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4978U -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4978U
CN215494978U CN202122145001.3U CN202122145001U CN215494978U CN 215494978 U CN215494978 U CN 215494978U CN 202122145001 U CN202122145001 U CN 202122145001U CN 215494978 U CN215494978 U CN 215494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area
module
flexible substrat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450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450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4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4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4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模组包括柔性基底,柔性基底包括触控区和与触控区相接的弯折区;柔性基底还包括位于柔性基底的不同膜层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相互绝缘;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分布在触控区,且由触控区延伸至弯折区,弯折区的柔性基底可弯折至触控模组的正面或背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模组通过将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分布在触控区,且由触控区延伸至弯折区,保证触控区面积的增加,避免出现漏银的情况,将走线分布在弯折区也保证走线的空间充足,有效地优化边缘触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屏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触控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窄边框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针对现有的触控显示屏边框存在漏银的现象,目前是通过扩大触控区的方式解决漏银的问题,但因此会导致非触控区面积减小,进一步会导致非触控区走线的线宽、线距减小。因此通过扩大触控区的方式解决漏银的问题,往往会增加制备风险和提高走线阻抗,影响触控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以调整走线的分布方式,减少漏银的产生,同时保证非触控区走线具有较低的阻抗,优化窄边框的边缘触控效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模组,包括柔性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包括触控区和与所述触控区相接的弯折区;
所述柔性基底还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不同膜层,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相互绝缘;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分布在所述触控区,且由所述触控区延伸至所述弯折区,弯折区的所述柔性基底可弯折至所述触控模组的正面或背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均为纳米银导电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多条第一子触控走线和多条第二子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多条第三子触控走线和多条第四子触控走线;
多条所述第一子触控走线和多条所述第三子触控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三子触控走线依次交替排列;
多条所述第二子触控走线和多条所述第四子触控走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和所述第四子触控走线依次交替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柔性基底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相交。
可选的,所述柔性基底还包括第一柔性衬底和第二柔性衬底,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一柔性衬底、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依次层叠。
可选的,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包括所述触控区和与所述触控区相接的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二柔性衬底包括所述触控区和与所述触控区相接的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同一侧,或者,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分别位于所述触控区相邻或相对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区包括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一绑定区包括多个第一绑定端子,所述第一子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子触控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绑定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
所述第二弯折区包括第二绑定区,所述第二绑定区包括多个第二绑定端子,所述第三子触控走线和所述第四子触控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绑定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绑定端子绑定,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绑定端子绑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模组,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触控模组外挂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所述触控模组的弯折区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所述触控区大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和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依次包括下偏光片、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和上偏光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该触控模组包括柔性基底,柔性基底包括触控区和与触控区相接的弯折区;柔性基底还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触控模组中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柔性基底的不同膜层,触控区外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柔性基底的弯折区,通过设置弯折区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非触控区,可以扩大触控区的面积,避免出现漏银的情况。同时,通过将走线设置在弯折区并弯折至正面或背面,可以保证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具有充足的空间,走线可设置较大的线宽和线距,从而可以降低走线的制备风险,改善阻抗,保证触控模组的触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沿剖面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沿剖面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10’可包括多个横纵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触控走线101’和多个第二触控走线102’、以及驱动芯片103’,其中,第一触控走线101’可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走线102’可为触控感应电极,一般情况下,每个第一触控走线101’通过设置在触控区110’以外的非触控区120’的一条第一子触控走线1011’连接至驱动芯片103’,每个第二触控走线102’通过设置在触控区110’以外的非触控区120’的一条第二子触控走线1021’连接至驱动芯片103’。
