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5090U - 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5090U
CN211605090U CN202020511394.8U CN202020511394U CN211605090U CN 211605090 U CN211605090 U CN 211605090U CN 202020511394 U CN202020511394 U CN 202020511394U CN 211605090 U CN211605090 U CN 211605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helix
clamping
clamping ro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113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复
褚立人
黄明光
张毅
张志强
马天军
赵建东
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icrowave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Ansheng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icrowave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Ansheng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icrowave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Ansheng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icrowave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5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5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包括将螺旋线及夹持杆预装配的预装配治具、与预装配治具相对设置用于向预装配治具提供螺旋线的螺旋线取送机构、向预装配治具提供夹持杆的夹持杆取送机构、将经预装配治具装配后的螺旋线及夹持杆与管壳进一步装配的装配机构,以及将装配机构装配后的螺旋线及夹持杆与管壳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本实用新型中,螺旋线取送机构及夹持杆取送机构分别向预装配治具提供螺旋线及夹持杆,经预装配治具预装后,通过装配机构将预装后的螺旋线及夹持杆与与管壳进一步装配,再通过加热机构进行加热从而完成最终装配,上述装配自动完成,不需人工干预,提高良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行波管是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广泛应用的电子器件,其具有良好的功率、频带和增益性能。行波管内的高频结构是其中的核心器件,起到降低电磁波的相速度的作用,使电子和电磁波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而目前的高频结构一般包括管壳、夹持杆及螺旋线。由于螺旋线及夹持杆与管壳装配是过盈装配,且对装配要求极高,使得螺旋线及夹持杆与管壳的装配非常困难,良品率极低,且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效率低下,产品一致性低下,导致成品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来完成螺旋线及夹持杆与管壳的装配,装配非常困难,良品率极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包括将螺旋线及夹持杆预装配的预装配治具、与所述预装配治具相对设置用于向所述预装配治具提供螺旋线的螺旋线取送机构、向所述预装配治具提供夹持杆的夹持杆取送机构、将经所述预装配治具装配后的螺旋线及夹持杆与管壳进一步装配的装配机构,以及将所述装配机构装配后的螺旋线及夹持杆与管壳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预装配治具包括用于放置螺旋线及夹持杆的保持架,用于放置所述保持架的支撑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用于配合固定夹持杆的保持板。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架包括夹持筒以及与所述夹持筒同轴连接的轴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可供所述轴部伸入转动的连接孔,所述轴部具有轴向通孔用于放置螺旋线,所述轴部的外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与所述轴向通孔连通的分别用于放置夹持杆的多个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装配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预装配治具一侧用于旋转所述夹持筒的旋转机构、设于所述预装配治具旁侧用于辅助定位所述预装配治具的第一CCD检测装置,以及设于所述螺旋线取送机构一侧用于辅助定位所述螺旋线的第二CCD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