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4880U - 显示装置、线路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线路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4880U
CN211044880U CN202021012094.1U CN202021012094U CN211044880U CN 211044880 U CN211044880 U CN 211044880U CN 202021012094 U CN202021012094 U CN 202021012094U CN 211044880 U CN211044880 U CN 211044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display
jumper
touch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120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元章
熊韧
汤强
吴国强
尚飞
邱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4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4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at least on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being bent or folded, e.g. by us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52Protection against radiation, e.g. light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1Assembl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3Assembl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s]
    • H05K2201/058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FPCs or between flexible parts of rigid PCB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5Conductive through-holes or vias
    • H05K2201/09609Via grid, i.e.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vias or holes in a single pla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28Displa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线路板组件,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中线路板层数过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主线路板的第二绑定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各第一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以及多个分别与各第一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每条分段触控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连接在一个第二触控端和第一区的一个主接头间,第二段连接在触控芯片和第二区的一个主接头间;跳接线路板的第三区与第一区绑定,第四区与第二区绑定;分段触控线与跳接线一一对应,每条跳接线连接在第三区的一个跳接接头和第四区的一个跳接接头间,且该两个跳接接头对应的两个主接头与一条分段触控线相连。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线路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线路板组件。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可与线路板绑定(Bonding),而线路板再连接主板等显示信号源,从而通过线路板中的引线将显示驱动信号引入显示面板。对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触控信号也可通过线路板传递,从而线路板中的引线数量进一步增多。
为避免线路板中的引线导通或密度过高,可能需要增加线路的层数,从而导致成本提高、良率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中线路板层数过多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线路板层数的显示装置、线路板组件。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线路板组件;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主线路板、跳接线路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显示结构、设于显示结构远离衬底一侧的触控结构;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一绑定区中设有多个与显示结构电连接的第一显示端、多个与触控结构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
所述主线路板具有第二绑定区、连接区、第一区、第二区;所述第二绑定区与第一绑定区绑定,所述第二绑定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各第一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以及多个分别与各第一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中分别设有多个主接头;
所述主线路板包括触控芯片、多条显示线、多条分段触控线;每条分段触控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连接在一个第二触控端和第一区的一个主接头间,第二段连接在触控芯片和第二区的一个主接头间;至少部分所述显示线连接在第二显示端和连接区间,且与第一区和第二区间的连线交叉;
所述跳接线路板具有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三区与第一区绑定,第四区与第二区绑定;所述第三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所述第四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
所述跳接线路板包括与分段触控线一一对应的多条跳接线;每条所述跳接线连接在第三区的一个跳接接头和第四区的一个跳接接头间,且与该两个跳接接头电连接的两个主接头分别与一条分段触控线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相连;
所述主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所述跳接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跳接线连接的跳接接头为有效接头;
所述跳接线路板还包括屏蔽环,所述屏蔽环环绕所有跳接线和有效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与屏蔽环连接的屏蔽接头;
所述第四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与屏蔽环连接的屏蔽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连接接地端的接地接头;
所述第四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连接接地端的接地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浮接的浮接接头;
所述第四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浮接的浮接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跳接线路板包括第一基层,所述第一基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每个所述跳接接头包括设于第一导电层的第一接触部和设于第二导电层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通过第一基层的过孔中的连接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
所述连接部为空心柱体;所述跳接接头通过设于连接部的空心中的焊料熔化后形成的焊接结构与主接头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圆环形,所述连接部为空心圆柱状;
所述圆环形的内径在0.05~0.15mm,外径在0.25~0.35mm;
所述主接头靠近第一基层的面为圆形,所述圆形的直径在0.25~0.3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为圆形;
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图形中的开口为两个长条交叉形成的形状;
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图形中的开口为两个长条交叉形成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尺寸与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尺寸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所述跳接线设于第一导电层,其余所述跳接线设于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网,所述第二导电层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跳接线均设于第一导电层中;
所述第二导电层至少在对应跳接线的位置设有屏蔽层;
所述第二导电层相对第一导电层更靠近主线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跳接线路板中设有第三区的部分和设有第四区的部分为非对称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跳接线路板中设有第三区的部分和设有第四区的部分为非对称结构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实现: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设有第三区的部分中的导电图形与设有第四区的部分中的导电图形为非对称结构;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设有第三区的部分与设有第四区的部分的形状为非对称结构;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设有第三区的部分与设有第四区的部分设有非对称的光学标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线路板还包括多条直连触控线,每条所述直连触控线连接在触控芯片和一个第二触控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入各第一触控端的面板触控线;
所述面板触控线的数量等于分段触控线与直连触控线的数量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结构包括交叠且绝缘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扫描电极;
每个所述感应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与感应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为第一感应触控端,与第一感应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为第二感应触控端;
每个所述扫描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与扫描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为第一扫描触控端,与第一扫描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为第二扫描触控端;
每条所述直连触控线连接一个第二感应触控端;每条所述分段触控线的第一段连接一个第二扫描触控端;
所述第二绑定区中,沿第一方向,各第二扫描触控端、各第二显示端、各第二感应触控端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绑定区的宽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结构包括交叠且绝缘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扫描电极;
