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55052U - 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55052U
CN210755052U CN201921383552.XU CN201921383552U CN210755052U CN 210755052 U CN210755052 U CN 210755052U CN 201921383552 U CN201921383552 U CN 201921383552U CN 210755052 U CN210755052 U CN 210755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re
core pressing
centrifugal
pipe di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35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砚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hunfe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enao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enao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enao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835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55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55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55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属于机械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离心主机本体,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托压轮定位装置、插口支撑装置、流槽托架、管模升降装置、动力装置、上芯压紧装置、上芯轴总成和承口支撑装置,所述插口支撑装置和承口支撑装置分别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的插口端和承口端,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和管模升降装置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且托压轮定位装置与管模升降装置配合,所述流槽托架和上芯压紧装置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且流槽托架和上芯压紧装置分别位于离心主机本体的插口端和承口端,所述上芯轴总成安装在上芯压紧装置上,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且动力装置与承口支撑装置连接。

Description

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加工中,在球墨铸铁管的加工时需要向管模内浇注铁水,通过离心主机驱动管模高速旋转,使得铁水在管模内成型并冷却后铸造成管件,向管模内浇注铁水前需要用砂芯将管模的承口端堵住,以防止浇注时所用的铁水流出,再从管模的插口端向管模内浇注铁水,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将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无法实现自动上芯,人工操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安全系数低。
有鉴于此,在公告号为201621484921.0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专用于浇注球墨铸铁管的离心机,上述对比文件中的离心机适用于管径为400mm以下的球墨铸铁管的加工,无法适用于400mm~800mm或800mm~1200mm的管件加工,同时上述对比文件中的离心机更换管模后通过人工依靠经验调节管模的高度,这种调节方式误差较大,人力成本投入较大,另外是通过丝杆升降机进行调节,离心主机中的冷却水会进入到丝杆升降机中,将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适用于管径为400mm以下管件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包括离心主机本体,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托压轮定位装置、插口支撑装置、流槽托架、管模升降装置、动力装置、上芯压紧装置、上芯轴总成和承口支撑装置,所述插口支撑装置和承口支撑装置分别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的插口端和承口端,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和管模升降装置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且托压轮定位装置与管模升降装置配合,所述流槽托架和上芯压紧装置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且流槽托架和上芯压紧装置分别位于离心主机本体的插口端和承口端,所述上芯轴总成安装在上芯压紧装置上,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且动力装置与承口支撑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承口喷粉装置,所述承口喷粉装置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且承口喷粉装置与管模的承口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铁水充满探测装置,所述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且铁水充满探测装置与管模的承口端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用于为管模冷却的水冷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和管模升降装置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托压轮定位装置和管模升降装置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装置包括上芯压紧支座、上芯压紧主轴、上芯压紧轴套、上芯压紧驱动臂、上芯压紧摆动臂和上芯压紧芯架,所述上芯压紧主轴安装在上芯压紧支座上,所述上芯压紧轴套套装在上芯压紧主轴上,所述上芯压紧驱动臂的一端和上芯压紧摆动臂的一端均与上芯压紧轴套连接,所述上芯压紧芯架与上芯压紧摆动臂的另一端连接。通过该离心铸管机的上芯压紧装置可实现自动上芯,上芯完成后可将砂芯压紧,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装置还包括上芯压紧油缸,所述上芯压紧油缸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驱动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上芯压紧支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通过上芯压紧油缸实现上芯压紧芯架在取芯工位和上芯工位的切换,并将砂芯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流槽托架包括托架固定座、托架摆臂装置和托架本体装置,所述托架摆臂装置与托架固定座连接,所述托架本体装置安装在托架摆臂装置上,所述托架本体装置包括托架体、托架轴和托架辊,所述托架体安装在托架摆臂装置上,所述托架轴安装在托架体上,所述托架辊安装托架轴上。通过该离心铸管机的流槽托架可对流槽的另一端进行支撑,避免流槽的一端向下倾斜,将流槽架设在托架本体装置上,流槽在移动的过程中减小了流槽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驱动臂与上芯压紧摆动臂存在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装置还包括上芯压紧接近开关和上芯压紧接近支架,所述上芯压紧接近开关安装在上芯压紧支座上,所述上芯压紧接近支架安装在上芯压紧主轴上,所述上芯压紧接近开关与上芯压紧接近支架配合。通过上芯压紧接近开关与上芯压紧接近支架配合,来具体判断上芯压紧芯架是在取芯工位或是上芯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接近开关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上芯压紧接近开关分别安装在取芯工位和上芯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上芯压紧接近开关到上芯压紧主轴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支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油缸的缸筒转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支座上安装有上芯压紧防护罩。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接近开关位于上芯压紧防护罩内。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摆臂装置包括托架摆臂油缸、托架摆臂轴、托架摆臂套、一号托架摆臂杆、二号托架摆臂杆、三号托架摆臂杆、托架摆臂外套和托架摆臂内杆,所述托架摆臂油缸与托架摆臂套铰接,所述托架摆臂套与一号托架摆臂杆连接,所述托架摆臂套转动套装在托架摆臂轴外,所述一号托架摆臂杆与托架摆臂外套连接,所述托架摆臂内杆转动安装在托架摆臂外套内,所述托架摆臂内杆与二号托架摆臂杆连接,所述二号托架摆臂杆与三号托架摆臂杆连接,所述三号托架摆臂杆与托架固定座连接。四连杆机构实现两个流槽托架的工位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摆臂装置还包括托架摆臂油缸铰接座,所述托架摆臂油缸铰接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托架摆臂油缸铰接座与托架摆臂油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摆臂轴和托架固定座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体呈拱形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辊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流槽的弧形环状凹槽。与流槽配合,避免流槽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摆臂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托架摆臂装置上各安装有一个托架本体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摆臂内杆与托架体通过法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辊通过轴承安装在托架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固定座位于离心主机本体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下部的托轮定位组件,和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部的压轮定位组件,所述托轮定位组件与压轮定位组件配合,所述托轮定位组件包括托轮定位导向套、托轮定位调节杆、托轮定位离合器、托轮定位齿轮和托轮定位减速机,所述托轮定位调节杆安装在托轮定位导向套上,所述托轮定位调节杆与托轮定位离合器连接,所述托轮定位离合器与托轮定位齿轮连接,所述托轮定位齿轮与托轮定位减速机连接。托轮定位调节杆与托轮定位导向套通过螺纹连接,托轮定位调节杆与托轮定位离合器贯穿,托轮定位齿轮包括主动托轮定位齿轮和从动托轮定位齿轮,主动托轮定位齿轮与托轮定位减速机连接,从动托轮定位齿轮与托轮定位离合器连接,主动托轮定位齿轮与从动托轮定位齿轮啮合。减少人力成本投入,实现自动进退功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托轮定位导向套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托轮定位组件还包括托轮架和托轮本体,所述托轮本体安装在托轮架上,所述托轮架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所述托轮架与托轮定位调节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压轮定位组件包括压轮定位油缸、压轮定位伸缩杆、压轮架和压轮本体,所述压轮定位油缸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压轮定位伸缩杆与压轮定位油缸连接,所述压轮架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所述压轮定位伸缩杆与压轮架接触,所述压轮本体安装在压轮架上。调节压轮本体的高度,通过压轮本体将管模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压轮定位组件还包括压轮定位调节座、压轮定位调节螺栓和压轮摆臂,所述压轮定位调节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压轮定位调节螺栓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上,所述压轮摆臂与压轮架连接,所述压轮定位调节螺栓与压轮摆臂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下部的托轮定位组件,和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部的压轮定位组件,所述托轮定位组件与压轮定位组件配合,所述托轮定位组件包括用于调节管模的高度、以使得不同管径的管模轴线相互重合的托轮等高块。通过安装等高块实现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等高块高度固定,更换管模之前只需选择相应的等高块进行安装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托轮等高块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托轮定位组件还包括托轮架和托轮本体,所述托轮本体安装在托轮架上,所述托轮架安装在托轮等高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轮定位组件包括压轮定位油缸、压轮定位伸缩杆、压轮架和压轮本体,所述压轮定位油缸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压轮定位伸缩杆与压轮定位油缸连接,所述压轮架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所述压轮定位伸缩杆与压轮架接触,所述压轮本体安装在压轮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轮定位组件还包括压轮定位调节座、压轮定位调节螺栓和压轮摆臂,所述压轮定位调节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压轮定位调节螺栓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上,所述压轮摆臂与压轮架连接,所述压轮定位调节螺栓与压轮摆臂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插口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挡住管模插口端、以防止管模在转动过程中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以及用于将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固定的防护门固定组件,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均与防护门固定组件配合。该离心铸管机的插口支撑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管模在转动过程中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插口支撑装置还包括门销和轴座,所述轴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门销安装在轴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上各安装有一个门销。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门固定组件包括左固定板、右固定板、蝶形螺母和活节螺栓,所述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上,所述活节螺栓安装在右固定板上,所述蝶形螺母安装在活节螺栓上,所述蝶形螺母与左固定板抵接。通过防护门固定组件可将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避免工作时管模将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顶开。
进一步地,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的下方设置有残铁槽。便于将流槽内残留的铁水收集处理,避免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上均设置有半圆形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残铁槽的高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降低。便于残留的铁水流行。
