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3550U -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3550U
CN210123550U CN201921449837.9U CN201921449837U CN210123550U CN 210123550 U CN210123550 U CN 210123550U CN 201921449837 U CN201921449837 U CN 201921449837U CN 210123550 U CN210123550 U CN 210123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ircuit
board
flexib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98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娟
陈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498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3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3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3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模组包括阵列基板和触摸基板,还包括软硬结合板,软硬结合板包括柔性线路板和硬性线路板,还包括软板区和硬板区,硬板区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覆盖在柔性线路板相背离的两表面的硬性线路板,硬板区的柔性线路板延伸至软板区;硬板区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和触摸控制电路;软板区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以及与多条信号走线连接的显示绑定焊盘和触控绑定焊盘,显示绑定焊盘与阵列基板绑定,触控绑定焊盘与触摸基板绑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触控显示模组印刷电路板面积较大、厚度较大的问题,减小了硬板区的尺寸,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路板的整体厚度,有助于实现窄边框触控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触控技术越来越多地使用在各种显示器上。目前的触控显示面板通常是采用oncell技术或者是incell技术,尤其在液晶显示面板中通常采用oncell结构实现触控功能。
图1是现有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有用于驱动显示的阵列基板11和用于进行触控感应的触控基板12,并且由于采用oncell技术,因而触控基板12通常设置在阵列基板11的出光侧。该触控显示模组还设置有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13,PCB板13上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131,其中包括显示控制芯片,该显示控制电路131通过柔性线路板与阵列基板11上的显示驱动电路连接(图中未示出),以控制和驱动显示面板显示。同时,该触控显示模组还设置有柔性线路板14,该柔性线路板14上设置有触摸控制电路141,其中包括触摸控制芯片,柔性线路板14一端与触控基板12连接,另一端则与设置在PCB13上的连接器132连接。此时,PCB13接收系统主板的信号,可分别控制显示面板和触控基板工作。
然而,上述的触控显示模组中,由于将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分别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3和柔性线路板14上,触摸控制芯片和显示控制芯片等元器件均存在一定的体积,而且柔性线路板14和PCB板13为叠层的结构,从而使得此区域的厚度较厚。而且,柔性线路板14因为叠层在PCB板13的一侧,因而柔性线路板在PCB板13上正投影区域不能设置元器件,浪费了PCB板13一定的面积,同时连接柔性线路板14的连接器也需占据一定的PCB板13面积,故而使得PCB板13长度也较长。另外,柔性线路板14和PCB板13通过连接器132连接,增加了连接器132的使用数量和产线组装流程,降低了产品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以降低PCB板的厚度,减小PCB板的尺寸。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括阵列基板和触摸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驱动电路,所述触摸基板包括触控电路;
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软硬结合板,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柔性线路板和硬性线路板,所述软硬结合板还包括软板区和硬板区,所述硬板区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覆盖在所述柔性线路板相背离的两表面的所述硬性线路板,所述硬板区的所述柔性线路板延伸至所述软板区;
所述硬板区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和触摸控制电路;所述软板区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以及与所述多条信号走线连接的显示绑定焊盘和触控绑定焊盘,所述显示绑定焊盘与所述阵列基板绑定,所述触控绑定焊盘与所述触摸基板绑定;
所述显示控制电路和所述触摸控制电路分别通过所述软板区与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和所述触控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软板区包括相互分离的显示软板区和触控软板区,所述显示绑定焊盘设置于所述显示软板区远离所述硬板区的一端,所述触控绑定焊盘设置于所述触控软板区远离所述硬板区的一端;
所述显示控制电路通过所述显示软板区与所述显示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触摸控制电路通过所述触控软板区与所述触控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芯片,所述软板区包括多个相互分离的子显示软板区,所述子显示软板区对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驱动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控制电路和所述触摸控制电路位于所述硬板区的同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柔性基材、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的表面的第一线路图形层以及覆盖所述第一线路图形的覆盖膜;
