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2967U - 标签粘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标签粘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2967U
CN210882967U CN201921064817.XU CN201921064817U CN210882967U CN 210882967 U CN210882967 U CN 210882967U CN 201921064817 U CN201921064817 U CN 201921064817U CN 210882967 U CN210882967 U CN 210882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suction
unit
article
packag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648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出直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2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2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粘贴标签而不损坏物品的标签粘贴装置。实施方式的标签粘贴装置具有:吸附保持部,其对其中一个表面附着有粘着剂的标签从另一个表面侧进行吸附并保持;以及标签粘贴部,其通过使吸附并保持所述标签的所述吸附保持部相对地靠近由包装膜所覆盖的物品,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吸附所述包装膜,从而将所述标签粘贴在所述包装膜上。通过本实用新型,即使物品是因按压而容易变形或损伤的生鲜食品等,也可以粘贴标签而不损坏物品。

Description

标签粘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标签粘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了一种用于将价格标签等标签粘贴到由输送机等输送的物品上的标签粘贴装置。例如,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标签粘贴装置,其通过使用吸附体吸附从衬纸上被剥离的标签,并使该吸附体接触作为被粘物的物品,从而将标签粘贴到物品上。
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作为被粘物的物品例如是生鲜食品等由于按压容易产生损伤或变形的物品的情况下,存在在粘贴标签时损坏物品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粘贴标签而不损坏物品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粘贴标签而不损坏物品的标签粘贴装置。
实施方式的标签粘贴装置具有:吸附保持部,其对其中一个表面附着有粘着剂的标签从另一个表面侧吸附并保持;以及标签粘贴部,其通过使吸附并保持所述标签的所述吸附保持部相对地靠近由包装膜所覆盖的物品,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吸附所述包装膜,从而将所述标签粘贴在所述包装膜上。
优选地,所述吸附保持部具有设有多个吸气孔的吸附面,所述吸附面以比所述标签大的尺寸形成。
优选地,所述吸气孔以比所述标签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的直径形成。
优选地,所述标签粘贴装置还具有:移动部,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及粘贴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物品的高度,控制由所述移动部移动的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量,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靠近放置于所述吸附保持部的正下方的所述物品。
优选地,所述吸附保持部通过遍及所述标签的正面和背面而设置的连通孔,越过所述标签吸附所述包装膜。
通过本实用新型,即使物品是因按压而容易变形或损伤的生鲜食品等,也可以粘贴标签而不损坏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粘贴系统的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带式输送机以及标签粘贴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从A1方向观察图2中所示的标签打印机、带式输送机以及标签粘贴装置时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附面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中所示的A2位置处的臂以及吸附部的剖面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标签粘贴装置吸附标签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标签粘贴装置吸附包装膜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标签粘贴装置完成标签的粘贴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粘贴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粘贴装置的功能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由实施方式的标签粘贴装置执行的涉及标签的粘贴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附面的其他状态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3中所示的A3位置处的臂以及吸附部的剖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标签粘贴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标签粘贴系统的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所示,标签粘贴系统1具有标签打印机10、带式输送机20和标签粘贴装置30。这里,标签粘贴装置30通过串行电缆等通信线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于标签打印机10和带式输送机20。
