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2066U - 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2066U
CN209852066U CN201920586927.6U CN201920586927U CN209852066U CN 209852066 U CN209852066 U CN 209852066U CN 201920586927 U CN201920586927 U CN 201920586927U CN 209852066 U CN209852066 U CN 209852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vehicle
assembly
chassis
pac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869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家星
陈涛
黄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uil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869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2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2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2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该车辆底盘装置包括电池包组件以及平整的底盘护板组件,底盘护板组件包括:前舱护板,其覆盖车辆的前舱的底部,且向车辆的车尾方向延伸至电池包组件的底部,用以将车辆行驶时的迎面风导流至电池包组件的底部;电池包底部护板,设置在电池包组件的底部的下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投影至少能全部覆盖电池包组件的底部,电池包底部护板与电池包组件的底部之间限定形成用于流通迎面风的通风风道;电池包后部护板,从电池包组件的后部开始向车尾方向延伸,电池包后部护板向下倾斜,用以将通风风道的迎面风以气流逐渐下压的方式导流至车辆的外部。该方案实现了在不增加风阻系数的基础上做到电池包的良好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安全、环保、节能已成为当今汽车发展的主题,电动车因其节能、环保无污染的优势,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续航里程是客户是否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关键指标,而整车风阻对续航里程有着重要影响。电动车底盘的平整度对风阻有明显影响,因此,需要增加护板做到底盘平整化,从而减小整车风阻系数。
但是,对于自然风冷却的电动汽车来讲,电池包散热问题也是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因素。若在电池包外增加护板则会导致电池包散热性能差,也就是说,增加护板可以使底盘平整化,但同时也可能会影响电池包散热性能。因此,平衡整车风阻和电池包散热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兼顾电池包散热性能和底盘平整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在不增加或略微增加风阻系数的基础上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性能。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包括电池包组件以及整体上平整的底盘护板组件,所述底盘护板组件包括:
前舱护板,所述前舱护板覆盖车辆的前舱的底部,且向所述车辆的车尾方向延伸至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部,用以将所述车辆行驶时的迎面风导流至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部;
电池包底部护板,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部的下方,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投影至少能全部覆盖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部,所述电池包底部护板与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部之间一起限定形成用于流通所述迎面风的通风风道;
电池包后部护板,所述电池包后部护板从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后部开始向所述车尾方向延伸,且所述电池包后部护板向下倾斜,用以将所述通风风道的迎面风以气流逐渐下压的方式导流至所述车辆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车辆底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底部护板下方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电池包底部护板。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均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底部护板沿车身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相比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更靠近所述车辆的车头。
可选地,所述底盘护板组件还包括:
第一导流罩,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边缘开始以倾斜向下的方式向所述车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流罩和所述前舱护板一起限定形成进风口,所述第一导流罩用于将所述迎面风沿所述进风口导流至所述通风风道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罩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所在高度不低于所述前舱护板的最低点所在高度。
可选地,所述底盘护板组件还包括:
第二导流罩,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边缘开始以倾斜向下的方式向所述车尾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流罩和所述电池包后部护板一起限定形成出风口,所述第二导流罩用于将所述通风风道内的迎面风从所述出风口导出。
可选地,所述底盘护板组件还包括两个电池包侧面护板,所述两个电池包侧面护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组件的沿着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组件包括电池包芯体、电池包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包芯体和所述电池包壳体之间的导热垫片,所述导热垫片用于将所述电池包芯体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电池包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组件还包括电池包箱体,所述电池包箱体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壳体的下方;