所述硬性线路板包括半固化片、设置于所述半固化片背离所述柔性线路板一侧表面的第二线路图形层以及覆盖所述第二线路图形层的阻焊曝光油墨层;
所述柔性线路板和所述硬性线路板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中填充有连接所述第一线路图形层和所述第二线路图形层的金属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至少两层所述第一线路图形层。
进一步地,所述硬板区还包括一个第一对外接口,所述第一对外接口分别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和所述触摸控制电路电连接,并用于连接外部电路;
或者,所述硬板区还包括一个第二对外接口和一个第三对外接口,所述第二对外接口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对外接口与所述触摸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对外接口和所述第三对外接口均用于连接外部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硬板区还包括背光控制电路,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和所述背光模组通过所述软硬结合板的所述软板区或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硬板区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所述触摸控制电路和所述背光控制电路电连接,并为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所述触摸控制电路和所述背光控制电路供电。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在触控显示模组中采用软硬结合板,其中,软硬结合板包括柔性线路板和硬性线路板,还包括软板区和硬板区,硬板区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覆盖在柔性线路板相背离两表面的硬性线路板,硬板区的柔性线路板延伸至软板区;并且,设置显示控制电路和触摸控制电路位于硬板区,利用软板区上设置的信号走线以及显示绑定焊盘和触控绑定焊盘分别连接阵列基板上的显示驱动电路和触摸基板上的触控电路,实现了显示控制电路和触摸控制电路对显示驱动电路和触控电路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了现有触控显示模组将显示控制电路和触摸控制电路独立且叠层设置时,印刷电路板面积较大、厚度较大的问题,减小了硬板区的尺寸,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路板的整体厚度,有助于缩小触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面积,实现窄边框触控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所示触控显示模组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模组中软硬结合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触控显示模组,11-阵列基板,111-显示驱动电路,1110-驱动芯片,12-触控基板,121-触控电路,13-PCB板,131-显示控制电路,132-连接器,14-柔性线路板,141-触摸控制电路,15-背光模组,20-软硬结合板,21-柔性线路板,211-显示绑定焊盘,212-触控绑定焊盘,22-硬性线路板,221-背光控制电路,222-供电电路,2231-第一对外接口,2232-第二对外接口,2233-第三对外接口,100-软板区,200-硬板区,110-显示软板区,1101-子显示软板区,120-触控软板区,310-柔性基材,311-第一线路图形层,312-覆盖膜,411-半固化片,412-第二线路图形层,413-阻焊曝光油墨层,51-金属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的触控显示模组通常是将触摸控制电路和显示控制电路分别设置在柔性线路板和PCB板上,并且,除图1所示将PCB板13的元件面设置在上表面,即包括连接器132在内的元器件设置在PCB板13的上表面外,还可以将下表面设置为元件面,此时柔性线路板14则弯折至PCB板的背面,并与PCB板13背面设置的连接器连接。显然,在上述的两种连接方式中,独立的柔性线路板14和PCB板13以及其上的元件形成的厚度均较大,而且均需要在PCB板13上预留柔性线路板14的投影区和连接器的设置区,故而一方面使得此区域的厚度增加,影响了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另一方面导致PCB板13的尺寸增大,占据触控显示装置边框区的面积较大。除此之外,将触摸控制电路设置在PCB板13上的方案需要在PCB板上设置绑定焊盘,该绑定焊盘的设置又需要在绑定焊盘周围设置绑定间隔区,以避免在绑定焊盘上绑定柔性线路板上时受PCB板上元器件的影响。通常的绑定焊盘和绑定间隔区整体的宽度在4mm,而如图1所示单独设置显示控制电路的PCB板13仅5mm,显然,将触摸控制电路设置在PCB板上的方案同样增加了PCB板的尺寸,不利用触控显示装置实现窄边框。针对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模组。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2所示触控显示模组沿AA’的剖面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该触控显示模组包括阵列基板11和触摸基板12,阵列基板11包括显示驱动电路111,触摸基板12包括触控电路121;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软硬结合板20,软硬结合板20包括柔性线路板21和硬性线路板22,软硬结合板20还包括软板区100和硬板区200,硬板区200包括柔性线路板21和覆盖在柔性线路板21相背离的两表面的硬性线路板22,硬板区200的柔性线路板21延伸至软板区100;硬板区200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软板区100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图中未示出)以及与多条信号走线连接的显示绑定焊盘211和触控绑定焊盘212,显示绑定焊盘211与阵列基板11绑定,触控绑定焊盘212与触摸基板12绑定;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分别通过软板区100与显示驱动电路111和触控电路121电连接。
其中,触控显示模组兼具显示和触控两种功能,触控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通常采用阵列基板11进行驱动显示,阵列基板11上设置有显示驱动电路111。同时触控显示模组中还设置有触摸功能层,该触摸功能层通常设置在一基板上,从而形成触摸基板。以电容式触控为例,触控功能层可分为自电容结构和互电容结构,自电容结构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块,互电容结构则包括相互交叉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触控电极的排布则形成触控电路121,通过触控电路121形成触控感应信号。
