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3070U - 物品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3070U
CN210763070U CN201921695909.8U CN201921695909U CN210763070U CN 210763070 U CN210763070 U CN 210763070U CN 201921695909 U CN201921695909 U CN 201921695909U CN 210763070 U CN210763070 U CN 210763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heat exchanger
holding body
holder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959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下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daka Seiki KK
Original Assignee
Hidaka Sei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daka Seiki KK filed Critical Hidaka Seiki KK
Priority to CN2019216959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3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3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3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Stack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物品输送装置,能够将形成为板状的物品以稳定的状态进行输送且能够可靠地防止输送时的换热器的分解事故。一种物品输送装置(100),其具备:多个保持体(10),其从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为主要的平面的板状的换热器(NK)中彼此相对的位置处的换热器的第1侧面(SP1)保持换热器;保持体移动单元(20),其使至少一第1侧面的保持体相对于换热器的第1侧面进行接近远离移动;止挡件(30),其为了限制使保持体从换热器离开时的一起移动而与换热器的第1侧面相对配置;主体部(40),其搭载保持体、保持体移动单元以及止挡件;移动机构(50),其使主体部向输送目的地移动;以及动作控制部(70),其控制保持体移动单元和移动机构的动作。

Description

物品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品输送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在将上表面和下表面为主要的面的板状的物品从相对的侧面保持的状态(使板状的物品呈水平的状态)下进行输送的物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等所使用的换热器是通过在将具有通孔的散热片沿板厚方向层叠多张而成的层叠体中贯穿作为制冷剂的通路的热介质用管而一体化,形成为所谓的板状的。作为用于将这样形成为板状的换热器从散热片的堆叠装置的位置向散热器的暂置场所输送的装置,公知例如专利文献1(WO2018/092279)所公开的那种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8/092279(说明书段落0028-0031;图1、图8等)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即,将由散热片的层叠体构成的、形成为板状的换热器以沿散热片的层叠方向立起的状态进行输送。然而,对于这样的物品,以横倒的状态进行保持的情况相比于以立起的状态进行保持的情况能够降低重心,能够进行稳定的输送,但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输送并未作出公开或给出技术启示。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中,通过将贯穿换热器的散热片的热介质用管插入支承部,将换热器以立起的状态保持。因此,存在如下问题:若热介质用管没有以恰当的状态插入到散热片中,则当将热介质用管插入到保持体时,热介质用管有可能从散热片脱离,导致散热器分解。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如下。即,以能够将形成为板状的物品以稳定的状态进行输送的物品输送装置的结构作为第1目的。另外,其第2目的在于,在形成为板状的物品为换热器的情况下,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输送时的换热器的意外的分解的物品输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想到了以下的结构。即,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物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保持体,其从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为主要的平面的板状的物品中彼此相对的所述物品的两侧面保持所述物品;保持体移动单元,其使至少所述物品的一侧面的所述保持体相对于所述物品的所述侧面进行接近远离移动;止挡件,其为了限制使所述保持体从所述物品离开时所述物品与所述保持体一起移动而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两侧面相对地配置;主体部,其搭载所述保持体、所述保持体移动单元以及所述止挡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主体部向输送目的地移动;以及动作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保持体移动单元和所述移动机构的动作。
