,以限制所述卡扣的向后移动;远场模块位于所述下前壳的下方;所述远场模块包括远场壳体、以及设置于远场壳体内的远场电路板;所述远场壳体的前端形成有向上凸伸后向前凸伸的卡舌,所述远场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前端开口的卡口;所述卡舌卡合在所述前卡槽内,且所述卡口卡合在所述凸伸部的后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抵顶段、从抵顶段的上端或下端向前延伸的贴合段、以及凸伸在抵顶段前侧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在上下方向上和所述贴合段间隔设置;所述抵顶段的前侧抵接于所述延伸壁的后端;所述贴合段朝向所述凸出部的一面贴合在所述延伸壁上下方向的一面上;所述凸出部贴合在所述延伸壁背向所述贴合段的一面;所述贴合段的前端卡合在所述后卡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还包括从所述贴合段的前端弯折并在竖向方向延伸的延伸段、以及从延伸段的自由端向前延伸的卡合段;所述卡合段贴合于所述延伸壁背向所述贴合段的一侧面,所述卡合段的前端朝向所述延伸壁形成有定位卡勾;所述定位卡勾卡合在所述后卡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后卡槽的后方;所述延伸段在上下方向上穿过所述通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段贴合于所延伸壁的上表面,所述卡合段贴合在所述延伸壁的下表面,且所述后卡槽开设于所述延伸壁的下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延伸壁的一面在向前的方向上沿背离所述延伸壁的方向倾斜设置而形成导向斜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壁的下表面还开设有中卡槽;所述远场壳体上还形成有向上突伸的限位卡凸;所述限位卡凸卡合于所述中卡槽内,限制所述远场壳体向后的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远场壳体的上端贴合于所述延伸壁的下表面;所述卡舌的下表面搭接在所述延伸壁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远场壳体于所述延伸壁的后方形成有向上突伸的限位筋;所述卡口开设于所述限位筋的上端前侧;所述卡口的上下以及后侧壁抵接于所述凸伸部的后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舌、所述卡扣以及所述卡口均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为多个。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远场模块位于下前壳的下方,远场电路板位于远场壳体内,以使得能够在显示装置的外部通过远场电路板和用户进行语音交互。卡合部向前卡合在延伸壁的后边缘,且所述卡合部的前端卡合在所述后卡槽内,以限制卡扣的向后移动,将卡扣限位在延伸壁的后端。远场壳体前端的卡舌卡合在前卡槽内,后端的卡口卡合在凸伸部的后端,从而将远场模块限位在下前壳的下部。
卡合部向前卡合在延伸壁的后边缘,且凸伸部从卡合部的后端向后凸伸,而使得凸伸部向后凸出延伸壁的后边缘,从而在在对下前壳挤塑成形时,不需要在延伸壁的后端挤塑出多余结构,节省了成本。且不需要人工将多余结构切除而得到用于连接远场壳体的凸出结构。通过卡扣的设置替代了凸出结构,从而节省了材料和人工成本,并节省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远场模块在下前壳上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下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图4所述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卡扣在下前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卡扣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卡扣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远场壳体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远场壳体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显示主体;110、壳体;120、显示面板;130、下前壳;131、延伸壁;132、前卡槽;133、搭接平台;134、后卡槽;135、通孔;136、中卡槽;20、远场模块;200、远场壳体;210、容置腔;220、限位卡勾;230、远场开关;240、卡舌;250、卡口;260、限位卡凸;270、限位筋;30、卡扣;310、卡合部;311、抵顶段;312、贴合段;313、凸出部;314、延伸段;315、卡合段;316、定位卡勾;317、导向斜面;320、凸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用户对外观的需求,电视机下前壳使用金属材质制成。远场模块卡合在下前壳上,并位于下前壳的底部。下前壳的局部向后凸伸形成凸伸结构,以使得下前壳于凸伸结构处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和远场模块相适配,以用于安装远场模块。但是,下前壳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的下前壳挤塑成形,金属下前壳上的凸出结构只能由在挤塑成形的结构上,通过二次加工切除多余的部位而形成凸出结构。因此,在金属的下前壳上形成凸伸结构,需要将凸伸结构的周围的材料切除。不仅仅造成了材料的浪费,也提供了人工作业的成本。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便于描述了理解,以显示装置立放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背向用户的方向为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远场模块在下前壳上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主体10、设置于显示主体10底部的远场模块20。显示主体10的前侧用于显示图像信息,以供用户观看。远场模块20用于和用户语音交互,以能够语音控制来控制显示装置的工作。
显示主体10主要包括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背光模块前侧的显示面板120。背光模组包括壳体110、依次设置于壳体110前侧的灯板、反射片、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组。显示面板120位于壳体110的前侧面,且位于光学膜片组的前方,用于显示图像信息,以供用户观看。壳体110位于显示面板120的后侧,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20。
