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25293U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25293U
CN221225293U CN202323087311.XU CN202323087311U CN221225293U CN 221225293 U CN221225293 U CN 221225293U CN 202323087311 U CN202323087311 U CN 202323087311U CN 221225293 U CN221225293 U CN 221225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astic member
holding body
projecto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873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林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25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25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投影仪,抑制尘埃侵入内部。投影仪具有射出光的光源和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线。具备:1个光调制元件,其基于图像信号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的投射图像;投射镜头,其投射所述光调制元件调制后的光线;以及外装壳体,其收纳所述光源、所述光调制元件以及所述投射镜头。所述外装壳体具有: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其从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外壳重叠并与所述第一外壳连结。所述第一外壳在所述一侧的周缘具有凹部。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向与所述一侧相反侧的另一侧突出并嵌入于所述凹部的内部的壁部。在所述凹部的内部配置有弹性部件。在将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连结时,所述壁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紧贴。

Description

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由1个透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构成的单板式投影仪。该文献的单板式投影仪具有:光源;色分离单元,其通过规定波长区域对从光源照射的光进行分离;光均匀单元,其使由色分离单元分离出的光均匀化;中继透镜,其在光均匀单元中进行传递;透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对来自中继透镜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图像;以及投射镜头单元,其将由透射型液晶显示元件生成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1003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专利文献1的单板式投影仪由1片透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构成,因此与由3片透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构成的3板式投影仪相比,小型且轻量。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携带单板式投影仪。然而,由于用户能够容易地取出单板式投影仪,因此该投影仪有时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在尘埃多的环境下,侵入到投影仪内部的尘埃有可能附着于光学系统,光学性能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其射出光;1个光调制元件,其基于图像信号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的投射图像;投射镜头,其投射所述光调制元件调制后的光线;以及外装壳体,其收纳所述光源、所述光调制元件以及所述投射镜头,所述外装壳体具有: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其从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外壳重叠并与所述第一外壳连结,所述第一外壳在所述一侧的周缘具有凹部,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向与所述一侧相反侧的另一侧突出并嵌入于所述凹部的内部的壁部,在所述凹部的内部配置有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连结时,所述壁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紧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投影仪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投影仪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壳体与第二外壳连结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的概略图。
图7是保持光源单元或图像形成单元的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的概略图。
图8是实施例2的投影仪的剖视图。
图9是内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
图11是变形例1的内部壳体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变形例2的外装壳体的图。
图13是示出变形例3的内部壳体以及第一保持体的图。
标号说明
1:光源单元;2:图像形成单元;3:外装壳体;3a:角部;4:反射镜;5:投射镜头;6:风扇;7:扬声器;8:电源装置;9:内部壳体;10:对象物;10a:第一部分;10b:第二部分;10c:安装面;10d:安装面;10e:侧面部;11:光源;11a:基板;12:散热器;13:反射器;14:第一保持体;15:第二保持体;16:紧固部件;17:第一保持体;18:第二保持体;19:按压部件,21: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2:光调制元件;23: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4:入射侧偏振片;25:滤色器;26:射出侧偏振片;30:弹性部件;31:第一壳体;32:第二外壳;33:凹部;34:壁部;35:缓冲部件;90:主体部;90a、90b:壁部;91:第一保持体;92:第二保持体;100:投影仪;141:第一弹性部件;142:第一承受部;143:第一凹部;144:第一倾斜部;151:第二弹性部件;152:第二承受部;153:第二凹部;154:第二倾斜部;160:螺钉;171:第一弹性部件;172:第一承受部;173:第一凹部;174:第一倾斜部;181:第二弹性部件;182:第二承受部;183:第二凹部;184:第二倾斜部;191:第一按压部件;192:第二按压部件;193:臂部;194:钩部;195:臂部;196:钩部;197:基部;198:基部;220:液晶面板;330:倾斜部;911:第一弹性部件;912:第一承受部;913:第一凹部;914:第一倾斜部;921:第二弹性部件;922:第二承受部;923:第二凹部;924:第二倾斜部;L:设计光轴;M·N: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投影仪。