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3392U - 一种工件转运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件转运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3392U
CN216003392U CN202122021763.2U CN202122021763U CN216003392U CN 216003392 U CN216003392 U CN 216003392U CN 202122021763 U CN202122021763 U CN 202122021763U CN 216003392 U CN216003392 U CN 216003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cab
seat
longitudinal beam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17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鸿隽
杨家明
唐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Dingricheng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Dingricheng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Dingricheng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Dingricheng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217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3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3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3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件转运工装,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底座的上端沿垂直轨道轮的轴向水平设置有多根纵梁,纵梁上设置有定位机构;支撑架,摆放在纵梁上并通过定位机构作用保持相对固定,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沿纵梁的长度方向排布,且两个支撑座的高度不同,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与驾驶室底梁适配的弹性阻尼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稳定支撑驾驶室进行喷涂,并且从驾驶室底部进行支撑,由于驾驶室本身的结构设计,其底部的承重加强结构可以避免驾驶室发生变形,有利于确保喷涂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工件转运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涂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工件转运工装。
背景技术
工程作业车的驾驶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漆面整体喷涂,由于驾驶室的底部并不平整,因此不能直接将驾驶室摆放在输送平台上进行输送,同时驾驶室的重量较大,不便于吊装输送,且其形状构造也不便于吊装,若从前后玻璃窗口位置强行吊装既容易导致驾驶室变形,影响后续玻璃安装,也容易遮挡,导致喷涂不到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辅助驾驶室进行喷涂的工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工件转运工装,能够有效进行驾驶室的稳定托载和运输,辅助进行驾驶室的喷涂作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工件转运工装,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所述底座的上端沿垂直所述轨道轮的轴向水平设置有多根纵梁,所述纵梁上设置有定位机构;
支撑架,摆放在所述纵梁上并通过所述定位机构作用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排布,且两个所述支撑座的高度不同,所述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与驾驶室底梁适配的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支撑座来支撑驾驶室,在实际生产时可以设定支撑座的高度与驾驶室的底部适配,从而确保驾驶室稳定、竖直地摆放,且在驾驶室摆放在支撑座上的时候,通过弹性阻尼支撑结构顶持驾驶室,可以对驾驶室进行保护,避免变形或者产生擦痕,同时可以增大摩擦,提高驾驶室的摆放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架是摆放在底座上的,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尺寸规格、结构设计的驾驶室来更换不同尺寸的支撑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底座来进行驾驶室的转运以及喷涂输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稳定支撑驾驶室进行喷涂,并且从驾驶室底部进行支撑,由于驾驶室本身的结构设计,其底部的承重加强结构可以避免驾驶室发生变形,有利于确保喷涂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同一根所述纵梁上的定位部和调节部,所述定位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纵梁上,所述调节部于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设置有能够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移动调节的顶持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部远离所述调节部的一端和/或所述顶持端设置有弹性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纵梁上的调节座和穿设在所述调节座上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轴向平行所述纵梁,所述调节螺杆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通过万向节连接有顶持板,以通过所述顶持板形成所述顶持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阻尼支撑结构设置有耐高温海绵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支撑座分为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上端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端的第一支撑结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端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有平行所述纵梁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均设置有耐高温海绵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有绑带并通过所述绑带绑缚有耐高温海绵块,所述耐高温海绵块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绑带适配的凹槽,所述绑带绑缚在所述凹槽内并使得其上端低于所述耐高温海绵块的上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转动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宽度不同的所述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非回转结构,所述第二支撑座上通过所述安装孔插接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牵引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轴侧示意图;
