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3665U - 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 Google Patents

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3665U
CN212473665U CN202021260244.0U CN202021260244U CN212473665U CN 212473665 U CN212473665 U CN 212473665U CN 202021260244 U CN202021260244 U CN 202021260244U CN 212473665 U CN212473665 U CN 212473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ember
plate
panel
extending direction
top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02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聪
杨昌龙
王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02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3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3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3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涉及商用车技术领域。顶盖机构包括:第三板构件和第四板构件,彼此相对设置;第一板构件和第二板构件,彼此相对设置;板组件,与第一板构件、第二板构件、第三板构件和第四板构件四者均连接,使得顶盖机构被构造为形成有开口的盖状;板组件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彼此连接的板构件,使得顶盖机构在于骨架机构配合时,顶盖机构与骨架机构的连接处增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板支撑刚度不足,易产生低频噪音,使得驾乘人员舒适性不足,易产生疲劳的技术问题,以及采用整体顶盖外板,长款顶盖系统与短款顶盖系统的顶盖零件无法通用,模具投资成本高且开发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商用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商用车顶盖系统包括顶盖外板总成及后围骨架总成。目前大部分商用车采用整体顶盖外板,从而导致顶盖外板与顶盖骨架连接较少,外板支撑刚度不足,易产生低频噪音,使得驾乘人员舒适性不足,易产生疲劳。
并且,由于采用整体顶盖外板,长款顶盖系统与短款顶盖系统的顶盖零件无法通用,模具投资成本高且开发周期长。
此外,当前的骨架承载强度不够,无法满足最新版ECER29-03/GB26512-2011《商用车驾驶室成员保护》安全性法规顶压强度及侧面撞击试验要求,影响乘员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目的在于,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商用车采用整体顶盖外板,从而导致顶盖外板与顶盖骨架连接较少,外板支撑刚度不足,易产生低频噪音,使得驾乘人员舒适性不足,易产生疲劳的技术问题,以及采用整体顶盖外板,长款顶盖系统与短款顶盖系统的顶盖零件无法通用,模具投资成本高且开发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顶盖机构,所述顶盖机构包括:
第三板构件和第四板构件,彼此相对设置,并均具有第一延伸方向;所述顶盖机构还包括:
第一板构件,具有第二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板构件,具有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并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连接;
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板构件、所述第二板构件、所述第三板构件和所述第四板构件四者均连接,使得所述顶盖机构被构造为形成有开口的盖状,所述板组件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彼此连接的板构件。
优选地,所述板组件由第五板构件和第六板构件形成,所述第五板构件和所述第六板构件沿着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彼此连接,所述第五板构件与所述第一板构件连接,所述第六板构件与第二板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五板构件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五板构件的天窗开口部;
所述第六板构件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板组件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的长度在第一预定长度至第二预定长度范围内,第一预定长度小于第二预定长度;
所述第一板构件形成为第一预定尺寸板构件,所述第二板构件形成为第二预定尺寸板构件,所述第五板构件形成为第三预定尺寸板构件;
所述第一板构件的与所述板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板构件的与所述板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板构件的与所述板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板构件的与所述板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板构件的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四板构件的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的连接处均形成为向着所述顶盖机构内部弯曲的弧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顶盖系统,所述顶盖系统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顶盖机构。
优选地,所述顶盖系统包括骨架机构,所述骨架机构用于支撑所述顶盖机构,所述骨架机构包括:
天窗加强板构件,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天窗开口部暴露的对应开口部;
第一前梁构件和第二前梁构件,设置于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一侧边部;
第一中梁构件和第二中梁构件,设置于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另一侧边部;