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的投影仪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投影仪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如图1所示,投影仪100具有构成投影仪100的外装的外装壳体3。如图1和图2所示,外装壳体3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另外,如图3所示,投影仪100具备光源单元1、图像形成单元2、反射镜4、投射镜头5、风扇6、扬声器7以及电源装置8。外装壳体3收纳光源单元1、图像形成单元2、反射镜4、投射镜头5、风扇6、扬声器7以及电源装置8。光源单元1、图像形成单元2、反射镜4以及投射镜头5沿着光轴N配置。
在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分别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X轴方向是光源单元1、图像形成单元2以及反射镜4排列的方向。Y方向是反射镜4和投射镜头5排列的方向。Z轴方向是上下方向。在X轴方向上,将光源单元1所在的一侧设为X1方向,将反射镜4所在的一侧设为X2方向。在Y轴方向上,将反射镜4所在的一侧设为Y1方向,将投射镜头5所在的一侧设为Y2方向。在Z轴方向上,将上方设为Z1方向,将下方设为Z2方向。
如图3所示,光源单元1具备射出光的光源11、冷却光源11的散热器12、以及反射从光源11射出的光线的反射器13。光源11是LED发光元件,发出白色光。散热器12配置于光源11的X1方向侧。散热器12与光源11的基板11a接触,对光源11进行冷却。反射器13反射从光源11射出的光线,从而将从光源11射出的光线引导到图像形成单元2。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单元2具备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1、光调制元件22、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3、入射侧偏振片24、滤色器25和射出侧偏振片26。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1使从光源11射出的光线平行化。光调制元件22基于图像信号对从光源11射出的光线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的投射图像。光调制元件22由1个液晶面板220构成。在本例中,液晶面板220由具有由调制相互不同的3色光的多个子像素构成的像素的1个面板构成,形成彩色的投射图像。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3使来自光调制元件22的光线在投射镜头5的附近聚光。入射侧偏振片24配置在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1与光调制元件22之间。滤色器25配置在液晶面板220的射出侧。射出侧偏振片26配置在滤色器25与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3之间。液晶面板220、滤色器25以及射出侧偏振片26固定为一体。
如图3所示,反射镜4具有平面形状。反射镜4使来自光调制元件22的光线折射90°。投射镜头5将光调制元件22调制后的光线向屏幕投射。
如图3所示,风扇6设置有两个。风扇6通过产生气流来分别冷却散热器12和反射镜4。电源装置8向光源单元1、图像形成单元2、风扇6、扬声器7以及电源装置8供给电源。
另外,如图4所示,投影仪100具备保持光源单元1、图像形成单元2、反射镜4、投射镜头5、风扇6、扬声器7以及电源装置8中的至少一个对象物10的第一保持体14以及第二保持体15。
(外装壳体)
图5是示出第一壳体与第二外壳连结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如图1和图5所示,外装壳体3具备第一外壳31和从第一外壳31的Z2方向与第一外壳31重叠并与第一外壳31连结的第二外壳32。如图5所示,第一外壳31在Z2方向侧的周缘具有凹部33。凹部33具有以朝向Z2方向侧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330。在凹部33的内部配置有弹性部件30。弹性部件30由橡胶、海绵、弹性体等挠性材料构成。此外,弹性部件30也可以通过使液体密封件固化而形成。
第二外壳32具有向Z1方向侧突出并嵌入于凹部33的内部的壁部34。
在此,第一外壳31和第二外壳32在夹着弹性部件30的状态下,通过紧固部件16在Z方向上被紧固。在本例中,紧固部件16是螺钉160。螺钉160插入于第一外壳31的孔部31a,并紧固于在第二外壳32的突出部32a形成的螺纹孔32b。螺钉160配置于比壁部34靠内侧的位置。在通过螺钉160将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连结时,壁部34使弹性部件30发生弹性变形而与弹性部件30紧贴。另外,此时,弹性部件30借助于从倾斜部330受到的按压力,从与Z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夹住壁部34,限制壁部34相对于凹部33的位置。
如图1所示,外装壳体3在角部具备缓冲部件35。在本例中,缓冲部件35配置于4处角部3a,覆盖角部3a。缓冲部件35由橡胶、海绵、弹性体等挠性材料构成。
(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
图6是第一保持体14和第二保持体15的概略图。如图6所示,第二保持体15位于与第一保持体14对置的对置方向即Z轴方向。第一保持体14和第二保持体15通过夹持对象物10来保持对象物10。作为对象物10,是光源单元1、图像形成单元2、反射镜4、投射镜头5、风扇6、扬声器7以及电源装置8中的至少一个。在本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保持体14及第二保持体15保持光源单元1、图像形成单元2、反射镜4、投射镜头5、风扇6、扬声器7及电源装置8作为对象物10。如图6所示,对象物10具有保持于第一保持体14的第一部分10a和保持于第二保持体15的第二部分10b。
第一保持体14设置于第一外壳31。第一保持体14具有第一弹性部件141和经由第一弹性部件141保持第一部分10a的第一承受部142。第一弹性部件141由橡胶、海绵、弹性体等挠性材料构成。第一承受部142具有配置第一弹性部件141的第一凹部143。第一凹部143具有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倾斜部144。
第二保持体15设置于第二外壳32。第二保持体15在Z轴方向上与第一保持体14对置。第二保持体15具有第二弹性部件151和经由第二弹性部件151保持第二部分10b的第二承受部152。第二弹性部件151由橡胶、海绵、弹性体等挠性材料构成。第二承受部152具有配置第二弹性部件151的第二凹部153。第二凹部153具有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倾斜部154。