所述电池包箱体构造成流线型的横梁结构。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底盘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底盘护板组件整体上是平整的,因而可以减小整车风阻系数,采用具有导流作用的前舱护板来向电池包组件的底部导风,可以增强对流换热。并且,通过底盘护板组件将车辆行驶时的迎面风导流至电池包底部护板和电池包组件之间限定形成的通风风道内,再导流至车辆的外部,从而使车辆外部自然风对电池包组件进行换热,达到提高电池包散热效率的目的。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在不增加或者略微增加风阻系数的基础上做到电池包的良好散热。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车辆底盘装置的车辆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车辆底盘装置的车辆的示意性底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舱护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底盘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示出了车辆行驶过程中迎面风的流通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车辆底盘装置的车辆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车辆底盘装置的车辆的示意性底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车辆包括车身1、车头2、车尾3和车轮4。该车辆底盘装置用于减小整车的风阻系数,同时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性能。
该车辆底盘装置包括电池包组件8以及整体上平整的底盘护板组件。该底盘护板组件包括前舱护板5、电池包底部护板6和电池包后部护板7。前舱护板5覆盖车辆的前舱的底部,且向车辆的车尾3方向延伸至电池包组件8的底部,用以将车辆行驶时的迎面风导流至电池包组件8的底部。电池包底部护板6设置在电池包组件8的底部的下方,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投影至少能全部覆盖电池包组件8的底部,电池包底部护板6与电池包组件8的底部之间一起限定形成用于流通迎面风的通风风道9。电池包后部护板7从电池包组件8的后部开始向车尾3方向延伸,且电池包后部护板7向下倾斜,用以将通风风道9的迎面风以气流逐渐下压的方式导流至车辆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底盘护板组件整体上是平整的,因而可以减小整车风阻系数,采用具有导流作用的前舱护板5来向电池包组件8的底部导风,可以增强对流换热。并且,通过底盘护板组件将车辆行驶时的迎面风导流至电池包底部护板6和电池包组件8之间限定形成的通风风道9内,再导流至车辆的外部,从而使车辆外部自然风对电池包组件8进行换热,达到提高电池包散热效率的目的。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在不增加或者略微增加风阻系数的基础上做到电池包的良好散热。
参见图1,该车辆底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电池包底部护板6下方的支撑组件10,支撑组件10用于支撑电池包底部护板6。该支撑组件10包括均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件101和第二支撑件102,第一支撑件101和第二支撑件102分别设置在电池包底部护板6沿车身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第一支撑件101相比于第二支撑件102更靠近车辆的车头2。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件101例如可以为车辆的前横梁。选用前横梁作为第一支撑件101,一方面可以不用单独设置支撑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降低成本。
该底盘护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流罩11。该第一导流罩11从第一支撑件101的边缘开始以倾斜向下的方式向车头2方向延伸,第一导流罩11和前舱护板5一起限定形成进风口13,第一导流罩11用于将迎面风沿进风口13导流至通风风道9内。其中,第一导流罩11远离第一支撑件101的一端所在高度不低于前舱护板5的最低点所在高度。如此设计,可以使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迎面风以较小的风阻较快地流通至电池包组件8的底部,从而加快电池包组件8的散热。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导流罩11可以为整流罩的结构形式,如此,可以增大通过电池包组件8底部的气流量,气流沿着该第一导流罩11的结构流动,压损较小。
该底盘护板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罩12。该第二导流罩12从第二支撑件102的边缘开始以倾斜向下的方式向车尾3方向延伸,第二导流罩12和电池包后部护板7一起限定形成出风口14,第二导流罩12用于将通风风道9内的迎面风从出风口14导出。如此设计,可以使上述迎面风以较快的速度交换到车辆的外部,从而加快迎面风的流通,增强对流换热。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电池包组件8包括电池包芯体81、电池包壳体82以及设置在电池包芯体81和电池包壳体82之间的导热垫片83,导热垫片83用于将电池包芯体81散发的热量传导至电池包壳体82上。在电池包芯体81和电池包壳体82之间设置导热垫片83,可以减小电池包芯体81与电池包壳体82的接触热阻,电池包芯体81的发热主要通过该导热垫片83传导至电池包壳体82,再由外部对流换热将热量散热出去。该电池包组件8还包括电池包箱体84,电池包箱体84设置在电池包壳体82的下方,用于支撑电池包芯体81、电池包壳体82以及导热垫片83。电池包箱体84构造成横梁结构,由此在实现支撑的作用外,还不会影响电池包芯体81的散热效果。此外,该横梁结构可以采用流线造型,由此可以减少气流分离,增大电池包组件8的底部的气流速度,也有利用降低风阻。
如图2所示,底盘护板组件还包括两个电池包侧面护板15。该两个电池包侧面护板15分别设置在电池包组件8的沿着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由此可以防止电池包组件8受到较大气流的干扰。该电池包组件8还包括电池接插件85。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舱护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前舱护板5沿气流方向逐渐向上内凹,直至电池包组件8下沿,且其末端的中间具有凸起结构51,该凸起结构51可以有效遮挡电池接插件85,避免气流直接冲撞到电池插接件,并且该凸起结构51可以设计成具有导流作用的结构,这样不仅增加了流经电池包组件8的底部的气流量,同时也有利于减小整车风阻系数。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底盘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示出了车辆行驶过程中迎面风的流通方向。如图5所示,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车身1底部气流在前舱护板5的作用下被导流至电池包组件8的底部,第一导流罩11可以增加进入电池包组件8底部的气流量,电池包底部护板6和电池包侧面护板15可以保持进入电池包组件8底部的高速气流,防止气体外流而降低流速,具有增大换热效果的作用。在电池包组件8的后部也设计电池包后部护板7和第二导流罩12,由此可以顺利地排出流经电池底部的气流,减小整车风阻。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组件以及整体上平整的底盘护板组件,所述底盘护板组件包括:
前舱护板,所述前舱护板覆盖车辆的前舱的底部,且向所述车辆的车尾方向延伸至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部,用以将所述车辆行驶时的迎面风导流至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部;