第一后梁构件和第二后梁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中梁构件的远离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中梁构件的远离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一端连接;
第一侧梁构件,设置于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一侧边部;
第二侧梁构件,设置于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另一侧边部;
所述第一前梁构件、所述第二前梁构件、所述第一后梁构件、所述第二后梁构件、所述第一侧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侧梁构件六者均形成有朝向所述顶盖机构的开口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前梁构件、所述第二前梁构件、所述第一后梁构件、所述第二后梁构件、所述第一侧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侧梁构件六者的延伸部均包括形成为弧形的过渡部分;
所述第一前梁构件和所述第二前梁构件二者的过渡部分均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板构件延伸的第一支架部,所述第一支架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板构件;
所述第一侧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侧梁构件二者的过渡部分别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三板构件延伸的第二支架部和朝向第四板构件延伸的第三支架部,所述第二支架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三板构件,所述第三支架部用于支撑所述第四板构件;
所述第一支架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板构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架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三板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支架部的末端与所述第四板构件之间设置有柔性中介构件;
所述顶盖机构和所述骨架机构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柔性中介构件由膨胀胶形成。
优选地,所述骨架机构还包括:
第三中梁构件,所述第三中梁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中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中梁构件连接;
所述第一中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中梁构件形成为相同构件;
所述第一中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中梁构件被构造为在使得所述骨架机构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跨度适配所述顶盖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前梁构件和所述第二前梁构件形成为相同构件,所述第一后梁构件和所述第二后梁构件形成为相同构件,所述第一侧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侧梁构件形成为相同构件;
所述第一前梁构件、所述第二前梁构件、所述第一中梁构件、所述第二中梁构件、所述第一侧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侧梁构件六者均以点焊的方式与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连接;
所述第一后梁构件和所述第二后梁构件二者均包括与所述过渡部分连接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与所述第二板构件贴合,并以点焊的方式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商用车,所述商用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顶盖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顶盖机构,板组件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板构件,使得顶盖机构在于骨架机构配合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整体顶盖外板结构,顶盖机构与骨架机构的连接处增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板支撑刚度不足,易产生低频噪音,使得驾乘人员舒适性不足,易产生疲劳的技术问题,以及采用整体顶盖外板,长款顶盖系统与短款顶盖系统的顶盖零件无法通用,模具投资成本高且开发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短款的顶盖机构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长款的顶盖机构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短款的骨架机构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长款的骨架机构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短款的顶盖系统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顶盖系统;
1-顶盖机构;11-第一板构件;12-第二板构件;13-第三板构件;14-第四板构件;15-第五板构件;16-第六板构件;
2-骨架机构;21-天窗加强板构件;22a-第一前梁构件;22b-第二前梁构件;22c-第一支架部;23a-第一中梁构件;23b-第二中梁构件;23c-第三中梁构件;24a-第一后梁构件;24b-第二后梁构件;25a-第一侧梁构件;25b-第二支架部;25c-第二侧梁构件;25d-第三支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顶盖机构包括第一板构件、第二板构件、第三板构件、第四板构件和板组件。以下将具体描述以上部件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
在实施例中,第三板构件13和第四板构件14彼此相对设置。这里所描述的“相对设置”可以是第三板构件13和第四板构件14二者彼此平行;也可以是在二者彼此平行的基础上呈一定角度,例如二者的两条上边部相对于二者的两条下边部更为靠近。对此,以下的“相对设置”也是如此。
第三板构件13和第四板构件14二者的可以均形成为大致的四边形板构件,该板构件形成有彼此相对的两条长边部(即以上所提及的上边部和下边部),以及彼此相对的两条短边部。其中,两条长边部的延伸方向可以是平行或者是大致平行的,在此下边部的延伸方向被定义为第一延伸方向,即图1至图5中,大致从左下方指向右上方(以及从右上方指向左下方)的方向。
