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8653U - 陀螺玩具 - Google Patents

陀螺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8653U
CN210728653U CN201921001265.8U CN201921001265U CN210728653U CN 210728653 U CN210728653 U CN 210728653U CN 201921001265 U CN201921001265 U CN 201921001265U CN 210728653 U CN210728653 U CN 210728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law
sliding contact
contact element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12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木诚
前田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m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m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m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m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8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8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00Tops
    • A63H1/02Tops with detachable wind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00Tops
    • A63H1/20Tops with figure-like features; with movable objects, especially fig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9/00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9/16Spinning-top ga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00Tops
    • A63H1/02Tops with detachable winding devices
    • A63H1/04Tops with detachable winding devices with string or band wind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29/00Drive mechanisms for toys in general
    • A63H29/24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drive mechanisms, e.g. means for winding-up or starting toy eng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1/00Gearing for toys
    • A63H31/06Belt or string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独立改变主体的外周形状、以及滑动接触要素的形态的陀螺玩具。在该陀螺玩具中,使主体(40)的爪(41e)的上表面与轴部(10)的爪(17)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重合,使主体与轴部结合,并且使主体(40)的滑动接触要素(43e)与轴部(10)的滑动接触要素(21)在上下方向上抵接并作为旋转阻力发挥功能,其特征在于,主体(40)具备:主体本体(41),其构成该主体(40)的外周,并设置有爪(41e);以及片件(43),其设置有滑动接触要素(43e),并且在主体本体(41)之上可装卸且在装配时固定于主体本体(41)。

Description

陀螺玩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陀螺玩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对战游戏用的陀螺玩具,该陀螺玩具具备主体和轴部,该主体具有爪以及起伏部,该轴部具有设置有爪、突起的按压构件、对按压构件朝向上方施力的弹簧以及接地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陀螺玩具构成为,在主体的爪与轴部的爪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处,使主体与轴部从上下方向对接,在克服弹簧的作用力的状态下,使主体相对于轴部以轴心为中心朝一个方向进行规定量的相对旋转,使主体的爪的上表面与轴部的爪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重合而使主体与轴部结合,同时使起伏部与突起在上下方向上抵接并作为旋转阻力发挥功能。
