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5075U - 一种隔热管托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管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5075U
CN215215075U CN202120870684.6U CN202120870684U CN215215075U CN 215215075 U CN215215075 U CN 215215075U CN 202120870684 U CN202120870684 U CN 202120870684U CN 215215075 U CN215215075 U CN 215215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pipe
pipe clamp
hard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06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海涛
庄振兴
韦小平
陈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zheng Xinda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zheng Xinda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zheng Xinda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zheng Xinda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706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5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5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5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热管托,包括管部组件、隔热组件和支撑组件,管部组件与支撑组件的底部相连接,且由支撑组件支撑管部组件;隔热组件包括一次隔热层和二次保温层,一次隔热层设在管部组件的内壁,二次保温层设在所述管部组件和支撑组件的外围;管部组件包括上管夹和下管夹,上管夹和下管夹通过螺栓和螺母相连接;一次隔热层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软质隔热层、金属反射层和硬质隔热块,硬质隔热块包括上部硬质隔热块和下部硬质隔热块,一次隔热层设在上管夹和下管夹连接后形成的容纳管道空间的内部。该隔热管托结合管托二次保温,优化隔热层的结构,节约材料,隔热效果更好,热损失少;且解决了一般隔热管托管夹耳部位散热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隔热管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道节能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热管道上使用的隔热管托。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用到高温或蒸汽等热能源,高温或蒸汽热能源需要通过高温管道输送,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高温管道通常是在空中布设的,其必然要用到其支撑作用的管托。蒸汽管网输送距离较短,系统蒸汽损失较大。过去的高温流体管道的管托多是采用金属件,在施工现场直接将管托和钢管焊接成一体,这种结构的管托使管道的支撑部位无法实施有效的隔热保温措施,高温热能源输送时,热量沿管托钢结构直接导出,在空中形成较强的对流散热,使得高温流体管道的总体保温效果较差,经测定,对于长输架空热力管道来说,如果管托为直接外裸金属,管托对流散热损失占总热损在40%以上。另外,由于温度较高(如300℃以上)的蒸汽管线在冷热交替状态下膨胀差非常大,从而对管托产生非常大的水平推力,严重时甚至使整个管线失去稳定,影响管道的安全使用。
现有的隔热管托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存在如下情况:
1、隔热管托安装后,都会做二次保温,用轻质保温材料覆盖在管托外表面,以降低热量损失;
2、现有隔热管托采用浇注料做隔热材料,为了保证承载能力,隔热材料密度大,导热系数高,热损失大;
3、现有的隔热管托基本都采用管夹形式,由于管夹耳部尺寸较大,二次保温层在管夹耳部包覆比较难处理,通常二次保温层外廓尺寸比管夹耳部尺寸小,造成管夹耳部外露,从而产生较大的热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热损失少,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高效隔热管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隔热管托,包括管部组件、隔热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管部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相连接,且由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管部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括一次隔热层和二次保温层,所述一次隔热层设在所述管部组件的内壁,所述二次保温层设在所述管部组件和支撑组件的外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部组件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支撑组件进行支撑,支撑组件承受管道的垂直载荷且在不影响管道应力的情况下,支撑组件还能降低热传导面积,隔热组件与管部组件形成管托隔热部能有效地阻隔热传导,再结合管托的二次保温层,优化隔热层的结构,节约材料,隔热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部组件包括上管夹和下管夹,所述上管夹和所述下管夹通过螺栓和螺母相连接;所述一次隔热层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软质隔热层、金属反射层和硬质隔热块,所述硬质隔热块包括上部硬质隔热块和下部硬质隔热块,所述一次隔热层设在上管夹和所述下管夹连接后形成的容纳管道空间的内部。