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0149U - 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 - Google Patents

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0149U
CN212290149U CN202020468871.7U CN202020468871U CN212290149U CN 212290149 U CN212290149 U CN 212290149U CN 202020468871 U CN202020468871 U CN 202020468871U CN 212290149 U CN212290149 U CN 212290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ain body
front wheel
fixedly arranged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88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恒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4688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0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0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0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包括主体、前轮叉、轴套、龙头架、第一伸缩杆;所述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轴套,所述轴套的底部与所述前轮叉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轮叉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前轮,所述前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前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轴套的外壁固定设置有三脚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龙头架折叠,使得龙头架与主体平行,在对后轮的结构进行折叠,进一步的节省了占地空间,在折叠放置的时候可通过三脚架对小车进行支撑,便于小车立在墙角或狭小的空间,进一步的通过减震装置减小行驶时出现的振动,提高了驾驶人员的驾驶舒适度。

Description

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折叠式电动小车通过将车身分为两段的折叠方式,在不使用时的占地面积较大,不便于收纳和存放,一步分的折叠电动小车由于车轮较小且没有减震装置,在过减速带或地面不平整时会产生剧烈的抖动,影响驾驶人的驾驶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折叠式电动小车通过将车身分为两段的折叠方式,在不使用时的占地面积较大,不便于收纳和存放,一步分的折叠电动小车由于车轮较小且没有减震装置,在过减速带或地面不平整时会产生剧烈的抖动,影响驾驶人的驾驶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包括主体、前轮叉、轴套、龙头架、第一伸缩杆;
所述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轴套,所述轴套的底部与所述前轮叉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轮叉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前轮,所述前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前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轴套的外壁固定设置有三脚架;
所述轴套远离所述前轮叉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铰链,所述轴套通过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龙头架的一端铰接,所述龙头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卡接,所述龙头架的一侧外壁固定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开设有孔洞,所述龙头架靠近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孔洞;
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按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按钮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隔板的两侧以所述隔板的中部为中心呈轴对称设置,所述按钮可穿过所述龙头架顶部开设的孔洞;
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所述龙头架的一端的两侧铰接有第二铰链,所述第一伸缩杆靠近所述第二铰链的一端与握把铰接;
所述主体靠近所述轴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池,所述主体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铰链,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四铰链与脚踏杆铰接;
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铰链,所述主体通过所述第三铰链与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卡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开设有孔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车座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远离所述轴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部转动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顶板、第二弹性件、底板、支撑臂,所述顶板的一侧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与后轮的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所述减震装置靠近所述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四通孔。
通过上述方案,所述主体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轴套固定所述前轮叉,进一步的通过所述前轮叉固定所述前轮的位置,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前轮,从而带动小车整体移动,在小车折叠放置时,通过所述三脚架作为支撑,便于将折叠后的小车的放置,在减小占地面积的同时提高了稳定性;
通过所述轴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环设置的第一铰链与所述龙头架铰接,使得所述龙头架一所述第一铰链为轴心转动,使得所述龙头架实现折叠的效果,通过所述龙头架与第一伸缩杆卡接,使得所述第一伸缩杆可缩入所述龙头架的内部,在小车折叠时进一步的节省使用空间;
通过隔板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部分为两个空间,进一步的使得所述隔板为两端的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弹性支撑,当按动两侧的所述按钮时,所述按钮随着所述第一弹性件收缩,使得所述第一伸缩杆可缩入所述龙头架的内部,当所述按钮穿过所述龙头架的孔洞时,实现固定所述第一伸缩杆的效果;
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使得所述握把实现折叠的效果,在折叠所述握把时,所述握把收纳至第一连接件的上部,使得所述握把的位置与所述脚踏杆错位,进一步的节省了收纳时占用的空间;
通过所述电池为小车提供通能,其中电池和电机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器元件,不是本方案的创新点,此处不再赘述,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环上的第四铰链与所述脚踏杆铰接,从而实现所述脚踏杆的折叠效果,折叠时,所述脚踏杆与所述主体平行且留有空隙,所述脚踏杆和所述主体之间的空隙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所述握把,进一步的节省了占地空间;
通过所述第三铰链,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实现折叠的效果,当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分离时,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杆,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主体平行,分离后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插入至所述主体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的按钮和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的按钮嵌入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所述车座与所述主体平行放置,进一步的节省占地空间;
