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5018U - 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15018U
CN211515018U CN201921989768.0U CN201921989768U CN211515018U CN 211515018 U CN211515018 U CN 211515018U CN 201921989768 U CN201921989768 U CN 201921989768U CN 211515018 U CN211515018 U CN 211515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driving
plate
transmiss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97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华
宋金聚
司俊杰
周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llysys Suzho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llysys Suzho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llysys Suzho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llysys Suzho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97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15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15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15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预备箱体、点胶箱体和卸料箱体,还包括密封门机构、维修门机构、混料器更换机构、升降平台机构、注射平台机构、废胶清理机构和截止阀机构,预备箱体和点胶箱体之间设有密封门机构,点胶箱体和卸料箱体之间也设有密封门机构,点胶箱体外侧设有维修门机构,点胶箱体上端设有混料器更换机构,混料器更换机构下端连接截止阀机构,截止阀机构设于点胶箱体内腔,点胶箱体内腔设有升降平台机构,升降平台机构上端设有注射平台机构,注射平台机构上设有废胶清理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加工工艺连贯性好,工作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大大增强,保证了产品加工的均一性。

Description

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子产品的运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产品的封装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一些传感器、微控制器、执行器等,需要进行真空灌胶,保证使用状态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的真空点胶机,仅有一个点胶箱体,其工作过程大致为:打开真空点胶箱门-送入产品-关闭真空点胶箱门-抽真空-达到预设负压-开始点胶工作-工作完毕-泄负压-打开真空点胶箱门-取出产品。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真空灌胶效率非常低,需要反复的对点胶箱体进行抽真空和泄真空,会导致产品均一性较差;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点胶机并不设置维护部件,如针头清理、维修密封门等结构,导致运行稳定性差,当点胶箱体内部件损坏时,需要对点胶箱体进行拆卸维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真空点胶机,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预备箱体、点胶箱体和卸料箱体,还包括密封门机构、维修门机构、混料器更换机构、升降平台机构、注射平台机构、废胶清理机构和截止阀机构,所述预备箱体和点胶箱体之间设有密封门机构,所述点胶箱体和卸料箱体之间也设有密封门机构,所述点胶箱体外侧设有维修门机构,所述点胶箱体上端设有混料器更换机构,所述混料器更换机构下端连接截止阀机构,所述截止阀机构设于所述点胶箱体内腔,所述点胶箱体内腔设有升降平台机构,所述升降平台机构上端设有注射平台机构,所述注射平台机构上设有废胶清理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门机构包括密封门体、密封气缸和密封导轨,所述密封门体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个密封导轨,两个所述密封导轨螺接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所述密封门体底端与密封气缸铰接,所述密封气缸螺接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
所述密封门体包括密封门板、滑轮一、滑轮二、密封安装槽、螺栓、安装板和连接件一,所述密封门板两侧面对称安装有若干滑轮一,所述滑轮一滑动设于所述密封导轨内,所述密封门板前端面左右两边对称安装有若干滑轮二,所述滑轮二与密封导轨内侧壁滑动抵接,所述密封门板底部设置有密封安装槽,所述密封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与连接件一螺接固定;
所述密封导轨包括导轨块、密封安装孔、导槽和限位装置,若干所述密封安装孔设置在导轨块的端面,所述导轨块侧面设置有导槽,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导槽内部;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一限位凸起对应设置在导槽中部,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二限位凸起对应设置在导槽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维修门机构包括门轴固定块、门体固定块、维修门体和气弹簧,所述点胶箱体上安装固定有两个门轴固定块,且两个所述门轴固定块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点胶箱体上安装固定有两个门体固定块,且两个所述门体固定块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维修门体下部铰接在两个门轴固定块之间,所述维修门体上部与两个门体固定块相抵,所述气弹簧一端与维修门体铰接,所述气弹簧另一端与点胶箱体铰接;
所述门轴固定块包括块体一、安装孔一和轴通槽,所述块体一呈立方体,所述轴通槽穿过块体一,且所述轴通槽向内倾斜设置在块体一的侧面,两个所述安装孔一穿过块体一,且所述安装孔一设置在块体一端面,所述块体一通过两个安装孔一与点胶箱体螺接;
所述门体固定块包括块体二、安装孔二和固定槽,所述块体二顶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具有坡度且向内倾斜,所述块体二前端有两个安装孔二,所述块体二通过两个安装孔二螺接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
所述点胶箱体上设有面板、维修窗口和密封圈,所述面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维修窗口,所述维修窗口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圈,两个所述门轴固定块对称设于所述维修窗口两侧,两个所述门体固定块对称设于所述维修窗口两侧;
所述维修门体包括维修门板、玻璃窗、门轴、门栓和提手,所述维修门板顶部设置有门栓,所述门栓与固定槽相抵,所述维修门板底部设置有门轴,所述门轴活动插设在轴通槽内,所述维修门板中心区域设置有玻璃窗,所述玻璃窗上方设置有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混料器更换机构包括混料器、混料器升降装置、从动装置和驱动装置一,所述混料器固定在混料器升降装置前端,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后端活动套设在从动装置上,所述从动装置底部与驱动装置一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装置和驱动装置一均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端;
所述从动装置包括支撑条、升降导轨、上支撑板一、下支撑板一、升降螺杆装置和下固定板,所述升降螺杆装置竖直安装在下支撑板一中央,所述下支撑板一两侧分别与支撑条螺接固定,两个所述支撑条上均安装有升降导轨,所述支撑条上端与上支撑板一螺接固定,所述支撑条下端与下固定板螺接固定,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点胶箱体上,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传动连接在所述升降螺杆装置上,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与升降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升降螺杆装置包括上轴承、螺杆、端盖、下轴承、轴承套圈和从动带轮,所述螺杆上端固定设置有上轴承,所述螺杆下部安装有下轴承,所述下轴承设置在轴承套圈内,所述轴承套圈上端面与端盖螺接固定,所述轴承套圈下端面与下支撑板一螺接固定,所述螺杆下端安装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与驱动装置一传动连接;
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块一、固定板一、导向块一、传动块和传动件一,所述固定块一一侧与混料器螺接固定,所述固定块一另一侧与固定板一正面螺接固定,所述固定板一反面与两个导向块一螺接固定,两个所述导向块一分别活动嵌套在两个升降导轨上,所述传动块与固定板一反面螺接固定,所述传动块固定套设在传动件一上,所述传动件一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传动件一套设在螺杆上;
所述驱动装置一包括手轮装置、轴承座、驱动箱和连接件二,所述轴承座螺接固定在驱动箱上端面,所述手轮装置插设在轴承座的中心孔内,且所述手轮装置通过轴承座安装在驱动箱上,所述驱动箱底端螺接固定有连接件二,所述连接件二固定设置在所述点胶箱体上端;
所述手轮装置包括驱动手轮、阶梯轴、驱动轴承、挡圈和驱动带轮一,所述阶梯轴一端与驱动手轮固定连接,所述阶梯轴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带轮一,所述驱动轴承套设在阶梯轴上,且所述驱动轴承固定嵌入进轴承座下端,所述挡圈套设在阶梯轴上,且所述挡圈与驱动轴承相抵,所述驱动带轮一与从动带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截止阀机构包括注射机构、针管稳定块、截止机构、截止稳定块和阀体连接件,所述注射机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截止稳定块,两个所述截止稳定块均安装有截止机构,且两个所述截止机构对称设于所述注射机构两侧,所述注射机构与所述截止机构相抵,所述注射机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置一个阀体连接件,且阀体连接件固定设于两个所述截止稳定块之间,所述阀体连接件的底端与针管稳定块螺接固定;
所述注射机构包括注射管、稳定密封圈、注射软管和注射针,所述稳定密封圈套设在注射管上,所述注射管底端与注射软管连通,所述注射软管上安装有注射针,所述注射软管外壁与所述截止机构相抵;
所述截止机构包括缸筒、通气口一、通气口二、活塞、活塞杆、压头和复位弹簧,所述缸筒内腔与通气口一连通,所述缸筒内腔与通气口二连通,所述缸筒内腔活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活塞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伸出所述缸筒外与压头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在伸出部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压头对称设于所述注射软管两侧,所述压头与所述注射软管相抵;
所述针管稳定块包括组合块一和组合块二,所述组合块一内设置有凹槽,所述组合块二螺接固定在组合块一的凹槽内;
所述组合块一包括固定块二、安装孔三、软管槽、针管安装槽和针管安装孔,所述固定块二上端面设置有安装孔三,所述组合块一通过所述安装孔三与阀体连接件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二侧面设置有针管安装槽,所述固定块二通过针管安装槽与组合块二螺接固定,所述针管安装槽内设置有软管槽,所述软管槽内安装有注射软管,所述针管安装孔设置在固定块二底端,且针管安装孔与软管槽连通,所述针管安装孔内安装有注射针;