第一弹性部件141在第一保持体14以及第二保持体15保持对象物10时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弹性部件141通过发生弹性变形而在Z轴方向上限制第一部分10a相对于第一承受部142的位置。另外,当第一弹性部件141发生弹性变形时,第一弹性部件141借助于从第一倾斜部144受到的按压力,从与Z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夹住第一部分10a,在宽度方向上限制第一部分10a相对于第一承受部142的位置。
第二弹性部件151在第一保持体14以及第二保持体15保持对象物10时发生弹性变形。第二弹性部件151通过发生弹性变形而在Z轴方向上限制第二部分10b相对于第二承受部152的位置。另外,当第二弹性部件151发生弹性变形时,第二弹性部件151借助于从第二倾斜部154受到的按压力,从与Z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夹住第二部分10b,在宽度方向上限制第二部分10b相对于第二承受部152的位置。
图7是保持作为对象物10的光源单元1或图像形成单元2的第一保持体14及第二保持体15的概略图。如图7所示,在对象物10为光源单元1或图像形成单元2的情况下,在第一保持体14及第二保持体15保持对象物10时,光源单元1的光源11或图像形成单元2的光调制元件22的光轴M借助于第一弹性部件141及第二弹性部件151被定位于设计上的设计光轴L的位置。换言之,光源单元1的光源11或图像形成单元2的光调制元件22的光轴M被第一弹性部件141和第二弹性部件151定位在来自光源11的主光线沿光轴M入射的位置。设计上的设计光轴L的位置是来自光源11的主光线的位置。
(作用效果)
本例的投影仪100具备:光源11,其射出光;1个液晶面板220,其基于图像信号对从光源11射出的光线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的投射图像;投射镜头5,其投射液晶面板220调制后的光线;以及外装壳体3,其收纳光源11、液晶面板220以及投射镜头5。外装壳体3具有第一外壳31和从第一外壳31的Z2方向侧与第一外壳31重叠并与第一外壳31连结的第二外壳32。第一外壳31在Z2方向侧的周缘具有凹部33。第二外壳32具有向Z1方向侧突出并嵌入于凹部33的内部的壁部34。在凹部33的内部配置有弹性部件30。在将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连结时,壁部34与弹性部件30紧贴。
根据本例,液晶面板220为一个。因此,与3片投影仪相比,液晶面板220小型且轻量。另外,根据本例,在第二外壳32的壁部34与配置于第一外壳31的凹部33的弹性部件30紧贴的状态下,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连结起来。因此,在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之间不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外部的尘埃侵入外装壳体3的内部。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尘埃附着于收纳于外装壳体3的液晶面板220、投射镜头5而导致光学性能降低。
在本例中,在将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连结时,弹性部件30发生弹性变形。凹部33具有以朝向Z2方向侧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330。在将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连结时,弹性部件30借助于从倾斜部330受到的按压力,从与第一外壳31和第二外壳32所对置的Z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夹住壁部34,从而限制壁部34相对于凹部33的位置。由此,壁部34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被限制。
本例的投影仪100具备将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连结的紧固部件16。紧固部件16配置于比壁部34靠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不损害外装壳体3的外观的美观地将第一外壳31与第二外壳32连结。
本例的投影仪100设置于外装壳体3,具备保持光源11和液晶面板220中的至少一个对象物10的第一保持体14。对象物10具有被第一保持体14保持的第一部分10a。第一保持体14具有第一弹性部件141和经由第一弹性部件141保持第一部分10a的第一承受部142。由此,对象物10经由第一弹性部件141被保持于第一承受部142,因此在对投影仪100施加外力时,能够缓和对对象物10的冲击。
在本例中,外装壳体3在角部3a具备缓冲部件35。因此,即使在对外装壳体3的角部3a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缓和对外部壳体3的冲击。
(实施例2)
接着,对实施例2的投影仪100进行说明。图8是实施例2的投影仪100的剖视图。图9是内部壳体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实施例2的投影仪100与实施例1的投影仪100的不同点在于,具备内部壳体9。因此,在实施例2中,有时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投影仪100具备收纳图像形成单元2的内部壳体9。内部壳体9作为对象物10之一被保持于第一保持体14和第二保持体15。即,第一保持体14和第二保持体15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来保持作为对象物10的内部壳体9。
如图9所示,内部壳体9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内部壳体9具备保持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1、光调制元件22、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3、入射侧偏振片24、滤色器25、以及射出侧偏振片26中的至少一个对象物10的第一保持体91和第二保持体92。在本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保持体91和第二保持体92保持光调制元件22、入射侧偏振片24、滤色器25和射出侧偏振片26作为对象物10。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1和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3被固定于内部壳体9的主体部90。
作为对象物10的光调制元件22、入射侧偏振板24、滤色器25以及射出侧偏振板26具有被第一保持体91保持的第一部分10a和被第二保持体92保持的第二部分10b。
第一保持体91设置于内部壳体9的内部。第一保持体91具有第一弹性部件911和经由第一弹性部件911保持第一部分10a的第一承受部912。第一弹性部件911由橡胶、海绵、弹性体等挠性材料构成。第一承受部912具有配置有第一弹性部件911的第一凹部913。
第一凹部913具有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倾斜部914。
第二保持体92设置于内部壳体9的内部且与第一保持体91对置的位置。第二保持体92具有第二弹性部件921和经由第二弹性部件921保持第二部分10b的第二承受部922。第二弹性部件921由橡胶、海绵、弹性体等挠性材料构成。第二承受部922具有配置有第二弹性部件921的第二凹部923。第二凹部923具有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倾斜部924。