标签打印机10是在作为打印介质的标签上打印各种信息的打印装置。另外,标签打印机10具有用于将打印完成后的标签送出至标签粘贴装置 30的机构。带式输送机20是用于将作为标签粘贴对象的物品输送至标签粘贴装置30的输送装置。标签粘贴装置30是标签粘贴装置的一个例子,并且具有用于将从标签打印机10送出的标签粘贴到由带式输送机20输送的物品上的机构。
图2是表示标签打印机10、带式输送机20以及标签粘贴装置3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图3是从A1方向观察图2中所示的标签打印机 10、带式输送机20以及标签粘贴装置30时的图。
标签打印机10具有标签供给轴11、剥离辊12、标签卷取轴13、打印部14、压纸板15、带供给轴16以及带卷取轴17。
标签供给轴11旋转自如地支承卷筒状的标签纸111,在所述标签纸111 中,多个标签L以规定的间隔粘贴在长条状的衬纸上。该标签L是在与衬纸D接触的一个表面(背面)上附着有粘着剂的密封纸张等,并可以通过从衬纸D剥离而粘贴到其他介质上。从标签供给轴11供给的标签纸111 在通过各种辊的同时沿箭头P1方向被输送,从而到达剥离辊12。
剥离辊12通过转变标签纸111的输送方向,来将标签L从衬纸D上剥离。被剥离的标签L通过标签供给口18被供给至标签粘贴装置30。标签卷取轴13卷取标签L被剥离的标签纸111(衬纸D)。
带供给轴16支承含浸有热溶解性墨水的卷筒状的墨带161。带卷取轴 17卷取从卷筒状的墨带161送出并用于打印的墨带161。
打印部14以及压纸板15设置在标签纸111的从标签供给轴11到剥离辊12的输送路径上。打印部14以及压纸板15设置在彼此相向的位置,并夹持在输送路径上输送的标签纸111(标签L)以及墨带161。
打印部14具有在与剥离辊12的输送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热元件(未图示)。打印部14通过发热元件发热对墨带161施加热量,并将熔融的墨转印到夹持在打印部14与压纸板15之间的标签L的表面上,由此,在标签L上打印文字和图形等。压纸板15沿箭头P1方向输送在其与打印部14之间夹持的标签纸111以及墨带161。
带式输送机20是将作为标签L的粘贴目的地的物品G输送到标签粘贴装置30的输送装置。该物品G例如是生鲜食品等物品,并被食品用保鲜膜,塑料薄膜,包装纸等具有柔软性和可挠性的包装膜F覆盖。此外,物品G 也可以在载置于托盘TR等的状态下被输送。在这种情况下,托盘TR可以与物品G一起被包装膜F覆盖(图3的状态),也可以仅物品G被包装膜F覆盖。
带式输送机20具有驱动辊21、从动辊22和带23。带23是物品的输送路径,架设于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之间,以便通过标签粘贴装置30 的大致正下方。
驱动辊21由输送马达(未图示)等驱动。当驱动辊21旋转时,架设于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的带23通过沿箭头P2方向转动将放置在带23 上的物品G朝向标签粘贴装置30输送。
另外,在标签粘贴装置30的上游侧(图3中,从动辊22侧)的带式输送机20的两侧,设置前端检测部24。前端检测部24例如具有反射式或透过式的传感器241,并检测到达自身的前端检测部24的设置位置的物品 G。更详细地,前端检测部24检测在带23上输送的物品G的前端位置。
在带23上输送的物品G当前端检测部24检测到其存在时位于与标签粘贴装置30仅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也就是说,由前端检测部24检测到的物品G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到达吸附部33的正下方,所述规定时间由标签粘贴装置30与前端检测部24之间的距离和带23的输送速度决定。
另外,用于测量物品G的高度的测量部25设置在前端检测部24的上游侧的带式输送机20的两侧。例如,测量部25具有位于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第一传感器251、第二传感器252以及第三传感器253这三个透射式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测量部25通过使用上述的第一传感器251、第二传感器252以及第三传感器253,能够在至少三个阶段检测朝向标签粘贴装置30输送的物品G的高度。此外,测量部25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标签粘贴装置30具有中空的圆柱状的气缸31。另外,标签粘贴装置 30在气缸31的内部具有臂32。臂32构成为可在气缸31内沿竖直方向(箭头P3方向)移动。臂32通过利用例如空气压力在气缸31内沿竖直方向移动。
臂32的下侧前端部设有吸附部33。吸附部33是吸附保持部的一个例子,并且随着臂32移动而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吸附部33的移动路径设置在与从标签供给口18供给的标签L交叉的位置。吸附部33根据由后述的负压产生部306(参照图9)施加的负压利用吸附面33a吸附并保持从标签供给口18供给的标签L。
这里,参照图4和图5对吸附部3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吸附面33a的状态的图。另外,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中所示的A2 位置处的臂32和吸附部33的剖面的图。