由此,将板状的物品的主要的平面设为与载置面相对的状态(横倒的状态,水平状态),能够降低输送时的物品的重心位置,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输送物品。另外,在输送对象的物品为在沿板厚方向层叠的多张散热片中插入热介质用管而成的散热器的情况下,通过在保持着热介质用管以外的部分的状态下进行输送,能够可靠地防止输送过程中的换热器的意外的分解。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物品以在所述输送目的地沿所述物品的厚度方向层叠的状态被载置,该物品输送装置还具备姿态变更单元,该姿态变更单元在将由所述保持体保持的所述物品层叠于已载置在所述输送目的地的载置对象物品时,使由所述保持体保持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下表面成为相对于所述载置对象物品的所述上表面倾斜的状态,所述动作控制部利用所述姿态变更单元使由所述保持体保持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下表面成为相对于所述载置对象物品的所述上表面倾斜的状态,并且利用所述移动机构将由位于下方侧的所述保持体保持的所述物品的一侧面的位置配置在突出到比所述载置对象物品的所述一侧面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
由此,能够将因在载置对象物品上层叠载置以换热器为代表的物品时的落差导致的冲击抑制在最小限度,能够防止因层叠载置物品时的冲击导致的物品的破损。另外,能够以将板状的物品的侧面的位置沿高度方向设为锯齿状的状态进行层叠,能够容易地取出层叠的状态下的物品。
另外,更优选的是,在将通过所述姿态变更单元而相对于所述载置对象物品的所述上表面倾斜的状态下的所述物品层叠于所述载置对象物品时,所述动作控制部控制所述保持体移动单元的动作,使距所述载置对象物品的所述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位于更上方的所述保持体先从所述物品离开。
由此,能够将因在载置对象物品上层叠载置物品时的落差导致的冲击抑制在最小限度,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物品层叠时的冲击导致的物品的破损。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保持体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物品的侧面相对的第1相对部以及在所述第1相对部的两端部朝向所述物品的所述侧面离开所述第1相对部的第2相对部和第3相对部的片假名コ型。
由此,输送物品时的稳定性提高,能够提高物品的输送速度。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2相对部和所述第3相对部之间的内侧尺寸比所述物品的厚度尺寸大。
由此,在利用保持体从侧面保持物品时,能够防止因保持体和物品的碰撞导致的物品的破损。另外,在使相对的保持体中的一保持体先于另一保持体从物品离开时,即使物品在保持体的内部转动,也能够防止该物体与保持体的干扰。
实用新型的效果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物品输送装置的结构,将板状的物品的主要的平面设为与载置面相对的状态(水平状态),能够以降低了重心的稳定的状态下输送物品。另外,即使在单纯地层叠物品的状态下,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保管。并且,在输送对象的物品为在沿板厚方向层叠的多个散热片中插入热介质用管而成的散热器的情况下,通过保持热介质用管以外的部分,能够可靠地防止输送中的换热器的意外的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物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装置的物品的输送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接着图4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接着图5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接着图6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接着图7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层叠的物品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如图1所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板状的物品设为换热器NK来进行说明,该换热器NK是通过将形成有供热介质用管T在板厚方向上插入的插入孔H的散热片F在板厚方向上层叠多张,并且在插入孔H中贯穿热介质用管T而成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换热器NK的主要的平面(散热片F的长边方向上的侧面所暴露的面)设为上表面UP和下表面LP。并且,将换热器NK的侧面中的、散热片F的短边方向上的侧面所暴露的面设为第1侧面SP1,将换热器NK的侧面中的、散热片F的插入孔H的开口面所暴露的面设为第2侧面SP2。
(第1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装置100具备保持体10、保持体移动单元20、止挡件30、搭载该保持体10、保持体移动单元20、止挡件30的主体部40、使主体部40移动的移动机构50以及动作控制部70。
保持体10利用保持体移动单元20在换热器NK的相对的两侧面(在此为第1侧面SP1)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的外侧接近换热器NK,并且至少具有与换热器NK的下表面LP相对的底面相对部12。此外,也能够像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10这样,采用如下的方式,即,还具有与第1侧面SP1相对的作为第1相对部的侧面相对部14以及在侧面相对部14的两端部朝向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离开(延伸)的、作为第2相对部的底面相对部12和作为第3相对部的上表面相对部16。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使上表面相对部16相对于底面相对部12平行地配置的、主视时呈片假名コ型的保持体10。
