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7780A -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7780A
CN112947780A CN201911175509.9A CN201911175509A CN112947780A CN 112947780 A CN112947780 A CN 112947780A CN 201911175509 A CN201911175509 A CN 201911175509A CN 112947780 A CN112947780 A CN 112947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screen
electrode layer
conductiv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55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根初
黄梅峰
周文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Zhuoxi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55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77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7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77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所述触控屏包括触控电极和天线,所述触控屏具有可视区,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可视区,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导通线路,所述触控电极未设有所述导通线路的区域为非导通区,所述天线位于所述非导通区且位于所述可视区的边缘。本申请提供的触控屏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天线模块设置方式不适用于全面屏电子设备的问题。

Description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进步,电子设备朝向轻薄和高密集度的趋势发展。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上通常集成有天线模块,然而电子设备的边框越来越窄,现有技术的天线模块设置方式不适用于全面屏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天线模块设置方式不适用于全面屏电子设备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触控电极和天线,所述触控屏具有可视区,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可视区,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导通线路,所述触控电极未设有所述导通线路的区域为非导通区,所述天线位于所述非导通区且位于所述可视区的边缘。由于在实际使用触控屏的过程中,使用者在触控触控屏时,触控所述触控屏的可视区的边缘的几率非常低,因此将天线设于触控屏的可视区的边缘几乎不会对触控屏的触控功能产生干扰,而且还利于天线集成于触控屏上,尤其解决了全面屏电子设备的天线设置问题。同时还有效减小所述天线在相关设备中设置所占用的空间,同时所述天线位于非导通区,从而避免所述天线影响所述触控屏的触屏性能。所述天线位于所述非导通区。也就是说,所述天线与所述触控电极位于同一层,从而不需要通过新增层结构来设置所述天线,在不增加所述触控屏的厚度的情况下集合天线,且在形成工艺中,所述天线和所述触控电极可同时形成,不增加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所述触控屏的生产成本。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着所述触控电极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感测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驱动层,所述非导通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一非导通区和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第二非导通区,所述天线位于所述第一非导通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在使用过程中,相对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使用者,从而所述天线在传送信号的时候,传送的信号不需要经过所述第二电极层,也就是说,传送的信号需要通过的介质更少,也即,信号被消减的越少,从而所述天线传送的信号强度更好。
其中,所述第一非导通区和所述第二非导通区于所述触控屏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形成非导通交叠区,所述天线位于所述非导通交叠区。也就是说,所述天线在所述触控屏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一导通线路和第二电极层的第二导通线路均不重叠,从而避免所述天线影响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触控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导通线路和第一断开线路,所述第一导通线路排布成网格状形成第一导通区,所述第一断开线路排布成网格状形成所述第一非导通区。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非导通区上也设有与所述第一导通区相同的网格状线路,从而有效减小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所述第一导通区和第一非导通区的视觉差异。
其中,所述天线由导通的线路排布成网格状,所述第一导通线路、所述第一断开线路和所述天线排布成的网格状的金属网格的网格尺寸均相同,进一步减小了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整体视觉差异,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形成所述第一导通线路的导线的线宽为0.5~4.5μm,保证了所述第一电极层的透明度较高,且保证了天线的性能,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其中,所述第一导通线路的金属网格为正方形或菱形。
其中,所述金属网格中的每个网格的边长的尺寸为50~500μm,保证所述第一电极层的透明度较高,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其中,所述第一导通线路的金属网格为随机网格。
其中,所述触控屏还包括透明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分别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触控屏厚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透明基板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器,所述触控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和上述触控屏,所述触控屏设于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上。所述触控显示器能作为全面屏电子设备触控显示器,解决了全面屏电子设备的天线设置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触控显示器,所述触控显示器解决了全面屏电子设备的天线设置问题。
本申请的触控屏将天线设于所述触控屏的可视区的边缘,且所述天线位于非导通区。由于在实际使用触控屏的过程中,使用者在触控触控屏时,触控所述触控屏的可视区的边缘的几率非常低,因此将天线设于触控屏的可视区的边缘几乎不会对触控屏的触控功能产生干扰,而且还利于天线集成于触控屏上,尤其解决了全面屏电子设备的天线设置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触控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触控显示器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触控屏的第II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提供的触控屏的第一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提供的触控屏的第二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断开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导通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提供的触控屏在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提供的触控屏在A-A方向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提供的触控屏在A-A方向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3提供的触控屏在A-A方向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3提供的触控屏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提供的触控屏的第V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且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多媒体播放器、电子书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等具有触控显示器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以所述电子设备100是手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触控显示器20和控制器30,触控显示器20安装于壳体10上,控制器30收容于触控显示器20和壳体10之间的空间内,并与触控显示器20电连接,控制器30用于控制触控显示器20的显示。