每个所述感应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与感应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为第一感应触控端,与第一感应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为第二感应触控端;
每个所述扫描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与扫描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为第一扫描触控端,与第一扫描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为第二扫描触控端;
每条所述直连触控线连接一个第二扫描触控端;每条所述分段触控线的第一段连接一个第二感应触控端;
所述第二绑定区中,沿第一方向,各第二感应触控端、各第二显示端、各第二扫描触控端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绑定区的宽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线路板包括第二基层,所述第二基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线均设于第四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至少在对应显示线的位置设有屏蔽结构;
所述第三导电层比第四导电层更靠近跳接线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段触控线均设于第三导电层或第四导电层的一者中;
或者,
部分所述分段触控线设于第三导电层,其余所述分段触控线设于第四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线路板具有器件区;
所述器件区中,所述主线路板一侧设有多个器件;
所述触控芯片设于主线路板的器件区具有器件一侧;
所述器件区中,所述主线路板与设有器件一侧相对的一侧设有金属支撑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撑层在主线路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超出器件区的边界至少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的任意一个中,所述主接头排成阵列,所述阵列的任意两相邻行中,分别属于不同行的任意两个主接头在行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所述主接头的阵列的任意两相邻列中,分别属于不同列的任意两个主接头在列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
在所述第三区和第四区的任意一个中,所述跳接接头排成阵列,所述阵列的任意两相邻行中,分别属于不同行的任意两个跳接接头在行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所述跳接接头的阵列的任意两相邻列中,分别属于不同列的任意两个跳接接头在列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的任意一个中,所述主接头的阵列为7行7列,其中,每个奇数行中有4个主接头,每个偶数行中有3个主接头,每个奇数列中有4个主接头,每个偶数列中有3个主接头;
在所述第三区和第四区的任意一个中,所述跳接接头的阵列为7行7列,其中,每个奇数行中有4个跳接接头,每个偶数行中有3个跳接接头,每个奇数列中有4个跳接接头,每个偶数列中有3个跳接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端中,有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供电的第一正极显示端,以及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供电的第一负极显示端;与第一正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为第二正极显示端,与第一负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为第二负极显示端;
所述显示线包括与多条第二正极显示端连接的正极线,以及与多条第二负极显示端连接的负极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还包括覆盖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层;
所述触控结构设于封装层远离衬底一侧,并与第一触控端电连接;
所述触控结构远离衬底一侧设有偏光片;
所述偏光片远离衬底一侧设有盖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端的厚度均小于显示结构的厚度;
每个所述第一显示端的厚度均小于显示结构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和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入各第一触控端的面板触控线,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所述面板触控线和数据线间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的跳接线与主线路板中的显示线,在垂直于跳接线路板的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
所述主线路板的显示线包括为数据线提供信号的数据显示线;
所述数据线的数量大于数据显示线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线的宽度小于数据显示线的宽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板组件,包括主线路板、跳接线路板,
所述主线路板具有第二绑定区、连接区、第一区、第二区;所述第二绑定区用于与显示面板的第一绑定区绑定,所述第二绑定区中设有多个第二显示端,以及多个第二触控端;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中分别设有多个主接头;
所述主线路板包括触控芯片、多条显示线、多条分段触控线;每条分段触控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连接在一个第二触控端和第一区的一个主接头间,第二段连接在触控芯片和第二区的一个主接头间;至少部分所述显示线连接在第二显示端和连接区间,且与第一区和第二区间的连线交叉;
所述跳接线路板具有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三区与第一区绑定,第四区与第二区绑定;所述第三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所述第四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
所述跳接线路板包括与分段触控线一一对应的多条跳接线;每条所述跳接线连接在第三区的一个跳接接头和第四区的一个跳接接头间,且与该两个跳接接头电连接的两个主接头分别与一条分段触控线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相连;
所述主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所述跳接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线路板组件;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主线路板、跳接线路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显示结构、设于显示结构远离衬底一侧的触控结构;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一绑定区中设有多个与显示结构电连接的第一显示端、多个与触控结构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
所述主线路板具有第二绑定区、连接区、第一区、第二区;所述第二绑定区与第一绑定区绑定,所述第二绑定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各第一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以及多个分别与各第一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中分别设有多个主接头;
所述主线路板包括触控芯片、多条显示线、多条分段触控线;每条分段触控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连接在一个第二触控端和第一区的一个主接头间,第二段连接在触控芯片和第二区的一个主接头间;至少部分所述显示线连接在第二显示端和连接区间,且与第一区和第二区间的连线交叉;
所述跳接线路板具有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三区与第一区绑定,第四区与第二区绑定;所述第三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所述第四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
所述跳接线路板包括与分段触控线一一对应的多条跳接线;每条所述跳接线连接在第三区的一个跳接接头和第四区的一个跳接接头间,且与该两个跳接接头电连接的两个主接头分别与一条分段触控线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相连;
所述主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所述跳接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
所述跳接线路板包括第一基层,所述第一基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每个所述跳接接头包括设于第一导电层的第一接触部和设于第二导电层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通过第一基层的过孔中的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接触部比第二接触部更远离主线路板;
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
所述连接部为空心柱体;所述跳接接头通过设于连接部的空心中的焊料熔化后形成的焊接结构与主接头电连接;
所述焊接结构位于第二接触部与主接头间的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主接头中任意一者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焊接结构比第一接触部更远离主线路板的部分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
所述主线路板的显示线包括为数据线提供信号的数据显示线;
所述数据线的宽度小于数据显示线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和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入各第一触控端的面板触控线,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所述面板触控线和数据线间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的跳接线与主线路板中的显示线,在垂直于跳接线路板的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跳接线连接的跳接接头为有效接头;
所述跳接线路板还包括屏蔽环,所述屏蔽环环绕所有跳接线和有效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显示端中,有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供电的第一正极显示端,以及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供电的第一负极显示端;与第一正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为第二正极显示端,与第一负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为第二负极显示端;
所述显示线包括与多条第二正极显示端连接的正极线,以及与多条第二负极显示端连接的负极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爆炸分解结构示意图(主线路板与跳接线路板未分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去掉跳接线路板后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中跳接线路板的一个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中跳接线路板的另一个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装置中跳接线路板的第一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装置中跳接线路板的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不同跳接接头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焊接结构);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一个跳接接头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主线路板的部分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主线路板与显示面板绑定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主线路板的一个区中主接头的分布示意图;