进一步地,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开口的直径大于流槽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残铁槽是由多个钢板焊接而成的槽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装置包括管模升降外套、管模升降转轴、管模升降摆动臂、管模升降托轮和管模升降驱动臂,所述管模升降外套套装在管模升降转轴上,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和管模升降驱动臂均与管模升降转轴连接,所述管模升降托轮安装在管模升降摆动臂上。通过该管模升降装置在更换管模时可实现管模的升降自动定位,以减小管模与托压轮装置间的摩擦力,确保管模外壁不会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位于离心主机本体内,所述管模升降驱动臂位于离心主机本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装置还包括管模升降油缸和管模升降油缸座,所述管模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管模升降驱动臂铰接,所述管模升降油缸的缸筒与管模升降油缸座铰接。通过管模升降油缸控制管模升降驱动臂沿着管模升降转轴转动,使得管模升降摆动臂在离心主机内摆动,使得管模升降托轮升起将管模托起。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托轮上设置有环状凹槽。避免管模脱离管模升降托轮。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设置。对管模升降托轮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管模可沿着管模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装置还包括刻度板,所述刻度板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外。通过刻度板可以确定管模升降摆动臂在离心主机内将模升降托轮升起的高度,使得更换管模的工作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刻度板与管模升降驱动臂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外套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与管模升降驱动臂之间存在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位于离心主机本体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电机、动力固定座、动力调节座、动力拉臂、动力横梁和动力调节组件,所述动力调节座转动安装动力固定座上,所述动力拉臂的一端与动力调节座的底部连接,所述动力拉臂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连接,所述动力横梁与动力调节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电机安装在动力调节座上。通过该动力装置可实现在机头更换时自动张紧皮带。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动力滚轮,所述动力滚轮安装在动力拉臂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连接的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滚轮与动力固定座接触。移动过程中动力滚轮在动力固定座上滚动,以减小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调节组件包括动力套筒和动力升降机,所述动力套筒安装在动力横梁上,所述动力升降机与动力套筒连接。通过动力升降机中的丝杆转动,使得动力套筒移动,进而带动动力横梁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套筒包括动力移动螺母和动力铜螺母,所述动力移动螺母安装在动力横梁上,所述动力铜螺母安装在动力移动螺母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升降机的丝杆安装在动力铜螺母内。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机为交流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固定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横梁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动力滚轮,每个动力滚轮均与动力拉臂的另一端连接。两个动力滚轮移动过程中不会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固定座呈L型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轴总成包括上芯轴座、上芯主轴、上芯弹簧、前上芯弹簧座和后上芯弹簧座,所述上芯主轴安装在上芯轴座上,所述前上芯弹簧座和后上芯弹簧座均套装在上芯主轴上,所述上芯弹簧的一端与前上芯弹簧座抵接,所述上芯弹簧的另一端与后上芯弹簧座抵接。当加工管径为400mm以下的管件时可将砂芯放置在前上芯弹簧座上的乘芯架上,在通过该上芯轴总成将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与此同时乘芯架可沿着上芯主轴在上芯轴座上转动,上芯弹簧可在砂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的瞬间起到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轴总成还包括上芯夹紧螺母,所述上芯夹紧螺母安装在上芯主轴上、且上芯夹紧螺母与前上芯弹簧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主轴为阶梯轴,所述上芯弹簧套装在上芯主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上芯弹簧座上安装有乘芯架。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主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上芯轴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喷粉装置包括喷粉料斗、喷粉螺旋输送机、喷粉吹气斗、喷粉吹气管、喷粉球阀和喷粉混合器,所述喷粉料斗与喷粉螺旋输送机连接,输送喷粉螺旋输送机与喷粉吹气斗连接,所述喷粉吹气斗与喷粉吹气管连接,所述喷粉吹气管与喷粉混合器连接,所述喷粉球阀安装在喷粉吹气管上。通过喷粉螺旋输送机将喷粉料斗中的粉输送至喷粉吹气斗,打开喷粉球阀,使得所需足量的粉流入到喷粉混合器中,通过两个喷粉快插接头中的任意一个喷粉快插接头向喷粉混合器中吹气,使得喷粉混合器中的粉瞬间从喷粉接管中喷出,适合管径为400mm以下的管件加工,通过该离心铸管机的承口喷粉装置可实瞬间喷粉,进而使得喷粉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保证了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喷粉装置还包括两个喷粉快插接头,所述两个喷粉快插接头均与喷粉混合器连接。一备一用保证正常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喷粉装置还包括喷粉接管,所述喷粉接管与喷粉混合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喷粉装置还包括喷粉转杆,所述喷粉转杆安装在喷粉螺旋输送机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喷粉装置还包括喷粉盖板和喷粉盖板,所述喷粉盖板和喷粉盖板分别安装在喷粉料斗和喷粉吹气斗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包括承口支撑座、承口支撑体、承口支撑皮带轮、承口支撑锁固环和承口支撑轴承,所述承口支撑体通过承口支撑轴承安装在承口支撑座上,所述承口支撑皮带轮安装在承口支撑体上,所述承口支撑锁固环安装在承口支撑皮带轮上。通过该承口支撑装置在对管模的承口端支撑时更加稳定,在管模的转动过程中管模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还包括承口支撑对中环,所述承口支撑对中环安装在承口支撑皮带轮上,所述承口支撑锁固环安装在承口支撑对中环上。加工管径为400mm以下的管件时,将管模安装在承口支撑对中环上进行对中,以保证管模的同轴度。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还包括承口支撑封水环和承口支撑密封座,所述承口支撑封水环安装在承口支撑体上,所述承口支撑密封座安装在承口支撑座上,所述承口支撑封水环与承口支撑密封座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密封座上安装有VD形橡胶密封圈、且VD形橡胶密封圈与承口支撑封水环接触。避免离心主机本体内的冷却水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还包括承口支撑封闭外环和承口支撑封闭内环,所述承口支撑封闭外环套装在承口支撑封闭内环上,所述承口支撑封闭外环安装在承口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封闭内环套装在承口支撑体上、且承口支撑封闭内环位于承口支撑轴承和承口支撑皮带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还包括承口支撑挡油环,所述承口支撑挡油环套装在套装在承口支撑体上、且承口支撑挡油环位于承口支撑座与承口支撑轴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包括探测头、探测头安装套、探测树脂玻璃、探测螺母和探测异径接头,所述探测头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内,所述探测树脂玻璃通过探测螺母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的一端,所述探测异径接头安装在探测螺母上,所述探测树脂玻璃位于探测头的上方。通过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可实现对管模承口端铁水是否充满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通过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实现对管模插口端落槽内铁水的余量进行检测,在保证浇注管件质量的同时,又可以避免铁水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铁水充满探测装置还包括探测连接套、探测软管和探测喉箍,所述探测连接套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的另一端,所述探测软管通过探测喉箍安装在探测连接套上。快速连接探测软管,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软管用于向探测头安装套内通入压缩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软管为橡胶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铁水充满探测装置还包括一号探测安装座、二号探测安装座、一号探测安装杆和二号探测安装杆,所述一号探测安装杆安装在一号探测安装座上,所述二号探测安装杆与一号探测安装杆连接,所述二号探测安装座安装在二号探测安装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头安装套安装在二号探测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探测安装杆与二号探测安装杆组成L形结构。L形结构可灵活转动方便调整探测头的角度,提高检测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探测安装座和二号探测安装座均包括探测压块和探测支座,所述探测压块通过螺栓安装在探测支座上。可灵活调节一号探测安装座和二号探测安装座的角度,提高检测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探测安装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喷水管、中位喷水管和低位喷水管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口水冷管、承口水冷管和承口喷水管中,各个管路上相邻的水冷喷头交错设置。使得冷却的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摆动组件包括高位支撑臂、高位摆动臂和高位丝杆升降机,所述高位喷水管安装在高位支撑臂上,所述高位支撑臂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所述高位支撑臂与高位摆动臂连接,所述高位摆动臂与高位丝杆升降机连接,所述高位丝杆升降机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通过高位丝杆升降机驱动高位摆动臂转动,通过高位摆动臂带动高位支撑臂转动,将高位喷水管调节至合适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位摆动组件包括中位支撑臂、中位连接臂、中位导轨和中位滑套,所述中位喷水管安装在中位支撑臂上,所述中位支撑臂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所述中位连接臂与中位支撑臂连接,所述中位导轨与中位连接臂连接,所述中位滑套套装在中位导轨上,所述中位滑套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通过推动或拉动中位导轨使得中位支撑臂转动,将中位喷水管调节至合适位置,在通过将中位滑套进行固定,实现对中位喷水管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喷水管、中位喷水管和低位喷水管的数量均为两组,所述两组高位喷水管、中位喷水管和低位喷水管均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口水冷管、承口水冷管和承口喷水管均呈弧形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高位喷水管上的水冷喷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多个中位喷水管上的水冷喷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多个低位喷水管上的水冷喷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中位喷水管上安装有中位分段喷水管,所述中位分段喷水管上安装有水冷喷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适用于管径为400mm~800mm或800mm~1200mm管件加工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包括离心主机本体,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托压轮定位装置、插口支撑装置、管模升降装置、动力装置、上芯压紧组件、上芯轴总成和承口支撑装置,所述插口支撑装置和承口支撑装置分别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的插口端和承口端,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和管模升降装置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且托压轮定位装置与管模升降装置配合,所述上芯压紧组件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且上芯压紧组件位于离心主机本体的承口端,所述上芯轴总成安装在上芯压紧组件上,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且动力装置与承口支撑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承口喷粉装置,所述承口喷粉装置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且承口喷粉装置与管模的承口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铁水充满探测装置,所述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且铁水充满探测装置与管模的承口端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用于为管模冷却的水冷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和管模升降装置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托压轮定位装置和管模升降装置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组件包括上芯压紧推拉机构、上芯压紧摆动机构和上芯压紧乘芯架,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与上芯压紧推拉机构连接,所述上芯压紧乘芯架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包括上芯压紧摆动支座、上芯压紧摆动支架、上芯压紧摆动转轴、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和上芯压紧摆动横臂,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机构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横臂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另一端,所述上芯压紧乘芯架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横臂上,所述上芯压紧摆动转轴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座上,所述上芯压紧摆动转轴与上芯压紧摆动支架贯穿,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滑轮转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上、且上芯压紧摆动滑轮滑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架上。