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2209U - 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02209U CN210502209U CN201920867703.2U CN201920867703U CN210502209U CN 210502209 U CN210502209 U CN 210502209U CN 201920867703 U CN201920867703 U CN 201920867703U CN 210502209 U CN210502209 U CN 2105022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assembly structure
- beam assembly
- anticollision beam
- colli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0614 Rib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1469 Cry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3307 Overweigh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62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825 overweigh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设于车门外板及车门内板之间,总成结构包括防撞梁、连接于防撞梁及车门内板之间的防撞梁支撑件,防撞梁支撑件包括本体、分别连接于本体两端且分别与车门内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本体及第二连接部之间两两成角度连接,本体包括与防撞梁配合的支撑部,该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强度的防撞梁支撑件在Y向支撑防撞梁,以提高车门Y向支撑力并实现轻量化,进一步,可实现防撞梁通过防撞梁支撑件与车门进行连接时,具有足够的连接宽度,克服了传统技术方案中因为结构设计受限,导致防撞梁与车门边框连接处Y向宽度小,严重降低车身碰撞性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门防撞梁总成位于车门内、外板之间,对于车门的扭转刚度、抗凹性及白车身的侧面碰撞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车门防撞梁总成只有一根防撞梁,其直接焊到车门内板上,存在车门质量过重及车身碰撞性能验证通过困难等情况。
传统的车门防撞梁总成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3所示,如图2所示,车门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1’,其设于车门内板2’及车门外板3’之间,A-A截面中,Y向无加强支撑结构;如图3所示,防撞梁1’与车门内板2’左侧搭接处的Y向宽度较小,结构设计首先,严重降低了车身的碰撞性能和乘员的安全性。并且,正是由于设计受限,只能通过一味地增加防撞梁1’的厚度,来保证车身的碰撞性能达标,导致出现车门超重,进一步带来车门安装困难、车门开闭品质下降,并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能够有效提高车身的Y向支撑力,提高车门的扭转刚度、抗凹性,提高车身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第一技术方案:
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其设于车门外板及车门内板之间,所述总成结构包括防撞梁、连接于所述防撞梁及所述车门内板之间的防撞梁支撑件,所述防撞梁支撑件包括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两端且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本体及第二连接部之间两两成角度连接,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防撞梁配合的支撑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为平面或凸缘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设于其两侧的翻边,所述翻边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支撑件还包括设于本体上的限位器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支撑件为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有漏液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为槽型件,且开口与所述车门外板配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还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如下第二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其设于车门外板及车门内板之间,总成结构包括防撞梁、连接于防撞梁及车门内板之间的防撞梁支撑件,防撞梁支撑件包括本体、分别连接于本体两端且分别与车门内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本体及第二连接部之间两两成角度连接,本体包括与防撞梁配合的支撑部,该车门防撞梁总成,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强度的防撞梁支撑件在Y向支撑防撞梁,以提高车门Y向支撑力,进一步,可实现防撞梁通过防撞梁支撑件与车门进行连接时,具有足够的连接宽度,克服了传统技术方案中因为结构设计受限,导致防撞梁与车门边框连接处Y向宽度小,严重降低车身碰撞性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传统技术中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车门内板、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车门内板、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的又一视角图;
图6是图4中C-C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D-D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防撞梁支撑件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提供的防撞梁支撑件又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X轴”“Y轴”“Z轴”“垂直”“平行”“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4~9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1
图4~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100设于车门外板10及车门内板20之间,用于提高车门的扭转刚度、车门的抗凹性及白车身的侧面碰撞性。
参照图4~7所示,该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100包括防撞梁1、连接于防撞梁1及车门内板20之间的防撞梁支撑件2。其中,防撞梁1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应用于汽车前门时,防撞梁1两端分别与汽车前门的两个侧边框连接。为了不影响车门其他部件的安装及运行,防撞梁1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可按照车门结构设置,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参照图8~9所示,防撞梁支撑件2为轴对称件,包括本体3、分别连接于本体3两端且分别与车门内板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及第二连接部5,且第一连接部4、本体3及第二连接部5之间两两成角度连接,且角度范围为(0~180)°或(180~360)°因此,防撞梁支撑件2的整体结构可以为Z字型或类Z字型,也可以是U型或类U型。为了获得较佳的稳定性及强度,防撞梁支撑件2的整体结构优选为Z字型,且连接处为圆弧连接,以进一步提高防撞梁支撑件2的强度。