图13为一种线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中的(a)、(b)、(c)、(d)、(e)、(f)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六个跳接接头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主线路板;191、第一区;192、第二区;193、连接区;195、器件区;1951、金属支撑层;199、第二绑定区;
2、跳接线路板;251、屏蔽环;252、屏蔽网;253、屏蔽层;26、光学标记;291、第三区;292、第四区;
31、分段触控线;311、第一段;312、第二段;313、跳接线;32、直连触控线;33、显示线;331、数据显示线;332、栅极驱动显示线;338、正极线;339、负极线;
4、触控芯片;7、焊接结构;
5、主接头;51、面板触控线;519、触控过孔;52、面板显示线;521、数据线;522、栅极驱动控制线;523、电源线;55、面板芯片;
6、跳接接头;61、有效接头;62、屏蔽接头;63、接地接头;631、接地端;64、浮接接头;691、第一接触部;692、第二接触部;693、连接部;
811、第一触控端;8111、第一扫描触控端;8112、第一感应触控端;812、第一显示端;821、第二触控端;8211、第二扫描触控端;8212、第二感应触控端;822、第二显示端;
9、显示面板;91、显示结构;92、触控结构;93、偏光片;94、盖板;98、弯折区;99、第一绑定区;
X1、基层;X2、导电层;X3、胶层;X4、保护层;X5、EMI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部分未在附图中示出。
第一方面,参照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具有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产品,其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电子纸、导航仪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9、线路板组件Z,线路板组件Z包括主线路板1、跳接线路板2;
显示面板9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显示结构91、设于显示结构91远离衬底一侧的触控结构92;显示面板9具有第一绑定区99,第一绑定区99中设有多个与显示结构91电连接的第一显示端812、多个与触控结构92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811;
主线路板1具有第二绑定区199、连接区193、第一区191、第二区192;第二绑定区199与第一绑定区99绑定,第二绑定区199中设有多个分别与各第一显示端812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822,以及多个分别与各第一触控端811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821;第一区191和第二区192中分别设有多个主接头5;
主线路板1包括触控芯片4、多条显示线33、多条分段触控线31;每条分段触控线31包括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其中第一段311连接在一个第二触控端821和第一区191的一个主接头5间,第二段312连接在触控芯片4和第二区192的一个主接头5间;至少部分显示线33连接在第二显示端822和连接区193间,且与第一区191和第二区192间的连线交叉;
跳接线路板2具有第三区291和第四区292;第三区291与第一区191绑定,第四区292与第二区192绑定;第三区291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区191中的各主接头5电连接的跳接接头6,第四区292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区192中的各主接头5电连接的跳接接头6;
跳接线路板2包括与分段触控线31一一对应的多条跳接线313;每条跳接线313连接在第三区291的一个跳接接头6和第四区292的一个跳接接头6间,且与该两个跳接接头6电连接的两个主接头5分别与一条分段触控线31的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相连;
主线路板1为柔性线路板;跳接线路板2为柔性线路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区”是指从显示面板9、主线路板1、跳接线路板2等板状结构上划分出的有一定面积的“区域”,每个区域中可设有一些结构,而“区”本身并非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与B间“电连接”是指A与B的结构可允许电信号在A与B之间传递,但并不代表A与B之间要实际引入电信号;比如A、B可能都是浮接的,而二者之间为电连接,故A、B中实际不会有电信号接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条线连接在A与B间表示该线可实现A与B的电连接,但该线也可“经过”其它的结构,或者说线上可“设有”其它结构。
参照图1(其中将衬底与显示结构91一体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9为具有显示功能的器件,其包括设于衬底上的、用于实现显示的显示结构91。显示面板9还包括直接形成在显示结构91远离衬底一侧的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触控结构92,且触控结构92的信号也通过显示面板9的第一绑定区99引入。
由此,显示结构91和触控结构92均位于一个基板上,而不是分别设于两个基板上,从而显示面板9为“FMLOC结构”。
应当理解,图1中只是表明了显示结构91和触控结构92是不同的功能层,而不代表二者实际是可分开的独立的两个层;实际上,触控结构92可包括多层依次形成在显示结构91上的结构。
显示面板9具有第一绑定区99,第一绑定区99中设有分别用于向显示结构91和触控结构92提供信号的第一显示端812和第一触控端811,其中每个“端”为一个用于绑定的引脚(Bonding Pin)。
显示面板9则与线路板组件Z相连,线路板组件Z包括主线路板1和跳接线路板2。
其中,主线路板1和跳接线路板2均为柔性线路板(FPC)的形式。这样,主线路板1和跳接线路板2均可变形,从而一方面便于实现主线路板1和跳接线路板2之间的绑定连接;另一方面,主线路板1和跳接线路板2也可弯折到显示面板9的背侧,以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
当然,虽然以上用柔性线路板为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适用于非柔性的线路板。
参照图2,主线路板1(MFPC,Main FPC)的第二绑定区199则绑定(Bonding)在以上显示面板9的第一绑定区99上,且第二绑定区199中具有第二显示端822和第二触控端821,每个第二显示端822和第二触控端821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显示端812和第一触控端811电连接(当然也物理连接),也就是进行绑定。
以上各第二显示端822分别连接多条显示线33,各显示线33的另一端连接到连接区193(Connector),并通过连接区193中的端(Pin)等与显示信号源(如主板)连接。
主线路板1上还设有用于提供触控信号的触控芯片4(Touch IC),而至少部分第二触控端821与触控芯片4(具体是触控芯片4的引脚)间是通过分段触控线31连接的。
其中,参照图2,每条分段触控线31包括两个分开的“段”,其中第一段3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接头5和第二触控端821,而第二段312的两端分别连接另一主接头5和触控芯片4(具体是触控芯片4的引脚)。而且,与各第一段311连接的各主接头5集中分布在第一区191,与各第二段312连接的各主接头5集中分布在第二区192。
同时,参照图2,显示线33是穿过第一区191、第二区192之间的,因此,若第一区191、第二区192中的主接头5直接通过主线路板1上的引线连接(或者说分段触控线31“不分段”),则引线会与显示线33交叉;为避免交叉的引线相互导通,就需要增加主线路板1的层数,从而导致成本提高、良率降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3,以上第一区191和第二区192分别与跳接线路板2的第三区291和第四区292绑定,具体是第一区191、第二区192中的主接头5分别与第三区291、第四区292中的相应跳接接头6电连接(当然也物理连接)。
而且,跳接线路板2中具有与分段触控线31一一对应的多条跳接线313。其中,每条分段触控线31的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连接两个主接头5,而分别与该两个主接头5电连接的两个跳接接头6,则通过与该分段触控线31对应的跳接线313连接。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主线路板1的第一区191与第二区192间,触控信号通过跳接线路板2上的跳接线313传递,而跳接线313虽然从位置上看与显示线33交叉,但二者是属于不同线路板的引线,因此它们虽有交叉也不会相互导通,故主线路板1和跳接线路板2的层数都可较少,便于降低成本(两个层数较少的线路板的成本之和,也小于一个多层线路板的成本)和提高产品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的显示结构91包括多条面板显示线52,例如数据线521,用于为栅极驱动电路(GOA)提供驱动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线522,用于提供电源信号(如正极信号ELVDD,负极信号ELVSS等)的电源线523等。
而不同的面板显示线52在主线路板1上对应的显示线33也可有区别,如分别为数据显示线331、栅极驱动显示线332、正极线338、负极线339等。
其中,部分显示线33中的信号是高频信号,如数据显示线331中的信号,以及部分栅极驱动显示线332中的信号等,这些显示线33可称为“MIPI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上还设有面板芯片55。
其中,部分面板显示线52可以进入面板芯片55后再引出到各第一显示端812,而从显示面板9引出的引线数量与面板显示线52的数量可不同,从而主线路板1中相应的显示线33的数量也与面板显示线52的数量不同。
例如,进入面板芯片55的面板显示线52可包括数据线521、栅极驱动控制线522等;而电源线523可不经过面板芯片55。
其中,面板芯片55可以是设于显示面板9的衬底上,也可设于显示面板9的覆晶薄膜(COF)上,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相应的,主线路板1上的显示线33,也可经过一些其它结构后再达到连接区193,例如经过后续描述的器件区195中的器件后再达到连接区193。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结构92中的触控信号可通过面板触控线51引出到第一触控端811,而面板触控线51可以不是全部位于一个层中而是包括位于不同层中的,通过触控过孔519电连接的多个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还包括位于显示区与第一绑定区99之间的弯折区89,例如是位于以上触控过孔519与面板芯片55之间的弯折区89。
通过弯折区89,可将第一绑定区99弯折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背侧,以减小边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跳接线313连接的跳接接头6为有效接头61;跳接线路板2还包括屏蔽环251,屏蔽环251环绕所有跳接线313和有效接头6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区291的跳接接头6中有至少一个与屏蔽环251连接的屏蔽接头62,第四区292的跳接接头6中有至少一个与屏蔽环251连接的屏蔽接头62。
参照图4至图6,在跳接线路板2上可形成有导电的“屏蔽环251”,该屏蔽环251将所有跳接线313和相应的跳接接头6(有效接头61)都围绕在内部,从而可屏蔽外界信号对跳接线313中信号的影响。
进一步的,可有部分跳接接头6是与屏蔽环251连接的,以向屏蔽环251引入特定的信号而改善屏蔽作用。
其中,参照图4、图5,屏蔽接头62可通过引线与屏蔽环251连接。
或者,也可参照图6,屏蔽接头62“直接位于屏蔽环251上”,如可在第三区291中将两个屏蔽接头62直接连接,在第四区292中将两个屏蔽接头62直接连接,之后再将第三区291中一个屏蔽接头62与第四区292中一个屏蔽接头62连接,将第三区291中的另一个屏蔽接头62与第四区292中的另一个屏蔽接头62连接,以上各结构最终形成屏蔽环251。
应当理解,从方便的角度考虑,以上“直接位于屏蔽环251上”的屏蔽接头62可以是在相应区中位于“最外圈”的接头,例如是图6中最左侧最上、最上下的两个跳接接头6,和最右侧最上、最上下的两个跳接接头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区291的跳接接头6中有至少一个连接接地端631的接地接头63;第四区292的跳接接头6中有至少一个连接接地端631的接地接头63。
参照图4至图6,第三区291和第四区292中,分别都有接地(连接接地端631)的跳接接头6(接地接头63),以进一步稳定跳接接头6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区291的跳接接头6中有至少一个浮接的浮接接头64;第四区292的跳接接头6中有至少一个浮接的浮接接头64。