根据这样的陀螺玩具,若通过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的碰撞,克服旋转阻力,主体相对于轴部以轴心为中心朝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旋转,则在主体的爪与轴部的爪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处,主体从轴部分离并分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79363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陀螺玩具的强度取决于主体的外周的形状、以及主体的起伏部与轴部的突起的啮合状态。然而,在这样的陀螺玩具中,在主体侧,在构成主体的外周的主体本体上,爪与起伏部相邻并形成为一体。
因而,在从主体的外周、主体的起伏部与轴部的突起的啮合状态的观点出发,调整陀螺玩具的强度的情况下,只能更换形成有爪与起伏部的主体本体。设置橡胶等的其他的滑动接触要素代替爪与起伏部这样的啮合要素(滑动接触要素之一)时也一样。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独立改变主体的外周形状、以及滑动接触要素的形态的陀螺玩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方案是一种陀螺玩具,该陀螺玩具具备:
具有第一爪以及第一滑动接触要素的主体;以及
具有第二爪以及第二滑动接触要素的轴部,
在上述第一爪与上述第二爪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处,使上述主体与上述轴部从上下方向对接,在克服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状态下,使上述主体相对于上述轴部以轴心为中心向一个方向进行规定量的相对旋转,使上述第一爪的上表面与上述第二爪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重合,使上述主体与上述轴部结合,并且使上述第一滑动接触要素与上述第二滑动接触要素在上下方向上抵接并作为旋转阻力发挥功能,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具备:主体本体,其构成该主体的外周,并设置有上述第一爪;以及片件,其设置有上述第一滑动接触要素,并且,在上述主体本体之上可装卸且在装配时固定于上述主体本体。
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体本体的中央,形成有上述第一爪的第一突出部向下方突出设置,在上述片件的中央,形成有上述第一滑动接触要素的第二突出部向下方突出设置,相对于上述主体本体固定上述片件时,上述第二突出部贯通上述主体本体,与上述第一突出部相邻设置。
第三方案在第一方案或者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主体本体,具备具有第一外周形状的第一主体本体、以及具有与第一外周形状不同的第二外周形状的第二主体本体,上述片件构成为在其固定于上述第一主体本体时、与其固定于上述第二主体本体时,从上述第一爪到上述第一滑动接触要素的上下方向距离不同。例如,通过改变第一主体本体的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主体本体的第一突出部的突出部的突出长度等,能够实现上述构成。
第四方案在第三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主体本体中,设置有第一限制构件,该第一限制构件在固定上述片件时与上述第一爪保持第一上下方向距离而与上述片件的下表面抵接,在上述第二主体本体中,设置有第二限制构件,该第二限制构件在固定上述片件时与上述第一爪保持与上述第一上下方向距离不同的第二上下方向距离而与上述片件的下表面抵接。
第五方案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滑动接触要素以及上述第二滑动接触要素是相互啮合的啮合要素。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或者第二方案,由于在形成外周的主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爪,在装卸于主体本体上的片件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接触要素,因此能够独立地改变主体的外周形状以及滑动接触状态。
根据第三方案,即使在固定同一片件的情况下,在固定于第一主体本体时、以及固定于第二主体本体时,能够改变滑动接触状态。
根据第四方案,即使在第一主体本体的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主体本体的第一突出部的突出部的突出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在固定于第一主体本体时、以及固定于第二主体本体时,能够改变滑动接触状态。
根据第五方案,能够独立改变主体的外周形状和啮合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与发射器的立体图。
图2是陀螺玩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轴部以及飞轮的一半的纵断立体图。
图4表示主体的构成部件,图4中的(A)是片件的俯视图,图4中的(B)是金属件的俯视图,图4中的(C)是主体本体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从上方观察主体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下方观察主体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主体本体上装配金属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表示起伏部的形状,图8中的(A)是表示在一个片件上形成的起伏部的形状,图8中的(B)是表示在另一个片件上形成的起伏部的形状的图。
