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66311U - 车钩安装工装 - Google Patents

车钩安装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66311U
CN211466311U CN201922129725.1U CN201922129725U CN211466311U CN 211466311 U CN211466311 U CN 211466311U CN 201922129725 U CN201922129725 U CN 201922129725U CN 211466311 U CN211466311 U CN 211466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r
coupler mounting
fixing
lead screw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97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福禄
张天
张卫
李健宇
曹田野
迟连坤
韩威
王梦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297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66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66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66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钩安装工装,轨道车辆的辅助设备,用以克服相关技术中在对车钩的位置进行校正时效率较低的问题。车钩安装工装包括:用于固定待安装车钩的固定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下侧的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机构及待安装车钩沿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行进方向移动;位于所述固定机构及行走机构之间的高度调整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机构及待安装车钩沿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高度方向移动;位于所述固定机构及行走机构之间的横向调整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机构及待安装车钩沿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横向移动;其中,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横向垂直于行进方向及高度方向。

Description

车钩安装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的辅助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钩安装工装。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是连结各城市的重要交通纽带,也逐渐成为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轨道车辆还是实现货物运输的主要载体。轨道车辆由多节车厢依次串接而成,每节车厢的两个端部都设置有车钩,相邻的两车厢通过车钩相连。
目前,在将车钩与车厢连接时,通常需要先对车钩相对于车厢的位置进行校正。在对车钩的位置进行校正时,相关技术中是利用叉车来实现。具体地,一作业人员作为驾驶员来驾驶叉车,并将连接于叉车的车钩提升至预设安装高度;另一作业人员需观察车钩和车厢安装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将观察到的位置信息口头告知驾驶员,驾驶员根据该位置信息对车钩的位置进行校正,直至车钩与车厢安装位对准。
然而,在上述校正叉车位置的过程中,需要至少两个作业人员相互配合才能够进行操作,作业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钩安装工装,用于克服相关技术中在对车钩的位置进行校正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钩安装工装,包括:
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待安装车钩;
行走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下侧,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机构及待安装车钩沿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行进方向移动;
高度调整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及行走机构之间,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机构及待安装车钩沿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高度方向移动;
横向调整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及行走机构之间,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机构及待安装车钩沿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横向移动;其中,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横向垂直于行进方向及高度方向。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调整支架及第一丝杠螺母副;所述调整支架包括相铰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行走机构、横向调整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行走机构、横向调整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与所述调整支架连接,使得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能够调整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的轴向与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行进方向平行。