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8964U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8964U
CN211348964U CN202020140973.6U CN202020140973U CN211348964U CN 211348964 U CN211348964 U CN 211348964U CN 202020140973 U CN202020140973 U CN 202020140973U CN 211348964 U CN211348964 U CN 211348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projector
cushion
cushion member
intak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09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天野裕高
月冈敬太
高岭雄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8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8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投影仪,其提高了防尘性能。投影仪具有:可装卸的过滤器;外装壳体,其具有供外部气体导入的缝隙和供过滤器插入的开口部;进气通道,其具有吸入口,将导入的外部气体从吸入口向冷却对象引导;收纳室,其与进气通道对置地设置,收纳过滤器;倾斜部,其设置于收纳室,在过滤器被插入时,将过滤器向进气通道侧引导;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它们以包围吸入口的方式设置;以及盖部,其封闭开口部。盖部具有向收纳室突出的肋部,肋部对过滤器进行按压,使过滤器与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紧密接触而固定于进气通道。

Description

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取入冷却用的外部气体的进气口具有防尘过滤器的投影仪。这样的防尘过滤器是为了减少由外部气体中的尘埃等造成的投影仪内部的污染而设置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更换防尘过滤器的投影仪。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4339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投影仪中,存在难以提高投影仪内部的防尘性能的课题。详细来说,当在尘埃较多的环境下使用时,尘埃有可能从防尘过滤器与防尘过滤器所接触的投影仪主体的台阶部等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投影仪内部。即,需要一种提高防尘性能的投影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投影仪,其具有光源和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所述投影仪的特征在于,该投影仪具有:可装卸的防尘用的过滤器;外壳体,其收纳所述光源和所述光调制装置,并具有供冷却用的外部气体从外部导入的缝隙和供所述过滤器插入的开口部;进气通道,其具有吸入口,将从所述缝隙导入的外部气体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投影仪的冷却对象引导;收纳室,其使所述缝隙与所述吸入口连通,并且与所述进气通道对置地设置,收纳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所述过滤器;倾斜部,其设置于所述收纳室,在所述过滤器被插入时,将所述过滤器向所述进气通道侧引导;
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它们以包围所述吸入口的方式设置;以及盖部,其封闭所述外装壳体的所述开口部,所述盖部具有向所述收纳室突出的肋部,所述肋部对收纳于所述收纳室的所述过滤器进行按压,使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1缓冲件和所述第2缓冲件紧密接触而固定于所述进气通道。
上述投影仪优选为,所述第1缓冲件比所述第2缓冲件硬,所述第2缓冲件相对于所述第1缓冲件配置在离所述倾斜部近并离所述盖部远的位置,并且与所述过滤器的前端紧密接触。
