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5311U - 一种可卸式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卸式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5311U
CN219115311U CN202223399305.3U CN202223399305U CN219115311U CN 219115311 U CN219115311 U CN 219115311U CN 202223399305 U CN202223399305 U CN 202223399305U CN 219115311 U CN219115311 U CN 219115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upport
oil cylinder
frame body
support
transf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93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富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3993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5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5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5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6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卸式汽车,包括车架本体,在车架本体上设有装卸系统,装卸系统由抬升装置与牵引装置组成;抬升装置:包括翻转座,在翻转座上固定有主支架,在主支架的中间部位被第一油缸顶住,在主支架内设有副支架;主支架上设有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活塞前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副支架固定连接;牵引装置:包括绞盘、拉索以及拉钩;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本体、滚轮、底梁以及导向轮。通过设置抬升装置与牵引装置,使转运装置在牵引至一半的位置后,让转运装置放平,再牵引到位。这种先牵引到一半位置再将转运装置放平的操作,不会让转动装置碰到上面的遮挡物。

Description

一种可卸式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载汽车车辆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卸式汽车。
背景技术
可卸式汽车,是指后备车厢可以装卸的汽车。
在现代化的高层楼宇里面,物业为了让地面干净清洁,会将大多数建材、日常消耗品等物品放在地下室,车厢可卸式汽车都是要在地下室对这些物品进行装卸。由于地下室的层高一般都比较低,普通的车厢可卸式汽车在装卸转运装置的过程中,转运装置的顶部容易碰到地下室的内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卸式汽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可卸式汽车,包括放置在后面用来承重的车架本体,其中,在所述车架本体上设有装卸系统,所述装卸系统用来装卸转运装置;
所述装卸系统由抬升装置与牵引装置组成;
抬升装置:包括设在车架本体上的翻转座,在所述翻转座上固定有主支架,在所述主支架的中间部位被第一油缸顶住,在所述主支架内设有至少一套副支架;所述主支架上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前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副支架固定连接;
牵引装置:包括绞盘,所述绞盘内的拉索绕过车架本体,再延伸到主支架的滑轮块,在所述拉索的终端设有能钩住转运装置的拉钩;
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本体,在所述转运本体的底面设有滚轮,在所述转运本体的底面设有底梁,在所述底梁上固定有导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抬升装置与牵引装置,使转运装置在牵引至一半的位置后,让转运装置放平,再牵引到位。这种先牵引到一半位置再将转运装置放平的操作,可以降低对地下室层高的要求,转运装置不容易碰到地下室的内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翻转座可旋转地设置在车架本体的尾部。选用该设计的目的:翻转座的位置放在车架本体的尾部,可以让固定在翻转座上的主支架内的副支架,在拉伸出来时,处于中间部位。这种设计可以对第一油缸的液压力要求低一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油缸的底座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上,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顶住所述主支架。选用该设计的目的:主支架的翻转动力来源是第一油缸,所以第一油缸的底部要固定在车架本体上,另外,第一油缸的活塞杆要顶住主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支架为U形开口支架,所述主支架的两根开口支架内都设有长内腔,所述副支架可活动地伸缩在所述主支架的长内腔里面。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副支架要设计成能自由伸缩,要牵引转运装置时,需要伸到底;常态下,是要缩在主支架的长内腔里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滑轮块设置在主支架靠近驾驶室的侧面,所述拉索穿过滑轮块的中心。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在主支架的侧面设置好滑轮块,拉索由于穿过滑轮块的中心,始终处于握紧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滚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转运装置的四个底处,所述滚轮为万向滚轮。选用该设计的目的:由于转运装置体比较重,所以要选择重型滚轮;另外,四个滚轮都定为万向滚轮,是为了让转运装置的移动方向容易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底梁为两根,其相隔宽度等于所述主支架的开口宽度。选用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主支架内的两根副支架宽度与底梁宽度等同,以利于让转运装置定向移动到副支架上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导向轮有三组,其中两组分别设置在转运本体的两头,另外一组设置在底梁的四分之一长度部位。