吸附部33具有形成为中空状的中空部331。另外,在与吸附部33连接的臂32的内部,与后述的负压产生部306连接的空气的流动路径321 以与吸附部33的中空部331连通的方式形成。
另外,吸附部33的吸附面33a以比标签L大的尺寸形成。在图4中,由虚线表示的矩形的区域AL表示标签L的尺寸。与中空部331连通的吸气孔332在吸附面33a上遍及整个区域而设置。为了防止标签L被吸入到吸附部33内,吸气孔332以比标签L小的尺寸,更具体地,以比标签L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的直径形成。此外,在图4中,吸附面33a和吸气孔332 的形状是圆形的,但是也可以是矩形等其他形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标签粘贴系统1中,标签粘贴装置30进行动作,以将从标签打印机10供给的标签L粘贴在由带式输送机20输送的物品G的包装膜F上。
具体地,标签粘贴装置30通过从流动路径321排出中空部331内的空气,从而在吸附面33a的吸气孔332产生负压,即,吸引力。接着,标签粘贴装置30通过使吸附部33移动至供给标签L的标签供给口18的位置,从而使标签L吸附于吸附部33的下表面(吸附面33a)。也就是说,吸附部33对其中一个表面附着有粘着剂的标签L从另一个表面侧进行吸附并保持。
图6是表示标签粘贴装置30吸附标签L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这里,图6是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观察标签粘贴装置30时的图,并且示出了标签 L被吸附于吸附部33的吸附面33a的状态。此外,图6的臂32以及吸附部33上所示的箭头示意性地表示臂32以及吸附部33内的气流(图7也相同)。
吸附部33通过利用吸附面33a从表面侧吸附从标签打印机10供给的标签L,从而在露出附着有粘着剂的标签L的背面侧的状态下进行保持。这里,标签粘贴装置30通过与标签打印机10的动作取得同步,从而与标签L的供给时刻一致地进行吸附部30的移动和负压的施加。例如,标签粘贴装置30通过在对吸附部33施加负压的同时使其从图3所示的起始位置P11移动到标签供给口18的位置(以下,标签供给位置P12),从而利用吸附面33a吸附并保持从标签供给口18供给的标签L。
这里,在吸附面33a上,在除了用于吸附并保持标签L的区域(以下,标签吸附区域)之外的剩余的区域(以下,包装膜吸附区域)中负压(吸引力)被维持。此外,图3所示的起始位置P11与对吸附部33的退避位置相对应,并定位于比标签供给位置P12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标签粘贴装置30与带式输送机20的动作取得同步,如图7所示,在物品G被输送至吸附部33的正下方时,使吸附部33(臂32)移动至粘贴位置P13。由此,吸附并保持标签L的吸附部33相对地靠近物品G。
图7是表示标签粘贴装置30吸附包装膜F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这里,图7是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观察标签粘贴装置30时的图,并示出了包装膜F吸附于吸附部33的吸附面33a的状态。
图7中所示的粘贴位置P13是进行标签L的粘贴的位置。粘贴位置P13 例如根据由测量部25测量的物品G的高度动态地被导出,并且是与物品G 的高度沿上方仅隔开规定距离(例如,一厘米)的位置。此外,当物品G 的高度固定时,粘贴位置P13可以是与物品G的高度对应的固定值。
当吸附部33移动到粘贴位置P13时,吸附面33a与物品G接近,因此覆盖物品G的包装膜F被吸附并保持标签L的标签吸附区域周边的包装膜吸附区域所吸附。伴随着包装膜F的吸附,标签L的背面侧与包装膜F接触,因此标签L被粘贴在包装膜F上。另外,此时,包装膜F由于自身具有的柔软性和可挠性而被吸引到吸附部33(吸附面33a),因此,吸附面 33a与物品无需接触便可进行标签L的粘贴。
并且,当完成将标签L粘贴到包装膜F后,标签粘贴装置30停止中空部331内的空气的排出,然后,使吸附部33向上方移动。此外,标签粘贴装置30可以基于从流动路径321排出的空气的压力变化等来判断是否可以吸附包装膜F。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基于判定结果,可以进行控制以提高负压。
图8是表示标签粘贴装置30完成标签L的粘贴后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这里,图8是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观察标签粘贴装置30时的图,并示出了物品G的包装膜F上粘贴有标签L的状态。此外,在图8中,示出了将吸附部33返回到起始位置P11的状态。
这样,标签粘贴装置30通过使用吸附面33a依次吸附标签L和包装膜 F,从而将标签L粘贴到包装膜F(物品G)上。由此,在标签粘贴装置30 中,可以将标签L粘贴到物品G上,而不对物品G施加力(按压力)。因此,标签粘贴装置30即使对于例如生鲜食品等的因按压而容易变形的物品G 或因按压而容易损伤的物品G,也可以粘贴标签L而不损坏物品G的形状和质量。
以下,对上述的标签粘贴装置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标签粘贴装置30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9所示,标签粘贴装置30具有控制部301。控制部301具有CPU (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以及 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计算机结构。控制部301通过统括地控制标签粘贴装置30的动作而作为标签粘贴部的一个例子来发挥作用。另外,控制部301通过经由通信线路控制标签打印机10以及带式输送机20的动作,从而统括地控制整个标签粘贴系统1。
操作部302、显示部303、吸附部位置传感器304、臂驱动部305、负压产生部306、通信部307以及存储部308等经由总线和输入/输出控制器等连接到控制部301。
操作部302是用于操作标签粘贴装置30的输入装置。显示部303是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显示部303在控制部301的控制下显示各种信息。