通过该离心铸管机的上芯压紧组件可实现将砂芯自动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还包括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和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油缸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摆动支架铰接,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油缸的缸筒与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铰接,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机构包括上芯压紧推拉转轴、上芯压紧推拉轴套和上芯压紧推拉端盖,所述上芯压紧推拉转轴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轴套内,所述上芯压紧推拉端盖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轴套上,所述上芯压紧推拉端盖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一端连接。既可以实现沿着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轴线推拉上芯压紧摆动转轴,又可以实现沿着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轴线使得上芯压紧摆动转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机构还包括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和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油缸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推拉转轴连接,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油缸的缸筒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上,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还包括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所述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均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架上、且上芯压紧摆动滑轮位于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之间。对上芯压紧摆动滑轮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减小滑动时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还包括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所述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另一端、且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与上芯压紧摆动支座配合。对上芯压紧摆动支座的端部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套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座的端部。对上芯压紧摆动支座的端部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还包括上芯压紧摆动转臂,所述上芯压紧摆动转臂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上,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支架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摆动转臂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通过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还包括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上,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滑轮为轴承。减小滑动时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下部的托轮定位组件,和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部的压轮定位组件,所述托轮定位组件与压轮定位组件配合,所述托轮定位组件包括托轮定位导向套、托轮定位调节杆、托轮定位离合器、托轮定位齿轮和托轮定位减速机,所述托轮定位调节杆安装在托轮定位导向套上,所述托轮定位调节杆与托轮定位离合器连接,所述托轮定位离合器与托轮定位齿轮连接,所述托轮定位齿轮与托轮定位减速机连接。托轮定位调节杆与托轮定位导向套通过螺纹连接,托轮定位调节杆与托轮定位离合器贯穿,托轮定位齿轮包括主动托轮定位齿轮和从动托轮定位齿轮,主动托轮定位齿轮与托轮定位减速机连接,从动托轮定位齿轮与托轮定位离合器连接,主动托轮定位齿轮与从动托轮定位齿轮啮合。减少人力成本投入,实现自动进退功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托轮定位导向套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托轮定位组件还包括托轮架和托轮本体,所述托轮本体安装在托轮架上,所述托轮架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所述托轮架与托轮定位调节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压轮定位组件包括压轮定位油缸、压轮定位伸缩杆、压轮架和压轮本体,所述压轮定位油缸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压轮定位伸缩杆与压轮定位油缸连接,所述压轮架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所述压轮定位伸缩杆与压轮架接触,所述压轮本体安装在压轮架上。调节压轮本体的高度,通过压轮本体将管模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压轮定位组件还包括压轮定位调节座、压轮定位调节螺栓和压轮摆臂,所述压轮定位调节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压轮定位调节螺栓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上,所述压轮摆臂与压轮架连接,所述压轮定位调节螺栓与压轮摆臂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下部的托轮定位组件,和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部的压轮定位组件,所述托轮定位组件与压轮定位组件配合,所述托轮定位组件包括用于调节管模的高度、以使得不同管径的管模轴线相互重合的托轮等高块。通过安装等高块实现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等高块高度固定,更换管模之前只需选择相应的等高块进行安装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托轮等高块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托轮定位组件还包括托轮架和托轮本体,所述托轮本体安装在托轮架上,所述托轮架安装在托轮等高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轮定位组件包括压轮定位油缸、压轮定位伸缩杆、压轮架和压轮本体,所述压轮定位油缸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压轮定位伸缩杆与压轮定位油缸连接,所述压轮架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所述压轮定位伸缩杆与压轮架接触,所述压轮本体安装在压轮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轮定位组件还包括压轮定位调节座、压轮定位调节螺栓和压轮摆臂,所述压轮定位调节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压轮定位调节螺栓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上,所述压轮摆臂与压轮架连接,所述压轮定位调节螺栓与压轮摆臂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插口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挡住管模插口端、以防止管模在转动过程中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以及用于将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固定的防护门固定组件,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均与防护门固定组件配合。该离心铸管机的插口支撑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管模在转动过程中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插口支撑装置还包括门销和轴座,所述轴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所述门销安装在轴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上各安装有一个门销。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门固定组件包括左固定板、右固定板、蝶形螺母和活节螺栓,所述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上,所述活节螺栓安装在右固定板上,所述蝶形螺母安装在活节螺栓上,所述蝶形螺母与左固定板抵接。通过防护门固定组件可将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避免工作时管模将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顶开。
进一步地,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的下方设置有残铁槽。便于将流槽内残留的铁水收集处理,避免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上均设置有半圆形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残铁槽的高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降低。便于残留的铁水流行。
进一步地,所述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开口的直径大于流槽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残铁槽是由多个钢板焊接而成的槽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装置包括管模升降外套、管模升降转轴、管模升降摆动臂、管模升降托轮和管模升降驱动臂,所述管模升降外套套装在管模升降转轴上,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和管模升降驱动臂均与管模升降转轴连接,所述管模升降托轮安装在管模升降摆动臂上。通过该管模升降装置在更换管模时可实现管模的升降自动定位,以减小管模与托压轮装置间的摩擦力,确保管模外壁不会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位于离心主机本体内,所述管模升降驱动臂位于离心主机本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装置还包括管模升降油缸和管模升降油缸座,所述管模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管模升降驱动臂铰接,所述管模升降油缸的缸筒与管模升降油缸座铰接。通过管模升降油缸控制管模升降驱动臂沿着管模升降转轴转动,使得管模升降摆动臂在离心主机内摆动,使得管模升降托轮升起将管模托起。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托轮上设置有环状凹槽。避免管模脱离管模升降托轮。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设置。对管模升降托轮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管模可沿着管模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装置还包括刻度板,所述刻度板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外。通过刻度板可以确定管模升降摆动臂在离心主机内将模升降托轮升起的高度,使得更换管模的工作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刻度板与管模升降驱动臂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外套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与管模升降驱动臂之间存在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位于离心主机本体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电机、动力固定座、动力调节座、动力拉臂、动力横梁和动力调节组件,所述动力调节座转动安装动力固定座上,所述动力拉臂的一端与动力调节座的底部连接,所述动力拉臂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连接,所述动力横梁与动力调节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电机安装在动力调节座上。通过该动力装置可实现在机头更换时自动张紧皮带。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动力滚轮,所述动力滚轮安装在动力拉臂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连接的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滚轮与动力固定座接触。移动过程中动力滚轮在动力固定座上滚动,以减小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调节组件包括动力套筒和动力升降机,所述动力套筒安装在动力横梁上,所述动力升降机与动力套筒连接。通过动力升降机中的丝杆转动,使得动力套筒移动,进而带动动力横梁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套筒包括动力移动螺母和动力铜螺母,所述动力移动螺母安装在动力横梁上,所述动力铜螺母安装在动力移动螺母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升降机的丝杆安装在动力铜螺母内。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机为交流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固定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横梁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动力滚轮,每个动力滚轮均与动力拉臂的另一端连接。两个动力滚轮移动过程中不会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固定座呈L型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轴总成包括上芯轴座、上芯主轴、上芯弹簧、上芯弹簧套筒、上芯弹簧支座和上芯夹紧顶块,所述上芯主轴安装在上芯轴座上,所述上芯弹簧套筒、上芯弹簧支座和上芯夹紧顶块均套装在上芯主轴上,所述上芯夹紧顶块与上芯弹簧支座接触,所述上芯弹簧的一端与上芯弹簧支座抵接,所述上芯弹簧的另一端与上芯弹簧套筒抵接。当加工管径为400mm~800mm或800mm~1200mm的管件时可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弹簧支座上,在通过上芯轴总成将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与此同时乘芯架可沿着上芯主轴在上芯弹簧支座上转动,上芯弹簧可在砂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的瞬间起到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弹簧套筒通过轴承安装在上芯主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主轴为阶梯轴,所述上芯弹簧套装在上芯弹簧套筒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弹簧支座上安装有乘芯架。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弹簧支座上安装有上芯防护罩。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喷粉装置包括喷粉料斗、喷粉称重传感器、喷粉管道、喷粉球阀和喷粉发送罐,所述喷粉料斗与喷粉管道连接,所述喷粉管道与喷粉发送罐连接,所述喷粉球阀安装在喷粉管道上,所述喷粉称重传感器与喷粉料斗连接。