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8437U -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8437U
CN213008437U CN202021495595.XU CN202021495595U CN213008437U CN 213008437 U CN213008437 U CN 213008437U CN 202021495595 U CN202021495595 U CN 202021495595U CN 213008437 U CN213008437 U CN 213008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ackplate
shield
wind
under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55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白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955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8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8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8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护板,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身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11),所述护板本体(11)上设有用于避让举升点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上设有用于阻挡气流的挡风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身下护板能够阻止气流从举升点的避让口流入后悬架,从而降低车辆的风阻系数。

Description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护板,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下护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时会受到空气阻力,而空气阻力是影响汽车能耗的一个重要因素,统计表明当汽车行驶速度超过80Km/h时,其60%的油耗是用来克服风阻的。因此,降低汽车的风阻,从而降低油耗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公司相互竞争的核心技术。
降低汽车的风阻非常困难,设计者常常会对汽车的多处结构、多个零部件进行微小的调整,才能稍微降低汽车的风阻系数。例如,由于门把手、后视镜、挡泥板等会阻碍空气的流通,所以现在的汽车为了减小干扰阻力,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减小后视镜、取消挡泥板;为了减小内循环阻力,会将发动机舱内部设计的更加规整,使空气流通更加顺畅;为了引导空气流动,在发动机护板、车轮罩等部位设计了很多导流板,让空气按照预定的方向流动;有些车型还会在车身侧面开启较大的开口,将从车头正面进入的气流引流到车身两侧,从而降低空气阻力。
其中,对于前舱护板、发动机护板等位于车底的护板结构的改进,是降低汽车的风阻系数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多数汽车而言,汽车的底部与路面之间会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过该气流通道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汽车的风阻性能,因此,增强汽车下护板的导流功能尤为重要,能够有效降低汽车的风阻系数,从而降低汽车油耗。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下护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身下护板,该车身下护板能够阻止气流从举升点的避让口流入车身下护板和车身之间,避免气流冲击车底凹凸不平的后悬挂,从而降低车辆的风阻系数。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风阻系数较小,油耗更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身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所述护板本体上设有用于避让举升点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上设有用于阻挡气流的挡风结构。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所述挡风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避让口的前边沿的挡风板。
具体地,所述挡风板的高度为10~20mm。
优选地,所述护板本体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凸肋。
具体地,所述避让口为凵形或矩形。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所述避让口包括设置于所述护板本体的前部的前避让口及设置于所述护板本体的后部的后避让口。
具体地,所述前避让口的长度为160~190mm,宽度为120~150mm;所述后避让口的长度为170~200mm,宽度为160~220mm;所述前避让口的前边沿与所述护板本体的前边沿之间的距离为90~120mm;所述后避让口的前边沿与所述护板本体的后边沿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
具体地,所述护板本体上设有安装孔。