上述投影仪优选为,所述第1缓冲件和所述第2缓冲件具有多个气泡,所述第1缓冲件所具有的所述多个气泡是互相独立的独立气泡,所述第2缓冲件所具有的所述多个气泡是互相连通的连续气泡。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投影仪内部的防尘性能。详细来说,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以包围进气通道的吸入口的方式附设。过滤器与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紧密接触。因此,提高了过滤器与进气通道之间的密封性,抑制了外部气体向投影仪内部的进入。即,未通过过滤器的外部气体难以进入到投影仪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A是示出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B是示出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将过滤器罩拆下后的投影仪的外观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示出过滤器罩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过滤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进气通道等的外观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过滤器和过滤器罩安装在投影仪上的状态的侧面透视图。
图8A是示出过滤器的安装方法的示意图。
图8B是示出过滤器的安装方法的示意图。
图9A是示出过滤器的安装过程的放大示意图。
图9B是示出过滤器的安装过程的放大示意图。
图9C是示出过滤器的安装过程的放大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投影仪;2:外装壳体;3:缝隙;4:收纳室;5:倾斜部;6:开口部;11:光源;40、40R、40G、40B:液晶面板;70:过滤器;80:过滤器罩;86、87:肋部;90:进气通道;91、92、93:第1缓冲件;94:第2缓冲件;95:吸入口;a:外部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例进行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这里,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而使各部件的尺度与实际不同。
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根据需要来附加作为相互正交的坐标轴的XYZ轴。在该情况下,关于各图中的XYZ轴,使XY平面大致与水平面一致,使Z轴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即正Z方向为与重力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另外,有时也将正Z方向称为“上方”,将负Z方向称为“下方”。
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一个可更换的过滤器作为防尘过滤器的投影仪为例来进行说明。另外,过滤器的个数并不限定于1个。
1.1.投影仪
参照图1、图2A、图2B以及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A和图2B是示出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将过滤器罩拆下后的投影仪的外观的放大立体图。另外,为了便于图示,图1的各结构的配置和形状与实际不同。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在外装壳体2内收纳有作为照明光学系统的光源装置10和作为对从光源装置10的光源11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的3个液晶面板40R、40G、40B。此外,投影仪1还具有颜色分离光学系统20、中继光学系统30、作为颜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十字分色棱镜50、投射透镜60、过滤器70以及进气通道90。另外,防尘用的过滤器70能够相对于投影仪1装卸,在后面详细进行叙述。另外,在之后的说明中,统称为液晶面板40R、40G、40B,有时也简称为液晶面板40。
光源装置10具有光源11、第1透镜阵列12、第2透镜阵列13、偏振转换元件14以及重叠透镜15。在第1透镜阵列12和第2透镜阵列13中,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
在投影仪1中,采用了放电型的光源来作为光源11,但光源11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光源11,也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固体光源。
从光源11射出的光被第1透镜阵列12分割成多个微小的部分光束。偏振转换元件14使从光源11射出的非偏振光与液晶面板40可利用的偏振光匹配。各部分光束通过第2透镜阵列13和重叠透镜15在作为照明对象的液晶面板40的各入射面上重叠。即,通过第1透镜阵列12、第2透镜阵列13、重叠透镜15来形成积分照明光学系统,该积分照明光学系统利用从光源11射出的光对液晶面板40进行照明。
颜色分离光学系统20具有第1分色镜21、第2分色镜22、反射镜23、场透镜24、25。颜色分离光学系统20将来自光源装置10的光分离成波段各自不同的3色的色光。3色的色光是指大致红色的光、大致绿色的光、大致蓝色的光。在之后的说明中,也将上述大致红色的光称为红色光R,将上述大致绿色的光称为绿色光G,将上述大致蓝色的光称为蓝色光B。
场透镜24配置在液晶面板40R中的红色光R的入射面侧。场透镜25配置在液晶面板40G中的绿色光G的入射面侧。
