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4214U - 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4214U
CN211494214U CN201922219898.2U CN201922219898U CN211494214U CN 211494214 U CN211494214 U CN 211494214U CN 201922219898 U CN201922219898 U CN 201922219898U CN 211494214 U CN211494214 U CN 211494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gear
plate
support body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198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珠香
齐臣
金增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198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4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4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4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不规则环形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不完全环绕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间通孔设置,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向外侧延伸且与支架本体的外壁之间固定筋板。通过将支架本体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的环形结构,在环形支架本体的内壁环绕式固定加强肋板,减轻重量并增强支架本体的整体强度;通过设置向外侧延伸的加强部并将其与外壁之间固定筋板,保证环形结构式本体自身的折弯处(连接处)的强度,在实现转向器支架轻量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支架本身的支撑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的大力发展促使轻、中、重型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作为转向系统重要零部件——动力转向器支架在其研发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问题。例如:对于不同形式的车架,设计的动力转向器支架不能通用,驾驶室在达到下跳极限时,驾驶室悬置与转向器支架产生干涉;转向摇臂在达到前后摆动极限时与转向器支架产生干涉,重量大强度低等。
因此,针对现有的汽车动力转向器车架自身重强度低的现状,研发一种强度高的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汽车动力转向器车架自身重强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强度高的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不规则环形空腔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不完全环绕支架本体的中间通孔设置,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向外侧延伸且与支架本体的外壁之间固定筋板。为了减轻转向器支架的整体重量,将支架本体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的环形结构,由于开设的中间通孔加大,需通过在环形支架本体的内壁环绕式固定加强肋板,以增强支架本体的整体强度;通过设置向外侧延伸的加强部并将其与外壁之间固定筋板,保证环形结构式本体自身的折弯处(连接处)的强度,在实现转向器支架轻量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支架本身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顺次连接的转向器固定板、第一连接板、车架固定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转向器固定板延伸出第一连接板的端部为加强部,所述筋板固定在加强部与第一连接板的外壁之间。实现连接处的加强以提高环形支架本体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此方式可通过车架固定板上的第一安装孔直接与B型车架的侧板直接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固定板的外壁设置有车架连接件,所述车架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车架连接件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孔上。此方式可通过车架连接件与A型车架上端板和侧端直接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连接件为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的一个端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固定板的第一安装孔,另一个端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器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进一步减轻支架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固定板的上部设置有过渡圆弧面。过渡圆弧面位于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且开设在车架固定板的上边缘处,通过过渡圆弧面有效解决了驾驶室在达到下跳极限时,驾驶室悬置与动力转向器支架干涉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器固定板的边缘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均为弧形结构。弧形状结构的连接板可加强支撑,同时,在本方案中,转向器固定板整体高于车架固定板整体,可有效适应两者之间这种位置关系下的连接,并加强连接。
该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为了减轻转向器支架的整体重量,将支架本体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的环形结构,由于开设的中间通孔加大,需通过在环形支架本体的内壁环绕式固定加强肋板,以增强支架本体的整体强度;通过设置向外侧延伸的加强部并将其与外壁之间固定筋板,保证环形结构式本体自身的折弯处(连接处)的强度,在实现转向器支架轻量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支架本身的支撑强度。
2、可通过车架固定板直接与B型车架连接,也可在车架固定板上安装L 型连接板与A型车架连接,能够实现适应不同类型的车架。
3、通过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均为弧形结构结构,可加强支撑,同时,在本方案中,转向器固定板整体高于车架固定板整体,可有效适应两者之间这种位置关系下的连接,并加强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显示转向器固定板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图5为图1的右视图。
图6为图1与车架配合的状态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2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向器固定板,2、车架固定板,3、L形连接板,4a、第一连接板,4b、第二连接板,4c、筋板,4d、加强肋板,22、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孔,2a、过渡圆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1
