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8171U - 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8171U
CN211308171U CN201922340564.0U CN201922340564U CN211308171U CN 211308171 U CN211308171 U CN 211308171U CN 201922340564 U CN201922340564 U CN 201922340564U CN 211308171 U CN211308171 U CN 211308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cover plate
wheel cover
plate
bumper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05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彦永
施科科
金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05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8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8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8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包括:轮罩板,轮罩板与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相对设置;固定结构本体,固定结构本体设置在轮罩板背向轮罩板车内加强件一侧,固定结构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与轮罩板背向轮罩板车内加强件一侧固定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减震器。采用本实用新型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通过改变轮罩板的设置位置,轮罩板上不再开孔,无需额外添加结构胶,避免零件生产节拍增长,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结构强度;轮罩板两侧的车内与车外空间之间不存在进水路径,消除了漏水及腐蚀风险,同时,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能够满足车身静态及动态性能。

Description

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减震器与车身往往通过螺栓与套筒进行连接,图1为现有技术中减震器与车身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A-A’位置剖视图;如图1、图2所示,从减震器8由近及远依次为减震器车身加强板6、外轮罩板1’、固定板3和轮罩板车内加强件7,所述减震器8通过螺栓4和套筒5配合连接在固定板3上,套筒5的一端与螺栓4连接,套筒5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外轮罩板1’和固定板3,并连接在固定板3上。套筒5与固定板3之间通过凸焊连接,固定板3与外轮罩板1’之间通过点焊连接。因外轮罩板1’和固定板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套筒5若与固定板3连接,必须在外轮罩板1’上开孔来实现,因外轮罩板1’开孔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固定板3与外轮罩板1’之间会增加一道结构胶,以提高结构强度,但是,增加涂胶会导致零件生产节拍增长,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外轮罩板1’开孔,导致外轮罩板1’两侧的车内与车外空间之间存在进水路径,漏水及腐蚀风险较大。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板设置在套筒与外轮罩板中间,套筒若与固定板连接,必须在外轮罩板上开孔,且因外轮罩板开孔,需在固定板与外轮罩板之间增加结构胶,以提高结构强度,而导致的外轮罩板两侧的车内与车外空间之间存在进水路径,漏水及腐蚀风险较大,且增加涂胶导致零件生产节拍增长,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包括:
轮罩板,所述轮罩板与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相对设置;
固定结构本体,所述固定结构本体设置在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一侧,所述固定结构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减震器。
可选地,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轮罩板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的周向边沿与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还包括减震器车身加强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罩设在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轮罩板一侧,且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的周向边沿与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的一侧表面或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轮罩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且与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本体包括:
螺栓,所述螺栓用于连接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和所述减震器;
套筒,所述套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贯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且与所述螺栓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向远离所述轮罩板一侧凸出,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轮罩板围合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轮罩板一侧表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周向边沿设置有第一翻边,且与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的周向边沿设置有第二翻边,且与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可选地,同一端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至少局部重合,且通过重合部分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减震器组件,所述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中的固定结构本体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通过改变轮罩板的设置位置,所述轮罩板上不再开孔,无需额外添加结构胶,避免零件生产节拍增长,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结构强度;轮罩板两侧的车内与车外空间之间不存在进水路径,消除了漏水及腐蚀风险,同时,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能够满足车身静态及动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减震器与车身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A-A’位置剖视图;
图3为减震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连接结构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B-B’位置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外轮罩板;1:轮罩板;2:轮罩板车内加强件;3:固定结构本体;4:固定板;5:减震器车身加强板;6:螺栓;7:套筒;8: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图3为减震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连接结构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B-B’位置剖视图。如图3、图4所示,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包括轮罩板1,所述轮罩板1与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相对设置;固定结构本体3,所述固定结构本体3设置在所述轮罩板1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一侧,所述固定结构本体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轮罩板1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减震器。
通过改变轮罩板1的设置位置,所述轮罩板1上不再开孔,无需额外添加结构胶,避免零件生产节拍增长,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结构强度;轮罩板1两侧的车内与车外空间之间不存在进水路径,消除了漏水及腐蚀风险,同时,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能够满足车身静态及动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罩板1为竖直的板体,根据实际情况,所述轮罩板1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轮罩板1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4的周向边沿与所述轮罩板1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固定板4,加长了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受力距离,且所述固定板4的周向边沿与所述轮罩板1固定连接,增加了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受力面积,能够缓冲减震器施加给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力,延长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轮罩板1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的一侧(图3中右侧),所述固定板4的周向边沿与所述轮罩板1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的一侧表面(图3中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向所述轮罩板1一侧凸出,与所述轮罩板1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端(图3中右侧)与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轮罩板1之间的容纳腔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轮罩板1之间也可不设置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还包括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罩设在所述固定板4背向所述轮罩板1一侧,且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的周向边沿与所述轮罩板1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的一侧表面或所述固定板4背向所述轮罩板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且与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可拆卸连接。设置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进一步加长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受力距离,加大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受力面积,进一步缓冲所述减震器施加给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力,延长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罩设在所述固定板4背向所述轮罩板1一侧(图3中右侧),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的周向边沿与所述轮罩板1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的一侧表面(图3中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的凸起高度,展布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只要将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罩设在内,且所述第二端(图3中右侧)贯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且与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可拆卸连接即可。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本体3包括螺栓6,所述螺栓6用于连接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和所述减震器;套筒7,所述套筒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贯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且与所述螺栓6连接。所示固定结构本体3设置为所述螺栓6与所述套筒7配合固定连接,操作简单,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7的第一连接端(图3中左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背向所述轮罩板1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板4朝向所述轮罩板1的一侧表面通过凸焊连接,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套筒7的连接段平行于所述轮罩板1,所述套筒7的第二端(图3中右端)贯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与所述螺栓6连接。