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6486U - 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6486U
CN220096486U CN202320579439.9U CN202320579439U CN220096486U CN 220096486 U CN220096486 U CN 220096486U CN 202320579439 U CN202320579439 U CN 202320579439U CN 220096486 U CN220096486 U CN 220096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
wheel
mounting structure
vehicl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94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浩瑞
陈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794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6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6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6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车身下护板包括相互连接的下护板本体和导流件,导流件凸出于下护板本体的底面,导流件对应于汽车的车轮设置且位于车轮的前方,导流件背离车轮的一侧形成有导流面,导流面沿自上而下的延伸方向逐渐向靠近车轮的方向倾斜。气流会被导流板所阻挡,从而可以降低气流对于车轮的冲击,并且可以降低车轮腔体中的气流紊乱程度,从而起到优化整车风阻的作用;另一方面,导流面的倾斜方向为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从而起到导流的作用,将冲击在导流件上的气流可以平缓的向地面的方向导流,可以有效降低气流与导流件冲击所产生的风阻。

Description

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影响汽车能耗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汽车重量、行车路况、轮胎阻力等等,为了提升车辆驾驶的客户体验,汽车行业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行驶中的空气阻力是影响汽车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汽车车速达到60km/h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约占整车行驶阻力的一半,虽然大部分汽车底部装有平整的底护板,减小了风阻,但流经车轮底部和车轮轮腔的气流紊乱,对行驶中遇到的风阻不利,因此车轮轮腔的气流调整已成为当前整车风阻优化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下护板,其可以优化车轮轮腔处的气流,降低整车行驶过程中的风阻;本申请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本申请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身下护板,其包括相互连接的下护板本体和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凸出于所述下护板本体的底面,所述导流件对应于所述汽车的车轮设置且位于所述车轮的前方,所述导流件背离所述车轮的一侧形成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沿自上而下的延伸方向逐渐向靠近所述车轮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面包括相互连接的弧面段和斜面段,所述弧面段的一端与所述下护板本体连接,所述弧面段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斜面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护板本体与所述导流件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对应于设置于所述汽车前轮的前方,和/或所述导流件对应于设置于所述汽车后轮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车轮的宽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该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包括门槛梁、侧围外板和电池包,所述侧围外板固定在所述门槛梁的外侧,所述电池包安装在所述汽车的底盘上,车身下护板还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车身下护板,所述下护板本体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电池包上,所述下护板本体遮盖所述侧围外板外侧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电池包底面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下护板本体通过第一安装件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上,所述下护板本体通过第二安装件固定在所述电池包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均为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门槛梁上开设有避让所述卡扣的避让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该车身下护板用于安装在车辆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气流会沿着车身下护板的底面向车轮的方向流动,当遇到导流板之后,气流会被导流板所阻挡,不会直接吹向导流板后方的车轮,这一部分气流也不会进入到车轮上方的车轮腔体中,从而可以降低气流对于车轮的冲击,并且可以降低车轮腔体中的气流紊乱程度,从而起到优化整车风阻的作用;另一方面,所述导流件背离所述车轮的一侧形成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沿自上而下的延伸方向逐渐向靠近所述车轮的方向倾斜,其中在车辆行使过程中,导流面即为迎风面,导流面的倾斜方向为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从而起到导流的作用,将冲击在导流件上的气流可以平缓的向地面的方向导流,可以有效降低气流与导流件冲击所产生的风阻。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护板安装在车辆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护板安装在车辆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护板安装在车辆上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护板安装在车辆上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护板与导流板铆接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仰视图。
其中:
100、车身下护板;110、下护板本体;120、导流件;121、导流面;1211、弧面段;1212、斜面段;130、加强筋板;200、车轮;210、前轮;220、后轮;300、门槛梁;400、侧围外板;500、电池包;600、第一安装件;700、第二安装件;800、车轮腔体800;900、铆钉;120′、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护板100包括相互连接的下护板本体110和导流件120,所述导流件120凸出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10的底面,所述导流件120对应于所述汽车的车轮200设置且位于所述车轮200的前方,所述导流件120背离所述车轮200的一侧形成有导流面121,所述导流面121沿自上而下的延伸方向逐渐向靠近所述车轮200的方向倾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前后和上下的方向以车辆本身来进行标定,车辆前进的行驶方向定义为前,车辆后退的行驶方向定义为后,车辆在地面正常放置或行使的过程中,靠近地面的方向为下,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会将导流件120设计为一个长方形片状结构的导流板120′,通过铆钉900将导流板120′铆接在车身下护板100上或直接焊接在车身下护板100上,直接通过导流板120′来截流吹向车轮200的气流,从而起到改善车轮200和车轮腔体800中的气流的效果。