第1分色镜21使红色光R透过,并且使绿色光G和蓝色光B反射。透过了第1分色镜21的红色光R被反射镜23反射并透过场透镜24对液晶面板40R进行照明。被第1分色镜21反射的绿色光G在被第2分色镜22反射之后透过场透镜25对液晶面板40G进行照明。被第1分色镜21反射的蓝色光B透过第2分色镜22向中继光学系统30射出。
场透镜24对被反射镜23反射的红色光R进行聚光而对液晶面板40R进行照明。场透镜25也与场透镜24同样,对被第2分色镜22反射的绿色光G进行聚光而对液晶面板40G进行照明。此时,对液晶面板40R和液晶面板40G进行照明的光分别被设定为大致平行的光束。
这里,第1分色镜21和第2分色镜22是通过在透明玻璃板上形成与各功能对应的电介质多层膜来制作的。
中继光学系统30具有入射侧透镜31、第1反射镜32、中继透镜33、第2反射镜34以及作为场透镜的射出侧透镜35。由于蓝色光B与绿色光G、红色光R相比光路较长,所以光束容易增大。因此,使用中继透镜33来抑制光束的扩大。从颜色分离光学系统20射出的蓝色光B被第1反射镜32反射,并且被入射侧透镜31收敛在中继透镜33的附近。然后,使蓝色光B朝向第2反射镜34和射出侧透镜35发散。
射出侧透镜35具有与上述场透镜24、25同样的功能,对液晶面板40B进行照明。对液晶面板40B进行照明的光被设定为大致平行的光束。
液晶面板40将从各个入射面入射的各色光转换为与各自对应的图像信号相对应的强度的光并作为转换光而使其透过。换言之,液晶面板40对上述各色光进行调制后射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面板40,采用了透过型的液晶面板。
这里,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0并不限定于透过型的液晶面板。作为光调制装置,也可以采用反射型液晶面板等的反射型的光调制装置。另外,通过针对作为像素的每个微镜来对所入射的光的射出方向进行控制,也可以采用对从光源11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数字微镜器件等。此外,并不限定于针对多个色光的每个色光分别具有光调制装置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通过1个光调制装置对多个色光分时地进行调制。
十字分色棱镜50对从液晶面板40射出的各色的转换光进行合成。十字分色棱镜50具有:R光反射分色面51R,其对红色光R进行反射;以及B光反射分色面51B,其对蓝色光B进行反射。在R光反射分色面51R配置有对红色光R进行反射的电介质多层膜。在B光反射分色面51B配置有对蓝色光B进行反射的电介质多层膜。之后,也将R光反射分色面51R和B光反射分色面51B简称为反射分色面51R、51B。
在俯视观察颜色分离光学系统20、中继光学系统30以及十字分色棱镜50的配置的情况下,反射红色光R的电介质多层膜和反射蓝色光B的电介质多层膜呈大致X字状配置。通过反射分色面51R、51B对红色光R、绿色光G、蓝色光B这3色转换光进行合成而生成显示彩色图像的合成光。将这样由十字分色棱镜50生成的合成光朝向投射透镜60射出。
投射透镜60朝向投影仪1的外侧配置。通过投射透镜60从投影仪1射出的合成光作为图像光被投射到未图示的屏幕等投射对象上。
在外装壳体2设置有从投影仪1的外部导入冷却用的外部气体a的缝隙3。在外装壳体2的缝隙3的内侧设置有收纳过滤器70的收纳室4。以与收纳室4对置的方式配置有进气通道90。收纳室4使缝隙3与进气通道90的后述的吸入口连通。过滤器70在收纳室4中被收纳在缝隙3与进气通道90之间。进气通道90通过未图示的进气风扇将冷却用的外部气体a从缝隙3经由过滤器70导入到投影仪1内部的冷却对象。
外部气体a对在投影仪1工作时温度容易上升的液晶面板40等冷却对象进行冷却。另外,上述冷却对象并不限定于液晶面板40,也可以是光源装置10等。外部气体a在被用于冷却之后从设置于外装壳体2的未图示的排气口向投影仪1的外部释放。
过滤器70是所谓的空气过滤器,其捕捉外部气体a中所含有的尘埃而减少导入到投影仪1内部的尘埃的量。因此,能够抑制投影仪1内部的各结构被尘埃污染。作为过滤器70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列举了将纤维配置成板状的毛毡制或纸制的防尘用过滤器等。
过滤器70能够通过将外装壳体2的作为后述的盖部的过滤器罩打开而相对于投影仪1进行装卸。因此,能够将过滤器70从投影仪1取出来实施清扫和更换。
这里,当在过滤器70与进气通道90之间存在间隙时,所导入的外部气体a容易不经由过滤器70而从上述间隙流入到投影仪1内部。本实施方式与以往技术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后述的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来密封上述间隙这方面等。
如图2A所示,投影仪1的外装壳体2为大致长方体,负X方向侧的侧面(换言之,朝向配置有投射透镜60的面的右侧的面)形成为大致半圆柱状的曲面。在外装壳体2设置有用于供过滤器70装卸的后述的开口部,并且设置有作为封闭该开口部的盖部的过滤器罩80。为了对过滤器70进行装卸,过滤器罩80能够从外装壳体2拆下。这里,只要过滤器罩80能够开闭以供过滤器70装卸即可,并不限定于能够拆下。外装壳体2和过滤器罩80例如由树脂形成。
过滤器罩80位于上述大致半圆柱状的曲面的上方,外表面构成上述曲面的一部分。过滤器罩80在从上方俯视观察时为长边方向沿着Y轴的大致长方形。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过滤器罩80的长度形成为比外装壳体2的长度稍短。