所述壳体10包括边框11和后盖(图未示),边框11环绕于后盖的周缘。触控显示器20安装于边框11远离后盖的一侧。也即,触控显示器20和后盖分别安装于边框11的两侧。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0时,触控显示器20通常朝向用户放置,后盖背离用户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为全面屏手机。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触控显示器2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器20包括显示屏21和触控屏22,所述触控屏22设于所述显示屏21的表面上。也即,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0时,所述触控屏22相对所述显示屏21靠近用户。
请参阅图3,图3是图2提供的触控显示器20的触控屏2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屏22具有可视区22a和非可视区22b,所述非可视区22b与所述可视区22a连接并围绕所述可视区22a设置,所述非可视区22b与所述边框11连接,所述可视区22a与所述显示屏21的显示区对应设置,所述非可视区22b域所述显示屏21的非显示区对应设置。用户透过所述可视区22a浏览所述显示屏21的显示区呈现的画面。
请结合参阅图4,图4是图3提供的触控屏的第II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屏22包括触控电极220和天线221,所述触控电极220位于所述可视区22a,所述触控电极220包括导通线路222,所述触控电极220未设有所述导通线路222的区域为非导通区220a,所述天线221位于所述非导通区220a且位于所述可视区22a的边缘,即,所述天线221位于所述可视区22a并靠近所述可视区22a与所述非可视区22b的连接处设置。
对于全面屏手机来说,所述非可视区22b非常窄,无法设置天线221。由于在实际使用触控屏22的过程中,使用者在触控触控屏22时,触控所述触控屏22的可视区22a的边缘的几率非常低,因此本申请将天线221设于触控屏22的可视区22a的边缘几乎不会对触控屏22的触控功能产生干扰,而且还利于天线221集成于触控屏22上,尤其解决了全面屏电子设备100的天线221设置问题。同时还有效减小所述天线221在相关设备中设置所占用的空间,同时所述天线221位于非导通区220a,从而避免所述天线221影响所述触控屏22的触屏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221位于所述非导通区220a。也就是说,所述天线221与所述触控电极220位于同一层,从而不需要通过新增层结构来设置所述天线221,在不增加所述触控屏22的厚度的情况下集合天线221,且在形成工艺中,所述天线221和所述触控电极220可同时形成,不增加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所述触控屏22的生产成本。
具体的,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图5是图3所示触控屏22的第一电极层22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触控屏22的第二电极层224的结构示意图。触控电极220包括沿着所述触控电极220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23和第二电极层224。所述导通线路22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223的第一导通线路2231和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224的第二导通线路2241。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形成第一导通区(图未示),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形成第二导通区(图未示)。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具有多条,多条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间隔横向排列,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具有多条,多条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间隔纵向排列,多条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和多条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在所述触控屏22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横纵交错。所述非导通区220a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223的第一非导通区223a和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224的第二非导通区224a,所述第一非导通区223a为所述第一电极层223未设有第一导通线路2231的区域,第二非导通区224a为所述第二电极层224未设有第二导通线路2241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与所述第二非导通区224a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与所述第一非导通区223a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非导通区223a和所述第二非导通区224a在所述触控屏22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电极层223为感测层,所述第二电极层224为驱动层。
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包括多个并排的第一触控线路22311和第一连接线路22312,所述第一连接线路22312连接于每两个相邻第一触控线路22311之间。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二触控线路22411和第二连接线路22412,所述第二连接线路22412连接于每两个相邻第二触控线路22411之间。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线路22311在所述触控屏22的正投影的周围间隔设有四个所述第二触控线路22411的正投影,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线路22411在所述触控屏22的正投影的周围间隔设有四个所述第一触控线路22311的正投影。所述第一连接线路22312和所述第二连接线路22412在所述触控屏22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线路22311和所述第二触控线路22411为菱形。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线路22311和所述第二触控线路22411还可以是其他形状。
所述天线221位于所述第一非导通区223a。具体的,所述天线221设于所述第一非导通区223a,且所述天线221与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在使用过程中,相对所述第二电极层224靠近使用者,从而所述天线221在传送或接收信号的时候,信号不需要经过所述第二电极层224,也就是说,所述天线221传送或接收的信号需要通过的介质更少,也即,信号被消减的越少,从而所述天线221传送或接收的信号强度更好。且所述天线221与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天线221具有更多空间设置,便于所述天线221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221具有多个,多个天线221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非导通区223a。且所述天线221占所述可视区22a的面积不大于10%。从而避免所述天线221对所述触控屏22的触控性能的影响。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天线22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几个。所述天线221还可设于所述第二非导通区224a,或设于所述触控屏22的其他层结构中,或者在所述触控屏22中新增一层天线221层。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包括第一断开线路(图未示),本实施例中的断开线路是相对于导通线路而言的,导通线路为连续连接的线路,能够实现电导通,而断开线路为间断的线路,即线路之间通过断开而不能实现电导通(如图7-8)。每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之间设有一所述第一断开线路,所述第一断开线路形成第一非导通区223a。所述第二电极层224包括第二断开线路(图未示),每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之间设有一所述第二断开线路,所述第二断开线路形成第二非导通区224a。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24上均设有线路,第一导通线路2231和第二导通线路2241均为如图7所示的导通的线路,第一断开线路和第二断开线路为如图8所示的断开的线路。从而减小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24的导通区和非导通区的视觉差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第一断开线路、第二导通线路2241和第二断开线路均由排布形成网格状(如图7-8),从而进一步有效减小所述第一电极层223的所述第一导通区和第一非导通区223a的视觉差异,及进一步有效减小所述第二电极层224的所述第二导通区和第二非导通区224a的视觉差异。