参照图6,第三区291和第四区292中,可有一些什么都不连接的(浮接)的跳接接头6(浮接接头64),这些浮接接头64仅用于与第一区191、第二区192中的相应主接头5(当然这些主接头5也应浮接)绑定连接,以改善绑定效果,使连接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跳接线路板2包括第一基层,第一基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每个跳接接头6包括设于第一导电层的第一接触部691和设于第二导电层的第二接触部692,第一接触部691和第二接触部692通过第一基层的过孔中的连接部693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式,跳接线路板2可以是双层线路板,其包括由塑胶等材料构成的绝缘的第一基层,而第一基层两侧分别有由铜等导电材料构成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
应当理解,“导电层”表示位于基层特定侧的全部导电结构,而不代表每个导电层是一个完整的层。
应当理解,“双层线路板”的层数是以其中导电层的个数为基准描述的,而并不代表线路板的总的层结构数,即线路板中还可具有其它的层结构,
例如,参照图13,双层线路板通常包括PI(聚酰亚胺)材料的基层X1,其厚度可在23~28μm,如25.4μm;基层X1两侧分别设有铜金属的导电层X2,其厚度可在12~16μm,如14μm;两导电层X2远离基层X1一侧分别设有胶层X3,其厚度可在13~17μm,如15μm;两胶层X3远离基层X1一侧分别设有PI保护层X4(Coverlay),其厚度可在11~14μm,如12.7μm;两保护层X4远离基层X1一侧分别设有EMI层X5(起到屏蔽作用),或者是一个保护层X4远离基层X1一侧设有EMI层X5,其厚度可在10~14μm,如12μm。
参照图9,当跳接线路板2为双层线路板时,跳接接头6可同时连通其两个导电层,具体是两个导电层中分别设有接触部(第一接触部691、第二接触部692),而第一基层中有通孔,通孔中形成有导电材料的连接部693,从而连接部693和两个接触部(第一接触部691、第二接触部692)共同构成跳接接头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691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第二接触部692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
连接部693为空心柱体;跳接接头6通过设于连接部的空心中的焊料熔化后形成的焊接结构7与主接头5电连接。
参照图8、图9,以上连接部693为空心的柱状(即连接部693没有“填满”通孔),从而第一接触部691、第二接触部692的也均为空心的图形。
进而,参照图9、图14,可预先在以上空心柱状的空心中设置焊料(如焊锡),之后通过回炉等工艺加热使焊料熔化,而熔化的焊料即可形成焊接结构7,将跳接接头6与主接头5电连接(当然也物理连接,故就是绑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691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圆环形,第二接触部692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圆环形,连接部693为空心圆柱状。
参照图8、图9,以上第一接触部691、第二接触部692可为圆环形,即其外缘为圆形,内部开口也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的内径在0.05~0.15mm,外径在0.25~0.35mm;主接头5靠近第一基层的面为圆形,圆形的直径在0.25~0.35mm。
参照图8,以上每个接触部的环形的内径可在0.05~0.15mm,而外径在0.25~0.35mm;相应的,此时主线路板1上的主接头5的形状为圆形,且圆形直径在0.25~0.3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691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为圆形;第二接触部692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为圆形。
参照图8,以上每个接触部可以是外侧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691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图形中的开口为两个长条交叉形成的形状;第二接触部692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图形中的开口为两个长条交叉形成的形状。
参照图8,以上每个接触部的内部开口为两个长条交叉形成的形状,例如为“×”状或“十字”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691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尺寸与第二接触部692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尺寸不同。
参照图9,对一个跳接接头6的两个接触部,其外缘的尺寸不同,例如圆环形的外径不同,一侧环形的外径较大而另一侧环形的外径较小,从而使焊接结构7能形成所需的形态,实现更好的连接。
例如,焊接结构7可包括位于跳接接头6远离主接头5一侧的“焊帽”,以及位于跳接接头6与主接头5之间的“焊接部”,而以上焊帽和焊接部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可参照图9、图14,部分焊接结构7具有焊帽(其厚度D2通常小于0.05mm),而部分焊接结构7几乎没有焊帽;再如,部分焊接结构7的焊帽是左右(以图中方向为准)对称的,基本位于以上环形中部;而部分焊接结构7的焊帽可明显偏左或偏右。
例如,可参照图9、图14,部分焊接结构7的“焊接部”可基本位于以上环形中部;而部分焊接结构7的焊帽可明显偏左或偏右。
例如,可参照图9、图14,在跳接接头6指向主接头5的方向上,焊接部的宽度可先变小后变大,即,焊接部为“中间细两头粗”的形式;或者,也可在跳接接头6指向主接头5的方向上,焊接部的宽度不断减小。
其中,在跳接接头6与主接头5周边的一些位置,还可设有热固胶,以直接将没有接头处的线路板粘结固定在一起,该胶层的厚度可在约5μm。
其中,在主线路板1与跳接线路板2的其它位置,二者之间可以是具有一定的间隙,也可填充有起到隔离作用的其它材料。
其中,参照图9,在线路板中,除了跳接接头6、主接头5外,还可设有其它的导电结构(如各种引线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跳接线313设于第一导电层,其余跳接线313设于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网252,第二导电层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网252。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式,参照图4、图5,不同的跳接线313可分别分布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中,这样的分布有利于降低每个导电层中的布线密度,增大引线的间距,避免意外短路,降低干扰。
参照图4、图5,当两导电层中均有跳接线313时,每个导电层中没有跳接线313和跳接接头6的位置,还可设有网格状的导电金属作为屏蔽网252,以屏蔽外界信号对跳接线313的影响。
参照图4、图5,当两导电层中均有跳接线313时,每个导电层中可均设有以上屏蔽环251。
在一些实施例中,跳接线313均设于第一导电层中;第二导电层至少在对应跳接线313的位置设有屏蔽层253;第二导电层相对第一导电层更靠近主线路板1。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参照图6,所有跳接线313可均设在一个导电层(第一导电层);相应的,参照图7,另一个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中可具有完整的屏蔽层253(当然在对应跳接接头6处没有屏蔽层),且第二导电层相对第一导电层更靠近主线路板1,或者说,屏蔽层253位于跳接线313和显示线33之间。
由于显示线33中有很多加载的是高频信号(如时钟信号、数据信号等),故它们容易因为耦合而对跳接线313中的信号产生影响,以上完整的屏蔽层253可很好的屏蔽这种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跳接线路板2中设有第三区291的部分和设有第四区292的部分为非对称结构。
也就是说,跳接线路板2两端(设有第三区291一端和设有第四区292一端)的结构可以是“不对称”的,以便操作人员区分第三区291和第四区292,避免连接错误(即“防呆”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跳接线路板2中设有第三区291的部分和设有第四区292的部分为非对称结构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实现:
跳接线路板2中设有第三区291的部分中的导电图形与设有第四区292的部分中的导电图形为非对称结构;
跳接线路板2中设有第三区291的部分与设有第四区292的部分的形状为非对称结构;
跳接线路板2中设有第三区291的部分与设有第四区292的部分设有非对称的光学标记26。
其中,跳接线路板2“不对称”可通过很多不同的具体方式实现。
例如,参照图4、图5,可以是在每个导电层中,跳接线路板2对应第三区291和第四区292的两端的具体导电图形(即导电层所有结构构成的图形)不同。
再如,参照图4、图5,也可以是跳接线路板2本身(第一基层)在两端的形状就“不对称”。
再如,参照图6,也可以是跳接线路板2中,每个导电层中的具体导电图形是对称分布的,但在第三区291一端和第四区292一端设置有不对称的“光学标记26”,例如,在一端有两个光学标记26,而另一端只有一个光学标记26。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线路板1还包括多条直连触控线32,每条直连触控线32连接在触控芯片4和一个第二触控端821之间。
参照图2、图3、图11,在主线路板1中,除了以上分段触控线31外,还有一部分直连触控线32,即直接连接触控芯片4和第二触控端821的触控线,这些直连触控线32的位置不与显示线33交叉,故可直接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包括多个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入各第一触控端811的面板触控线51;
面板触控线51的数量等于分段触控线31与直连触控线32的数量之和。
如前,触控结构中的触控信号需要通过面板触控线51分别引入和第一触控端811,故面板触控线51与第一触控端811是一一对应的,也是与显示面板中的触控电极(如感应电极和扫描电极)一一对应的。
相应的,在主线路板3中,所有的触控线(分段触控线31与直连触控线32)的总数应当与面板触控线51的数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结构92包括交叠且绝缘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扫描电极;每个感应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811(具体通过一条面板触控线51连接),与感应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811为第一感应触控端8112,与第一感应触控端811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821为第二感应触控端8212;每个扫描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811(具体通过一条面板触控线51连接),与扫描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811为第一扫描触控端8111,与第一扫描触控端8111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821为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每条直连触控线32连接一个第二感应触控端8212;每条分段触控线31的第一段311连接一个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
第二绑定区199中,沿第一方向,各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各第二显示端822、各第二感应触控端8212依次分布;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绑定区199的宽度方向。
显示面板9中的触控结构92可以是由交叠的感应电极(Rx)和扫描电极(Tx)构成的。其中,扫描电极被轮流施加扫描信号,从而通过检测各感应电极中的信号,即可确定触控位置。
此时,参照图2、图3、图11,主线路板1中与感应电极电连接的触控端(第二感应触控端8212)均通过以上直连触控线32连接触控芯片4,而与扫描电极电连接的触控端(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均通过以上分段触控线31连接触控芯片4。
参照图2、图3、图11,第一方向也就是第二绑定区199的宽度方向,即不同的端(触控端、显示端)依次排列的方向(如图2、图3、图11中从右向左的方向),第二绑定区199中先设置多个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再设置多个第二显示端822,之后设置多个第二感应触控端8212,即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位于主线路板1的“右端”,第二显示端822位于主线路板1的“中部”,第二感应触控端8212位于主线路板1的“左端”;相应的,第二区192和第一区191也分别位于显示线33的左右两侧的。