根据喷粉称重传感器称出喷粉料斗中的粉的重量,打开喷粉球阀,将所需足够量的粉通过喷粉节流孔板流入到喷粉发送罐,通过喷粉快插接头向喷粉发送罐吹入空气,使得喷粉发送罐中的粉瞬间从喷粉宝塔接头经由喷粉软管喷出,适合管径为400mm~800mm或800mm~12000mm的管件加工,通过该离心铸管机的承口喷粉装置可实瞬间喷粉,进而使得喷粉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保证了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喷粉装置还包括喷粉节流孔板,所述喷粉节流孔板安装在喷粉管道上、且喷粉节流孔板位于喷粉球阀的上方,所述喷粉节流孔板上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喷粉装置还包括喷粉快插接头,所述喷粉快插接头与喷粉发送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喷粉装置还包括喷粉宝塔接头和喷粉软管,所述喷粉宝塔接头与喷粉发送罐连接,所述喷粉软管与喷粉宝塔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喷粉装置还包括喷粉盖板,所述喷粉盖板安装在喷粉料斗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包括承口支撑座、承口支撑体、承口支撑皮带轮、承口支撑锁固环和承口支撑轴承,所述承口支撑体通过承口支撑轴承安装在承口支撑座上,所述承口支撑皮带轮安装在承口支撑体上,所述承口支撑锁固环安装在承口支撑皮带轮上。通过该承口支撑装置在对管模的承口端支撑时更加稳定,在管模的转动过程中管模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还包括承口支撑对中环,所述承口支撑对中环与承口支撑锁固环配合。加工管径为400mm~800mm或800mm~1200mm的管件时,通过承口支撑对中环对管模进行对中,以保证产品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还包括承口支撑封水环和承口支撑密封座,所述承口支撑封水环安装在承口支撑体上,所述承口支撑密封座安装在承口支撑座上,所述承口支撑封水环与承口支撑密封座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密封座上安装有VD形橡胶密封圈、且VD形橡胶密封圈与承口支撑封水环接触。避免离心主机本体内的冷却水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还包括承口支撑封闭外环和承口支撑封闭内环,所述承口支撑封闭外环套装在承口支撑封闭内环上,所述承口支撑封闭外环安装在承口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封闭内环套装在承口支撑体上、且承口支撑封闭内环位于承口支撑轴承和承口支撑皮带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还包括承口支撑过渡环,所述承口支撑过渡环安装在承口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支撑装置还包括承口支撑压紧环,所述承口支撑压紧环套装在承口支撑体上、且承口支撑压紧环位于承口支撑座与承口支撑轴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包括探测头、探测头安装套、探测树脂玻璃、探测螺母和探测异径接头,所述探测头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内,所述探测树脂玻璃通过探测螺母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的一端,所述探测异径接头安装在探测螺母上,所述探测树脂玻璃位于探测头的上方。通过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可实现对管模承口端铁水是否充满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通过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实现对管模插口端落槽内铁水的余量进行检测,在保证浇注管件质量的同时,又可以避免铁水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铁水充满探测装置还包括探测连接套、探测软管和探测喉箍,所述探测连接套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的另一端,所述探测软管通过探测喉箍安装在探测连接套上。快速连接探测软管,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软管用于向探测头安装套内通入压缩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软管为橡胶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铁水充满探测装置还包括一号探测安装座、二号探测安装座、一号探测安装杆和二号探测安装杆,所述一号探测安装杆安装在一号探测安装座上,所述二号探测安装杆与一号探测安装杆连接,所述二号探测安装座安装在二号探测安装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头安装套安装在二号探测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探测安装杆与二号探测安装杆组成L形结构。L形结构可灵活转动方便调整探测头的角度,提高检测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探测安装座和二号探测安装座均包括探测压块和探测支座,所述探测压块通过螺栓安装在探测支座上。可灵活调节一号探测安装座和二号探测安装座的角度,提高检测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探测安装座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喷水管、中位喷水管和低位喷水管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口水冷管、承口水冷管和承口喷水管中,各个管路上相邻的水冷喷头交错设置。使得冷却的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摆动组件包括高位支撑臂、高位摆动臂和高位丝杆升降机,所述高位喷水管安装在高位支撑臂上,所述高位支撑臂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所述高位支撑臂与高位摆动臂连接,所述高位摆动臂与高位丝杆升降机连接,所述高位丝杆升降机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通过高位丝杆升降机驱动高位摆动臂转动,通过高位摆动臂带动高位支撑臂转动,将高位喷水管调节至合适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位摆动组件包括中位支撑臂、中位连接臂、中位导轨和中位滑套,所述中位喷水管安装在中位支撑臂上,所述中位支撑臂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所述中位连接臂与中位支撑臂连接,所述中位导轨与中位连接臂连接,所述中位滑套套装在中位导轨上,所述中位滑套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高位喷水管、中位喷水管和低位喷水管的数量均为两组,所述两组高位喷水管、中位喷水管和低位喷水管均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口水冷管、承口水冷管和承口喷水管均呈弧形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高位喷水管上的水冷喷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多个中位喷水管上的水冷喷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多个低位喷水管上的水冷喷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中位喷水管上安装有中位分段喷水管,所述中位分段喷水管上安装有水冷喷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托压轮定位装置通过安装离合器实现托轮定位调节杆的伸缩进而实现对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取代了传统的人工顶丝调节方式,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调节精度高,也可以通过安装等高块实现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等高块高度固定,更换管模之前只需选择相应的等高块进行安装即可。
2、该插口支撑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管模在转动过程中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移动,同时铁水可从左防护门和右防护门上均设置有半圆形开口注入到管模内,流槽中残留的铁水可流入到残铁槽,便于收集处理,避免造成浪费。
3、当加工管径为400mm以下的管件时通过该流槽托架可对流槽的另一端进行支撑,避免因流槽的长度过长、以及流槽内的铁水过多使得流槽的另一端向下倾斜,进而可以保证浇注质量,使得浇注的更加均匀。
4、通过该管模升降装置在更换管模时可实现管模的升降自动定位,以减小管模与托压轮装置间的摩擦力,确保管模外壁不会磨损,具体是通过管模升降油缸控制管模升降驱动臂沿着管模升降转轴转动,使得管模升降摆动臂在离心主机内摆动,使得管模升降托轮升起将管模托起。
5、通过该动力装置可实现在机头更换时自动张紧皮带,具体是通过动力升降机中的丝杆转动,使得动力套筒移动,进而带动动力横梁移动,移动过程中动力滚轮在动力固定座上滚动,以减小摩擦力,通过动力拉臂将动力调节座顶起,实现皮带张紧的自动调节。
6、通过该上芯压紧装置可实现自动上芯,上芯完成后可将砂芯压紧,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具体是通过上芯压紧油缸驱动上芯压紧驱动臂沿着上芯压紧主轴摆动,使得上芯压紧摆动臂带动上芯压紧芯架摆动,将上芯压紧芯架摆动到取芯工位时可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压紧芯架上,将上芯压紧芯架摆动到上芯工位时可将上芯压紧芯架上的上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在上芯压紧芯架摆动的过程中可根据上芯压紧接近开关与上芯压紧接近支架配合,来具体判断上芯压紧芯架是在取芯工位或是上芯工位,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了工作效率。
7、通过该上芯压紧组件可实现将砂芯自动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具体是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推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在通过上芯压紧摆动油缸控制上芯压紧摆动支架和上芯压紧摆动转轴沿着上芯压紧摆动转轴转动,使得上芯压紧摆动横臂带动上芯压紧乘芯架摆动,使得上芯压紧乘芯架与管模的承口端错位,此时可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压紧乘芯架上,在通过上芯压紧摆动油缸控制上芯压紧摆动横臂摆动,使得上芯压紧乘芯架对准管模的承口端,在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拉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将上芯压紧摆动横臂上的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在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推动或拉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时,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在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之间滑动,以减小摩擦力。
8、通过上芯轴总成可实现自动上芯功能,当加工管径为400mm以下的管件时可将砂芯放置在前上芯弹簧座上的乘芯架上,在通过该上芯轴总成将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与此同时乘芯架可沿着上芯主轴在上芯轴座上转动,上芯弹簧可在砂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的瞬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当加工管径为400mm~800mm或800mm~1200mm的管件时可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弹簧支座上,在通过上芯轴总成将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与此同时乘芯架可沿着上芯主轴在上芯弹簧支座上转动,上芯弹簧可在砂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的瞬间起到缓冲的作用,该上芯轴总成可实现自动化上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9、通过该承口喷粉装置可实瞬间喷粉,进而使得喷粉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具体是通过喷粉螺旋输送机将喷粉料斗中的粉输送至喷粉吹气斗,打开喷粉球阀,使得所需足量的粉流入到喷粉混合器中,通过两个喷粉快插接头中的任意一个喷粉快插接头向喷粉混合器中吹气,使得喷粉混合器中的粉瞬间从喷粉接管中喷出,适合管径为400mm以下的管件加工;或根据喷粉称重传感器称出喷粉料斗中的粉的重量,打开喷粉球阀,将所需足够量的粉通过喷粉节流孔板流入到喷粉发送罐,通过喷粉快插接头向喷粉发送罐吹入空气,使得喷粉发送罐中的粉瞬间从喷粉宝塔接头经由喷粉软管喷出,适合管径为400mm~800mm或800mm~12000mm的管件加工,保证了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
10、通过该承口支撑装置在对管模的承口端支撑时更加稳定,在管模的转动过程中管模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安装的承口支撑锁固环可将管模的承口端顶紧,管模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沿着管模的轴线移动,具体是通过承口支撑锁固环将管模的承口端固定在承口支撑皮带轮上,或是通过承口支撑锁固环和承口支撑对中环将管模的承口端固定在承口支撑皮带轮上,通过电机驱动承口支撑皮带轮转动,实现管模的旋转,通过安装的承口支撑封水环可避免离心主机内的冷却水流出。
11、通过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可实现对管模承口端铁水是否充满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通过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实现对管模插口端落槽内铁水的余量进行检测,在保证浇注管件质量的同时,又可以避免铁水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离心主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离心主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离心主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离心主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离心主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离心主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离心主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离心主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托压轮定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托压轮定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托压轮定位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托压轮定位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口支撑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槽托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槽托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模升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模升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芯压紧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芯压紧组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的E-E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的F-F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4中的G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上芯轴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上芯轴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承口喷粉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承口喷粉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承口支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承口支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承口支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铁水充满探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铁水充满探测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参见图1-4、9-22、27、29、33-35),该离心主机适用于管径为400mm以下管件加工。
