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7168U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7168U
CN212447168U CN202020889861.0U CN202020889861U CN212447168U CN 212447168 U CN212447168 U CN 212447168U CN 202020889861 U CN202020889861 U CN 202020889861U CN 212447168 U CN212447168 U CN 212447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new energy
energy automobile
buffer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898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yuan He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yuan He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yuan He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yuan He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898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7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7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7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包括结构本体和充电桩,套环和六角螺丝的设置,方便防撞板组件的安装与固定,而且操作方便,缓冲板组件的设置,可有效缓冲部分外力的碰撞,再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将外力传导到相对的支持柱上,使得外力最大化的避开对充电桩本体的冲撞,大大提高充电桩的防撞效果,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持柱的侧面各设置有螺纹槽,第一螺丝头与第二螺丝头切面螺纹旋转方向相同,且都与螺纹槽相对应,只需同向旋转缓冲组件就可将其安装,操作简单,安装快速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而新能源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充电,进而对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要求非常高。
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有防撞效果差和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有防撞效果差和安装不方便为此,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有防撞效果差和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包括结构本体和充电桩,所述结构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柱、防撞板组件、第二支持柱、缓冲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防撞板组件的两端分别套于第一支撑柱的外侧,缓冲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持柱螺纹连接,且垂直平行安装一组,固定组件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持柱向内的一侧,另一端与充电桩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柱、夹块和螺钉,所述夹块的一端与连接柱的一侧连接,螺钉与夹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撞板组件与缓冲组件均相对安装有一对。
优选的,所述防撞板组件包括连接架、缓冲板组件、套环和六角螺丝,所述缓冲板组件安装在连接架的内侧,套环安装在连接架的两侧,六角螺丝贯穿套环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套环和六角螺丝在连接架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组件设置有第一防撞网、第二防撞网、缓冲海绵和加强版,所述缓冲海绵填充在第一防撞网与第二防撞网之间,加强版位于缓冲海绵的中部安装在第一防撞网与第二防撞网之间。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螺丝头、第一连接杆、缓冲弹簧、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螺丝头,所述第一螺丝头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螺丝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持柱的侧面各设置有螺纹槽,第一螺丝头与第二螺丝头切面螺纹旋转方向相同,且都与螺纹槽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套环和六角螺丝的设置,方便防撞板组件的安装与固定,而且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缓冲板组件的设置,可有效缓冲部分外力的碰撞,再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将外力传导到相对的支持柱上,使得外力最大化的避开对充电桩本体的冲撞,大大提高充电桩的防撞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持柱的侧面各设置有螺纹槽,第一螺丝头与第二螺丝头切面螺纹旋转方向相同,且都与螺纹槽相对应,只需同向旋转缓冲组件就可将其安装,操作简单,安装快速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板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板组件剖切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结构本体;11、第一支撑柱;12、防撞板组件;121、连接架;122、缓冲板组件;1221、第一防撞网;1222、第二防撞网;1223、缓冲海绵;1224、加强版;123、套环;124、六角螺丝;13、第二支持柱;131、螺纹槽;14、缓冲组件;141、第一螺丝头;142、第一连接杆;143、缓冲弹簧;144、第二连接杆;145、第二螺丝头;15、固定组件;151、连接柱;152、夹块;153、螺钉;2、充电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或5,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包括结构本体1和充电桩2,结构本体1包括第一支撑柱11、防撞板组件12、第二支持柱13、缓冲组件14和固定组件15,防撞板组件12的两端分别套于第一支撑柱11的外侧,缓冲组件1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1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持柱13螺纹连接,且垂直平行安装一组,防撞板组件12与缓冲组件14均相对安装有一对,固定组件15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持柱13向内的一侧,另一端与充电桩2连接,缓冲组件14包括第一螺丝头141、第一连接杆142、缓冲弹簧143、第二连接杆144和第二螺丝头145,第一螺丝头14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4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缓冲弹簧143的一端连接,缓冲弹簧14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44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144的另一端与第二螺丝头145连接,第一支撑柱11与第二支持柱13的侧面各设置有螺纹槽131,第一螺丝头141与第二螺丝头145切面螺纹旋转方向相同,且都与螺纹槽131相对应,只需同向旋转缓冲组件14就可将其安装,操作简单,安装快速方便,固定组件15包括连接柱151、夹块152和螺钉153,夹块152的一端与连接柱151的一侧连接,螺钉153与夹块152螺纹连接。
