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7141U - 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7141U
CN211167141U CN201921588022.9U CN201921588022U CN211167141U CN 211167141 U CN211167141 U CN 211167141U CN 201921588022 U CN201921588022 U CN 201921588022U CN 211167141 U CN211167141 U CN 211167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ow guide
automobile
deflector
automobi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80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云
刘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80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7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7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7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不同位置上的多个导流护板,导流护板包括与动力电池(200)的下表面保持平行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汽车车身的悬架系统中的第二部分;或者,导流护板包括与汽车车身的后边缘(1100)保持水平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后轮后部与车辆后保边缘构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流护板组件,在包括动力电池后部、后车轮后部与车身后边缘区域位置形成导流保护,既能引导流经车身底部及后部的空气,避免高速气流流经这些区域产生涡流,又能使气流快速通过这些区域,从而降低风阻。

Description

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导流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降低汽车风阻,是降低汽车能耗、增强汽车动力经济性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现有大部分车型都存在悬架、备胎盆以及车轮后部等部位存在突出物的结构设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当高速气流流经车身的上述区域时,会形成较大的阻力。因此,通过设置合理的导流结构,使得通过车身上述区域的空气流动顺畅,进而降低风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车身突出物风阻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通过设置导流护板组件,在包括动力电池后部、后车轮后部与车身后边缘区域位置形成导流保护,既能引导流经车身底部及后部的空气,避免高速气流流经这些区域产生涡流,又能使气流快速通过这些区域,从而降低风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种导流护板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不同位置上的多个导流护板,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动力电池的下表面保持平行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所述汽车车身的悬架系统中的第二部分;或者,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所述汽车车身的后边缘保持水平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后轮后部与车辆后保边缘构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
优选地,所述导流护板包括第一导流护板,所述第一导流护板包括彼此形成第一夹角的第一平板部和第一弯折板部,所述第一平板部的末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后侧相连的电池定位孔,所述第一弯折板部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备胎盆相连的第一备胎盆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5°-120°。
优选地,所述第一平板部和第一弯折板部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上凸的第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导流护板包括第二导流护板,所述第二导流护板包括以所述汽车车身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导流子板,每个所述第二导流子板都包括彼此形成第二夹角的第二平板部和第二弯折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汽车车身的后保险杠相连的后保定位孔,所述第二弯折板部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汽车车身的备胎盆相连的第二备胎盆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10°-120°。
优选地,所述第二平板部和第二弯折板部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上凸的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二平板部的板体边缘还设有朝所述汽车车身方向延伸凸设的倒边。
优选地,所述后保定位孔为卡扣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的汽车车身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置导流护板组件,在包括动力电池后部、后车轮后部与车身后边缘区域位置形成导流保护,既能引导流经车身底部及后部的空气,避免高速气流流经这些区域产生涡流,又能使气流快速通过这些区域,从而降低汽车的行驶阻力和能耗,增强汽车动力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有导流护板组件的汽车车身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导流护板组件中各个导流护板的设置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第一导流护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导流护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汽车车身 1100后边缘 100第一导流护板
110第一平板部 111电池定位孔 120第一弯折板部
121第一备胎盆定位孔α第一夹角 130第一加强筋
200动力电池 300备胎盆 400后保险杠
500第二导流子板 510第二平板部 511后保定位孔
520第二弯折板部 521第二备胎盆定位孔β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远、近”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远近。
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流护板组件,该导流护板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不同位置上的多个导流护板,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动力电池200的下表面保持平行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所述汽车车身的悬架系统中的第二部分;或者,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的后边缘1100保持水平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后轮后部与车辆后保边缘构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具体来说,导流护板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上的第一导流护板100和第二导流护板,所述第一导流护板100分别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上的动力电池200后侧和备胎盆300相连,并使所述第一导流护板100的至少部分板体与所述动力电池200的下表面保持平行;所述第二导流护板分别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上的后保险杠400和所述备胎盆300相连,并使所述第二导流护板的至少部分板体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的后边缘1100保持水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导流板组件,避免气流进入复杂的悬架系统、车轮后方等区域,有效降低风阻,从而降低油耗,增强了整车的经济性能。
如图2并结合图3、图4所示,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导流护板100包括彼此形成第一夹角α的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所述第一平板部110的末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200后侧相连的电池定位孔111,所述第一弯折板部12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备胎盆300相连的第一备胎盆定位孔121。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分别通过螺钉在电池定位孔111位置与动力电池200后侧、在第一备胎盆定位孔121位置与备胎盆300连接固定。为了使第一导流板100的板面能够和汽车车身1000的内部形状更加贴合,所述第一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105°-120°。同时,为了确保第一导流护板100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所述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的板体上都分别设有上凸的第一加强筋130。为了受力均匀,第一加强筋130的设置数量可以为多个,按照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的板体形状和走向,根据强度大小的需要来设置。