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支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调整支架中的第一支撑杆分别平行设置;多个所述调整支架中的第二支撑杆分别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调节支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横向调整机构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分别与行走机构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包括相配合的第一丝杠及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调整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过孔,所述第一丝杠可滑动地穿设于在所述过孔中;所述定位件与第一螺母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滚动件与所述行走机构滚动接触;所述第二连接杆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二滚动件与所述横向调整机构滚动接触。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钩安装工装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一滚动件或第二滚动件滚动的空间;所述行走机构及横向调整机构分别设置有所述防护罩。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调整支架中的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加强杆连接;多个所述调整支架中的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加强杆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包括:固定板及第二丝杠螺母副,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的轴向与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横向平行。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调整机构还包括手轮;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包括第二丝杠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所述第二丝杠沿其轴向的两个端部中至少有一个端部连接所述手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调整机构还包括承载板以及设置于承载板的导轨;所述导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高度调整机构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卡箍,和/ 或,至少一个支撑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支撑框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框的多个行走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钩安装工装,通过设置用于固定车钩的固定机构、用于带动固定机构及车钩沿横向运动的横向调整机构、用于带动固定机构及车钩沿高度方向运动的高度调整机构以及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的行走机构,如此,作业人员一方面能够观察车钩相对于车厢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位置信息实时调整车钩的位置,无需多名作业人员配合即可实现在三维空间里对车钩的位置进行调整校正,从而利于减少对车钩位置进行校正的作业人员及耗时,利于提高对车钩位置进行校正的效率。并且,车钩安装工装的结构相对简单,其成本相对叉车更为低廉,还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连接于叉车叉臂的辅助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车钩与辅助工装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钩安装工装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钩安装工装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钩安装工装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钩安装工装一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钩安装工装另一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钩安装工装;2-车钩;3-车厢;
11-固定机构;111-卡箍;1111-第一卡持件;1112-第二卡持件;112-支撑座;
13-横向调整机构;131-固定板;132-第二丝杠螺母副;1321-第二丝杠; 1322-第二螺母;133-手轮;134-承载板;135-导轨;1351-导轨主体;1352-端座;136-滑块;1361-第二安装板;1362-滑动主体;
15-高度调整机构;151-调整支架;1511-第一支撑杆;1512-第二支撑杆; 1513-第一连接杆;1514-第二连接杆;1515-第一加强杆;1516-第二加强杆;1517-第一滚动件;1518-第二滚动件;152-第一丝杠螺母副;1521-第一丝杠; 1522-第一螺母;153-定位件;154-防护罩;
17-行走机构;171-支撑框;172-行走轮;173-轮轴;17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相关技术中,在对车钩的位置进行校正时,通常是利用叉车来实现的。叉车的叉臂设置有用于固定车钩的辅助工装;如图1及图2所示,辅助工装01 包括能够与叉臂插接的插接端以及能够固定车钩02的固定端,固定端设置有圆形锁紧箍011以及V型支座012,V型支座012用于支撑车钩,圆形锁紧箍 011用于将车钩02固定至辅助工装01。
