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2264U - 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2264U
CN210852264U CN201921390679.4U CN201921390679U CN210852264U CN 210852264 U CN210852264 U CN 210852264U CN 201921390679 U CN201921390679 U CN 201921390679U CN 210852264 U CN210852264 U CN 210852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bracket
side plate
support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06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906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2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2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2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括防撞梁安装部和第二支架连接部,防撞梁安装部位于第二支架连接部的上方,第二支架包括雷达安装部和第一支架连接部,第一支架连接部适于与第二支架连接部可拆卸地固定,雷达安装部位于第二支架连接部的下方,且雷达安装部的面积大于第一支架连接部的面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可以先在生产线上安装第一支架和防撞梁,在线下先安装防撞梁下方的车身部件后再安装第二支架,能给防撞梁下方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便于车辆装配。

Description

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前方或后方设有车身雷达(例如毫米波雷达),车身雷达可以起到盲区识别预警功能,以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车身雷达通过雷达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辆的防撞梁的下方,并从车辆的格栅的开口处伸出(如图1所示),以便于检测车外障碍物。
由于雷达安装支架为一体件,在生产线上将防撞梁与雷达安装支架安装后,在车辆总装时雷达安装支架占用了防撞梁下方的较大空间,不易在防撞梁下方安装冷却管路等车身部件。
此外,若是用两条生产线分别装配需要安装车身雷达的车型和无需安装车身雷达的车型,则对生产线的改动成本大,花销高;若是用现有的同一条生产线分别装配需要安装车身雷达的车型和无需安装车身雷达的车型,则安装车身雷达的车型和无需安装车身雷达的车型上均安装雷达安装支架,由于现有的雷达安装支架的体积较大,在无需安装车身雷达的车型将会耗费较多的材料制造无用的雷达安装支架,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便于车辆装配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雷达安装支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防撞梁安装部和第二支架连接部,所述防撞梁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架包括雷达安装部和第一支架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可拆卸地固定,所述雷达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的下方,且所述雷达安装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可以先在生产线上安装第一支架和防撞梁,在线下先安装防撞梁下方的车身部件后再安装第二支架,能给防撞梁下方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便于车辆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安装部具有车身焊接面,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主体,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弯折成“U”形且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形成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主体的上端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形成所述防撞梁安装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弯折成“U”形且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形成有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且所述第三侧板适于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适于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翻边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的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二翻边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翻边的上表面均形成防撞梁底面连接部,所述第三翻边的表面设有防撞梁侧面连接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雷达安装部具有至少一个雷达单元连接孔,第一支架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雷达单元避让口,每个所述雷达单元避让口与所述雷达单元连接孔在上下方向分别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定位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上设有雷达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设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可以先在生产线上安装第一支架和防撞梁,在线下先安装防撞梁下方的车身部件后再安装第二支架,能给防撞梁下方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便于车辆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雷达安装在车辆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与车辆的防撞梁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第一支架1,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第一连接板103,防撞梁安装部11,第二翻边112,第三翻边113,第二支架连接部12,第一安装孔121,雷达单元避让口13,第一凸起14,第二支架2,第三侧板201,第四侧板202,第二连接板203,雷达安装部21,雷达单元连接孔211,雷达定位孔212,第一支架连接部22,第二安装孔221,第二凸起23,螺纹件3,防撞梁200,格栅300,车身雷达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首先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雷达400通过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安装在车辆的防撞梁200的下方,并从车辆的格栅300的开口处伸出以便于检测车外障碍物。
如图2-图3所示,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可以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包括防撞梁安装部11和第二支架连接部12,防撞梁安装部11与车辆的防撞梁200固定,防撞梁安装部11位于第二支架连接部12的上方。
如图2-图3所示,第二支架2包括雷达安装部21和第一支架连接部22,雷达安装部21用于安装车身雷达400(例如毫米波雷达等),第一支架连接部22可以与第二支架连接部12可拆卸地固定,雷达安装部21位于第二支架连接部12的下方,且雷达安装部21的面积大于第一支架连接部22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在装配车辆时,可以先在生产线上安装第一支架1和防撞梁200,在线下先安装防撞梁200下方的车身部件后再安装第二支架2,能给防撞梁200下方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便于车辆装配。此外,在同一条生产线分别装配需要安装车身雷达400的车型和无需安装车身雷达400的车型时,仅需安装体积较小的第一支架1即可,而在线下安装选择性地只对需要安装车身雷达400的车型安装第二支架2,节约了制造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防撞梁安装部11具有车身焊接面,防撞梁安装部11通过车身焊接面与防撞梁200焊接固定,以保证第一支架1与车辆的防撞梁200固定牢固。第二支架连接部12具有第一安装孔121,第一支架连接部22具有适于与第一安装孔121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21,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可以通过令螺纹件3依次穿设第一安装孔121、第二安装孔221螺纹固定,由此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固定牢固且拆装方便。
具体地,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主体,第一支架1主体弯折成“U”形且包括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和连接在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之间的第一连接板103,第一支架1主体形成第二支架连接部12,第一支架1主体的上端设有连接翻边,连接翻边形成防撞梁安装部11,即第一支架1主体通过连接翻边与防撞梁200固定,第一支架1主体的形状简单,且第一支架1主体弯折成“U”形内部的空间可以形成缓冲空间,减少第一支架1的受力,避免第一支架1在车辆受到撞击时变形。