触控区110’覆盖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围绕触控区110’的非触控区120’会设置外围走线向触控区发送触控驱动信号,或引出触控区的触控感应信号,当触控区面积较小时,由触控屏的显示区边缘会观察到部分外围走线,形成漏银现象。现有解决漏银的方式为扩大触控区110’减小非触控区120’,使得观看触控屏时避免看到外围走线,解决漏银。然而,扩大触控区缩小非触控区的方式会缩小外围走线的布线面积,使得外围走线的线宽和线距减小,提高了工艺难度,且容易产生断线风险,同时还增加了外围走线的阻抗,影响触控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模组,该触控模组包括柔性基底,柔性基底包括触控区和与触控区相接的弯折区;柔性基底还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柔性基底的不同膜层,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相互绝缘;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分布在触控区,且由触控区延伸至弯折区,弯折区的柔性基底可弯折至触控模组的正面或背面。通过设置弯折区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非触控区,可以扩大触控区的面积,避免出现漏银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弯折区保证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具有充足的走线空间,可以减小走线的制备风险和其阻抗,实现有效地优化边缘触控效果。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模组沿剖面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模组沿剖面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装置1包括触控模组10,结合图2-图4所示,该触控模组10包括柔性基底100,柔性基底100包括触控区110和与触控区110相接的弯折区120;
柔性基底100还包括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位于柔性基底100的不同膜层,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相互绝缘;
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分布在触控区110,且由触控区110延伸至弯折区120,弯折区120的柔性基底100可弯折至触控模组10的正面或背面。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触控模组10包括柔性基底100。柔性基底100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实现弯折等形变。柔性基底100包括触控区110和与触控区110相接的弯折区120,柔性基底100还包括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在制备触控模组10的柔性基底100时,制备多个膜层。满足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位于柔性基底100的不同膜层,可以保证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相互绝缘。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分布在触控区110,且由触控区110延伸至弯折区120。因此要求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实现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一触控走线RX随着弯折区120的弯折不断裂,保证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在弯折区120的完整性,不影响触控信号的传输。同时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分布在弯折区120,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通过弯折区120弯折到触控模组10的背面,不占用正面触控区110的面积,因此正面的触控区110面积可以最大化,从而避免漏银情况的产生。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通过弯折区120弯折到触控模组10的背面,其TX、RX走线所需面积充足,可以合理设置走线的线宽和线距,改善走线的线组,同时降低走线制备时的工艺难度。
示例性地,以第一触控走线TX为例,如图3所示,第一触控走线TX主要分布在触控区110,和在触控区110外延伸至弯折区120。第一触控走线TX可以弯折到触控模组10的背面,保证最大的触控区110面积。其弯折区120的柔性基底100可弯折至触控模组10的正面或背面,第一触控走线TX在柔性基底100上弯折至触控模组10的正面或背面,例如,继续参考图3,当触控模组10的正面(以第一触控走线TX在上方,第二触控走线RX在下方为例)靠近显示模组20一侧,其弯折区120的柔性基底100可弯折至触控模组10的正面。相反地,当触控模组10的背面(以第一触控走线TX在下方,第二触控走线RX在上方为例)靠近显示模组20一侧,其弯折区120的柔性基底100可弯折至触控模组10的背面(图中未示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该触控模组包括柔性基底,柔性基底包括触控区和与触控区相接的弯折区;柔性基底还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触控模组中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柔性基底的不同膜层,触控区外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柔性基底的弯折区,通过设置弯折区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非触控区,可以扩大触控区的面积,避免出现漏银的情况。同时,通过将走线设置在弯折区并弯折至正面或背面,可以保证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具有充足的空间,走线可设置较大的线宽和线距,从而可以降低走线的制备风险,改善阻抗,保证触控模组的触控效果。
继续参考图2-图4所示,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均为纳米银导电线。
其中,采用纳米银材料制备导电膜或导电线时,能够保证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适用于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在弯折区120的弯折。具体地制备过程为:首先制备柔性膜层,在柔性膜层上刷纳米银浆的材料,形成纳米银导电膜,再通过激光刻蚀工艺或光刻工艺对纳米银导电膜进行图案化,形成多条纳米银导电线,即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此时,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具有延展性,可以弯折到触控区110的背面,满足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的空间,实现窄边框的触控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触控走线TX包括多条第一子触控走线TX1和多条第二子触控走线TX2;第二触控走线RX包括多条第三子触控走线RX3和多条第四子触控走线RX4;
多条第一子触控走线TX1和多条第三子触控走线RX3沿第一方向a延伸且沿第二方向b排列,第一触控走线TX1和第三子触控走线RX3依次交替排列;
多条第二子触控走线TX2和多条第四子触控走线RX4沿第二方向b延伸且沿第一方向a排列,第二触控走线TX2和第四子触控走线RX4依次交替排列;