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其中一作业人员可作为驾驶员来驾驶叉车并将车钩提升至预设安装高度;另一作业人员可作为观察员来观察车钩和车厢安装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将观察到的位置信息口头告知驾驶员,驾驶员根据该位置信息对车钩的位置进行校正,直至车钩与车厢安装位对准。在该作业过程中,需要至少两个作业人员配合,驾驶员需要等待观察员观察之后口头告知位置信息才能够进行下一次调整操作,并且通常需要经过多次调整操作才能够使车钩与车厢安装位,这就使得作业过程耗时较长、作业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为了克服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钩安装工装,该车钩安装工装可实现单人操作,也即该车钩安装工装只需一位作业人员即可完成对车钩位置进行调整的操作,所需作业人员较少,调整时间也即作业时间相对较小,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钩安装工装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进行解释说明。请参照图3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钩安装工1,包括:固定机构11、行走机构17、高度调整机构15及横向调整机构13。
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不妨以车钩安装工装1在正常工作时朝向地面的方向为下,则车钩2安装工作背离地面的方向为上;以车钩安装工装1在正常工作时朝向车厢3的方向为前,则车钩安装工装1背离车厢3的方向为后;以其余两个方向分别为左、右。其中,上下方向为车钩安装工装1的高度方向,如图中的坐标轴Z所示;前后方向为车钩2安装装置的纵向,也即车钩安装工装 1的行进方向,如图中的坐标轴Y所示;左右方向为车钩安装工装1的横向,如图中的坐标轴X所示。此外,本实施例中,内是指朝向车钩安装工装1中心线的方向,外是指远离车钩安装工装1中心线的方向。
如图3及图5所示,行走机构17可为车钩安装工装1的载重装置,用于承载固定机构11、高度调整机构15及横向调整机构13。行走机构17还使得车钩安装工装1具有行走功能。示例性地,行走机构17可包括万向轮,使得车钩安装工装1能够沿任意方向行进或后退。
在一些示例中,行走机构17包括:支撑框171以及连接于支撑框171的多个行走轮172。支撑框171可以为矩形框,以利于提高其稳定性及载重能力,且利于车钩安装工装1的紧凑性。当然,支撑框171还可以呈圆形或者其它多边形,其它多边形如三角形、五边形等。行走轮172可设置于支撑框171的下侧或者外侧。
行走轮172可分布在呈矩形的支撑框171的四个顶点处。其中,位于车钩安装工装1前侧的两个行走轮172可通过一轮轴173连接,该轮轴173可与支撑框171连接;位于车钩安装工装1后侧的两个行走轮172可通过另一轮轴173 连接,该轮轴173可与支撑框171连接。轮轴173沿左右两侧可伸出支撑框171,使得行走轮172位于支撑框171的外侧,利于避免支撑框171干涉行走件的滚动。另外,行走轮172可采用常规的万向轮;可选地,行走轮172还可具有自锁功能,使得车钩安装工装1运动至纵向目标位置时,可通过行走轮172自锁来将车钩安装工装1固定在纵向目标位置,从而利于保证车钩2沿纵向的位置的精确性。
此外,支撑框171的后端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把手174,使得作业人员可通过把手174带动车钩安装工装1沿纵向的运动。在一些示例中,把手174包括两个与支撑框171连接的立杆以及将两个立杆连接的横杆;立杆可相对向后倾斜,以便于作业人员操作。
行走机构17上可设置有高度调整机构15及横向调整机构13。高度调整机构15可以为能够沿上下方向也即沿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运动的纵向滑动机构,用以带动固定机构11以及设置于固定机构11的车钩2沿高度方向运动。横向高度调整机构15可为能沿左右方向也即横向具有相对运动的横向滑动机构;用以带动固定机构11以及设置于固定机构11的车钩2沿横向运动。
在一些示例中,横向调整机构13可位于高度调整机构15上方,也即,高度调整机构15可设置于行走机构17上侧,横向调整机构13可设置于高度调整机构15上侧,而固定机构11可设置于横向调整机构13上侧;如此,横向调整机构13可带动固定机构11以及设置于固定机构11的车钩2沿横向运动,高度调整机构15可带动横向调整机构13、固定机构11以及设置于固定机构 11的车钩2沿高度方向运动,再加上,行走机构17可带动车钩安装工装1沿纵向运动,从而,便于实现在三维空间里对车钩2的位置进行调整,利于车钩 2位置的精确性。
在其它示例中,高度调整机构15可设置于横向调整机构13上方,也即,横向调整机构13可设置在行走机构17上侧,高度调整机构15可设置于横向调整机构13上侧,而固定机构11设置于高度调整机构15上侧;横向调整机构13可带动高度调整机构15及固定机构11沿横向运动,进而带动能够固定在固定机构11的车钩2沿横向运动;高度调整机构15可带动固定机构11以及设置于固定机构11的车钩2沿高度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不妨以横向调整机构13可位于高度调整机构15上方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钩安装工装1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固定机构11可连接于横向调整机构13,用于固定待安装车钩2。固定机构11通过多个定位点对车钩2进行定位,利于保证车钩2 相对于车钩安装工装1的位置的可靠性,且通过卡箍111能够将车钩2可靠地与车钩安装工装1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固定机构11可包括卡箍111及支撑座112,卡箍111和支撑座112间隔分布;其中,卡箍11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或,支撑座11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其它示例中,固定机构11包括至少两个卡箍111,各卡箍111间隔分布。
其中,卡箍111可包括第一卡持件1111和第二卡持件1112,第一卡持件 1111和第二卡持件1112共同围合成与车钩2配合的安装孔,车钩2背离车厢 3的端部可固定在安装孔中。第一卡持件1111的下端可与横向调整装置连接。例如,第一卡持件1111的下端面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与横向调整装置的上端面连接。又例如,第一卡持件1111可以通过螺接、插接、卡接等连接方式与横向调节装置连接。第一卡持件1111的上端设置有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的槽壁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与车钩2相应位置处的外壁相适配,以利于使得车钩2各处受力均匀,从而利于减少对车钩2的损伤。