具体地,所述车身下护板为塑料制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轮罩、后轮罩、电池和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护板,所述车身下护板左右对称地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底部两侧,所述车身下护板位于所述前轮罩和后轮罩之间,所述车身下护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的下表面齐平,所述车身下护板的内侧与所述电池的安装框架连接,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还包括前轮罩、后轮罩和电池,所述车身下护板位于所述前轮罩和后轮罩之间,所述车身下护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的下表面齐平,所述车身下护板的内侧与所述电池的安装框架连接,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中,护板本体上设有用于避让举升点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上设有用于阻挡气流的挡风结构。举升车辆时,需要确保举升机的支撑块支撑在车辆的底盘大梁或其他强度较大的部分,护板本体上的避让口用于避让举升机的支撑块,避免护板本体损坏,但是避让口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气流会从避让口进入车身与车身下护板之间,从而进入后轮胎及后悬挂处,进而冲击后轮胎及后悬挂处,导致车辆阻力增大。而挡风结构能够阻止气流流入后轮胎及后悬挂处,减小气流对后悬挂的冲击,从而降低车辆的风阻系数。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下护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下护板的挡风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下护板的挡风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下护板在车辆中的一种实施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护板本体 12挡风板
13前避让口 14后避让口
2前轮罩 3后轮罩
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可以理解的是,将车身下护板正常安装于汽车车身上后,“前”是指车头所在端,“后”是指车尾所在端,“上”是指车顶所在端,“下”是指车底所在端,“左”是指左车轮所在的一端,“右”是指右车轮所在的一端。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11,护板本体11为表面光顺的板状结构,护板本体11上设有用于避让举升点的避让口,避让口上设有用于阻挡气流的挡风结构。其中,避让口的具体个数、位置及形状可根据车型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在所有的避让口上均设置挡风结构,也可以仅在靠近后悬挂位置的避让口处设置挡风结构。
许多维修工序中,需要将汽车举升至脱离底面,方便工人进行操作。由于车身下护板的强度不高,因此,需要在护板本体11的相应位置开设避让口,这样,举升机的支撑块可以避开车身下护板直接支撑在汽车的底盘大梁或其他强度较大的部位。传统的车身下护板是光顺的平板,位于车身底部两侧,其上设置缺口以避让举升机的支撑块,当气流经过此种传统结构的车身下护板时,部分气流会流进后轮胎及后悬架处,冲击后悬架和后轮胎,凹凸不平的悬架对气流的流动产生阻碍,使得气流流动不畅,导致汽车行驶过程中阻力增大。
而当上述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下护板安装于车身底部两侧时,挡风结构突出于护板本体11的下表面,一方面挡风结构能够引导车身底部的空气,避免高速气流流经车底时进入后悬挂,从而降低汽车的风阻和风噪,降低汽车的油耗,增强汽车的动力性能;另一方面护板本体11还对后悬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裸露的后悬挂受到砂砾等硬物的损伤。
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形式,参考图2和图3,挡风结构具体形成为设置于避让口的前边沿的挡风板12,该挡风板12朝向车底延伸。这样,挡风板12能够阻挡气流从避让口进入后悬挂所在区域,而且,挡风板12的结构简单,能够在几乎不增加车身下护板的重量和成本的情况下,降低车辆的风阻系数,从而降低车辆的油耗。当然,挡风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盖板将避让口封闭,在车辆需要被举升时,再翻转打开,既可以避免气流通过避让口进入后悬挂,又可以在车辆进行举升时,避开护板本体11。
具体地,挡风板12的高度为10~20mm,此处的高度是指从护板本体11的下表面至挡风板12的最下端,此种高度范围的挡风板12能够适应市场上的多种车型,既不会由于挡风板12凸出护板本体11的下表面过多而阻碍气流流动,又能起到阻挡气流流入后悬挂的作用。
具体地,参考图1所示,避让口与常见的举升机的支撑块相适应,避让口可以延伸至护板本体11的最外侧,形成为凵形避让口;也可以不延伸至护板本体11的最外侧,形成为矩形避让口。当然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的避让口。
更加具体地,避让口包括设置于护板本体11的前部的前避让口13及设置于护板本体11的后部的后避让口14,如此,参考图1,通过四个避让口能够使得车辆被平稳举升。进一步优选地,当车身下护板安装于车辆上时,若前避让口13上方较为平整,可以不在前避让口13上设置挡风板12。更加形象的,参考图4,车身下护板位于前轮罩2和后轮罩3之间,由于前避让口13上方的区域较为平整,可以不在前避让口13上设置挡风板12,由于后避让口14上方的区域为后悬挂所在区域,凹凸不平的后悬挂会阻碍气流顺畅流动,因此,可以仅在后避让口14上设置挡风板12。
具体地,与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相适应的,前避让口13的长度为160~190mm,宽度为120~150mm;后避让口14的长度为170~200mm,宽度为160~220mm;前避让口13的前边沿与护板本体11的前边沿之间的距离为90~120mm;后避让口14的前边沿与护板本体11的后边沿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
将护板本体11与车身相连接,可以采用粘接、卡接、螺钉连接等连接方式,优选地采用铆接,铆接工艺简单,抗震、耐冲击性较好,更加牢固可靠。具体地,护板本体11上设有安装孔,可以通过安装孔将该车身下护板与车身铆接。
优选地,为了提升护板本体11的强度,护板本体11设有多个凸肋,该凸肋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凸肋一方面能够增强护板本体11的强度,避免护板本体11形变,另一方面该凸肋的走向还可以对气流形成导向作用,梳理贴着护板本体11流动的气流。
