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7530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7530U
CN213097530U CN202021222447.0U CN202021222447U CN213097530U CN 213097530 U CN213097530 U CN 213097530U CN 202021222447 U CN202021222447 U CN 202021222447U CN 213097530 U CN213097530 U CN 213097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tick
porosity
pot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24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华庭
瞿义生
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7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7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A47J36/025Vessels with non-stick features, e.g. coat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不粘层,其中,不粘层包括至少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连接于所述锅体,所述第二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层远离所述锅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层为自润滑材料层;所述第二层为无机多孔材料层。利用本申请,能够提高烹饪器具的耐用性,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保障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此外,第一层为自润滑材料层,其导热率高、可以有效传热,第二层为无机多孔材料层,其导热率低,能防止表面油烟的产生。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不粘器皿主要通过在器皿基体上喷涂不粘涂料(例如含氟涂料或陶瓷涂料),起到不粘的效果,避免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发生粘锅现象。然而,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不粘涂料,不管是含氟涂料还是陶瓷涂料,都存在耐温性差和易划伤破损的缺点,导致不粘器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食材或锅铲磨损、划伤,从而导致不粘性降低直至失效,影响到不粘器皿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减少磨损和划伤,现有的不粘器皿均需要配合使用特定的硅胶铲或木铲,非常不符合中国人喜欢使用铁铲的烹饪习惯,消费者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避免使用不粘涂料,提高烹饪器具的耐用性,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保障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锅体;
不粘层,所述不粘层包括至少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连接于所述锅体,所述第二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层远离所述锅体的一侧;
所述第一层为自润滑材料层;所述第二层为无机多孔材料层。
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中,第一层为自润滑材料层,由于自润滑材料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片状结构间有许多的空隙,从而导致的粗糙度可增加与锅体的结合力。并且,自润滑材料中的空隙尺寸为微米级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吸附大量的食用油。第二层为无机多孔材料层,由于无机多孔材料层具有非晶结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呈现为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表面能较小,具有很好的不粘性能;且无机多孔材料还包括微米级别的孔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吸附大量的食用油,使表面始终保持一层油膜,避免了食物和锅体的直接接触,满足不粘层的不粘机理,从而降低食物粘锅的机率。
并且,无机多孔材料和自润滑材料的晶体稳定、熔点高,因此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性,在烹饪过程中结构稳定、不易发生物质变化,因此不易老化。无机多孔材料和自润滑材料的硬度大、机械强度大,即使在使用铁铲进行食物烹饪时,也不易出现划伤,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烹饪器具的耐用性,延长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由于不粘层采用不易脱落的无机多孔材料层或自润滑材料层,替代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不粘涂料,无机多孔材料和自润滑材料均是天然材料,健康无毒,可以保障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此外,第一层为自润滑材料层,自润滑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00W/mK—160W/mK,其导热率高、可以有效传热,避免了现有不粘锅升温过慢的问题。而第二层为无机多孔材料层,无机多孔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5W/mK—0.5W/mK,其导热率低,能够防止锅内的局部过热,因此能够防止表面油烟的产生。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不粘层的孔隙率范围为0.5%-15%。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孔隙可减少应力集中、避免裂纹的产生,若不粘层中孔隙率大于15%时,不粘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会大幅下降,导致不粘层的耐久性降低,若不粘层中的孔隙率小于0.5%,工艺上则会难以实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层的孔隙率范围为10%-70%;和/或所述第二层的孔隙率范围为0.5%-30%。
上述方案中,第一层为自润滑材料层,传热快;而孔隙的存在使热量的传播由面传播朝向线传播发展,减少了不粘层的传热面积;且孔隙处的传热介质为热导率较低的空气,因此相对较高的孔隙率可以降低第一层的导热速度,从而避免第一层的温度上升过快,且有利于使第一层的表面热量均匀分布,从而不会因为局部温度过高而对第二层的不粘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保证了不粘层2既能有适当的温度上升速度,又不会影响其不粘性能,提高了不粘层2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不粘层位于所述锅体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孔隙率范围为8%-12%;和/或
所述锅体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所述锅体的锅口处的孔隙率范围为0.5%-8%。
锅体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对应的区域为烹饪器具的翻炒区域,在合适的范围内,相对较高的孔隙率能够减小不粘层的传热面积,传热介质的热导率较低,因此降低了上述区域的导热效率,有利于食用油的吸附,可以进一步提高不粘层的不粘效果。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层的厚度范围为30μm-100μm;和/或所述第二层的厚度范围为150μm-250μm。