吸附部位置传感器304是检测吸附部33的位置(高度)的传感器。臂驱动部305是移动部的一个例子,并通过使臂32在竖直方向(图1和图2 中的P3方向)上移动而使吸附部3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臂驱动部305例如具有利用空气压力使臂32上下移动的致动器等机构部。负压产生部306 由例如吸引泵和鼓风机等构成。负压产生部306通过臂32的流动路径321 排出(吸引)中空部331内的空气,从而在吸附面33a的吸气孔332产生负压。
另外,通信部307经由总线和输入/输出控制器等连接到控制部301。通信部307是用于与标签打印机10以及带式输送机20通信的通信接口。控制部301经由通信部307与标签打印机10和带式输送机20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换。例如,控制部301经由通信部307获取前端检测部24以及测量部25的检测结果。
存储部308由HDD(Hard Disc Drive)和闪存存储器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构成。存储部308存储由控制部301(处理器)执行的各种程序和各种设定信息。
图10是表示标签粘贴装置30的功能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0 所示,标签粘贴装置30具有作为功能性结构的粘贴位置指定部311、吸附位置控制部312、负压控制部313和标签粘贴控制部314。这些功能性结构可以是通过控制部301的处理器与存储部308的程序的协作来实现的软件结构。另外,这些功能部也可以是由控制部301所具有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等专用处理器来实现的硬件结构。
粘贴位置指定部311基于由测量部25测量的物品G的高度来指定粘贴位置P13的高度。例如,粘贴位置指定部311把由规定量(例如,一厘米) 与由测量部25测量的物品G的高度相加而获得的值作为粘贴位置P13的高度进行指定。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粘贴位置P13的高度是指距离带23 的上表面的高度。
吸附位置控制部312基于吸附部位置传感器304的传感结果,通过控制由臂驱动部305移动的臂32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量来控制吸附部33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例如,吸附位置控制部312在后述的标签粘贴控制部 314的控制下使吸附部33移动至起始位置P11和标签供给位置P12。另外,吸附位置控制部312在后述的标签粘贴控制部314的控制下使吸附部33 移动至由粘贴位置指定部311指定的粘贴位置P13。也就是说,标签粘贴控制部314根据物品G的高度,控制由臂驱动部305移动的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量,并使吸附部33靠近放置于吸附部33的正下方的物品G。
负压控制部313通过控制负压产生部306的动作来控制施加到吸附部 33的负压。例如,负压控制部313通过在标签粘贴控制部314的控制下开启负压产生部306的动作从而对吸附部33施加负压。另外,例如,负压控制部313通过在标签粘贴控制部314的控制下断开负压产生部306的动作来停止负压的施加。
标签粘贴控制部314是粘贴控制部的一个例子。标签粘贴控制部314 通过与粘贴位置指定部311、吸附位置控制部312以及负压控制部313协作来统括地控制涉及标签L的粘贴的动作以及处理。
具体地,当通过操作部302等指示标签L的粘贴时,标签粘贴控制部 314与吸附位置控制部312以及负压控制部313协作,在对吸附部33施加负压的状态下,使吸附部33从起始位置P11移动至粘贴位置P13。
更详细地,标签粘贴控制部314通过与标签L被标签打印机10供给的时刻一致地将吸附部33从起始位置P11移动至标签供给位置P12,来使吸附部33吸附并保持标签L。另外,标签粘贴控制部314基于前端检测部24 的检测结果,通过与物品G被输送至吸附部33的正下方的时刻一致地将吸附部33从标签供给位置P12移动至粘贴位置P13,来使物品G的包装膜F 被吸附到吸附部33。由此,标签粘贴控制部314可以在粘贴位置P13将标签L粘贴到物品G(包装膜F)上。
并且,当标签L的粘贴完成时,标签粘贴控制部314通过停止对吸附部33施加负压并使吸附部33移动至起始位置P11,从而将吸附部33设置为待机状态并准备下一次的粘贴。此外,标签粘贴控制部314也可以通过在进行标签L的粘贴的期间控制带式输送机20来暂时地停止物品G的输送。
另外,标签粘贴控制部314可以根据负压产生部306的动作状态和从流动路径321排出的空气的压力变化等检测吸附部33对包装膜F的吸附状态,并基于其检测结果来进行使负压升高等的控制。
例如,当检测到在粘贴位置P13不能吸附包装膜F的状态时,标签粘贴控制部314可以通过控制负压控制部313,从而使吸附部33的负压(吸引力)增大规定量。另外,当检测到在粘贴位置P13不能吸附包装膜F的状态时,标签粘贴控制部314也可以通过控制吸附位置控制部312,从而使吸附部33向粘贴位置P13的下方移动规定量(例如,零点五厘米)。此外,在后一种情况下,将进行控制,以使吸附部33移动后的高度不会变得等于或小于由测量部25测量的物品G的高度。
另外,标签粘贴控制部314在即使执行上述控制也不能通过吸附部33 吸附包装膜F的情况下,或检测到吸附状态的异常(例如,包装膜F的破损等)的情况下,可以在显示部303上显示不能粘贴标签F的指示,也可以停止标签L的粘贴动作。
接着,参照附图11,涉及由标签粘贴装置30执行的与标签L的粘贴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这里,图11是表示由标签粘贴装置30执行的涉及标签L的粘贴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此外,作为该处理的前提,设定为吸附部33定位于起始位置P11。另外,作为该处理的前提,设定为在标签打印机10、带式输送机20以及标签粘贴装置30之间取得动作同步。
首先,当由带式输送机20输送物品G时,粘贴位置指定部311基于由测量部25测量的物品G的高度指定粘贴位置P13(步骤S11)。