另外,将底面相对部12与上表面相对部16之间的内侧尺寸设为比换热器NK的厚度尺寸大。由此,在使保持体10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的侧接近来保持换热器NK时,能够防止因换热器NK和保持体10的意外的干扰所导致的变形、破损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的长边方向以空开所需间隔的状态配设有多个(两处)保持体10。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移动单元20用于使保持体10从换热器NK的侧面的外侧相对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进行接近远离移动,该保持体移动单元20安装于主体部40。作为保持体移动单元20,能够合适地使用流体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换热器NK中彼此相对的各个第1侧面SP1中,与第1侧面SP1相对的两个保持体10设为一体化的状态,能够利用保持体移动单元20使一体化的保持体10相对于第1侧面SP1(换热器NK)进行接近远离移动。利用保持体移动单元20使保持体10相对于彼此相对的第1侧面SP1进行接近远离移动的动作由动作控制部70进行控制。
另外,在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相对并且沿着第1侧面SP1的长边方向配设的两个保持体10之间的位置配设有止挡件30。止挡件30以抵接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的状态或稍微从第1侧面SP1离开的状态安装于主体部40。本实施方式的止挡件30用于防止(限制)在利用保持体移动单元20使保持着换热器NK的保持体10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离开时换热器NK与保持体10一起移动。使止挡件30离开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地配设时的、距第1侧面SP1的离开距离能够在不妨碍止挡件30的功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件30以固定于主体部40的预定位置的状态安装,但也能够将止挡件30以其能够从主体部40的下表面(与换热器NK的上表面UP相对的面)相对于换热器NK进行接近远离移动的状态安装于主体部40。并且,也可以是,将止挡件30以其能够相对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进行接近远离移动的状态安装于主体部40。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在如下的方面是有利的:在要利用保持体10保持换热器NK时,能够预先使止挡件30远离主体部40和换热器NK,在利用保持体10保持换热器NK时,止挡件30不会成为阻碍。此外,在利用保持体10对换热器NK进行保持的动作完成之后,使止挡件30远离主体部40的下表面以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抵接或使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离开的止挡件30接近第1侧面SP1以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抵接,从而能够设为使止挡件30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相对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装置100设有移动机构50,该移动机构50能够使主体部40在水平面内(所谓的xy平面内)和高度方向(所谓的z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使主体部40绕水平轴(所谓的x轴和y轴)和绕铅垂轴(所谓的z轴)转动。由此,能够以使一保持体10和另一保持体10的高度不同的状态保持换热器NK。这样的移动机构50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移动机构50由动作控制部70进行动作控制。
动作控制部70用于控制保持体移动单元20和移动机构50的动作,能够由预先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部的动作控制程序和基于动作控制程序进行工作的CPU构成。作为这样的动作控制部70,能够利用控制盘、个人计算机来实现。
接着,参照图4~图9来说明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装置100的换热器NK的输送方法。当由操作者输入动作开始命令时,动作控制部70使保持体移动单元20进行工作,使保持体10进入在由未图示的换热器制造装置组装的换热器NK(参照图1)中相对的各第1侧面SP1,使保持体10保持换热器NK。接着,动作控制部70使移动机构50进行工作,如图4所示,使保持着换热器NK的主体部40移动到换热器NK的输送目的地即换热器NK的载置场所。
这时,动作控制部70将保持于主体部40的换热器NK的平面中心位置(换热器NK的外周缘位置)载置在相对于作为已载置于载置场所的载置对象物品的换热器NK的平面中心位置偏离所需尺寸(在图4中向右侧偏离Δd)的位置。在此,如图4所示,图4中的右侧的保持体10的顶端部的位置比载置于载置场所的换热器NK的外周缘位置靠外侧位置(图4中的右侧位置)。由此,在将主体部40所保持的换热器NK层叠于已载置的(下侧的)换热器NK上时,即便使由保持体10保持的换热器NK的局部抵接于下侧的换热器NK,也能够防止下侧的换热器NK和保持体10的干扰,在所述这一方面是有利的。
接着,如图5所示,动作控制部70使移动机构50在换热器NK的载置场所的上方位置进行工作,执行使保持着换热器NK的主体部40接近载置于载置场所的换热器NK的处理。另外,动作控制部70执行使作为姿态变更单元的移动机构50进行工作的处理,使得相比于位于比已载置的换热器NK的外周缘靠外侧(图5中的右侧)的位置的一保持体10,另一保持体10处于较高的位置。在该处理前后,优选为如下的状态,即,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的位置突出到比已载置的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保持于主体部40的换热器NK的下表面呈相对于已载置的换热器NK的上表面非平行的状态(倾斜的状态),并且能够使保持体10的一侧面(第1侧面SP1)的平面位置位于比已载置的换热器NK的一侧面靠外侧的位置。即,容易使保持体10从当前保持着的换热器NK离开。