本实施例中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包括离心主机本体201、托压轮定位装置8、插口支撑装置9、流槽托架10、管模升降装置11、动力装置12、上芯压紧装置13、上芯轴总成15、承口喷粉装置16、承口支撑装置17、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和用于为管模冷却的水冷系统;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排布。
本实施例中的插口支撑装置9和承口支撑装置17分别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的插口端和承口端,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且托压轮定位装置8与管模升降装置11配合,流槽托架10和上芯压紧装置13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流槽托架10和上芯压紧装置13分别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的插口端和承口端,上芯轴总成15安装在上芯压紧装置13上,动力装置12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动力装置12与承口支撑装置17连接;承口喷粉装置16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承口喷粉装置16与管模的承口端连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与管模的承口端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装置13包括上芯压紧支座131、上芯压紧油缸132、上芯压紧主轴133、上芯压紧轴套134、上芯压紧驱动臂135、上芯压紧摆动臂136、上芯压紧芯架137、上芯压紧接近开关138和上芯压紧接近支架139,上芯压紧主轴133安装在上芯压紧支座131上,上芯压紧轴套134套装在上芯压紧主轴133上,上芯压紧驱动臂135的一端和上芯压紧摆动臂136的一端均与上芯压紧轴套134连接,上芯压紧驱动臂135与上芯压紧摆动臂136存在夹角;上芯压紧芯架137与上芯压紧摆动臂136的另一端连接;上芯压紧油缸132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驱动臂135的另一端铰接,上芯压紧支座13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上芯压紧油缸132的缸筒转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支座131上。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接近开关138安装在上芯压紧支座131上,上芯压紧接近支架139安装在上芯压紧主轴133上,上芯压紧接近开关138与上芯压紧接近支架139配合;上芯压紧接近开关13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芯压紧接近开关138分别安装在取芯工位和上芯工位;两个上芯压紧接近开关138到上芯压紧主轴133之间的距离相等;上芯压紧支座131上安装有上芯压紧防护罩1390;上芯压紧接近开关138位于上芯压紧防护罩1390内。
具体的说,该离心铸管机的上芯压紧装置是通过上芯压紧油缸132驱动上芯压紧驱动臂135沿着上芯压紧主轴133摆动,使得上芯压紧摆动臂136带动上芯压紧芯架137摆动,将上芯压紧芯架137摆动到取芯工位时可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压紧芯架137上,将上芯压紧芯架137摆动到上芯工位时可将上芯压紧芯架137上的上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在上芯压紧芯架137摆动的过程中可根据上芯压紧接近开关138与上芯压紧接近支架139配合,来具体判断上芯压紧芯架137是在取芯工位或是上芯工位(参见图21-22)。
本实施例中的流槽托架10包括托架固定座101、托架摆臂装置102和托架本体装置103,托架摆臂装置102与托架固定座101连接,托架本体装置103安装在托架摆臂装置102上,托架本体装置103包括托架体1031、托架轴1032和托架辊1033,托架体1031安装在托架摆臂装置102上,托架轴1032安装在托架体1031上,托架辊1033安装托架轴1032上。
本实施例中的托架摆臂装置102包括托架摆臂油缸1021、托架摆臂轴1022、托架摆臂套1023、一号托架摆臂杆1024、二号托架摆臂杆1025、三号托架摆臂杆1026、托架摆臂外套1027、托架摆臂内杆1028和托架摆臂油缸铰接座1029,托架摆臂油缸1021与托架摆臂套1023铰接,托架摆臂套1023与一号托架摆臂杆1024连接,托架摆臂套1023转动套装在托架摆臂轴1022外,一号托架摆臂杆1024与托架摆臂外套1027连接,托架摆臂内杆1028转动安装在托架摆臂外套1027内,托架摆臂内杆1028与二号托架摆臂杆1025连接,二号托架摆臂杆1025与三号托架摆臂杆1026连接,三号托架摆臂杆1026与托架固定座101连接;托架摆臂油缸铰接座1029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托架摆臂油缸铰接座1029与托架摆臂油缸1021铰接。
本实施例中的托架摆臂轴1022和托架固定座101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托架体1031呈拱形结构设置;托架辊1033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流槽的弧形环状凹槽;托架摆臂装置10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托架摆臂装置102上各安装有一个托架本体装置103;托架摆臂内杆1028与托架体1031通过法兰连接;托架辊1033通过轴承安装在托架轴1032上;托架固定座101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中部。
具体的说,该离心铸管机的流槽托架中的托架摆臂油缸1021伸缩控制托架摆臂套1023和一号托架摆臂杆1024均沿着托架摆臂轴1022转动,使得一号托架摆臂杆1024带动托架摆臂外套1027摆动,导致托架摆臂外套1027带动三号托架摆臂杆1026沿着与托架固定座101的铰接轴转动,通过上述四连杆机构,进而将托架体1031摆动至离心主机的插口端, 流槽的一端与落槽连接,流槽架设在托架辊1033,流槽的另一端插入到离心主机中的管模内,在流槽由管模的插口端向承口端移动的时候,托架辊1033沿着托架轴1032转动,以此减小流槽与托架辊1033之间的摩擦力(参见图14-15)。
本实施例中的托压轮定位装置8包括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下部的托轮定位组件81,和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部的压轮定位组件82,托轮定位组件81与压轮定位组件82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托轮定位组件81包括托轮定位导向套811、托轮定位调节杆812、托轮定位离合器813、托轮定位齿轮814、托轮定位减速机815、托轮架816和托轮本体817托轮定位导向套81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托轮定位调节杆812安装在托轮定位导向套811上,托轮定位调节杆812与托轮定位离合器813连接,托轮定位离合器813与托轮定位齿轮814连接,托轮定位齿轮814与托轮定位减速机815连接;托轮本体817安装在托轮架816上,托轮架816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托轮架816与托轮定位调节杆812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压轮定位组件82包括压轮定位油缸821、压轮定位伸缩杆822、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压轮架825、压轮本体826和压轮摆臂827,压轮定位油缸82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定位油缸821连接,压轮架825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架825接触,压轮本体826安装在压轮架825上;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823上,压轮摆臂827与压轮架825连接,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与压轮摆臂827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压轮定位油缸821安装在离心主机上,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定位油缸821连接,压轮架825安装在离心主机内,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架825接触,压轮本体826安装在压轮架825上,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安装在离心主机上,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823上,压轮摆臂827与压轮架825连接,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与压轮摆臂827接触。
该离心铸管机的托压轮定位装置通过安装离合器实现托轮定位调节杆的伸缩进而实现对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取代了传统的人工顶丝调节方式,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调节精度高(参见图9-11)。
本实施例中,或托压轮定位装置8包括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下部的托轮定位组件81,和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部的压轮定位组件82,托轮定位组件81与压轮定位组件82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托轮定位组件81包括托轮架816和托轮本体817,以及用于调节管模的高度、以使得不同管径的管模轴线相互重合的托轮等高块818;托轮等高块818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托轮本体817安装在托轮架816上,托轮架816安装在托轮等高块818上。
本实施例中的压轮定位组件82包括压轮定位油缸821、压轮定位伸缩杆822、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压轮架825、压轮本体826和压轮摆臂827,压轮定位油缸82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定位油缸821连接,压轮架825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架825接触,压轮本体826安装在压轮架825上;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823上,压轮摆臂827与压轮架825连接,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与压轮摆臂827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压轮定位油缸821安装在离心主机上,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定位油缸821连接,压轮架825安装在离心主机内,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架825接触,压轮本体826安装在压轮架825上,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安装在离心主机上,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823上,压轮摆臂827与压轮架825连接,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与压轮摆臂827接触。
该离心铸管机的托压轮定位装置通过安装等高块实现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等高块高度固定,更换管模之前只需选择相应的等高块进行安装即可,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调节精度高(参见图12)。
本实施例中的插口支撑装置9包括,门销94,轴座95,用于挡住管模插口端、以防止管模在转动过程中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以及用于将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固定的防护门固定组件93。
本实施例中的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对称设置;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的下方设置有残铁槽96;残铁槽96的高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降低;残铁槽96是由多个钢板焊接而成的槽状结构;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上均设置有半圆形开口;半圆形开口的直径大于流槽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的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均与防护门固定组件93配合;轴座95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门销94安装在轴座95上;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上各安装有一个门销94。
本实施例中的防护门固定组件93包括左固定板931、右固定板932、蝶形螺母933和活节螺栓934,左固定板931和右固定板932分别固定在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上,活节螺栓934安装在右固定板932上,蝶形螺母933安装在活节螺栓934上,蝶形螺母933与左固定板931抵接。
具体的说,该离心铸管机的插口支撑装置中的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闭合时,通过防护门固定组件93将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固定,管模的插口端与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接触,流槽通过设置在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上的半圆形开口插入到管模内,向管模内注入铁水,在管模高速旋转时可通过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挡住管模沿着管模的轴线移动,残留的铁水可流入到残铁槽96,方便统一收集处理(参见图13)。
本实施例中的管模升降装置11包括管模升降外套111、管模升降转轴112、管模升降摆动臂113、管模升降托轮114、管模升降驱动臂115、管模升降油缸116、管模升降油缸座117和刻度板118,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内,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的中部;管模升降驱动臂115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外。
本实施例中的管模升降外套11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管模升降外套111套装在管模升降转轴112上,管模升降摆动臂113和管模升降驱动臂115均与管模升降转轴112连接,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与管模升降驱动臂115之间存在夹角;管模升降托轮114安装在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上;管模升降托轮114上设置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设置;管模升降油缸116的活塞杆与管模升降驱动臂115铰接,管模升降油缸116的缸筒与管模升降油缸座117铰接;刻度板118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外;刻度板118与管模升降驱动臂115配合。
