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91684U - 导风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导风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91684U
CN209191684U CN201821786824.6U CN201821786824U CN209191684U CN 209191684 U CN209191684 U CN 209191684U CN 201821786824 U CN201821786824 U CN 201821786824U CN 209191684 U CN209191684 U CN 209191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guide structure
air guid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868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宁
袁会灵
牛荣平
杨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868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91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91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91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结构装设于汽车机舱内,以将流入汽车机舱内的迎面风引导至散热器的迎风面;该导风结构包括结构主体,于结构主体内形成有沿迎面风的流向延伸设置的风道,于结构主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结构主体设有出风口的一端构成对迎风面的包罩。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结构,通过在结构主体内设置风道,可将迎面风引导至散热器的迎风面,从而能够提高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另外,通过将结构主体设有出风口的一端构成对迎风面的包罩,不仅可提高迎面风的利用率,同时,也可防止机舱内的热空气回流至散热器而降低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模块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导风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通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导风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能源系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为了降低能耗和排放,在设计之初即需对汽车的冷却模块进行精细设计。而汽车散热模块一般包括散热器,设置于散热器后侧的冷凝器以及中冷器等。目前,汽车的冷却模块一般采用风冷模式进行冷却,也即利用经由前保险杠进风孔流入机舱内的车速迎面风和冷却风扇保证冷却系统的通风量。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前保险杠进风孔与散热器的两侧之间分别设置两个导流板,以引导迎面风吹向散热器,并给冷却模块降温后再流出机舱。由于导流板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迎面风大量损伤,利用率低,同时机舱内存在回流现象,致使冷却模块上部的温度始终较高,从而降低了冷却模块的冷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导风结构,以提高迎面风的利用率,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导风结构,装设于汽车机舱内,以将流入所述汽车机舱内的迎面风引导至散热器的迎风面,所述导风结构包括:
结构主体,于所述结构主体内形成有沿所述迎面风的流向延伸设置的风道,于所述结构主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结构主体设有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构成对所述迎风面的包罩。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被设置成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主体设有所述出风口的端面与所述迎风面贴合,并与所述迎风面随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被设置成矩形或方形。
进一步的,于所述结构主体的内表面上设有对流入所述风道内的迎面风进行导向的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主体为薄壁结构,并包括进风段以及与所述进风段串接的出风段,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构造于所述进风段和所述出风段的自由端。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段被构造成矩形筒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段包括围设于所述迎风面边缘处的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侧板和所述进风段端部之间的面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风结构,通过在结构主体内设置风道,可将迎面风引导至散热器的迎风面,从而能够提高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另外,通过将结构主体设有出风口的一端构成对迎风面的包罩,不仅可提高迎面风的利用率,同时,也可防止机舱内的热空气回流至散热器而降低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模块的冷却效果。
(2)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小于出风口的出风面积,有利于提高迎面风进入风道内的流速,并可增大迎面风对散热器的吹拂面积。
(3)进风口被设置成矩形,能够促进迎面风向风道内的流动。
(4)结构主体设有出风口的端面与迎风面贴合,并与迎风面随形设置,不仅可提高迎面风的利用率,同时也可避免机舱内的热空气回流至散热器而降低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5)出风口被设置成矩形或方形,能够提高迎面风从风道内的流出效果,从而可提高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6)设置导流板能够提高迎面风于风道内的流动效果。
(7)结构主体采用薄壁结构,能够增大迎面风对散热器的吹拂面积。
(8)进风段被构造成矩形筒状结构,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9)通过在迎风面边缘处围设侧板,不仅可防止迎面风损失,同时,也可增大对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从而能够提高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具有进风孔的前保险杠,以及与所述前保险杠间隔设置、并具有迎风面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风孔和所述迎风面之间装设有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
本车辆与导风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导风结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导风结构与散热器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风段,101-进风口,2-出风段,201-出风口,21-侧板,22-面板,3-风道,4-散热器,41-迎风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导风结构,装设于汽车机舱内,以将流入汽车机舱内的迎面风引导至散热器的迎风面;该导风结构包括结构主体,于结构主体内形成有沿迎面风的流向延伸设置的风道,于结构主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结构主体设有出风口的一端构成对迎风面的包罩。其中,上述的迎风面具体指散热器与现有技术中的前保险杠进风孔相对的侧面。
本实施例的导风结构,通过在结构主体内设置风道,可将迎面风引导至散热器的迎风面,从而能够提高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另外,通过将结构主体设有出风口的一端构成对迎风面的包罩,不仅可提高迎面风的利用率,同时,也可防止机舱内的热空气回流至散热器而降低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模块的冷却效果。
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其中,为了增大迎面风对散热器4的吹拂面积,本实施例的结构主体采用薄壁结构,并具体包括进风段1以及与进风段1串接的出风段2,前述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201分别构造于进风段1和出风段2的自由端,前述的风道3即由进风段1和出风段2内的空腔形成。另外,为了提高迎面风于风道3的流动效果,进风段1与出风段2圆滑过渡连接,以降低风阻。