所述截止稳定块包括稳定块体、安装孔四、活塞杆通孔和注射软管槽,所述缸筒与稳定块体螺接固定,所述稳定块体呈T型,所述活塞杆通孔设置在稳定块体中心位置,所述活塞杆活动插设在活塞杆通孔内部,所述活塞杆通过压头与注射软管相抵,所述安装孔四设置在活塞杆通孔两侧,所述稳定块体通过安装孔四与阀体连接件螺接固定,所述活塞杆通孔与注射软管槽正交,所述注射软管槽内安装固定有注射软管;
所述阀体连接件包括T型连接块、安装通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T型连接块顶端设置有两个安装通孔,所述T型连接块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T型连接块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稳定块体螺接固定,所述T型连接块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T型连接块通过第二连接孔与固定块二螺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机构包括上支撑板二、导向装置、传动装置、驱动装置二和下支撑板二,所述驱动装置二固定设置在上支撑板二上,所述上支撑板二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导向装置,两个所述导向装置的底端与下支撑板二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二上竖直设置有四个传动装置,四个所述传动装置插设在上支撑板二上,所述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二;
所述上支撑板二包括导向装置安装孔、传动装置安装孔、调节槽、带轮调节机构、驱动装置安装孔和板体一,所述板体一的上端面设置有四个传动装置安装孔,所述传动装置固定插设在传动装置安装孔内,所述传动装置安装孔外侧设置有四个导向装置安装孔,所述导向装置与导向装置安装孔滑动连接固定,四个所述传动装置安装孔内侧设置有驱动装置安装孔,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孔与驱动装置二螺接固定,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孔左侧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活动设置有带轮调节机构;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二、光杠保护套和光杠,所述上支撑板二与导向块二螺接固定,所述导向块二的两个导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光杠保护套,两个所述光杠保护套内分别插设有一个光杠,两个所述光杠竖直固定设置在下支撑板二上端;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带轮、丝杠轴套、传动丝杠和传动件二,所述丝杠轴套螺接固定在传动装置安装孔内,所述丝杠轴套活动套设在传动丝杠上,所述传动丝杠顶端与传动带轮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轴套下方设置有传动件二,所述传动件二内设置有螺纹,所述传动丝杠套设在传动件二内,且所述传动件二与传动丝杠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二与下支撑板二螺接固定;
所述带轮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带轮、固定轴、调节板和活动槽,所述调节槽内活动插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顶端安装有调节带轮,所述固定轴底端与调节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与上支撑板二螺接固定;
所述驱动装置二包括驱动电机一和驱动带轮二,所述驱动电机一与驱动装置安装孔螺接固定,所述驱动电机一输出轴与驱动带轮二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带轮二、调节带轮和四个传动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下支撑板二包括板体二、电机让出孔和传动件安装孔,所述板体二中心区域设置有电机让出孔,所述电机让出孔四周均匀设置有四个传动件安装孔,四个所述传动件安装孔与传动件二螺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平台机构包括承载平台、传送装置、油缸升降装置和平动装置,所述承载平台活动套设在油缸升降装置上端,所述油缸升降装置下端与平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平动装置顶端与传送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承载平台包括承载板体、防滑条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承载板体底端,所述定位孔套设在油缸升降装置上,所述承载板体底端设置有防滑条,所述承载板体通过防滑条传动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顶端;
所述油缸升降装置包括上支撑板三、固定板二、下支撑板三、油缸、导向柱和定位销,所述上支撑板三顶端竖向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活动插设在定位孔内,所述上支撑板三下端竖直固定若干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活动插设在固定板二上,所述固定板二中心区域安装有油缸,所述油缸与上支撑板三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二通过支撑柱一与下支撑板三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三与平动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动力机、滚轴、传送带和机架,所述平动装置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机架,所述动力机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内安装有滚轴,所述动力机输出轴与滚轴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沿所述机架长度方向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滚轴与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与防滑条贴合连接;
所述平动装置包括横向移动装置和纵向移动装置,所述横向移动装置设置在纵向移动装置上端,所述纵向移动装置与横向移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横向移动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下支撑板四,所述横向移动装置的顶端与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主轴箱一、横向滑台、横向滑块、横向主轴丝杠、横向导轨和横向驱动电机,所述机架固定设置在主轴箱一上端,所述主轴箱一长度方向活动插设有横向主轴丝杠,所述横向主轴丝杠与横向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横向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主轴箱一底端,所述主轴箱一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上设置有若干横向滑块,且所述横向导轨与若干横向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横向滑块与油缸升降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横向主轴丝杠上套设有横向滑台,所述横向滑台与油缸升降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纵向驱动电机、主轴箱二、纵向滑台、纵向主轴丝杠、纵向滑块和纵向滑轨,所述主轴箱二端部与纵向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纵向主轴丝杠传动连接,所述纵向主轴丝杠沿所述主轴箱二长度方向插设在主轴箱二内,且所述纵向主轴丝杠上套设有纵向滑台,所述纵向滑台与纵向主轴丝杠传动连接,所述纵向滑台与主轴箱一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箱二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纵向滑轨,所述纵向滑轨上活动设置有纵向滑块,所述纵向滑块与主轴箱一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废胶清理机构包括承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承接板上的废胶箱、驱动机构、夹持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废胶箱两端对称设有支撑机构,两个所述支撑机构之间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废胶箱上方,所述夹持机构一端部传动连接驱动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二、支撑板五、导向杆和安装座,所述支撑柱二竖直固定于所述承接板上,所述支撑柱二上端固定有支撑板五,所述支撑板五两端对称设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所述废胶箱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夹持机构滑动设于所述导向杆上;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内侧开设有安装槽一,所述安装槽一内设有擦拭件,所述安装槽一两侧对称设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一端与所述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板另一端与所述擦拭件外壁相抵,所述夹持板端部开设有导孔,所述导孔内设有导套,所述导套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夹爪气缸、支架和驱动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支撑机构外侧,所述夹爪气缸设于所述支架上端,所述夹爪气缸传动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驱动件,两个所述驱动件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板;
所述驱动件包括滑槽、驱动滑块和连接件三,所述夹爪气缸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有驱动滑块,所述连接件三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滑块,所述连接件三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擦拭件为条形海绵。