为了方便同时控制显示驱动电路111和触控电路121,节省电路板的体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模组采用了软硬结合板20,其中,软硬结合板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柔性线路板特性与印刷电路板特性的线路板。软硬结合板20由柔性线路板21和硬性线路板22组成,柔性线路板21部分区域的表面压合硬性线路板22以做支撑,此时该区域形成硬板区200;对应没有覆盖硬性线路板22做支撑的区域则为软板区100,该软硬结合板在硬板区200和软板区100分别对应设计有布线以及焊盘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设置在软硬结合板20的硬板区200上,同时,软硬结合板20的软板区100上设置信号走线以及显示绑定焊盘211和触控绑定焊盘212,利用软板区100上的显示绑定焊盘211将显示控制电路131和显示驱动电路111电连接,利用软板区100上的触控绑定焊盘212将触摸控制电路141与触摸电路121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将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设置在软硬结合板20的硬板区200上,因而无需在硬板区200上设置触摸控制电路141的连接器,节省了硬板区200的空间;同时,软硬结合板20上的软板区100和硬板区200通过柔性线路板21上的信号走线以及柔性线路板21和硬性线路板22上的通孔实现电连接,因而无需在硬板区200上设置热压合柔性线路板的绑定焊盘,也无需将硬板区200上的元器件与绑定焊盘之间预留绑定间隔区,从而大大减少了硬板区200的面积。除此之外,由于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均设置在硬板区200上,并非独立且叠层设置,因而使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所占据的厚度较小,可以节省触控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模组,通过采用软硬结合板,其中,软硬结合板包括柔性线路板和硬性线路板,还包括软板区和硬板区,硬板区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覆盖在柔性线路板相背离两表面的硬性线路板,硬板区的柔性线路板延伸至软板区;并且,设置显示控制电路和触摸控制电路位于硬板区,利用软板区上设置的信号走线以及显示绑定焊盘和触控绑定焊盘分别连接阵列基板上的显示驱动电路和触摸基板上的触控电路,实现了显示控制电路和触摸控制电路对显示驱动电路和触控电路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了现有触控显示模组将显示控制电路和触摸控制电路独立且叠层设置时,印刷电路板面积较大、厚度较大的问题,减小了硬板区的尺寸,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路板的整体厚度,有助于缩小触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面积,实现窄边框触控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对于液晶显示模组,其中还设置有背光模组。继续参考图2,该触控显示模组中还包括背光模组15,硬板区200还包括背光控制电路221,背光控制电路221和背光模组15通过软硬结合板20的软板区100电连接。由此,该软硬结合板20可以同时控制驱动显示、触控和背光,实现了较高的集成化,节省了在液晶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的占据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图2采用软板区100连接背光模组15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选择在硬板区200上设置绑定焊盘或连接器,利用柔性线路板绑定在绑定焊盘上或插入连接器中,以连接背光模组15,此处不做限制。
继续参考图2,硬板区200还包括供电电路222,供电电路222分别与显示控制电路131、触摸控制电路141和背光控制电路221电连接,并为显示控制电路131、触摸控制电路141和背光控制电路221供电。
进一步可选地,硬板区200还包括一个第一对外接口2231,第一对外接口2231分别与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电连接,并用于连接外部电路。
需要注意的是,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模组中,触摸基板12、阵列基板11以及背光模组15在实际的结构呈层叠结构,图中的错位的平面结构仅用于示例。并且,图中软硬结合板的软板区100上设置的显示绑定焊盘211和触控绑定焊盘212以及用于与背光模组15连接的绑定焊盘在实际的触控显示模组中需要分别与阵列基板11、触摸基板12以及背光模组15绑定,此处断开仅用于清楚地进行结构示意。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该触控显示模组中,硬板区200包括一个第二对外接口2232和一个第三对外接口2233,第二对外接口2232与显示控制电路131电连接,第三对外接口2233与触摸控制电路141电连接,第二对外接口2232和第三对外接口2233均用于连接外部电路。
对比图2和图4,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模组由于将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连接外部电路的对外接口集成在第一对外接口2231上,可以减少对外接口的占据面积,进一步缩小硬板区尺寸。而图2所示的第一对外接口2231,需要对应的外部电路同时输出显示控制信号和触摸控制信号,对外部电路有设计要求。相比于图2,图4所示的软硬结合板由于单独设置了第二对外接口2232和第三对外接口2233,即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分别连接外部电路,对外部电路的设计无特殊要求,因而无需增加设计和制造成本。
通常由于阵列基板和触控基板上连接软硬结合板软板区的连接端口可能并非相邻,因此,软硬结合板在设计时,参考图4,需要将软板区100分为相互分离的显示软板区110和触控软板区120,显示绑定焊盘211设置于显示软板区110远离硬板区200的一端,触控绑定焊212盘设置于触控软板区远离硬板区200的一端;显示控制电路131通过显示软板区110与显示驱动电路111电连接;触摸控制电路141通过触控软板区120与触控电路121电连接。
进一步地,考虑到现有的阵列基板上通常会设置多个驱动芯片,例如源极驱动芯片,在对多个源极驱动芯片进行驱动控制时,需要软硬结合板分别设置独立的软板区以进行连接。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该触控显示模组中,显示驱动电路111包括多个驱动芯片1110,软板区100包括多个相互分离的子显示软板区1101,子显示软板区1101对应连接至少一个驱动芯片1110。示例性地,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模组中设置有两个子显示软板区1101,对应的,阵列基板11上设置有八个驱动芯片1110,也即每个子显示软板区1101对应连接四个驱动芯片1110。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阵列基板上设置的具体驱动芯片数量,在软硬结合板上设计预设数量的子显示软板区1101,以一定比例对应匹配驱动芯片,此处不做限制。