接着,当前端检测部24检测到物品G时,标签粘贴控制部314控制负压控制部313(负压产生部306),并开始对吸附部33施加负压(步骤S12)。另外,标签粘贴控制部314通过控制吸附位置控制部312(臂驱动部305),从而开始吸附部33的移动(下降)(步骤S13)。
接着,标签粘贴控制部314通过与标签L的供给时刻一致地将吸附部 33定位于标签供给位置P12,从而使吸附部33(吸附面33a)吸附并保持从标签打印机10供给的标签L(步骤S14)。
然后,标签粘贴控制部314基于前端检测部24的检测结果,当在由带式输送机20输送的物品G到达吸附部33的正下方的时刻,使吸附部33 到达粘贴位置P13时,停止吸附部33的移动(步骤S15)。这里,由于继续对吸附部33施加负压,因此吸附部33对包装膜F进行吸附,由此,将标签L粘贴到包装膜F上(步骤S16)。
然后,标签粘贴控制部314通过控制负压控制部313(负压产生部306) 来停止对吸附部33施加负压(步骤S17)。并且,标签粘贴控制部314通过控制吸附位置控制部312(臂驱动部305),从而使吸附部33移动(上升) 至起始位置P11(步骤S18)。
如上所述,标签粘贴装置30通过吸附部33吸附从标签打印机10供给的标签L,并且在将涂有粘着剂的背面侧露出的状态下吸附并保持标签L。另外,标签粘贴装置30的标签粘贴部通过使吸附部33相对地靠近由包装膜F覆盖的物品G并使包装膜F吸附于吸附部33,从而将标签L粘贴到包装膜F上。由此,由于标签粘贴装置30可以粘贴标签L而不对物品G施加按压力,因此即使物品G是因按压而容易变形或损伤的生鲜食品等,也可以粘贴标签L而不损坏物品G。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该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该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将设置于吸附部33的吸附面33a的吸气孔332的尺寸以及形状设定为大致一定,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一个例子,在吸附面33a中,也可以使设置于吸附标签L的标签吸附区域(例如吸附面33a的中央部)的吸气孔332的尺寸,与设置在标签吸附区域周边的包装膜吸附区域(例如吸附面33a的周缘部)的吸气孔332的尺寸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设置于包装膜吸附区域的吸气孔332的尺寸大于标签吸附区域,可以有效地进行包装膜F的吸附。
另外,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标签L的形状和结构没有进行特别的限定。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使用设有遍及正面和背面的连通孔L1 的标签L。这里,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标签L的其他结构例的图。如图12 所示,在标签L中,连通正面和背面的多个连通孔L1遍及标签L的整个区域而设置。
当通过吸附部33吸附图12中的标签L时,由于外部空气通过连通孔 L1被吸入,因此标签粘贴装置30的吸附部33可以通过遍及标签L的正面和背面而设置的连通孔L1,越过标签L吸附包装膜F。由此,能够确保使得可吸附包装膜F的面积变大,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包装膜F的吸附。此外,连通孔L1的尺寸和形状、以及配置间隔等不限定于图12的示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附面33a的吸气孔332与共通的中空部 331连通,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3和14所示,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吸附面33a的中央部B1与周缘部B2划分中空部331。
这里,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吸附面33a的其他状态的图。另外,图 1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3中所示的位置A3处的臂32以及吸附部33的剖面的图。
如图14所示,吸附部33的中空部331被划分为中空部331a和中空部331b。中空部331a设置在与吸附面33a上的中央部B1对应的位置。中央部B1的吸气孔332形成为与中空部331a连通。一方面,中空部331b 设置在与吸附面33a上的周缘部B2对应的位置。周缘部B2的吸气孔332 形成为与中空部331b连通。例如,中央部B1对应于标签吸附区域,周缘部B2对应于包装膜吸附区域。
另外,中空部331a以及中空部331b分别与不同的流动路径321连接。具体地,中空部331a与通过臂32内部的内侧的流动路径321a连接。另一方面,中空部331b与通过臂32内部的外侧的流动路径321b连接。
流动路径321a和流动路径321b分别与不同的负压产生部306连接(未图示)。也就是说,各负压产生部306进行动作,由此,可以分别对中央部 B1(标签吸附区域)和周缘部B2(包装膜吸附区域)施加负压。
例如,标签粘贴控制部314(负压控制部313)从起始位置P11到标签供给位置P12对中央部B1施加负压,在从标签供给位置P12到粘贴位置 P13的过程中,可以执行控制以对周缘部B2施加负压。另外,标签粘贴控制部314(负压控制部313)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对周缘部B2施加的负压变得比对中央部B1施加的负压大。由此,可以改变在吸附面33a上产生负压的区域和对各区域施加的负压的大小,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标签L和包装膜F的吸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使吸附部33在竖直方向移动而使吸附部33相对地靠近包装膜F(物品G)的结构,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可以构成为通过使吸附部33固定,并使物品G在吸附部33的正下方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使吸附部33可以相对地靠近物品G。