第二卡持件1112可与第一卡持件1111对接;第二卡持件1112的下端也设置有半圆形凹槽,第二卡持件1112的半圆形凹槽可与第一卡持件1111的半圆形凹槽共同围成与车钩2配合的安装孔。第一卡持件1111和第二卡持件1112 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将车钩2与卡箍111的拆装;例如,第一卡持件1111的上端且沿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翻折边,第二卡持件1112的下端且沿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翻折边,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可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当然,第一卡持件1111与第二卡持件1112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例如,第一卡持件1111 还可以与第二卡持件1112卡接。
本实施例中的卡箍111可具有闭合状态及打开状态;当当卡箍11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卡持件1112的左端和/或右端与第一卡持件1111拆卸分离,使得车钩2能够从第一卡持件1111的半圆形凹槽的上端进入半圆形凹槽;在车钩2到达预设位置时,可将第二卡持件1112与第一卡持件1111连接,此时,第一卡持件1111及第二卡持件1112共同围成与车钩2配合的安装孔且将车钩 2固定在安装孔中,卡箍111处于闭合状态时,如图4所示。
此外,第二卡持件1112的半圆形凹槽与第一卡持件1111的半圆形凹槽内可设置有衬垫,衬垫可以为橡胶垫、毛毡垫等,用以减少对车钩2的磨损,且利于与车钩2紧密接触,从而利于提高车钩2与卡箍111的连接可靠性。
支撑座112可为柱体,如圆柱体或棱柱体。支撑座112的下端可与横向调整装置连接。例如,支撑座112的下端面可通过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与横向调整装置的上端面连接。又例如,支撑座112可以通过螺接、插接、卡接等连接方式与横向调节装置连接。支撑座112的上端可设置有收容槽,车钩2有部分可收容在收容槽中,以实现对车钩2的定位及支撑;且收容槽上端的槽口处可供车钩2进出收容槽。收容槽可以为V形槽或U形槽或半圆形槽或矩形槽等。
其中,当支撑座112与卡箍111均为一个时,支撑座112与卡箍111间隔设置,且支撑座112可位于卡箍111的前方。当卡箍111为多个时,支撑座112 可设置于与相邻两个卡箍111之间。当支撑座112为多个时,卡箍111可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座112之间。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钩安装工装1,在作业之前,使得卡箍111处于打开状态。首先,作业人员将车钩2背离车厢3的一端放置于支撑座112及卡箍 111的第一卡持件1111,放置到位后,将卡箍111的第二卡持件1112与第一卡持件1111连接以将车钩2固定在第一卡持件1111和第二卡持件1112围合成的安装孔内,实现对车钩2的固定。其次,作业人员可根据车钩2相对于车厢3 的位置,带动车钩安装工装1及车钩2沿前后方向运动或操作横向调整机构13 以使得车钩安装工装1及车钩2沿左右方向运动或操作高度调整机构15以使得车钩安装工装1及车钩2沿上下方向运动,直至车钩2与车厢3上的安装位对准。其中,车钩2具有安装座,安装座设置有安装座孔;车厢3具有车厢3 安装孔;当车钩2与车厢3上的安装位对准时,安装座孔与车厢3安装孔对准;然后,可通过与安装座孔及车厢3安装孔配合的螺栓等紧固件将安装座与车厢 3连接,进而将车钩2安装至车厢3。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钩安装工装1,通过设置用于固定车钩2的固定机构11、用于带动固定机构11及车钩2沿横向运动的横向调整机构13、用于带动固定机构11及车钩2沿高度方向运动的高度调整机构15以及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的行走机构17,如此,作业人员一方面能够观察车钩2相对于车厢3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位置信息实时调整车钩2的位置,无需多名作业人员配合即可实现在三维空间里对车钩2的位置进行调整校正,从而利于减少对车钩2位置进行校正的作业人员及耗时,利于提高对车钩2位置进行校正的效率。并且,车钩安装工装1的结构相对简单,其成本相对叉车更为低廉,还利于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至图6所示,高度调整机构15包括:调整支架151及第一丝杠螺母副152。调整支架151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511及第二支撑杆1512,且第一支撑杆1511及第二支撑杆1512可通过铰轴铰接,如此,可通过第一丝杠螺母副152来调整第一支撑杆1511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以调整调整支架151的高度,进而调整设置于高度调整机构15上方的固定机构11及车钩2的高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撑杆1511及第二支撑杆1512可交叉设置为X型结构,此时,铰轴可设置于第一支撑杆1511及第二支撑杆1512的中部。如此,第一支撑杆1511及第二支撑杆1512的上端可分别与横向调整机构13接触,第一支撑杆1511及第二支撑杆1512的下端可分别与行走机构17接触,也就是说调整支架151可分别通过多点与横向调整机构13、行走机构17接触,利于高度调整机构15及横向调整机构13的平稳性,从而利于车钩2的平稳性,利于保证对车钩2位置进行校正时的效率及精确性。在其它示例中,第一支撑杆1511及第二支撑杆1512也可连接成V型结构,或,第一支撑杆1511和第二支撑杆1512的上端(或下端)均与第三支撑杆铰接,通过调整第一支撑杆 1511、第二支撑杆1512与第三支撑杆之间的角度来调整调节支架的高度。
第一丝杠螺母副152可与调整支架151连接。第一丝杠螺母副152的轴向可与车钩安装工装1的横向平行,用以带动第一支撑杆1511及第二支撑杆1512 在横向平面内运动,从而调整第一支撑杆1511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
或者,第一丝杠螺母副152的轴向与车钩安装工装1的行进方向平行,用以带动第一支撑杆1511及第二支撑杆1512在纵向平面内运动,从而调整第一支撑杆1511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不妨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丝杠螺母副152包括相配合的第一丝杠1521及第一螺母1522。示例性地,第一丝杠1521及第一螺母1522可直接连接于第一支撑杆1511即第二支撑杆1512。例如,第一螺母1522可设置于第一支撑杆1511;第一螺母1522 可与第一支撑杆1511一体设置;或者第一螺母1522与第一支撑杆1511分体设置,且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连接。第一丝杠1521的的一端与第一螺母1522 配合,第一丝杠1521的另一端可与第二支撑杆1512滑动连接;如此,在第一丝杠1521转动时,第一丝杠1521将带动第一螺母1522与第一支撑杆1511以铰轴的中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从而调整第一支撑杆1511及第二支撑杆 1512之间的夹角。其中,第二支撑杆1512对第一丝杠1521具有定位支撑的作用,以保证第一丝杠1521的平稳性;且第一丝杠1521利于保证第一支撑杆1511 与第二支撑杆1512处于相同的高度。