请参阅图3-4,防撞板组件12包括连接架121、缓冲板组件122、套环123和六角螺丝124,缓冲板组件122安装在连接架121的内侧,缓冲板组件122设置有第一防撞网1221、第二防撞网1222、缓冲海绵1223和加强版1224,缓冲海绵1223填充在第一防撞网1221与第二防撞网1222之间,加强版1224位于缓冲海绵1223的中部安装在第一防撞网1221与第二防撞网1222之间,套环123安装在连接架121的两侧,六角螺丝124贯穿套环123的一端,套环123和六角螺丝124在连接架12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缓冲板组件122的设置,可有效缓冲部分外力的碰撞,再在缓冲弹簧143的作用下将外力传导到相对的支持柱上,使得外力最大化的避开对充电桩本体的冲撞,大大提高充电桩的防撞效果,套环123和六角螺丝124的设置,方便防撞板组件12的安装与固定,而且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包括结构本体1和充电桩2,套环123和六角螺丝124的设置,方便防撞板组件12的安装与固定,而且操作方便,缓冲板组件122的设置,可有效缓冲部分外力的碰撞,再在缓冲弹簧143的作用下将外力传导到相对的支持柱上,使得外力最大化的避开对充电桩本体的冲撞,大大提高充电桩的防撞效果,第一支撑柱11与第二支持柱13的侧面各设置有螺纹槽131,第一螺丝头141与第二螺丝头145切面螺纹旋转方向相同,且都与螺纹槽131相对应,只需同向旋转缓冲组件14就可将其安装,操作简单,安装快速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包括结构本体(1)和充电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1)包括第一支撑柱(11)、防撞板组件(12)、第二支持柱(13)、缓冲组件(14)和固定组件(15),所述防撞板组件(12)的两端分别套于第一支撑柱(11)的外侧,缓冲组件(1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1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持柱(13)螺纹连接,且垂直平行安装一组,固定组件(15)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持柱(13)向内的一侧,另一端与充电桩(2)连接,所述固定组件(15)包括连接柱(151)、夹块(152)和螺钉(153),所述夹块(152)的一端与连接柱(151)的一侧连接,螺钉(153)与夹块(152)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组件(12)与缓冲组件(14)均相对安装有一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组件(12)包括连接架(121)、缓冲板组件(122)、套环(123)和六角螺丝(124),所述缓冲板组件(122)安装在连接架(121)的内侧,套环(123)安装在连接架(121)的两侧,六角螺丝(124)贯穿套环(123)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123)和六角螺丝(124)在连接架(12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组件(122)设置有第一防撞网(1221)、第二防撞网(1222)、缓冲海绵(1223)和加强版(1224),所述缓冲海绵(1223)填充在第一防撞网(1221)与第二防撞网(1222)之间,加强版(1224)位于缓冲海绵(1223)的中部安装在第一防撞网(1221)与第二防撞网(12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14)包括第一螺丝头(141)、第一连接杆(142)、缓冲弹簧(143)、第二连接杆(144)和第二螺丝头(145),所述第一螺丝头(14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4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缓冲弹簧(143)的一端连接,缓冲弹簧(14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44)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144)的另一端与第二螺丝头(14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1)与第二支持柱(13)的侧面各设置有螺纹槽(131),第一螺丝头(141)与第二螺丝头(145)切面螺纹旋转方向相同,且都与螺纹槽(131)相对应。
CN202020889861.0U 2020-05-23 2020-05-2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Active CN212447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9861.0U CN212447168U (zh) 2020-05-23 2020-05-2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9861.0U CN212447168U (zh) 2020-05-23 2020-05-2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7168U true CN212447168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99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89861.0U Active CN212447168U (zh) 2020-05-23 2020-05-2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71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5591A (zh) 电动车电池包
CN111959255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的安放机构
CN21244716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CN106887540B (zh) 热管理动力电池模组及其装配工艺
CN11295227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模组的搭载系统
CN21401309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
CN21043699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安装架
CN110481350A (zh) 一种氢能源汽车储氢容器防撞装置
CN208149092U (zh) 一种汽车用可伸缩太阳能充电装置
CN11197644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
CN20690781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壳体
CN218054913U (zh) 一种效率高的新能源车牌停车充电识别系统
CN212950101U (zh) 一种叉车用动力系统
CN21048966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包的安装框架机构
CN21431341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
CN212604461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的减震结构
CN202758906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压装装置
CN11278702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缓冲装置
CN211280688U (zh) 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114824626B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池安装支架总成及汽车
CN21683355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围骨架结构
CN10911956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安装装置
CN216636385U (zh) 新能源车快速换电电源快装接口
CN214984777U (zh) 一种应用于高空作业车的电瓶固定装置
CN212098450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Zhongguancun Technology Leasing Co.,Ltd.

Assignor: Beijing Xinyuan He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8000789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ti collision structure of charging pile for new energy vehicl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616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ti collision structure of charging pile for new energy vehi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Pledgee: Zhongguancun Technology Leasing Co.,Ltd.

Pledgor: Beijing Xinyuan He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817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