同理,第一板构件11和第二板构件12的形状和设置方式也可以与以上第三板构件13和第四板构件14类似,在此基础上,第一板构件11和第二板构件12具备与以上第一延伸方向相交叉例如相垂直或者大致相垂直的第二延伸方向(例如第一板构件11的长边部的延伸方向),即图1至图5中,大致从左上方指向右下方(以及从右下方指向左上方)的方向。
在实施例中,第一板构件11、第四板构件14、第二板构件12和第三板构件13沿着四者各自的长边延伸方向首尾相连,围设成了框体形状,板组件封闭了框体的上方开口,使得顶盖机构1形成为向下开口的盖体形状。板组件可以两个或者更多个彼此连接的板构件,图1、图2和图5中示出的是由两个板构件形成的板组件,以下也是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五板构件15和第六板构件16可以沿着第一延伸方向彼此连接,第五板构件15与第一板构件11连接,第六板构件16与第二板构件12连接。此外,第五板构件15的两条短边部分别与第三板构件13和第四板构件14连接,第六板构件16的两条短边部分别与第三板构件13和第四板构件14连接。
继续参见图1和图2,第五板构件15可以形成有贯穿第五板构件15的天窗开口部。在此基础上,第六板构件16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板组件在第一延伸方向的长度在第一预定长度至第二预定长度范围内,第一预定长度小于第二预定长度。也就是说,第六板构件16的长度被构造为在特定的长度范围内取值,使得板组件在第一延伸方向的长度落在第一预定长度至第二预定长度范围内。
如图1所示,图1中示出了板组件处于第一预定长度,对应地,第三板构件13和第四板构件14也与板组件的长度相适配,这种状态下的顶盖机构1可以被定义为短款的顶盖机构1。进一步参见图2,图2示出了板组件处于第二预定长度,对应地,第三板构件13和第四板构件14同样也与板组件的长度相适配,这种状态下的顶盖机构1可以被定义为长款的顶盖机构1。
由此,以短款的顶盖机构1和长款的顶盖机构1进行对比示例,在这两种顶盖机构1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构件11、第二板构件12和第五板构件15均可以持续沿用(例如第一板构件11可以形成为第一预定尺寸板构件,第二板构件12可以形成为第二预定尺寸板构件,第五板构件15也可以形成为第三预定尺寸板构件),需要替换的是第三板构件13和第四板构件14,以及第六板构件16。这样在生产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使部件通用化,有利于通用设计,从而降低模具投资和开发成本,使得生产周期变短,并使得顶盖机构1实现系列化设计。
此外第一板构件11的与板组件的连接处、第二板构件12的与板组件的连接处、第三板构件13的与板组件的连接处、第四板构件14的与板组件的连接处、第三板构件13的与第一板构件11的连接处以及第四板构件14的与第一板构件11的连接处均形成为向着顶盖机构1内部弯曲的弧形。如此,有利于保证顶盖机构1与骨架机构2的配合相对紧密,同时增加顶盖机构1的强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顶盖系统100,顶盖系统100包括如上的顶盖机构1,还包括用于支撑顶盖机构1的骨架机构2。参见图3和图4,骨架机构2包括天窗加强板构件21,天窗加强板构件21可以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形状,作为一种示例,天窗加强板构件21的两条长边部(下称第一长边部和第二长边部)可以沿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两条短边部(下称第一短边部和第二短边部)可以沿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天窗加强板构件21还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天窗开口部暴露的对应开口部。
进一步参见图3和图4,骨架机构2还包括以下结构:
第一前梁构件22a和第二前梁构件22b,设置于天窗加强板构件21的在第一延伸方向上的第一长边部,例如第一前梁构件22a可以设置于第一长边部与第一短边部形成的角部,第二前梁构件22b可以设置于第一长边部与第二短边部形成的角部;
第一中梁构件23a和第二中梁构件23b,设置于天窗加强板构件21的在第一延伸方向上的第二长边部,例如第一中梁构件23a可以设置于第二长边部与第一短边部形成的角部,第二中梁构件23b可以设置于第二长边部与第二短边部形成的角部;
第一后梁构件24a和第二后梁构件24b,分别与第一中梁构件23a的远离天窗加强板构件21的一端和第二中梁构件23b的远离天窗加强板构件21的一端连接;
第一侧梁构件25a,设置于天窗加强板构件21的在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短边部;
第二侧梁构件25c,设置于天窗加强板构件21的在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短边部。
进一步地,以上第一前梁构件22a、第二前梁构件22b、第一后梁构件24a、第二后梁构件24b、第一侧梁构件25a和第二侧梁构件25c六者均形成有朝向顶盖机构1的开口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在实施例中,第一前梁构件22a、第二前梁构件22b、第一后梁构件24a、第二后梁构件24b、第一侧梁构件25a和第二侧梁构件25c六者延伸部均可以包括形成为弧形的过渡部分。第一前梁构件22a和第二前梁构件22b二者的过渡部分可以均形成有朝向第一板构件11延伸的第一支架部22c,第一支架部22c可以用于支撑第一板构件11;第一侧梁构件25a和第二侧梁构件25c二者的过渡部可以分别形成有朝向第三板构件13延伸的第二支架部25b和朝向第四板构件14延伸的第三支架部25d,第二支架部25b可以用于支撑第三板构件13,第三支架部25d可以用于支撑第四板构件14。
在以上描述的特征的基础上,参照图5,第一支架部22c的末端与第一板构件11之间、第二支架部25b的末端与第三板构件13之间以及第三支架部25d的末端与第四板构件14之间可以设置有柔性中介构件例如膨胀胶(图中未示出)。如此,多个支架部配合膨胀胶支撑对应的板构件,使得被支撑的板构件的指压刚度提升,改善了模态,并提升了NVH性能(Noise、Vibration、Harshness,即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在实施例中,骨架机构2还包括第三中梁构件23c,第三中梁构件23c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中梁构件23a和第二中梁构件23b连接,由此进一步提高了骨架机构2的刚度。
进一步地从通用性角度出发,第一前梁构件22a和第二前梁构件22b可以形成为相同构件,第一后梁构件24a和第二后梁构件24b可以形成为相同构件,第一侧梁构件25a和第二侧梁构件25c可以形成为相同构件;第一中梁构件23a和第二中梁构件23b可以形成为相同构件。
第一中梁构件23a和第二中梁构件23b被构造为在使得骨架机构2在第一延伸方向上的跨度适配顶盖机构1。即图3示出的是用于支撑短款的顶盖机构1的短款的骨架机构2,图4示出的是用于支撑长款的顶盖机构1的长款的骨架机构2。综合以上描述的特征可见,就骨架机构2而言,不同跨度的骨架机构2的天窗加强板构件21、全部前梁构件、第三中梁构件23c、全部后梁构件和全部侧梁构件均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为了得到不同跨度的骨架机构2,仅需采用不同长度取值的中梁构件即可,正如以上所提及的,这使得骨架机构2的通用性大大提高。