进一步地,还包括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夹持板外侧,所述测距传感器朝向所述废胶箱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设置三段式的预备箱体、点胶箱体和卸料箱体,从而能够始终保持点胶箱体内的真空状态,预备箱体进行真空进料和卸料箱体进行泄真空排料,实现了连续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点胶箱体内负压不变,保证了产品生产的均一性;并在点胶箱体上设置了密封门机构、维修门机构、混料器更换机构、升降平台机构、注射平台机构、废胶清理机构和截止阀机构,大大提高了点胶机的运行稳定性,并在点胶箱体内部件发生损坏时,可方便通过维修门进行修理,节省了大量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加工工艺连贯性好,工作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大大增强,保证了产品加工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的点胶箱体主视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卸料箱体拆解后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密封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密封门机构中密封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密封门机构中密封门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维修门机构爆炸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维修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维修门机构中门体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维修门机构中门轴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点胶箱体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混料器更换机构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混料器更换机构的从动装置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混料器更换机构的升降螺杆装置分解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混料器更换机构的驱动装置一分解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混料器更换机构的手轮装置分解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混料器更换机构的混料器升降装置分解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截止阀机构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截止阀机构的爆炸分解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截止阀机构的阀体连接件立体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截止阀机构的截止稳定块立体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截止阀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截止阀机构的组合块一立体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升降平台机构立体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升降平台机构俯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升降平台机构上支撑板二立体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升降平台机构传动装置立体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升降平台机构导向装置立体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升降平台机构带轮调节机构立体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升降平台机构下支撑板二立体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注射平台机构的立体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注射平台机构的传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注射平台机构的纵向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注射平台机构的横向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注射平台机构的横向移动装置的结构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注射平台机构的平动装置立体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注射平台机构的承载平台立体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注射平台机构的油缸升降装置立体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的废胶清理机构的第一角度立体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的废胶清理机构的第二角度立体图;
图中:
A预备箱体;B点胶箱体;C卸料箱体;
1密封门机构;11密封门体;111密封门板;112滑轮一;113滑轮二;114密封安装槽;115螺栓;116安装板;117连接件一;12密封气缸;13密封导轨;131导轨块;132密封安装孔;133导槽;134限位装置;1341第一限位槽;1342第二限位槽;1343第一限位凸起;1344第二限位凸起;
2维修门机构;21门轴固定块;211块体一;212安装孔一;213轴通槽;22门体固定块;221块体二;222安装孔二;223固定槽;23维修门体;231维修门板;232玻璃窗;233门轴;234门栓;235提手;24气弹簧;25面板;26维修窗口;27密封圈;
3混料器更换机构;31混料器;32混料器升降装置;321固定块一;322固定板一;323导向块一;324传动块;325传动件一;33从动装置;331支撑条;332升降导轨;333上支撑板一;334下支撑板一;335升降螺杆装置;3351上轴承;3352螺杆;3353端盖;3354下轴承;3355轴承套圈;3356从动带轮;336下固定板;34驱动装置一;341手轮装置;3411驱动手轮;3412阶梯轴;3413驱动轴承;3414挡圈;3415驱动带轮一;342轴承座;343驱动箱;344连接件二;
4升降平台机构;41上支撑板二;411导向装置安装孔;412传动装置安装孔;413调节槽;414带轮调节机构;4141调节带轮;4142固定轴;4143调节板;4144活动槽;415驱动装置安装孔;416板体一;42导向装置;421导向块二;422光杠保护套;423光杠;43传动装置;431传动带轮;432丝杠轴套;433传动丝杠;434传动件二;44驱动装置二;441驱动电机一;442驱动带轮二;45下支撑板二;451板体二;452电机让出孔;453传动件安装孔;
5注射平台机构;51承载平台;511承载板体;512防滑条;513定位孔;52传送装置;521动力机;522滚轴;523传送带;524机架;53油缸升降装置;531上支撑板三;532固定板二;533下支撑板三;534油缸;535导向柱;536定位销;54平动装置;541横向移动装置;5411主轴箱一;5412横向滑台;5413横向滑块;5414横向主轴丝杠;5415横向导轨;5416横向驱动电机;542纵向移动装置;5421纵向驱动电机;5422主轴箱二;5423纵向滑台;5424纵向主轴丝杠;5425纵向滑块;5426纵向滑轨;
6废胶清理机构;61承接板;62废胶箱;63驱动机构;631夹爪气缸;632支架;633驱动件;6331滑槽;6332驱动滑块;6333连接件三;64夹持机构;641夹持板;642安装槽;643擦拭件;644锁紧板;645导孔;646导套;65支撑机构;651支撑柱二;652支撑板五;653导向杆;654安装座;66测距传感器;
7截止阀机构;71注射机构;711注射管;712稳定密封圈;713注射软管;714注射针;72针管稳定块;721组合块一;7211固定块二;7212安装孔三;7213软管槽;7214针管安装槽;7215针管安装孔;722组合块二;73截止机构;731缸筒;732通气口一;733通气口二;734活塞;735活塞杆;736压头;737复位弹簧;74截止稳定块;741稳定块体;742安装孔四;743活塞杆通孔;744注射软管槽;75阀体连接件;751T型连接块;752安装通孔;753第一连接孔;754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如图1-2,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预备箱体A、点胶箱体B和卸料箱体C,上述预备箱体A、点胶箱体B和卸料箱体C均可在真空设备抽真空条件下达到真空状态,待加工产品依次经过预备箱体A、点胶箱体B和卸料箱体C后,实现点胶作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行稳定性,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门机构1、维修门机构2、混料器更换机构3、升降平台机构4、注射平台机构5、废胶清理机构6和截止阀机构7。
所述预备箱体A和点胶箱体B之间设有密封门机构1,所述点胶箱体B和卸料箱体C之间也设有密封门机构1,密封门机构1能够将预备箱体A、点胶箱体B和卸料箱体C之间隔绝密封,并在需要运输待加工产品时,密封门机构1打开。在此实施例中,预备箱体A和卸料箱体C两端也可以设置同样结构的密封门机构1,方便进出料。
所述点胶箱体B外侧设有维修门机构2,在点胶箱体B作业时,维修门机构2能够保证密封性,并在需要打开维修时,能够辅助维修人员打开和关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点胶机的工作稳定性。
所述点胶箱体B上端设有混料器更换机构3,混料器与物料管连接,物料管将混合胶通过混料管通入到点胶箱体B内,所述混料器更换机构3下端连接截止阀机构7,截止阀能够控制物料胶液的点胶作业和停止作业,所述截止阀机构7设于所述点胶箱体B内腔,从而能够对物料胶液的通入速度和通断进行快速的控制,防止胶液的滴漏。
所述点胶箱体B内腔设有升降平台机构4,所述升降平台机构4上端设有注射平台机构5,待加工产品成线性矩阵排列在注射平台机构5上,通过升降平台机构4和注射平台机构5带动待加工产品在X轴、Y轴和Z轴的移动,方便待加工产品与点胶机针头相配合,完成点胶作业。并且,所述注射平台机构5上设有废胶清理机构6,通过定期将混料管中的残胶固化排出和将点胶针头进行擦拭,保证点胶机运行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打开预备箱体A前端门,将产品送入到预备箱体A中,预备箱体A前端门和预备箱体A与点胶箱体B之间的密封门机构1关闭,对预备箱体A和点胶箱体B抽真空;
当预备箱体A和点胶箱体B中的负压平衡后,将预备箱体A和点胶箱体B之间的密封门机构1打开,产品从预备箱体A送入到点胶箱体B中,将预备箱体A和点胶箱体B之间的密封门机构1关闭;
产品在点胶箱体B内,在混料器更换机构3、升降平台机构4、注射平台机构5、废胶清理机构6和截止阀机构7配合下,产品开始灌胶;同时预备箱体A前端门打开,预备箱体A泄真空,然后将第二个产品送入到预备箱体A中,预备箱体A前端门关闭,再次对预备箱体A抽真空;
卸料箱体C后端门关闭,对卸料箱体C抽真空,待卸料箱体C和点胶箱体B之间负压平衡,同时点胶箱体B中产品加工完成后,打开点胶箱体B和卸料箱体C之间的密封门机构1,产品进入卸料箱体C中,并关闭点胶箱体B和卸料箱体C之间的密封门机构1,卸料箱体C泄真空后,将卸料箱体C后端门打开,将产品送出;此时,第二个产品按照上述步骤继续完成加工过程。
为了更加明确的阐述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本申请提供了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3-6,所述密封门机构1包括密封门体11、密封气缸12和密封导轨13,所述密封门体11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个密封导轨13,两个所述密封导轨13螺接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所述密封门体11底端与密封气缸12铰接,所述密封气缸12螺接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密封气缸12与气泵连通,通过控制密封气缸12伸缩能够实现密封门体11的闭合。
所述密封门体11包括密封门板111、滑轮一112、滑轮二113、密封安装槽114、螺栓115、安装板116和连接件一117,所述密封门板111两侧面对称安装有若干滑轮一112,所述滑轮一112滑动设于所述密封导轨13内,所述密封门板111前端面左右两边对称安装有若干滑轮二113,所述滑轮二113与密封导轨13内侧壁滑动抵接,所述密封门板111底部设置有密封安装槽114,所述密封安装槽114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16,所述安装板116通过螺栓115与连接件一117螺接固定;
所述密封导轨13包括导轨块131、密封安装孔132、导槽133和限位装置134,若干所述密封安装孔132设置在导轨块131的端面,所述导轨块131侧面设置有导槽133,所述限位装置134设置在导槽133内部;
所述密封门体11包括密封门板111,密封门板111两侧面各安装有若干滑轮一112,密封门板111前端面左右两边各安装有若干滑轮二113,所述滑轮一112位于导槽133内部且与导槽133接触,从而使得密封门板111能够沿着导槽133所在路径移动,同时滑轮二113与导轨块131侧面接触相抵,从而使得密封门板111总位于两条密封导轨13之间,从而避免滑轮一112端部与导轨块131接触碰撞,导致密封门板111被卡死。
此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导轨13包括导轨块131,导轨块131侧面设置有导槽133,导槽133内部设置有限位装置134,由于滑轮一112在导槽133内部,且滑轮一112与密封门板111一起运动,当密封门关闭时,滑轮一112嵌入到限位装置134中,密封门板111与点胶箱体紧密贴合,从而隔绝外界空气,保证维持点胶箱体内的真空环境。