在第一保持体91以及第二保持体92保持对象物10时,第一弹性部件911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弹性部件911通过发生弹性变形而在Y轴方向上限制第一部分10a相对于第一承受部912的位置。另外,当第一弹性部件911发生弹性变形时,第一弹性部件911借助于从第一倾斜部914受到的按压力,从与Y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夹住第一部分10a,在宽度方向上限制第一部分10a相对于第一承受部912的位置。
在第一保持体91以及第二保持体92保持对象物10时,第二弹性部件921发生弹性变形。第二弹性部件921通过发生弹性变形而在Y轴方向上限制第二部分10b相对于第二承受部922的位置。另外,当第二弹性部件921发生弹性变形时,第二弹性部件921借助于从第二倾斜部924受到的按压力,从与Y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夹住第二部分10b,在宽度方向上限制第二部分10b相对于第二承受部922的位置。
(作用效果)
本例的投影仪100具备收纳液晶面板220的内部壳体9。内部壳体9作为对象物10之一被保持于第一保持体14和第二保持体15。因此,即使在保持内部壳体9作为对象物10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本例中,第一保持体91和第二保持体92设置于内部壳体9。第一保持体91具有第一弹性部件911和经由第一弹性部件911保持液晶面板220的第一部分10a的第一承受部912。第二保持体92具有第二弹性部件921和经由第二弹性部件921保持液晶面板220的第二部分10b的第二承受部922。因此,即使在内部壳体9收纳有液晶面板220的情况下,由于液晶面板220经由第一弹性部件911以及第二弹性部件921被保持于第一保持体91以及第二保持体92,因此在对内部壳体9施加外力时,也能够缓和对液晶面板220的冲击。另外,由于液晶面板220被第一弹性部件911和第二弹性部件921夹持,因此即使对液晶面板220施加冲击,液晶面板220的位置也不易偏移。
(变形例1)
在实施例2的内部壳体9中,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1和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3也可以由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保持。图11是示出变形例1的内部壳体的图。如图11所示,变形例1的内部壳体9具备保持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1和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3作为对象物10的第一保持体17和第二保持体18。另外,内部壳体9具备将对象物10向第一保持体17及第二保持体18按压的按压部件19。第一保持体17及第二保持体18分别设置于主体部90的X1方向侧和X2方向侧。
作为对象物10的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1和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3具有被第一保持体17保持的第一部分10a和被第二保持体18保持的第二部分10b。
第一保持体17及第二保持体18设置于第一外壳31或第二外壳32。第一保持体17及第二保持体18在Y轴方向上排列。第一保持体17在Y轴方向上位于Y2方向侧。第二保持体18在Y轴方向上位于Y1方向侧。
第一保持体17具有第一弹性部件171和经由第一弹性部件171保持第一部分10a的第一承受部172。第一弹性部件171通过粘接等被固定于第一部分10a的安装面10c。第一弹性部件171由橡胶、海绵、弹性体等挠性材料构成。第一承受部172具有配置有第一弹性部件171的第一凹部173。第一凹部173具有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倾斜部174。
第二保持体18具有第二弹性部件181和经由第二弹性部件181保持第二部分10b的第二承受部182。第二弹性部件181通过粘接等被固定于第二部分10b的安装面10d。第二弹性部件181由橡胶、海绵、弹性体等挠性材料构成。第二承受部182具有配置有第二弹性部件181的第二凹部183。第二凹部183具有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倾斜部184。
按压部件19具备第一按压部件191和第二按压部件192。第一按压部件191具备与主体部90的壁部90a抵接的基部197、从基部197的端部向X轴方向突出的臂部193、以及从臂部193的末端部向内侧延伸并与对象物10的第一部分10a抵接的钩部194。第一按压部件191通过夹持主体部90和对象物10的第一部分10a,将对象物10的第一部分10a朝向第一承受部172按压。
第二按压部件192具备与主体部90的壁部90b抵接的基部198、从基部198的端部向X轴方向突出的臂部195、从臂部195的末端部向内侧延伸并与对象物10的第二部分10b抵接的钩部196。第二按压部件192通过夹持主体部90和对象物10的第二部分10b,将对象物10的第二部分10b朝向第二承受部182按压。因此,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1和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3经由第一弹性构件171和第二弹性构件181被保持于第一保持体17和第二保持体18,因此在对内部壳体9施加了外力时,能够缓和对入射侧菲涅尔透镜21和射出侧菲涅尔透镜23的冲击。
(变形例2)
实施例1的缓冲部件35配置于4处角部3a,但并不限定于4处。缓冲部件35只要是覆盖角部3a的结构即可。例如,如图12所示,缓冲部件35也可以配置于8处角部3a。
(变形例3)
实施例2的内部壳体9由第一保持体14和第二保持体15保持,但也可以仅由第一保持体14保持。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为:第一保持体14配置于内部壳体9的Z2方向侧,内部壳体9从Z2方向侧被第一保持体14保持。
另外,由保持体保持的内部壳体9作为收纳的对象物,也能够应用于光源单元1、反射镜4。例如,能够使具有液晶面板220的内部壳体9、收纳光源单元1的内部壳体9、收纳反射镜4的内部壳体9分别由保持体保持。
(其他变形例)
第一凹部143也可以不具备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倾斜部144。第二凹部153也可以不具备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倾斜部154。第一凹部173也可以不具备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倾斜部174。第二凹部183也可以不具备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倾斜部184。第一凹部913也可以不具备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倾斜部914。第二凹部923也可以不具备以朝向末端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倾斜部924。
(本实用新型的总结)
以下,附记本实用新型的总结。
(附记1)