图2和图3是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图5是耐高温海绵块的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6是限位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工件转运工装,包括:
底座100,底座100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106,底座100的上端沿垂直轨道轮106的轴向水平设置有多根纵梁101,纵梁101上设置有定位机构;
支撑架200,摆放在纵梁101上并通过定位机构作用保持相对固定,支撑架200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支撑座201,两个支撑座201沿纵梁101的长度方向排布,且两个支撑座201的高度不同,支撑座201的上端设置有与驾驶室底梁适配的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支撑座201来支撑驾驶室,在实际生产时可以设定支撑座201的高度与驾驶室的底部适配,从而确保驾驶室稳定、竖直地摆放,且在驾驶室摆放在支撑座201上的时候,通过弹性阻尼支撑结构顶持驾驶室,可以对驾驶室进行保护,避免变形或者产生擦痕,同时可以增大摩擦,提高驾驶室的摆放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架200是摆放在底座100上的,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尺寸规格、结构设计的驾驶室来更换不同尺寸的支撑架200。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底座100来进行驾驶室的转运以及喷涂输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稳定支撑驾驶室进行喷涂,并且从驾驶室底部进行支撑,由于驾驶室本身的结构设计,其底部的承重加强结构可以避免驾驶室发生变形,有利于确保喷涂质量。
定位机构可以采用螺栓定位的结构形式,但考虑到采用螺栓定位不便于拆卸,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同一根纵梁101上的定位部102和调节部,定位部102固定设置在纵梁101上,调节部于远离定位部102的一端设置有能够沿纵梁101的长度方向移动调节的顶持端。
工作时,支撑架200摆放到纵梁101上之后,通过调节部的顶持端从支撑架200的一个内侧进行顶持,使得支撑架200相对的另一个内侧紧靠定位部102,即可完成支撑架200的固定。并且在作业时,驾驶室和支撑架200本身的重量即可确保支撑架200的稳定,使得支撑架200不会从底座100上脱出。
为了避免或者缓解顶持端顶持支撑架200的时候损伤支撑架20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102远离调节部的一端和/或顶持端设置有弹性垫。这样可以通过弹性垫来抵接支撑架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部包括固定设置在纵梁101上的调节座103和穿设在调节座103上的调节螺杆104,调节螺杆104的轴向平行纵梁101,调节螺杆104远离定位部102的一端通过万向节连接有顶持板105,以通过顶持板105形成顶持端。顶持板105的末端设置弹性垫。
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只需要转动调节螺杆104即可实现顶持板105的位置移动,配合定位部102从支撑架200相对的两个内侧进行顶持固定。并且顶持板105通过万向节连接调节螺杆104,使得顶持板105具备转动调节的能力,当支撑架200的侧壁发生变形的时候可以确保顶持板105与支撑架200的贴合,确保支撑架200的固定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的万向节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如球头结构,在此不作过多描述。定位部102可以通过焊接一竖杆实现,又或通过其他结构实现,在此不作过多描述。
考虑到驾驶室在喷涂完之后需要进行烘烤,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阻尼支撑结构设置有耐高温海绵层,从而既避免损伤驾驶室,又能够经受住烘烤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支撑座201分为第一支撑座202和第二支撑座203,第二支撑座203的上端高度高于第一支撑座202,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座202上端的第一支撑结构和设置于第二支撑座203上端的第二支撑结构,第一支撑结构设置有平行纵梁101的限位槽204,限位槽204内以及第二支撑结构上均设置有耐高温海绵层。
由于驾驶室的底部靠近车头前端的位置要低于后端的位置,因此在摆放的时候,若不注意则容易导致驾驶室向前端滑动。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通过限位槽204在驾驶室的底部低端位置进行限位、支撑,通过第二支撑结构在驾驶室底部的高端位置进行支撑,支撑过程中通过耐高温海绵层防止驾驶室滑动,可以确保驾驶室的支撑稳定性。由于驾驶室的底部一般都设置有多根加强梁,其长度方向与纵梁101方向一致,本实施例通过限位槽204能够有效配合加强梁对驾驶室进行宽度方向的限位,提高驾驶室的支撑稳定性。第二支撑结构则对应加强梁位于驾驶室底部的后端位置,以支撑加强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设置有绑带207并通过绑带207绑缚有耐高温海绵块205,耐高温海绵块205的上端设置有与绑带207适配的凹槽206,绑带207绑缚在凹槽206内并使得其上端低于耐高温海绵块205的上端。
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通过耐高温海绵块205来形成第二支撑结构上的耐高温海绵层,其中凹槽206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绑带207接触驾驶室,确保防滑效果。