所述天线221由导通的线路排布成网格状,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所述第一断开线路和所述天线221排布成的网格状的金属网格的网格尺寸均相同,进一步减小了所述第一电极层223的整体视觉差异,提高用户体验。本实施例中的金属网格为正方形。当然,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和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的金属网格与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的金属网格的尺寸相同。金属网格还可以为菱形或其他随机网格状。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的导线的线宽为3μm,该导线的线深为0.5~3.5μm,保证了所述第一电极层223的透明度较高,且保证了天线221的性能,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当然,形成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和形成天线221的导线的线宽也为3μm。该导线的方阻小于5欧。导线的材料可以是银、铜、氧化铟锡、镍或任意两种形成的合金。在其他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第二导通线路2241和天线221的导线的线宽为0.5~4.5μm,或者线宽为0.5μm或4.5μm。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格中的每个网格的尺寸为100μm,保证所述第一电极层223的透明度较高,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当然,所述第二导通线路2241和天线221的金属网格中的每个网格的尺寸为100μm。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通线路2231、第二导通线路2241和天线221的金属网格中的每个网格的尺寸为50~500μm,或者金属网格中的每个网格的尺寸为50或500μm。本申请的触控屏22的开口率大于等于85%,透过率大于等于80%,从而保证所述触控屏22的透过性能和触控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9,图9是图3所示的触控屏22在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屏22还包括透明基板225,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24分别设于所述透明基板225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电极层223背向所述透明基板225的一侧设有保护层226。可以理解的,所述保护层226为触控屏22的保护盖板。所述保护层226用于保护所述触控屏22,以防止所述触控屏22被刮花损坏,影响所述触控屏22的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23、所述第二电极层224与所述透明基板225的位置关系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24直接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225的相对两个表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电极层223、所述透明基板225,所述第二电极层224在所述触控屏22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层223与所述保护层226之间设有第一粘胶层227,所述第一粘胶层227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保护层226。所述第二电极层224背向所述透明基板225设有防护层228。所述透明基板225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24。所述透明基板225由具有高透光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如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有机玻璃、聚碳酸酯等。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3所示的触控屏22在A-A方向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所述透明基板225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承载层229和第二承载层230,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24分别凹设于所述第一承载层229和第二承载层230背向所述透明基板225的表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24并不是直接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225的表面上。保护层226和所述第一电极层223通过第一粘胶层227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层229和所述第二承载层230的材料为UV胶。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层229和所述第二承载层230的材料还可以是其他材料。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图11是图3所示的触控屏22在A-A方向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层223直接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225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层223与所述保护层226设有第一粘胶层227,所述第一粘胶层227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保护层226。所述透明基板225背向所述第一电极层223的表面设有第二粘胶层231,所述第二电极层224凹设于所述第二粘胶层231背向所述透明基板225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极层224背向第二粘胶层231的面设有基板232,换言之,所第二电极层224直接形成于所述基板232上,并同于所述第二粘胶层231粘接与所述透明基板225背向所述第一电极层223的表面上。所述基板232与所述透明基板225材质相同。也即,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24分别直接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225和所述基板232上。
再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3所示的触控屏22在A-A方向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所述透明基板225的两个相对表面形成有第一承载层229和第二粘胶层231,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形成于所述第一承载层229背向所述透明基板225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层223背向所述第一承载层229的表面通过所述第一粘胶层227与所述保护层226连接。所述第二粘胶层231背向所述透明基板225的表面形成有第二承载层230,所述第二电极层224嵌设于所述第二承载层230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层230与所述第二粘胶层231之间。所述第二承载层230背向所述第二电极层224的表面设有基板232。所述基板232与所述透明基板225材质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层223所述第二电极层224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层229和所述第二承载层230承载于所述透明基板225和所述基板23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层229和所述第二承载层230的材料为UV胶。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层229和所述第二承载层230的材料还可以是其他材料。
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3是图3提供的触控屏22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第V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第一非导通区223a和所述第二非导通区224a在所述触控屏22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该重叠的区域为非导通交叠区223b,所述天线221设于所述第一非导通区223a并位于所述非导通交叠区223b。也就是说,所述天线221在所述触控屏22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23的第一导通线路2231和第二电极层224的第二导通线路2241均不重叠,从而避免所述天线221影响所述第一电极层22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24的触控性能。