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手动操作使物品G靠近吸附部3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标签粘贴装置的一个例子,示出了标签粘贴装置30,但标签粘贴装置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将包含标签打印机10和带式输送机20的整个标签粘贴系统1作为标签粘贴装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标签L的供给被设为由标签打印机10自动地进行的方式,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用户手动地供给的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标签粘贴装置30设为标签粘贴装置,但也可以将包含标签打印机10以及带式输送机20的整个标签粘贴系统1设为标签粘贴装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标签L的供给被设为由标签打印机10自动地进行的方式,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由用户手动地供给的方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物品G的供给(输送)被设为由带式输送机20自动地进行的方式,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用户手动地供给的方式。
另外,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标签粘贴装置30执行的程序是通过预先编入标签粘贴装置30所具有的存储介质(ROM等)中来提供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以可安装的格式或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记录在CD-ROM、软盘(FD)、CD-R、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等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中来提供。进一步地,存储介质不限于独立于计算机或嵌入式系统的介质,还包括对由LAN和因特网等传送的程序进行下载并存储或临时存储的存储介质。
另外,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标签粘贴装置30执行的程序可以构成为存储在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并通过经由网络下载来提供。另外,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标签粘贴装置30执行的程序也可以构成为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提供或分发。

Claims (10)

1.一种标签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吸附保持部,其对其中一个表面附着有粘着剂的标签从另一个表面侧进行吸附并保持;以及
标签粘贴部,其通过使吸附并保持所述标签的所述吸附保持部相对地靠近由包装膜所覆盖的物品,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吸附所述包装膜,从而将所述标签粘贴在所述包装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保持部具有设有多个吸气孔的吸附面,
所述吸附面以比所述标签大的尺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孔以比所述标签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的直径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移动部,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及
粘贴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物品的高度,控制由所述移动部移动的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量,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靠近放置于所述吸附保持部的正下方的所述物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移动部,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及
粘贴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物品的高度,控制由所述移动部移动的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量,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靠近放置于所述吸附保持部的正下方的所述物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移动部,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及