具体的说,该离心铸管机的管模升降装置通过管模升降油缸116控制管模升降驱动臂115沿着管模升降转轴112转动,使得管模升降摆动臂113在离心主机内摆动,使得管模升降托轮114升起将管模托起,在管模升降驱动臂115的转动过程中通过刻度板118可以读取管模升降摆动臂113在离心主机内将管模升降托轮114升起的高度,提高更换管模的效率(参见图16-17)。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12包括动力电机121、动力固定座122、动力调节座123、动力拉臂124、动力横梁125、动力调节组件126和动力滚轮127,动力电机121为交流电机。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调节座123转动安装动力固定座122上,动力固定座122呈L型结构设置;动力固定座122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动力拉臂124的一端与动力调节座123的底部连接,动力拉臂124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125连接,动力滚轮127安装在动力拉臂124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125连接的轴上;动力横梁125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动力滚轮127,每个动力滚轮127均与动力拉臂124的另一端连接;动力滚轮127与动力固定座122接触;动力横梁125与动力调节组件126连接,动力电机121安装在动力调节座123上。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调节组件126包括动力套筒1261和动力升降机1262,动力套筒1261安装在动力横梁125上,动力升降机1262与动力套筒1261连接;动力套筒1261包括动力移动螺母1263和动力铜螺母1264,动力移动螺母1263安装在动力横梁125上,动力铜螺母1264安装在动力移动螺母1263上;动力升降机1262的丝杆安装在动力铜螺母1264内。
具体的说,该离心铸管机的动力装置是通过动力升降机1262中的丝杆转动,使得动力套筒1261移动,进而带动动力横梁125移动,移动过程中动力滚轮127在动力固定座122上滚动,以减小摩擦力,通过动力拉臂124将动力调节座123顶起,实现皮带张紧的自动调节(参见图18-20)。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轴总成15包括上芯轴座1511、上芯主轴1512、上芯弹簧1513、前上芯弹簧座1514、后上芯弹簧座1515和上芯夹紧螺母1516,上芯主轴1512为阶梯轴,上芯弹簧1513套装在上芯主轴1512上。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主轴1512安装在上芯轴座1511上,前上芯弹簧座1514和后上芯弹簧座1515均套装在上芯主轴1512上,上芯弹簧1513的一端与前上芯弹簧座1514抵接,上芯弹簧1513的另一端与后上芯弹簧座1515抵接。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夹紧螺母1516安装在上芯主轴1512上、且上芯夹紧螺母1516与前上芯弹簧座1514接触;前上芯弹簧座1514上安装有上芯压紧芯架137,上芯主轴1512通过轴承安装在上芯轴座1511上,上芯轴座1511与上芯压紧摆动臂136连接。
具体的说,通过该离心铸管机的上芯轴总成可实现自动上芯功能,当加工管径为400mm以下的管件时可将砂芯放置在前上芯弹簧座1514上的乘芯架上,在通过该上芯轴总成将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与此同时乘芯架可沿着上芯主轴1512在上芯轴座1511上转动,上芯弹簧1513可在砂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的瞬间起到缓冲的作用,该上芯轴总成可实现自动化上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参见图27)。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喷粉装置16包括喷粉料斗1611、喷粉盖板1612、喷粉螺旋输送机1613、喷粉吹气斗1614、喷粉盖板1615、喷粉吹气管1616、喷粉球阀1617、喷粉混合器1618、两个喷粉快插接头1619、喷粉接管16190和喷粉转杆161901,喷粉盖板1612和喷粉盖板1615分别安装在喷粉料斗1611和喷粉吹气斗1614上。
本实施例中的喷粉料斗1611与喷粉螺旋输送机1613连接,输送喷粉螺旋输送机1613与喷粉吹气斗1614连接,喷粉转杆161901安装在喷粉螺旋输送机1613的端部;喷粉吹气斗1614与喷粉吹气管1616连接,喷粉吹气管1616和两个喷粉快插接头1619均与与喷粉混合器1618连接,喷粉混合器1618与喷粉接管16190连接;喷粉球阀1617安装在喷粉吹气管1616上。
具体的说,该该离心铸管机的承口喷粉装置可实瞬间喷粉,进而使得喷粉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具体是通过喷粉螺旋输送机1613将喷粉料斗1611中的粉输送至喷粉吹气斗1614,打开喷粉球阀1617,使得所需足量的粉流入到喷粉混合器1618中,通过两个喷粉快插接头1619中的任意一个喷粉快插接头1619向喷粉混合器1618中吹气,使得喷粉混合器1618中的粉瞬间从喷粉接管16190中喷出,适合管径为400mm以下的管件加工(参见图28)。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支撑装置17包括承口支撑座171、承口支撑体172、承口支撑皮带轮173、承口支撑锁固环174、承口支撑轴承175、承口支撑对中环176、承口支撑封水环177、承口支撑密封座178、承口支撑封闭外环17901、承口支撑封闭内环17902和承口支撑挡油环17904;承口支撑皮带轮173与动力电机121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支撑体172通过承口支撑轴承175安装在承口支撑座171上,承口支撑皮带轮173安装在承口支撑体172上,承口支撑锁固环174安装在承口支撑皮带轮173上;承口支撑对中环176安装在承口支撑皮带轮173上,承口支撑锁固环174安装在承口支撑对中环176上。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支撑封水环177安装在承口支撑体172上,承口支撑密封座178安装在承口支撑座171上,承口支撑封水环177与承口支撑密封座178配合;承口支撑密封座178上安装有VD形橡胶密封圈17903、且VD形橡胶密封圈17903与承口支撑封水环177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支撑封闭外环17901套装在承口支撑封闭内环17902上,承口支撑封闭外环17901安装在承口支撑座171上;承口支撑封闭内环17902套装在承口支撑体172上、且承口支撑封闭内环17902位于承口支撑轴承175和承口支撑皮带轮173之间;承口支撑挡油环17904套装在套装在承口支撑体172上、且承口支撑挡油环17904位于承口支撑座171与承口支撑轴承175之间。
通过该承口支撑装置在对管模的承口端支撑时更加稳定,在管模的转动过程中管模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安装的承口支撑锁固环174可将管模的承口端顶紧,管模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沿着管模的轴线移动,具体是通过承口支撑锁固环174和承口支撑对中环176将管模的承口端固定在承口支撑皮带轮173上,通过电机驱动承口支撑皮带轮173转动,实现管模的旋转,通过安装的承口支撑封水环177可避免离心主机内的冷却水流出(参见图33)。
本实施例中的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包括一号探测安装座181、二号探测安装座182、一号探测安装杆183和二号探测安装杆184、探测头185、探测头安装套186、探测树脂玻璃187、探测螺母188、探测异径接头189、探测连接套1890、探测软管18901和探测喉箍18902,探测软管18901用于向探测头安装套186内通入压缩空气;探测软管18901为橡胶软管。
本实施例中的探测头185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186内,探测树脂玻璃187通过探测螺母188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186的一端,探测异径接头189安装在探测螺母188上,探测树脂玻璃187位于探测头185的上方;探测连接套1890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186的另一端,探测软管18901通过探测喉箍18902安装在探测连接套1890上。
本实施例中的一号探测安装杆183安装在一号探测安装座181上,二号探测安装杆184与一号探测安装杆183连接,二号探测安装座182安装在二号探测安装杆184上;探测头安装套186安装在二号探测安装座182上;一号探测安装杆183与二号探测安装杆184组成L形结构;一号探测安装座181和二号探测安装座182均包括探测压块18903和探测支座18904,探测压块18903通过螺栓安装在探测支座18904上;一号探测安装座18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
具体的说,通过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可实现对管模承口端铁水是否充满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通过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实现对管模插口端落槽内铁水的余量进行检测,在保证浇注管件质量的同时,又可以避免铁水浪费,可通过调节一号探测安装座181和二号探测安装座182实现对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的探测角度调节,以提高检测精度(参见图34-35)。
实施例2(参见图5-13、16-20、23-26、28、30-32、34-35),该离心主机适用于管径为400mm~800mm或800mm~1200mm之间的管件加工。
本实施例中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包括离心主机本体201、托压轮定位装置8、插口支撑装置9、管模升降装置11、动力装置12、上芯压紧组件14、上芯轴总成15、承口喷粉装置16、承口支撑装置17、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和用于为管模冷却的水冷系统;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排布。
本实施例中的插口支撑装置9和承口支撑装置17分别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的插口端和承口端,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且托压轮定位装置8与管模升降装置11配合,上芯压紧组件14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上芯压紧组件14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的承口端,上芯轴总成15安装在上芯压紧组件14上,动力装置12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动力装置12与承口支撑装置17连接;承口喷粉装置16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承口喷粉装置16与管模的承口端连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与管模的承口端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组件14包括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和上芯压紧乘芯架143,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与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连接,上芯压紧乘芯架143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上。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包括上芯压紧摆动支座1421、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1424、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1427、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1429、上芯压紧摆动转臂14290和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14291。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一端连接,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另一端,上芯压紧乘芯架143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上,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座1421上,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与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贯穿,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转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上、且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滑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上。
本实施例中的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1424均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上、且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位于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1424之间;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铰接,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的缸筒与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1427铰接,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1427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摆动转臂14290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上,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臂14290上;上芯压紧摆动转臂14290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通过键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14291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上,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14291上;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为轴承。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1429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另一端、且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1429与上芯压紧摆动支座1421配合;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1429套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座1421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包括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1412、上芯压紧推拉转轴1413、上芯压紧推拉轴套1414和上芯压紧推拉端盖1415,上芯压紧推拉转轴1413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轴套1414内,上芯压紧推拉端盖1415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轴套1414上,上芯压紧推拉端盖1415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一端连接;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推拉转轴1413连接,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的缸筒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1412上,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1412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
具体的说,还离心铸管机的上芯压紧组件是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推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在通过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控制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和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沿着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转动,使得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带动上芯压紧乘芯架143摆动,使得上芯压紧乘芯架143与管模的承口端错位,此时可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压紧乘芯架143上,在通过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控制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摆动,使得上芯压紧乘芯架143对准管模的承口端,在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拉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将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上的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在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推动或拉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时,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在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1424之间滑动,以减小摩擦力(参见图24-26)。