一次隔热层中共设置了三种隔热材料,即软质隔热层、金属反射层、硬质隔热块(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软质隔热层采用陶瓷纤维毯,压缩厚度为10㎜,主要作用除了隔绝热传导,还可以与管道紧密贴合,避免管道加工误差与硬质隔热层产生间隙;金属反射层采用0.8㎜不锈钢镜面板,包覆在软质隔热层外,通过反射红外线阻隔热传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该隔热管托还包括管部滑动组件,所述管部滑动组件由聚四氟乙烯板与不锈钢镜面板组成的摩擦副,所述管部滑动设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设置管部滑动组件可以有效地降低管托底板的摩擦系数,降低管道产生热位移时的摩擦阻力,降低管道应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设在所述上管夹的内部,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设在所述下管夹的内部,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的厚度为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的厚度的一半。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中的上部硬质隔热块由于二次保温层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远低于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的导热系数,故上部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做了减薄,厚度约为下部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的一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管夹为内翻耳,所述上管夹为外翻耳,所述螺母和螺栓依次穿入所述外翻耳和所述内翻耳连接所述上管夹和所述下管夹,所述下管夹在所述螺栓的两侧分别设有管夹筋板,所述管夹筋板与下管夹焊接成一体,两块管夹筋板卡住所述螺栓的六方头,避免所述螺栓松动或旋转;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栓之间设有蝶形弹簧。由于上部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减薄后,上管夹的尺寸减小,对应的下管夹结构做了特殊的处理,将传统的外翻耳部改成向内,通过四块管夹筋板与下管夹的弧板焊接成一体,四块管夹筋板两个一组,分别焊在螺栓的两侧,管夹筋板间距正好卡住螺栓的六方头,避免旋紧/松螺母时,螺栓跟转;设置碟簧是为了避免管道热胀冷缩造成螺栓的螺纹松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的哈夫面为台阶状,台阶状的哈夫面上填充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为了降低上、下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哈夫面的热损失,将下部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哈夫面做成台阶形状,安装时哈夫面填充软质隔热层,解决了一般隔热管托管夹耳部位散热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和下部硬质隔热块内均设置有镀锌焊丝铁网;所述螺栓浇注在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内,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与所述下管夹浇筑成一体,且所述下管夹上设有保温支撑钉。为了保证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的强度,在浇注硬质隔热块时,在硬质隔热块内设置镀锌焊丝铁网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52010990000031
同时为了保证下部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的支撑强度,下部硬质隔热块与下管夹一起浇注,浇注时螺栓的六方头部分也浇注在下部高效硬质隔热块内,并且在下管夹上设置有保温支撑钉,进一步加强下部硬质隔热块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的轴向侧还设有上止推挡块,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的轴向侧还设有下止推挡块。设置上止推挡块和下止推挡块是为了防止管道热位移时,管托隔热部件与管道脱节形成裸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立板、筋板和底板,所述立板和筋板均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筋板包裹着所述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筋板上设有阻温槽,且所述阻温槽与所述立板交错设置。与立板交错设置了阻温槽,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热传导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管部组件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支撑组件进行支撑,支撑组件承受管道的垂直载荷且在不影响管道应力的情况下,支撑组件还能降低热传导面积,隔热组件与管部组件形成管托隔热部能有效地阻隔热传导,再结合管托的二次保温层,优化隔热层的结构,节约材料,隔热效果更好,同时解决了一般隔热管托管夹耳部位散热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热管托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热管托的左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热管托中的下管夹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C-C处的截面结构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碟簧组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6是图1中B处的碟簧组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隔热管托中的镀锌焊丝铁网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隔热管托中的上止推挡块的结构图;
其中:1-上管夹;2-上止推挡块;3-上部硬质隔热块;4-软质隔热层; 5-六角螺母;6-蝶形弹簧;7-六角螺栓;8-下部硬质隔热块;9-下管夹;10- 立板;11-筋板;12-底板;13-不锈钢镜面板;14-聚四氟乙烯板;15-金属反射层;16-镀锌焊丝铁网;17-下止推挡块;18保温支撑钉;19-二次保温层; 20-阻温槽;21-管夹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所附附图中以非限制性的举例形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随后,在详细描述中较清楚的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特性和优点。