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导向轮的设置是为了让转运装置移动时不会跑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支架上设有凹槽;所述副支架设有凹槽,在其远离所述主支架的顶端与地面接触处设有喇叭口。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喇叭口的设计是为了转运装置更加容易滑入轨道。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卸式汽车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抬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抬升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牵引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运装置底面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卸式汽车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待翻转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运装置到位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凹槽的副支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凹槽的主支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架本体;2、装卸系统;3、转运装置;4、翻转座;5、主支架;6、副支架;7、第一油缸;8、第二油缸;9、连接杆;10、绞盘;11、拉索;12、拉钩;13、滑轮块;14、滚轮;15、底梁;16、导向轮;17、转运本体;18、拉环;19、控制箱;20、凹槽;21、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卸式汽车,一种可卸式汽车,包括放置在后面用来承重的车架本体1,其中,在车架本体1上设有用来装卸转运装置3的装卸系统2。
装卸系统2由抬升装置与牵引装置组成;
抬升装置:包括设在车架本体1上的翻转座4,请参考图2,翻转座4呈三角形状,翻转座4的一侧与主支架5焊接固定,翻转座4的另外未与主支架5贴合的部位,设有与车架本体1铰接的可旋转孔,整个主支架5能绕翻转座4的孔转动。翻转座4可旋转地设置在车架本体1的尾部。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主支架5的中间部位被第一油缸7顶住,第一油缸7的底座设置在车架本体1上,第一油缸7的活塞杆顶住主支架5,在主支架5内套设有副支架6,副支架与主支架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为长方形,副支架套设在主支架的内壁上;主支架5上设有第二油缸8,第二油缸8的活塞前端设有连接杆9,连接杆9与副支架6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主支架5为U形开口方管支架,主支架5的两根开口支架内是长内腔,副支架6可活动地伸缩在主支架5的长内腔里面,其中,副支架6与主支架5的配合属于间隙配合。当要牵引转运装置3时,副支架6在第二油缸8的拉伸下,会伸出来;常态下,副支架6随着第二油缸8的初始状态而缩在主支架5的长内腔里面的。
牵引装置:包括绞盘10(市售部件),请参考图4,绞盘10内的拉索11绕过车架本体1的底面,再延伸到主支架5的滑轮块13,滑轮块13固定在主支架5的侧面,内部设有两组定滑轮组,在拉索11的终端设有能钩住转运装置3的拉钩12。拉索11穿过滑轮块13的中心,让拉索11始终处于握紧状态,可以自由往前拉出或者往后缩回,但不会左右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拉索11选用钢丝绳。
转运装置3:包括转运本体17,请参考图5,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转运装置为各种车厢和平板。在转运本体17的侧面设有拉环18,用来钩住牵引装置的拉钩12。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转运本体17的底面设有滚轮14,滚轮14有四个,分别设置在转运装置3的四个底角处,滚轮14为万向滚轮14,当副支架6插入后,如果与转运装置3的中心线不平行的话,万向滚轮14可以移动,从而调整转运装置3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转运本体17的底面设有底梁15,底梁15为两根,其相隔宽度等于主支架5的开口宽度,以利于让转运装置3定向移动到副支架6上来,尽可能让副支架6有更多的接触面积来承重。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底梁15上固定有导向轮16,导向轮16有三组,其中两组分别设置在转运本体17的两头,另外一组设置在底梁15的四分之一长度部,导向轮16的设置是为了让转运装置3移动时不会跑偏,当位置稍微有点不正的时候,导向轮16可以借力调整至正。需要说明的是,转运装置还可以是平板等,只要平板底面配备底梁与导向轮等装卸附件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卸式汽车,平常使用时,请参考图6,通过第二油缸8,完全伸出副支架6,再通过第一油缸7,将主支架5绕翻转座4翻转,直至副支架6抵触到地面。
请参考图7,将副支架6对准转运装置3底面的底梁15后,将拉钩12钩住转运装置3的拉环18,通过绞盘10转动后,转运装置3徐徐地被拉到副支架6上,由于有导向轮16的原因,副支架6象能铲车的叉子一样,稳稳地拖住转运装置3,当整个转运装置3被拉上副支架6后,绞盘10暂停卷拉。
请参考图9与图10,作为主支架与副支架的另一种改进,在主支架上设有凹槽20,在副支架上也设有凹槽20,在副支架其远离所述主支架的顶端设有喇叭口21。由于副支架是套设在主支架内且可以自由伸缩,所以两凹槽的设计是为了副支架紧贴在主支架内,增强了副支架的刚性,从而增加稳定性;喇叭口的设计是为了可以修正副支架伸进底梁时的偏差。
作为主支架与副支架的另一种改进,主支架与副支架也可以是双面凹槽设计,即上平面与下平面都设计出凹槽,更加增强稳定性。