接着,如图6所示,动作控制部70执行使另一保持体移动单元20进行工作,使另一保持体10先于一保持体10从换热器NK离开的处理。这时,能够利用与换热器NK的第1侧面SP1相对的止挡件30来限制换热器NK与保持体10一起移动,能够使另一保持体10可靠地从换热器NK离开。
当这样使另一保持体10从换热器NK离开时,如图7所示,换热器NK因自重(重力的作用)而落下,成为层叠于已载置的换热器NK的上表面的状态。此外,如之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10中,底面相对部12与上表面相对部16之间的内侧尺寸形成得比换热器NK的厚度尺寸大。由此,在另一保持体10先于位于下方侧的一保持体10从换热器NK离开时,换热器NK能够在一保持体10的内部如图7中的B部放大图所示那样转动,因此,被以相对于载置对象的换热器NK的上表面倾斜的状态保持的换热器NK能够以与已载置的换热器NK平行的状态层叠,并且能够防止换热器NK的破损。
然后,如图8所示,动作控制部70使一保持体移动单元20进行工作,使一保持体10从换热器NK离开。在此,止挡件30也进行作用,因此,换热器NK不会与一保持体10的移动一起移动。这样,能够将换热器NK沿厚度方向层叠。
在将由保持体10保持的换热器NK载置于已载置的换热器NK之后,动作控制部70使移动机构50进行工作,执行使主体部40返回到换热器NK的供给位置的处理,物品输送装置100的1次输送处理完成。以后,动作控制部70重复执行同样的步骤,从而能够在载置位置进行换热器NK的层叠处理。
此外,在将在第N次载置的换热器NK中位于图4中的右侧的第1侧面SP1的位置相对于第(N-1)次载置的换热器NK中的位于图4中的右侧的第1侧面SP1的位置向图4中的右侧偏离地载置的情况下,动作控制部70控制移动机构50的动作,以使第(N+1)次的换热器NK中的图4中的右侧的第1侧面SP1的位置相对于第N次载置的换热器NK的图4中的右侧的第1侧面SP1的位置向图4中的左侧偏离地载置。
当这样将换热器NK层叠时,如图9所示,成为换热器NK的右侧的第1侧面SP1的位置每隔一个突出的、所谓的锯齿状的状态。通过采用这样的载置方式,能够防止在使保持体10从换热器NK离开时的保持体10与已载置的换热器NK的干扰,能够顺畅地进行层叠作业。另外,在能够易于从图9所示的状态取出换热器NK这一方面也是有利的。
这样,在输送像换热器NK这样形成为板状的物品时,通过采用以使换热器NK倒下的状态(相对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进行输送的方式,能够降低输送时的换热器NK的重心位置,能够提高从供给位置到载置位置的输送速度。另外,由于在输送时不会与换热器NK的热介质用管T接触,因此也能够防止输送过程中的换热器NK的意外的分解。
(第2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各部的结构中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附图和说明书中标注第1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此处的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其如下的方面具有特征性,即,具有用于调整主体部40中的换热器NK的保持位置的物品保持位置调整部60。此外,物品保持位置调整部60由动作控制部70进行控制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保持位置调整部60具有抵接体62和抵接体接近远离移动部64,该抵接体接近远离移动部64使抵接体62相对于插入到换热器NK的热介质用管T的顶端(在图1中向近前侧突出的部分的顶端)进行接近远离移动。动作控制部70在保持体10保持换热器NK之前,使抵接体接近远离移动部64进行工作,执行使抵接体62接近换热器NK的处理。由此,能够将被保持体10保持之前的换热器NK在散热片的层叠方向上的位置设定为恒定的位置。即,在相对于预先层叠于输送目的地的设置面的换热器NK(参照图9)精密地对准附图进深方向上的层叠位置这一方面是有利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输送换热器NK时,物品保持位置调整部60的抵接体62与热介质用管T相接触,但抵接体62仅沿热介质用管T的轴线方向进行接近远离移动,因此,热介质用管T不会从散热片F的层叠体脱离,不会导致换热器NK分解。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物品输送装置100,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例如,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物品的一个例子,假定为换热器NK,但只要是形成为板状的物品即可,并不限定于换热器NK。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利用保持体移动单元20使与一第1侧面SP1相对的两个保持体10以组在一起的状态相对于第1侧面SP1进行接近远离移动,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也能够采用相对于一保持体10对应一保持体移动单元20的方式。根据这样的方式,在能够更细致地控制保持体10相对于第1侧面SP1的接近远离移动的动作这一方面是有利的。
并且,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控制部70在保持体10保持换热器NK之前,使抵接体接近远离移动部64进行工作,执行使抵接体62接近换热器NK的处理,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也能够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利用保持体10保持换热器NK之后,动作控制部70使抵接体接近远离移动部64进行工作,执行使抵接体62抵接于换热器NK并使换热器NK移动到预定位置的处理。另外,也可以是,在从使换热器NK移动到载置位置之后到使保持体10从换热器NK离开之前的任意的时机,动作控制部70使抵接体接近远离移动部64进行工作,使抵接体62抵接于换热器NK并使换热器NK移动到预定位置。
另外,也能够采用将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形例彼此适当组合而成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物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保持体,其从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为主要的平面的板状的物品中彼此相对的所述物品的两侧面保持所述物品;