如图1-4及图7所示,该车身下护板100用于安装在车辆上,车轮200与车辆的车身之间形成有车轮腔体800,车辆底部的车身下护板100的底面为平整表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气流会沿着车身下护板100的底面向车轮200的方向流动,当遇到导流板120′之后,气流会被导流板120′所阻挡,不会直接吹向导流板120′后方的车轮200,这一部分气流也不会进入到车轮200上方的车轮腔体800中,从而可以降低气流对于车轮200的冲击,并且可以降低车轮腔体800中的气流紊乱程度,从而起到优化整车风阻的作用,例如在图1中,导流件120凸出于下护板本体110的高度为H2,导流件120的下端与车轮200下端的竖直高度为H1,该导流件120将下护板本体110的底部与车轮200底部的高差由H1+H2降低为H2,从而至少在H2的高度范围内避免气流直吹车轮200,并且通过导流面121的引导作用,可以使得气流在H2的高度范围内逐渐被导流至地面,降低被车轮200卷入车轮腔体800的风量,其中H1和H2的具体高度及比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模拟数据结构来进行具体选择和调整。另一方面,所述导流件120背离所述车轮200的一侧形成有导流面121,所述导流面121沿自上而下的延伸方向逐渐向靠近所述车轮200的方向倾斜,其中在车辆行使过程中,导流面121即为迎风面,导流面121的倾斜方向为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从而起到导流的作用,将冲击在导流件120上的气流可以平缓的向地面的方向导流,而图5中的导流板120′将迎风面垂直于下护板本体110的底面的设置,气流与导流板120′的迎风面之间会产生很大的风阻,本申请中导流面121的方向可以有效降低气流冲击导流件120所产生的风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导流面121包括相互连接的弧面段1211和斜面段1212,所述弧面段1211的一端与所述下护板本体110连接,所述弧面段1211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斜面段1212连接。斜面段1212为一平面,斜面段1212的倾斜角度用于限定出气流离开导流件120的出风方向,通过调整斜面段1212至合适的倾斜角度,可以使得离开导流件120的气流在流向地面的过程中尽量少的进入到车轮200上方的车轮腔体800中;弧面段1211为一弧面,其主要是作为下护板本体110的底面与斜面段1212之间的过渡,避免下护板本体110底面与斜面段1212之间形成尖锐的夹角而导致较大的风阻,即通过弧面段1211实现了气流平顺的转向,从而降低风阻。优选的,可以考虑在弧面段1211与下护板本体110连接的位置,设置为弧面段1211与下护板本体110的底面相切,在弧面段1211与斜面段1212连接的位置,设置为弧面段1211与斜面段1212相切,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下护板本体110的底面、弧面段1211及斜面段1212连接处的风阻,实现气流的顺畅导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护板本体110与所述导流件120一体注塑成型。一体注塑成型的车身下护板100相对于焊接或者铆接导流板120′的方式,减少了工序,节约了成本。并且相对于图5中的导流板120′的技术方案而言,图5中的导流板120′为薄片状结构,如果与车身下护板100一体成型,因注塑工艺的原因,不但会在车身下护板100外观面上形成“缩水印”,还会出现变形等情况,影响性能和外观,并且还会因模具分型等原因,模具上需要设计滑块结构才能顺利脱模,增加模具的成本。而本实施例中特定结构的导流件120由于导流面121的倾斜设置,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身下护板100的导流件120对应于设置于汽车车轮200的前方,例如具体可以设置汽车前轮210的前方,还可以对应于设置于汽车后轮220的前方,当然还可以同时对应设置在汽车前轮210和后轮220的前方,例如图7中所示的那样,汽车包括两个前轮210和两个后轮220,导流件120设置有四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每个车轮200的前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身下护板100的导流件12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车轮200的宽度。通过设计较宽的导流件120可以更好地截流气流,进一步降低直接冲击车轮200的气流量,并改善车轮腔体800中的气流紊乱程度,降低车辆风阻,提高整车的行驶性能和燃油效率。但导流件120的宽度也不宜过大,避免过宽的导流件120的截流阻挡作用产生过多的阻力,影响整车的行驶阻力,导流件120的宽度以不超过车轮200宽度的120%为宜。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该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包括门槛梁300、侧围外板400、电池包500和本申请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护板100,其中所述侧围外板400固定在所述门槛梁300的外侧,所述电池包500安装在所述汽车的底盘上,所述下护板本体110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400和所述电池包500上,所述下护板本体110遮盖所述侧围外板400外侧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电池包500底面的至少一部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可以有效固定和安装车身下护板100,在汽车侧面和底面两个方向上对车身下护板100完成固定,有效提高车身下护板100的整体耐用性,由于该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包括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的车身下护板100,其必然具有车身下护板100实施例所对应的所有技术效果,互相参见即可,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外方向以车辆本身来进行标定,车辆的内部定义为内,车辆外部定义为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护板本体110通过第一安装件600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400上,所述下护板本体110通过第二安装件700固定在所述电池包500上。其中第一安装件600和第二安装件700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以为多个,以实现车身下护板100的有效固定,第一安装件600和第二安装件700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螺丝和卡扣,凡是能够实现下护板本体110分别与侧围外板400和电池包500有效固定的连接件均可。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安装件600和所述第二安装件700均为卡扣,可以实现下护板本体110的快速固定及方便拆卸。更为优选的,所述门槛梁300上开设有避让所述卡扣的避让孔,例如图6中所示,侧围外板400的部分区域与门槛梁300的外壁贴合连接,以提升连接处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卡扣即设置在该处,使得下护板本体110的着力点更为稳固,避让孔可以有效规避门槛梁300与卡扣之间的干涉。