图9是主体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0表示爪与起伏部的位置关系,图10中的(A)是表示一个主体本体的爪与起伏部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0中的(B)是表示另一个主体本体的爪与起伏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主体与轴部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陀螺玩具
17 爪
18 按压构件
19 弹簧
40 主体
41、41A、41B 主体本体
41e 爪
42 金属件
43、43A、43B 片件
43f 起伏部
44 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表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陀螺玩具进行说明。
(整体)
图1是表示陀螺玩具以及发射器(发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陀螺玩具的分解立体图。
其中,陀螺玩具1例如用于通过陀螺玩具彼此的碰撞而决出胜负的对战游戏等。该陀螺玩具1具备轴部10、飞轮30以及主体40。
(细节)
1.轴部10以及飞轮30
图3是表示轴部10以及飞轮30的一半的立体图。剩余的一半相对于这一半点对称。此外,在轴部10以及飞轮30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后是指图3中所示的方向。
其中,轴部10在下端部具备接地部11,在上下方向中间部具备凸缘12,在上端部具备圆筒体13。
凸缘12以及圆筒体13形成为一体。在圆筒体13的中心设置有柱体14。在柱体14的上端部外周在前后分别各形成有一个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爪17。该柱体14固定设置于轴下部10a。轴下部10a的外周面从凸缘12侧朝向接地部11的前端侧而阶梯性地缩径,整体形成为近似倒圆锥形。该轴下部10a由未图示的螺钉等固定于凸缘12。
在凸缘12以及圆筒体13中,遍及凸缘12以及圆筒体13在前后分别各形成有一个孔15。另外,在圆筒体13的外周面,在左右分别各形成有一个突出部16。各突出部16的外表面与凸缘12的外周面共面。
另外,轴部10具备环状的按压构件18。按压构件18具有与柱体14的上端部的外侧嵌合的形状的环状的上端部18b。该按压构件18设置为在圆筒体13的内侧环绕柱体14。在按压构件18的下端部外周,在前后分别各形成有一个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腿部18a。
该按压构件18以各腿部18a从与之对应的孔15露出的方式组装。孔15允许腿部18a在上下方向的移动,但是利用孔15的上边缘限制腿部18a向上方的移动。另外,利用弹簧19对按压构件18朝上方施力。此外,在按压构件18的上端部18b的上表面,在左右分别各形成有一个沿半径方向延伸的凸条(突起)20。
2.飞轮30
飞轮30形成为环状。该飞轮30是轴部10的附属部件,在安装有飞轮30时,除了被分解的情况,该飞轮30与轴部10一体化,但是即使没有飞轮30,也能作为陀螺玩具1使用。在飞轮30的下表面内周侧形成有能够从下方容纳轴部10的凸缘12的环形阶梯部30a。在该飞轮30的上表面,在左右分别形成有一个朝向上方伸出的突出部31。在各突出部31的下侧部分,形成有能够从下方容纳轴部10的突出部16的凹部32。另外,在飞轮30的上表面,在紧靠各突出部31的外侧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舌片33。舌片33比突出部31更向上方突出。
3.主体40
图4表示主体的构成部件,图4中的(A)是片件的俯视图,图4中的(B)是金属件的俯视图,图4中的(C)是主体本体的俯视图。在同一图中,示出了两种片件43A、43B、一种金属件42以及两种主体本体41A、41B。
通过在这些构成部件中各选择一个片件以及一个主体本体并与金属件适当地组合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体40。此外,即使没有金属件42,也能作为陀螺玩具1使用。
(1)主体本体41(在统称主体本体41A、41B的情况下,称为主体本体41。)
首先,对主体本体41进行说明。此外,以主体本体41A为例对主体本体41A、41B的共通部分进行说明,省略主体本体41B的说明。
A.共通点
图5是表示从上方观察主体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从下方观察主体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主体本体41A整体形成为近似圆盘状。在主体本体41A的外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刮板41a。
在主体本体41A的左右各形成有一个弧形狭缝41b。各弧形狭缝41b中设有窄幅部分。
在主体本体41A的中央部形成有近似圆形的孔41c。而且,在主体本体41A的下表面,在孔41c的前后,各设置有一个向下方突出的横剖面为弧形的突出部41d。在各突出部41d的内表面下端形成有向内的爪41e。此外,在相邻的突出部41d之间,孔41c的边缘的一部分被切除。在该切口部41f中,配置有下文所述的片件43A的突出部43e。
B.特有点
在主体本体41A的外周,形成有外缘沿着圆周方向伸长延伸的两个刮板410、410以及在这两个刮板410、410之间的三个小刮板411。而且,刮板410的外缘与小刮板411的前端形成为与以主体40的轴心为中心的一个假想圆内接。根据该主体本体41A,由于主体本体41A的外周近似圆,因此在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时给予对方的冲击比较小,另外,此时,自己的陀螺玩具1受到的冲击也小。
另一方面,在主体本体41B的外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大小、形状各异的多个小刮板412。根据该主体本体41B,由于外周的起伏较大,小刮板412的前端的半径方向位置也参差不齐,因此在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时给予对方的冲击比较大,另外,此时,自己的陀螺玩具1受到的冲击也大。