更加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第二支架2弯折成“U”形且包括第三侧板201、第四侧板202和连接在第三侧板201和第四侧板202之间的第二连接板203,第三侧板201、第四侧板202和第二连接板203均形成有第一支架连接部22,且第三侧板201适于与第一侧板101连接,第四侧板202适于与第二侧板102连接,第二连接板203适于与第一连接板103连接。例如,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和第一连接板103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21,第三侧板201、第四侧板202和第二连接板203均设有第二安装孔221。由此,可以保证第二支架2的多个不同面与第一支架1固定,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固定强度。
更加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连接翻边包括与第一侧板101连接的第一翻边、与第二侧板102连接的第二翻边112以及与第一连接板103连接的第三翻边113,第一翻边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翻边112的上表面均形成防撞梁200底面连接部,第三翻边113的表面设有防撞梁200侧面连接部。换言之,第一翻边的上表面、第二翻边112的上表面均通过焊接等方式与防撞梁200的下表面固定,第三翻边113的内侧面与防撞梁200的外侧面通过焊接等方式与防撞梁200的外表面固定,以使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与防撞梁200的不同位置的表面固定,以进一步提高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与防撞梁200之间的固定强度,防止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摆动。
更加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第一翻边与第一侧板101垂直,第二翻边112与第二侧板102垂直,第三翻边113与第一连接板103平行。由此可以保证第一翻边的上表面、第二翻边112的上表面均通过焊接等方式与防撞梁200的下表面固定,同时保证第三翻边113的内侧面与防撞梁200的外侧面通过焊接等方式与防撞梁200的外表面固定。
具体地,如图3所示,车身雷达400包括至少一个雷达单元,雷达安装部21具有至少一个雷达单元连接孔211,每个雷达单元分别与一个雷达单元连接孔211固定。第一支架1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雷达单元避让口13,每个雷达单元避让口13与雷达单元连接孔211在上下方向分别对应。由此雷达单元避让口13可以对雷达单元进行避让,便于雷达单元与第二支架2的拆装。
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第一连接板103的中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一凸起14,第二连接板203的中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二凸起23,第一凸起14与第二凸起23定位配合。由此,第一凸起14可以均匀提高第二连接板203的强度,第二凸起23可以均匀提高第二连接板203的强度,以避免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受力变形。
更加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第一凸起14上设有雷达定位孔212。车身雷达400在与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安装时,车身雷达400的定位凸起可以伸入雷达定位孔212进行预定位,以保证车身雷达400的安装精度。
具体地,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的表面可以通过电泳图上黑漆涂层,以满足F3级防腐要求(即360h无红锈),黑漆涂层的耐冲击性≥50kg×cm,弹性≤3mm,硬度≥0.3。由此可以保证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具有较强的工作可靠性。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有如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车身雷达安装支架100,可以先在生产线上安装第一支架1和防撞梁200,在线下先安装防撞梁200下方的车身部件后再安装第二支架2,能给防撞梁200下方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便于车辆装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防撞梁安装部和第二支架连接部,所述防撞梁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的上方;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雷达安装部和第一支架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可拆卸地固定,所述雷达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的下方,且所述雷达安装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安装部具有车身焊接面,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主体,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弯折成“U”形且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形成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主体的上端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形成所述防撞梁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弯折成“U”形且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形成有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且所述第三侧板适于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适于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边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的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二翻边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翻边的上表面均形成防撞梁底面连接部,所述第三翻边的表面设有防撞梁侧面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安装部具有至少一个雷达单元连接孔,第一支架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雷达单元避让口,每个所述雷达单元避让口与所述雷达单元连接孔在上下方向分别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定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上设有雷达定位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雷达安装支架。
CN201921390679.4U 2019-08-23 2019-08-23 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0852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0679.4U CN210852264U (zh) 2019-08-23 2019-08-23 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0679.4U CN210852264U (zh) 2019-08-23 2019-08-23 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2264U true CN210852264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99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0679.4U Active CN210852264U (zh) 2019-08-23 2019-08-23 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2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8812B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总成支撑结构
CN210852264U (zh) 车身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737962U (zh) 雷达安装支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0478619U (zh) 保险杠支架及具有它的车辆
CN114368430B (zh)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2637074U (zh)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CN213228881U (zh) 车辆、翼子板安装总成及支撑组件
CN214929542U (zh) 后保险杠安装结构
CN209976244U (zh) 锁扣螺母板及具有其的侧围外板和车辆
CN217022141U (zh) 车辆侧门的锁扣加强板、车辆侧门和车辆
CN210829483U (zh) 发电机安装支架和车辆
CN107031519B (zh) 车用传感器安全支架及包括其的防撞梁组件和汽车
CN217145921U (zh) 雨刮加强件、后背门和车辆
CN216916054U (zh) 一种后保险杠与后底护板集成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1494262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262185U (zh) 探测装置的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835552U (zh) 一种ecu安装支架
CN219948054U (zh) 车辆的雷达支架及车辆
CN220924034U (zh) 固定支架和车辆
CN218703524U (zh) 车辆的翼子板组件及车辆
CN220996524U (zh) 机舱总成、车身以及车辆
CN210912630U (zh) 具有连接减震器功能的轮罩内板及车辆
CN211032377U (zh)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装置
CN213035908U (zh) 翼子板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687269U (zh) 用于车辆的雨刮支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