此外,第一前梁构件22a、第二前梁构件22b、第一中梁构件23a、第二中梁构件23b、第一侧梁构件25a和第二侧梁构件25c六者可以均以点焊的方式与天窗加强板构件21连接,第一后梁构件24a和第二后梁构件24b也可以分别与第一中梁构件23a和第二中梁构件23b通过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三中梁构件23c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中梁构件23a和第二中梁构件23b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点焊连接方式。
在实施例中,第一后梁构件24a和第二后梁构件24b二者均包括与过渡部分连接平面部分,平面部分进一步向着下方延伸,平面部分用于与第二板构件12贴合,并以点焊的方式连接,从而增加骨架机构2与顶盖机构1的配合紧密程度。
图5进一步以短款的顶盖机构1和短款的骨架机构2配合得到的顶盖系统100作为示例,在实施例中,顶盖机构1和骨架机构2也可以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即骨架机构2与顶盖机构1的内侧的贴合处进行点焊,由于板组件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板构件,因此板组件与骨架结构的贴合程度得到了提升,能够施加更多的点焊处,这使得骨架承载强度能够满足最新版足ECER29-03/GB26512-2011《商用车驾驶室成员保护》安全性法规顶压强度及侧面撞击试验要求。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商用车,包括如上的顶盖系统100,也包括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创新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顶盖机构,所述顶盖机构包括:
第三板构件和第四板构件,彼此相对设置,并均具有第一延伸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机构还包括:
第一板构件,具有第二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板构件,具有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并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连接;
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板构件、所述第二板构件、所述第三板构件和所述第四板构件四者均连接,使得所述顶盖机构被构造为形成有开口的盖状,所述板组件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彼此连接的板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组件由第五板构件和第六板构件形成,所述第五板构件和所述第六板构件沿着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彼此连接,所述第五板构件与所述第一板构件连接,所述第六板构件与第二板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板构件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五板构件的天窗开口部;
所述第六板构件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板组件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的长度在第一预定长度至第二预定长度范围内,第一预定长度小于第二预定长度;
所述第一板构件形成为第一预定尺寸板构件,所述第二板构件形成为第二预定尺寸板构件,所述第五板构件形成为第三预定尺寸板构件;
所述第一板构件的与所述板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板构件的与所述板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板构件的与所述板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板构件的与所述板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板构件的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四板构件的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的连接处均形成为向着所述顶盖机构内部弯曲的弧形。
4.一种顶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系统包括骨架机构,所述骨架机构用于支撑所述顶盖机构,所述骨架机构包括:
天窗加强板构件,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天窗开口部暴露的对应开口部;
第一前梁构件和第二前梁构件,设置于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一侧边部;
第一中梁构件和第二中梁构件,设置于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另一侧边部;
第一后梁构件和第二后梁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中梁构件的远离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中梁构件的远离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一端连接;
第一侧梁构件,设置于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一侧边部;
第二侧梁构件,设置于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的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的另一侧边部;
所述第一前梁构件、所述第二前梁构件、所述第一后梁构件、所述第二后梁构件、所述第一侧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侧梁构件六者均形成有朝向所述顶盖机构的开口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前梁构件、所述第二前梁构件、所述第一后梁构件、所述第二后梁构件、所述第一侧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侧梁构件六者的延伸部均包括形成为弧形的过渡部分;
所述第一前梁构件和所述第二前梁构件二者的过渡部分均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板构件延伸的第一支架部,所述第一支架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板构件;