为进一步提高设置于高度调整机构15上方的横向调整机构13及固定机构 11的平稳性,可设置多个调整支架151,多个调整支架151可平行且间隔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调整支架151可通过同一第一丝杠螺母副152来调整。高度调整机构15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513和第二连接杆1514。多个调整支架151的第一支撑杆1511的上端可分别与横向调整机构13铰接,例如,横向调整机构13固定设置有铰接座,第一支撑杆1511的上端通过铰轴与铰接座铰接;第一支撑杆1511的下端可通过第一连接杆1513连接,以利于提高调整支架151 的强度及承载能力。多个调整支架151的第二支撑杆1512的下端分别与行走机构17铰接,例如,行走机构17固定设置有铰接座,第二支撑杆1512的下端通过铰轴与铰接座铰接;第二支撑杆1512的上端可通过第二连接杆1514连接。第一丝杠螺母副152可与位于上端的第二连接杆1514连接;如此,第一丝杠螺母副152的位置可相对靠上,便于作业人员操作。当然,第一丝杠螺母副152也可与位于下端的第一连接杆1513连接。
例如,第一丝杠螺母副152中的第一螺母1522可设置于第二连接杆1514,第一螺母1522可与第二连接杆1514一体设置;例如,第二连接杆1514可开设有螺纹孔,第二连接杆1514开设有螺纹孔的部分形成第一螺母1522,第一螺母1522处可加粗设置,以利于保证第二连接杆1514的强度。或第一螺母1522 与第二连接杆1514分体设置且连接。第一丝杠1521的一端与第一螺母1522 配合。如此,在转动第一丝杠1521时,第一丝杠1521将带动第一螺母1522 向前运动以将第一支撑杆1511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调小从而使得调整支架151的高度增大,或第一丝杠1521将带动第一螺母1522向后运动以将第一支撑杆1511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调大从而使得调整支架151的高度减小。
可选地,横向调整机构13的下端设置有定位件153,定位件153可成柱状,定位件153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过孔,第一丝杠1521可滑动地穿设于在过孔中;定位件153与第一螺母1522间隔设置。如此,定位件153对第一丝杠1521 具有定位支撑的作用,利于保证第一丝杠1521的平稳性,保证第一丝杠1521 处于水平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丝杠1521沿其轴向的两个端部中至少有一个端部可形成为操作端,操作端可用于与扳手配合,以利于作业人员通过扳手带动第一丝杠1521转动。可选地,操作端可以为棱柱体,扳手可以为套筒扳手,从而利于减少套筒扳手与操作端之间的相对滑动。在其它示例中,第一丝杠1521 的至少一个端部可设置有手柄,手柄可以为手轮133,从而使得作业人员可通过手柄带动第一丝杠1521转动。
另外,为了提高第一撑杆及第二支撑杆1512的承载能力;相邻的第一支撑杆1511可通过第一加强杆1515连接,第一加强杆1515可与第一支撑杆1511 焊接固定,或第一加强杆1515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第一支撑杆1511紧固连接;相邻的第二支撑杆1512可通过第二加强杆1516连接,第二加强杆1516 可与第二支撑杆1512焊接固定,或第二加强杆1516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第二支撑杆1512紧固连接。其中,第一加强杆1515及第二加强杆151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此处对于第一加强杆1515及第二加强杆1516 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现方式中,可选地,第一支撑杆151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滚动件 1517,各第一滚动件1517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1513,第一滚动件1517与行走机构17滚动接触。第二支撑杆151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滚动件1518,各第二支撑杆1512的第二滚动件1518可连接于位于上端的第二连接杆1514,第二滚动件1518与横向调整机构13滚动接触。其中第一滚动件1517及第二滚动件1518 可以为滚轮。如此,通过将第一支撑杆1511设置为与行走机构17滚动接触,将第二支撑杆1512设置为与横向调整机构13滚动接触,利于减少第一支撑杆 1511与行走机构17之间的摩擦、以及第二支撑杆1512与横向调整机构13之间的摩擦,从而便于用户操作。当然,第一支撑杆1511的下端也可通过滑块 136与行走机构17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1512的上端也可通过滑块136与横向调整机构13滑动连接。
在其它示例中,第一支撑杆1511的下端可与行走机构17铰接;第一支撑杆1511的上端设置有滚轮,滚轮与横向调整机构13滚动接触;第二支撑杆1512 的上端可与横向调整机构13铰接;第二支撑杆1512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滚轮与行走机构17滚动接触。
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丝杠螺母副152还具有自锁功能,用以在车钩2沿高度方向的位置调整到位后,将车钩2锁止在相应位置;如此,无需再设置另外的锁止结构,利于简化高度调整机构15的结构,利于降低车钩安装工装1的成本。示例性地,在车钩2沿高度方向的位置调整到位时,作业人员可撤销对第一丝杠1521施加的作用力,第一丝杠1521停止转动,受第一螺母1522与第一丝杠1521之间的作用力的限制,第一螺母1522停止移动,第一支撑杆1511 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不再变化,相应地,调整支架151的高度不再变化,也即将调整支架151锁止,进而将车钩2锁止在相应高度。
当然,高度调整机构15的可实现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只要其能够实现对固定机构11及车钩2沿高度方向的调整且在调整到位后能够实现锁止即可。