继续参考图2-5所示,优选地,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位于硬板区200的同一侧表面,也即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设置在软硬结合板的同一元件面上,此时,软硬结合板20及元件的整体厚度较小,有助于缩小显示触控模组非显示区,实现窄边框。当然,考虑硬板区200的面积,还可将显示控制电路131和触摸控制电路141设置在硬板区200相背离的两侧表面,此时可以充分利用硬板区200的上下表面设置元器件,减少硬板区200的尺寸。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模组中软硬结合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软硬结合板20包括柔性线路板21和硬性线路板22,软硬结合板20还包括软板区100和硬板区200,硬板区200包括柔性线路板21和覆盖在柔性线路板21相背离的两表面的硬性线路板22,硬板区200的柔性线路板21延伸至软板区100;柔性线路板21包括柔性基材310、设置于柔性基材310的表面的第一线路图形层311以及覆盖第一线路图形311的覆盖膜312;硬性线路板22包括半固化片411、设置于半固化片411背离柔性线路板21一侧表面的第二线路图形层412以及覆盖第二线路图形层412的阻焊曝光油墨层413;柔性线路板21和硬性线路板22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通孔,通孔中填充有连接第一线路图形层311和第二线路图形层412的金属结构51。
其中,在软硬结合板的具体制备过程中,需要先在柔性基材310形成第一线路图形层311,第一线路图形层31由铜箔等金属材料通过蚀刻形成,然后贴上预先钻孔的覆盖膜312并压合,其中,未贴附覆盖膜312的区域则为软板区100,软板区100需贴合电磁屏蔽膜(图中未示出);继而在覆盖膜20上贴附半固化片410和硬板基材并压合,硬板基材为纯铜箔;此过程后需要通过钻孔和沉镀铜在柔性线路板21和硬性线路板22上形成通孔和填充金属结构51,以将第一线路图形层311与硬板基材电连接;之后可将硬板基材通过蚀刻形成第二线路图形层412;最后在第二线路图形层412上印刷阻焊曝光油墨层413。除上述步骤外,该软硬结合板还需要对软板区100上形成的焊盘进行表面处理以及对软硬结合板整体结构进行外形的加工。如上所述的软硬结合板的结构及其制备过程用于示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软硬结合板结构选择合适的制备方式和制备过程,此处不多赘述。
进一步地,由于软硬结合板的软板区100需要与阵列基板以及触摸基板连接,硬板区200上需要在平面维度上设置布线以与软板区100的信号走线连接。为了减少硬板区布线占据的面积,可选地,可设置软硬结合板采用至少两层板的结构,也即柔性线路板21中包括至少两层第一线路图形层311。其中,由于柔性线路板21中设置有至少两层第一线路图形层311,故而可将硬板区200的布线在竖向维度上层叠,从而减少了平面维度上布线所占据的面积,进一步有利于缩小硬板区的面积。除此之外,软板区100一端设置的绑定焊盘结构同样需要对信号走线进行布线,通过设置柔性线路板21包括至少两层第一线路图形层311,也可使软板区100上的信号走线在平面维度上的布线占据面积减小,从而有利于较小软板区100的长度,缩短硬板区200与阵列基板和触摸基板之间的间距,进一步有助于实现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对应于显示控制电路111的显示软板区110中,柔性线路板21设置一层第一线路图形层311,即此处的软硬结合板采用单层板的结构。而对应于触控控制电路141的触控软板区120中,柔性线路板21可设置两到三层第一线路图形层311,即此处的软硬结构板采用多层板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触控显示模组1。该液晶显示装置具体可以为手机、电脑、平板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括阵列基板和触摸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驱动电路,所述触摸基板包括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软硬结合板,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柔性线路板和硬性线路板,所述软硬结合板还包括软板区和硬板区,所述硬板区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覆盖在所述柔性线路板相背离的两表面的所述硬性线路板,所述硬板区的所述柔性线路板延伸至所述软板区;
所述硬板区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和触摸控制电路;所述软板区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以及与所述多条信号走线连接的显示绑定焊盘和触控绑定焊盘,所述显示绑定焊盘与所述阵列基板绑定,所述触控绑定焊盘与所述触摸基板绑定;
所述显示控制电路和所述触摸控制电路分别通过所述软板区与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和所述触控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板区包括相互分离的显示软板区和触控软板区,所述显示绑定焊盘设置于所述显示软板区远离所述硬板区的一端,所述触控绑定焊盘设置于所述触控软板区远离所述硬板区的一端;
所述显示控制电路通过所述显示软板区与所述显示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触摸控制电路通过所述触控软板区与所述触控电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芯片,所述软板区包括多个相互分离的子显示软板区,所述子显示软板区对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驱动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电路和所述触摸控制电路位于所述硬板区的同一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柔性基材、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的表面的第一线路图形层以及覆盖所述第一线路图形的覆盖膜;
所述硬性线路板包括半固化片、设置于所述半固化片背离所述柔性线路板一侧表面的第二线路图形层以及覆盖所述第二线路图形层的阻焊曝光油墨层;
所述柔性线路板和所述硬性线路板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中填充有连接所述第一线路图形层和所述第二线路图形层的金属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至少两层所述第一线路图形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板区还包括一个第一对外接口,所述第一对外接口分别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和所述触摸控制电路电连接,并用于连接外部电路;