实施例1:如图1~8所示,该隔热管托,包括管部组件、隔热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管部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相连接,且由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管部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括一次隔热层和二次保温层19,所述一次隔热层设在所述管部组件的内壁,所述二次保温层19设在所述管部组件和支撑组件的外围;该隔热管托还包括管部滑动组件,所述管部滑动组件由聚四氟乙烯板14与不锈钢镜面板13(δ=1.5)组成的摩擦副,所述管部滑动设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所述管部组件包括上管夹1和下管夹9,所述上管夹1和所述下管夹9通过六角螺栓7和六角螺母5相连接;所述一次隔热层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软质隔热层 4、金属反射层15和硬质隔热块,所述硬质隔热块包括上部硬质隔热块3和下部硬质隔热块8,所述一次隔热层设在上管夹1和所述下管夹9连接后形成的容纳管道空间的内部;一次隔热层中共设置了三种隔热材料,即软质隔热层4、金属反射层15、硬质隔热块(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软质隔热层4采用陶瓷纤维毯,压缩厚度为10㎜,主要作用除了隔绝热传导,还可以与管道紧密贴合,避免管道加工误差与硬质隔热层产生间隙;金属反射层15采用0.8㎜不锈钢镜面板,包覆在软质隔热层4外,通过反射红外线阻隔热传导;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3 设在所述上管夹1的内部,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8设在所述下管夹9的内部,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3的厚度为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8的厚度的一半。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中的上部硬质隔热块3由于二次保温层19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远低于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的导热系数,故上部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做了减薄,厚度约为下部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的一半;所述下管夹9为内翻耳,所述上管夹1为外翻耳,所述六角螺母5和六角螺栓7依次穿入所述外翻耳和所述内翻耳连接所述上管夹1和所述下管夹9,所述下管夹9在所述六角螺栓7的两侧分别设有管夹筋板21,所述管夹筋板21与下管夹9焊接成一体,每个所述六角螺栓7的六方头均通过两块管夹筋板21卡住,避免所述六角螺栓7松动或旋转;所述六角螺母 5和所述六角螺栓7之间设有蝶形弹簧6;设置碟簧6是为了避免管道热胀冷缩造成螺栓的螺纹松脱;由于上部硬质隔热块3减薄后,上管夹1的尺寸减小,对应的下管夹9结构做了特殊的处理,将传统的外翻耳部改成向内,通过四块管夹筋板21与下管夹9的弧板焊接成一体,四块管夹筋板21两个一组,分别焊在六角螺栓7的两侧,两块管夹筋板21的间距正好卡住六角螺栓7的六方头,避免旋紧/松六角螺母5时,六角螺栓7跟转;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8的哈夫面为台阶状,台阶状的哈夫面上填充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为了降低上、下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哈夫面的热损失,将下部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的哈夫面做成台阶形状,安装时哈夫面填充软质隔热层4,解决了一般隔热管托管夹耳部位散热问题;所述上部硬质隔热3块和下部硬质隔热块8内均设置有镀锌焊丝铁网16;所述六角螺栓7浇注在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8内,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8与所述下管夹 9浇筑成一体,且所述下管夹9上设有保温支撑钉18;为了保证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的强度,在浇注硬质隔热块时,在硬质隔热块内设置镀锌焊丝铁网16(尺寸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52010990000051
),同时为了保证下部高效复合硬质隔热块的支撑强度,下部硬质隔热块8与下管夹9一起浇注,浇注时六角螺栓7的六方头也浇注在下部高效硬质隔热块内,并且在下管夹9上通过设置有保温支撑钉18进一步加强下部硬质隔热块8的强度;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3的轴向侧还设有上止推挡块2,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8的轴向侧还设有下止推挡块17;设置上止推挡块2和下止推挡块17是为了防止管道热位移时,管托隔热部件与管道脱节形成裸管;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立板10、筋板11和底板12,所述立板10和筋板11均设在所述底板 12上,所述筋板11包裹着所述立板10;所述筋板11上设有阻温槽20,且所述阻温槽20与所述立板10交错设置。与立板10交错设置了阻温槽20,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热传导面积。