线取送机构包括螺旋线夹持装置、带动所述螺旋线夹持装置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装置,以及带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移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线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座、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驱动电机、由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旋转且用于拾取螺旋线的取料针,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用于对螺旋线夹持固定的夹持块。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杆取送机构包括夹持杆上料治具、可于所述夹持杆上料治具上吸取夹持杆的吸板组件、用于吸取所述保持板的电磁铁、带动所述吸板组件及所述电磁铁上下移动的第二升降装置,以及带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水平移动的第二水平移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机构包括可穿过所述管壳并将所述预装配治具内的螺旋线及夹持杆牵引进入所述管壳的牵引装置,以及设于所述预装配治具另一侧用于推动所述螺旋线及夹持杆进入所述管壳的推杆。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装置通过第一移动模组带动移动,所述推杆通过第二移动模组带动移动,所述装配机构整体通过第三移动模组带动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高频加热器、通过所述高频加热器加热的空心管、以及可向所述空心管供入惰性气体的供气装置,所述空心管可供所述螺旋线、夹持杆及所述管壳伸入。
本实用新型中,螺旋线取送机构及夹持杆取送机构分别向预装配治具提供螺旋线及夹持杆,经预装配治具预装后,使得螺旋线及夹持杆的位置相对固定,然后通过装配机构将预装后的螺旋线及夹持杆与与管壳进一步装配,再通过加热机构进行加热从而完成最终装配,上述整个装配由上述各机构之间相互协作,自动完成,不需人工干预,产品一致性大大提高,提高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动装配设备中保护罩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线及夹持杆的预装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线及夹持杆的预装配治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线与夹持杆的螺旋线取送机构、预装配治具、第一CCD检测装置及第二CCD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线与夹持杆的螺旋线取送机构、预装配治具、第一CCD检测装置及第二CCD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线取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线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线夹持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杆取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杆取送机构中夹持杆上料治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机构及加热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a-螺旋线;b-夹持杆;c-管壳;
10-预装配治具;11-保持架;12-支撑架;13-保持板;14-夹持筒;15-轴部;16-轴向通孔;17-槽口;18-连接部;19-架体;120-支脚;121-连接孔;122-插入槽;123-弹性片;124-压片;125-定位凸点;126-观察口;
20-螺旋线取送机构;21-螺旋线夹持装置;22-第一升降装置;23-第一水平移动装置;24-升降导轨;25-升降滑块;26-升降电机;27-位置感应片;28-第二位置传感器;29-升降侧板;210-升降限位板;211-安装座;2111-安装底板;2112-固定板;2113-安装孔;212-驱动电机;213-取料针;214-夹持块;215-第二转轴;216-轴套组件;217-轴套;218-轴承;219-柔性连接轴;231-夹持块转轴;232-弹性压片;233-固定端;234-活动端;235-气缸;236-活塞杆;237-护罩;
30-夹持杆取送机构;31-夹持杆上料治具;32-吸板组件;33-电磁铁;34-第二升降装置;35-第二水平移动装置;36-放置板;37-夹持杆对齐块;
40-装配机构;41-牵引装置;42-推杆;43-第一移动模组;44-第二移动模组;45-第三移动模组;46-牵引杆;47-夹持块;48-槽道;49-缩口导向块;
50-加热机构;51-高频加热器;52-空心管;53-装配导向板;
60-旋转机构;61-底座;62-滑轨装置;63-旋转电机;64-角度感应片;65-第一角度传感器;66-L型安装座;67-导轨;68-滑块;69-移动气缸;610-连接板;
70-第一CCD检测装置;71-第二CCD检测装置;