由此,参照图2、图3,线路板可为类似“7字”的形状,第二绑定区199、第一区191、第二区192等均位于“7字”的“横部”,而连接区193位于“7字”的“竖部”的下端,各显示线33从第二绑定区199中部向下延伸至连接区193;直连触控线32(对应感应电极的触控线)从第二绑定区199左端稍向下延伸即直接连接触控芯片4;而分段触控线31(对应扫描电极的触控线)的第一段311从第二绑定区199右端稍向下延伸进入第一区191并连接主接头5,在通过跳接线路板2的跳接线313跨越各显示线33连接到左侧的第二区192,而分段触控线31的第二段312再从第二区192稍向上(或向下)延伸而连接触控芯片4。
其中,以上主线路板1的最大宽度(即在平行于7字横部方向上的尺寸)可在50~60mm,如为55.4±0.15mm;而其中第二绑定区199的宽度可略小,在50~60mm,如为53.7±0.15mm,第二绑定区199的高度(即在垂直于7字横部方向上的尺寸)则可在1~2mm,如为1.4±0.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结构92包括交叠且绝缘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扫描电极;每个感应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811(具体通过一条面板触控线51连接),与感应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811为第一感应触控端8112,与第一感应触控端811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821为第二感应触控端8212;每个扫描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811(具体通过一条面板触控线51连接),与扫描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811为第一扫描触控端8111,与第一扫描触控端8111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821为第二感应触控端8212;每条直连触控线32连接一个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每条分段触控线31的第一段311连接一个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
第二绑定区199中,沿第一方向,各第二感应触控端8212、各第二显示端822、各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依次分布;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绑定区199的宽度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也可以是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通过直连触控线32直接连接触控芯片4,而第二感应触控端8212则通过分段触控线31连接。
当然,此时也应当是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位于靠近触控芯片4的位置,而第二扫描触控端8211较远离触控芯片4。
主线路板1包括第二基层,第二基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
也就是说,主线路板1也可以是双层线路板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线33均设于第四导电层;第三导电层至少在对应显示线33的位置设有屏蔽结构;第三导电层比第四导电层更靠近跳接线路板2。
当主线路板1是双层线路板时,所有显示线33可位于较远离跳接线路板2的导电层(第四导电层)中,相应的,较靠近跳接线路板2的另一导电层(第三导电层)中,在对应显示线33的位置设有屏蔽结构(如层状结构或网状结构),故屏蔽结构可进一步屏蔽显示线33(尤其是传输高频信号的显示线33)对跳接线路板2中的跳接线313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段触控线31均设于第三导电层或第四导电层的一者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所有的分段触控线31可位于同一个导电层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分段触控线31设于第三导电层,其余分段触控线31设于第四导电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分段触控线31也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中,以降低每个导电层中的布线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线路板1具有器件区195;器件区195中,主线路板1一侧设有多个器件;触控芯片4设于主线路板1的器件区195具有器件一侧;器件区195中,主线路板1与设有器件一侧相对的一侧设有金属支撑层1951。
主线路板1还具有用于设置大量附加器件(如电容等)的器件区195,同时,以上触控芯片4也是位于器件区195中的(因为触控芯片4也是一种器件)。
例如,参照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式,器件区195可有两个,且可位于第二绑定区199下方,而第一区191、第二区192等位于器件区195下方。
当具有器件区195时,器件区195中的所有器件、触控芯片4、引线(直连触控线32、分段触控线31、显示线33等)可均位于主线路板1的同一侧(即位于同一导电区中),而器件区195的另一侧则设有完整的、厚度较大的金属层(金属支撑层1951),以通过金属支撑层1951使器件区195的主线路板1具有更高的强度,保护其中设置的各种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支撑层1951在主线路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超出器件区195的边界至少0.5mm。
为了保证支撑效果,参照图10,金属支撑层1951可比器件区195“更大”,且每侧边缘至少大出0.5mm(当然可大的更多);例如,参照图10,两个器件区195可对应一个更大的金属支撑层195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区191和第二区192的任意一个中,主接头5排成阵列,该阵列的任意两相邻行中,分别属于不同行的任意两个主接头5在行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主接头5的阵列的任意两相邻列中,分别属于不同列的任意两个主接头5在列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
在第三区291和第四区292的任意一个中,跳接接头6排成阵列,该阵列的任意两相邻行中,分别属于不同行的任意两个跳接接头6在行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跳接接头6的阵列的任意两相邻列中,分别属于不同列的任意两个跳接接头6在列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
参照图6、图7、图12,每个区(第一区191、第二区192、第三区291、第四区292)中的接头(主接头5或跳接接头6)可按照行、列的方式排成阵列;而且,其中相邻的行/列位置是“错开”的,故对每个接头,其在行/列方向上与相邻行/列中其它接头都不对齐,这种方式有利于与阵列内部的接头与相应引线(分段触控线31的第一段311或第二段312,以及跳接线313)的连接,即引线比较容易绕过外层接头而连接内部的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区191和第二区192的任意一个中,主接头5的阵列为7行7列,其中,每个奇数行中有4个主接头5,每个偶数行中有3个主接头5,每个奇数列中有4个主接头5,每个偶数列中有3个主接头5;
在第三区291和第四区292的任意一个中,跳接接头6的阵列为7行7列,其中,每个奇数行中有4个跳接接头6,每个偶数行中有3个跳接接头6,每个奇数列中有4个跳接接头6,每个偶数列中有3个跳接接头6。
参照图6、图7、图12,每个区(第一区191、第二区192、第三区291、第四区292)中的接头(主接头5或跳接接头6)可排成7行*7列的阵列,且其中奇数行/列的中接头为4个,偶数行/列的中的接头为3个,即偶数行/列的中的每个接头都位于奇数行/列的中接头的中间。
其中,每个区的尺寸可为3.84*3.84mm;而在同一个区中,沿行/列方向上距离最远的两个接头间的距离(以圆心间距离为准)可在2.54~2.79mm,误差在±0.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91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式,显示面板9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9;相应的,其显示结构91包括多个用于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当然,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分别具有正极和负极(或者说阴极和阳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端812中,有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供电的第一正极显示端,以及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供电的第一负极显示端;与第一正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822为第二正极显示端,与第一负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822为第二负极显示端;
显示线33包括与多条第二正极显示端连接的正极线338,以及与多条第二负极显示端连接的负极线339。
对应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主线路板1的多个第二显示端822应包括多个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供电的第二正极显示端,以及多个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供电的第二负极显示端。相应的,主线路板1的显示线33中,也包括多条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供电的正极线338(ELVDD),以及多条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供电的负极线339(ELVSS)。
其中,参照图11,正极线338和负极线339中流过的电流相对较大;为此,每条正极线338、负极线339可连接多个对应的显示端(第二正极显示端、第二负极显示端),即电极线(正极线338、负极线339)可“较粗”,以避免短路等。
另外,正极线338和负极线339对应的显示面板9中的引线可不经过面板芯片55。
其中,沿以上第一方向,在第二绑定区199中的各第二显示端822中,还可以是对应高频信号(如对应数据线521的信号)的第二显示端822位于中部,而用于提供其它相对低频的信号的第二显示端822,或者是提供恒定信号的第二显示端822(例如第二正极显示端、第二负极显示端)则位于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91还包括覆盖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层;
触控结构92设于封装层远离衬底一侧,并与第一触控端811电连接;
触控结构92远离衬底一侧设有偏光片93;
偏光片93远离衬底一侧设有盖板94。
参照图1,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有机发光二极管可被封装层封装,而相应的触控结构92可继续制备在封装层上,且触控结构92要通过触控过孔519等结构电连接第一绑定区99的第一触控端811中。
进一步的,控结构92远离衬底一侧则设置用于减少反射光的偏光片93,偏光片93远离衬底一侧则设有用于保护其它结构的盖板94(如玻璃板)。
当然,应当理解,以上结构只是对显示面板9的结构的一种举例,而不是对显示面板9可行形式的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触控端811的厚度均小于显示结构91的厚度;每个第一显示端812的厚度均小于显示结构91的厚度。
其中,结构的厚度是指其在垂直于衬底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如前,在显示结构91和触控结构92中,均包括多个金属层,而每个“端”可通过这些金属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叠置而成,但是这些“端”的总厚度均不应超过显示结构91的厚度,或者说不应达到触控结构92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包括数据线521和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入各第一触控端811的面板触控线51,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面板触控线51和数据线521间具有第一距离;
跳接线路板3中的跳接线313与主线路板2中的显示线33,在垂直于跳接线路板3的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