上述方案中,第一层与锅体相连,可以起到打底层的作用,因此可以设置的较薄。
第二层直接与食物及锅铲等工具接触,因此可以设置的较厚,以提高耐磨性,防止损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不粘层位于所述锅体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厚度,大于所述锅体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所述锅体的锅口处的厚度。
上述方案中,无论是使用电磁炉还是明火加热,锅体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部分均是主要的受热区域,该部分升温较快,但该区域较厚的不粘层能够使锅底升温变慢;锅体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这部分区域远离热源,该区域较薄能使升温加快,因此,这两处区域的温度上升速度就能接近,从而使锅内表面热量传递均匀,也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油烟问题;且也避免了长期局部高温导致的不粘层破坏的问题。而且,在锅底翻炒食物时,锅底处的不粘层容易被铁铲或坚硬的食物划伤、磨损,较厚的不粘层能够有效地减轻铁铲或坚硬的食物带来的划伤、磨损,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不粘层位于所述锅体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厚度范围为80-300μm,和/或所述锅体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所述锅体的锅口处的厚度范围为30-180μm。
在上述厚度范围内,既能保证不粘层不会因为太薄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为磨损而导致脱落、露底等情况,具有持久的不粘寿命,又能保证锅内表面热量传递均匀,而且不粘层不会因为太厚而使不粘层的外表面结构疏松、孔隙增加、硬度或附着力降低等问题。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不粘层的粒度范围为300-2000目。
上述方案中,高于2000目则成本较高,而且粉末材料的尺寸过小会破坏粉体表面的结构,影响不粘层的不粘效果。低于300目的粉末材料,其制备过程困难,产出效率低。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层的粒度范围为300-500目;和/或所述第二层的粒度范围为500-2000目。
上述方案中,第一层的粒度较大,从而与锅体的基材和第二层的结合力更强。第二层的粒度较小,提高了不粘效果。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层为石墨层、氟化石墨层或二硫化钼层;所述第二层为硅藻土层、膨润土层或沸石层。
上述方案中,无机多孔材料层为硅藻土层、膨润土层或沸石层时,硅藻土、膨润土或沸石为天然无机多孔材料,原材料获取方便,制造成本低。自润滑材料层为石墨层、氟化石墨层、二硫化钼层时,原材料获取方便,制造成本低。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主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锅体;
2-不粘层;
21-第一层;
22-第二层。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主剖视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和不粘层2。其中,锅体1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片材或者其两种及以上材料形成的复合片材。
不粘层2包括至少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第一层21连接于锅体1,第二层22连接于第一层21远离锅体1的一侧,第一层21为自润滑材料层,第二层22为无机多孔材料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第一层21为自润滑材料层,由于自润滑材料具 有特殊的层状结构,片状结构间有许多的空隙,从而导致的粗糙度可增加与锅体的结合力。 并且,自润滑材料中的空隙尺寸为微米级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吸附大量的食用油。第 二层22为无机多孔材料层,由于无机多孔材料层具有非晶结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呈 现为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表面能较小,具有很好的不粘性能;且无机多孔材料还包括微米 级别的孔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吸附大量的食用油,使表面始终保持一层油膜,避免了 食物和锅体的直接接触,满足不粘层的不粘机理,从而降低食物粘锅的机率。
并且,无机多孔材料和自润滑材料的晶体稳定、熔点高,因此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和耐高温性,在烹饪过程中结构稳定、不易发生物质变化,因此不易老化。无机多孔材料和 自润滑材料的硬度大、机械强度大,即使在使用铁铲进行食物烹饪时,也不易出现划伤,从 而能够有效提高烹饪器具的耐用性,延长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由于不粘层采用不易脱 落的无机多孔材料层或自润滑材料层,替代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不粘涂料,无机多孔材料 和自润滑材料均是天然材料,健康无毒,可以保障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此外,第一层21为自润滑材料层,自润滑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00W/mK—160W/mK,其 导热率高、可以有效传热,避免了现有不粘锅升温过慢的问题。而第二层22为无机多孔材料 层,无机多孔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5W/mK—0.5W/mK,其导热率低,能够防止锅内的局部过 热,因此能够防止表面油烟的产生。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不粘层2的孔隙率范围为0.5%-15%。需要说明的是,不粘层2的孔隙率指的是制备不粘层的过程中产生的孔隙的孔隙率,而非原材料本身的孔隙的孔隙率。合理的孔隙可减少应力集中、避免裂纹的产生,若不粘层2中孔隙率大于15%时,不粘层2的硬度和耐磨性会大幅下降,导致不粘层的耐久性降低,若不粘层2中的孔隙率小于0.5%,工艺上则会难以实现。示例性的,不粘层2的孔隙率可以是0.5%、3%、5%、8%及15%,不粘层2具有上述孔隙率时,其性能最好。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层21的孔隙率范围为10%-70%;和/或第二层22的孔隙率范围为0.5%-30%。
也就是说,在满足第一层21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层22的孔隙率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第一层21的孔隙率范围为10%-7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第二层22的孔隙率范围为0.5%-30%;在一个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层21的孔隙率范围为10%-70%,且第二层22的孔隙率范围为0.5%-30%。不管是在上述哪个实施例中,只要满足在上述孔隙率范围内,第一层21的孔隙的存在使热量的传播由面传播朝向线传播发展,增加了不粘层的传热面积;且孔隙处的传热介质为热导率较低的空气,因此相对较高的孔隙率可以降低第一层的导热速度,从而避免第一层的温度上升过快,且有利于使第一层的表面热量均匀分布,从而不会因为局部温度过高而对第二层的不粘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保证了不粘层2既能有适当的温度上升速度,又不会影响其不粘性能,提高了不粘层2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的,第一层21的孔隙率为10%、30%、50%及70%,第一层21在具有该孔隙率时,其性能最佳。
