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9562U - 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9562U
CN219029562U CN202223423012.4U CN202223423012U CN219029562U CN 219029562 U CN219029562 U CN 219029562U CN 202223423012 U CN202223423012 U CN 202223423012U CN 219029562 U CN219029562 U CN 219029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ection
front wall
vehicle
reinforcement
surroun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30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喜阳
崔二盼
费林泉
叶明礼
李开扉
杜中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30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9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9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9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车辆的前围总成包括:前围板;前围上部组件,所述前围上部组件设置于所述前围板的上方;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前围板且位于所述前围板和所述前围上部组件之间,以提升所述前围板与所述前围上部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将加强件设置于前围板,由于前围板为薄板,而加强件的厚度较大,这样加强件可以加强前围板的结构强度,然后再将前围上部组件设置于前围板和加强件上,这样可以避免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连接时发生翻转,而且在合拼过程中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之间不会产生干涉,从而可以提升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证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的前围总成中,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连接时容易发生翻转,而且在合拼过程中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之间会产生干涉,另外,减震器支座到前围板的传力通道结构较弱,仅为前风窗下横梁与前轮罩本体两层薄板焊接之后两端分别与减震器支座和前围板搭接,结构刚度上存在不足,当车辆行驶里程过多之后,此处应力集中会导致钣金开裂,进而发生异响,降低车辆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前围总成,该车辆的前围总成可以避免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连接时发生翻转,在合拼过程中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之间不会产生干涉,提升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证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包括:前围板;前围上部组件,所述前围上部组件设置于所述前围板的上方;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前围板且位于所述前围板和所述前围上部组件之间,以提升所述前围板与所述前围上部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将加强件设置于前围板,由于前围板为薄板,而加强件的厚度较大,这样加强件可以加强前围板的结构强度,然后再将前围上部组件设置于前围板和加强件上,这样可以避免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连接时发生翻转,而且在合拼过程中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之间不会产生干涉,从而可以提升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证前围板与前围上部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和第四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三弯折段和所述第四弯折段依次连接且形成拱形结构,所述第四弯折段与所述前围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前围总成还包括:减震器支座,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减震器支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前围总成还包括:前轮罩本体,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和所述第三弯折段分别与所述前轮罩本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连接于所述第三弯折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前轮罩本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前围总成还包括:前轮罩边梁,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连接于所述第三弯折段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前轮罩边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前轮罩边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开设有减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还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减重孔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总成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总成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总成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总成的局部断面图;
图5是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围总成;
10、前围板;20、前围上部组件;30、加强件;31、第一弯折段;32、第二弯折段;33、第三弯折段;34、第四弯折段;35、第一翻边;36、第二翻边;37、第三翻边;38、减重孔;39、连接孔;40、减震器支座;50、前轮罩本体;60、前轮罩边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总成1。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总成1,包括:前围板10、前围上部组件20和加强件30。前围板10一般为车辆的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起到该位置处部分部件的安装和连接的作用。前围上部组件20主要应用在车辆的前围部位,主要可以为玻璃装置、雨刮装置、空调装置、发动机罩铰链和仪表台装置等部件提供支撑点及安装点。而加强件30则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
如图4所示,前围上部组件20设置于前围板10的上方,加强件30设置于前围板10,而且加强件30位于前围板10和前围上部组件20之间,以提升前围板10与前围上部组件20之间的连接强度。也就是说,先将加强件30设置于前围板10,由于前围板10为薄板,而加强件30的厚度较大,这样加强件30可以加强前围板10的结构强度,然后再将前围上部组件20设置于前围板10和加强件30上,这样可以避免前围板10与前围上部组件20连接时发生翻转,而且在合拼过程中前围板10与前围上部组件20之间不会产生干涉,从而可以提升前围板10与前围上部组件20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证前围板10与前围上部组件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5所示,加强件30包括: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2、第三弯折段33和第四弯折段34,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2、第三弯折段33和第四弯折段34依次连接,而且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2、第三弯折段33和第四弯折段34形成拱形结构,第四弯折段34与前围板10连接。设置有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2、第三弯折段33和第四弯折段34,这样便于加强件30在前围总成1上的设置,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2、第三弯折段33和第四弯折段34依次连接,这样加强件30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加强件30的整体安装和设置,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2、第三弯折段33和第四弯折段34形成拱形结构,也就是形似C字形的结构,拱形结构可以提升加强件30的结构强度,在加强件30受力时不易受到损坏。而第四弯折段34与前围板10连接,这样加强件30可以通过第四弯折部对前围板10起到加强的作用,提升前围板10与前围上部组件20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证前围板10与前围上部组件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如图1-图4所示,车辆的前围总成1还包括:减震器支座40,第一弯折部与减震器支座40连接。减震器支座40主要用于安装减震器,将第一弯折部与减震器支座40连接,在车辆发生碰撞之后,减震器支座40的力可以传递到第一弯折部,而第一弯折部与第四弯折部为一体结构,这样力又可以传递到第四弯折部,从而可以传递到前围板10处,进而可以传递到车辆的A柱,保证力传递的完整性,提高车辆的正面碰撞性能,而且加强件30可以提高传力通道的整体刚度,提升车辆的整体扭转刚度,增强机舱区域的碰撞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车辆的前围总成1还包括:前轮罩本体50,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2和第三弯折段33分别与前轮罩本体50连接。将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2和第三弯折段33分别与前轮罩本体50连接,这样前轮罩本体50可以通过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2和第三弯折段33提升加强件30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减震器支座40与前围板10之间的传力通道的整体刚度,提升车辆的整体扭转刚度,增强机舱区域的碰撞性能。