背板的后侧设置有后壳,背板位于显示面板120的后侧。显示面板120的后侧和背板之间设置有光学膜片以及灯板,灯板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膜片后在显示面板120上显示图像信息。后壳盖合在显示主体10的背侧,作为显示主体10的背部外观面。
壳体110沿竖向延伸,壳体110的底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前壳130。远场模块20固定在下前壳130的底面上,以使得远场模块20安装在显示主体10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下前壳130单独加工成形后,固定在背板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背板的底端边缘向前延伸形成该下前壳130。
显示主体10还可以包括主板、电源板、声音组件及电子部件等。
主板位于背面的后侧和后壳之间,主要用于对显示主体10的控制系统进行运算,并对应输出相关操作指令。
电源板集成在主板上,主要用于向主板提供驱动电压或稳定的工作电压,并保持主板上电路工作时输出电流稳定。
声音组件设于主板背侧、左右两侧或前侧,主要用于与显示屏所显示的界面,配合发出对应的声音。
电子部件连接在主板背侧,主板具有大量的电子部件,主要对主板输出的操作指令传递至相应的操作端。
本实施例中,下前壳130的后端连接有卡扣30、卡扣30用于限位远场模块20,以将远场模块20显示在下前壳130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下前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图4所述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参阅图2至图7,下前壳130由金属材料挤塑成形,下前壳130沿左右方向延伸,下前壳130上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延伸壁131,远场模块20固定在延伸壁131上。
延伸壁131的底面上开设有前卡槽132,以用于和远场模块20配合,将远场模块20卡合在下前壳130上。前卡槽132沿竖向贯通延伸壁131的两侧面,以用于远场模块20的相应结构能够向上穿过。
延伸壁131于前卡槽132的前侧形成有搭接平台133,搭接平台133的后端和前卡槽132的前侧相通,且搭接平台133的上表面低于延伸壁131的上表面。远场模块20的相应结构伸入前卡槽132内,并搭接在搭接平台13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卡槽132内未设置搭接平台133,远场模块20的相应结构伸入前卡槽132内,并搭接在延伸壁131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延伸壁131的上表面于前卡槽132的前方形成凹设而形成搭接平台133。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前壳130在挤塑过程中,延伸壁131的上表面于搭接平台133处的高度低于延伸壁131的上表面。
前卡槽13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前卡槽132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卡槽132能够设置为一个、三个或四个等,多个前卡槽13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左右方向的投影重合。
延伸壁13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开设有后卡槽134,后卡槽134位于前卡槽132的后方,以用于限位该卡扣30。本实施例中,后卡槽134开设于延伸壁131的下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卡槽134开设于延伸壁131的上表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后卡槽134开设于延伸壁131的上,并沿竖向贯穿延伸壁1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延伸壁131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35,通孔135位于后卡槽134的后方,以用于和卡扣30配合。
延伸壁131的下表面上开设有中卡槽136,中卡槽13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卡槽132和后卡槽134之间。本实施例中,中卡槽136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为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卡槽136能够设置为一个。
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卡扣在下前壳上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卡扣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卡扣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11,卡扣30可分离的限位在延伸壁131上。卡扣30卡合在延伸壁131的后端,以延长延伸壁131在后端的长度,用于限位远场模块20。
卡扣30包括卡合部310、以及从卡合部310的后端向后凸伸的凸伸部320;卡合部310向前卡合在延伸壁131的后边缘;卡合部310的前端卡合在后卡槽134内,以限制卡扣30的向后移动。远场模块20的相应结构卡合在凸伸部320上。
卡合部310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抵顶段311、从抵顶段311的上端或下端向前延伸的贴合段312、以及凸伸在抵顶段311前侧面的凸出部313;凸出部313在上下方向上和贴合段312间隔设置;抵顶段311的前侧抵接于延伸壁131的后端;贴合段312朝向凸出部313的一面贴合在延伸壁131上下方向的一面上;凸出部313贴合在延伸壁131背向贴合段312的一面。
本实施例中,贴合段312位于凸出部313的上方,贴合段312贴合于延伸壁131的上表面,凸出部313抵接于延伸部的下表面的后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段312位于凸出部313的下方,贴合段312贴合于延伸壁131的下表面,凸出部313抵接于延伸部的上表面的后边缘。