过滤器罩80在正Y方向侧的端部具有切口部81。通过指甲等勾住切口部81并将过滤器罩80向上方抬起,能够将过滤器罩80从外装壳体2拆下。
如图2B所示,在外装壳体2的负X方向侧的侧面设置有缝隙3。为了在设置时不明显,缝隙3在上述侧面上配置在靠下方的位置。缝隙3是呈格子状配置的贯通孔,形成为能够供投影仪1的外部的空气即外部气体a导入。
如图3所示,当将过滤器罩80从投影仪1拆下时,开口部6被打开。开口部6在从上方俯视观察时为长边方向沿着Y轴的大致长方形,形成为比过滤器罩80稍小。过滤器70能够经由开口部6进行装卸。即,在安装过滤器70时,过滤器70从开口部6插入而收纳在收纳室4中。这里,在图3中,用虚线来表示过滤器70中的隐藏于外装壳体2内的部分。
过滤器70在从负X方向俯视观察时为大致长方形的平板。过滤器70的长边方向沿着Y轴配置,厚度方向沿着X轴配置。图1所示的外部气体a在从缝隙3导入到收纳室4之后朝向正X方向通过过滤器70。在过滤器70的正X方向侧配置有进气通道90。
从将过滤器罩80拆下而开放的收纳室4的上方进行过滤器70的装卸。在过滤器70的上方的长边中央设置有捏手71。捏手71用于在装卸过滤器70时捏住来把持过滤器70等。
当将过滤器70安装于投影仪1时,在沿着X轴的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以及沿着Z轴的方向的3个方向上进行过滤器70的定位。沿着Y轴的方向的定位是通过设置于收纳室4的正负Y方向侧的未图示的一对突起部与过滤器70的两短边抵接来进行的。关于沿着X轴的方向和沿着Z轴的方向的定位,在后面进行叙述。
1.2.过滤器罩
接着,参照图4对过滤器罩8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过滤器罩的外观的立体图。这里,在图4中,示出了过滤器罩80的面向收纳室4的内侧的外观。
如图4所示,过滤器罩80具有凸部82、83、84、85、肋部86、87。过滤器罩80如上述那样在从上方俯视观察时为大致长方形。在过滤器罩80中,在短边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凸部82、83,在长边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凸部84、85。凸部82、83、84、85向下突出。因此,当过滤器罩80安装于投影仪1时,凸部82、83、84、85分别与设置在投影仪1的对应的位置的未图示的4个凹部嵌合。由此,过滤器罩80被固定于投影仪1。
肋部86、87成对地设置,相对于凸部82、83设置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的稍微靠中央的位置。肋部86、87是向下的突起,当过滤器罩80被安装于投影仪1时向收纳室4突出。肋部86、87在过滤器70被固定于进气通道90时与过滤器70抵接而按压过滤器70。即,肋部86、87具有对收纳于收纳室4的过滤器70进行按压而使过滤器70与后述的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紧密接触并固定于进气通道90的功能。肋部86、87的详细功能在后面进行叙述。
1.3.过滤器和进气通道
接着,参照图5、图6和图7对过滤器70和进气通道90等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过滤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进气通道等的外观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过滤器和过滤器罩安装于投影仪的状态的侧面透视图。
如图5所示,过滤器70在从正X方向俯视观察时为长边方向沿着Y轴的大致长方形。过滤器70具有过滤器主体部72、平坦部73、74、75、76、抵接部77、78以及上述的捏手71。
平坦部73、74、75、76设置在过滤器70中的正X方向侧的4个边上。平坦部73、74、75、76是分别由大致长方形的平坦的面构成的区域,并形成为连续的面。过滤器70中的沿着Z轴的短边的平坦部73、75和上方侧的长边的平坦部74沿着YZ平面朝向正X方向设置。下方侧的长边的平坦部76沿着XY平面朝向下方设置。平坦部73、74、75、76是当过滤器70安装于投影仪1时过滤器70与后述的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抵接的区域。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第1缓冲件与平坦部73、74、75抵接,第2缓冲件与平坦部76抵接。
抵接部77、78设置在当过滤器70安装于投影仪1时过滤器70与过滤器罩80的上述的肋部86、87抵接的位置。详细来说,抵接部77设置在过滤器70的上方的长边上的负Y方向侧的端部。抵接部78设置在过滤器70的上方的长边上的正Y方向侧的端部。抵接部77、78成对地设置,朝向负X方向突出。
如图6所示,进气通道90具有吸入口95。在进气通道90的正X方向侧配置有进气风扇单元110。上述的外部气体a在通过进气风扇单元110的吸引而从图3所示的缝隙3导入之后,从吸入口95经由进气风扇单元110向投影仪1内部的冷却对象引导。
进气风扇单元110具有未图示的进气风扇。作为进气风扇,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离心风扇、轴流风扇等。