80-定位装置;81-治具安装座;811-安装槽;812-座体;813-凸座;82-夹持机构;821-转轴安装块;822-第一转轴;823-夹持块;824-驱动装置;825-连接块;826-夹持端;827-施力端;83-螺旋线装配导向机构;831-升降气缸;832-导向块;833-导向柱;834-滑动块;835-固定座;836-导向槽;837-限位块;84-第一位置传感器;85-第二角度传感器;
90-机台;91-保护罩;92-人机交互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线a、夹持杆b及管壳c的自动装配设备,其包括将螺旋线a及夹持杆b预装配的预装配治具10、与预装配治具10相对设置用于向预装配治具10提供螺旋线a的螺旋线取送机构20、向预装配治具10提供夹持杆b的夹持杆取送机构30、将经预装配治具10装配后的螺旋线a及夹持杆b与管壳c进一步装配的装配机构40,以及将装配机构40装配后的螺旋线a及夹持杆b与管壳c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5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装配设备中,螺旋线取送机构20及夹持杆取送机构30分别向预装配治具10提供螺旋线a及夹持杆b,经预装配治具10预装后,使得螺旋线a及夹持杆b的位置相对固定,然后通过装配机构40将预装后的螺旋线a及夹持杆b与与管壳c进一步装配,再通过加热机构50进行加热从而完成最终装配,上述整个装配由上述各机构之间相互协作,自动完成,不需人工干预,产品一致性大大提高,提高良品率。
本实施例中,自动装配设备包括机台90、上述各部分机构设于机台90上,且外侧设有保护罩91,而上述各部分机构之间的协作通过控制系统以及人机交互操作面板92来实现,上述的控制系统置于机台90内,而人机交互操作面板92位于机台90一侧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3及图4,预装配治具10,包括用于放置螺旋线a及夹持杆b的保持架11,用于放置保持架11的支撑架12,以及设于支撑架12上用于配合固定夹持杆b的保持板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保持架11来放置螺旋线a及夹持杆b,并将保持架11固定于支撑架12上,再通过与支撑架12配合的保持板13来固定夹持杆b,使得夹持杆b与螺旋线a在装配移动时能保护相对静止,从而极大提升装配效率及成品可靠性。
具体地,保持架11包括呈圆筒状的夹持筒14以及轴部15,轴部15由夹持筒14的一端面延伸而出,且与夹持筒14同轴。具体地,轴部15为阶梯轴,即是轴部15具有至少两段,两段的直径不同。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在旋转或装配过程中轴部15与夹持筒14的同心度更好。而为了方便与外部装配部件时,外部传感器更好的找位,在轴部15的某一段上设有凸起或凹槽(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轴部15具有轴向通孔16用于放置螺旋线a,而在最端部的一段轴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轴向通孔16连通的多个槽口17,此多个槽口17用于分别放置多个夹持杆b。本实施例中,槽口17为三个,三个槽口17均匀间隔设置。且三个槽口17的深度均小于夹持杆b的径向高度。这样,当三个夹持杆b分别放置于三个槽口17内时,各夹持杆b均伸出于各槽口17外,这样,便于保持板13与夹持杆b接触并作用于夹持杆b。
进一步地,夹持筒14远离轴部15的一端设有可与外部驱动部件连接的连接部18。具体地,连接部18可为连接轴或连接孔,这样,可与外部电机轴同轴连接,并在电机轴带动下旋转,方便安装三个夹持杆b。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2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状的架体19以及位架体19底部的支脚120。架体19内设有连接孔121,连接孔121为精密通孔,保持架11的轴部15可伸入连接孔121内,轴部15与连接孔121间隙配合,从而轴部15可与连接孔121内转动。架体19顶面开设有连通至连接孔121的插入槽122,插入槽122内设有弹性片123。弹性片123是由插入槽122内切割而成,其采用架体19自身材质而具弹性功能。弹性片123与插入槽122形成的槽口宽度小于夹持杆b的宽度,这样,夹持杆b置于弹性片123与插入槽122之间时,弹性片123能对夹持杆b起到夹紧作用使其紧贴插入槽122的边缘放置。
本实施例中,保持板13底部设压片124,压片124竖直设置,而且,压片124与插入槽122之间间隙配合。当保持板13叠置于支撑架12顶部时,保持板13与保持架11之间具有一定的拉力,且压片124伸入插入槽122由顶部施压于夹持杆b以将其压紧,从而保证夹持杆b与螺旋线a呈一定压力,三个夹持杆b抱住螺旋线a以保持夹持杆b与螺旋线a在装配过程中相对静止,提高装配的一致性。
请再参照图5及图6,本实施例中,自动装配设备还包括设于预装配治具10一侧用于旋转夹持筒14的旋转机构60、设于预装配治具10旁侧用于辅助定位预装配治具10的第一CCD检测装置70,以及设于螺旋线取送机构20一侧用于辅助定位螺旋线a的第二CCD检测装置71。
本实施例中,螺旋线取送机构20用于向预装配治具10输送螺旋线a,在送料过程中,通过第二CCD检测装置71的实时监测,保证螺旋线a的精准定位,从而便于进入预装配治具10进行装配,而预装配治具10的一侧设置的旋转机构60,可将夹持筒14进行旋转,使得预装配治具10的夹持筒14能与预装配治具10的槽口对应,方便进入预装配治具10内的螺旋线a与夹持杆b装配,而在装配过程中,通过第一CCD检测装置70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精密定位,从而保证螺旋线a与夹持杆b的自动高精度装配。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60包括底座61、设于底座61上的滑轨装置62、置于滑轨装置62上的旋转电机63、由旋转电机63带动的角度感应片64,以及用于感知角度感应片64旋转角度的第一角度传感器65,旋转电机63的电机轴与夹持筒14固定连接。当旋转电机63的电机轴带动夹持筒14旋转一定的角度时,角度感应片64也随之转动一定的角度,当角度感应片64旋转至可由第一角度传感器65感知的位置时,电机轴停止旋转,此时夹持筒14能与预装配治具10的槽口对应。