电池包底部护板,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部的下方,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投影至少能全部覆盖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部,所述电池包底部护板与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部之间一起限定形成用于流通所述迎面风的通风风道;
电池包后部护板,所述电池包后部护板从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后部开始向所述车尾方向延伸,且所述电池包后部护板向下倾斜,用以将所述通风风道的迎面风以气流逐渐下压的方式导流至所述车辆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底部护板下方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电池包底部护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均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底部护板沿车身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相比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更靠近所述车辆的车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护板组件还包括:
第一导流罩,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边缘开始以倾斜向下的方式向所述车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流罩和所述前舱护板一起限定形成进风口,所述第一导流罩用于将所述迎面风沿所述进风口导流至所述通风风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罩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所在高度不低于所述前舱护板的最低点所在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护板组件还包括:
第二导流罩,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边缘开始以倾斜向下的方式向所述车尾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流罩和所述电池包后部护板一起限定形成出风口,所述第二导流罩用于将所述通风风道内的迎面风从所述出风口导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护板组件还包括两个电池包侧面护板,所述两个电池包侧面护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组件的沿着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组件包括电池包芯体、电池包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包芯体和所述电池包壳体之间的导热垫片,所述导热垫片用于将所述电池包芯体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电池包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组件还包括电池包箱体,所述电池包箱体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壳体的下方;
所述电池包箱体构造成流线型的横梁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装置。
CN201920586927.6U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09852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6927.6U CN209852066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6927.6U CN209852066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2066U true CN209852066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9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86927.6U Active CN209852066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20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3852A (zh) * 2020-05-20 2020-09-01 江苏大学 一种液冷式电池包通风辅助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3852A (zh) * 2020-05-20 2020-09-01 江苏大学 一种液冷式电池包通风辅助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613852B (zh) * 2020-05-20 2022-07-22 江苏大学 一种液冷式电池包通风辅助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76593U (zh) 汽车前舱下护板及电动汽车
CN209852066U (zh) 一种车辆底盘装置及车辆
US20200168965A1 (en) Battery cooler
JP2013028192A (ja)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ー冷却構造
CN107776688A (zh) 一种前扰流板及汽车前部导流系统
CN209191684U (zh) 导风结构及车辆
CN212921117U (zh) 汽车进气导流机构
CN209904868U (zh) 电动车辆
JP5914234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KR101443198B1 (ko) 범퍼 모듈
CN10551452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
CN103043020B (zh) 乘用车车头导流结构
CN21185877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保护装置
CN217623816U (zh) 方程式赛车的前翼
CN107662657B (zh) 用于车辆的气动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947537U (zh) 车辆的冷却结构
CN219056204U (zh) 防撞横梁
CN217124547U (zh) 一种电动工程车辆风道散热结构
CN213008437U (zh)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CN216994546U (zh) 汽车后包围
CN214775761U (zh) 一种汽车小腿保护支架、汽车前端导流系统及汽车
CN212738322U (zh)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CN216301272U (zh) 车辆
CN214451395U (zh) 一种汽车前舱下护板
CN114407642B (zh) 一种纯电动车导风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3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Ruil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66, Weiwu Road, dajiangdong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