所述减震装置以所述转轴为轴心转动,转动后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主体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后轮发生抖动时,通过支撑臂和所述底板将力传导至所述第二弹性件,进一步的将减缓的作用力传导至主体,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在使用小车是,将销杆插入所述第三通孔,使得所述主体与所述减震装置保持垂直的状态,在折叠收纳时,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重合,将销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使得所述后轮与所述主体在同一条轴心,从而减小占地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的按钮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的孔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相同,且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可插入相同的销杆。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减震装置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三脚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车座的外部包裹有海绵垫,且海绵垫开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龙头架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照明灯。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外圈均包裹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为两个相同的滚轮,所述减震装置固定设置在两个滚轮之间。
通过上述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的按钮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的孔洞,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杆可嵌入至所述主体的内部,便于收纳,节省使用空间。
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相同,且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可插入相同的销杆,便于使用同一个销杆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起到相应的固定作用。
所述主体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减震装置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避免所述减震装置的转动角度过大,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所述三脚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垫,在折叠放置时,使得所述三脚架底部的摩擦力更大,不易滑倒。
所述车座的外部包裹有海绵垫,且海绵垫开设有透气孔,提高驾驶人员乘坐时的舒适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散热效果。
所述龙头架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照明灯,便于在光线不良时使用。
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开关,通过开关控制电机的转动。
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外圈均包裹有橡胶垫,使得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更大,并且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
所述后轮为两个相同的滚轮,所述减震装置固定设置在两个滚轮之间,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充分的发挥所述减震装置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通过将龙头架折叠,使得龙头架与主体平行,在对后轮的结构进行折叠,进一步的节省了占地空间,在折叠放置的时候可通过三脚架对小车进行支撑,便于小车立在墙角或狭小的空间,进一步的通过减震装置减小行驶时出现的振动,提高了驾驶人员的驾驶舒适度;
(2)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外圈均包裹有橡胶垫,使得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更大,并且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
(3)所述车座的外部包裹有海绵垫,且海绵垫开设有透气孔,提高驾驶人员乘坐时的舒适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折叠后的主体与减震装置位置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按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主体,2-轴套,3-龙头架,4-放置槽,5-第一伸缩杆,6-电机,7-前轮,8-电池,9-握把,10-第二铰链,11-三脚架,12-脚踏杆,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车座,16-后轮,17-减震装置,18-第三铰链,19-第一连接环,20-前轮叉,21-第一铰链,22-第一弹性件,23-第一限位板,24-隔板,25-第一连接件,26-第二连接环,27-第四铰链,28-转动轴,29-顶板,30-第二弹性件,31-底板,32-支撑臂,33-第一通孔,34-第二通孔,35-第四通孔,36-第三通孔,37-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包括主体1、前轮叉20、轴套2、龙头架3、第一伸缩杆5;
所述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轴套2,所述轴套2的底部与所述前轮叉2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轮叉2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前轮7,所述前轮7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与所述前轮7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轴套2的外壁固定设置有三脚架11;
所述轴套2远离所述前轮叉2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环19,所述第一连接环1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铰链21,所述轴套2通过所述第一铰链21与所述龙头架3的一端铰接,所述龙头架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5卡接,所述龙头架3的一侧外壁固定设置有放置槽4,所述放置槽4的底部开设有孔洞,所述龙头架3靠近所述第一伸缩杆5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孔洞;
所述第一伸缩杆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24,所述隔板24与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端与按钮3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2与所述按钮37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3,所述隔板24的两侧以所述隔板24的中部为中心呈轴对称设置,所述按钮37可穿过所述龙头架3顶部开设的孔洞;
所述第一伸缩杆5远离所述龙头架3的一端的两侧铰接有第二铰链10,所述第一伸缩杆5靠近所述第二铰链10的一端与握把9铰接;
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轴套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池8,所述主体1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5,所述第一连接件25的一端与所述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5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环26,所述第二连接环2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铰链27,所述第一连接件25通过所述第四铰链27与脚踏杆12铰接;