具体地,滑轨装置62上设有L型安装座66,滑轨装置62包括设于底座61上的导轨67、滑设于导轨67上的滑块68,以及带动滑块68沿导轨67移动的移动气缸69,移动气缸69通过连接板610与滑块68连接,L型安装座66置于滑块68上,滑块68上设有移动感应片611,底座61上设有用于感知移动感应片611的移动传感器612。利用滑轨装置62可带动旋转机构60前后移动,当需要旋转夹持筒14时,滑轨装置62带动旋转机构60前移,反之后退,在上述过程中,通过移动传感器612与移动感应片611之间的感应作用,确保精准地前后移动。
参照图8至图11,预装配治具10位于旋转机构60前侧,具体地,其置于一定位装置80上,定位装置80包括治具安装座81以及设于治具安装座81一侧用于夹紧预装配治具10的夹持机构82,治具安装座81上设有用于放置预装配治具10的安装槽811,安装槽811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螺旋线装配导向机构83,螺旋线装配导向机构83置于安装槽811内的预装配治具10与螺旋线取送机构20之间。
本实施例中,预装配治具10放置于安装槽811后,利用夹持机构82将其夹紧固定,且同时将螺旋线装配导向机构83与其相对设置,保证后续更好地与螺旋线a装配,上述定位装置80能自动定位,减少人工干预,定位精度高,方便后续装配工艺的实现。
具体地,治具安装座81包括座体812以及凸设于座体812上的凸座813,安装槽811设于凸座813上,安装槽811的一侧设有弹片(图中未示出),夹持机构82设于安装槽811的另一侧,夹持机构82与弹片共同作用夹紧预装配治具10,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夹紧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82包括转轴安装块821、第一转轴822、夹持块823及驱动装置824。具体地,在座体812的侧壁上设有转轴安装块821,转轴安装块821上相对设有两连接块825,第一转轴822水平架设于两连接块825上,夹持块823穿设于第一转轴822上且位于两连接块825之间的空间内。这样,夹持块823即可绕第一转轴822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其中,其顶端为夹持端826,用于夹持预装配治具10。为获得更好的夹持效果,夹持端826向安装槽811一侧倾斜设置。而夹持块823的底端为施力端827,驱动装置824水平设于座体812用于水平推顶施力端827。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824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施力端827内侧相对用于向外推顶施力端827。当施力端827被向外推顶时,利用杠杆原理,夹持端826向内转动夹持预装配治具10。这种夹持机构82简单,且可靠性好。
本实施例中,螺旋线装配导向机构83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气缸831以及由升降气缸831带动可上下移动的导向块832,导向块832上沿预装配治具10上螺旋线a放置方向设置有可供螺旋线a伸入的导向槽836。升降气缸831通过竖直设置的固定座835设置于座体812上。当螺旋线a由取料针拾取完成后,螺旋线装配导向机构83开始工作,升降气缸831带动导向块832升起,当导向块832上的导向槽836与预装配治具10上的轴部15正对时停止升起,此时,螺旋线a伸入导向槽836内并经导向槽836装配至预装配治具10内。
为使导向块832在升降过程中不发生偏移,本实施例中,螺旋线装配导向机构83还包括竖直设于座体812内的导向柱833,以及可沿导向柱833上下滑动的滑动块834,导向块832置于滑动块834上,滑动块834与升降气缸831的活塞杆连接。这样,滑动块834穿设于导向柱833上,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使得滑动块834不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仅能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槽811螺旋线装配导向机构83之间还设有限位块837,利用此限位块837在螺旋线a轴向方向上进行限位,避免预装配治具10在轴向上安装时超出预定位置。
进一步地,凸座813上且与夹持机构82相对的另一侧上还设有用于感应预装配治具10位置的传感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有两个,一个传感器为第一位置传感器84,在预装配治具10的夹持筒14上设有定位凸点125,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84可感应定位凸点125的位置,从而确定预装配治具10的位置。另一传感器为第二角度传感器85,可感知夹持筒14的旋转位置。
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80的工作原理为:将预装配治具10整体放入安装槽811内,利用夹持机构82将其夹紧,同时外部旋转机构60将预装配治具10内的夹持筒14旋转到合适角度,当螺旋线取送机构20取完螺旋线a并检测完成后,要将螺旋线a装入预装配治具10时,螺旋线装配导向机构83的升降气缸831带动导向块832升起,在螺旋线a前后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及导向块832的导向下螺旋线a进入预装配治具10的轴部15内,此时夹持筒14径向设有一观察口15,此观察口15为通孔,通过CCD检测观察螺旋线a装入夹持筒14内的角度及位置情况。