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其射出光;1个光调制元件,其基于图像信号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的投射图像;投射镜头,其投射所述光调制元件调制后的光线;以及外装壳体,其收纳所述光源、所述光调制元件以及所述投射镜头,所述外装壳体具有: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其从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外壳重叠并与所述第一外壳连结,所述第一外壳在所述一侧的周缘具有凹部,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向与所述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另一侧突出并嵌入于所述凹部的内部的壁部,在所述凹部的内部配置有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连结时,所述壁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紧贴。
由此,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不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外部的尘埃侵入外装体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在收纳于外装壳体的光调制元件、投射镜头附着尘埃而导致光学性能降低。
(附记2)
根据附记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连结时,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凹部具有以朝向所述一侧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连结时,所述弹性部件借助于从所述倾斜部受到的按压力,从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所对置的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夹住所述壁部,来限制所述壁部相对于所述凹部的位置。
由此,限制了壁部相对于凹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附记3)
根据附记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连结的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配置于比所述壁部靠内侧的位置。
由此,能够不损害外装壳体的外观的美观地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连结。
(附记4)
根据附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保持体,该第一保持体设置于所述外装壳体,保持所述光源和所述光调制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对象物,所述对象物具有被所述第一保持体保持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保持体具有第一弹性部件和经由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保持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承受部。
由此,对象物经由第一弹性部件保持于第一承受部,因此在对投影仪施加外力时,能够缓和对对象物的冲击。
(附记5)
根据附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内部壳体,其收纳所述光调制元件;外装壳体,其收纳所述光源、所述投射镜头以及所述内部壳体;以及第一保持体,其设置于所述外装壳体,保持所述内部壳体,所述内部壳体具有被所述第一保持体保持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保持体具有第一弹性部件和经由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保持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承受部,在所述第一保持体保持所述内部壳体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弹性部件通过发生弹性变形而限制所述内部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承受部的位置。
由此,内部壳体经由弹性部件保持于第一承受部,因此在对投影仪施加了外力时,能够缓和对内部壳体的冲击。另外,由于通过第一弹性部件限制内部壳体的位置,因此即使对内部壳体施加冲击,内部壳体的位置也不易偏移。
(附记6)
根据附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壳体在角部具备缓冲部件。
这样,能够缓和对外部壳体的冲击。

Claims (11)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备:
光源,其射出光;
1个光调制元件,其基于图像信号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的投射图像;
投射镜头,其投射所述光调制元件调制后的光线;以及
外装壳体,其收纳所述光源、所述光调制元件以及所述投射镜头,
所述外装壳体具有: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其从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外壳重叠并与所述第一外壳连结,
所述第一外壳在所述一侧的周缘具有凹部,
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壁部,该壁部向与所述一侧相反侧的另一侧突出并嵌入于所述凹部的内部,
在所述凹部的内部配置有弹性部件,
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连结时,所述壁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连结时,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
所述凹部具有以朝向所述一侧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
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连结时,所述弹性部件借助于从所述倾斜部受到的按压力,从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所对置的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夹住所述壁部,来限制所述壁部相对于所述凹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将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连结的紧固部件,
所述紧固部件配置于比所述壁部靠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具有孔部,
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突出部,
所述紧固部件插入于所述孔部,并被紧固于所述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紧固部件紧固起来的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孔部与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突出部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第一保持体,该第一保持体设置于所述外装壳体,保持所述光源和所述光调制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对象物,