此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门板111后端设置有橡胶垫(图中未示出),由于橡胶垫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填补密封门板111与点胶箱体之间可能出现的空隙,从而增强了密封门的气密性。
此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块131正面设置有密封安装孔132,螺栓115通过密封安装孔132使导轨块131螺接固定在点胶箱体上。
此实施例中,限位装置134包括第一限位槽1341、第二限位槽1342、第一限位凸起1343和第二限位凸起1344,所述第一限位槽1341与第一限位凸起1343对应设置在导槽133中部,所述第二限位槽1342与第二限位凸起1344对应设置在导槽133端部。第一限位槽1341与第一限位凸起1343保持平行,所述第二限位槽1342与第二限位凸起1344保持平行,当两个滑轮一112分别进入第一限位槽1341和第二限位槽1342时,滑轮一112带动密封门体11与点胶箱体紧密贴合,从而实现了密封门隔绝外界空气,保证维持点胶箱体内的真空环境的目的。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过密封气缸12驱动密封门体11,实现了密封门体11的自动开闭,避免了密封门由于人为疏忽导致关闭不牢的问题;其次导槽133内部设置有限位槽,当门体关闭时,两个滑轮一112分别进入到第一限位槽1341和第二限位槽1342内,密封门体11朝向点胶箱体方向横向移动,从而带动密封门板111和点胶箱体紧密贴合,防止出现外界空气进入到点胶机点胶箱体内部,导致出现物料发生氧化,造成产品无法使用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7-11,所述维修门机构2包括门轴固定块21、门体固定块22、维修门体23和气弹簧24,所述点胶箱体上安装固定有两个门轴固定块21,且两个所述门轴固定块21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点胶箱体上安装固定有两个门体固定块22,且两个所述门体固定块22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维修门体23下部铰接在两个门轴固定块21之间,所述维修门体23上部与两个门体固定块22相抵,所述气弹簧24一端与维修门体23铰接,所述气弹簧24另一端与点胶箱体铰接;维修门体23的重量较大,气弹簧24的弹力可以与维修门体23重力抵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维修门厚实笨重而导致的维修门的开启闭合不便的问题。
同时,为了使维修门体23与点胶箱体进行紧密配合,防止漏气,对门轴固定块21和门体固定块22结构进行了设计。所述门轴固定块21包括块体一211、安装孔一212和轴通槽213,所述块体一211呈立方体,所述轴通槽213穿过块体一211,且所述轴通槽213向内倾斜设置在块体一211的侧面,两个所述安装孔一212穿过块体一211,且所述安装孔一212设置在块体一211端面,所述块体一211通过两个安装孔一212与点胶箱体螺接固定;当然,块体一211也可以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与点胶箱体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门体固定块22包括块体二221、安装孔二222和固定槽223,所述块体二221顶端设置有固定槽223,所述固定槽223具有坡度且向内倾斜,所述块体二221前端有两个安装孔二222,所述块体二221通过两个安装孔二222螺接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固定槽223的开口向上,当门栓234向上移动,可以悬挂到固定槽223内时,由于具有一定坡度,从而确保维修门板231不会滑落,同时,能够使得维修门体23与点胶箱体贴合更加紧密,块体二221前端有两个安装孔二222,块体二221通过两个安装孔二222螺接固定在点胶箱体上。更进一步的,块体二221也可以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与点胶箱体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点胶箱体上设有面板25、维修窗口26和密封圈27,所述面板25中心位置设置有维修窗口26,所述维修窗口26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圈27,两个所述门轴固定块21对称设于所述维修窗口26两侧,两个所述门体固定块22对称设于所述维修窗口26两侧,维修人员可以通过维修窗口26对点胶箱体进行日常的检修与保养。维修门体23关闭时,维修窗口26通过密封圈27与维修门体23紧密贴合,从而起到了避免空气进入点胶箱体的作用,同时两个门轴固定块21对称设于维修窗口26两侧,两个门体固定块22对称设于维修窗口26两侧,从而使得维修门体23能够与维修窗口26的位置一致,从而达到密封点胶箱体的目的。
所述维修门体23包括维修门板231、玻璃窗232、门轴233、门栓234和提手235,所述维修门板231顶部设置有门栓234,所述门栓234与固定槽223相抵,所述维修门板231底部设置有门轴233,所述门轴233活动插设在轴通槽213内,所述维修门板231中心区域设置有玻璃窗232,所述玻璃窗232上方设置有提手235。门轴233通过轴通槽213与门轴固定块21铰接,且门轴233可以在轴通槽213内上下活动,从而便于维修门体23与门体固定块22相抵。
维修门板231底部设置有门轴233,门轴233插设在轴通槽213内,且门轴233能够在轴通槽213内上下移动,从而使得门栓234能够嵌入到固定槽223内,维修门板231中心区域设置有玻璃窗232,玻璃窗232上方设置有提手235,操作人员通过提手235来辅助开合维修门板231,方便将维修门板231上的门栓234从固定槽223拉出,或将维修门板231向上提拉使门栓234卡入固定槽223中,以便于维修门的使用。
此维修门机构2主要用于日常的检修与保养,当需要开启维修门体23时,向上拉动提手235,使得门栓234与固定槽223脱离,同时门轴233沿轴通槽213向上运动,此时维修门体23的重力被气弹簧24的弹力抵消,大大减轻了开启维修门的难度;同理,当关闭维修门,只需要使门栓234嵌入到固定槽223内,即可完成门体的闭合,并使得维修门体23与点胶箱体紧密贴合。
实施例3
如图12-17,所述混料器更换机构3包括混料器31、混料器升降装置32、从动装置33和驱动装置一34,所述混料器31固定在混料器升降装置32前端,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32后端活动套设在从动装置33上,所述从动装置33底部与驱动装置一34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装置33和驱动装置一34均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端;在使用时,通过驱动装置一34带动从动装置33传动,从动装置33带动混料器升降装置32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混料器31可以脱离点胶箱体,移动到点胶箱体上方,方便对混料器31进行维护和更换。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装置33包括支撑条331、升降导轨332、上支撑板一333、下支撑板一334、升降螺杆装置335和下固定板336,所述升降螺杆装置335竖直安装在下支撑板一334中央,所述下支撑板一334两侧分别与支撑条331螺接固定,两个所述支撑条331上均安装有升降导轨332,所述支撑条331上端与上支撑板一333螺接固定,所述支撑条331下端与下固定板336螺接固定,所述下固定板336固定设置在所述点胶箱体上,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32传动连接在所述升降螺杆装置335上,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32与升降导轨332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混料器升降装置32可以沿升降导轨332运动。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螺杆装置335包括上轴承3351、螺杆3352、端盖3353、下轴承3354、轴承套圈3355和从动带轮3356,所述螺杆3352上端固定设置有上轴承3351,所述螺杆3352下部安装有下轴承3354,所述下轴承3354设置在轴承套圈3355内,所述轴承套圈3355上端面与端盖3353螺接固定,所述轴承套圈3355下端面与下支撑板一334螺接固定,所述螺杆3352下端安装有从动带轮3356,所述从动带轮3356与驱动装置一34传动连接;由此使得升降螺杆装置335竖直固定在上支撑板一333与下支撑板一334之间,同时提高了从动装置33的整体稳定性。
轴承套圈3355上端面与端盖3353螺接固定,从而防止异物进入到下轴承3354内,造成下轴承3354失效。螺杆3352下端安装有从动带轮3356,通过从动带轮3356转动带动螺杆3352转动,轴承套圈3355下端面与下固定板336螺接固定,从而提高螺杆3352运动的稳定性。所述从动带轮3356与驱动装置一34传动连接,启动驱动装置一34即可实现螺杆3352转动。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32包括固定块一321、固定板一322、导向块一323、传动块324和传动件一325,所述固定块一321一侧与混料器31螺接固定,所述固定块一321另一侧与固定板一322正面螺接固定,所述固定板一322反面与两个导向块一323螺接固定,两个所述导向块一323分别活动嵌套在两个升降导轨332上,所述传动块324与固定板一322反面螺接固定,所述传动块324固定套设在传动件一325上,所述传动件一325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传动件一325套设在螺杆3352上;两个导向块一323分别活动嵌套在两个升降导轨332上,使得导向块一323能够沿升降导轨332运动。传动块324与固定板一322的反面螺接固定,传动块324固定套设在传动件一325上,传动件一325内部设置有螺纹,传动件一325套设在螺杆3352上。由于传动块324与传动件一325之间保持固定,传动块324在升降导轨332的作用下限制了传动件一325的转动自由度,使得传动件一325只能沿升降导轨332运动,通过传动件一325带动传动块324运动,从而达到移动固定块一321的目的。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一34包括手轮装置341、轴承座342、驱动箱343和连接件二344,所述轴承座342螺接固定在驱动箱343上端面,所述手轮装置341插设在轴承座342的中心孔内,轴承座342起到稳定手轮装置341的作用。且所述手轮装置341通过轴承座342安装在驱动箱343上,所述驱动箱343底端螺接固定有连接件二344,所述连接件二344固定设置在所述点胶箱体上端。
所述手轮装置341包括驱动手轮3411、阶梯轴3412、驱动轴承3413、挡圈3414和驱动带轮一3415,所述阶梯轴3412一端与驱动手轮3411固定连接,所述阶梯轴341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带轮一3415,所述驱动轴承3413套设在阶梯轴3412上,且所述驱动轴承3413固定嵌入进轴承座342下端,所述挡圈3414套设在阶梯轴3412上,且所述挡圈3414与驱动轴承3413相抵,所述驱动带轮一3415与从动带轮3356传动连接。挡圈3414起到隔离驱动带轮一3415与驱动轴承3413作用,以免驱动带轮一3415与驱动轴承3413发生干涉,驱动带轮一3415与从动带轮3356通过皮带(图中未视出)传动连接。
通过驱动手轮3411带动驱动带轮一3415转动,驱动带轮一3415与从动带轮3356传动连接,使得从动带轮3356带动螺杆3352转动,螺杆3352与传动件一325形成螺纹副,从而使得固定块一321可以沿着升降导轨332上下运动,由于固定块一321与混料器3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混料器31可以沿升降导轨332运动,当混料器31或喷嘴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更换部件时,摇动驱动手轮3411即可实现混料器31与点胶箱体的分离。
实施例4