同样,示例性的,第二层22的孔隙率为0.5%、10%、20%%及30%,第二层22在具有该孔隙率时,其性能最佳。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不粘层2位于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孔隙率范围为8%-12%;和/或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锅体1的锅口处的孔隙率范围为0.5%-8%。也就是说,在满足不粘层2在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孔隙率大于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锅体1的锅口处的孔隙率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不粘层2位于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孔隙率范围为8%-1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锅体1的锅口处的孔隙率范围为0.5%-8%;在一个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不粘层2位于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孔隙率范围为8%-12%,且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锅体1的锅口处的孔隙率范围为0.5%-8%。不管是在上述哪个实施例中,只要满足在上述孔隙率范围内,就能使不粘层2的不粘性能较好。
示例性的,不粘层2位于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孔隙率为8%、10%及12%,不粘层2的上述位置在具有该孔隙率时,其性能最佳。
同样的,示例性的,不粘层2位于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锅体1的锅口处的孔隙率为0.5%、3%、6%及8%,不粘层2的上述位置在具有该孔隙率时,其性能最佳。
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对应的区域,在翻炒食物时,相对较高的孔隙率能够减小不粘层的传热面积,空气作为传热介质其热导率较低,有利于食用油的吸附,可以进一步提高不粘层2的不粘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层21的厚度范围为30μm-100μm;和/或第二层22的厚度范围为150μm-250μm。
也就是说,在满足第一层21厚度大于第二层22的厚度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第一层的厚度范围为30-100μm;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第二层22的厚度范围为150-250μm;在一个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层的厚度范围为30-100μm,且第二层22的厚度范围为150-250μm。不管是在上述哪个实施例中,只要满足在上述厚度范围内,就能使不粘层2的不粘性能较好。
上述方案中,第一层21与锅体相连,可以起到打底层的作用,因此可以设置的较薄。
第二层22直接与食物及锅铲等工具接触,因此可以设置的较厚,以提高耐磨性,防止损坏。
示例性的,第一层21的厚度可以是30μm、60μm、80μm及100μm等,在此厚度时,第一层21的性能最佳。
同样,示例性的,第二层22的厚度可以是150μm、180μm、200μm及250μm等,在此厚度时,第二层22的性能最佳。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不粘层2位于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厚度,大于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锅体1的锅口处的厚度。
无论是使用电磁炉还是明火加热,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部分均是主要的受热区域,该部分升温较快,但该区域较厚的不粘层能够使锅底升温变慢;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这部分区域远离热源,该区域较薄能使升温加快,因此,这两处区域的温度上升速度就能接近,从而使锅内表面热量传递均匀,也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油烟问题;且也避免了长期局部高温导致的不粘层破坏的问题。而且,在锅底翻炒食物时,锅底处的不粘层2容易被铁铲或坚硬的食物划伤、磨损,较厚的不粘层2能够有效地减轻铁铲或坚硬的食物带来的划伤、磨损,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不粘层2位于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厚度范围为80-300μm,和/或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锅体1的锅口处的厚度范围为30-180μm。
也就是说,在满足不粘层2在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厚度大于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锅体1的锅口处的厚度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不粘层2位于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厚度范围为80-300μm;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锅体1的锅口处的厚度范围为30-180μm;在一个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不粘层2位于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厚度范围为80-300μm,且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所述锅体1的锅口处的厚度范围为30-180μm。不管是在上述哪个实施例中,只要满足在上述厚度范围内,就能使不粘层2的不粘性能较好。
示例性的,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不粘层2的厚度可以是80μm、150μm、200μm及300μm等,在此厚度时,不粘层2的性能最佳。
同样,示例性的,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所述锅体1的锅口处的不粘层2的厚度可以是30μm、60μm、120μm及180μm等,在此厚度时,不粘层2的性能最佳。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不粘层2的粒度范围为300-2000目。上述方案中,高于2000目则成本较高,而且粉末材料的尺寸过小会破坏粉体表面的结构,影响不粘层2的不粘效果。低于300目的粉末材料,其制备过程困难,产出效率低。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不粘层2的粒度可以是300目、500目、1000目、1500目及2000目等。不粘层2在具有该粒度时,其性能最佳。
具体地,第一层21的粒度范围为300-500目,和/或第二层22的粒度范围为500-2000目。
也就是说,在满足第一层21的粒度大于第二层22的粒度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第一层21的粒度为300-500目;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只需要第二层22的粒度为500-2000目;在一个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层21的粒度为300-500目,且第二层22的粒度为500-2000目。不管是在上述哪个实施例中,只要满足在上述粒度范围内,就能使不粘层2的不粘性能较好。
示例性的,第一层21的粒度可以是300目、400目、480目及500目等。第一层21在具有该粒度时,其性能最佳。
同样,示例性的,第二层22的粒度可以是500目、1000目、1500目及2000目等。第二层22在具有该粒度时,其性能最佳。
具体地,第一层21为石墨层、氟化石墨层或二硫化钼层;第二层22为硅藻土层、膨润土层或沸石层。
自润滑材料层为石墨层、氟化石墨层、二硫化钼层时,石墨、氟化石墨、二硫化钼的原材料获取方便,制造成本低。无机多孔材料层为硅藻土层、膨润土层或沸石层时,硅藻土层、膨润土层或沸石层是天然无机多孔材料,原材料获取方便,制造成本低。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