进一步的,在下护板本体110与侧围外板400的外侧具有一定间隙的情况下,可以在下护板本体110的内侧一体设置有加强筋板130,加强筋板130抵接在侧围外板400上,卡扣将加强筋板130和侧围外板400固定在一起,可以有效弥补上述间隙的存在导致的连接问题,并且通过设置加强筋板130,可以避免在下护板本体110的外侧穿过卡扣,保持了下护板本体110外观的美观。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中还可以包括底盘、车身、引擎及传动结构等一系列必要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由于该车辆包括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的车身下护板100及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其必然具有车身下护板100实施例和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实施例所对应的所有技术效果,互相参见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可以是所有具备移动能力的车辆,包括具备自动驾驶或智能驾驶的车辆,例如载人功能车辆(轿车、公共车辆、大巴车、小巴车等)、载货功能车辆(普通货车、厢式货车、甩挂车、封闭货车、罐式货车、平板货车、集装厢车、自卸货车、特殊结构货车)、特殊车辆(物流配送车、巡逻车、起重机、吊车、挖掘机、推土机、铲车、压路机、装载机、越野工程车、装甲工程车、污水处理车)、娱乐功能的车辆(娱乐车、游乐场自动驾驶装置、平衡车等)、救援车(例如消防车、救护车、电力抢修车、工程抢险车等)等。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包括车身下护板、门槛梁(300)、侧围外板(400)和电池包(500),所述侧围外板(400)固定在所述门槛梁(300)的外侧,所述电池包(500)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下护板包括相互连接的下护板本体(110)和导流件(120),所述导流件(120)凸出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10)的底面,所述导流件(120)对应于汽车的车轮(200)设置且位于所述车轮(200)的前方,所述导流件(120)背离所述车轮(200)的一侧形成有导流面(121),所述导流面(121)沿自上而下的延伸方向逐渐向靠近所述车轮(200)的方向倾斜;所述下护板本体(110)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400)和所述电池包(500)上,所述下护板本体(110)遮盖所述侧围外板(400)外侧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电池包(500)底面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121)包括相互连接的弧面段(1211)和斜面段(1212),所述弧面段(1211)的一端与所述下护板本体(110)连接,所述弧面段(1211)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斜面段(12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10)与所述导流件(120)一体注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车轮(200)包括前轮(210)和后轮(220),所述导流件(120)对应设置于所述前轮(210)的前方,和/或所述导流件(120)对应设置于所述后轮(220)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12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车轮(200)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10)通过第一安装件(600)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400)上,所述下护板本体(110)通过第二安装件(700)固定在所述电池包(50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600)和所述第二安装件(700)均为卡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300)上开设有避让所述卡扣的避让孔。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
CN202320579439.9U 2023-03-22 2023-03-22 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096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9439.9U CN220096486U (zh) 2023-03-22 2023-03-22 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9439.9U CN220096486U (zh) 2023-03-22 2023-03-22 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6486U true CN220096486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3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9439.9U Active CN220096486U (zh) 2023-03-22 2023-03-22 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6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9168B2 (en) Aerodynamic trucking systems
US4379582A (en) Device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 and safety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otive vehicles
US6435298B1 (en) Vehicle rear underside structure
US10787206B2 (en) Floor undercover and electric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floor undercover
US10933927B2 (en) Airflow deflector for a vehicle
WO2014042777A1 (en) Air flow control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A2999993C (en) Aerodynamic trucking systems
US20180215424A1 (en) Aerodynamic strakes for underbody panels of motor vehicles
US20220097779A1 (en) Aerodynamic trucking systems
EP2849989A1 (en) Vehicle front part structure with spats to restrain wind flow in front of the front wheel
CA3209819A1 (en) Side-by-side utility vehicle
CN220096486U (zh) 车身下护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A2894690C (en) Drag reduction fairing for a trailer converter dolly
CN214451395U (zh) 一种汽车前舱下护板
CN217554020U (zh) 一种前端框架支撑结构和汽车
JPH10305784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20764288U (zh) 车辆的底护板和车辆
CN215793205U (zh) 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结构和汽车
CN219277654U (zh) 一种前轮气坝及汽车
CN210478832U (zh) 乘用车前舱挡泥板及其安装结构
CN218316985U (zh) 一种导风板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6301250U (zh) 一种引擎盖组件
CN212738322U (zh) 车身下护板和车辆
CN219565288U (zh) 前轮导流板和车辆底护板
EP3793888B1 (en) Twist beam air guided tunnel diffus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