其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加强件30还包括:第一翻边35,第一翻边35连接于第三弯折部的一侧,第一翻边35与前轮罩本体50连接。将第一翻边35连接于第三弯折部的一侧,这样加强件30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加强件30的整体安装和设置,而第一翻边35也与前轮罩本体50连接,如此,前轮罩本体50又可以通过第一翻边35提升加强件30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减震器支座40与前围板10之间的传力通道的整体刚度。
另外,如图1和图5所示,车辆的前围总成1还包括:前轮罩边梁60,加强件30还包括:第二翻边36,第二翻边36连接于第三弯折段33的另一侧,第二翻边36与前轮罩边梁60连接。第二翻边36连接于第三弯折段33的另一侧,这样加强件30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加强件30的整体安装和设置,而第二翻边36与前轮罩边梁60连接,这样前轮罩边梁60可以通过第二翻边36提升加强件30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减震器支座40与前围板10之间的传力通道的整体刚度,提升车辆的整体扭转刚度,增强机舱区域的碰撞性能。
当然,如图1和图5所示,加强件30还包括:第三翻边37,第三翻边37连接于第二弯折段32的另一侧,第三翻边37与前轮罩边梁60连接。第三翻边37连接于第二弯折段32的另一侧,同样,这样加强件30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加强件30的整体安装和设置,而第三翻边37也与前轮罩边梁60连接,如此,前轮罩边梁60又可以通过第三翻边37提升加强件30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减震器支座40与前围板10之间的传力通道的整体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加强件30开设有减重孔38。在加强件30上开设有减重孔38,减重孔38为轻量化设计,在保证加强件30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减轻自身重量,而且这样前围总成1的流水槽中的水也可以通过减重孔38排出,有利于流水槽的排水效果。
除此之外,如图5所示,加强件30还开设有连接孔39,连接孔39与减重孔38间隔设置。在加强件30还开设有连接孔39,这样加强件30可以通过连接孔39与其他的部件进行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连接孔39进行焊接,从而可以使加强件30的设置更加稳定牢靠。而连接孔39与减重孔38间隔设置,这样可以避免连接孔39与减重孔38之间产生干涉,而且可以避免对加强件30的结构强度产生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围板(10);
前围上部组件(20),所述前围上部组件(20)设置于所述前围板(10)的上方;
加强件(30),所述加强件(30)设置于所述前围板(10)且位于所述前围板(10)和所述前围上部组件(20)之间,以提升所述前围板(10)与所述前围上部组件(20)之间的连接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0)包括: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2)、第三弯折段(33)和第四弯折段(34),所述第一弯折段(31)、所述第二弯折段(32)、所述第三弯折段(33)和所述第四弯折段(34)依次连接且形成拱形结构,所述第四弯折段(34)与所述前围板(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器支座(40),所述第一弯折段(31)与所述减震器支座(4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轮罩本体(50),所述第一弯折段(31)、所述第二弯折段(32)和所述第三弯折段(33)分别与所述前轮罩本体(5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0)还包括:第一翻边(35),所述第一翻边(35)连接于所述第三弯折段(33)的一侧,所述第一翻边(35)与所述前轮罩本体(5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轮罩边梁(60),所述加强件(30)还包括:第二翻边(36),所述第二翻边(36)连接于所述第三弯折段(33)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翻边(36)与所述前轮罩边梁(6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0)还包括:第三翻边(37),所述第三翻边(37)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段(32)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翻边(37)与所述前轮罩边梁(6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0)开设有减重孔(3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0)还开设有连接孔(39),所述连接孔(39)与所述减重孔(38)间隔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总成(1)。
CN202223423012.4U 2022-12-20 2022-12-20 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029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3012.4U CN219029562U (zh) 2022-12-20 2022-12-20 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3012.4U CN219029562U (zh) 2022-12-20 2022-12-20 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9562U true CN219029562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8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3012.4U Active CN219029562U (zh) 2022-12-20 2022-12-20 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9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37677U (zh) 前车体机舱结构
CN219029562U (zh) 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CN214001840U (zh)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CN215205084U (zh) 仪表板加强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396958U (zh)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车身和汽车
KR100445876B1 (ko) 자동차 카울부의 보강구조
CN218662067U (zh) 机舱纵梁与a柱连接结构和车辆
KR100837961B1 (ko) 지지 부재가 구비된 연료전지 전용 차체
CN213473298U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总成及车辆
CN112208645A (zh) 前围上部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20314966U (zh) 一种制动踏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8616529U (zh) 机舱隔音隔热组件及车辆
CN210027623U (zh) 一种提升前悬安装点刚度的前轮罩安装结构
CN217918122U (zh) 前围上部结构及车辆
CN217554025U (zh) 仪表板管梁安装板及汽车
CN214396684U (zh) 雨刮电机安装支架及车身前围上部结构
CN219257464U (zh) 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15474288U (zh) 汽车顶盖及具有该汽车顶盖的飞行汽车
CN211543700U (zh) 一种汽车前风挡与防火墙总成及车体
CN218141767U (zh) 车架和车辆
CN216034674U (zh) 车辆前部构造
CN115214790B (zh) 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218577868U (zh) 前围结构及车辆
CN212473665U (zh) 顶盖机构、顶盖系统及商用车
CN220577364U (zh) 机舱总成和通用化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