在本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如图5所示,车钩安装工装1还包括防护罩154,防护罩154设置有可供第一滚动件1517或第二滚动件1518滚动的空间;行走机构17及横向调整机构13分别设置有防护罩154。如此,一方面,可用于减少第一滚动件1517及第二滚动件1518的外露;另一方面,可通过防护罩154 限制第一滚动件1517及第二滚动件1518滚动的行程及轨迹。
示例性地,防护罩154可以包括防护主体,防护主体成平板状,防护主体的边缘设置有翻折边。防护罩154安装至横向调整机构13时,防护主体垂直于横向调整机构13设置,防护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车钩安装工装1的纵向,翻折边位于防护主体的内侧,防护主体上边缘的翻折边用于与横向调整机构13 连接,该翻折边可通过焊接、螺接等连接方式与横向调增机构连接。防护罩154 安装至行走机构17时,防护主体垂直于行走机构17设置,防护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车钩安装工装1的纵向,翻折边位于防护主体的内侧,防护主体上边缘的翻折边用于与行走机构17的支撑框171连接,该翻折边可通过焊接、螺接等连接方式与支撑框171连接。
其中,每一第一滚动件1517可设置有防护罩154,每一第二滚动件1518 可设置有防护罩154。防护罩154的数量可与第一滚动件1517、第二滚动件1518 的数量之和相适配。例如,第一滚动件1517、第二滚动件1518分别为两个时,防护罩154为四个。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且如图7所示,横向调整机构13包括:固定板131及第二丝杠螺母副132。固定板131可以为多个板体叠设而成,或固定板131可具有一定的厚度,以利于提高固定板131的强度。固定板131可用于与固定机构11中的卡箍111及支撑座112连接。卡箍 111及支撑座112的下端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可通过多个螺钉等紧固件与固定板131可拆卸连接。
第二丝杠螺母副132与固定板131连接,第二丝杠螺母副132的轴向与车钩安装工装1的横向平行,第二丝杠螺母副132用于带动固定板131沿横向运动。示例性地,第二丝杠螺母副132包括第二丝杠1321及第二螺母1322,第二螺母1322与固定板131连接,第二丝杠1321与第二螺母1322连接;如此,作业人员可通过控制第二丝杠1321的转动情况,通过第二丝杠1321带动第二螺母1322沿横向运动,从而带动固定板131、固定机构11及车钩2沿横向运动,实现车钩2沿横向的位置调整。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螺母1322可设置于固定板131的下侧,第二螺母1322 可与固定板131的下表面焊接固定。在其它示例中,第二螺母1322可与固定板131一体设置;此时,固定板131可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螺纹孔,固定板131 设置有螺纹孔的部分可形成第二螺母1322;或者,固定板131的下侧设置有凸台,凸台设置有眼横向延伸的螺纹孔,凸台形成第二螺母1322。
其中,第二螺母1322可沿横向具有一定的长度,以利于第二丝杠1321的平稳性,也即利于使得第二丝杠1321保持在水平状态。可选地,在第二螺母 1322位于固定板131下侧时,还可在固定板131下侧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可设置有过孔,第二丝杠1321可滑动地穿设在过孔中,如此,限位块对第二丝杠1321可具有支撑定位作用,以进一步利于将第二丝杠1321保持在水平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丝杠1321沿其轴向的两个端部中至少有一个端部设置有手轮133,以利于作业人员通过手轮133带动第二丝杠1321转动。例如,第二丝杠1321的左端设置有手轮133,或者,第二丝杠1321的右端设置有手轮133,或者,第二丝杠1321的左端及右端分别设置有手轮133。其中,第二丝杠1321可与手轮133焊接,或者,第二丝杠1321可同联轴器、卡箍等连接件与手轮133连接。当然,在其它示例中,第二丝杠1321的端部还可设置有操作杆,操作杆可与第二丝杠1321垂直设置,以使得作业人员可通过操作杆带动第二丝杠1321转动。
在调整车钩2的横向位置时,固定板131及第一螺母1522副还可相对于高度调整装置沿横向滑动。在一些示例中,横向调整机构13包括承载板134 以及设置于承载板134的导轨135。承载板134可与高度调整机构15连接,例如,承载板134可与高度调整机构15中第一支撑杆1511的上端铰接,且承载板134还与高度调整机构15中第二支撑杆1512的上端滚动连接。
承载板134的上表面可设置有至少一个导轨135,导轨135沿横向延伸设置,导轨135用以引导固定板131沿横向滑动;当导轨135为多个时,多个导轨135平行且间隔分布。导轨135可与承载板134焊接固定,或者导轨135可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与承载板134可拆卸连接。导轨135可设置有滑槽,固定板131的下方设置有滑块136,滑块136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中。滑块136 可与固定板131焊接固定,或者滑块136可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与固定板 131可拆卸连接。滑槽与滑块136之间可设置有阻尼件,如此,在第一丝杠螺母副152停止运动时,在阻尼件的作用下,固定板131相对于承载板134锁止。
如图7所示,承载板134的前端及后端分别设置有导轨135,导轨135包括导轨主体1351及端座1352,导轨主体1351的左端及右端分别设置有端座 1352,导轨主体1351的左端及右端分别插设在端座1352中,端座1352可通过多个螺钉等紧固件与承载板134连接;导轨主体1351的前侧及后侧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滑槽。相应地,固定板131的前端及后端也分别设置有滑块136。滑块136可具有呈板状的第二安装板1361及呈块状的滑动主体1362,第二安装板1361可与固定板131固定连接,滑动主体1362设置于第二安装板1361 下侧且与第二安装板1361固定连接,滑动主体1362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向下延伸的滑动部,滑动部的下端向内凸出设置以与导轨主体1351的滑槽配合。
