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89800U - 一种车门窗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窗框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89800U CN212889800U CN202021348391.3U CN202021348391U CN212889800U CN 212889800 U CN212889800 U CN 212889800U CN 202021348391 U CN202021348391 U CN 202021348391U CN 212889800 U CN212889800 U CN 2128898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door sash
- rear chute
- window frame
-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窗框结构,涉及汽车车门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固定连接成一体的前部窗框、上部窗框、后部窗框和连接板;所述后部窗框包括固定连接的后滑槽外板、后滑槽和后滑槽内板;所述后滑槽外板和所述后滑槽内板分别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后滑槽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后滑槽外板、后滑槽和后滑槽内板合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前部窗框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内板和前外板,所述前内板和前外板均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结构,能够尽可能地避免车门窗框的外观缺陷,降低车门窗框的制造工艺难度,并提升质量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窗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门行业内大多数车门均采用辊压分体式车门窗框来提高车门窗框刚度,进而改善车门的密封性,全辊压分体式车门窗框由于受其结构限制而无法同时增加B柱宽度、门框亮条和B柱盖板,特别是对于需要将B柱做宽的车型需求,一体辊压成型容易出现外观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窗框结构,能够尽可能地避免车门窗框的外观缺陷,降低车门窗框的制造工艺难度,并提升质量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门窗框结构,包括固定连接成一体的前部窗框、上部窗框、后部窗框和连接板;所述后部窗框包括固定连接的后滑槽外板、后滑槽和后滑槽内板;所述后滑槽外板和所述后滑槽内板分别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后滑槽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后滑槽外板、后滑槽和后滑槽内板合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前部窗框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内板和前外板,所述前内板和前外板均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
可选地,还包括前内加强板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内加强板上的前门外后视镜加强板,所述前内加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部窗框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前内板和前外板焊接连接,所述前外板的一端与所述前内加强板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滑槽内板的两侧设有包边部,用于将所述后滑槽外板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后滑槽的第一侧边包边连接,所述后滑槽外板的第二侧边和所述后滑槽的第二侧边通过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连接为点焊或保护焊。
可选地,所述前外板的横截面具有第二腔室。
可选地,所述上部窗框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上部窗框的横截面具有第三腔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结构,在传统A柱、B柱及上段均采用辊压成型的分体式窗框基础上,采用后滑槽外板和后滑槽内板分别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后滑槽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后滑槽外板、后滑槽和后滑槽内板合围形成第一腔室,即,将B柱采用内外板冲压加辊压滑槽的组合形式,避免了采用辊压工艺时B柱无法做宽且外观易出现缺陷的问题,同时使得车门窗框的整体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并且质量更加容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结构,还包括前内加强板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内加强板上的前门外后视镜加强板,所述前内加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部窗框和所述连接板之间,使得外后视镜可以直接安装在前门外后视镜加强板上,使外后视镜能够独立于三角窗,装配简单,增加外后视镜的适配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车门窗框结构的装配爆炸示意图;
图3是根据图1所示的车门窗框结构的后部窗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1所示的车门窗框结构的前部窗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图1所示的车门窗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图1所示的车门窗框结构的A-A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图1所示的车门窗框结构的B-B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图1所示的车门窗框结构的C-C截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图1所示的车门窗框结构的焊接方式示意图,其中C处为点焊连接,D处为保护焊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结构,一般性地,可以包括前部窗框1、上部窗框2、后部窗框3和连接板4。前部窗框1、上部窗框2、后部窗框3和连接板4之间依次固定连接为一体的车门窗框。后部窗框3包括固定连接的后滑槽外板31、后滑槽32和后滑槽内板33。后滑槽外板31和后滑槽内板33分别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成型,后滑槽32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后滑槽外板31、后滑槽32和后滑槽内板33合围形成第一腔室34。前部窗框1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内板11和前外板12。前内板11和前外板12均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结构,其前部窗框1(A柱)、上部窗框2和后部窗框3(B柱)的后滑槽32均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以在传统A柱、B柱及上段均采用辊压成型的分体式窗框基础上,将B柱采用内外板冲压(后滑槽外板31和后滑槽内板33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成型)加辊压滑槽(后滑槽32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的组合形式,避免了采用辊压工艺时B柱无法做宽且外观易出现缺陷的问题,同时使得车门窗框的整体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并且质量更加容易控制。
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车门窗框结构还包括前内加强板5和前门外后视镜加强板6。前内加强板5固定连接于前部窗框1和连接板4之间。前门外后视镜加强板6固定连接于前内加强板5上。前内加强板5上设有前门铰链安装面和用于安装前门铰链的安装孔51,以及设有前门线束安装面和用于安装前门线束的安装孔52。前内加强板5的一边与连接板4焊接,前内加强板5上设有凹槽。前部窗框1的下端置于凹槽内,并通过保护焊连接。前门外后视镜加强板6上设有前门外后视镜安装面61,前门外后视镜安装面61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前门外后视镜安装面61和安装孔用于安装前门外后视镜。前门外后视镜可以直接安装在前门外后视镜加强板上,使外后视镜能够独立于三角窗,装配简单,增加外后视镜的适配度。