(2)金属件42
金属件42成为使两个菱形的金属件部分42a、42a结合而成的形状。在其结合部分,设置有六棱柱形的定位用突起42b。此外,位于夹持定位用突起42b对置的位置处的其他的六棱柱部分42c、42c成为厚壁部。此外,虽然此处示出了一个金属件42,但是也可以准备多种金属件。只要能组装于主体本体41,则对其形状没要求。此外,如图7所示,金属件42安装于主体本体41A,夹持在主体本体41A与片件43之间。
(3)片件43(在不区分片件43A、43B时,称为片件43。)
接下来,对片件43进行说明。此外,以片件43A为例对片件43A、43B的共通部分进行说明,省略片件43B的说明。
A.共通点
片件43A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蝶形。在中央部分,形成有与上述金属件42的定位用突起42b嵌合的定位用孔43a。另外,在片件43A的中央部左右形成有定位用切口43b。进一步,在片件43A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各形成有一个向下方延伸的被卡定部43c。在各被卡定部43c的内表面形成有凹部43d。
另外,在片件43的下表面,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从上述定位用孔43a的边缘向下方突出的横剖面为弧形的突出部43e。在该突出部43e的下端,形成有将多个隆起连接而形成的起伏部43f。
B.特有点
在两种片件43A、43B之间,如图8中的(A)、图8中的(B)所示那样,起伏部43f的隆起的间距不同。在隆起的间距不同的情况下,间距较大的情况下,一次冲击引起的相对旋转的量变大。
(3)固定装置44
图9是主体本体的分解立体图。
该固定装置44设置于主体本体41A、41B。以主体本体41A为例对固定装置44的共通部分进行说明,省略主体本体41B的固定装置44的说明。
A.共同点
在主体本体41A中,设置有用于将片件43固定于主体本体41的固定装置44。固定装置44具备L形板44a以及压板44b,该压板44b将L形板44a安装于主体本体41的同时用上表面与片件43的下表面抵接,限制片件43的固定高度位置。
L形板44a具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卡定部44c、以及从卡定部44c的一端向铅垂方向下方延伸的操作部44d。在主体本体41A中形成有供该L形板44a的卡定部44c嵌入的凹部41g,在凹部41g内的一端形成有供操作部44d从上方插入的孔41h。其结果是,能够从主体本体41A的下方操作操作部44d。另外,在凹部41g内的另一端,形成有供片件43的被卡定部43c从上方插入的凹部41i。在该L形板44a的上方覆盖有压板44b。在压板44b上,附属设置有两个圆筒状的嵌合部44e,该嵌合部44e嵌入于主体本体41的嵌合孔41j中。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从下方插入的螺钉(未图示)与压板44b的嵌合部44e螺合,将压板44b固定于主体本体41。
然后,片件43以搭载于压板44b的上方的状态被固定装置44固定。即,通过从上方将片件43的被卡定部43c插入于主体本体41的凹部41i中,使卡定部44c的前端插入于凹部43d中,由此固定片件43。
B.特有点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装配片件43时,与片件43的下表面抵接的压板44b作为限制从爪41e到起伏部43f的上下方向距离的构件发挥功能,在主体本体41A以及主体本体41B中,使该上下方向距离不同。
即,主体本体41A的压板44b,在固定片件43时,与爪41e保持第一上下方向距离而与片件43的下表面抵接,另一方面,主体本体41B的压板44b,在固定片件43时,与爪41e保持比第一上下方向距离小的第二上下方向距离而与片件43的下表面抵接。
由此,获得以下效果。
即,在基于主体本体41B的主体40中,如上所述,在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时,给予对方的冲击比较大,另外,此时,自己的陀螺玩具1受到的冲击也大。因此,在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时,主体40容易相对于轴部10向与陀螺玩具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旋转。另一方面,在基于主体本体41A的主体40中,如上所述,在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时,给予对方的冲击比较小,另外,此时,自己的陀螺玩具1受到的冲击也小。因此,在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时,主体40难以相对于轴部10向与陀螺玩具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旋转。
而且,在上述那样的状况下,如果使用同一片件43,将啮合状态设为相同,则无论如何,持有以主体本体41A为基础的主体40的陀螺玩具1均比持有以主体本体41B为基础的主体40的陀螺玩具1难以分解。这样的话,不能进行对等的对战。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例如利用同一片件43A的情况下,在装配于主体本体41B时,使啮合的深度加深(图10中的(A)),使其难以分解,在装配于主体本体41A时,使啮合的深度变浅(图10中的(B)),使其容易分解。使用片件43B时也相同。
(陀螺玩具1的组装方法)