所述套筒7与所述固定板4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所述套筒7与所述固定板4之间也可采用凸焊连接以外的其他固定连接方式。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4向远离所述轮罩板1一侧凸出,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轮罩板1围合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固定板4朝向所述轮罩板1一侧表面连接。若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固定板4背向所述轮罩板1的一侧表面连接,当所述减震器给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施加拉伸的力时,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固定板4之间受到迫使两者分离的拉伸力,容易破坏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固定板4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固定板4朝向所述轮罩板1一侧表面连接,当所述减震器给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施加拉伸的力时,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固定板4之间受到挤压力,不会破坏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利于延长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4的周向边沿设置有第一翻边,且与所述轮罩板1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设置第一翻边,增加了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轮罩板1的固定连接的面积,利于增强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强度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4的周向边沿向远离所述固定结构本体3的方向设置有第一翻边。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的周向边沿设置有第二翻边,且与所述轮罩板1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设置第二翻边,增加了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与所述轮罩板1的固定连接的面积,利于增强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强度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的周向边沿向远离所述固定结构本体3的方向设置有第二翻边。
优选地,同一端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至少局部重合,且通过重合部分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设置重合部分,使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既与所述轮罩板1固定连接,又与所述固定板4连接,增加了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与所述轮罩板1的固定连接的面积,利于增强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的强度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在远离所述固定结构本体3的方向上设置有重合部分,且重合部分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减震器组件,所述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8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所述减震器8与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中的固定结构本体3的第二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8与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中的所述螺栓6的右端连接。
下面进一步介绍所述减震器组件的使用过程。
在所述轮罩板1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2的一侧设置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所述螺栓6与所述套筒7配合连接构成所述固定结构本体3,所述套筒7的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翻边,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轮罩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固定板4的周向边沿向远离所述固定结构本体3的方向设置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轮罩板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7的第一连接端伸入所述容纳腔,所述套筒7的翻边的背向所述轮罩板1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板4朝向所述轮罩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的周向边沿向远离所述固定结构本体3的方向设置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轮罩板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翻边重合的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罩设在所述固定板4背向所述轮罩板1一侧,所述套筒7的第二连接端贯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与所述螺栓6连接,同时,所述减震器8与所述螺栓6连接,当道路不平引起所述减震器8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变动时,所述减震器8对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施加力,所述固定板4及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5将力均匀分散,所述减震器8消减道路不平对车辆造成的颠簸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罩板,所述轮罩板与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相对设置;
固定结构本体,所述固定结构本体设置在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一侧,所述固定结构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减震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还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轮罩板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的周向边沿与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还包括:
减震器车身加强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罩设在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轮罩板一侧,且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的周向边沿与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的一侧表面或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轮罩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且与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本体包括:
螺栓,所述螺栓用于连接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和所述减震器;
套筒,所述套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贯穿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且与所述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向远离所述轮罩板一侧凸出,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轮罩板围合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轮罩板一侧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的周向边沿设置有第一翻边,且与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器车身加强板的周向边沿设置有第二翻边,且与所述轮罩板背向所述轮罩板车内加强件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同一端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至少局部重合,且通过重合部分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9.一种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中的固定结构本体的第二端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
CN201922340564.0U 2019-12-24 2019-12-24 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1308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0564.0U CN211308171U (zh) 2019-12-24 2019-12-24 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0564.0U CN211308171U (zh) 2019-12-24 2019-12-24 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8171U true CN211308171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0564.0U Active CN211308171U (zh) 2019-12-24 2019-12-24 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81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2089A (zh) * 2021-05-21 2021-08-0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包含该结构的车辆
CN113580863A (zh) * 2021-08-21 2021-11-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3580864A (zh) * 2021-08-31 2021-11-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限位结构、悬架系统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2089A (zh) * 2021-05-21 2021-08-0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包含该结构的车辆
CN113212089B (zh) * 2021-05-21 2022-05-1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包含该结构的车辆
CN113580863A (zh) * 2021-08-21 2021-11-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3580864A (zh) * 2021-08-31 2021-11-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限位结构、悬架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08171U (zh) 减震器车身固定结构、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US9242541B2 (en) Integrated type engine mount for vehicle
CN214084469U (zh) 车身c环下连接结构及车身骨架总成
CN214396958U (zh)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车身和汽车
CN216684626U (zh)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CN105291751A (zh) 一种新型扭转梁总成
CN216508618U (zh)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02080102U (zh) 一种汽车背门侧加强件
CN210258569U (zh) 减震塔及汽车
CN217918131U (zh) 后轮罩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8844959U (zh) 一种减震器安装支耳结构
CN217945329U (zh) 减震器安装组件及车辆
CN216580723U (zh) 车身结构
CN213768740U (zh) 后轮罩总成及车辆
CN220180559U (zh) 一种塑料高压燃油箱总成
CN218640962U (zh) 机舱纵梁和边梁的连接板和车辆
CN214578551U (zh) 一种新型减震器安装支架结构
CN210363251U (zh) 一种新型减震器斜置安装机构
CN220298620U (zh) 汽车备胎舱及汽车
CN221292861U (zh) 一种减震器上支座总成、减震器及车辆
CN216734479U (zh) 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8858544U (zh) 后轮罩结构及车辆
CN214823646U (zh) 车身后轮罩总成及车身后部结构
CN221162984U (zh) 转向油壶总成和车辆
CN216783645U (zh) 一种汽车的前舱横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