本体3包括与防撞梁1配合的支撑部31,支撑部31成对设于本体3两侧,且与本体3呈角度设置。支撑部31为平面或凸缘中的一种,防撞梁1与该支撑部31的上表面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在不影响支撑强度的前提下最大化减轻防撞梁支撑件2的重量,支撑部31优选平面。本体3还包括设于其两侧的翻边32,翻边32一端与支撑部3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5连接。本实施例中,以单侧为例作进一步描述如下:支撑部31的平面一边与本体31及第一连接部4连接,另两侧分别与翻边32连接,结合翻边32与第二连接部5连接的结构,防撞梁支撑件2整体上为三边包覆的凹形结构。当然,各部分连接处,均为圆弧连接。本实施例中翻边32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零件强度。
防撞梁支撑件2还包括设于本体3上的限位器安装孔33,以避免该防撞梁总成结构100对限位器的安装干涉,当然,根据车门结构的不同以及防撞梁总成结构100的安装位置差异,为了避免影响车门其他部件的安装或运行,可在不影响防撞梁支撑件2强度的前提下,开设相应的安装孔,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防撞梁支撑件2为一体成型件,以进一步提高零件强度并简化工艺。进一步,在不影响防撞梁支撑件2强度的前提下,开设若干减重孔。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分别设有漏液筋6,漏液筋6之间的间隔处,为焊接位置。漏液筋6的设置,不仅可以确保电泳效果,防止防撞梁支撑件2在使用过程中生锈而影响其强度,还能提高其整体强度,以及便于工作人员在进行焊接连接时找准焊接位置。
参照图7所示,防撞梁1为槽型件,且开口方向与车门外板10配接。防撞梁1还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加强筋,从而弥补了防撞梁与车门边框连接处强度差的劣势,从而增加了防撞梁整体的强度,提升车身碰撞性能。
防撞梁1还包括与防撞梁支撑件2配合的安装部11,具体为:安装部11与支撑部31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为与支撑件2平面相贴合的平面,从而实现:防撞梁1通过防撞梁支撑件2与车门进行连接时,具有足够的连接宽度,克服了传统技术方案中因为结构设计受限,防撞梁1与车门边框连接处Y向宽度小,严重降低车身碰撞性能的问题。
基于上述描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多处强度加强优化设计,使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100具有过剩的碰撞性能,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减薄零件料厚,以实现碰撞性能达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零件重量,实现轻量化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具有如实施例1中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100的车门,其中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100的相关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请参照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例中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100适合安装于任意车辆车门内,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其设于车门外板及车门内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结构包括防撞梁、连接于所述防撞梁及所述车门内板之间的防撞梁支撑件,所述防撞梁支撑件包括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两端且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本体及第二连接部之间两两成角度连接,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防撞梁配合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平面或凸缘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设于其两侧的翻边,所述翻边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支撑件还包括设于本体上的限位器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支撑件为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有漏液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为槽型件,且开口与所述车门外板配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还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筋。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67703.2U CN210502209U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67703.2U CN210502209U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02209U true CN210502209U (zh) | 2020-05-12 |
Family
ID=7057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67703.2U Active CN210502209U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02209U (zh) |
-
2019
- 2019-06-11 CN CN201920867703.2U patent/CN2105022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02209U (zh) | 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 |
CN211076065U (zh) | B柱加强结构 | |
CN111852226B (zh) | 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及车身 | |
CN210063130U (zh) | 一体式侧围内板 | |
CN213892682U (zh) | 一种门槛梁与地板的连接结构 | |
CN211731598U (zh) | 一种纵梁后段连接结构 | |
CN210027609U (zh) | 连接单元及连接结构 | |
CN208232917U (zh) | 一种前大灯和翼子板的安装组件 | |
CN105923054A (zh) | 一种天窗总成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 |
CN211592401U (zh) | 外后视镜安装总成、车门及汽车 | |
CN210063134U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侧围的b柱 | |
CN213799907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挡板加强结构 | |
CN217835316U (zh) | 加强板及车辆后背门 | |
CN218970918U (zh) | 机盖锁拉索支架、机盖锁拉索组件及车辆 | |
CN212473665U (zh) | 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 |
CN211173626U (zh) | 一种玻璃导轨组件以及车门总成、电动汽车 | |
CN217575381U (zh) | 仪表板管梁安装支架 | |
CN213768733U (zh) | 机舱上层支架总成的安装架、车辆机舱前围和车辆 | |
CN210652618U (zh) | 一种外蒙皮加强板以及使用该外蒙皮加强板的车门结构 | |
CN216636636U (zh) | 一种顶盖骨架总成及汽车 | |
CN215284991U (zh) | 上边梁组件及汽车 | |
CN217994571U (zh) | 一种a柱加强的连接结构 | |
CN217198370U (zh) | 一种用于微型新能源汽车的后围搭接结构及汽车 | |
CN215706660U (zh) | 一种汽车轻量化后内柱 | |
CN211844634U (zh) | 汽车前端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