所述主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铰链18,所述主体1通过所述第三铰链18与第一支撑杆1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4的一端卡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底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伸缩杆5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杆13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一端开设有孔洞,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另一端与车座15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1远离所述轴套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动轴28,所述转动轴28的外部转动设置有减震装置17,所述减震装置17包括顶板29、第二弹性件30、底板31、支撑臂32,所述顶板29的一侧与所述转动轴28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9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30的另一端与底板3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1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臂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32与后轮16的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转动轴28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33、第二通孔34、第三通孔36,所述减震装置17靠近所述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第四通孔35。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简述:所述主体1与所述轴套2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轴套2固定所述前轮叉20,进一步的通过所述前轮叉20固定所述前轮7的位置,通过所述电机6驱动所述前轮7,从而带动小车整体移动,在小车折叠放置时,通过所述三脚架11作为支撑,便于将折叠后的小车的放置,在减小占地面积的同时提高了稳定性;
通过所述轴套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19,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环19设置的第一铰链21与所述龙头架3铰接,使得所述龙头架3一所述第一铰链21为轴心转动,使得所述龙头架实现折叠的效果,通过所述龙头架3与第一伸缩杆5卡接,使得所述第一伸缩杆5可缩入所述龙头架3的内部,在小车折叠时进一步的节省使用空间;
通过隔板24将所述第一伸缩杆5的底部分为两个空间,进一步的使得所述隔板24为两端的所述第一弹性件22提供弹性支撑,当按动两侧的所述按钮37时,所述按钮37随着所述第一弹性件22收缩,使得所述第一伸缩杆5可缩入所述龙头架3的内部,当所述按钮37穿过所述龙头架3的孔洞时,实现固定所述第一伸缩杆5的效果;
通过所述第二铰链10使得所述握把9实现折叠的效果,在折叠所述握把9时,所述握把9收纳至第一连接件25的上部,使得所述握把9的位置与所述脚踏杆12错位,进一步的节省了收纳时占用的空间;
通过所述电池8为小车提供通能,其中电池8和电机6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器元件,不是本方案的创新点,此处不再赘述,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2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26,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环26上的第四铰链27与所述脚踏杆12铰接,从而实现所述脚踏杆12的折叠效果,折叠时,所述脚踏杆12与所述主体1平行且留有空隙,所述脚踏杆12和所述主体1之间的空隙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所述握把9,进一步的节省了占地空间;
通过所述第三铰链18,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13实现折叠的效果,当所述第二支撑杆14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3分离时,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杆13,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13与所述主体1平行,分离后的所述第二支撑杆14可插入至所述主体1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14底部的按钮和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杆14底部的按钮嵌入所述第一通孔33的内部,所述车座15与所述主体1平行放置,进一步的节省占地空间;
所述减震装置17以所述转轴28为轴心转动,转动后所述减震装置17与所述主体1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后轮16发生抖动时,通过支撑臂32和所述底板31将力传导至所述第二弹性件30,进一步的将减缓的作用力传导至主体1,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在使用小车是,将销杆插入所述第三通孔,使得所述主体1与所述减震装置17保持垂直的状态,在折叠收纳时,所述第二通孔34与所述第四通孔35重合,将销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34和所述第四通孔35,使得所述后轮17与所述主体1在同一条轴心,从而减小占地空间。
实施例2:
如图1-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14底部的按钮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第一支撑杆13顶部的孔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34、第三通孔36和所述第四通孔35的孔径相同,且所述第二通孔34、第三通孔36和所述第四通孔35可插入相同的销杆。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减震装置1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三脚架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车座15的外部包裹有海绵垫,且海绵垫开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龙头架3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照明灯。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电池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前轮7和所述后轮16的外圈均包裹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16为两个相同的滚轮,所述减震装置17固定设置在两个滚轮之间。
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简述:所述第二支撑杆14底部的按钮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第一支撑杆13顶部的孔洞,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杆14可嵌入至所述主体1的内部,便于收纳,节省使用空间。
所述第二通孔34、第三通孔36和所述第四通孔35的孔径相同,且所述第二通孔34、第三通孔36和所述第四通孔35可插入相同的销杆,便于使用同一个销杆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起到相应的固定作用。
所述主体1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减震装置1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避免所述减震装置17的转动角度过大,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所述三脚架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垫,在折叠放置时,使得所述三脚架11底部的摩擦力更大,不易滑倒。
所述车座15的外部包裹有海绵垫,且海绵垫开设有透气孔,提高驾驶人员乘坐时的舒适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散热效果。
所述龙头架3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照明灯,便于在光线不良时使用。
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电池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开关,通过开关控制电机的转动。
所述前轮7和所述后轮16的外圈均包裹有橡胶垫,使得所述前轮7和所述后轮16与地面的摩擦力更大,并且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
所述后轮16为两个相同的滚轮,所述减震装置17固定设置在两个滚轮之间,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充分的发挥所述减震装置17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逆时针”、“顺时针”“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前轮叉(20)、轴套(2)、龙头架(3)、第一伸缩杆(5);
所述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轴套(2),所述轴套(2)的底部与所述前轮叉(2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轮叉(2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前轮(7),所述前轮(7)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与所述前轮(7)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轴套(2)的外壁固定设置有三脚架(11);