在其它示例中,承载板134的上表面可设置有滑槽,固定板131的下表面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滑台,滑台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中。或者,固定板131的下表面可设置有滑槽,承载板134的上表面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滑台,滑台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中。其中,滑槽与滑台之间可设置有阻尼件。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钩安装工装1,在作业之前,使得卡箍111处于打开状态。首先,作业人员将车钩2背离车厢3的一端放置于支撑座112及卡箍 111的第一卡持件1111,放置到位后,将卡箍111的第二卡持件1112与第一卡持件1111连接以将车钩2固定在第一卡持件1111和第二卡持件1112围合成的安装孔内,实现对车钩2的固定。
其次,作业人员可基于车钩2相对于车厢3的位置,并通过与行走机构17 的支撑框171连接的把手174带动行走机构17沿纵向运动,当车钩2与车厢3 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可向前推动行走机构17,以使得车钩安装工装1带动车钩 2朝向车厢3运动。
作业人员可基于车钩2相对于车厢3的位置,并通过手轮133带动第二丝杠1321转动,使得第二丝杠1321带动第二螺母1322及固定板131沿横向运动,进而带动固定机构11及车钩2沿横向运动。其中,当第二丝杠1321逆时针转动时,可带动车钩2向右运动;当第二丝杠1321顺时针转动时,可带动车钩2向左运动。或者,当第二丝杠1321逆时针转动时,可带动车钩2向左运动;当第二丝杠1321顺时针转动时,可带动车钩2向右运动。
作业人员可基于车钩2相对于车厢3的位置,并通过套筒扳手带动第一丝杠1521转动,第一丝杠1521则通过第一螺母1522带动第二支撑杆1512运动以使得第一支撑杆1511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变化,进而使得调整支架151的高度发生变化,使得车钩2的高度发生变化。其中,当第一丝杠1521 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支撑杆1511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可增大,调整支架151的高度降低,相应地,车钩2的高度降低;当第一丝杠1521逆时针转动时,第一支撑杆1511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可减小,调整支架151 的高度可增大,相应地,车钩2的高度增大。当第一丝杠1521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支撑杆1511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可减小,调整支架151的高度可增大,相应地,车钩2的高度增大;当第一丝杠1521逆时针转动时,第一支撑杆1511与第二支撑杆1512之间的夹角可增大,调整支架151的高度降低,相应地,车钩2的高度降低。
经过如上操作,当车钩2沿纵向、横向及高度方向的位置都调整到位之后,也即车钩2与车厢3上的安装位对准之后,可将车钩2的安装座与车厢3连接,从而将车钩2安装至车厢3。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车钩2在上述纵向、横向及高度方向三个方向的位置调整不分先后,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来操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轴向”、“纵向”、“横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待安装车钩;
行走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下侧,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机构及待安装车钩沿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行进方向移动;
高度调整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及行走机构之间,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机构及待安装车钩沿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高度方向移动;
横向调整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及行走机构之间,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机构及待安装车钩沿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横向移动;其中,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横向垂直于行进方向及高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调整支架及第一丝杠螺母副;
所述调整支架包括相铰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行走机构、横向调整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行走机构、横向调整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与所述调整支架连接,使得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能够调整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的轴向与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行进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支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调整支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调整支架中的第一支撑杆分别平行设置;多个所述调整支架中的第二支撑杆分别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调整支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横向调整机构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分别与行走机构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包括相配合的第一丝杠及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整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过孔,所述第一丝杠可滑动地穿设于在所述过孔中;所述定位件与第一螺母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滚动件与所述行走机构滚动接触;所述第二连接杆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二滚动件与所述横向调整机构滚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一滚动件或第二滚动件滚动的空间;所述行走机构及横向调整机构分别设置有所述防护罩。