如图18-23,所述截止阀机构7包括注射机构71、针管稳定块72、截止机构73、截止稳定块74和阀体连接件75,所述注射机构7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截止稳定块74,两个所述截止稳定块74均安装有截止机构73,起到了固定截止机构73的作用,两个所述截止机构73对称设于所述注射机构71两侧,使得注射机构71与截止机构73相抵,以便于夹紧注射机构71从而实现截流。注射机构71前方和后方分别设置一个阀体连接件75,且阀体连接件75固定设于两个所述截止稳定块74之间,所述阀体连接件75的底端与针管稳定块72螺接固定。由此使得阀体连接件75、截止稳定块74和针管稳定块72互相固定连接,以提高截止阀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注射机构71包括注射管711、稳定密封圈712、注射软管713和注射针714,稳定密封圈712套设在注射管711上,由于注射管711插设进点胶箱体内部,稳定密封圈712填补了注射管711与点胶箱体之间的空隙,由此稳定密封圈712在起到固定注射管711的作用的同时也达到了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点胶机的目的。所述注射针714安装在注射软管713下端,并与注射软管713连通,注射针714的孔径小于注射软管713,使得注射针714能够限制注射软管713内胶剂的流速,防止因为胶剂原料的流速过快导致胶剂进入模具是发生溅射,造成产品不合格。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截止机构73包括缸筒731、通气口一732、通气口二733、活塞734、活塞杆735和压头736,缸筒731内腔分别与通气口一732与通气口二733连通,通气口一732与通气口二733均与气泵连通,缸筒731内腔设置有活塞734,气泵分别通过向通气口一732与通气口二733通气,驱动活塞734在缸筒731内往返运动。活塞734带动活塞杆735运动,活塞杆735带动压头736与注射软管713相抵,由于截止机构73沿注射软管713对称设置,当两个活塞杆735全部伸出时,带动两个压头736逐渐靠近并挤压注射软管713,注射软管713随即闭合,从而防止胶剂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活塞杆735在伸出部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737,所述复位弹簧737一端与压头736相抵,所述复位弹簧737另一端与缸筒731相抵,当缸筒731内腔没有气体流入时,在复位弹簧737弹力的作用下,压头736被撑开,两个压头736压紧注射软管713,使得注射软管713保持闭合,从而防止胶剂流出。由此即使在发生停电故障的情况下,也能防止胶剂流出。
在此实施例中,针管稳定块72包括组合块一721和组合块二722,所述组合块一721内设置有凹槽,所述组合块二722螺接固定在组合块一721的凹槽内,由于注射软管713材质柔性较高,在注射胶剂时容易出现晃动,导致胶剂不能均匀浇灌到模具中,因此采用组合块一721和组合块二722互相组合,从而夹持注射软管713,避免注射软管713晃动。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块一721包括固定块二7211、安装孔三7212、软管槽7213、针管安装槽7214和针管安装孔7215,所述固定块二7211上端面设置有安装孔三7212,所述组合块一721通过所述安装孔三7212与阀体连接件75下端固定连接,从而防止组合块一721发生晃动。所述固定块二7211侧面设置有针管安装槽7214,所述固定块二7211通过针管安装槽7214与组合块二722螺接固定,提高了注射软管713的稳定性。所述针管安装槽7214内设置有软管槽7213,所述软管槽7213内安装有注射软管713,所述针管安装孔7215设置在固定块二7211底端,且针管安装孔7215与软管槽7213连通,所述针管安装孔7215内安装有注射针714,由于组合块一721位置固定,从而使得注射针714能够保持稳定。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截止稳定块74包括稳定块体741、安装孔四742、活塞杆通孔743和注射软管槽744,所述缸筒731与稳定块体741螺接固定,所述稳定块体741呈T型,所述活塞杆通孔743设置在稳定块体741中心位置,所述活塞杆735活动插设在活塞杆通孔743内部,所述活塞杆735通过压头736与注射软管713相抵,活塞杆735穿过活塞杆通孔743带动压头736运动,从而起到截止胶剂流出的作用。所述安装孔四742设置在活塞杆通孔743两侧,所述稳定块体741通过安装孔四742与阀体连接件75螺接固定,从而提高截止机构73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所述活塞杆通孔743与注射软管槽744正交,所述注射软管槽744内安装固定有注射软管713,从而便于压头736与注射软管713相抵,达到控制胶剂流出的目的。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阀体连接件75包括T型连接块751、安装通孔752、第一连接孔753和第二连接孔754,所述T型连接块751顶端设置有两个安装通孔752,所述T型连接块751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一个第一连接孔753,所述T型连接块751通过第一连接孔753与稳定块体741螺接固定,所述T型连接块751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754,所述T型连接块751通过第二连接孔754与固定块二7211螺接固定。由此使得T型连接块751、稳定块体741和固定块二7211连为一体,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缸筒731内腔通过使通气口一732与气泵连通,内腔通过使通气口二733与气泵连通,使得活塞734在气压的作用下,在缸筒731内腔往返运动,活塞734通过活塞杆735带动压头736与注射软管713外壁相抵,从而实现注射软管713的开启闭合,从而解决了胶剂原料容易外漏的问题;由于缸筒731外侧设置有复位弹簧737,复位弹簧737套设在活塞杆735上,在气泵不通电的情况下,活塞杆735会被复位弹簧737弹力撑开,使得压头736与注射软管713外壁相抵,防止胶剂原料外漏,从而避免由于停电故障导致胶剂原料无法控制的问题。
实施例5
如图24-30,所述升降平台机构4包括上支撑板二41、导向装置42、传动装置43、驱动装置二44和下支撑板二45,所述驱动装置二44固定设置在上支撑板二41上,所述上支撑板二41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导向装置42,两个所述导向装置42的底端与下支撑板二45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二45上竖直设置有四个传动装置43,四个所述传动装置43插设在上支撑板二41上,所述传动装置43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二44;导向装置4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承载平台,承载平台上设置待加工产品。驱动装置二44与传动装置43传动连接,使得传动装置43通过拉动下支撑板二45来带动导向装置42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承载平台稳定升降。
所述上支撑板二41包括导向装置安装孔411、传动装置安装孔412、调节槽413、带轮调节机构414、驱动装置安装孔415和板体一416,所述板体一416的上端面设置有四个传动装置安装孔412,所述传动装置43固定插设在传动装置安装孔412内,所述传动装置安装孔412外侧设置有四个导向装置安装孔411,所述导向装置42与导向装置安装孔411滑动连接固定,四个所述传动装置安装孔412内侧设置有驱动装置安装孔415,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孔415与驱动装置二44螺接固定,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孔415左侧设置有调节槽413,所述调节槽413内活动设置有带轮调节机构414;
所述导向装置42包括导向块二421、光杠保护套422和光杠423,所述上支撑板二41与导向块二421螺接固定,所述导向块二421的两个导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光杠保护套422,两个所述光杠保护套422内分别插设有一个光杠423,两个所述光杠423竖直固定设置在下支撑板二45上端;
所述传动装置43包括传动带轮431、丝杠轴套432、传动丝杠433和传动件二434,所述丝杠轴套432螺接固定在传动装置安装孔412内,所述丝杠轴套432活动套设在传动丝杠433上,所述传动丝杠433顶端与传动带轮431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轴套432下方设置有传动件二434,所述传动件二434内设置有螺纹,所述传动丝杠433套设在传动件二434内,且所述传动件二434与传动丝杠43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二434与下支撑板二45螺接固定。传动件二434与传动丝杠433形成螺纹副,传动件二434与下支撑板二45螺接固定,当传动带轮431转动时,传动丝杠433旋转带动传动件二434实现上下联动,由于传动件二434固定安装在下支撑板二45上,下支撑板二45上端竖直固定有四个光杠423,下支撑板二45推动光杠423运动,从而使得光杠423推动承载平台上下运动。
所述带轮调节机构414包括调节带轮4141、固定轴4142、调节板4143和活动槽4144,所述调节槽413内活动插设有固定轴4142,所述固定轴4142顶端安装有调节带轮4141,所述固定轴4142底端与调节板4143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4143上设置有活动槽4144,活动槽4144与上支撑板二41螺接固定。通过调整固定螺孔在活动槽4144的位置,利用螺栓将螺孔在活动槽4144的位置固定,从而使得活动槽4144与上支撑板二41螺接固定,由此实现调节带轮4141位置的目的。由于调节带轮4141与传动带轮43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调节带轮4141能够帮助张紧皮带,从而防止传动带轮431发生打滑。
所述驱动装置二44包括驱动电机一441和驱动带轮二442,所述驱动电机一441与驱动装置安装孔415螺接固定,所述驱动电机一441输出轴与驱动带轮二442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带轮二442、调节带轮4141和四个传动带轮43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下支撑板二45包括板体二451、电机让出孔452和传动件安装孔453,所述板体二451中心区域设置有电机让出孔452,所述电机让出孔452四周均匀设置有四个传动件安装孔453,四个所述传动件安装孔453与传动件二434螺接固定。当下支撑板二45向上移动时,驱动电机一441可以通过电机让出孔452伸出,从而避免驱动电机一441阻碍下支撑板二45上移。电机让出孔452四周均匀设置有四个传动件安装孔453,四个传动件安装孔453与传动件二434螺接固定,由此使得传动件二434能够带动板体二451移动。
驱动带轮二442、调节带轮4141和四个传动带轮43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皮带内外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带齿,驱动带轮二442、调节带轮4141和四个传动带轮431外圆均和带齿啮合,从而进一步避免皮带发生打滑的问题。
当驱动电机一441启动时,驱动电机一441输出轴带动驱动带轮二442转动,驱动带轮二442、传动带轮431和四个调节带轮414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从而使得四个传动带轮431同向转动。调节带轮4141能够在调节槽413内自由固定,从而使得皮带张紧,避免发生皮带打滑的问题。同时传动带轮431带动传动丝杠433旋转,传动丝杠433套设有传动件二434,传动件二434内设置有内螺纹,从而传动件二434与传动丝杠433形成螺纹副。在四个传动丝杠433的带动下,四个传动件二434带动下支撑板二45竖向运动,下支撑板二45竖直固定有四个光杠423,四个光杠423的顶端均与承载平台固定连接,由此实现升降平台的平稳移动,解决了由于升降平台缺乏稳定性而导致点胶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
实施例6
如图31-38,所述注射平台机构5包括承载平台51、传送装置52、油缸升降装置53和平动装置54,承载平台51活动套设在油缸升降装置53上端,从而防止承载平台51从油缸升降装置53上滑落。油缸升降装置53下端与平动装置54传动连接,从而使得油缸升降装置53能沿着平动装置54运动,平动装置54顶端与传送装置52传动连接,使得传送装置52能够随平动装置54纵向移动。
承载平台51包括承载板体511、防滑条512和定位孔513,定位孔513设置在承载板体511底端,定位孔513套设在油缸升降装置53上,当承载板体511还没有进入到送料装置时,承载板体511通过定位孔513套设在油缸升降装置53上,从而避免承载板体511掉落,同时也便于点胶机上的传感器对产品进行定位。
在此实施例中,承载板体511底端设置有防滑条512,由于承载板体511位于油缸升降装置53的顶端,当油缸升降装置53下降时,承载板体511会落在传送带523上,同时传送带523与防滑条512接触,从而使得承载板体511随传送带523移动。
在此实施例中,油缸升降装置53包括上支撑板三531、固定板二532、下支撑板三533、油缸534、导向柱535和定位销536,上支撑板三531顶端竖向设置有定位销536,定位销536活动插设在定位孔513内,油缸升降装置53通过定位销536来固定承载板体511的位置,从而使得承载板体511可以稳定的落在传送带523上。