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中,螺旋线取送机构20包括螺旋线夹持装置21、带动螺旋线夹持装置21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装置22,以及带动第一升降装置22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移动装置23。通过第一水平移动装置23及第一升降装置22的双重作用,实现螺旋线a前后上下位置移动,确保后续精准装配。
具体地,第一升降装置22包括竖置设置的升降导轨24、滑设于升降导轨24上的升降滑块25,以及带动升降滑块25沿升降导轨24上下移动的升降电机26,升降滑块25上设有位置感应片27,升降导轨24一侧设有用于感知位置感应片27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8。本实施例中,升降导轨24安装于升降侧板29上,第二位置传感器28也固定于升降侧板29上,同时,升降侧板29上还设有升降限位板210,用于对升降位置进行限位,确保在预定行程范围内升降。
而第一水平移动装置23也为电机带动滑块于滑轨上移动的常规结构,此处不作赘述。
参照图13及图14,螺旋线夹持装置21,包括安装座211、设于安装座211上的驱动电机212、由驱动电机212带动旋转且用于拾取螺旋线a的取料针213,以及设于安装座211上用于对螺旋线a夹持固定的夹持块214。
本实施例中,利用取料针213来拾取螺旋线a,实现螺旋线a的自动上线料,取料针213在驱动电机212带动下可旋转,从而方便确定螺旋线a端头的位置,当螺旋线a旋转到位后利用安装座211上的夹持块214对其夹紧固定,确保螺旋线a不移位,方便后续的装配工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11包括安装底板2111以及设于安装底板2111上的两固定板2112。两固定板2112竖直间隔且平行设置。两固定板2112上分别设有一安装孔2113,两安装孔2113位置对应。驱动电机212置于安装底板2111上且驱动电机212的电机轴伸入其中一固定板2112的安装孔2113内。驱动电机212的电机轴同轴连接一第二转轴215,第二转轴215由另一固定板2112的安装孔2113伸出,且第二转轴215上套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的轴套组件216,第二转轴215穿过轴套组件216与取料针213固定连接。此处设置可轴向移动的轴套组件216,当其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利用螺栓将其锁紧再将取料针213与其固定,因此,利用可移动调节位置的轴套组件216方便调整取料针213的位置,便于不同长度螺旋线a的拾取。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轴套组件216包括套设于第二转轴215上的轴套217,以及分别设于轴套217两端的轴承218,第二转轴215穿过两轴承218与取料针213固定连接,两轴承218可于第二转轴215上轴向移动。采用轴套217及两轴承218结构,使得轴套组件216能更好地与第二转轴215连接,且保证轴套组件216更好地沿第二转轴215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12的电机轴上还设有一柔性连接轴219,第二转轴215与柔性连接轴219固定连接。通过在电机轴上设置柔性连接轴219来过渡,避免电机轴与第二转轴215的刚性连接,在实现动力传输的同时提高抗震性能。
本实施例中,取料针213在取料时伸入螺旋线a内,从而实现拾取操作。为保证拾取效果,取料针213的外径与螺旋线a的内径相同,这样,取料针213恰好能伸入到螺旋线a内,有效避免取料针213外径过大无法伸入或取料针213外径过小导致螺旋线a松脱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安装座211的靠近取料针213的固定板2112上设有夹持块转轴231,夹持块214与夹持块转轴231转动连接,这样,当夹持块214沿夹持块转轴231转动时,夹持块214可沿径向移动以松开/夹紧螺旋线a。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螺旋线a整体呈长条状,沿螺旋线a长度方向设置,用于从侧面压紧螺旋线a。
进一步地,夹持块214上还设有一弹性压片232,弹性压片232作用于夹持块214上,常态下,弹性压片232压紧夹持块214,使得夹持块214在常态下夹紧螺旋线a。由图14可以看出,弹性压片232呈弯折结构,其一端较端为固定端233,另一端较长,为活动端234,活动端234具有弹性用于压紧夹持块214,固定端233与活动端234之间弯折过渡,从而使弹性压片232的弹性形变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11上用于固定驱动电机212的固定板2112上还设有气缸235,气缸235与驱动电机212平行设置,气缸235的活塞杆236可沿螺旋线a轴向方向移动,当活塞杆236向前移动时可推顶弹性压片232的活动端234,以解除弹性压片232对夹持块214的压力作用;当活塞杆236向后退出时,活塞杆236不再推顶弹性压片232,弹性压片232的弹性回复继续保持压紧夹持块214的状态。由此,采用上述气缸235、弹性压片232及夹持块转轴231的结构,使得夹持块214松开/夹紧螺旋线a的动作完全实现自动化,夹持效果好,且效率高。
