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4017U - 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4017U
CN211054017U CN201921983931.2U CN201921983931U CN211054017U CN 211054017 U CN211054017 U CN 211054017U CN 201921983931 U CN201921983931 U CN 201921983931U CN 211054017 U CN211054017 U CN 211054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nd plate
plates
shaped
flash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39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超
杨先虎
杨先雷
潘聚忠
杨先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Haotian Kiln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Haotian Kiln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Haotian Kiln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Haotian Kiln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39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4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4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4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焙烧窑闸板,特别涉及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包括底板、前端板、后端板和两块侧板,前端板、后端板和两块侧板均固定设置在底板的上方并且互相拼接形成周面,侧板位于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侧板下部与前端板和后端板所围的截面积大于侧板上部与前端板和后端板所围的截面积。闸板具有缘部的部分通过侧板的下部与前端板、后端板和底板成型,而闸板具有缘部的一侧面是通过底板来成型,向成型模具内注入耐火材料之后,在压实后,能够保证闸板具有缘部的一侧面的表面粗糙度,从而提升闸板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焙烧窑闸板,特别涉及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在耐火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都需要进行烧结,而焙烧窑是烧结用的必备设备,焙烧窑的闸口处会设置焙烧窑闸板,利用焙烧窑的闸板对焙烧窑进行密封作业。焙烧窑闸板是利用成型模具成型,将耐火材料浇注到模具内,进行填充压实,凝固后形成闸板。
如图1所示,现有的闸板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T字型,闸板超出中间部位的两侧成为缘,用于和窑口处卡接。在设计模具的过程中,将成型闸板缘部的空间置于上方,便于后期闸板成型后的脱模。
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向模具内浇注耐火材料之后,需要对耐火材料进行压实,最后将多余的材料刮除,在刮除多余材料的过程中,对闸板有缘部的一侧面的表面会产生影响,导致该面粗糙度较高,而该面是需要和窑口的侧壁互相贴合,粗糙度较高的话,不利于闸板相对窑口移动和密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能够有效地降低闸板有缘部一侧面的表面粗糙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包括底板、前端板、后端板和两块侧板,前端板、后端板和两块侧板均固定设置在底板的上方并且互相拼接形成周面,侧板位于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侧板下部与前端板和后端板所围的截面积大于侧板上部与前端板和后端板所围的截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闸板具有缘部的部分通过侧板的下部与前端板、后端板和底板成型,而闸板具有缘部的一侧面是通过底板来成型,向成型模具内注入耐火材料之后,在压实后,能够保证闸板具有缘部的一侧面的表面粗糙度,从而提升闸板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侧板包括第一成型板和第二成型板,第一成型板呈“C”字型,第一成型板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两块侧板的两个第一成型板的上部互相远离,第二成型板呈“L”型,第二成型板的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在第一成型板的上部,并且第二成型板的底部朝向模具的内腔方向超出第一成型板的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成型闸板的过程中,第一成型板与第二成型板互相配合成型闸板的缘部;需要对闸板脱模时,将两个侧板的第二成型板拆离第一成型板,此时闸板的缘部就不会被第二成型板所阻碍,能够非常顺畅地脱模,减少脱模所需要拆卸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前端板、后端板和两块侧板的外侧面上均固定设置有加强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结构来提升前端板、后端板和侧板的强度,降低变形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一根以上的水平板,水平板垂直于所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水平板能够对前端板、后端板和侧板进行加固,提升各个模板的抗变形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水平板之间还固定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位于两个水平板之间并且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平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的设置能够提升水平板之间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前端板、后端板和侧板的抗变形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两个加强板呈“八”字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能够承受更大的竖直方向的压力,抗变形强度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前端板分为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二端板可拆卸固定设置在第一端板的上方,前端板的中间部位开设有两个以上的让位孔,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分型面水平穿过让位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互相固定时,能够将位于让位孔内的物体夹紧,保证其稳定性;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互相分离时,能够将位于让位孔内的物体取出,便于脱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冷却水管,冷却水管放置于模腔内,冷却水管的出水管和进水管分别从内向外穿过不同的让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让位孔来夹紧固定冷却水管,能够保证冷却水管位于模腔内,从而在浇注耐火材料压实后,将冷却水管置于闸板的内部,有利于闸板的快速冷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将闸板的缘部设置在模具的底部成型,能够有效地降低闸板有缘部一侧面的表面粗糙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突出显示侧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局部A处放大图。
