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9080U -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9080U
CN211289080U CN201922235817.8U CN201922235817U CN211289080U CN 211289080 U CN211289080 U CN 211289080U CN 201922235817 U CN201922235817 U CN 201922235817U CN 211289080 U CN211289080 U CN 211289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end connecting
heat insulation
left end
righ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358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海鹏
牛玉华
王旭
潘兹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un Tola Expansion Joi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un Tola Expansion Jo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un Tola Expansion Jo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un Tola Expansion Joi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358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9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9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9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包括左端接管、右端接管和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位于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的内部,包括直管段和圆台段;该圆台段的小端与所述直管段的左端相连,其大端与左端接管内壁相连;所述直管段的右端为悬空;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上分别设有垂直环板;该两垂直环板之间通过圈带相连;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与导流筒之间设有隔温组件I;该隔温组件I的两端超出所述垂直环板之外一段距离;所述两垂直环板之间由外向内填充有隔温组件III和隔温组件II;该隔温组件II通过紧固结构而牢固的包裹在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的外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隔温效果,避免圈带等外部结构受到高温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连接框架,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石化行业管道高温高流速气体的连接框架,大都为在两个端接管上分别设置垂直环板,如图1所示,并用圈带连接相应的垂直环板,将两个端接管进行相连。同时,在两个端接管内设置内衬筒。然后,在垂直环板与圈带包围的空间内填充保温块,防止管道内高温介质的温度传递出来。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 管道内的高温介质会通过垂直环板将高温传递到圈带的连接处,导致连接处的温度过高,使圈带变脆而失效。
2. 保温块大都为T形,下部与内衬筒相连的部分较小,容易出现介质的串热现象,使圈带内表面温度过高,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可以有效提高隔温效果,避免圈带受到高温影响,保证在高温高流速气体工况下长期可靠平稳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包括左端接管、右端接管和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位于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的内部,包括直管段和圆台段;该圆台段的小端与所述直管段的左端相连,其大端与左端接管内壁相连;所述直管段的右端为悬空;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上分别设有垂直环板;所述垂直环板外端与连接短管相连;该两连接短管之间通过圈带相连;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与导流筒之间设有隔温组件I;该隔温组件I的两端超出垂直环板之外;所述两垂直环板之间由外向内填充有隔温组件III和隔温组件II;该隔温组件II通过紧固结构而牢固的包裹在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圆台段为多级台阶状。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垂直环板之间的距离;该导流筒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垂直环板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隔温组件I的右端设有伸缩套;该伸缩套为截面为椭圆形的不锈钢编制管,通过U形卡固定在所述导流筒上。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环板的外端焊接有连接短接管;所述圈带通过压板和紧固件固连在该连接短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圈带内侧设有一层铝箔布;该铝箔布的两端通过钢环压紧在伸缩垂直环板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圈带端部与所述垂直环板之间设有隔温柔性带;该隔温柔性带为窄条状,由多层夹丝陶纤布缝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锚固钉和钢带,所述锚固钉穿设于所述隔温组件II上,并与所述左端接管或右端接管相连;所述钢带环绕绑扎在所述隔温组件II上。
进一步的,所述隔温组件II为T形,其下端部置于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之间的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可以有效提高隔温效果,避免圈带等外部结构受到高温影响,保证在高温高流速气体工况下长期可靠平稳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端接管;2-右端接管;3-导流筒;4-垂直环板;5-连接短接管;6-压板;7-隔温组件I;8-隔温组件II;9-隔温组件III;10-圈带;11-伸缩套;12-钢带;13-锚固钉;14-铝箔布;15-钢环;16-柔性隔温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包括左端接管1、右端接管2和导流筒3。所述左端接管1和右端接管2上分别设有垂直环板4。该两垂直环板4之间通过圈带10相连,将所述左端接管1和右端接管2进行连接。
所述导流筒3位于所述左端接管1和右端接管2的内部,包括直管段和圆台段。该圆台段的小端与所述直管段的左端相连,其大端与所述左端接管1内壁焊接相连。所述直管段的右端为悬空。所述导流筒3的长度大于所述垂直环板4之间的距离,且该导流筒3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垂直环板4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圆台段为多级台阶状。本实施例为两级台阶,台阶坡度约为30°,两个台阶之间间距约为200mm,可以对流经的介质进行缓冲,提高其耐磨损能力。
所述左端接管1和右端接管2与导流筒3之间设有隔温组件I7。该隔温组件I7的两端超出所述垂直环板4之外300mm以上,确保所述垂直环板4处能够获得隔温效果。优选的,所述隔温组件I7的右端设有伸缩套11。该伸缩套11为截面为椭圆形的不锈钢编制管,通过U形卡固定在所述导流筒3上。该伸缩套11可由耐高温不锈钢丝制成,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并在成型后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良好的伸缩性。该伸缩套11的大小与所述内衬筒3与所述右端接管2之间的间隙相适应,使其可以完全卡入所述间隙,对所述隔温组件I7进行隔挡,避免在本装置发生位移时高温介质对所述隔温组件I7的影响。同时,还可避免出现高流速介质产生的负压将所述隔温组件I7吸出的现象。