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在显示面板9中,面板触控线51和数据线521可位于不同的层中,从而二者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有一定的距离(第一距离);而线路板组件Z中,显示线33与跳接线313(相当于触控线的一部分)间也有交叠,故二者间也具有一定的垂直距离(第二距离),此时该第一距离是与第二距离不同的,例如是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这是因为,在显示面板9中,还有很多其它的导电结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负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屏蔽面板触控线51和数据线521间的信号,降低干扰;而跳接线313与显示线33间没有其它结构,故二者间的距离应较大以避免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包括数据线521;
主线路板2的显示线33包括为数据线521提供信号的数据显示线331;
数据线521的数量大于数据显示线331的数量。
如前,显示面板9中有数据线521,从而主线路板2的显示线33中有为数据线521提供信号的数据显示线331,而由于设有面板芯片55,故数据显示线331的个数可比数据线521少,即可通过较少的数据显示线331为较多的数据线521提供信号(例如一条数据显示线331轮流为多条数据线521提供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线521的宽度小于数据显示线331的宽度。
如前,由于数据显示线331数量较少,故其宽度可较大。
第二方面,参照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板组件Z,其包括主线路板1、跳接线路板2;
主线路板1具有第二绑定区199、连接区193、第一区191、第二区192;第二绑定区199用于与显示面板9的第一绑定区99绑定,第二绑定区199中设有多个第二显示端822,以及多个第二触控端821;第一区191和第二区192中分别设有多个主接头5;
主线路板1包括触控芯片4、多条显示线33、多条分段触控线31;每条分段触控线31包括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其中第一段311连接在一个第二触控端821和第一区191的一个主接头5间,第二段312连接在触控芯片4和第二区192的一个主接头5间;至少部分显示线33连接在第二显示端822和连接区193间,且与第一区191和第二区192间的连线交叉;
跳接线路板2具有第三区291和第四区292;第三区291与第一区191绑定,第四区292与第二区192绑定;第三区291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区191中的各主接头5电连接的跳接接头6,第四区292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区192中的各主接头5电连接的跳接接头6;
跳接线路板2包括与分段触控线31一一对应的多条跳接线313;每条跳接线313连接在第三区291的一个跳接接头6和第四区292的一个跳接接头6间,且与该两个跳接接头6电连接的两个主接头5分别与一条分段触控线31的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组件Z是上述显示装置中的主线路板1、跳接线路板2组成的线路板组件Z,其中的主线路板1和跳接线路板2可为上述显示装置中任意一种的主线路板1和跳接线路板2;
主线路板1为柔性线路板;跳接线路板2为柔性线路板。
第三方面,参照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9、线路板组件Z,线路板组件Z包括主线路板1、跳接线路板2;线路板组件Z包括主线路板1、跳接线路板2;
显示面板9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显示结构91、设于显示结构91远离衬底一侧的触控结构92;显示面板9具有第一绑定区99,第一绑定区99中设有多个与显示结构91电连接的第一显示端812、多个与触控结构92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811;
主线路板1具有第二绑定区199、连接区193、第一区191、第二区192;第二绑定区199与第一绑定区99绑定,第二绑定区199中设有多个分别与各第一显示端812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822,以及多个分别与各第一触控端811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821;第一区191和第二区192中分别设有多个主接头5;
主线路板1包括触控芯片4、多条显示线33、多条分段触控线31;每条分段触控线31包括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其中第一段311连接在一个第二触控端821和第一区191的一个主接头5间,第二段312连接在触控芯片4和第二区192的一个主接头5间;至少部分显示线33连接在第二显示端和连接区间,且与第一区191和第二区192间的连线交叉;
跳接线路板2具有第三区193和第四区194;第三区193与第一区191绑定,第四区194与第二区192绑定;第三区193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区191中的各主接头5电连接的跳接接头6,第四区194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区192中的各主接头5电连接的跳接接头6;
跳接线路板2包括与分段触控线31一一对应的多条跳接线313;每条跳接线313连接在第三区193的一个跳接接头6和第四区194的一个跳接接头6间,且与该两个跳接接头6电连接的两个主接头5分别与一条分段触控线31的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相连;
主线路板1为柔性线路板;跳接线路板2为柔性线路板;
跳接线路板2包括第一基层,第一基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每个跳接接头6包括设于第一导电层的第一接触部691和设于第二导电层的第二接触部692,第一接触部691和第二接触部692通过第一基层的过孔中的连接部693相连,第一接触部691比第二接触部692更远离主线路板1;
第一接触部691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第二接触部692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
连接部693为空心柱体;跳接接头6通过设于连接部693的空心中的焊料熔化后形成的焊接结构7与主接头5电连接;
焊接结构7位于第二接触部与主接头5间的部分(即“焊接部”)的厚度D1大于第一接触部691的厚度d1、第二接触部692的厚度d2、主接头5的厚度d3中的任意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焊接结构7比第一接触部更远离主线路板1的部分(即“焊帽”)的厚度D2小于或等于0.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包括数据线;
主线路板1的显示线33包括为数据线521提供信号的数据显示线331;
数据线521的宽度小于数据显示线331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包括数据线521和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入各第一触控端811的面板触控线51,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面板触控线51和数据线521间具有第一距离;
跳接线路板2中的跳接线313与主线路板1中的显示线33,在垂直于跳接线路板2的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
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跳接线313连接的跳接接头6为有效接头61;
跳接线路板2还包括屏蔽环251,屏蔽环251环绕所有跳接线313和有效接头61。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91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第一显示端812中,有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供电的第一正极显示端,以及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供电的第一负极显示端;与第一正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为第二正极显示端,与第一负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为第二负极显示端;
显示线33包括与多条第二正极显示端连接的正极线338,以及与多条第二负极显示端连接的负极线339。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线路板组件;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主线路板、跳接线路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显示结构、设于显示结构远离衬底一侧的触控结构;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一绑定区中设有多个与显示结构电连接的第一显示端、多个与触控结构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
所述主线路板具有第二绑定区、连接区、第一区、第二区;所述第二绑定区与第一绑定区绑定,所述第二绑定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各第一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以及多个分别与各第一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中分别设有多个主接头;
所述主线路板包括触控芯片、多条显示线、多条分段触控线;每条分段触控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连接在一个第二触控端和第一区的一个主接头间,第二段连接在触控芯片和第二区的一个主接头间;至少部分所述显示线连接在第二显示端和连接区间,且与第一区和第二区间的连线交叉;
所述跳接线路板具有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三区与第一区绑定,第四区与第二区绑定;所述第三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所述第四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
所述跳接线路板包括与分段触控线一一对应的多条跳接线;每条所述跳接线连接在第三区的一个跳接接头和第四区的一个跳接接头间,且与该两个跳接接头电连接的两个主接头分别与一条分段触控线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相连;
所述主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所述跳接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跳接线连接的跳接接头为有效接头;
所述跳接线路板还包括屏蔽环,所述屏蔽环环绕所有跳接线和有效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与屏蔽环连接的屏蔽接头;
所述第四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与屏蔽环连接的屏蔽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连接接地端的接地接头;
所述第四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连接接地端的接地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浮接的浮接接头;
所述第四区的跳接接头中有至少一个浮接的浮接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跳接线路板包括第一基层,所述第一基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每个所述跳接接头包括设于第一导电层的第一接触部和设于第二导电层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通过第一基层的过孔中的连接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
所述连接部为空心柱体;所述跳接接头通过设于连接部的空心中的焊料熔化后形成的焊接结构与主接头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圆环形,所述连接部为空心圆柱状;
所述圆环形的内径在0.05~0.15mm,外径在0.25~0.35mm;
所述主接头靠近第一基层的面为圆形,所述圆形的直径在0.25~0.3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为圆形;
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为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图形中的开口为两个长条交叉形成的形状;