吸入口95在从负X方向俯视观察时为大致长方形,长边沿着Y轴。在吸入口95周围的4个边以围绕吸入口95的方式附设有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在上述4个边中的上方的长边配置有第1缓冲件92,在下方的长边配置有第2缓冲件94。在上述4个边中的沿着Z轴的负Y方向侧的短边配置有第1缓冲件91,在正Y方向侧的短边配置有第1缓冲件93。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经由双面带等粘合剂等与进气通道90粘接。
详细来说,第1缓冲件91、92、93配置在进气通道90中的朝向负X方向的面上。当安装过滤器70时,过滤器70的上述的平坦部73、74、75从负X方向侧与第1缓冲件91、92、93抵接。
第2缓冲件94配置在进气通道90中的向负X方向突出并朝向上方的面上。当安装过滤器70时,过滤器70的上述的平坦部76从上方侧与第2缓冲件94抵接。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缓冲件91与第1缓冲件92的边界处形成为第1缓冲件91咬入到第1缓冲件92的区域的一部分的形态。由此,第1缓冲件91与第1缓冲件92的边界线被延长,外部气体a难以从第1缓冲件91与第1缓冲件92的边界处进入。
与上述同样,在第1缓冲件92与第1缓冲件93的边界处形成为第1缓冲件93咬入到第1缓冲件92的区域的一部分的形态。由此,第1缓冲件92与第1缓冲件93的边界线被延长,外部气体a难以从第1缓冲件92与第1缓冲件93的边界处进入。
第1缓冲件91、92、93比第2缓冲件94硬。这里所说的硬度例如能够通过JIS K7312(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成型物的物理试验方法)的硬度试验等获得。上述硬度可以根据形成材料的种类或分子量等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后述的内部的气泡的形态和密度等进行调整。
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是在内部具有多个气泡的发泡体。第1缓冲件91、92、93所具有的多个气泡是互相独立的独立气泡。第2缓冲件94所具有的多个气泡是互相连通的连续气泡。
作为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的形成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缓冲件91、92、93,使用了EPDM(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的发泡体,作为第2缓冲件94,使用了聚乙烯树脂的发泡体。另外,只要能够确保进气通道90与过滤器70之间的防尘性能,则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也可以不是发泡体。
如图7所示,当过滤器70和过滤器罩80安装于投影仪1时,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与过滤器70紧密接触。这里,在图7中,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将设置有过滤器罩80的肋部86和过滤器70的抵接部77的位置透视示出。
详细来说,第1缓冲件91与过滤器70的平坦部73抵接而紧密接触,第2缓冲件94与过滤器70的平坦部76抵接而紧密接触。虽然未图示,但此时第1缓冲件92与过滤器70的平坦部74抵接而紧密接触,第1缓冲件93与过滤器70的平坦部75抵接而紧密接触。因此,减少了过滤器70与进气通道90之间的间隙。由此,未图示的外部气体a在从缝隙3吸入到收纳室4之后,难以从上述间隙进入到投影仪1内部。因此,外部气体a的大部分经由过滤器70而导入到进气通道90。
第2缓冲件94相对于第1缓冲件91、92、93配置在远离过滤器罩80的位置。即,第2缓冲件94位于比第1缓冲件91、92、93靠投影仪1的下方的面即底面附近。因此,过滤器70的下方侧的前端(换言之平坦部76)与第2缓冲件94紧密接触。
2.1.过滤器的安装方法
参照图8A、图8B、图9A、图9B以及图9C对过滤器70向投影仪1安装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图8A和图8B是示出过滤器的安装方法的示意图。图9A、图9B以及图9C是示出过滤器的安装过程的放大示意图。这里,在图8A和图8B中,图示了与图7同样的位置。在图9A、图9B以及图9C中,对抵接部77和肋部86的周边进行放大而示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抵接部77和肋部86的功能进行说明,但抵接部78和肋部87的功能也同样如此。因此,对抵接部78和肋部87的功能省略说明。
如图8A所示,在将过滤器70安装于投影仪1时,将过滤器罩80拆下,从收纳室4的上方的开口部6插入过滤器70。在收纳室4设置有倾斜部5。在过滤器70从开口部6向收纳室4插入时,倾斜部5向进气通道90侧引导过滤器70。倾斜部5位于收纳室4的负X方向侧的内壁,从上下方向的中途起延伸到进气通道90的下方附近。倾斜部5是沿着Z轴的方向的高度朝向正X方向变低的斜面。
当过滤器70插入到收纳室4中一半以上时,倾斜部5与过滤器70的下方的前端(详细来说是平坦部76的负X方向侧的端部)抵接。在图8A中示出了该状态。过滤器70在平坦部76与倾斜部5抵接的同时被引导,进一步插入到收纳室4的下方。由于倾斜部5配置在进气通道90的附近,所以过滤器70被倾斜部5引导至进气通道90侧。这样,由于过滤器70被倾斜部5引导,因此沿与Z轴交叉的倾斜方向向收纳室4插入。由此,在过滤器70相对于收纳室4插入或者取出时,第1缓冲件91、92、93不容易与过滤器70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第1缓冲件91、92、93的磨损。