所述两垂直环板4之间由外向内填充有隔温组件III9和隔温组件II8。其中,所述隔温组件II8通过紧固结构而牢固的包裹在所述左端接管1和右端接管2的外部。该紧固结构包括锚固钉13和钢带12。所述锚固钉13的下端固接在所述左端接管1或右端接管2上,然后,将所述隔温组件II8穿过该锚固钉13后包裹在所述左端接管1或右端接管2上,再用所述钢带12环绕绑扎在该隔温组件II8上。该钢带12为四根,两根一组,每组的两根分别设置于所述锚固钉13的两侧,最右,用端板焊接在所述锚固钉13的上端部,防止所述隔温组件II8脱出。同时,该端板还可把所述钢带12压紧,确保所述隔温组件II8牢固的包裹在所述左端接管1或右端接管2上,防止在本装置发生伸缩时产生缝隙而引起串热现象。所述隔温组件II8为T形,其下端部可填塞所述左端接管1和右端接管2之间的空隙,提高了隔温效果。所述隔温组件III9填充在所述隔温组件II8与所述圈带10之间,可进一步防止所述圈带10受到高温的影响。
所述隔温组件I7、隔温组件II8和隔温组件III9均为陶瓷纤维布包裹含锆纤维毯,再在陶瓷纤维布外包覆一层310S不锈钢丝网,具有良好的隔热功能,且牢固耐用。
进一步的,所述圈带10内侧设有一层铝箔布14,对所述高温组件III9进行包裹。同时,该铝箔布14的两端通过钢环15压紧在所述垂直环板4的侧壁上,形成一道隔热屏障,可完全阻挡内部热风串到所述圈带10内表面,避免所述圈带10受热老化。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环板4外端焊接有连接短接管5。该连接短接管的圆周方向均布有螺栓孔,可通过压板6和紧固件把所述圈带10的端部固连在该连接短管5上。所述圈带10端部与所述连接短接管5之间设有柔性隔温带16。该柔性隔温带16为窄条状,由多层夹丝陶纤布缝制成。所述柔性隔温带16可避免所述圈带10与连接短接管5直接接触,还能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作用,减小圈带失效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并增强了导流筒的耐冲蚀能力,同时,还增强了结构的致密性,降低了介质串热的风险和热传导效应,提高了耐温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9)

1.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包括左端接管、右端接管和导流筒,其特征是:所述导流筒位于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的内部,包括直管段和圆台段;该圆台段的小端与所述直管段的左端相连,其大端与左端接管内壁相连;所述直管段的右端为悬空;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上分别设有垂直环板;该两垂直环板之间通过圈带相连;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与导流筒之间设有隔温组件I;该隔温组件I的两端超出所述垂直环板之外;所述两垂直环板之间由外向内填充有隔温组件III和隔温组件II;该隔温组件II通过紧固结构而牢固的包裹在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连接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圆台段为多级台阶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连接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导流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垂直环板之间的距离;该导流筒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垂直环板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连接框架,其特征是:所述隔温组件I的右端设有伸缩套;该伸缩套为截面为椭圆形的不锈钢编制管,通过U形卡固定在所述导流筒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连接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垂直环板的外端焊接有连接短接管;所述圈带通过压板和紧固件固连在该连接短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连接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圈带内侧设有一层铝箔布;该铝箔布的两端通过钢环压紧在伸缩垂直环板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连接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圈带端部与所述垂直环板之间设有隔温柔性带;该隔温柔性带为窄条状,由多层夹丝陶纤布缝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连接框架,其特征是:所述紧固结构包括锚固钉和钢带,所述锚固钉穿设于所述隔温组件II上,并与所述左端接管或右端接管相连;所述钢带环绕绑扎在所述隔温组件II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连接框架,其特征是:所述隔温组件II为T形,其下端部置于所述左端接管和右端接管之间的空隙。
CN201922235817.8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 Active CN211289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5817.8U CN211289080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5817.8U CN211289080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9080U true CN211289080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8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35817.8U Active CN211289080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9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66711A (zh) 预制软质保温管
CN211289080U (zh)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
CN110864169A (zh) 一种改进的连接框架
CN101614401B (zh) 一种排烟回转接口结构
CN215215075U (zh) 一种隔热管托
CN206386623U (zh) 一种用于高温管道的隔热管夹
CN210687301U (zh) 具有自由膨胀节的双壁管
CN209759492U (zh) 烟道连接结构
CN205938353U (zh) 一种蒸汽管隔热弹簧支座
CN2290749Y (zh) 多节复合保温结构
CN213361376U (zh) 一种带有承重环的耐高温保温炉烟通道
CN207034642U (zh) 一种低噪音蒸汽回收管
CN215674283U (zh) 弯头管道的可拆卸硬质保温管壳
CN217056789U (zh) 一种蒸汽管网热补偿结构
US20140334879A1 (en) Method of gripping a pipeline
CN211344407U (zh) 一种改进的管线补偿器
CN212868993U (zh) 一种低能耗组装式隔热支撑环
CN220060876U (zh) 一种电炉烟气净化系统用浇注料保温管道
CN218030822U (zh) 新型模块化消声器
CN110068025A (zh) 锅炉炉顶柔性密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9177212U (zh) 一种内衬碳化硅陶瓷片高温炉烟管道及吊装组件
CN215831952U (zh) 一种炉烟管道浇注料支撑结构
CN217714176U (zh) 一种高温立管隔热支吊架及其管部结构
CN218131777U (zh) 一种换热式转化炉高温自紧密封防短路结构
CN220871485U (zh) 一种转化炉辐射段炉管的密封结构及转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