在此实施例中,上支撑板三531下端竖直固定若干导向柱535,导向柱535活动插设在固定板二532上,上支撑板三531与固定板二532始终保持平行,固定板二532中心区域安装有油缸534,油缸534与上支撑板三531传动连接,当油缸534上下运动时,导向柱535随上支撑板三531竖直运动,从而保证上支撑板三531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当固定板二532通过支撑柱与下支撑板三533固定连接,下支撑板三533与平动装置54传动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传送装置52包括动力机521、滚轴522、传送带523和机架524,平动装置5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机架524,动力机521固定设置在机架524上,机架524内安装有滚轴522,动力机521输出轴与滚轴522传动连接,传送带523一端套设在滚轴522,传送带523一端套设在机架524上的从动滚轴522上,由此通过滚轴522转动来带动传送带523向前运动,由于传送带523本身具有一定弹性,且其表面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使得承载平台51可以依靠摩擦力向前运动。
在此实施例中,传送带523沿机架524长度方向设于机架524上,滚轴522与传送带523传动连接,传送带523与防滑条512紧密贴合,从而防止承载平台51在传送带523发生打滑的问题。
在此实施例中,平动装置54包括横向移动装置541和纵向移动装置542,横向移动装置541设置在纵向移动装置542上端,通过纵向移动装置542纵向移动,从而带动横向移动装置541纵向移动;横向移动装置541的顶端与机架524固定连接,使得机架524随纵向移动装置542纵向移动。
在此实施例中,横向移动装置541包括主轴箱一5411、横向滑台5412、横向滑块5413、横向主轴丝杠5414、横向导轨5415和横向驱动电机5416,机架524固定设置在主轴箱一5411上端,从而使得机架524能够随着横向移动装置541运动,主轴箱一5411长度方向活动插设有横向主轴丝杠5414,横向主轴丝杠5414与横向驱动电机5416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主轴箱一5411底端,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通过控制伺服电机转动的圈数可以控制油缸升降装置53所在的位置。
在此实施例中,主轴箱一541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横向导轨5415,横向导轨5415上设置有若干横向滑块5413,且横向导轨5415与若干横向滑块5413滑动连接,横向滑块5413与油缸升降装置53固定连接,横向主轴丝杠5414上套设有横向滑台5412,横向滑台5412内设置有内螺纹,从而使得横向滑台5412与横向主轴丝杠5414形成螺旋副,横向滑台5412与油缸升降装置53固定连接,横向导轨5415起到导向作用,由此使得横向滑台5412沿横向导轨5415方向运动。
在此实施例中,纵向移动装置542包括纵向驱动电机5421、主轴箱二5422、纵向滑台5423、纵向主轴丝杠5424、纵向滑块5425和纵向滑轨5426,主轴箱二5422端部与纵向驱动电机5421固定连接,纵向驱动电机5421的输出轴与纵向主轴丝杠5424传动连接,纵向驱动电机5421带动纵向主轴丝杠5424转动。
在此实施例中,纵向主轴丝杠5424沿主轴箱二5422长度方向插设在主轴箱二5422内,且纵向主轴丝杠5424上套设有纵向滑台5423,纵向滑台5423与纵向主轴丝杠5424传动连接,纵向滑台5423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纵向滑台5423与纵向主轴丝杠5424形成螺纹副。纵向滑台5423与主轴箱一5411固定连接,由此通过纵向滑台5423带动与主轴箱一5411运动,主轴箱二542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纵向滑轨5426,纵向滑轨5426起到导向的作用,纵向滑轨5426上活动设置有纵向滑块5425,纵向滑块5425与主轴箱一541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主轴箱一5411只能沿纵向滑轨5426运动。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机架524两端对称设置有位置传感器,以便于确定承载平台51所在位置,继而对产品进行点胶。
其中承载板体511上的产品呈线性阵列固定放置,承载平台51经过进货口到达指定位置,并且固定在油缸升降装置53的顶端,当承载平台51位置稳定后,油缸升降装置53下落,使得承载平台51与传送带523接触,承载平台51底端设置有防滑条512,防止承载平台51在传送带523上打滑,从而造成定位失败。然后随着传送带523向前滚动,带动承载平台51移动。传送装置52设置有平动装置54,平动装置54带动传送装置52在水平面内自由移动,由此可以使得承载平台51上的每一件产品都能准确点胶。当所有产品点胶完毕时,油缸升降装置53运动到承载平台51下方,然后油缸升降装置53支撑承载平台51升起,使承载平台51进入出料口,从而完成整个工作流程。本实施例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能实现自动进料出货,同时相比较现有技术的转盘平台,能够一次性装载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7
提供了一种废胶清理机构6,如图39-40,用于清理混料管中的残留固化的废胶以及针头外的残留废胶。具体包括承接板61,为其他部件提供了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接板61上的废胶箱62、驱动机构63、夹持机构64和支撑机构65,此实施例中,废胶箱62为一个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废胶可以从上端开口排入到废胶箱62中。从而能够保证废胶箱62放置的稳定,防止承接板61在移动过程中,废胶箱62发生移动造成废胶从废胶箱62中溢出。
所述废胶箱62两端对称设有支撑机构65,支撑机构65主要用于将夹持机构64支撑起来,两个所述支撑机构65之间设有夹持机构64,所述夹持机构64设于所述废胶箱62上方,所述夹持机构64一端部传动连接驱动机构63。在使用时,夹持机构64在驱动机构63的带动下,沿着废胶箱62的宽度方向移动,点胶机的针头向下伸入到夹持机构64处,一方面,针头连通混料管,混料管中的残留废胶能够通过针头向下排入到废胶箱62中,另一方面,夹持机构64能够将针头外壁包裹,从而针头在向上移动并与夹持机构64脱离时,夹持机构64能够将针头上的残胶清理下来。
在此实施例中,支撑机构65主要用于对夹持机构64进行支撑。如图所示,夹持机构64是沿废胶箱62长度方向横跨在废胶箱62上的。具体地,所述支撑机构65包括支撑柱二651、支撑板五652、导向杆653和安装座654,所述支撑柱二651竖直固定于所述承接板61上,如图所示,支撑柱二651为两个,其是通过焊接固定在承接板61上的,提高了支撑柱二651的机械强度。所述支撑柱二651上端固定有支撑板五652。所述支撑板五652两端对称设有安装座654,两个所述安装座654之间设有导向杆653,所述导向杆653沿所述废胶箱62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夹持机构64滑动设于所述导向杆653上。在使用时,夹持机构64通过滑动,能够将针头夹紧或松开,方便对针头擦胶。
具体地,所述夹持机构64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板641,所述夹持板641内侧开设有安装槽642,所述安装槽642内设有擦拭件643,擦拭件643用于对针头进行擦拭,清理针头上的残留胶体。所述安装槽642两侧对称设有锁紧板644,所述锁紧板644一端与所述夹持板641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板644另一端与所述擦拭件643外壁相抵,锁紧板644主要用于将擦拭件643固定在安装槽642内,防止擦拭件643从安装槽642内掉出,同时,当擦拭件643使用效率下降后,可通过将锁紧板644拆卸下来,更换擦拭件643。所述夹持板641端部开设有导孔645,所述导孔645内设有导套646,所述导套646套设在所述导向杆653上。因而,在使用时,可使两个夹持板641沿导向杆653滑动,当两个夹持板641相对滑动,并相互靠近时,能够将针头夹持在两个夹持板641之间,当针头向外拔出时,针头上的残留胶则被清理在擦拭件643上或掉入到废胶箱62中;当对针头擦拭完毕后,夹持板641向相反方向滑动,使得夹持板641分别靠近同侧的安装座654。
此实施例中,所述擦拭件643为条形海绵。不会对针头造成损伤,延长针头的使用时间。
在此实施例中,夹持板641在导向杆653上的滑动,需要驱动机构63带动。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63包括夹爪气缸631、支架632和驱动件633,夹爪气缸631采用市售设备,如图所示。所述支架632设于所述支撑机构65外侧,支架632用于固定夹爪气缸631,具体的,所述夹爪气缸631设于所述支架632上端。根据夹爪气缸631的原理,所述夹爪气缸631传动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驱动件633,两个所述驱动件633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板641,因此,在使用时,通过两个驱动件633分别带动夹持板641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了上述夹持板641对针头的夹持清理和松开。
如图所示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633包括滑槽6331、驱动滑块6332和连接件三6333,根据夹爪气缸631的结构,所述夹爪气缸631上端开设有滑槽6331,滑槽6331设置为平行的两条,两个驱动滑块6332分别设置在两个滑槽6331中所述滑槽6331内滑动设有驱动滑块6332,因此,驱动滑块6332仅能在相应的滑槽6331中滑动。所述连接件三633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滑块6332,所述连接件三6333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641端部。因此,当两个驱动滑块6332分别沿着相应的滑槽6331滑动时,两个驱动滑块6332相互靠近,则通过连接件三6333传递动力给夹持板641,两个夹持板641相互靠近,用于对针头夹持,对针头上的胶进行清理;当两个驱动滑块6332分别沿着相应的滑槽6331滑动时,两个驱动滑块6332相互远离,则通过连接件三6333传递动力给夹持板641,两个夹持板641相互远离,并逐渐靠近同侧的安装座654,从而将针头松开。
为了监测废胶箱62内废胶的量,防止废胶溢出造成点胶箱内污染,进一步地,还包括测距传感器66,测距传感器66与点胶机系统相连,所述测距传感器66固定在所述夹持板641外侧,所述测距传感器66朝向所述废胶箱62内,能够监测废胶箱62内废胶的高度,从而,当废胶量达到最大量时,即测距传感器66与废胶上端之间距离达到最短时,测距传感器66向点胶机系统发送测距信号,并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理。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废胶箱62、驱动机构63和夹持机构64进行连用,同时实现了废胶的清理收集和针头固化废胶的擦除,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清理工作效率;同时,在夹持机构64上设置了海绵材质的擦拭件643,其在发挥对针头的擦拭作用时,不会对针头造成损伤,从而延长了针头的使用寿命;并且,在夹持板641上设置了测距传感器66,能够实时的检测废胶箱62内的废胶量,并在废胶高度超过设定值后,发出警报,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对废胶箱62进行清理,防止废胶外溢,保证点胶机内环境的安全干净。本使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使用简单,同时实现了废胶清理和针头擦拭,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设置三段式的预备箱体、点胶箱体和卸料箱体,从而能够始终保持点胶箱体内的真空状态,预备箱体进行真空进料和卸料箱体进行泄真空排料,实现了连续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点胶箱体内负压不变,保证了产品生产的均一性;并在点胶箱体上设置了密封门机构、维修门机构、混料器更换机构、升降平台机构、注射平台机构、废胶清理机构和截止阀机构,大大提高了点胶机的运行稳定性,并在点胶箱体内部件发生损坏时,可方便通过维修门进行修理,节省了大量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加工工艺连贯性好,工作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大大增强,保证了产品加工的均一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预备箱体、点胶箱体和卸料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门机构、维修门机构、混料器更换机构、升降平台机构、注射平台机构、废胶清理机构和截止阀机构,所述预备箱体和点胶箱体之间设有密封门机构,所述点胶箱体和卸料箱体之间也设有密封门机构,所述点胶箱体外侧设有维修门机构,所述点胶箱体上端设有混料器更换机构,所述混料器更换机构下端连接截止阀机构,所述截止阀机构设于所述点胶箱体内腔,所述点胶箱体内腔设有升降平台机构,所述升降平台机构上端设有注射平台机构,所述注射平台机构上设有废胶清理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机构包括密封门体、密封气缸和密封导轨,所述密封门体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个密封导轨,两个所述密封导轨螺接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所述密封门体底端与密封气缸铰接,所述密封气缸螺接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