所述轴套(2)远离所述前轮叉(2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环(19),所述第一连接环(1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铰链(21),所述轴套(2)通过所述第一铰链(21)与所述龙头架(3)的一端铰接,所述龙头架(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5)卡接,所述龙头架(3)的一侧外壁固定设置有放置槽(4),所述放置槽(4)的底部开设有孔洞,所述龙头架(3)靠近所述第一伸缩杆(5)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孔洞;
所述第一伸缩杆(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24),所述隔板(24)与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端与按钮(3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2)与所述按钮(37)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3),所述隔板(24)的两侧以所述隔板(24)的中部为中心呈轴对称设置,所述按钮(37)可穿过所述龙头架(3)顶部开设的孔洞;
所述第一伸缩杆(5)远离所述龙头架(3)的一端的两侧铰接有第二铰链(10),所述第一伸缩杆(5)靠近所述第二铰链(10)的一端与握把(9)铰接;
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轴套(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池(8),所述主体(1)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5),所述第一连接件(25)的一端与所述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5)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环(26),所述第二连接环(2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铰链(27),所述第一连接件(25)通过所述第四铰链(27)与脚踏杆(12)铰接;
所述主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铰链(18),所述主体(1)通过所述第三铰链(18)与第一支撑杆(1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4)的一端卡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底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伸缩杆(5)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杆(13)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一端开设有孔洞,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另一端与车座(15)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1)远离所述轴套(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动轴(28),所述转动轴(28)的外部转动设置有减震装置(17),所述减震装置(17)包括顶板(29)、第二弹性件(30)、底板(31)、支撑臂(32),所述顶板(29)的一侧与所述转动轴(28)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9)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30)的另一端与底板(3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1)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臂(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32)与后轮(16)的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转动轴(28)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33)、第二通孔(34)、第三通孔(36),所述减震装置(17)靠近所述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第四通孔(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4)底部的按钮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第一支撑杆(13)顶部的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4)、第三通孔(36)和所述第四通孔(35)的孔径相同,且所述第二通孔(34)、第三通孔(36)和所述第四通孔(35)可插入相同的销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减震装置(1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脚架(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15)的外部包裹有海绵垫,且海绵垫开设有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架(3)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照明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电池(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7)和所述后轮(16)的外圈均包裹有橡胶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16)为两个相同的滚轮,所述减震装置(17)固定设置在两个滚轮之间。
CN202020468871.7U 2020-04-02 2020-04-02 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 Active CN212290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8871.7U CN212290149U (zh) 2020-04-02 2020-04-02 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8871.7U CN212290149U (zh) 2020-04-02 2020-04-02 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0149U true CN212290149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6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8871.7U Active CN212290149U (zh) 2020-04-02 2020-04-02 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0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9688A (zh) 一种车架及其导轨缩放电动车
CN203581249U (zh) 两轮自平衡车悬架系统
CN212290149U (zh) 可安装雨伞的折叠减振电动小车
CN106428395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滑板车
CN201457650U (zh) 用于助动车上的避震器
CN111252179B (zh) 滑板车
CN103818506A (zh) 超短型折叠电动自行车
CN112706864A (zh) 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
CN209833872U (zh) 一种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CN215553687U (zh) 一种电动两轮车的辅助双撑及电动两轮车
CN207712218U (zh) 一种折叠电动平衡车
CN206031656U (zh) 一种可折叠的前叉结构及前轮结构
CN210555352U (zh) 一种小型电动车
CN215663785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CN214875318U (zh) 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
CN101863298B (zh) 用于助动车上的避震器
CN215514004U (zh) 减震电动车
CN215399118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车架
CN215850992U (zh) 一种观光车用折叠踏板
CN220262961U (zh) 一种中置电池铁板后双叉臂减震的代驾车架
CN219029657U (zh) 一种折叠平衡车
CN216861702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4241104U (zh) 一种新型智能电动车
CN216834040U (zh) 一种抗压型分体式后扶手
CN212125423U (zh) 一种可折叠式电动婴儿车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