本申请的触控屏22将天线221设于所述触控屏22的可视区22a的边缘,且所述天线221位于非导通区220a。由于在实际使用触控屏22的过程中,使用者在触控触控屏22时,触控所述触控屏22的可视区22a的边缘的几率非常低,因此将天线221设于触控屏22的可视区22a的边缘几乎不会对触控屏22的触控功能产生干扰,而且还利于天线221集成于触控屏22上,尤其解决了全面屏电子设备100的天线221设置问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包括触控电极和天线,所述触控屏具有可视区,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可视区,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导通线路,所述触控电极未设有所述导通线路的区域为非导通区,所述天线位于所述非导通区且位于所述可视区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着所述触控电极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感测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驱动层,所述非导通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一非导通区和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第二非导通区,所述天线位于所述第一非导通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导通区和所述第二非导通区于所述触控屏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形成非导通交叠区,所述天线位于所述非导通交叠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导通线路和第一断开线路,所述第一导通线路排布成网格状形成第一导通区,所述第一断开线路排布成网格状形成所述第一非导通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由导通的线路排布成网格状,所述第一导通线路、所述第一断开线路和所述天线排布成网格状的金属网格的网格尺寸均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导通线路的导线的线宽为0.5~4.5μ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线路的金属网格为正方形或菱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中的每个网格的边长的尺寸为50~500μ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线路的金属网格为随机网格。
10.如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还包括透明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分别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11.一种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所述触控屏设于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上。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器。
CN201911175509.9A 2019-11-26 2019-11-26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9477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5509.9A CN112947780A (zh) 2019-11-26 2019-11-26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5509.9A CN112947780A (zh) 2019-11-26 2019-11-26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7780A true CN112947780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2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5509.9A Pending CN112947780A (zh) 2019-11-26 2019-11-26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77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4204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825968B (zh) * 2021-12-27 2023-12-11 大陸商雲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968B (zh) * 2021-12-27 2023-12-11 大陸商雲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WO2023184204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0068B (zh) 触摸屏层叠
CN102096532B (zh)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46946B (zh) 柔性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柔性触控显示器
CN211743382U (zh) 电子设备
US8946578B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30141369A1 (en) Systems for displaying images
CN101763186B (zh) 触控面板
CN105718114A (zh) 智能手机
US20230376159A1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907456B2 (en)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W201528092A (zh) 觸控面板模組與具有觸控面板模組的觸控顯示裝置
JP2013105275A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4076965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2736790A (zh) 触摸面板以及具有该触摸面板的移动终端
CN213904304U (zh) 触控基板、显示装置
CN112947780A (zh)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US20130265272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TW202213298A (zh) 顯示器模組
JP2014179063A (ja) タッチパネル
US10725596B2 (en) Composite transparent touch sensor
KR20110029470A (ko) 터치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2394824B (zh) 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US2021040578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917962B (zh) 触控面板
KR20160002448A (ko) 안테나 일체형 터치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08

Address after: Room 422, 4th floor, building 1, Linrui youth apartment, 955 rulehu street, Airport Economic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0000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zhanyao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Nanchang, Jiangxi, north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ng Jia Hu West Road, the ophelion Technology Park.

Applicant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3

Address after: 330029 room 1010, second floor, building 26, No. 8, zhouxindongyang Road, Xinqi, chuang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ly administered District, Ganjiang new area,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Zhuoxin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22, 4th floor, building 1, Linrui youth apartment, 955 rulehu street, Airport Economic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0000

Applicant before: Jiangxi zhanyao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