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调整支架中的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加强杆连接;多个所述调整支架中的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加强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包括:固定板及第二丝杠螺母副,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的轴向与所述车钩安装工装的横向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整机构还包括手轮;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包括第二丝杠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所述第二丝杠沿其轴向的两个端部中至少有一个端部连接所述手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整机构还包括承载板以及设置于承载板的导轨;所述导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高度调整机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卡箍,和/或,至少一个支撑座。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车钩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支撑框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框的多个行走轮。
CN201922129725.1U 2019-12-03 2019-12-03 车钩安装工装 Active CN211466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9725.1U CN211466311U (zh) 2019-12-03 2019-12-03 车钩安装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9725.1U CN211466311U (zh) 2019-12-03 2019-12-03 车钩安装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66311U true CN211466311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7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9725.1U Active CN211466311U (zh) 2019-12-03 2019-12-03 车钩安装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663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0652A (zh) * 2021-06-21 2021-10-19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车钩缓冲装置的安装拆卸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0652A (zh) * 2021-06-21 2021-10-19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车钩缓冲装置的安装拆卸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10652B (zh) * 2021-06-21 2023-02-2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车钩缓冲装置的安装拆卸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8314B (zh) 将仪表盘模块安装到车辆的方法
CN211466311U (zh) 车钩安装工装
EP3739658B1 (en)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work vehicle
US20160185257A1 (en) Track and seat adapter for positioning and locking wheelchairs and transit seats
EP1311409B1 (en) Flat goods clamping an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CN109591842B (zh) 一种具有锁死功能的轨道平车
CN209814889U (zh) 移动存储库及移动存储系统
CN209813946U (zh) 车轮定位装置以及车辆换电平台
CN109625746B (zh) 一种具有防夹手结构的金属板材放置架
CN211592549U (zh) 装载加固装置和铁路运输系统
CN216231717U (zh) 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CN207900531U (zh) 夹具快换装置
EP3718816A1 (en) Lightweight c-ring crossmember and bracke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217599476U (zh) 用于汽车仪表总成的工装
CN218519771U (zh) 一种汽车底盘安装用固定工装及agv
CN112025278A (zh) 拧紧设备
CN218744085U (zh) 用于折弯机电驱随动托料的翻板装置
US11203303B2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a load carrier
CN217890827U (zh) 一种轴箱拆装车
CN213619920U (zh) 一种手推车及物料搬运系统
CN217649477U (zh) 车载移动装置
CN216003392U (zh) 一种工件转运工装
CN220613845U (zh) 一种铁路客车用风挡收紧装置
CN217260173U (zh) 一种施工材料搬运装置
CN211894224U (zh) 一种车辆天窗框架存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