具体地,车身下护板为塑料制件,塑料制件的质量更小,适于车辆的轻量化发展,更加节能降耗。当然该车身下护板也可以采用钣金件。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身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11,护板本体11上设有用于避让举升点的两处避让口,分别为设置于护板本体11的前部的前避让口13及设置于护板本体11的后部的后避让口14,上述避让口可以为凵形或矩形,由于后避让口14设置于后悬挂下方,为了避免气流经过后避让口14冲击后悬挂,在后避让口14的前边沿设置挡风板12。车辆行驶过程中,参考图4,气流贴着护板本体11顺畅流动,部分气流可能通过前避让口11进入护板本体11上侧,但由于车辆的前避让口11上方区域较为平整,不会对车辆的阻力产生较大影响,气流经过后避让口14时,受到挡风板12的阻挡,不会进入后悬挂,气流绕开后避让口14后继续贴着护板本体11向后流动,直至脱离护板本体11,该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身下护板减小对后悬挂的气流冲击,减小了车辆受到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车身下护板,车身下护板左右对称地安装于车辆的底部两侧。该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下护板,其可以用于燃油汽车,也可以适用于电动汽车。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电动汽车对低风阻的需求更高,一方面风阻系数作为影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重要性能备受关注,另一方面由于电动汽车底部没有了传统燃油车那样的排气系统和油箱,底部护板的设计空间更大。当该车身护板适应性地安装于电动汽车的车身上时,车身下护板的前边沿位于前轮罩2的后方,车身下护板的后边沿位于后轮罩3的前方,车身下护板的下表面与电池4的下表面齐平,车身下护板的内侧与电池4的安装框架连接,外侧与车辆的车身连接。该电动汽车的风阻系数更低,耗能更少,续航里程更长。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本体(11),所述护板本体(11)上设有用于避让举升点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上设有用于阻挡气流的挡风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避让口的前边沿的挡风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12)的高度为10~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11)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凸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口为凵形或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口包括设置于所述护板本体(11)的前部的前避让口(13)及设置于所述护板本体(11)的后部的后避让口(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避让口(13)的长度为160~190mm,宽度为120~150mm;所述后避让口(14)的长度为170~200mm,宽度为160~220mm;所述前避让口(13)的前边沿与所述护板本体(11)的前边沿之间的距离为90~120mm;所述后避让口(14)的前边沿与所述护板本体(11)的后边沿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11)上设有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下护板为塑料制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罩(2)、后轮罩(3)、电池(4)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护板,所述车身下护板左右对称地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底部两侧,所述车身下护板位于所述前轮罩(2)和后轮罩(3)之间,所述车身下护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4)的下表面齐平,所述车身下护板的内侧与所述电池(4)的安装框架连接,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
CN202021495595.XU 2020-07-23 2020-07-23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Active CN213008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5595.XU CN213008437U (zh) 2020-07-23 2020-07-23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5595.XU CN213008437U (zh) 2020-07-23 2020-07-23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8437U true CN213008437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518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5595.XU Active CN213008437U (zh) 2020-07-23 2020-07-23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8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76593U (zh) 汽车前舱下护板及电动汽车
CN110294031A (zh) 车身下表面结构
CN107776688A (zh) 一种前扰流板及汽车前部导流系统
CN213008437U (zh)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CN206797494U (zh) 汽车轮罩及包括其的汽车
CN111055934B (zh) 一种汽车下导流板组件
CN206287950U (zh) 汽车发动机护板
CN216833182U (zh) 一种电池包保护结构及汽车
JP6156396B2 (ja) 自動車の下部構造
CN212149037U (zh) 汽车后轮眉及汽车
CN209852066U (zh) 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
CN212738322U (zh)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CN112319213A (zh) 一种车身油箱导流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220945U (zh) 底盘总成及车辆
CN218806187U (zh) 一种降低风阻的汽车前保气流通道及汽车
CN213799533U (zh) 汽车的后保险杠
CN111776089A (zh) 一种车辆前部扰流装置
CN211442209U (zh) 前保险杠蒙皮及车辆
JPH0226733Y2 (zh)
CN115027580B (zh) 客车
CN219382635U (zh) 一种导流效果好的前翼组件
CN220996012U (zh) 一种汽车轮腔整流装置
CN217649243U (zh) 一种汽车后摆臂导流板
CN210526440U (zh) 车辆底防护板及车辆
CN215245165U (zh) 高强度汽车前部侧面导风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