所述密封门体包括密封门板、滑轮一、滑轮二、密封安装槽、螺栓、安装板和连接件一,所述密封门板两侧面对称安装有若干滑轮一,所述滑轮一滑动设于所述密封导轨内,所述密封门板前端面左右两边对称安装有若干滑轮二,所述滑轮二与密封导轨内侧壁滑动抵接,所述密封门板底部设置有密封安装槽,所述密封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与连接件一螺接固定;
所述密封导轨包括导轨块、密封安装孔、导槽和限位装置,若干所述密封安装孔设置在导轨块的端面,所述导轨块侧面设置有导槽,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导槽内部;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一限位凸起对应设置在导槽中部,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二限位凸起对应设置在导槽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门机构包括门轴固定块、门体固定块、维修门体和气弹簧,所述点胶箱体上安装固定有两个门轴固定块,且两个所述门轴固定块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点胶箱体上安装固定有两个门体固定块,且两个所述门体固定块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维修门体下部铰接在两个门轴固定块之间,所述维修门体上部与两个门体固定块相抵,所述气弹簧一端与维修门体铰接,所述气弹簧另一端与点胶箱体铰接;
所述门轴固定块包括块体一、安装孔一和轴通槽,所述块体一呈立方体,所述轴通槽穿过块体一,且所述轴通槽向内倾斜设置在块体一的侧面,两个所述安装孔一穿过块体一,且所述安装孔一设置在块体一端面,所述块体一通过两个安装孔一与点胶箱体螺接;
所述门体固定块包括块体二、安装孔二和固定槽,所述块体二顶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具有坡度且向内倾斜,所述块体二前端有两个安装孔二,所述块体二通过两个安装孔二螺接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
所述点胶箱体上设有面板、维修窗口和密封圈,所述面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维修窗口,所述维修窗口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圈,两个所述门轴固定块对称设于所述维修窗口两侧,两个所述门体固定块对称设于所述维修窗口两侧;
所述维修门体包括维修门板、玻璃窗、门轴、门栓和提手,所述维修门板顶部设置有门栓,所述门栓与固定槽相抵,所述维修门板底部设置有门轴,所述门轴活动插设在轴通槽内,所述维修门板中心区域设置有玻璃窗,所述玻璃窗上方设置有提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器更换机构包括混料器、混料器升降装置、从动装置和驱动装置一,所述混料器固定在混料器升降装置前端,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后端活动套设在从动装置上,所述从动装置底部与驱动装置一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装置和驱动装置一均固定在所述点胶箱体上端;
所述从动装置包括支撑条、升降导轨、上支撑板一、下支撑板一、升降螺杆装置和下固定板,所述升降螺杆装置竖直安装在下支撑板一中央,所述下支撑板一两侧分别与支撑条螺接固定,两个所述支撑条上均安装有升降导轨,所述支撑条上端与上支撑板一螺接固定,所述支撑条下端与下固定板螺接固定,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点胶箱体上,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传动连接在所述升降螺杆装置上,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与升降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升降螺杆装置包括上轴承、螺杆、端盖、下轴承、轴承套圈和从动带轮,所述螺杆上端固定设置有上轴承,所述螺杆下部安装有下轴承,所述下轴承设置在轴承套圈内,所述轴承套圈上端面与端盖螺接固定,所述轴承套圈下端面与下支撑板一螺接固定,所述螺杆下端安装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与驱动装置一传动连接;
所述混料器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块一、固定板一、导向块一、传动块和传动件一,所述固定块一一侧与混料器螺接固定,所述固定块一另一侧与固定板一正面螺接固定,所述固定板一反面与两个导向块一螺接固定,两个所述导向块一分别活动嵌套在两个升降导轨上,所述传动块与固定板一反面螺接固定,所述传动块固定套设在传动件一上,所述传动件一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传动件一套设在螺杆上;
所述驱动装置一包括手轮装置、轴承座、驱动箱和连接件二,所述轴承座螺接固定在驱动箱上端面,所述手轮装置插设在轴承座的中心孔内,且所述手轮装置通过轴承座安装在驱动箱上,所述驱动箱底端螺接固定有连接件二,所述连接件二固定设置在所述点胶箱体上端;
所述手轮装置包括驱动手轮、阶梯轴、驱动轴承、挡圈和驱动带轮一,所述阶梯轴一端与驱动手轮固定连接,所述阶梯轴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带轮一,所述驱动轴承套设在阶梯轴上,且所述驱动轴承固定嵌入进轴承座下端,所述挡圈套设在阶梯轴上,且所述挡圈与驱动轴承相抵,所述驱动带轮一与从动带轮传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机构包括注射机构、针管稳定块、截止机构、截止稳定块和阀体连接件,所述注射机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截止稳定块,两个所述截止稳定块均安装有截止机构,且两个所述截止机构对称设于所述注射机构两侧,所述注射机构与所述截止机构相抵,所述注射机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置一个阀体连接件,且阀体连接件固定设于两个所述截止稳定块之间,所述阀体连接件的底端与针管稳定块螺接固定;
所述注射机构包括注射管、稳定密封圈、注射软管和注射针,所述稳定密封圈套设在注射管上,所述注射管底端与注射软管连通,所述注射软管上安装有注射针,所述注射软管外壁与所述截止机构相抵;
所述截止机构包括缸筒、通气口一、通气口二、活塞、活塞杆、压头和复位弹簧,所述缸筒内腔与通气口一连通,所述缸筒内腔与通气口二连通,所述缸筒内腔活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活塞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伸出所述缸筒外与压头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在伸出部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压头对称设于所述注射软管两侧,所述压头与所述注射软管相抵;
所述针管稳定块包括组合块一和组合块二,所述组合块一内设置有凹槽,所述组合块二螺接固定在组合块一的凹槽内;
所述组合块一包括固定块二、安装孔三、软管槽、针管安装槽和针管安装孔,所述固定块二上端面设置有安装孔三,所述组合块一通过所述安装孔三与阀体连接件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二侧面设置有针管安装槽,所述固定块二通过针管安装槽与组合块二螺接固定,所述针管安装槽内设置有软管槽,所述软管槽内安装有注射软管,所述针管安装孔设置在固定块二底端,且针管安装孔与软管槽连通,所述针管安装孔内安装有注射针;
所述截止稳定块包括稳定块体、安装孔四、活塞杆通孔和注射软管槽,所述缸筒与稳定块体螺接固定,所述稳定块体呈T型,所述活塞杆通孔设置在稳定块体中心位置,所述活塞杆活动插设在活塞杆通孔内部,所述活塞杆通过压头与注射软管相抵,所述安装孔四设置在活塞杆通孔两侧,所述稳定块体通过安装孔四与阀体连接件螺接固定,所述活塞杆通孔与注射软管槽正交,所述注射软管槽内安装固定有注射软管;
所述阀体连接件包括T型连接块、安装通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T型连接块顶端设置有两个安装通孔,所述T型连接块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T型连接块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稳定块体螺接固定,所述T型连接块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T型连接块通过第二连接孔与固定块二螺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机构包括上支撑板二、导向装置、传动装置、驱动装置二和下支撑板二,所述驱动装置二固定设置在上支撑板二上,所述上支撑板二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导向装置,两个所述导向装置的底端与下支撑板二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二上竖直设置有四个传动装置,四个所述传动装置插设在上支撑板二上,所述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二;
所述上支撑板二包括导向装置安装孔、传动装置安装孔、调节槽、带轮调节机构、驱动装置安装孔和板体一,所述板体一的上端面设置有四个传动装置安装孔,所述传动装置固定插设在传动装置安装孔内,所述传动装置安装孔外侧设置有四个导向装置安装孔,所述导向装置与导向装置安装孔滑动连接固定,四个所述传动装置安装孔内侧设置有驱动装置安装孔,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孔与驱动装置二螺接固定,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孔左侧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活动设置有带轮调节机构;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二、光杠保护套和光杠,所述上支撑板二与导向块二螺接固定,所述导向块二的两个导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光杠保护套,两个所述光杠保护套内分别插设有一个光杠,两个所述光杠竖直固定设置在下支撑板二上端;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带轮、丝杠轴套、传动丝杠和传动件二,所述丝杠轴套螺接固定在传动装置安装孔内,所述丝杠轴套活动套设在传动丝杠上,所述传动丝杠顶端与传动带轮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轴套下方设置有传动件二,所述传动件二内设置有螺纹,所述传动丝杠套设在传动件二内,且所述传动件二与传动丝杠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二与下支撑板二螺接固定;
所述带轮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带轮、固定轴、调节板和活动槽,所述调节槽内活动插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顶端安装有调节带轮,所述固定轴底端与调节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与上支撑板二螺接固定;
所述驱动装置二包括驱动电机一和驱动带轮二,所述驱动电机一与驱动装置安装孔螺接固定,所述驱动电机一输出轴与驱动带轮二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带轮二、调节带轮和四个传动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下支撑板二包括板体二、电机让出孔和传动件安装孔,所述板体二中心区域设置有电机让出孔,所述电机让出孔四周均匀设置有四个传动件安装孔,四个所述传动件安装孔与传动件二螺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平台机构包括承载平台、传送装置、油缸升降装置和平动装置,所述承载平台活动套设在油缸升降装置上端,所述油缸升降装置下端与平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平动装置顶端与传送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承载平台包括承载板体、防滑条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承载板体底端,所述定位孔套设在油缸升降装置上,所述承载板体底端设置有防滑条,所述承载板体通过防滑条传动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顶端;