第2缓冲件94相对于第1缓冲件91、92、93配置在倾斜部5附近。因此,如图8B所示,当过滤器70收纳于收纳室4时,首先平坦部76与第2缓冲件94抵接。然后,如箭头图示的那样,使过滤器70的上方向正X方向摆动而使过滤器70向第1缓冲件91、92、93接近。在该状态下,如下所述,将过滤器罩80安装于投影仪1。
如图9A所示,进气通道90在附设有第1缓冲件92的位置的上方具有引导部96。引导部96具有相对于YZ平面倾斜的面,该引导部96与过滤器70的平坦部74的上方的端部抵接而进行引导。在上述的过滤器70收纳于收纳室4且过滤器70接近第1缓冲件91、92、93的状态下,第1缓冲件92与平坦部74不接触。当在该状态下开始朝向下方安装过滤器罩80时,过滤器罩80的肋部86与过滤器70的抵接部77抵接。
如图9B所示,当将过滤器罩80进一步向下方放入时,抵接部77被肋部86按压而使过滤器70向正X方向和下方移动。此时,平坦部74与引导部96抵接而向应该固定过滤器70的规定位置(详细来说是正X方向和下方)引导过滤器70。
如图9C所示,当过滤器罩80安装于外装壳体2时,肋部86与外装壳体2抵接而向正X方向按压抵接部77。因此,过滤器70被向正X方向按压而使平坦部73、74、75与各自对应的第1缓冲件91、92、93紧密接触。另外,引导部96与平坦部74的上方的端部抵接而向下方按压过滤器70。因此,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平坦部76与第2缓冲件94紧密接触。由此,过滤器70与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紧密接触,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固定于进气通道90。另外,在将过滤器70从投影仪1拆下时,相反地进行上述方法。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提高投影仪1内部的防尘性能。详细来说,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以包围进气通道90的吸入口95的方式附设。过滤器70与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紧密接触。因此,提高了过滤器70与进气通道90之间的密封性,抑制了外部气体a向投影仪1内部的进入。即,未通过过滤器70的外部气体a难以进入到投影仪1内部。
在过滤器70向收纳室4插入时,过滤器70的平坦部76被倾斜部5引导。即,过滤器70沿着倾斜部5斜着接近进气通道90。因此,抑制了过滤器70相对于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的滑动。另外,在将过滤器70从收纳室4取出时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因此抑制了过滤器70相对于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的滑动。因此,减少了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的磨损,良好地维持投影仪1内部的防尘性能。
通过倾斜部5和过滤器罩80的肋部86、87等,与以往相比能够在安装过滤器70时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过滤器70相对于进气通道90的固定。
第1缓冲件91、92、93配置在进气通道90中的朝向负X方向的面上,第2缓冲件94配置在进气通道90中的向负X方向突出并朝向上方的面上。另外,平坦部73、74、75沿着YZ平面朝向正X方向设置,平坦部76沿着XY平面朝向下方设置。因此,在安装过滤器70时,能够将过滤器70从收纳室4的上方的开口部6插入,使平坦部76与第2缓冲件94抵接,然后使平坦部73、74、75与各自对应的第1缓冲件91、92、93抵接。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过滤器70相对于投影仪1的装卸,并且提高过滤器70与进气通道90的密封性,提高投影仪1的防尘性能。
在安装过滤器70时,过滤器70被倾斜部5引导而首先与第2缓冲件94抵接。第2缓冲件94相对于第1缓冲件91、92、93容易柔软地变形。因此,当过滤器70被过滤器罩80的肋部86、87等按压时,第2缓冲件94发生变形而与过滤器70紧密接触。接着,过滤器70与第1缓冲件91、92、93抵接而紧密接触。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过滤器70与进气通道90之间的密封性,并且进一步减少了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的磨损。
第1缓冲件91、92、93是具有独立气泡的发泡体,第2缓冲件94是具有连续气泡的发泡体,因此与第1缓冲件91、92、93相比,能够容易地使第2缓冲件94变软。
在安装过滤器70时,将过滤器70从开口部6斜着插入收纳室4,因此减少了第1缓冲件91、92、93以及第2缓冲件94与过滤器70的接触,抑制了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的磨损。另外,能够抑制因第1缓冲件91、92、93和第2缓冲件94的反作用力而引起的过滤器罩80相对于外装壳体2的浮起。此外,能够使过滤器罩80形成得比较小。
