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5406U - 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5406U
CN211525406U CN202020135855.6U CN202020135855U CN211525406U CN 211525406 U CN211525406 U CN 211525406U CN 202020135855 U CN202020135855 U CN 202020135855U CN 211525406 U CN211525406 U CN 211525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lock
fixedly connected
block
spring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58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茵竹
谭人貌
唐明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Pu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u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u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u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358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5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5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5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墙体和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挡板左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的配合,汽车对挡板的表面进行碰撞,此时挡板受力向左移动,对第一固定块和第五弹簧进行挤压,在挡板对第一活动杆挤压的同时,第三固定块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活动杆对第四固定块进行挤压,此时第四固定块向内侧移动,从而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和第五弹簧的弹性回弹,从而对挡板进行缓震,解决了传统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缓震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检测,是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或行驶里程的增加),其零件逐渐磨损、腐蚀、变形、老化,以及润滑油变质等,致使配合副间隙变大,引起运动松旷、振动、发响和漏气、漏水、漏油等,造成汽车技术性能下降,汽车维护作业(或称汽车保养作业)的核心是“维护”汽车技术状况的完好。
为了测试汽车的防撞性能,使用者需要对汽车进行碰撞实验,然而传统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对挡板的缓震效果差,导致挡板在与汽车的碰撞过程中极其容易发生破坏,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者对碰撞效果检测的准确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解决了传统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缓震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墙体和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挡板左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左侧和墙体的右侧均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活动杆、第二固定块、滑杆、移动块、第一弹簧和安装块,所述挡板的左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墙体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从上至下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移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右侧与第二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块、第二活动杆、第四固定块、第一滑块、第二弹簧和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活动杆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右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远离第三固定块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四固定块,所述挡板左侧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从上至下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贯穿第一滑槽的内腔并与第四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五固定块、第三活动杆、第六固定块、第二滑槽、第二滑块和第三弹簧,所述移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块,所述第五固定块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三活动杆,所述第三活动杆远离第五固定块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六固定块,所述墙体的右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右侧贯穿第二滑槽的内腔并与第六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内腔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内侧与第二滑块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面顶部的左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顶部贯穿第三滑槽的内腔并与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所述墙体顶部的左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顶部贯穿第四滑槽的内腔并与L型固定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滑槽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右侧与第四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顶部和底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且第五弹簧的左侧与安装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
1、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的配合,汽车对挡板的表面进行碰撞,此时挡板受力向左移动,对第一固定块和第五弹簧进行挤压,此时第一固定块带动第一活动杆向内侧移动,同时第二固定块带动移动块向内侧移动,从而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此时移动块带动第五固定块向内侧移动,继而带动第三活动杆向内侧移动,此时第六固定块带动第三弹簧向内侧移动,在挡板对第一活动杆挤压的同时,第三固定块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活动杆对第四固定块进行挤压,此时第四固定块向内侧移动,从而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和第五弹簧的弹性回弹,从而对挡板进行缓震,解决了传统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缓震效果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固定块、第一活动杆、第二固定块、滑杆、移动块、第一弹簧和安装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进行第一次缓震,通过第三固定块、第二活动杆、第四固定块、第一滑块、第二弹簧和第一滑槽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进行第二缓震,同时第一滑块对第四固定块进行限位,增加了第四固定块的稳定性,通过第五固定块、第三活动杆、第六固定块、第二滑槽、第二滑块和第三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进行第三次缓震,同时第二滑块对第六固定块进行限位,增加了第六固定块的稳定性,通过第三滑槽和第三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进行限位,增加了挡板的稳定性,同时辅助挡板进行移动,通过L型固定板、第四滑槽、第四滑块和第四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进行限位,同时对挡板进行缓震,增加了机构的缓震效果,通过第五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进行缓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L型固定板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号:1、地面;2、挡板;3、缓冲机构;31、第一固定块;32、第一活动杆;33、第二固定块;34、滑杆;35、移动块;36、第一弹簧;37、安装块;4、墙体;5、第二减震机构;51、第五固定块;52、第三活动杆;53、第六固定块;54、第二滑槽;55、第二滑块;56、第三弹簧;6、第三滑块;7、第三滑槽;8、L型固定板;9、第四滑槽;10、第四滑块;11、第四弹簧;12、第一减震机构;121、第三固定块;122、第二活动杆;123、第四固定块;124、第一滑块;125、第二弹簧;126、第一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L型固定板的结构俯视图,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包括地面1,所述地面1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墙体4和挡板2,所述挡板2的左侧设置有缓冲机构3,所述挡板2左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12,所述缓冲机构3的左侧和墙体4的右侧均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5。