所述油缸升降装置包括上支撑板三、固定板二、下支撑板三、油缸、导向柱和定位销,所述上支撑板三顶端竖向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活动插设在定位孔内,所述上支撑板三下端竖直固定若干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活动插设在固定板二上,所述固定板二中心区域安装有油缸,所述油缸与上支撑板三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二通过支撑柱一与下支撑板三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三与平动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动力机、滚轴、传送带和机架,所述平动装置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机架,所述动力机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内安装有滚轴,所述动力机输出轴与滚轴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沿所述机架长度方向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滚轴与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与防滑条贴合连接;
所述平动装置包括横向移动装置和纵向移动装置,所述横向移动装置设置在纵向移动装置上端,所述纵向移动装置与横向移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横向移动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下支撑板四,所述横向移动装置的顶端与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主轴箱一、横向滑台、横向滑块、横向主轴丝杠、横向导轨和横向驱动电机,所述机架固定设置在主轴箱一上端,所述主轴箱一长度方向活动插设有横向主轴丝杠,所述横向主轴丝杠与横向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横向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主轴箱一底端,所述主轴箱一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上设置有若干横向滑块,且所述横向导轨与若干横向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横向滑块与油缸升降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横向主轴丝杠上套设有横向滑台,所述横向滑台与油缸升降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纵向驱动电机、主轴箱二、纵向滑台、纵向主轴丝杠、纵向滑块和纵向滑轨,所述主轴箱二端部与纵向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纵向主轴丝杠传动连接,所述纵向主轴丝杠沿所述主轴箱二长度方向插设在主轴箱二内,且所述纵向主轴丝杠上套设有纵向滑台,所述纵向滑台与纵向主轴丝杠传动连接,所述纵向滑台与主轴箱一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箱二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纵向滑轨,所述纵向滑轨上活动设置有纵向滑块,所述纵向滑块与主轴箱一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废胶清理机构包括承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承接板上的废胶箱、驱动机构、夹持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废胶箱两端对称设有支撑机构,两个所述支撑机构之间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废胶箱上方,所述夹持机构一端部传动连接驱动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二、支撑板五、导向杆和安装座,所述支撑柱二竖直固定于所述承接板上,所述支撑柱二上端固定有支撑板五,所述支撑板五两端对称设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所述废胶箱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夹持机构滑动设于所述导向杆上;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内侧开设有安装槽一,所述安装槽一内设有擦拭件,所述安装槽一两侧对称设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一端与所述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板另一端与所述擦拭件外壁相抵,所述夹持板端部开设有导孔,所述导孔内设有导套,所述导套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夹爪气缸、支架和驱动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支撑机构外侧,所述夹爪气缸设于所述支架上端,所述夹爪气缸传动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驱动件,两个所述驱动件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板;
所述驱动件包括滑槽、驱动滑块和连接件三,所述夹爪气缸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有驱动滑块,所述连接件三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滑块,所述连接件三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端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件为条形海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段式真空点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夹持板外侧,所述测距传感器朝向所述废胶箱内。
CN201921989768.0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 Active CN211515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9768.0U CN211515018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9768.0U CN211515018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15018U true CN211515018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3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9768.0U Active CN211515018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1501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4068A (zh) * 2021-08-24 2021-09-21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灌胶设备及连续灌胶方法
CN113695179A (zh) * 2021-07-12 2021-11-26 深圳市欣代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封装装置
CN114100989A (zh) * 2022-01-27 2022-03-01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灌胶设备及其密封方法
CN114602726A (zh) * 2020-12-08 2022-06-10 苏州卓兆点胶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点胶系统
CN117086895A (zh) * 2023-08-31 2023-11-21 中山市博测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装调设备及其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2726A (zh) * 2020-12-08 2022-06-10 苏州卓兆点胶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点胶系统
CN113695179A (zh) * 2021-07-12 2021-11-26 深圳市欣代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封装装置
CN113414068A (zh) * 2021-08-24 2021-09-21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灌胶设备及连续灌胶方法
CN113414068B (zh) * 2021-08-24 2021-11-16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灌胶设备及连续灌胶方法
CN114100989A (zh) * 2022-01-27 2022-03-01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灌胶设备及其密封方法
CN114100989B (zh) * 2022-01-27 2022-04-29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灌胶设备及其密封方法
CN117086895A (zh) * 2023-08-31 2023-11-21 中山市博测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装调设备及其方法
CN117086895B (zh) * 2023-08-31 2024-04-05 中山市博测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装调设备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15018U (zh) 一种三段式真空点胶机
CN107487632B (zh) 一种玻璃上片和下片的一体机
CN108746515B (zh) 一种便于砂型成品清理的砂型铸造系统
CN112157549B (zh) 一种鼓式刹车片自动加工生产线
CN207223336U (zh) 一种管件压头组装机
CN211393797U (zh) 一种自动拧瓶盖机构
CN208715627U (zh) 一种电池装盒机
CN112975391A (zh) 一种医药喷雾瓶瓶盖自动装配工艺
CN206587990U (zh) 一种自动点胶机
CN116276632A (zh) 一种石英玻璃制品研磨机床
CN208373609U (zh) 一种喷码视觉检测一体化设备
CN110053201A (zh) 上置式平板硫化机
CN108423625A (zh) 藿香正气水空瓶换向机构
CN204954541U (zh) 一种玻璃生产用打磨装置
CN109664462A (zh) 管状物注肩自动化设备
CN115923024A (zh) 一种洗眼液生产包装用瓶身注塑设备
CN113307212B (zh) 一种灌压一体机及其灌压方法
CN210192563U (zh) 用于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生产线用运输轨道
CN210457977U (zh) 一种防玻璃爆裂的覆膜装置
CN208166544U (zh) 藿香正气水空瓶换向机构
WO2019000614A1 (zh) 一种牛奶常压灌装机
CN220389737U (zh) 一种涂胶机
CN105171557A (zh) 一种玻璃生产用打磨装置
CN217457495U (zh) 一种可拆卸的带式输送机用液压张紧装置
CN217919723U (zh) 一种金属板材uv上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