由于过滤器罩80设置在外装壳体2的侧面上方,所以容易将外装壳体2的部件的分割线从投影仪1的配置有投射透镜60的正面排除。由此,能够提高投影仪1的设计性。
以下,记载了从实施方式导出的内容。
投影仪具有光源和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其中,
该投影仪具有:可装卸的防尘用的过滤器;外装壳体,其收纳光源和光调制装置,并且设置有供冷却用的外部气体从外部导入的缝隙和供过滤器插入的开口部;进气通道,其具有吸入口,将从缝隙导入的外部气体从吸入口向投影仪的冷却对象引导;收纳室,其使缝隙与吸入口连通,并且与进气通道对置地设置,收纳从开口部插入的过滤器;倾斜部,其设置于收纳室,在插入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向进气通道侧引导;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它们以包围吸入口的方式附设;以及盖部,其封闭外装壳体的开口部,盖部具有向收纳室突出的肋部,肋部对收纳于收纳室的过滤器进行按压,使过滤器与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紧密接触而固定于进气通道。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投影仪内部的防尘性能。详细来说,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以包围进气通道的吸入口的方式附设。过滤器与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紧密接触。因此,提高了过滤器与进气通道之间的密封性,抑制了外部气体向投影仪内部的进入。即,未通过过滤器的外部气体难以进入到投影仪内部。
另外,在过滤器向收纳室插入时,过滤器被倾斜部引导。即,过滤器沿着倾斜部斜着接近进气通道。因此,抑制了过滤器相对于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的滑动。另外,在将过滤器从收纳室取出时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因此抑制了过滤器相对于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的滑动。因此,减少了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的磨损,良好地维持投影仪内部的防尘性能。
此外,通过倾斜部和盖部的肋部等,与以往相比能够在安装过滤器时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过滤器相对于进气通道的固定。由此,能够提供提高了防尘性能的投影仪。
在上述投影仪中,优选第1缓冲件比第2缓冲件硬,第2缓冲件相对于第1缓冲件配置在离倾斜部近并离盖部远的位置,与过滤器的前端紧密接触。
根据该结构,在过滤器向收纳室插入时,过滤器被倾斜部引导而首先与第2缓冲件抵接。第2缓冲件比第1缓冲件软,比第1缓冲件容易变形。因此,当过滤器被盖部的肋部按压时,第2缓冲件发生变形而与过滤器紧密接触。接着,过滤器与第1缓冲件抵接而紧密接触。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过滤器与进气通道之间的密封性,并且进一步减少了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的磨损。
在上述投影仪中,优选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具有多个气泡,第1缓冲件所具有的多个气泡是互相独立的独立气泡,第2缓冲件所具有的多个气泡是互相连通的连续气泡。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使第2缓冲件比第1缓冲件软。

Claims (3)

1.一种投影仪,其具有光源和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所述投影仪的特征在于,
该投影仪具有:
可装卸的防尘用的过滤器;
外装壳体,其收纳所述光源和所述光调制装置,并具有供冷却用的外部气体从外部导入的缝隙和供所述过滤器插入的开口部;
进气通道,其具有吸入口,将从所述缝隙导入的外部气体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投影仪的冷却对象引导;
收纳室,其使所述缝隙与所述吸入口连通,并且与所述进气通道对置地设置,收纳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所述过滤器;
倾斜部,其设置于所述收纳室,在所述过滤器被插入时,将所述过滤器向所述进气通道侧引导;
第1缓冲件和第2缓冲件,它们以包围所述吸入口的方式设置;以及
盖部,其封闭所述外装壳体的所述开口部,
所述盖部具有向所述收纳室突出的肋部,
所述肋部对收纳于所述收纳室的所述过滤器进行按压,使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1缓冲件和所述第2缓冲件紧密接触而固定于所述进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缓冲件比所述第2缓冲件硬,