如图1-图6所示,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为不规则环形空腔结构,这里是指整体上来看为环形结构(因为其端部具有延伸出来的部分,认为环形结构时并不包括这一部分,可具体参见附图所示),支架本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加强肋板4d,加强肋板4d不完全环绕支架本体的中间通孔设置,其中间通孔为四边形形状,不完全环绕是指到连接到转向器固定板 1上一部分后就中断了(也就为了避开转向器固定板1上的通孔),支架本体的一侧具有加强部,加强部向外侧延伸且与支架本体的外壁之间固定筋板4c,具体的,支架本体包括顺次连接的转向器固定板1、第一连接板4a、车架固定板2和第二连接板4b,转向器固定板1延伸出第一连接板4a的端部为加强部,筋板4c固定在加强部与第一连接板4a的外壁之间,为了减轻转向器支架的整体重量,将支架本体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的环形结构,由于开设的中间通孔加大,需通过在环形支架本体的内壁环绕式固定加强肋板4d,以增强支架本体的整体强度;通过设置向外侧延伸的加强部并将其与外壁之间固定筋板4c,保证环形结构式本体自身的折弯处(连接处)的强度,在实现转向器支架轻量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支架本身的支撑强度。
其中,车架固定板2的上部设置有过渡圆弧面2a,过渡圆弧面2a位于靠近第一连接板4a的一侧,且开设在车架固定板2的上边缘处,通过过渡圆弧面 2a有效解决了驾驶室在达到下跳极限时,驾驶室悬置与动力转向器支架干涉的问题。
其中,转向器固定板1的边缘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孔,用于与动力转向器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还有,第一连接板4a与第二连接板4b均为弧形结构,弧形状结构的连接板可加强支撑,同时,在本方案中,转向器固定板1整体高于车架固定板2整体,可有效适应两者之间这种位置关系下的连接,并加强连接。
另外,转向器固定板1上开设有通孔,进一步减轻支架的重量。
另外,车架固定板2的外壁设置有车架连接件,车架固定板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车架连接件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孔22上,具体的,车架连接件为L形连接板3,L形连接板3的一个端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固定板2 的第一安装孔22,另一个端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二安装孔32,此方式可通过L型连接板与A型车架上端板和侧端实现安装,也就是能够适用于A型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2
如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不同于具体实施方式1的是:车架固定板2 的外壁上没有车架连接件。具体为:
车架固定板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第一安装孔22设置有五个,沿靠近其边缘的位置设置,此种实施方式可通过车架固定板2上的第一安装孔22 直接与B型车架的侧板直接安装,也就是能够适用于B型车架。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环形空腔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加强肋板(4d),所述加强肋板(4d)不完全环绕支架本体的中间通孔设置,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向外侧延伸且与支架本体的外壁之间固定有筋板(4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顺次连接的转向器固定板(1)、第一连接板(4a)、车架固定板(2)和第二连接板(4b),所述转向器固定板(1)延伸出第一连接板(4a)的端部为加强部,所述筋板(4c)固定在加强部与第一连接板(4a)的外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固定板(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固定板(2)的外壁设置有车架连接件,所述车架固定板(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所述车架连接件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孔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连接件为L形连接板(3),所述L形连接板(3)的一个端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固定板(2)的第一安装孔(22),另一个端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二安装孔(3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固定板(1)上开设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固定板(2)的上部设置有过渡圆弧面(2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固定板(1)的边缘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a)与第二连接板(4b)均为弧形结构。
CN201922219898.2U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 Active CN211494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9898.2U CN211494214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9898.2U CN211494214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4214U true CN211494214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15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19898.2U Active CN211494214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42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10322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上安装支架组件
CN204527305U (zh) 后副车架安装结构与汽车
CN211494214U (zh) 一种轻型动力转向器支架
CN210502897U (zh) 一种后轮罩外板总成
CN104340272A (zh) 前副车架总成和汽车及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安装方法
CN112606912A (zh) 一种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CN208530689U (zh) 副车架本体总成
CN216805627U (zh) 一种备胎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396392U (zh) 一种焊接可调式发动机安装座、轻型矿车车架及轻型矿车
CN113320346A (zh) 一种后纵臂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08556585B (zh) 螺旋弹簧前吊耳总成
CN210063119U (zh) 副车架及车辆
CN212861625U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
CN106585732A (zh) 翼子板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7145563U (zh) 一种重型汽车前悬架用组合支架
CN211642340U (zh) 一种新型汽车用的副车架机构
CN205185762U (zh) 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
CN205523524U (zh) 汽车稳定杆托架及汽车
CN216232571U (zh) 一种侧围顶盖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1092242Y (zh) 汽车减振器安装托架
CN216240902U (zh) 一种消声器吊耳结构及汽车
CN210592101U (zh) 一种兼做板簧支架的转向机安装支座
CN214138717U (zh) 一种挡泥板支架
CN209757259U (zh) 一种汽车拖曳臂车身加强板结构
CN216508235U (zh) 一种后保险杠安装支架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