进一步地,夹持装置还包括护罩237,护罩237将气缸235、两固定板2112的用于安装夹持块转轴231、弹性压片232的部分罩住,提高防尘防水等级,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螺旋线a的夹持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取料针213伸入螺旋线a内拾取螺旋线a后,驱动电机212通过柔性连接轴219带动第二转轴215及取料针213、螺旋线a转动,使螺旋线a旋转至合适位置,而且,在拾取螺旋线a后,弹性压片232始终压紧夹持块214,使得夹持块214压紧取料针213上的螺旋线a,保持螺旋线a轴向位置固定不动,当需要松开螺旋线a时,气缸235上的活塞杆236移动推顶弹性压片232,夹持块214相对螺旋线a松开,从而实现螺旋线a的自动上下料及旋转。
参照图15及图16,本实施例中,夹持杆取送机构30包括夹持杆上料治具31、可于夹持杆上料治具31上吸取夹持杆b的吸板组件32、用于吸料的电磁铁33、带动吸板组件32及电磁铁33上下移动的第二升降装置34,以及带动第二升降装置34水平移动的第二水平移动装置35。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装置34、第二水平移动装置35主要为了实现吸板组件32在上下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其具体结构可参考第一升降装置及第一水平移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夹持杆上料治具31包括一用于放置多个夹持杆b的放置板36,位于放置板36一侧设有夹持杆对齐块37,便于将多个夹持杆b的一端对齐,从而便于整理夹持杆b。当多个夹持杆b通过人工放置于放置板36后,当螺旋线a与夹持杆b装配时,利用吸板组件32将每个夹持杆b逐个吸取并放入装配机构40内进行装配,当装配完成后,利用电磁铁33将保持板吸取放置于支撑架12顶部。
本实施例中,螺旋线a与夹持杆b的装配机构40工作原理为:先将夹持筒14置于预装配治具10内,随后旋转机构60的旋转电机63的电机轴与夹持筒14连接,带动夹持筒14旋转,并在第一CCD检测装置70的监测下实现精密定位,此时夹持筒14的槽口与预装配治具10的入料槽口相对应,螺旋线取送机构20的升降电机26动作将螺旋线夹持装置21抬升至一定高度,然后螺旋线a放置于螺旋线夹持装置21上,在第二CCD检测装置71的检测下螺旋线a旋转至一定角度后固定夹紧,随后预装配治具10的定位装置80的升降气缸831动作将导向块832升起,在第一水平移动装置23的带动下及导向块832的导向下螺旋线a进入夹持筒14的轴部15内,随后利用吸板组件32装入第一个夹持杆b,然后旋转机构60的旋转电机63旋转,将夹持筒14旋转至另一角度,再次吸取装入第二个夹持杆b,最后再装入第三个夹持杆b,装完螺旋线a和夹持杆b后,利用电磁铁33将保持板吸取放置在预装配治具10上,从而完成螺旋线a和夹持杆b的装配。
参照图17,装配机构40包括可穿过管壳c并将预装配治具10内的螺旋线a及夹持杆b牵引进入管壳c的牵引装置41,以及设于预装配治具10另一侧用于推动螺旋线a及夹持杆b进入管壳c的推杆42。牵引装置41通过第一移动模组43带动移动,推杆42通过第二移动模组44带动移动,而装配机构40整体通过第三移动模组45带动移动。
牵引装置41包括牵引杆46以及设于牵引杆46端部的至少二夹持块47,至少二夹持块47沿牵引杆46的周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二夹持块47均突出于牵引杆46的端部以形成悬臂结构用于夹持夹持杆b。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牵引杆46的端部设置至少二夹持块47形成夹持空间,由于各夹持块47突出于牵引杆46的端部形成悬臂,这样,在夹持时,夹持块47要略为弹性变形,与夹持杆b之间过盈配合,以保证牵引过程中夹持杆b不会脱离牵引装置41。
具体地,如图17所示,牵引杆46呈长杆状,其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二槽道48(图中所示为三个槽道48),相应的,夹持块47也为三个,三个夹持块47分别设于各槽道48内。
为使夹持块47能更好地固定于槽道48内,本实施例中,槽道48的截面形状与夹持块47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槽道48采用慢走丝加工成形,牵引杆46采用H13热作模具钢为材料,由于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在高温调节下装配,故牵引杆46采用这种材质预防其产生过大热变形。
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上述的牵引装置41,牵引装置41用于在装配过程中在一侧牵引导向夹持杆b及螺旋线a,使得夹持杆b与螺旋线a在装配过程位置保持不变,使夹持杆b相对精度得到保证。
本实施例中,装配治具还包括位于预装配治具101一侧以供夹持杆b及螺旋线a穿过的缩口导向块49。缩口导向块49,用于与螺旋线a及夹持杆b的保持架11配合使用,其具有可供螺旋线a及夹持杆b穿过的通孔410,通孔410的内壁上设有与夹持杆b对应的第二槽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旋线a及夹持杆b经保持架11装配后,再穿过缩口导向块49,缩口导向块49上的第二槽口对夹持杆b起到导向夹紧作用,使得夹持杆b能压紧螺旋线a,以便后续夹持杆b进入管壳c进行过盈装配,从而极大提升装配效率及成品可靠性。
参照图18,本实施例中,加热机构50包括高频加热器51、通过高频加热器51加热的空心管52、以及可向空心管52供入惰性气体的供气装置(图中未示出),空心管52可供螺旋线a、夹持杆b及管壳c伸入。