请参考图8,通过第一油缸7的复位,将主支架5翻转至水平,此时绞盘10再工作,将转运装置3拉到终点位置,同时,第二油缸8复位,副支架6也缩回到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卸式汽车,请参考图1,在车架本体的侧面设有控制箱19,控制箱集成有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绞盘等的电路控制,由于该控制箱的工作方式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气控制技术相同,所以不展开叙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卸式汽车,由于将转运装置在牵引至一半的位置后,让转运装置放平,再牵引到位。这种先牵引到一半位置再将转运装置放平的机械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中,一次性将转运装置拉到终点位置,再放平的机械结构,可以降低转运装置上升时的绝对高度。从而可以降低对地下室层高的要求,使转运装置在装卸时不容易碰到地下室的内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卸式汽车,用途不仅仅局限于装运箱体或者平板等,也可以装运另外的货物,使用场合也不仅仅局限于层高较低的地下室。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可卸式汽车,包括放置在后面用来承重的车架本体(1),其特征是:在所述车架本体(1)上设有装卸系统(2),所述装卸系统(2)用来装卸转运装置(3);
所述装卸系统(2)由抬升装置与牵引装置组成;
抬升装置:包括设在车架本体(1)上的翻转座(4),在所述翻转座(4)上固定有主支架(5),在所述主支架(5)的中间部位被第一油缸(7)顶住,在所述主支架(5)内设有至少一套副支架(6);所述主支架(5)上设有第二油缸(8),所述第二油缸(8)的活塞前端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与所述副支架(6)固定连接;
牵引装置:包括绞盘(10),所述绞盘(10)内的拉索(11)绕过车架本体(1),再延伸到主支架(5)的滑轮块(13),在所述拉索(11)的终端设有能钩住转运装置(3)的拉钩(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卸式汽车,其特征是:所述翻转座(4)可旋转地设置在车架本体(1)的尾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卸式汽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油缸(7)的底座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1)上,所述第一油缸(7)的活塞杆顶住所述主支架(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卸式汽车,其特征是:所述主支架(5)为U形开口支架,所述主支架(5)的两根开口支架内都设有长内腔,所述副支架(6)可活动地伸缩在所述主支架(5)的长内腔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卸式汽车,其特征是:所述滑轮块(13)设置在主支架(5)靠近驾驶室的侧面,所述拉索(11)穿过滑轮块(13)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卸式汽车,其特征是:转运装置(3):包括转运本体(17),在所述转运本体(17)的底面设有滚轮(14),在所述转运本体(17)的底面设有底梁(15),在所述底梁(15)上固定有导向轮(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卸式汽车,其特征是:所述导向轮(16)有三组,其中两组分别设置在转运本体(17)的两头,另外一组设置在底梁(15)的四分之一长度部。
CN202223399305.3U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可卸式汽车 Active CN219115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9305.3U CN219115311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可卸式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9305.3U CN219115311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可卸式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5311U true CN219115311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9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9305.3U Active CN219115311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可卸式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5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4370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mounted hoisting system
US3747789A (en) Load handling vehicle
US20100207355A1 (en) Lifting device for tow car
CN102858593A (zh) 装载有平台的拖车的枢转平台组件及使用方法
CN111498708B (zh) 一种用于重型卡车多方位起吊设备
JP5974247B2 (ja) ブーム引抜装置およびブーム引抜方法
CN111114201A (zh) 折叠式自行走工具车
US5028198A (en) Collapsible full reach truck bed hoist
CN219115311U (zh) 一种可卸式汽车
CN116253273B (zh) 一种具有水带收放功能的叉车
US11629036B2 (en) Outrigger pad hoist apparatus
WO2008131638A1 (fr) Grue multifonctionnelle combinée et dispositif de levage
CN215711099U (zh) 一种可收缩吊钩及支架搬运车
CN109677316A (zh) 一种侧叉吊装道路清障车
CN215944409U (zh) 背罐车
CN210915049U (zh) 自移动快速架设塔式起重机
CN203094212U (zh) 履带架、履带架装卸辅助装置及履带式工程机械
CN110846952B (zh) 作业设备和作业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1468066U (zh) 一种折叠式自行走工具车
CN213007836U (zh) 一种货台伸缩固定机构
JP7494283B2 (ja) 移動式クレーン、移動式クレーン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式クレーンに対してガイイング装置を追加および除去する方法
JP3161938U (ja) 軽トラック用吊上装置
CN217672334U (zh) 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爬梯升降装置
CN220745145U (zh) 一种钢梁转运装置
CN219904515U (zh) 副车架及集装箱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