其中,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相交。
其中,第一触控走线TX包括多条第一子触控走线TX1和多条第二子触控走线TX2;第二触控走线RX包括多条第三子触控走线RX3和多条第四子触控走线RX4,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位于不同膜层,相互绝缘。多条第一子触控走线TX1及多条第二子触控走线TX2连接布满整个触控区110,组成触控模组10触控驱动电极。多条第三子触控走线RX3和多条第四子触控走线RX4连接布满整个触控区110,组成触摸模组10触控感应电极。
具体地,多条第一子触控走线TX1和多条第三子触控走线RX3沿第一方向a延伸且沿第二方向b排列,多条第二子触控走线TX2和多条第四子触控走线RX4沿第二方向b延伸且沿第一方向a排列,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相交,第一子触控走线TX1和第二子触控走线TX2组成菱形网格,第三子触控走线RX3和第四子触控走线RX4组成菱形网格。第一触控走线TX1和第三子触控走线RX3依次交替排列,第二触控走线TX2和第四子触控走线RX4依次交替排列。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分布在触控区110,可以实现触控效果。
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与柔性基底10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相交。
其中,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相交,同时与柔性基底10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的实质是斜向延伸,形成菱形网格。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有不同的延伸方向,从而形成例如矩形、正方向、平行四边形等网格。
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柔性基底100还包括第一柔性衬底F1和第二柔性衬底F2,第一触控走线TX、第一柔性衬底F1、第二触控走线RX和第二柔性衬底F2依次层叠。
其中,柔性基底100还包括第一柔性衬底F1和第二柔性衬底F2。第一柔性衬底F1和第二柔性衬底F2采用具有柔韧性的材料,用于实现柔性衬底100的弯折。在第一柔性衬底F1上沉积第一触控走线TX,依次在第二柔性衬底F2上沉积第二触控走线RX。实现第一触控走线TX、第一柔性衬底F1、第二触控走线RX和第二柔性衬底F2依次层叠。保证柔性基底100的多个膜层,并且彼此绝缘。
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一柔性衬底F1包括触控区110和与触控区110相接的第一弯折区121,第二柔性衬底F2包括触控区110和与触控区110相接的第二弯折区122;第一弯折区121和第二弯折区122分别位于触控区100相邻的两侧。
其中,第一柔性衬底F1包括触控区110和与触控区110相接的第一弯折区121,第二柔性衬底F2包括触控区110和与触控区110相接的第二弯折区122。第一弯折区121和第二弯折区122用于将触控区110边缘的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弯折到触控模组10的正面或者背面,用于增加触控区110的面积,避免漏银情况的产生。
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第一弯折区121和第二弯折区122分别位于触控区110相邻的两侧,示例性地,第一弯折区121和第二弯折区122分别位于触控区110的左侧和上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可以位于触控区的同一侧,或者,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可设置位于触控区相对的两侧。示例性地,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同时分布在触控区的左侧,或者,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分布在触控区的左侧和右侧。继续参考图2-图4所示,第一弯折区121包括第一绑定区131,第一绑定区131包括多个第一绑定端子131A,第一子触控走线TX1和第二子触控走线TX2分别与第一绑定端子131A一一对应电连接;
第二弯折区122包括第二绑定区132,第二绑定区132包括多个第二绑定端子132A,第三子触控走线RX3和第四子触控走线RX4分别与第二绑定端子132A一一对应电连接。
其中,第一弯折区121包括第一绑定区131,第一绑定区131包括的多个第一绑定端子131A与第一触控走线TX电连接,具体地,第一子触控走线TX1和第二子触控走线TX2分别与第一绑定端子131A一一对应电连接,用于信号的传输。第二弯折区122包括第二绑定区132,第二绑定区132包括的多个第二绑定端子132A与第二触控走线RX电连接,具体地,第三子触控走线RX3和第四子触控走线RX4分别与第二绑定端子132A一一对应电连接,用于信号的传输。保证在弯折区120信号的传输,保证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部分位于弯折区120能够保证触控模组10的触控功能。
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模组10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14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2,第一柔性电路板141与第一绑定端子131A绑定,第二柔性电路板142与第二绑定端子132A绑定。
其中,触控模组10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14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2。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141与第一绑定端子131A绑定。如图4所示,第二柔性电路板142与第二绑定端子132A绑定。保证在弯折区120内驱动信号的传输,确保第一触控走线TX和第二触控走线RX部分位于弯折区120,保证触控模组10的触控功能。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1,包括触控模组10,还包括显示模组20,继续参考图2-图4所示,触控模组10外挂于显示模组20的出光侧;触控模组10的弯折区120弯折至显示模组20的背面,触控区110大于显示模组20的显示区a-a。
其中,触控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的触控模组10和显示模组20。其中,触控模组10外挂于显示模组20的出光侧,且触控模组10的弯折区120弯折至显示模组20的背面,如图3和图4所示,触控区110大于显示模组20的显示区a-a。触控区110边缘的走线不会在显示区a-a中出现,从而可以避免漏银情况的产生。由于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模组,因此,该显示装置同样具有触控模组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支持触控显示装置正常工作的电路及器件。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平板电脑、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继续参考图3所示,显示模组20包括背光模组21和位于背光模组21出光侧的液晶面板22,液晶面板22沿所述背光模组21的出光方向依次包括下偏光片221、阵列基板222、液晶层223、彩膜基板224和上偏光片225。
其中,显示模组20包括背光模组21和位于背光模组21出光侧的液晶面板22。背光模组21用于发光。液晶面板22沿所述背光模组21的出光方向依次包括下偏光片221、阵列基板222、液晶层223、彩膜基板224和上偏光片225。如图3所示,液晶层223位于阵列基板222与彩膜基板224之间,阵列基板222位于下偏光片221和液晶层223之间,下偏光片221位于背光模组21与阵列基板222之间,上偏光片225位于彩膜基板224远离阵列基板222一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包括触控区和与所述触控区相接的弯折区;
所述柔性基底还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不同膜层,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相互绝缘;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分布在所述触控区,且由所述触控区延伸至所述弯折区,弯折区的所述柔性基底可弯折至所述触控模组的正面或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均为纳米银导电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多条第一子触控走线和多条第二子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多条第三子触控走线和多条第四子触控走线;