贴合段312的前端卡合在后卡槽134内。具体的,卡合部310还包括从贴合段312的前端弯折并在竖向方向延伸的延伸段314、以及从延伸段314的自由端向前延伸的卡合段315;卡合段315贴合于延伸壁131背向贴合段312的一侧面,卡合段315的前端朝向延伸壁131形成有定位卡勾316;定位卡勾316卡合在后卡槽134内。延伸壁131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35,延伸段314在上下方向上穿过通孔135,以使得延伸段314能够穿过通孔135。
本实施例中,贴合段312贴合于延伸壁131的上表面,延伸段314从贴合段312的前端向下延伸,延伸段314的下端向前延伸形成卡合段315,卡合段315贴合于延伸壁131的下表面,卡孔凸设于卡合段315前端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段312贴合于延伸壁131的下表面,延伸段314从贴合段312的前端向上延伸,延伸段314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卡合段315,卡合段315贴合于延伸壁131的上表面,卡孔凸设于卡合段315前端的下表面。
凸出部313朝向延伸壁131的一面在向前的方向上沿背离延伸壁131的方向倾斜设置而形成导向斜面317。导向斜面317的设置,便于卡扣30的拆卸。
卡扣3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卡扣3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为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30设置为一个、三个、四个以及五个等不同数量。
现有技术中,下前壳130的金属材质,通过挤塑成形,延伸壁131的后端局部需要设置凸出结构,以要用于限位远场模块20的后端。而挤塑成形时,只能通过切除凸出结构附件的多余材料才能够得到凸出结构。通过卡扣30的设置,卡扣30向后凸出而代替凸出结构,从而不需要通过切除材料的方式来得的凸出结构,通过卡扣30代替凸出结构。卡扣30通过塑料注塑成形,塑料结构能够得到复杂的结构。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远场壳体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远场壳体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2至图13,远场模块20位于下前壳130的下方,远场模块20可拆卸的安装在延伸壁131和卡扣30上。远场模块20包括可拆卸的卡合在延伸壁131和卡扣30上的远场壳体200、以及设置在远场壳体200的远场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远场电路板位于远场壳体200内,用于和用户语音交互,从而控制显示主体10的工作。
远场壳体200形成有上侧敞开的容置腔210,以用于容置远场电路板。容置腔210内形成限位卡勾220;限位卡勾220向上凸伸在容置腔210内;限位卡勾220搭接在远场电路板的上表面,以将远场电路板限位到远场壳体200内。
至少部分限位卡勾220为向上的悬空结构,以使得该部分限位卡勾220具有弹性,从而该限位卡勾220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便于对远场电路板的拆装。
远场壳体200的底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线槽,而使得远场壳体200的底部形成有弹性的远场开关230,远场开关230的上端连接于远场电路板。远场开关230的上端抵接于远场电路板,从而能够通过按压远场开关230控制远场模块20的通电和断电,或控制显示装置的通电和断电。
再次参阅图2至图13,远场壳体200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凸伸后向前凸伸的卡舌240、远场壳体200的后端设置有前端开口的卡口250;卡舌240能够伸入前卡槽132内,并搭接在下前壳130上;卡口250卡合在卡扣30上凸伸部320的后端。
在将远场壳体200安装在延伸壁131上时,卡舌240伸入前卡槽132内后,卡舌240能够在前卡槽132内沿前后方向移动,以使得卡舌240向前移动搭接在延伸壁131上。本实施例中,卡舌240的前端搭接在搭接平台133上。
卡舌240包括从远场壳体200上表面的前端向上凸伸的竖向段、以及从竖向段的上端弯折并向前延伸的水平段;远场壳体200卡合在延伸壁131上时,水平段的下表面抵接在延伸壁131上。并且通过,搭接的方向,在水平段搭接在延伸壁131上时,远场壳体200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以便于远场壳体200在下前壳130上的拆装。
本实施例中,水平段的下表面抵接在前卡槽132处的搭接平台133上,且水平段的上端和延伸壁131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水平段的上端低于竖向段的上表面。远场壳体200在拆装时,水平段和延伸壁131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得远场壳体200相对于延伸壁131在转动时,水平段的移动不会和下前壳130内其它部件之间干涉,以便于远场壳体200在下前壳130上的拆装。
远场壳体200的上端贴合于延伸壁131的下表面;卡舌240的下表面搭接在延伸壁131上。具体的,卡舌240的水平段的下表面搭接在搭接平台133上,限制远场壳体200上下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远场壳体200上还形成有向上突伸的限位卡凸260;限位卡凸260卡合于中卡槽136内,限制所述远场壳体200向后的移动。卡舌240的竖向段的前端抵接于抵接平台的后端,限制远场壳体200向前的移动。
远场壳体200于延伸壁131的后方形成有向上突伸的限位筋270;卡口250开设于限位筋270的上端前侧;卡口250的上下以及后侧壁抵接于凸伸部320的后端,以限制远场模块20。卡口25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以和卡扣30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中,远场模块20位于下前壳130的下方,远场电路板位于远场壳体200内,以使得能够在显示装置的外部通过远场电路板和用户进行语音交互。卡合部310向前卡合在延伸壁131的后边缘,且所述卡合部310的前端卡合在所述后卡槽134内,以限制卡扣30的向后移动,将卡扣30限位在延伸壁131的后端。远场壳体200前端的卡舌240卡合在前卡槽132内,后端的卡口250卡合在凸伸部320的后端,从而将远场模块20限位在下前壳130的下部。