所述对象物具有被所述第一保持体保持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一保持体具有第一弹性部件和经由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保持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承受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第二保持体,该第二保持体设置于所述外装壳体,与所述第一保持体一起夹持所述对象物,
所述对象物具有被所述第二保持体保持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保持体具有第二弹性部件和经由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保持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承受部。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
内部壳体,其收纳所述光调制元件;
外装壳体,其收纳所述光源、所述投射镜头以及所述内部壳体;以及
第一保持体,其设置于所述外装壳体,保持所述内部壳体,
所述内部壳体具有被所述第一保持体保持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一保持体具有第一弹性部件和经由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保持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承受部,
在所述第一保持体保持所述内部壳体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通过发生弹性变形而限制所述内部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承受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第二保持体,该第二保持体设置于所述外装壳体,与所述第一保持体一起夹持所述内部壳体,
所述内部壳体具有被所述第二保持体保持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保持体具有第二弹性部件和经由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保持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承受部,
在所述第二保持体保持所述内部壳体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通过发生弹性变形而限制所述内部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承受部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壳体在角部具备缓冲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配置于所述外装壳体的全部角部。
CN202323087311.XU 2022-11-17 2023-11-15 投影仪 Active CN2212252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83940 2022-11-17
JP2022183940A JP2024072994A (ja) 2022-11-17 2022-11-17 プロ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25293U true CN221225293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226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87311.XU Active CN221225293U (zh) 2022-11-17 2023-11-15 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72994A (zh)
CN (1) CN22122529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72994A (ja) 2024-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8250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back light for the same
KR100539865B1 (ko) 광 변조 장치, 광학 장치 및 프로젝터
KR100685585B1 (ko) 광학 장치 및 프로젝터
CN107589619B (zh) 光学镜头机构及投影仪
CN107621747B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JP435314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13391511B (zh) 扩散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仪
CN221225293U (zh) 投影仪
JP392863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221225294U (zh) 投影仪
TWI477882B (zh) 投影裝置及其光閥模組
US7724313B2 (en) Automatic dust-removing device for a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CN211348964U (zh) 投影仪
JP5245936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125367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4692450B2 (ja) ファン固定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2173597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5014708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3284520B (zh) 光源组件
WO2023216054A1 (zh) 装饰组件、壳体部件及电子设备
WO2018173583A1 (ja)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画像投影装置
JP4423997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3235154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6054427B (zh) 电光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JP6264017B2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