本实施例中,当螺旋线a与夹持杆b经预装配治具10装配后,电磁铁33将将预装配治具10整体吸起并放入装配部分的装配导向板53内,然后人工将管壳c放入设备并定位好,牵引装置41穿入管壳c并夹取预装配治具10上的夹持杆b,随后在推杆42和牵引装置41的共同作用下,三个夹持杆b和中间的螺旋线a并先通过缩口导向块49,后进入管壳c,进入一段后,第三移动模组45将此刻的管壳c及夹持杆b、螺旋线a一起推入高频加热的空心管52内,供气装置向空心管52内通入惰性气体,随后高频加热器51开始对管壳c进行加热,使得管壳c膨胀便于后续装配,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推杆42及牵引装置41一起将夹持杆b及螺旋线a装入管壳c内,降温后推杆42及牵引装置41复位,整个装配工艺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螺旋线及夹持杆预装配的预装配治具、与所述预装配治具相对设置用于向所述预装配治具提供螺旋线的螺旋线取送机构、向所述预装配治具提供夹持杆的夹持杆取送机构、将经所述预装配治具装配后的螺旋线及夹持杆与管壳进一步装配的装配机构,以及将所述装配机构装配后的螺旋线及夹持杆与管壳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配治具包括用于放置螺旋线及夹持杆的保持架,用于放置所述保持架的支撑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用于配合固定夹持杆的保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包括夹持筒以及与所述夹持筒同轴连接的轴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可供所述轴部伸入转动的连接孔,所述轴部具有轴向通孔用于放置螺旋线,所述轴部的外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与所述轴向通孔连通的分别用于放置夹持杆的多个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装配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预装配治具一侧用于旋转所述夹持筒的旋转机构、设于所述预装配治具旁侧用于辅助定位所述预装配治具的第一CCD检测装置,以及设于所述螺旋线取送机构一侧用于辅助定位所述螺旋线的第二CCD检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取送机构包括螺旋线夹持装置、带动所述螺旋线夹持装置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装置,以及带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移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座、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驱动电机、由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旋转且用于拾取螺旋线的取料针,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用于对螺旋线夹持固定的夹持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取送机构包括夹持杆上料治具、可于所述夹持杆上料治具上吸取夹持杆的吸板组件、用于吸取所述保持板的电磁铁、带动所述吸板组件及所述电磁铁上下移动的第二升降装置,以及带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水平移动的第二水平移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机构包括可穿过所述管壳并将所述预装配治具内的螺旋线及夹持杆牵引进入所述管壳的牵引装置,以及设于所述预装配治具另一侧用于推动所述螺旋线及夹持杆进入所述管壳的推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通过第一移动模组带动移动,所述推杆通过第二移动模组带动移动,所述装配机构整体通过第三移动模组带动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高频加热器、通过所述高频加热器加热的空心管、以及可向所述空心管供入惰性气体的供气装置,所述空心管可供所述螺旋线、夹持杆及所述管壳伸入。
CN202020511394.8U 2019-12-12 2020-04-09 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Active CN21160509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86260 2019-12-12
CN201922218626 2019-1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5090U true CN211605090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3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11394.8U Active CN211605090U (zh) 2019-12-12 2020-04-09 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5090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8806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线及夹持杆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CN112658649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行波管的自动装配设备