本实施例中,为了促进迎面风向风道3内的流动,本实施例的进风口101被设置成矩形。基于此结构,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进风段1被构造成矩形筒状结构。当然,进风段1除了被构造成矩形筒状,也可被构造成方形筒状、圆筒等其他结构。此外,为了提高使用效果,由图3中所示,出风段2的自由端的端面与迎风面41贴合,并与迎风面41随形设置,如此,不仅可将降低迎面风损失而提高对散热器4的散热效果,同时也可防止机舱内的热空气回流至迎风面41而被散热器4再次加热,从而能够保证散热器4的散热效果。
具体结构上,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出风段2包括围设于迎风面41边缘处的侧板21,以及连接于侧板21和进风段1端部之间的面板22,如此设置,能够增大迎面风对迎风面41的吹拂面积而提高散热器4的散热效果。基于散热器4的现有结构,迎风面41一般呈矩形或方形,因此,本实施例的出风口201也具体被构造成与迎风面41适配的矩形或方形。且为了提高进一步使用效果,由图1中所示,进风口101的进风面积小于出风口201的出风面积。除此以外,为了提高迎面风于风道3内的流动效果,以提高散热器4的散热效果,于结构主体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对流入风道3的迎面风进行导向的图中未示出的导流板。其中,导流板具体为沿迎面风的流向间隔构造于结构主体内表面上的多个。
基于上述整体描述,通过在散热器4的迎风面41处设置本实施例的导向结构,不仅可提高迎面风的利用率而提高散热效果,同时也可防止机舱内的热空气回流至散热器4而被再次加热,从而能够提高散热器4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包括具有进风孔的前保险杠,以及与前保险杠间隔设置、并具有迎风面41的散热器4,于进风孔和迎风面41之间装设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导风结构。
本车辆通过装设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导风结构,能够提高散热器4的散热效果,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模块的冷却效果,进而能够降低能耗而提升整体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风结构,装设于汽车机舱内,以将流入所述汽车机舱内的迎面风引导至散热器(4)的迎风面(4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包括:
结构主体,于所述结构主体内形成有沿所述迎面风的流向延伸设置的风道(3),于所述结构主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风道(3)连通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201),且所述结构主体设有所述出风口(201)的一端构成对所述迎风面(41)的包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1)的进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201)的出风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1)被设置成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设有所述出风口(201)的端面与所述迎风面(41)贴合,并与所述迎风面(41)随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01)被设置成矩形或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结构主体的内表面上设有对流入所述风道(3)内的迎面风进行导向的导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为薄壁结构,并包括进风段(1)以及与所述进风段(1)串接的出风段(2),所述进风口(101)和所述出风口(201)分别构造于所述进风段(1)和所述出风段(2)的自由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段(1)被构造成矩形筒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段(2)包括围设于所述迎风面(41)边缘处的侧板(21),以及连接于所述侧板(21)和所述进风段(1)端部之间的面板(22)。
10.一种车辆,包括具有进风孔的前保险杠,以及与所述前保险杠间隔设置、并具有迎风面(41)的散热器(4),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风孔和所述迎风面(41)之间装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结构。
CN201821786824.6U 2018-10-31 2018-10-31 导风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09191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6824.6U CN209191684U (zh) 2018-10-31 2018-10-31 导风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6824.6U CN209191684U (zh) 2018-10-31 2018-10-31 导风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91684U true CN209191684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09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86824.6U Active CN209191684U (zh) 2018-10-31 2018-10-31 导风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9168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6064A (zh) * 2020-07-21 2020-10-30 广东高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
CN113316523A (zh) * 2020-05-20 2021-08-27 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4566735A (zh) * 2022-03-02 2022-05-31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6523A (zh) * 2020-05-20 2021-08-27 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1846064A (zh) * 2020-07-21 2020-10-30 广东高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
CN114566735A (zh) * 2022-03-02 2022-05-31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91684U (zh) 导风结构及车辆
CN2892540Y (zh) 发动机舱辅助导风散热装置
CN109466316B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端模块
CN204231846U (zh) 一种导风罩及电子设备
CN103043020B (zh) 乘用车车头导流结构
CN206049341U (zh) 一种用于车辆上的集成式前端冷却模块
CN203642128U (zh) 一种led汽车前照灯散热装置
CN203358324U (zh) 一种提高发动机舱冷却性能的导流结构
CN203920920U (zh) 一种汽车引擎盖散热装置
CN106347102A (zh) 一种用于车辆上的集成式前端冷却模块
CN207809297U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结构
CN206086358U (zh) 一种汽车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CN204088525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CN208546229U (zh) 拖拉机发动机散热装置
CN209324500U (zh) 一种改进型中冷器
CN209398490U (zh) 一种紧凑式汽车冷却模块及车辆
CN208364234U (zh) 燃油三轮车发动机高效散热系统
CN207225068U (zh) 一种改善汽车机舱进风量的前部导流结构
CN10551452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
CN205632097U (zh) 一种散热器上导风板安装结构
CN207161199U (zh) 散热器导流板及汽车
CN211765386U (zh) 一种保险杠格栅导风结构
CN202107023U (zh) 三轮或四轮车双冷式散热系统
CN208337339U (zh) 一种并联式散热装置
CN209877732U (zh) 一种提高板翅散热器效率的封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