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块31、第一活动杆32、第二固定块33、滑杆34、移动块35、第一弹簧36和安装块37,所述挡板2的左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31,所述第一固定块31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32,所述第一活动杆32远离第一固定块31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3,所述墙体4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7,所述安装块3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杆34,所述滑杆34的表面从上至下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移动块35,所述滑杆34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36,所述第一弹簧36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移动块35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35的右侧与第二固定块33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块31、第一活动杆32、第二固定块33、滑杆34、移动块35、第一弹簧36和安装块37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2进行第一次缓震。
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2包括第三固定块121、第二活动杆122、第四固定块123、第一滑块124、第二弹簧125和第一滑槽126,所述第一活动杆32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121,所述第三固定块121的右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杆122,所述第二活动杆122远离第三固定块121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四固定块123,所述挡板2左侧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滑槽126,所述第一滑槽126的内腔从上至下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24,所述第一滑块12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25,所述第一滑块124的左侧贯穿第一滑槽126的内腔并与第四固定块123的右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三固定块121、第二活动杆122、第四固定块123、第一滑块124、第二弹簧125和第一滑槽126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2进行第二缓震,同时第一滑块124对第四固定块123进行限位,增加了第四固定块123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减震机构5包括第五固定块51、第三活动杆52、第六固定块53、第二滑槽54、第二滑块55和第三弹簧56,所述移动块3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块51,所述第五固定块51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三活动杆52,所述第三活动杆52远离第五固定块51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六固定块53,所述墙体4的右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滑槽54,所述第二滑槽54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55,所述第二滑块55的右侧贯穿第二滑槽54的内腔并与第六固定块5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54内腔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56,所述第三弹簧56的内侧与第二滑块55的外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五固定块51、第三活动杆52、第六固定块53、第二滑槽54、第二滑块55和第三弹簧56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2进行第三次缓震,同时第二滑块55对第六固定块53进行限位,增加了第六固定块53的稳定性。
所述地面1顶部的左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三滑槽7,所述第三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6,所述第三滑块6的顶部贯穿第三滑槽7的内腔并与挡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三滑槽7和第三滑块6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2进行限位,增加了挡板2的稳定性,同时辅助挡板2进行移动。
所述挡板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8,所述墙体4顶部的左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四滑槽9,所述第四滑槽9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10,所述第四滑块10的顶部贯穿第四滑槽9的内腔并与L型固定板8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滑槽9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11,所述第四弹簧11的右侧与第四滑块10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L型固定板8、第四滑槽9、第四滑块10和第四弹簧11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2进行限位,同时对挡板2进行缓震,增加了机构的缓震效果。
所述挡板2顶部和底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且第五弹簧的左侧与安装块37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通过第五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挡板2进行缓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汽车对挡板2的表面进行碰撞,此时挡板2受力向左移动,对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五弹簧进行挤压,此时第一固定块31带动第一活动杆32向内侧移动,同时第二固定块33带动移动块35向内侧移动,从而对第一弹簧36进行挤压,此时移动块35带动第五固定块51向内侧移动,继而带动第三活动杆52向内侧移动,此时第六固定块53带动第三弹簧56向内侧移动,在挡板2对第一活动杆32挤压的同时,第三固定块121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活动杆122对第四固定块123进行挤压,此时第四固定块123向内侧移动,从而对第二弹簧125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36、第二弹簧125、第三弹簧56和第五弹簧的弹性回弹,从而对挡板2进行缓震。