不粘层(2),所述不粘层(2)包括至少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所述第一层(21)连接于所述锅体(1),所述第二层(22)连接于所述第一层(21)远离所述锅体(1)的一侧;
所述第一层(21)为自润滑材料层;所述第二层(22)为无机多孔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2)的孔隙率范围为0.5%-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21)的孔隙率范围为10%-70%;和/或
所述第二层(22)的孔隙率范围为0.5%-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2)位于所述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孔隙率范围为8%-12%;和/或
所述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所述锅体(1)的锅口处的孔隙率范围为0.5%-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21)的厚度范围为30μm-100μm;和/或
所述第二层(22)的厚度范围为150μm-2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2)位于所述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厚度,大于所述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所述锅体(1)的锅口处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2)位于所述锅体(1)的底部至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厚度范围为80-300μm,和/或
所述锅体(1)的壁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至所述锅体(1)的锅口处的厚度范围为30-18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2)的粒度范围为300-2000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21)的粒度范围为300-500目;和/或所述第二层(22)的粒度范围为500-2000目。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21)为石墨层、氟化石墨层或二硫化钼层;所述第二层(22)为硅藻土层、膨润土层或沸石层。
CN202021222447.0U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0975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174 2019-06-28
CN201921013028 2019-06-28
CN201921013029 2019-06-28
CN2019105791740 2019-06-28
CN2019210130283 2019-06-28
CN2019210130298 2019-06-28
CN2019105804153 2019-06-28
CN201910580415 2019-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7530U true CN213097530U (zh) 2021-05-04

Family

ID=73888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5533.3U Active CN213551277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10598714.2A Pending CN112137425A (zh) 2019-06-28 2020-06-28 容器体和烹饪器具
CN202021222448.5U Active CN212678952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22449.XU Active CN212698555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22447.0U Active CN213097530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22450.2U Active CN212815912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45497.0U Active CN212698557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45516.XU Active CN212698558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45485.8U Active CN213097532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22659.9U Active CN212698556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5533.3U Active CN213551277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10598714.2A Pending CN112137425A (zh) 2019-06-28 2020-06-28 容器体和烹饪器具
CN202021222448.5U Active CN212678952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22449.XU Active CN212698555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2450.2U Active CN212815912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45497.0U Active CN212698557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45516.XU Active CN212698558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45485.8U Active CN213097532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N202021222659.9U Active CN212698556U (zh) 2019-06-28 2020-06-28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0) CN21355127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0482B (zh) * 2021-04-13 2022-03-18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42975B (zh) * 2021-04-13 2022-02-01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07494A (zh) * 2021-05-13 2021-08-27 章益鹏 添加多孔材料的陶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42001A (zh) * 2021-09-08 2022-10-04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不粘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不粘涂层的锅具
CN114209203B (zh) * 2021-11-30 2023-01-13 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容器及烹饪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14196269A (zh) * 2021-12-17 2022-03-18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不粘锅具