本实施例中的托压轮定位装置8包括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下部的托轮定位组件81,和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部的压轮定位组件82,托轮定位组件81与压轮定位组件82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托轮定位组件81包括托轮定位导向套811、托轮定位调节杆812、托轮定位离合器813、托轮定位齿轮814、托轮定位减速机815、托轮架816和托轮本体817托轮定位导向套81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托轮定位调节杆812安装在托轮定位导向套811上,托轮定位调节杆812与托轮定位离合器813连接,托轮定位离合器813与托轮定位齿轮814连接,托轮定位齿轮814与托轮定位减速机815连接;托轮本体817安装在托轮架816上,托轮架816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托轮架816与托轮定位调节杆812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压轮定位组件82包括压轮定位油缸821、压轮定位伸缩杆822、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压轮架825、压轮本体826和压轮摆臂827,压轮定位油缸82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定位油缸821连接,压轮架825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架825接触,压轮本体826安装在压轮架825上;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823上,压轮摆臂827与压轮架825连接,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与压轮摆臂827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压轮定位油缸821安装在离心主机上,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定位油缸821连接,压轮架825安装在离心主机内,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架825接触,压轮本体826安装在压轮架825上,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安装在离心主机上,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823上,压轮摆臂827与压轮架825连接,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与压轮摆臂827接触。
该离心铸管机的托压轮定位装置通过安装离合器实现托轮定位调节杆的伸缩进而实现对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取代了传统的人工顶丝调节方式,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调节精度高(参见图9-11)。
本实施例中,或托压轮定位装置8包括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下部的托轮定位组件81,和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部的压轮定位组件82,托轮定位组件81与压轮定位组件82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托轮定位组件81包括托轮架816和托轮本体817,以及用于调节管模的高度、以使得不同管径的管模轴线相互重合的托轮等高块818;托轮等高块818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托轮本体817安装在托轮架816上,托轮架816安装在托轮等高块818上。
本实施例中的压轮定位组件82包括压轮定位油缸821、压轮定位伸缩杆822、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压轮架825、压轮本体826和压轮摆臂827,压轮定位油缸82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定位油缸821连接,压轮架825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架825接触,压轮本体826安装在压轮架825上;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823上,压轮摆臂827与压轮架825连接,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与压轮摆臂827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压轮定位油缸821安装在离心主机上,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定位油缸821连接,压轮架825安装在离心主机内,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架825接触,压轮本体826安装在压轮架825上,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安装在离心主机上,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823上,压轮摆臂827与压轮架825连接,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与压轮摆臂827接触。
该离心铸管机的托压轮定位装置通过安装等高块实现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等高块高度固定,更换管模之前只需选择相应的等高块进行安装即可,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调节精度高(参见图12)。
本实施例中的插口支撑装置9包括,门销94,轴座95,用于挡住管模插口端、以防止管模在转动过程中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以及用于将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固定的防护门固定组件93。
本实施例中的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对称设置;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的下方设置有残铁槽96;残铁槽96的高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降低;残铁槽96是由多个钢板焊接而成的槽状结构;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上均设置有半圆形开口;半圆形开口的直径大于流槽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的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均与防护门固定组件93配合;轴座95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门销94安装在轴座95上;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上各安装有一个门销94。
本实施例中的防护门固定组件93包括左固定板931、右固定板932、蝶形螺母933和活节螺栓934,左固定板931和右固定板932分别固定在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上,活节螺栓934安装在右固定板932上,蝶形螺母933安装在活节螺栓934上,蝶形螺母933与左固定板931抵接。
具体的说,该离心铸管机的插口支撑装置中的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闭合时,通过防护门固定组件93将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固定,管模的插口端与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接触,流槽通过设置在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上的半圆形开口插入到管模内,向管模内注入铁水,在管模高速旋转时可通过左防护门91和右防护门92挡住管模沿着管模的轴线移动,残留的铁水可流入到残铁槽96,方便统一收集处理(参见图13)。
本实施例中的管模升降装置11包括管模升降外套111、管模升降转轴112、管模升降摆动臂113、管模升降托轮114、管模升降驱动臂115、管模升降油缸116、管模升降油缸座117和刻度板118,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内,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的中部;管模升降驱动臂115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外。
本实施例中的管模升降外套11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管模升降外套111套装在管模升降转轴112上,管模升降摆动臂113和管模升降驱动臂115均与管模升降转轴112连接,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与管模升降驱动臂115之间存在夹角;管模升降托轮114安装在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上;管模升降托轮114上设置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设置;管模升降油缸116的活塞杆与管模升降驱动臂115铰接,管模升降油缸116的缸筒与管模升降油缸座117铰接;刻度板118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外;刻度板118与管模升降驱动臂115配合。
具体的说,该离心铸管机的管模升降装置通过管模升降油缸116控制管模升降驱动臂115沿着管模升降转轴112转动,使得管模升降摆动臂113在离心主机内摆动,使得管模升降托轮114升起将管模托起,在管模升降驱动臂115的转动过程中通过刻度板118可以读取管模升降摆动臂113在离心主机内将管模升降托轮114升起的高度,提高更换管模的效率(参见图16-17)。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12包括动力电机121、动力固定座122、动力调节座123、动力拉臂124、动力横梁125、动力调节组件126和动力滚轮127,动力电机121为交流电机。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调节座123转动安装动力固定座122上,动力固定座122呈L型结构设置;动力固定座122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动力拉臂124的一端与动力调节座123的底部连接,动力拉臂124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125连接,动力滚轮127安装在动力拉臂124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125连接的轴上;动力横梁125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动力滚轮127,每个动力滚轮127均与动力拉臂124的另一端连接;动力滚轮127与动力固定座122接触;动力横梁125与动力调节组件126连接,动力电机121安装在动力调节座123上。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调节组件126包括动力套筒1261和动力升降机1262,动力套筒1261安装在动力横梁125上,动力升降机1262与动力套筒1261连接;动力套筒1261包括动力移动螺母1263和动力铜螺母1264,动力移动螺母1263安装在动力横梁125上,动力铜螺母1264安装在动力移动螺母1263上;动力升降机1262的丝杆安装在动力铜螺母1264内。
具体的说,该离心铸管机的动力装置是通过动力升降机1262中的丝杆转动,使得动力套筒1261移动,进而带动动力横梁125移动,移动过程中动力滚轮127在动力固定座122上滚动,以减小摩擦力,通过动力拉臂124将动力调节座123顶起,实现皮带张紧的自动调节(参见图18-20)。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轴总成15包括上芯轴座1521、上芯主轴1522、上芯弹簧1523、上芯弹簧套筒1524、上芯弹簧支座1525和上芯夹紧顶块1526;上芯弹簧套筒1524通过轴承安装在上芯主轴1522上;上芯主轴1522为阶梯轴,上芯弹簧1523套装在上芯弹簧套筒1524上;上芯弹簧支座1525上安装有上芯压紧乘芯架143。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轴座1521与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连接,上芯主轴1522安装在上芯轴座1521上,上芯弹簧套筒1524、上芯弹簧支座1525和上芯夹紧顶块1526均套装在上芯主轴1522上,上芯夹紧顶块1526与上芯弹簧支座1525接触,上芯弹簧1523的一端与上芯弹簧支座1525抵接,上芯弹簧1523的另一端与上芯弹簧套筒1524抵接;上芯弹簧支座1525上安装有上芯防护罩1527。
具体的说,通过该离心铸管机的上芯轴总成可实现自动上芯功能,当加工管径为400mm~800mm或800mm~1200mm的管件时可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弹簧支座1525上,在通过上芯轴总成将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与此同时乘芯架可沿着上芯主轴1522在上芯弹簧支座1525上转动,上芯弹簧1523可在砂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的瞬间起到缓冲的作用,该上芯轴总成可实现自动化上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参见图28)。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喷粉装置16包括喷粉料斗1621、喷粉盖板1622、喷粉称重传感器1623、喷粉管道1624、喷粉节流孔板1625、喷粉球阀1626、喷粉发送罐1627、喷粉快插接头1628、喷粉宝塔接头1629和喷粉软管16290,喷粉盖板1622安装在喷粉料斗1621上。
本实施例中的喷粉料斗1621与喷粉管道1624连接,喷粉管道1624与喷粉发送罐1627连接,喷粉球阀1626安装在喷粉管道1624上,喷粉称重传感器1623与喷粉料斗1621连接;喷粉节流孔板1625安装在喷粉管道1624上、且喷粉节流孔板1625位于喷粉球阀1626的上方,喷粉节流孔板1625上设置有通孔;喷粉快插接头1628与喷粉发送罐1627连接;喷粉宝塔接头1629与喷粉发送罐1627连接,喷粉软管16290与喷粉宝塔接头1629连接。
具体的说,该该离心铸管机的承口喷粉装置可实瞬间喷粉,进而使得喷粉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具体是根据喷粉称重传感器1623称出喷粉料斗1621中的粉的重量,打开喷粉球阀1626,将所需足够量的粉通过喷粉节流孔板1625流入到喷粉发送罐1627,通过喷粉快插接头1628向喷粉发送罐1627吹入空气,使得喷粉发送罐1627中的粉瞬间从喷粉宝塔接头1629经由喷粉软管16290喷出,适合管径为400mm~800mm或800mm~12000mm的管件加工,保证了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参见图30)。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支撑装置17包括承口支撑座171、承口支撑体172、承口支撑皮带轮173、承口支撑锁固环174、承口支撑轴承175、承口支撑对中环176和承口支撑封水环177、承口支撑密封座178、承口支撑过渡环179、承口支撑压紧环1790、承口支撑封闭外环17901和承口支撑封闭内环17902;承口支撑皮带轮173与动力电机121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支撑体172通过承口支撑轴承175安装在承口支撑座171上,承口支撑皮带轮173安装在承口支撑体172上,承口支撑锁固环174安装在承口支撑皮带轮173上;承口支撑对中环176与承口支撑锁固环174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支撑封水环177安装在承口支撑体172上,承口支撑密封座178安装在承口支撑座171上,承口支撑封水环177与承口支撑密封座178配合;承口支撑密封座178上安装有VD形橡胶密封圈17903、且VD形橡胶密封圈17903与承口支撑封水环177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支撑封闭外环17901套装在承口支撑封闭内环17902上,承口支撑封闭外环17901安装在承口支撑座171上;承口支撑封闭内环17902套装在承口支撑体172上、且承口支撑封闭内环17902位于承口支撑轴承175和承口支撑皮带轮173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支撑过渡环179安装在承口支撑座171上;承口支撑压紧环1790套装在承口支撑体172上、且承口支撑压紧环1790位于承口支撑座171与承口支撑轴承175之间。