所述第2缓冲件相对于所述第1缓冲件配置在离所述倾斜部近且离所述盖部远的位置,并且与所述过滤器的前端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缓冲件和所述第2缓冲件具有多个气泡,
所述第1缓冲件所具有的所述多个气泡是互相独立的独立气泡,
所述第2缓冲件所具有的所述多个气泡是互相连通的连续气泡。
CN202020140973.6U 2019-01-24 2020-01-21 投影仪 Active CN21134896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9996 2019-01-24
JP2019009996A JP2020118852A (ja) 2019-01-24 2019-01-24 プロ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8964U true CN211348964U (zh) 2020-08-25

Family

ID=71890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0973.6U Active CN211348964U (zh) 2019-01-24 2020-01-21 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18852A (zh)
CN (1) CN2113489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0657A (zh) * 2020-09-01 2021-01-05 芜湖宏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投影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0657A (zh) * 2020-09-01 2021-01-05 芜湖宏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投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18852A (ja)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2981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595786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3038626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7314280B2 (en) Projector apparatus
CN211348964U (zh) 投影仪
JP2010266881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435314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232974A (ja) ロッドインテグレータの光出射端密閉構造およびロッドインテグレータホルダ
JP2009003317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4096702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6036861B2 (ja) 投写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8076861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5217188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13534581B (zh) 投射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JP4886309B2 (ja) 画像投射装置
JP2009042506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6083440B2 (ja) 投写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4423997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3235155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10254635B2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projector
JP2012063388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9823555B2 (en) Optical path chang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JP400350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16339051A (zh) 投影仪
JP2012123082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