本例中的隔热管托中在加工时需要注意:所有的紧固件均经过表面磷化处理,所有的六角螺柱均按GB/T901-1988要求进行,但是六角螺柱、六角螺母的选材制造及检验工艺按高强度螺柱的相关技术要求及工艺条件加工,且加工精度不小于6级,六角螺柱强度8.8级,六角螺母强度8级;焊接接头形式及尺寸除注明外,均按GB985/T-2012中规定执行,所有焊缝续连续、致密,无虚焊漏焊;碳钢元件表面浸锌处理;碟形弹簧材料按GB/T3279规定执行。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部组件、隔热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管部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相连接,且由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管部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括一次隔热层和二次保温层,所述一次隔热层设在所述管部组件的内壁,所述二次保温层设在所述管部组件和支撑组件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组件包括上管夹和下管夹,所述上管夹和所述下管夹通过螺栓和螺母相连接;所述一次隔热层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软质隔热层、金属反射层和硬质隔热块,所述硬质隔热块包括上部硬质隔热块和下部硬质隔热块,所述一次隔热层设在上管夹和所述下管夹连接后形成的容纳管道空间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该隔热管托还包括管部滑动组件,所述管部滑动组件由聚四氟乙烯板与不锈钢镜面板组成的摩擦副,所述管部滑动设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设在所述上管夹的内部,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设在所述下管夹的内部,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的厚度为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的厚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夹为内翻耳,所述上管夹为外翻耳,所述螺母和螺栓依次穿入所述外翻耳和所述内翻耳连接所述上管夹和所述下管夹,所述下管夹在所述螺栓的两侧分别设有管夹筋板,所述管夹筋板与下管夹焊接成一体,两块管夹筋板卡住所述螺栓的六方头,避免所述螺栓松动或旋转;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栓之间设有蝶形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的哈夫面为台阶状,台阶状的哈夫面上填充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和下部硬质隔热块内均设置有镀锌焊丝铁网;所述螺栓浇注在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内,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与所述下管夹浇筑成一体,且所述下管夹上设有保温支撑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硬质隔热块的轴向侧还设有上止推挡块,所述下部硬质隔热块的轴向侧还设有下止推挡块。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立板、筋板和底板,所述立板和筋板均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筋板包裹着所述立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上设有阻温槽,且所述阻温槽与所述立板交错设置。
CN202120870684.6U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隔热管托 Active CN215215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0684.6U CN215215075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隔热管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0684.6U CN215215075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隔热管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5075U true CN215215075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50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0684.6U Active CN215215075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隔热管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50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81680A (zh) * 2022-11-29 2023-02-03 江苏中圣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蒸汽管道预制保温的固定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81680A (zh) * 2022-11-29 2023-02-03 江苏中圣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蒸汽管道预制保温的固定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15075U (zh) 一种隔热管托
CN201209733Y (zh) 一种双层管道连接装置
CN113266711A (zh) 预制软质保温管
JPH02286999A (ja) 冷却されないままの管と冷却されるべき管とに使用されるコネクタ
CN218845462U (zh) 一种复合保温层隔热滑动管托
CN201954113U (zh) 一种低摩擦型保冷管托
CN201265827Y (zh) 节能支架
CN110848509A (zh) 一种管道保温结构
CN203857199U (zh) 滚动式内导向钢导管内置直埋预制复合保温蒸汽管
CN206386623U (zh) 一种用于高温管道的隔热管夹
CN213040088U (zh) 一种硅酸钙保温管壳的模块结构
CN214222431U (zh) 一种保温固定管托
CN214789809U (zh) 一种管道保温装置及管道输送系统
RU2704405C1 (ru) Насосно-компрессорная труба с теплоизоляционным покрытием
CN202791154U (zh) 复合保温结构
CN218625948U (zh) 一种大口径弯头和三通用保温块
CN219082457U (zh) 一种用于高温蒸汽管道上的绝热支架
CN218441055U (zh) 一种用于供热管网的保温管道
CN216479296U (zh) 一种保冷管托
CN214247430U (zh) 一种用于低压加热器的防冲刷保温结构
CN212338539U (zh) 保温波纹膨胀节
CN217539886U (zh) 一种补偿管道热胀冷缩支架
CN219282612U (zh) 一种用于双管敷设一体化管托
CN218818855U (zh) 一种可调式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膨胀节
CN211624599U (zh) 一种金属复合聚氨酯保温瓦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