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图形中的开口为两个长条交叉形成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尺寸与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的外缘尺寸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跳接线设于第一导电层,其余所述跳接线设于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网,所述第二导电层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网。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跳接线均设于第一导电层中;
所述第二导电层至少在对应跳接线的位置设有屏蔽层;
所述第二导电层相对第一导电层更靠近主线路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设有第三区的部分和设有第四区的部分为非对称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接线路板中设有第三区的部分和设有第四区的部分为非对称结构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实现: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设有第三区的部分中的导电图形与设有第四区的部分中的导电图形为非对称结构;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设有第三区的部分与设有第四区的部分的形状为非对称结构;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设有第三区的部分与设有第四区的部分设有非对称的光学标记。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线路板还包括多条直连触控线,每条所述直连触控线连接在触控芯片和一个第二触控端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入各第一触控端的面板触控线;
所述面板触控线的数量等于分段触控线与直连触控线的数量之和。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结构包括交叠且绝缘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扫描电极;
每个所述感应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与感应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为第一感应触控端,与第一感应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为第二感应触控端;
每个所述扫描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与扫描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为第一扫描触控端,与第一扫描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为第二扫描触控端;
每条所述直连触控线连接一个第二感应触控端;每条所述分段触控线的第一段连接一个第二扫描触控端;
所述第二绑定区中,沿第一方向,各第二扫描触控端、各第二显示端、各第二感应触控端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绑定区的宽度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结构包括交叠且绝缘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扫描电极;
每个所述感应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与感应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为第一感应触控端,与第一感应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为第二感应触控端;
每个所述扫描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端,与扫描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为第一扫描触控端,与第一扫描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为第二扫描触控端;
每条所述直连触控线连接一个第二扫描触控端;每条所述分段触控线的第一段连接一个第二感应触控端;
所述第二绑定区中,沿第一方向,各第二感应触控端、各第二显示端、各第二扫描触控端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绑定区的宽度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线路板包括第二基层,所述第二基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线均设于第四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至少在对应显示线的位置设有屏蔽结构;
所述第三导电层比第四导电层更靠近跳接线路板。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段触控线均设于第三导电层或第四导电层的一者中;
或者,
部分所述分段触控线设于第三导电层,其余所述分段触控线设于第四导电层。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线路板具有器件区;
所述器件区中,所述主线路板一侧设有多个器件;
所述触控芯片设于主线路板的器件区具有器件一侧;
所述器件区中,所述主线路板与设有器件一侧相对的一侧设有金属支撑层。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支撑层在主线路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超出器件区的边界至少0.5mm。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的任意一个中,所述主接头排成阵列,所述阵列的任意两相邻行中,分别属于不同行的任意两个主接头在行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所述主接头的阵列的任意两相邻列中,分别属于不同列的任意两个主接头在列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
在所述第三区和第四区的任意一个中,所述跳接接头排成阵列,所述阵列的任意两相邻行中,分别属于不同行的任意两个跳接接头在行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所述跳接接头的阵列的任意两相邻列中,分别属于不同列的任意两个跳接接头在列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的任意一个中,所述主接头的阵列为7行7列,其中,每个奇数行中有4个主接头,每个偶数行中有3个主接头,每个奇数列中有4个主接头,每个偶数列中有3个主接头;
在所述第三区和第四区的任意一个中,所述跳接接头的阵列为7行7列,其中,每个奇数行中有4个跳接接头,每个偶数行中有3个跳接接头,每个奇数列中有4个跳接接头,每个偶数列中有3个跳接接头。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显示端中,有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供电的第一正极显示端,以及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供电的第一负极显示端;与第一正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为第二正极显示端,与第一负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为第二负极显示端;
所述显示线包括与多条第二正极显示端连接的正极线,以及与多条第二负极显示端连接的负极线。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还包括覆盖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层;
所述触控结构设于封装层远离衬底一侧,并与第一触控端电连接;
所述触控结构远离衬底一侧设有偏光片;
所述偏光片远离衬底一侧设有盖板。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端的厚度均小于显示结构的厚度;
每个所述第一显示端的厚度均小于显示结构的厚度。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和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入各第一触控端的面板触控线,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所述面板触控线和数据线间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的跳接线与主线路板中的显示线,在垂直于跳接线路板的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
所述主线路板的显示线包括为数据线提供信号的数据显示线;
所述数据线的数量大于数据显示线的数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线的宽度小于数据显示线的宽度。
35.一种线路板组件,包括主线路板、跳接线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线路板具有第二绑定区、连接区、第一区、第二区;所述第二绑定区用于与显示面板的第一绑定区绑定,所述第二绑定区中设有多个第二显示端,以及多个第二触控端;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中分别设有多个主接头;
所述主线路板包括触控芯片、多条显示线、多条分段触控线;每条分段触控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连接在一个第二触控端和第一区的一个主接头间,第二段连接在触控芯片和第二区的一个主接头间;至少部分所述显示线连接在第二显示端和连接区间,且与第一区和第二区间的连线交叉;
所述跳接线路板具有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三区与第一区绑定,第四区与第二区绑定;所述第三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所述第四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
所述跳接线路板包括与分段触控线一一对应的多条跳接线;每条所述跳接线连接在第三区的一个跳接接头和第四区的一个跳接接头间,且与该两个跳接接头电连接的两个主接头分别与一条分段触控线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相连;
所述主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所述跳接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
3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线路板组件;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主线路板、跳接线路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显示结构、设于显示结构远离衬底一侧的触控结构;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一绑定区中设有多个与显示结构电连接的第一显示端、多个与触控结构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端;
所述主线路板具有第二绑定区、连接区、第一区、第二区;所述第二绑定区与第一绑定区绑定,所述第二绑定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各第一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以及多个分别与各第一触控端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端;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中分别设有多个主接头;
所述主线路板包括触控芯片、多条显示线、多条分段触控线;每条分段触控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连接在一个第二触控端和第一区的一个主接头间,第二段连接在触控芯片和第二区的一个主接头间;至少部分所述显示线连接在第二显示端和连接区间,且与第一区和第二区间的连线交叉;
所述跳接线路板具有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三区与第一区绑定,第四区与第二区绑定;所述第三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所述第四区中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区中的各主接头电连接的跳接接头;