粘贴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物品的高度,控制由所述移动部移动的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量,并使所述吸附保持部靠近放置于所述吸附保持部的正下方的所述物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保持部通过遍及所述标签的正面和背面而设置的连通孔,越过所述标签吸附所述包装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保持部通过遍及所述标签的正面和背面而设置的连通孔,越过所述标签吸附所述包装膜。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保持部通过遍及所述标签的正面和背面而设置的连通孔,越过所述标签吸附所述包装膜。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签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保持部通过遍及所述标签的正面和背面而设置的连通孔,越过所述标签吸附所述包装膜。
CN201921064817.XU 2018-12-25 2019-07-09 标签粘贴装置 Active CN2108829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1582A JP2020100439A (ja) 2018-12-25 2018-12-25 ラベル貼付装置
JP2018-241582 2018-1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2967U true CN210882967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140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64817.XU Active CN210882967U (zh) 2018-12-25 2019-07-09 标签粘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00439A (zh)
CN (1) CN21088296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267Y2 (ja) * 1988-07-15 1994-09-07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ラベル吸着装置
JP4251943B2 (ja) * 2003-08-29 2009-04-08 株式会社サトー ラベル貼付装置およびラベル貼付方法
JP6508940B2 (ja) * 2014-05-12 2019-05-08 株式会社石山製作所 貼付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供給装置
JP6831651B2 (ja) * 2016-07-04 2021-02-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ワークの袋詰め装置
JP6928363B2 (ja) * 2016-11-04 2021-09-01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ラベル貼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00439A (ja)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30239B2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CN210882967U (zh) 标签粘贴装置
US20200399008A1 (en) Label supply apparatus and label recovery apparatus
JP6447661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6705490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ベル発行方法
JP3370722B2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CN112298725A (zh) 标签粘贴装置及标签粘贴方法
JPH0699957A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JP2014151601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7122471B2 (ja) ラベル貼付け装置、ラベル貼付け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51577B2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JP6892675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ラベル貼付装置
JP2004352309A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およびラベル貼付方法
JPH0924922A (ja) 粘着ラベル貼付け装置
JP3728838B2 (ja) カバーシートの剥離装置および剥離方法
JP7242406B2 (ja) シート貼付装置
WO2023119454A1 (ja) ラベル貼付け装置、ラベル貼付け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62610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ベル発行方法
JPH06239325A (ja) ラベル移送貼付装置
JPS6362422B2 (zh)
JP4493768B2 (ja) ラベル貼付機のラベル移送装置およびラベル移送方法
JP3415220B2 (ja) ラベル貼付機構
JP7441560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ベル発行方法
JP4040153B2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JP2000301787A (ja) 印字機能を備えた粘着シール発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