或者,所述硬板区还包括一个第二对外接口和一个第三对外接口,所述第二对外接口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对外接口与所述触摸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对外接口和所述第三对外接口均用于连接外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板区还包括背光控制电路,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和所述背光模组通过所述软硬结合板的所述软板区或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板区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所述触摸控制电路和所述背光控制电路电连接,并为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所述触摸控制电路和所述背光控制电路供电。
1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
CN201921449837.9U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123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9837.9U CN210123550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9837.9U CN210123550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3550U true CN210123550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6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9837.9U Active CN210123550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355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2254A (zh) * 2020-09-11 2021-04-13 和辉(深圳)液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低温液晶显示屏
CN113391715A (zh) * 2020-03-13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974061A (zh) * 2022-03-31 2022-08-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1715A (zh) * 2020-03-13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1180126A1 (zh) * 2020-03-13 2021-09-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391715B (zh) * 2020-03-13 2023-07-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775110B2 (en) 2020-03-13 2023-10-03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652254A (zh) * 2020-09-11 2021-04-13 和辉(深圳)液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低温液晶显示屏
CN114974061A (zh) * 2022-03-31 2022-08-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23550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08172458U (zh) 显示装置及柔性电路板
US8879272B2 (en) Multi-part substrate assemblies for low profi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TW201512914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WO2021249345A1 (zh) 柔性线路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001068A1 (zh) 一种柔性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
WO2020156456A1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电子装置模组及电子装置
EP3920671B1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thereof
US8125793B2 (en) Electric circuitry arrangement
JP2022519960A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及び製造方法、電子装置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装置
CN105578749A (zh) 电路板连接组件及移动终端
WO2020156595A9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路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CN212933494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TWI780807B (zh) 側邊觸控模組及其顯示器
CN113838378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494978U (zh)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13094564U (zh) 一种fpc连接头
TW201836447A (zh) 具擴充功能之薄膜線路結構
CN210639594U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156475A1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电子装置模组及电子装置
TWM472249U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112099673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633176B (zh) 具扩充功能的薄膜线路结构
JPH0954650A (ja) 座標入力装置
CN210199720U (zh) 一种触控屏、一种显示装置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