考虑到不同规格的驾驶室底部的加强梁尺寸不同,为了适配不同尺寸的加强梁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上转动设置有限位座208,限位座208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宽度不同的限位槽204。这样可以通过转动限位座208来更换上端的限位槽204,使之与加强梁匹配。限位座208只需要通过螺钉锁紧即可,要调节的时候拧松螺钉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座203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为非回转结构,第二支撑座203上通过安装孔插接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柱。由于驾驶室的底部具有一些配合孔位,本实施例通过定位座的设置,可以将定位柱插入到适当的孔位内,提高驾驶室的稳定性。并且在不需要使用定位座的时候,可以将之从安装孔内取下,灵活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0沿纵梁10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牵引结构107,如牵引钩或牵引绳等结构。这样便于通过牵引结构107来拉动整个工件转运工装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0沿纵梁10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间距保持杆108。间距保持杆108用于在工件转运工装放置到轨道上进行运输的时候顶持前一个工件转运工装,以避免发生碰撞,导致驾驶室受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工件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所述底座的上端沿垂直所述轨道轮的轴向水平设置有多根纵梁,所述纵梁上设置有定位机构;
支撑架,摆放在所述纵梁上并通过所述定位机构作用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排布,且两个所述支撑座的高度不同,所述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与驾驶室底梁适配的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同一根所述纵梁上的定位部和调节部,所述定位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纵梁上,所述调节部于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设置有能够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移动调节的顶持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远离所述调节部的一端和/或所述顶持端设置有弹性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纵梁上的调节座和穿设在所述调节座上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轴向平行所述纵梁,所述调节螺杆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通过万向节连接有顶持板,以通过所述顶持板形成所述顶持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尼支撑结构设置有耐高温海绵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座分为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上端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端的第一支撑结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端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有平行所述纵梁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均设置有耐高温海绵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有绑带并通过所述绑带绑缚有耐高温海绵块,所述耐高温海绵块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绑带适配的凹槽,所述绑带绑缚在所述凹槽内并使得其上端低于所述耐高温海绵块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转动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宽度不同的所述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非回转结构,所述第二支撑座上通过所述安装孔插接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牵引结构。
CN202122021763.2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工件转运工装 Active CN216003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1763.2U CN21600339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工件转运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1763.2U CN21600339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工件转运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3392U true CN216003392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9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1763.2U Active CN21600339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工件转运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3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3535A (zh) 车辆电池更换设备
CN113291222B (zh) 一种多用途运输车
JP2020104768A (ja) コンテナ荷役車両
CN216003392U (zh) 一种工件转运工装
CN111254974A (zh) 管廊施工中楼板运输安装工法
CN215997203U (zh) 一种工件喷涂运输线
JP2021533055A (ja) 車両クレーンのブレーシング装置、特に横方向スーパーリフト用の取り付け部品輸送ユニットを有する車両クレーンシステム
CN105292972A (zh) 一种升降轨道对接锁紧装置及轨道输送系统
US11629036B2 (en) Outrigger pad hoist apparatus
JP4981754B2 (ja) 荷吊り装置
CN113264475B (zh) 一种动车组设备舱转运安装平台及方法
CN108820076A (zh) 一种简易高位轮胎快速安装工装
CN213676484U (zh) 无人机升降机构
CN213649673U (zh) 一种白车身转运车
CN215322924U (zh) 一种半挂车对接装置
CN220766378U (zh) 多自由度举升装置
JP5067263B2 (ja) 軌道固定設備
CN215042888U (zh) 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
CN111547352B (zh) 托盘辅助装置
CN220222313U (zh) 一种用于铝棒整体自动装卸的移送装置
CN218931607U (zh) 摩擦举升台车
CN219115311U (zh) 一种可卸式汽车
CN215366571U (zh) 一种用于固定轨道的轨道垫板
CN220015253U (zh) 卸车装置及卸架系统
CN219314375U (zh) 车身吊具及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