CN112692563A (zh) * 2020-12-31 2021-04-23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取线针的调整装置
CN112692542A (zh) * 2020-12-31 2021-04-23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CN112820606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线的调整机构
CN112820607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CN112837980A (zh) * 2020-12-31 2021-05-25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线的调整方法
CN112880296A (zh) * 2020-12-31 2021-06-01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装配机
CN112837980B (zh) * 2020-12-31 2024-06-04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线的调整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8806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线及夹持杆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CN112658649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行波管的自动装配设备
CN112692563A (zh) * 2020-12-31 2021-04-23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取线针的调整装置
CN112692542A (zh) * 2020-12-31 2021-04-23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CN112820606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线的调整机构
CN112820607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CN112837980A (zh) * 2020-12-31 2021-05-25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线的调整方法
CN112880296A (zh) * 2020-12-31 2021-06-01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装配机
CN112880296B (zh) * 2020-12-31 2022-11-29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装配机
CN112837980B (zh) * 2020-12-31 2024-06-04 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螺旋线的调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05090U (zh) 一种螺旋线、夹持杆及管壳的自动装配设备
CN211939743U (zh) 一种螺旋线与夹持杆的装配结构
CN212577992U (zh) 一种铰链自动装配机
CN110919964B (zh) 一种接插件自动装配系统及其装配方法
CN113783074A (zh) 一种数据线全自动双头剥皮焊接机
CN211939742U (zh) 一种定位装置及自动装配设备
CN106312452A (zh) 冷媒输料管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CN112025380A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直线电机进给装置
CN209035959U (zh) 一种电连接器自动组装装置
CN110241524B (zh) 全自动伞带加工装置
CN116329817A (zh) 一种冷却液壶焊接装置
CN216750630U (zh) 一种数据线全自动双头剥皮焊接机
CN108400685A (zh) 绕组铁心槽绝缘纸输送裁切插入装置
CN111809316B (zh) 一种穿带方法
CN212286623U (zh) 一种罩体安装装置
CN108608205B (zh) 活塞冷却喷嘴自动组装机
CN114472213A (zh) 一种电机的风叶组装和性能检测一体化设备
CN115194463B (zh) 一种衣架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09432574B (zh) 静脉导管尖端成型机
CN208166043U (zh) 一种极片送料机构及电池制备装置
CN109822346B (zh) 留置针扩口组装机
CN217343925U (zh) 线材连接器自动焊接装置
CN216872457U (zh) 剥穿压一体机的号码管端子定位机构
CN218874382U (zh) 一种摄像头端子全自动生产线
CN212444962U (zh) 一种螺旋线的夹持装置及自动装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