所述第一侧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侧梁构件二者的过渡部分别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三板构件延伸的第二支架部和朝向第四板构件延伸的第三支架部,所述第二支架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三板构件,所述第三支架部用于支撑所述第四板构件;
所述第一支架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板构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架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三板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支架部的末端与所述第四板构件之间设置有柔性中介构件;
所述顶盖机构和所述骨架机构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中介构件由膨胀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骨架机构还包括:
第三中梁构件,所述第三中梁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中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中梁构件连接;
所述第一中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中梁构件形成为相同构件;
所述第一中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中梁构件被构造为在使得所述骨架机构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跨度适配所述顶盖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前梁构件和所述第二前梁构件形成为相同构件,所述第一后梁构件和所述第二后梁构件形成为相同构件,所述第一侧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侧梁构件形成为相同构件;
所述第一前梁构件、所述第二前梁构件、所述第一中梁构件、所述第二中梁构件、所述第一侧梁构件和所述第二侧梁构件六者均以点焊的方式与所述天窗加强板构件连接;
所述第一后梁构件和所述第二后梁构件二者均包括与所述过渡部分连接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与所述第二板构件贴合,并以点焊的方式连接。
10.一种商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商用车包括如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系统。
CN202021260244.0U 2020-06-30 2020-06-30 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Active CN212473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0244.0U CN212473665U (zh) 2020-06-30 2020-06-30 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0244.0U CN212473665U (zh) 2020-06-30 2020-06-30 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3665U true CN212473665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56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0244.0U Active CN212473665U (zh) 2020-06-30 2020-06-30 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3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4151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US6543841B1 (en) Vehicle roof structure
CN107891911B (zh) 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及汽车
JP2020029161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2195650U (zh)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733482A (zh) 用于车辆的d柱加强板总成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JPH0324391B2 (zh)
EP3613653A1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CN212473665U (zh) 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JP2007331571A (ja) 自動車用センターピラー構造
CN21006313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413484U (zh)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CN210653311U (zh) 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
JPH02293276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09757267U (zh) 空气室结构、空气室总成和车辆
JPH11139348A (ja) 自動車のパーティションパネルの補強構造
CN112109810A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18431163U (zh) 安全气囊安装组件和车辆
CN219029562U (zh) 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CN114132385B (zh) 车辆用车身
CN216331754U (zh) 车辆后视镜加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918122U (zh) 前围上部结构及车辆
CN219728379U (zh) 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及车辆
CN115107885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219277646U (zh) A柱与门槛梁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