如图2、图3和图8所示,后部窗框3包括固定连接的后滑槽外板31、后滑槽32和后滑槽内板33。后滑槽内板33的两侧设有包边部35。包边部35用于将后滑槽外板31的第一侧边311和后滑槽32的第一侧边321包边连接(搭接扣合)。后滑槽外板31的第二侧边312和后滑槽32的第二侧边322通过焊接(点焊)连接。后滑槽内板33和后滑槽外板31均为采用冲压成型制成的钣金件,后滑槽32为采用辊压成型制成的钣金件。冲压成型可以使得后部窗框3由较宽的钣金件装配,避免辊压成型易出现的外观缺陷问题。这样的设计,还利用冲压件结构灵活的特性,为在后部窗框3上同时安装B柱盖板或门框亮条提供了配置需求,提升了整车的档次,也大大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如图8中的截面所示,后滑槽外板31、后滑槽32和后滑槽内板33合围形成第一腔室34。第一腔室34的设计可以使得后部窗框3在同样的尺寸下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前部窗框1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内板11和前外板12。前内板11和前外板12均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前内板11和前外板12焊接连接。前外板12的一端与前内加强板5焊接连接。可选地,前外板12的一端(下端)与前内加强板5通过保护焊焊接固定。如图6中的截面所示,前外板11的横截面具有第二腔室13。第二腔室13的设计可以使得前部窗框1在同样的尺寸下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
如图7所示,为车门窗框结构的上部窗框2的B-B截面示意图。上部窗框2的横截面具有第三腔室21。第三腔室21的设计可以使得上部窗框2在同样的尺寸下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结构,其各个部件之间采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焊接连接、紧固件连接等。采用焊接时,可以是点焊或保护焊。如图9所示,为车门窗框结构的焊接方式示意图。即,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的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连接,其中C处为点焊连接,D处为保护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结构,在传统A柱、B柱及上段均采用辊压成型的分体式窗框基础上,采用后滑槽外板和后滑槽内板分别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成型,后滑槽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后滑槽外板、后滑槽和后滑槽内板合围形成第一腔室。即,将B柱采用内外板冲压加辊压滑槽的组合形式,避免了采用辊压工艺时B柱无法做宽且外观易出现缺陷的问题,同时使得车门窗框的整体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并且质量更加容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结构,外后视镜可以直接安装在前门外后视镜加强板上,使外后视镜能够独立于三角窗,装配简单,增加外后视镜的适配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车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成一体的前部窗框、上部窗框、后部窗框和连接板;所述后部窗框包括固定连接的后滑槽外板、后滑槽和后滑槽内板;所述后滑槽外板和所述后滑槽内板分别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后滑槽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后滑槽外板、后滑槽和后滑槽内板合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前部窗框包括固定连接的前内板和前外板,所述前内板和前外板均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内加强板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内加强板上的前门外后视镜加强板,所述前内加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部窗框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板和前外板焊接连接,所述前外板的一端与所述前内加强板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滑槽内板的两侧设有包边部,用于将所述后滑槽外板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后滑槽的第一侧边包边连接,所述后滑槽外板的第二侧边和所述后滑槽的第二侧边通过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为点焊或保护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板的横截面具有第二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窗框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窗框的横截面具有第三腔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48391.3U CN212889800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一种车门窗框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48391.3U CN212889800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一种车门窗框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89800U true CN212889800U (zh) | 2021-04-06 |
Family
ID=75285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48391.3U Active CN212889800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一种车门窗框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89800U (zh) |
-
2020
- 2020-07-10 CN CN202021348391.3U patent/CN2128898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39384A (en) | Door shell of a vehicle | |
US8864213B2 (en) | Vehicle door frame | |
CN206049804U (zh) | 一种驾驶室顶盖结构 | |
US7032958B2 (en) | Body and 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vehicle | |
CN211869120U (zh) | 一种汽车车门 | |
CN212889800U (zh) | 一种车门窗框结构 | |
JP4290971B2 (ja) | ドアサッシュ | |
CN112124054A (zh) | 车辆用门 | |
JP2001171352A (ja) | 自動車用ドア | |
CN212796484U (zh) | 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 | |
CN210439853U (zh) | 一种车门铰链的加强结构 | |
JP4731717B2 (ja) | 自動車ドアの窓枠構造 | |
JP4120405B2 (ja) | 車両用ドア | |
JPH0629065Y2 (ja) | 自動車のドア | |
CN216184392U (zh) | 一种汽车窗框腰线翻边的结构 | |
CN213292452U (zh) | 一种车门组件以及汽车 | |
JPH10181352A (ja) | 自動車用ドアのパーティションサッシュの下部取付構造 | |
CN215513192U (zh) | 一种新型尾门结构及车辆 | |
JPS6226117A (ja) |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 |
JP2021011219A (ja) | 後部ドア構造 | |
CN221937998U (zh) | 窗框加强板、车门窗框及车辆 | |
JPH0751381Y2 (ja) | 車両の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 |
US11407291B1 (en) | Door structure | |
CN212797090U (zh) | 一种窗框c柱组合结构 | |
CN210027634U (zh) | 一种门槛加强板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