接下来,对陀螺玩具1的整体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爪41e与爪17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处,使主体40与轴部10从上下方向对接。于是,爪41e克服弹簧19的作用力向下方按下按压构件18。在该状态下,使主体40相对于轴部10并以轴心为中心向一个方向进行规定量的相对旋转。然后,爪41e的上表面与爪17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重合,使主体40与轴部10结合(图11)。此时,凸条20与起伏部43f在上下方向上抵接。
(游戏方法等)
接着,对使用该陀螺玩具1的游戏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进行陀螺玩具1的旋转力的施加。该施加通过图1所示的发射器60进行。该发射器60构成为,在内部具备未图示的圆板,若在用未图示的盘簧对该圆板向一个旋转方向施力的同时,用手柄61拉动卷绕在圆板周围的未图示的绳子,则使圆板旋转,并使陀螺保持件62旋转。该陀螺保持件62的旋转,通过突出设置于下方的叉状件63传递给陀螺玩具1,使陀螺玩具1旋转。在该情况下,将叉状件63插入到主体40的弧形狭缝41b中,使形成于叉状件63的内侧的突起63b潜入到弧形狭缝41b的窄幅部分下。然后,当将发射器60的手柄61拉到底时,圆板乃至陀螺保持件62的旋转停止,另一方面,陀螺玩具1由于惯性力还会进行旋转,因此陀螺玩具1沿循叉状件63的倾斜面63a从陀螺保持件62脱离。
若这样发射出去的陀螺玩具1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则由于碰撞所引起的冲击力,主体40的下表面的起伏部43f与凸条20,伴随着轴部10相对于主体40进行相对旋转而改变啮合位置。然后若到达结合解除位置,则主体40的爪41e与轴部10的爪17的卡定被解除,主体40通过轴部10内的弹簧19的作用力,远离轴部10。
(本实用新型的变形)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凸条20以及起伏部43f作为啮合要素,但是也可以两个都是起伏部,也可以在主体40侧设置凸条,在轴部10侧设置起伏部。另外,也可以在作为滑动接触要素的啮合要素之外,代替凸条20以及起伏部43f而设置橡胶等能够形成旋转阻力的其它的滑动接触要素。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片件43A以及片件43B之间,改变了起伏部43f的隆起的间距,但是也可以改变隆起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了固定装置44并将片件43固定于主体本体41,但是如果例如片件43通过嵌合、弹性爪等在装配于主体本体41时被固定,那么不需要特别的固定装置。

Claims (5)

1.一种陀螺玩具,该陀螺玩具具备:
具有第一爪以及第一滑动接触要素的主体;以及
具有第二爪以及第二滑动接触要素的轴部,
在所述第一爪与所述第二爪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处,使所述主体与所述轴部从上下方向对接,在克服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状态下,使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轴部以轴心为中心向一个方向进行规定量的相对旋转,使所述第一爪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爪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重合,使所述主体与所述轴部结合,并且使所述第一滑动接触要素与所述第二滑动接触要素在上下方向上抵接并作为旋转阻力发挥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备:主体本体,其构成该主体的外周,并设置有所述第一爪;以及片件,其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动接触要素,并且,在所述主体本体之上可装卸且在装配时固定于所述主体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本体的中央,形成有所述第一爪的第一突出部向下方突出设置,在所述片件的中央,形成有所述第一滑动接触要素的第二突出部向下方突出设置,相对于所述主体本体固定所述片件时,所述第二突出部贯通所述主体本体,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主体本体,具备具有第一外周形状的第一主体本体、以及具有与第一外周形状不同的第二外周形状的第二主体本体,所述片件构成为在其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本体时、与其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本体时,从所述第一爪到所述第一滑动接触要素的上下方向距离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主体本体中,设置有第一限制构件,该第一限制构件在固定所述片件时与所述第一爪保持第一上下方向距离而与所述片件的下表面抵接,在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中,设置有第二限制构件,该第二限制构件在固定所述片件时与所述第一爪保持与所述第一上下方向距离不同的第二上下方向距离而与所述片件的下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接触要素以及所述第二滑动接触要素是相互啮合的啮合要素。
CN201921001265.8U 2018-10-16 2019-06-28 陀螺玩具 Active CN21072865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4794A JP6554649B1 (ja) 2018-10-16 2018-10-16 コマ玩具