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机构3、第一减震机构12和第二减震机构5的配合,汽车对挡板2的表面进行碰撞,此时挡板2受力向左移动,对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五弹簧进行挤压,此时第一固定块31带动第一活动杆32向内侧移动,同时第二固定块33带动移动块35向内侧移动,从而对第一弹簧36进行挤压,此时移动块35带动第五固定块51向内侧移动,继而带动第三活动杆52向内侧移动,此时第六固定块53带动第三弹簧56向内侧移动,在挡板2对第一活动杆32挤压的同时,第三固定块121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活动杆122对第四固定块123进行挤压,此时第四固定块123向内侧移动,从而对第二弹簧125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36、第二弹簧125、第三弹簧56和第五弹簧的弹性回弹,从而对挡板2进行缓震,解决了传统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缓震效果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包括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墙体(4)和挡板(2),所述挡板(2)的左侧设置有缓冲机构(3),所述挡板(2)左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12),所述缓冲机构(3)的左侧和墙体(4)的右侧均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块(31)、第一活动杆(32)、第二固定块(33)、滑杆(34)、移动块(35)、第一弹簧(36)和安装块(37),所述挡板(2)的左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31),所述第一固定块(31)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32),所述第一活动杆(32)远离第一固定块(31)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3),所述墙体(4)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7),所述安装块(3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杆(34),所述滑杆(34)的表面从上至下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移动块(35),所述滑杆(34)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36),所述第一弹簧(36)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移动块(35)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35)的右侧与第二固定块(33)的左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2)包括第三固定块(121)、第二活动杆(122)、第四固定块(123)、第一滑块(124)、第二弹簧(125)和第一滑槽(126),所述第一活动杆(32)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121),所述第三固定块(121)的右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杆(122),所述第二活动杆(122)远离第三固定块(121)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四固定块(123),所述挡板(2)左侧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滑槽(126),所述第一滑槽(126)的内腔从上至下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24),所述第一滑块(12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25),所述第一滑块(124)的左侧贯穿第一滑槽(126)的内腔并与第四固定块(123)的右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5)包括第五固定块(51)、第三活动杆(52)、第六固定块(53)、第二滑槽(54)、第二滑块(55)和第三弹簧(56),所述移动块(3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块(51),所述第五固定块(51)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三活动杆(52),所述第三活动杆(52)远离第五固定块(51)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六固定块(53),所述墙体(4)的右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滑槽(54),所述第二滑槽(54)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55),所述第二滑块(55)的右侧贯穿第二滑槽(54)的内腔并与第六固定块(5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54)内腔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56),所述第三弹簧(56)的内侧与第二滑块(55)的外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顶部的左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三滑槽(7),所述第三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6),所述第三滑块(6)的顶部贯穿第三滑槽(7)的内腔并与挡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8),所述墙体(4)顶部的左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四滑槽(9),所述第四滑槽(9)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10),所述第四滑块(10)的顶部贯穿第四滑槽(9)的内腔并与L型固定板(8)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滑槽(9)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11),所述第四弹簧(11)的右侧与第四滑块(10)的左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顶部和底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且第五弹簧的左侧与安装块(37)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CN202020135855.6U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 Active CN211525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5855.6U CN211525406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5855.6U CN211525406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5406U true CN211525406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5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5855.6U Active CN211525406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54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5331A (zh) * 2020-12-21 2021-04-16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双垄大葱的移栽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5331A (zh) * 2020-12-21 2021-04-16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双垄大葱的移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20579U (zh) 汽车保险杠吸能减震装置
CN211525406U (zh) 一种汽车侧碰实验缓震机构
CN211009725U (zh) 一种电梯轿厢导靴的缓冲减震装置
CN107884289B (zh) 一种冲击检测装置
CN212389678U (zh) 一种风机用变刚度变阻尼减震器
CN219013244U (zh) 一种延时氮气弹簧用完全锁紧机构
CN211032479U (zh) 一种带有缓冲机构的赛车用保险杠
CN107243586A (zh) 一种大型偏负载多功能锻造液压机
CN110816453A (zh) 一种可吸能汽车以及碰撞时吸能方式
CN206719144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后保险杠
CN206794542U (zh) 斜楔机构及模具
CN213056969U (zh) 一种缓冲性能好的汽车保险杠
CN10894475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具有防撞缓冲用保险杠
CN213002159U (zh) 一种汽车模具用自动化取料机构
CN211347399U (zh)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移动变形壁障
CN201763879U (zh) 单筒内置气囊转向减震器
CN210938103U (zh) 一种车床设备用缓压底座
CN110773695B (zh) 一种中频加热炉前轴锻件上料工段降噪装置
CN103008468A (zh) 一种z形翻边模具
CN205989715U (zh) 一种缓冲式保险杠
CN216178756U (zh) 刀库内防护组件
CN205732693U (zh) 一种汽车车身冲压机用缓冲装置
CN206884602U (zh) 一种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
CN213516275U (zh) 一种用于高加速度冲击安全保护装置
CN214580212U (zh) 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摩擦压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