通过该承口支撑装置在对管模的承口端支撑时更加稳定,在管模的转动过程中管模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安装的承口支撑锁固环174可将管模的承口端顶紧,管模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沿着管模的轴线移动,具体是通过承口支撑锁固环174将管模的承口端固定在承口支撑皮带轮173上,通过电机驱动承口支撑皮带轮173转动,实现管模的旋转,通过安装的承口支撑封水环177可避免离心主机内的冷却水流出(参见图31-32)。
本实施例中的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包括一号探测安装座181、二号探测安装座182、一号探测安装杆183和二号探测安装杆184、探测头185、探测头安装套186、探测树脂玻璃187、探测螺母188、探测异径接头189、探测连接套1890、探测软管18901和探测喉箍18902,探测软管18901用于向探测头安装套186内通入压缩空气;探测软管18901为橡胶软管。
本实施例中的探测头185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186内,探测树脂玻璃187通过探测螺母188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186的一端,探测异径接头189安装在探测螺母188上,探测树脂玻璃187位于探测头185的上方;探测连接套1890安装在探测头安装套186的另一端,探测软管18901通过探测喉箍18902安装在探测连接套1890上。
本实施例中的一号探测安装杆183安装在一号探测安装座181上,二号探测安装杆184与一号探测安装杆183连接,二号探测安装座182安装在二号探测安装杆184上;探测头安装套186安装在二号探测安装座182上;一号探测安装杆183与二号探测安装杆184组成L形结构;一号探测安装座181和二号探测安装座182均包括探测压块18903和探测支座18904,探测压块18903通过螺栓安装在探测支座18904上;一号探测安装座18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
具体的说,通过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可实现对管模承口端铁水是否充满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通过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实现对管模插口端落槽内铁水的余量进行检测,在保证浇注管件质量的同时,又可以避免铁水浪费,可通过调节一号探测安装座181和二号探测安装座182实现对该铁水充满探测装置的探测角度调节,以提高检测精度(参见图34-35)。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包括离心主机本体(2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压轮定位装置(8)、插口支撑装置(9)、流槽托架(10)、管模升降装置(11)、动力装置(12)、上芯压紧装置(13)、上芯轴总成(15)和承口支撑装置(17),所述插口支撑装置(9)和承口支撑装置(17)分别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的插口端和承口端,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且托压轮定位装置(8)与管模升降装置(11)配合,所述流槽托架(10)和上芯压紧装置(13)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流槽托架(10)和上芯压紧装置(13)分别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的插口端和承口端,所述上芯轴总成(15)安装在上芯压紧装置(13)上,所述动力装置(12)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动力装置(12)与承口支撑装置(1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承口喷粉装置(16),所述承口喷粉装置(16)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承口喷粉装置(16)与管模的承口端连接;和/或;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所述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与管模的承口端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用于为管模冷却的水冷系统;和/或;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排布;和/或;所述离心主机本体(201)内安装有管模,所述管模的承口端与承口支撑装置(17)配合,所述管模的插口端与插口支撑装置(9)配合,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均与管模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芯压紧装置(13)包括上芯压紧支座(131)、上芯压紧主轴(133)、上芯压紧轴套(134)、上芯压紧驱动臂(135)、上芯压紧摆动臂(136)和上芯压紧芯架(137),所述上芯压紧主轴(133)安装在上芯压紧支座(131)上,所述上芯压紧轴套(134)套装在上芯压紧主轴(133)上,所述上芯压紧驱动臂(135)的一端和上芯压紧摆动臂(136)的一端均与上芯压紧轴套(134)连接,所述上芯压紧芯架(137)与上芯压紧摆动臂(136)的另一端连接;和/或;所述上芯压紧装置(13)还包括上芯压紧油缸(132),所述上芯压紧油缸(132)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驱动臂(135)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上芯压紧支座(131)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槽托架(10)包括托架固定座(101)、托架摆臂装置(102)和托架本体装置(103),所述托架摆臂装置(102)与托架固定座(101)连接,所述托架本体装置(103)安装在托架摆臂装置(102)上,所述托架本体装置(103)包括托架体(1031)、托架轴(1032)和托架辊(1033),所述托架体(1031)安装在托架摆臂装置(102)上,所述托架轴(1032)安装在托架体(1031)上,所述托架辊(1033)安装托架轴(1032)上。
6.一种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包括离心主机本体(2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压轮定位装置(8)、插口支撑装置(9)、管模升降装置(11)、动力装置(12)、上芯压紧组件(14)、上芯轴总成(15)和承口支撑装置(17),所述插口支撑装置(9)和承口支撑装置(17)分别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的插口端和承口端,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均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内、且托压轮定位装置(8)与管模升降装置(11)配合,所述上芯压紧组件(14)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上芯压紧组件(14)位于离心主机本体(201)的承口端,所述上芯轴总成(15)安装在上芯压紧组件(14)上,所述动力装置(12)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动力装置(12)与承口支撑装置(1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承口喷粉装置(16),所述承口喷粉装置(16)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承口喷粉装置(16)与管模的承口端连接;和/或;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所述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且铁水充满探测装置(18)与管模的承口端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主机还包括用于为管模冷却的水冷系统;和/或;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沿着管模的轴线方向排布;和/或;所述离心主机本体(201)内安装有管模,所述管模的承口端与承口支撑装置(17)配合,所述管模的插口端与插口支撑装置(9)配合,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8)和管模升降装置(11)均与管模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芯压紧组件(14)包括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和上芯压紧乘芯架(143),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与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连接,所述上芯压紧乘芯架(143)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上;和/或;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包括上芯压紧推拉转轴(1413)、上芯压紧推拉轴套(1414)和上芯压紧推拉端盖(1415),所述上芯压紧推拉转轴(1413)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轴套(1414)内,所述上芯压紧推拉端盖(1415)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轴套(1414)上,所述上芯压紧推拉端盖(1415)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一端连接;和/或;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还包括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和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1412),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推拉转轴(1413)连接,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的缸筒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1412)上,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1412)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包括上芯压紧摆动支座(1421)、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和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一端连接,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另一端,所述上芯压紧乘芯架(143)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上,所述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座(1421)上,所述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与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贯穿,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转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上、且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滑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上;和/或;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还包括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和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1427),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铰接,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的缸筒与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1427)铰接,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1427)安装在离心主机本体(201)上。
CN201921383552.XU 2019-08-24 2019-08-24 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Active CN210755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3552.XU CN210755052U (zh) 2019-08-24 2019-08-24 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3552.XU CN210755052U (zh) 2019-08-24 2019-08-24 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55052U true CN210755052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3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3552.XU Active CN210755052U (zh) 2019-08-24 2019-08-24 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550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7506A (zh) * 2021-11-30 2022-04-19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流槽涂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7506A (zh) * 2021-11-30 2022-04-19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流槽涂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0588A (zh) 一种无缝管抛光机
CN103658442B (zh) 桶身自动封底盖、封顶盖机
CN210755052U (zh) 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CN101716664B (zh) 大型立式离心铸造机
CN113213096A (zh) 一种钢材生产加工用输送导离装置
CN112497769B (zh) 一种用于管道端部的套环设备
CN105344989B (zh) 一种液态模锻用浇注机及浇注方法
CN110560653B (zh) 一种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
CN210755038U (zh) 用于加工球墨铸铁管的水冷离心铸管机
CN203903407U (zh) 一种混凝土制管用喂料机
JPH11263633A (ja) I.s.機械の搬出機構
CN110548850B (zh) 一种用于加工球墨铸铁管的水冷离心铸管机
CN112496290A (zh) 一种卧式离心铸造机多模铸造装置
CN109108245B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液压铸造机
CN110548849B (zh) 一种水冷离心铸管机
CN201529762U (zh) 大型立式离心铸造机
CN211191921U (zh) 水冷离心铸管机
JP2009196892A (ja) I.s.機械
CN215393105U (zh) 一种pta工艺冲头生产用自动化熔焊装置
CN206842402U (zh) 一种切割机的输送线
CN216189400U (zh) 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理料分离装置
CN102632215B (zh) 一种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模粉传输机
CN115283619A (zh) 一种合金铸件铸造设备及其铸造方法
CN210125722U (zh) 喷脱模剂机构及具有其的喷脱模剂装置
CN210789157U (zh) 一种流槽装置及浇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1507 No. 539 South Zhenjiang Road, Jiangnan County, Hangzhou, Zhejiang, Tonglu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Chunfe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507 No. 539 South Zhenjiang Road, Jiangnan County, Hangzhou, Zhejiang, Tonglu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HENAO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