所述跳接线路板包括与分段触控线一一对应的多条跳接线;每条所述跳接线连接在第三区的一个跳接接头和第四区的一个跳接接头间,且与该两个跳接接头电连接的两个主接头分别与一条分段触控线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相连;
所述主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所述跳接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
所述跳接线路板包括第一基层,所述第一基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每个所述跳接接头包括设于第一导电层的第一接触部和设于第二导电层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通过第一基层的过孔中的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接触部比第二接触部更远离主线路板;
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所述第二接触部远离第一基层的面为内有开口的图形;
所述连接部为空心柱体;所述跳接接头通过设于连接部的空心中的焊料熔化后形成的焊接结构与主接头电连接;
所述焊接结构位于第二接触部与主接头间的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主接头中任意一者的厚度。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结构比第一接触部更远离主线路板的部分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05mm。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
所述主线路板的显示线包括为数据线提供信号的数据显示线;
所述数据线的宽度小于数据显示线的宽度。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和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入各第一触控端的面板触控线,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所述面板触控线和数据线间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跳接线路板中的跳接线与主线路板中的显示线,在垂直于跳接线路板的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跳接线连接的跳接接头为有效接头;
所述跳接线路板还包括屏蔽环,所述屏蔽环环绕所有跳接线和有效接头。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显示端中,有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供电的第一正极显示端,以及多个用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供电的第一负极显示端;与第一正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为第二正极显示端,与第一负极显示端电连接的第二显示端为第二负极显示端;
所述显示线包括与多条第二正极显示端连接的正极线,以及与多条第二负极显示端连接的负极线。
CN202021012094.1U 2020-03-13 2020-06-05 显示装置、线路板组件 Active CN2110448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8481 2020-03-13
CN2020203184811 2020-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4880U true CN211044880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75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12094.1U Active CN211044880U (zh) 2020-03-13 2020-06-05 显示装置、线路板组件
CN202010505842.8A Active CN113391715B (zh) 2020-03-13 2020-06-05 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5842.8A Active CN113391715B (zh) 2020-03-13 2020-06-0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5110B2 (zh)
EP (1) EP4120053A4 (zh)
JP (1) JP2023517407A (zh)
KR (1) KR20220148082A (zh)
CN (2) CN211044880U (zh)
WO (1) WO202118012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8495A (zh) * 2021-01-06 2021-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WO2021180126A1 (zh) * 2020-03-13 2021-09-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2126467A1 (zh) * 2020-12-17 2022-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印刷电路板和显示触控装置
WO2022267126A1 (zh) * 2021-06-25 2022-12-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TWI789906B (zh) * 2021-09-13 2023-0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090137U (zh) * 2020-02-24 2020-07-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2621A (ja) 1991-10-08 1993-04-23 Nippon Chemicon Corp 導電パターン
CN1271455C (zh) 2003-03-21 2006-08-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US9957733B2 (en) * 2011-09-18 2018-05-01 Hanchett Entry Systems, Inc. Access control device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lock module type
CN106951125B (zh) * 2017-03-30 2019-09-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992239B (zh) 2017-11-24 2020-06-2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669575B (zh) * 2018-12-24 2021-09-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US11500489B2 (en) * 2019-01-30 2022-11-15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thereof
CN210123550U (zh) * 2019-09-02 2020-03-03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5052421A (zh) * 2019-11-19 2022-09-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1142712B (zh) 2019-12-31 2023-07-18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线路板、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211044880U (zh) 2020-03-13 2020-07-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线路板组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0126A1 (zh) * 2020-03-13 2021-09-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775110B2 (en) 2020-03-13 2023-10-03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126467A1 (zh) * 2020-12-17 2022-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印刷电路板和显示触控装置
US11839018B2 (en) 2020-12-17 2023-12-05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touch apparatus
CN112768495A (zh) * 2021-01-06 2021-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2768495B (zh) * 2021-01-06 2024-03-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WO2022267126A1 (zh) * 2021-06-25 2022-12-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TWI789906B (zh) * 2021-09-13 2023-0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75110B2 (en) 2023-10-03
CN113391715B (zh) 2023-07-21
CN113391715A (zh) 2021-09-14
US20220350458A1 (en) 2022-11-03
EP4120053A1 (en) 2023-01-18
EP4120053A4 (en) 2023-08-16
JP2023517407A (ja) 2023-04-26
KR20220148082A (ko) 2022-11-04
WO2021180126A1 (zh)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44880U (zh) 显示装置、线路板组件
CN11392094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10983365U (zh) 显示装置
EP3920671A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thereof
JP2022519959A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及び製造方法、電子機器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US20220353992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27657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0156595A9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路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WO2020156475A1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电子装置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23039746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130015690A (ko) 반도체 장치
CN218159480U (zh) 一种led透明显示屏
KR102276871B1 (ko) 칩-온-필름 패키지
CN112867226B (zh) 高频传输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660060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460150A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N115713903A (zh) 一种led透明显示屏
CN117409745A (zh) 一种驱动电路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711694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441415A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模组
CN11771545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055000A (ko) 칩 온 필름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873342A (zh) 显示装置
CN114973983A (zh) 一种拼接显示面板
CN11688498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