CN114041693B (zh) * 2021-12-17 2022-12-09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炊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31878A (zh) * 2021-12-17 2022-03-25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喷涂材料、其制备方法、涂层及包括涂层的炊具
CN114052505B (zh) * 2021-12-17 2023-01-06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不粘炊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4129060B (zh) * 2021-12-17 2023-05-16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炊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4305120A (zh) * 2021-12-20 2022-04-12 浙江百特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及制备方法
CN114587150B (zh) * 2022-03-02 2023-10-20 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90343A (zh) * 2022-03-29 2022-07-26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改性封闭涂料、炊具以及炊具的制造方法
CN114605914A (zh) * 2022-03-29 2022-06-10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改性陶瓷涂料、改性底油、改性面油、复合涂层和炊具
CN115399629B (zh) * 2022-09-28 2024-01-30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不粘炊具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98743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浙江三禾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纯无机结构层实现不粘效果的炊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5820116B (zh) * 2022-12-27 2024-02-27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改性陶瓷涂料、复合涂层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炊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222275D0 (en) * 1992-10-23 1992-12-09 Meyer Manuf Co Ltd Cookware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same
JPH0739728U (ja) * 1993-12-29 1995-07-18 大島工業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具
JPH07265216A (ja) * 1994-03-31 1995-10-17 M I K:Kk 加熱調理用具
CN102603309A (zh) * 2011-01-24 2012-07-25 席君杰 各种高温自润滑防粘耐火型材的制备
CN102532962A (zh) * 2011-12-31 2012-07-04 席君杰 一种高温防粘材料涂层及其制作应用方法
CN103230216B (zh) * 2013-05-03 2016-01-20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不粘锅
CN203539085U (zh) * 2013-10-22 2014-04-16 武义明俊厨房用具有限公司 三层钢锅体的不粘锅
KR101496160B1 (ko) * 2014-09-25 2015-02-26 (주)삼광기업 난스틱 세라믹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코팅한 가열조리기구
CN204654589U (zh) * 2015-06-04 2015-09-23 山东劲众不锈钢有限公司 蜂巢悬浮不锈钢不沾电炒锅
CN104887060B (zh) * 2015-06-25 2018-05-25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不粘炊具及不粘炊具的制作方法
CN205729024U (zh) * 2016-01-19 2016-11-30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防锈铁锅
CN106073516B (zh) * 2016-05-06 2019-01-22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炊具的不粘涂层及含有其的炊具
KR101786733B1 (ko) * 2016-07-11 2017-11-02 제니스 주식회사 알루미늄 판재와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조리 용기
CN107115005A (zh) * 2017-03-20 2017-09-01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微弧氧化不粘锅及其制备方法
CN208658885U (zh) * 2017-12-14 2019-03-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不粘锅及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7425A (zh) 2020-12-29
CN212678952U (zh) 2021-03-12
CN212698557U (zh) 2021-03-16
CN212698558U (zh) 2021-03-16
CN213551277U (zh) 2021-06-29
CN212815912U (zh) 2021-03-30
CN213097532U (zh) 2021-05-04
CN212698555U (zh) 2021-03-16
CN212698556U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97530U (zh) 烹饪器具
CN112137427B (zh) 烹饪器具
CN211380896U (zh) 不粘涂层、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CN110754954B (zh) 不粘涂层和具有该不粘涂层的不粘锅
CN204091755U (zh) 一种新型不粘锅
KR20080085417A (ko) 다기능 조리용기 및 조리용기 세트
CN209883845U (zh) 锅具和具有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CN112137418A (zh) 不粘器皿
CN110754955A (zh) 锅具和包括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CN201328674Y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复底锅
CN201055270Y (zh) 一种炒锅
CN210961631U (zh)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112137423A (zh) 涂料与烹饪器具
CN209346615U (zh) 不粘锅
CN207428916U (zh) 电磁炉用陶瓷锅
CN202932704U (zh) 一种三层复合底小火锅
CN206006856U (zh) 一种铸铁搪瓷平底锅
CN211534036U (zh) 容器和具有该容器的烹饪器具
CN201379410Y (zh) 一种锅
CN212755407U (zh) 一种防粘易清洗不锈钢锅铲
CN218922287U (zh) 一种铝合金不粘锅
CN214631609U (zh) 一种耐用的电热不粘锅
CN202874942U (zh) 一种耐磨不粘锅
CN210169716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烹饪器具
CN202775813U (zh) 纳米陶瓷不粘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