卡合部310向前卡合在延伸壁131的后边缘,且凸伸部320从卡合部310的后端向后凸伸,而使得凸伸部320向后凸出延伸壁131的后边缘,从而在在对下前壳130挤塑成形时,不需要在延伸壁131的后端挤塑出多余结构,节省了成本。且不需要人工将多余结构切除而得到用于连接远场壳体200的凸出结构。通过卡扣30的设置替代了凸出结构,从而节省了材料和人工成本,并节省了时间。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底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前壳;所述下前壳由金属材料挤塑成形,所述下前壳上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的底面上开设有前卡槽,所述延伸壁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开设有后卡槽,所述后卡槽位于所述前卡槽的后方;
卡扣,包括卡合部、以及从卡合部的后端向后凸伸的凸伸部;所述卡合部向前卡合在所述延伸壁的后边缘;所述卡合部的前端卡合在所述后卡槽内,以限制所述卡扣的向后移动;
远场模块,其位于所述下前壳的下方;所述远场模块包括远场壳体、以及设置于远场壳体内的远场电路板;所述远场壳体的前端形成有向上凸伸后向前凸伸的卡舌,所述远场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前端开口的卡口;所述卡舌卡合在所述前卡槽内,且所述卡口卡合在所述凸伸部的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抵顶段、从抵顶段的上端或下端向前延伸的贴合段、以及凸伸在抵顶段前侧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在上下方向上和所述贴合段间隔设置;所述抵顶段的前侧抵接于所述延伸壁的后端;所述贴合段朝向所述凸出部的一面贴合在所述延伸壁上下方向的一面上;所述凸出部贴合在所述延伸壁背向所述贴合段的一面;所述贴合段的前端卡合在所述后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还包括从所述贴合段的前端弯折并在竖向方向延伸的延伸段、以及从延伸段的自由端向前延伸的卡合段;所述卡合段贴合于所述延伸壁背向所述贴合段的一侧面,所述卡合段的前端朝向所述延伸壁形成有定位卡勾;所述定位卡勾卡合在所述后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后卡槽的后方;所述延伸段在上下方向上穿过所述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段贴合于所延伸壁的上表面,所述卡合段贴合在所述延伸壁的下表面,且所述后卡槽开设于所述延伸壁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延伸壁的一面在向前的方向上沿背离所述延伸壁的方向倾斜设置而形成导向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壁的下表面还开设有中卡槽;所述远场壳体上还形成有向上突伸的限位卡凸;所述限位卡凸卡合于所述中卡槽内,限制所述远场壳体向后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场壳体的上端贴合于所述延伸壁的下表面;所述卡舌的下表面搭接在所述延伸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场壳体于所述延伸壁的后方形成有向上突伸的限位筋;所述卡口开设于所述限位筋的上端前侧;所述卡口的上下以及后侧壁抵接于所述凸伸部的后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舌、所述卡扣以及所述卡口均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为多个。
CN202320748826.0U 2023-04-06 2023-04-06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697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8826.0U CN219697719U (zh) 2023-04-06 2023-04-06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8826.0U CN219697719U (zh) 2023-04-06 2023-04-06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7719U true CN219697719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9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8826.0U Active CN219697719U (zh) 2023-04-06 2023-04-0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77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2516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lcd)의 백라이트용 램프 와이어 설치구조
EP3435360B1 (en) Display device
CN215494450U (zh) 显示装置
US786919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EP2012567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369941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の接続構造
JP200727959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2001279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9697719U (zh) 显示装置
JP2007121594A (ja) 画像表示モジュール
CN108803106B (zh) 显示器
CN219592457U (zh) 显示装置
CN215494451U (zh) 显示装置
CN219893361U (zh) 显示装置
CN220528122U (zh) 显示装置
CN220171733U (zh) 显示装置
CN219459156U (zh) 显示装置
CN219958478U (zh) 显示装置
CN220210499U (zh) 显示装置
JP2014032283A (ja) 表示パネルアッセンブリまたは該表示パネルアッセンブリ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CN208386604U (zh) 框架、输入输出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863044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6016999U (zh) 显示设备
CN220085602U (zh) 显示装置
CN219916597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