保持体移动单元,其使至少所述物品的一侧面的所述保持体相对于所述物品的所述侧面进行接近远离移动;
止挡件,其为了限制使所述保持体从所述物品离开时所述物品与所述保持体一起移动而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两侧面相对地配置;
主体部,其搭载所述保持体、所述保持体移动单元以及所述止挡件;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主体部向输送目的地移动;以及
动作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保持体移动单元和所述移动机构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以在所述输送目的地沿所述物品的厚度方向层叠的状态被载置,
该物品输送装置还具备姿态变更单元,该姿态变更单元在将由所述保持体保持的所述物品层叠于已载置在所述输送目的地的载置对象物品时,使由所述保持体保持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下表面成为相对于所述载置对象物品的所述上表面倾斜的状态,
所述动作控制部利用所述姿态变更单元使由所述保持体保持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下表面成为相对于所述载置对象物品的所述上表面倾斜的状态,并且利用所述移动机构将由位于下方侧的所述保持体保持的所述物品的一侧面的位置配置在突出到比所述载置对象物品的所述一侧面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通过所述姿态变更单元而相对于所述载置对象物品的所述上表面倾斜的状态下的所述物品层叠于所述载置对象物品时,所述动作控制部控制所述保持体移动单元的动作,使距所述载置对象物品的所述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位于更上方的所述保持体先从所述物品离开。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体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物品的侧面相对的第1相对部以及在所述第1相对部的两端部朝向所述物品的所述侧面离开所述第1相对部的第2相对部和第3相对部的片假名コ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相对部和所述第3相对部之间的内侧尺寸比所述物品的厚度尺寸大。
CN201921695909.8U 2019-10-11 2019-10-11 物品输送装置 Active CN210763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5909.8U CN210763070U (zh) 2019-10-11 2019-10-11 物品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5909.8U CN210763070U (zh) 2019-10-11 2019-10-11 物品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3070U true CN210763070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5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95909.8U Active CN210763070U (zh) 2019-10-11 2019-10-11 物品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3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75845B2 (ja) 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JP6383152B2 (ja) 移載方法、保持装置及び移載システム
JP2008108991A (ja) ワーク保持機構
US8562784B2 (en) Automatic spacers mounting system for field emission display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mounting spacers
JP2001118875A (ja) 導電性ボールの移載装置および移載方法並びに導電性ボールの供給装置および供給方法
CN210763070U (zh) 物品输送装置
JP6931762B2 (ja) 部品取出し方法および部品取出し装置ならびに部品実装装置
JP2820898B2 (ja) ワーク体の整列積層装置
JP2642075B2 (ja) 自走式基板交換ロボット
KR102185651B1 (ko) 열교환기용 코어의 스태킹 장치
JP4585496B2 (ja) 半導体チップの実装装置
JP7401060B2 (ja)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5071601B1 (ja) 位置決め装置、搭載装置及び基板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387257B2 (ja) ワーク収納装置およびワーク収納方法
JP2004123276A (ja) 板材載置装置
JP2009161341A (ja) ワーク整列装置
JP2010129747A (ja) 部品実装方法、部品実装装置
JP5110078B2 (ja) 薄板搬送方法と薄板加工装置
JP6420578B2 (ja) ツール割当方法およびツール割当装置並びに対基板作業機
JP7022763B2 (ja) トレイパレット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機
JP2021075380A (ja) ヘアピン状熱交換チューブ移載機構
JP6864153B2 (ja) 部品実装装置、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JP6784146B2 (ja) 収容装置、基板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178537A (ja) 板状ワーク供給装置
JP4470086B2 (ja) 物品自動穿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