多条所述第一子触控走线和多条所述第三子触控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三子触控走线依次交替排列;
多条所述第二子触控走线和多条所述第四子触控走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和所述第四子触控走线依次交替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柔性基底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底还包括第一柔性衬底和第二柔性衬底,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第一柔性衬底、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依次层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包括所述触控区和与所述触控区相接的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二柔性衬底包括所述触控区和与所述触控区相接的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同一侧,或者,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分别位于所述触控区相邻或相对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包括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一绑定区包括多个第一绑定端子,所述第一子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子触控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绑定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
所述第二弯折区包括第二绑定区,所述第二绑定区包括多个第二绑定端子,所述第三子触控走线和所述第四子触控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绑定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绑定端子绑定,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绑定端子绑定。
9.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模组,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触控模组外挂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所述触控模组的弯折区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所述触控区大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和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依次包括下偏光片、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和上偏光片。
CN202122145001.3U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494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5001.3U CN215494978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5001.3U CN215494978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4978U true CN215494978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8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45001.3U Active CN215494978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49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6323A1 (zh) * 2022-06-24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4130659A1 (zh) * 2022-12-22 2024-06-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6323A1 (zh) * 2022-06-24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4130659A1 (zh) * 2022-12-22 2024-06-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991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32751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5494978U (zh)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634459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156595A9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路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CN11329663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19392B (zh)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触控模组、显示装置
CN1132992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10212207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589461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219667U (zh) 天线插入式电极结构和包括该电极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39371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及掩膜版
CN11377826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920671A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thereof
CN11185743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2714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158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13241110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42873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47780A (zh)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N11615396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2229619U (zh) 一种电容触控膜组件及交互显示设备
CN113964140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102723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5311949B (zh) 绑定结构、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