图中,1、冷却水管;2、前端板;21、第一端板;22、第二端板;23、让位孔;3、后端板;4、侧板;41、第一成型板;42、第二成型板;5、加强结构;51、水平板;52、加强板;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包括底板6、前端板2、后端板3和两块侧板4,底板6水平放置,前端板2、后端板3和两块侧板4均固定在底板6的上方,其中前端板2和后端板3相对设置,两块侧板4相对设置,两块侧板4固定在前端板2和后端板3之间,侧板4下部与前端板2和后端板3所围的截面积大于侧板4上部与前端板2和后端板3所围的截面积。利用该种成型模具浇注耐火材料后,再进行压实、刮平,此时闸板的缘部通过侧板4的下部与前端板2、后端板3和底板6成型,而闸板具有缘部的一侧面是通过底板6来成型,能够保证闸板具有缘部的一侧面的表面粗糙度,从而提升闸板的性能。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在闸板成型之后脱模,可以将侧板4划分为第一成型板41和第二成型板42,第一成型板41呈“C”字型,第一成型板41的底部与底板6固定连接,两块侧板4的两个第一成型板41的上部互相远离,第二成型板42呈“L”型,第二成型板42的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在第一成型板42的上部,并且第二成型板42的底部朝向模具的内腔方向超出第一成型板42的上部。在成型闸板的过程中,第一成型板41与第二成型板42互相配合成型闸板的缘部;需要对闸板脱模时,将两个侧板4的第二成型板42拆离第一成型板41,此时闸板的缘部就不会被第二成型板42所阻碍,能够非常顺畅地脱模,减少脱模所需要拆卸的部件。
如图2所示,在成型闸板的过程中,还可以在闸板内部设置冷却水管1,以提升闸板的冷却速度,在需要对焙烧窑开窑冷却时快速冷却闸板,便于将闸板拆离焙烧窑。如图4所示,为了放置冷却水管1,需要在前端板2的中间部位开设有两个以上的让位孔23,将冷却水管1的出水管和进水管分别插入不同的让位孔23内,利用让位孔23对冷却水管1进行支撑,保证冷却水管1位于模腔内。为了开模,将前端板2分为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第一端板21与底板6固定连接,第二端板22可拆卸固定设置在第一端板21的上方,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的分型面水平穿过让位孔23的直径。将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互相固定时,能够将位于让位孔23内的物体夹紧,保证其稳定性;当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互相分离时,能够将位于让位孔23内的物体取出,便于脱模。
如图2所示,为了提升模具各个成型板的结构强度,降低成型板变形而影响闸板形状的可能性,需要在前端板2、后端板3和两块侧板4的外侧面上均固定设置加强结构5。加强结构5包括一根以上的水平板51以及加强板52,水平板51垂直于水平板51所在的板,加强板52位于两个水平板51之间并且加强板5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平板51固定连接。利用水平板51能够对前端板2、后端板3和侧板4进行加固,提升各个模板的抗变形强度,而加强板52的设置能够提升水平板51之间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前端板2、后端板3和侧板4的抗变形强度。
相邻的两个加强板52呈“八”字型设置,这样加强板52就能够承受更大的竖直方向的压力,抗变形强度更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包括底板(6)、前端板(2)、后端板(3)和两块侧板(4),前端板(2)、后端板(3)和两块侧板(4)均固定设置在底板(6)的上方并且互相拼接形成周面,其特征在于,侧板(4)位于前端板(2)和后端板(3)之间,侧板(4)下部与前端板(2)和后端板(3)所围的截面积大于侧板(4)上部与前端板(2)和后端板(3)所围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侧板(4)包括第一成型板(41)和第二成型板(42),第一成型板(41)呈“C”字型,第一成型板(41)的底部与底板(6)固定连接,两块侧板(4)的两个第一成型板(41)的上部互相远离,第二成型板(42)呈“L”型,第二成型板(42)的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在第一成型板(41)的上部,并且第二成型板(42)的底部朝向模具的内腔方向超出第一成型板(42)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前端板(2)、后端板(3)和两块侧板(4)的外侧面上均固定设置有加强结构(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5)包括一根以上的水平板(51),水平板(51)垂直于所在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水平板(51)之间还固定设置有加强板(52),加强板(52)位于两个水平板(51)之间并且加强板(5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平板(5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加强板(52)呈“八”字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前端板(2)分为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第一端板(21)与底板(6)固定连接,第二端板(22)可拆卸固定设置在第一端板(21)的上方,前端板(2)的中间部位开设有两个以上的让位孔(23),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的分型面水平穿过让位孔(23)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冷却水管(1),冷却水管(1)放置于模腔内,冷却水管(1)的出水管和进水管分别从内向外穿过不同的让位孔(23)。
CN201921983931.2U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 Active CN211054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3931.2U CN211054017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3931.2U CN211054017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4017U true CN211054017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4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3931.2U Active CN211054017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40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4099A (zh) * 2020-10-31 2021-02-02 湖南省虹宇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炭素制品二次焙烧的闸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4099A (zh) * 2020-10-31 2021-02-02 湖南省虹宇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炭素制品二次焙烧的闸钵
CN112304099B (zh) * 2020-10-31 2023-11-10 湖南省虹宇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炭素制品二次焙烧的闸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54017U (zh) 一种焙烧窑闸板的成型模具
CN211762325U (zh) 一种预制墙模具
CN212471898U (zh) 衬砌管片制作模具
CN211516005U (zh) 一种减速机箱体铸造用砂箱结构
CN210336357U (zh) 一种具有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层的砂浆模具
CN104028695B (zh) 一种贴腔实型铸造方法
CN214925382U (zh) 一种陶瓷胚胎用模具
CN209812662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专用的混凝土板浇筑装置
CN207630231U (zh) 一种自带刮料板的制砖模具
CN209811161U (zh) 一种定子机座模具用模芯
CN111482555A (zh) 一种高效一出多阀盖砂箱模具
CN210918223U (zh) 一种定型化构造柱模具
CN216031533U (zh) 一种混凝土楼梯预制件生产模具
CN220499805U (zh) 一种叶片成型模具
CN220311724U (zh) 一种新型推拉门加工模具
CN218224530U (zh) 一种机箱外壳铸造模具
CN218314202U (zh) 一种建筑预制墙浇注模
CN220247604U (zh) 一种组合式空腔内模具
CN213137186U (zh) 分层式构件模具
CN220112286U (zh) 一种弯管近净形铸造装置
CN219335653U (zh) 一种五金模具冷却结构
CN210587012U (zh) 一种具有过滤、挡渣功能的浇口杯及其成型模具
CN210387441U (zh) 一种精铸模
CN215358981U (zh) 一种装配式地铁车站预三板模具
CN214819443U (zh) 一种管道井挡水台预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