JP2018-194794 2018-10-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8653U true CN210728653U (zh) 2020-06-12

Family

ID=67539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1265.8U Active CN210728653U (zh) 2018-10-16 2019-06-28 陀螺玩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14272A1 (zh)
JP (1) JP6554649B1 (zh)
KR (1) KR102149666B1 (zh)
CN (1) CN210728653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9300U (ja) * 2001-01-30 2001-08-10 株式会社タカラ コマ玩具
JP4612251B2 (ja) * 2001-08-28 2011-01-1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コマ玩具
JP3612508B2 (ja) * 2001-09-28 2005-01-19 株式会社タカラ コマ玩具システム
JP2004201979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akara Co Ltd コマ玩具
JP3142474U (ja) * 2008-04-04 2008-06-12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US8210895B2 (en) * 2008-12-22 2012-07-03 Mega Brands International Magnetic top system and method
CN202315282U (zh) * 2011-10-31 2012-07-11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的组合式玩具陀螺
JP5793631B1 (ja) 2015-03-27 2015-10-14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JP5990354B1 (ja) * 2016-03-23 2016-09-14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JP6232113B1 (ja) * 2016-10-18 2017-11-15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及びコマ玩具の部品の取付け方法
JP6232112B1 (ja) * 2016-10-18 2017-11-15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JP6250202B1 (ja) * 2017-02-10 2017-12-20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JP6261786B1 (ja) * 2017-02-10 2018-01-17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JP6258541B1 (ja) * 2017-04-28 2018-01-10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JP6346977B1 (ja) * 2017-05-29 2018-06-20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JP6377211B1 (ja) * 2017-06-09 2018-08-22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JP6593819B1 (ja) * 2018-07-10 2019-10-23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49666B1 (ko) 2020-08-31
US20200114272A1 (en) 2020-04-16
KR20200042832A (ko) 2020-04-24
JP6554649B1 (ja) 2019-08-07
JP2020062137A (ja)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8541B1 (ja) コマ玩具
CN210057374U (zh) 陀螺玩具
JP6111365B1 (ja) コマ玩具
JP6250202B1 (ja) コマ玩具
JP5793631B1 (ja) コマ玩具
JP6431629B1 (ja) コマ玩具
JP5990354B1 (ja) コマ玩具
JP6232113B1 (ja) コマ玩具、及びコマ玩具の部品の取付け方法
TWI625480B (zh) Ball screw
JP6346977B1 (ja) コマ玩具
JP6431628B1 (ja) コマ玩具
JP6261786B1 (ja) コマ玩具
US9771739B1 (en) Three piece key assembly
JP2019072249A (ja) コマ玩具
CN210963902U (zh) 陀螺玩具以及陀螺玩具组件
CN210728653U (zh) 陀螺玩具
JP6377217B1 (ja) コマ玩具
JP6526766B2 (ja) 玩具の部品取外し構造
KR101664790B1 (ko) 바퀴 자석블록
JP6644338B1 (ja) コマ玩具
JP6948639B2 (ja) コマ玩具
CN208319967U (zh) 陀螺玩具
JP2016185318A (ja) コマ玩具
JP6736070B1 (ja) コマ玩具
JP6250203B1 (ja) コマ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