如图1、图2并结合图5、图6所示,所述第二导流护板包括以所述汽车车身1000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导流子板500。如果以汽车的车头为前方,图5和图6中所示的第二导流子板500是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的左后部的那个第二导流子板。如图5并结合图6可知,每个所述第二导流子板500都包括彼此形成第二夹角β的第二平板部510和第二弯折板部520,所述第二平板部51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的后保险杠400相连的后保定位孔511,所述第二弯折板部52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的备胎盆300相连的第二备胎盆定位孔521。同样地,为了使第二导流子板500的板面能够和汽车车身1000的内部形状更加贴合,所述第二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110°-120°。为了确保第二导流子板500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所述第二平板部510和第二弯折板部520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上凸的第二加强筋530。为了方便装配,第二平板部510的板体边缘还设有朝所述汽车车身1000方向延伸凸设的倒边512。进一步地,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倒边512的设置方向与第二平板部510的板体方向相互垂直。为了方便安装,所述第二备胎盆定位孔521为卡扣连接孔。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所述第二弯折板部520的末端通过后保定位孔511,与对应设置在汽车车身1000的后保险杠400上的卡扣结构对应卡扣固定。卡扣结构可以为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凸点和凹坑等等,在此不再赘述。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二导流护板包括两个第二导流子板500,且两个第二导流子板500以汽车车身1000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因此仅仅对其中一个第二导流子板50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一个则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轻重量,第一导流护板100和第二导流护板都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的汽车车身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通过设置导流护板组件中的第一导流护板和第二导流护板,在包括动力电池后部、后车轮后部与车身后边缘区域位置形成导流保护,引导流经车身底部及后部的空气,避免高速气流流经这些区域产生涡流,使气流快速通过这些区域,车辆风阻系数能够有效降低0.008左右,从而降低汽车的行驶阻力和能耗,增强汽车动力经济性。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流护板组件,实际上包括了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不同位置上的三块导流护板,一块第一导流护板100和两块相对于汽车车身完全对称设置的第二导流子板500。第一导流护板100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电池200后部和车辆备胎盆300上,且该第一导流护板100的前部板体与动力电池200的下表面保持平行,便于气流流经该区域顺畅,减少阻力;而第一导流护板100的后部又与水平方向呈60°-75°大小的夹角,可以有效阻止气流进入结构复杂的悬架系统当中增加车辆阻力。
而两块第二导流护板则分别对称设置在汽车车身的尾部两侧,每块第二导流子板500都分别通过卡扣固定在后保险杠400和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辆备胎盆300上。同样地,由于第二导流子板500的第二平板部510和第二弯折板部520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β为110°-120°,阻止气流进入结构复杂的悬架系统当中增加车辆阻力,同时,由于第二导流护板的后部与车辆后边缘111保持水平,便于气流流经该区域顺畅,减少阻力;而垂直于第二导流护板前部的第二平板部510边缘的倒边512,既方便装配又可以阻止气流流进后轮后部与后保险杠400边缘构成的结构复杂区域,进而减小阻力。分别对称设置在汽车车身的尾部两侧的两块第二导流子板,设置位置和结构相对于汽车车身的中心线完全对称,两者的作用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通过设置导流护板组件,在包括动力电池后部、后车轮后部与车身后边缘区域位置形成导流保护,引导流经车身底部及后部的空气,避免高速气流流经这些区域产生涡流,使气流快速通过这些区域,从而降低汽车的行驶阻力和能耗,增强汽车动力经济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改变和调整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大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不同位置上的多个导流护板,其中:
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动力电池(200)的下表面保持平行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所述汽车车身的悬架系统中的第二部分;
或者,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所述汽车车身的后边缘(1100)保持水平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后轮后部与车辆后保边缘构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护板包括第一导流护板(100),所述第一导流护板(100)包括彼此形成第一夹角α的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所述第一平板部(110)的末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200)后侧相连的电池定位孔(111),所述第一弯折板部(12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备胎盆(300)相连的第一备胎盆定位孔(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105°-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上凸的第一加强筋(1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护板包括第二导流护板,所述第二导流护板包括以所述汽车车身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导流子板(500),每个所述第二导流子板(500)都包括彼此形成第二夹角β的第二平板部(510)和第二弯折板部(520),所述第二平板部(51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的后保险杠(400)相连的后保定位孔(511),所述第二弯折板部(52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备胎盆(300)相连的第二备胎盆定位孔(5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110°-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部(510)和第二弯折板部(520)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上凸的第二加强筋(53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部(510)的板体边缘还设有朝所述汽车车身(1000)方向延伸凸设的倒边(51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定位孔(511)为卡扣连接孔。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的汽车车身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
CN201921588022.9U 2019-09-23 2019-09-23 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Active CN211167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8022.9U CN211167141U (zh) 2019-09-23 2019-09-23 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8022.9U CN211167141U (zh) 2019-09-23 2019-09-23 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7141U true CN21116714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9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8022.9U Active CN211167141U (zh) 2019-09-23 2019-09-23 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71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5711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前扰流器
CN108116498B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215622298U (zh) 一种整体式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11167141U (zh) 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CN113104123B (zh) 保险杠
CN111055934B (zh) 一种汽车下导流板组件
CN217753918U (zh) 车辆的备胎盆护板、车辆
CN210116572U (zh) 空气动力学套件及车辆
CN201580451U (zh) 汽车前轮导风板及导风结构
CN209972363U (zh) 汽车车身下护板以及汽车
CN212267657U (zh) 一种用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车辆扰前轮扰流板
CN214451395U (zh) 一种汽车前舱下护板
CN216301272U (zh) 车辆
CN213007606U (zh) 车体下部结构
CN213008012U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219277654U (zh) 一种前轮气坝及汽车
CN215752671U (zh) 挡泥板组件以及汽车
CN220096486U (zh) 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2738322U (zh)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CN221023912U (zh) 后保险杠导流板、后保险杠总成和车辆
CN213008437U (zh)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EP3793888B1 (en) Twist beam air guided tunnel diffuser
CN220220945U (zh) 底盘总成及车辆
CN211442209U (zh) 前保险杠蒙皮及车辆
CN216994546U (zh) 汽车后包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