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48217U - 车门板 - Google Patents

车门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48217U
CN217048217U CN202121452493.4U CN202121452493U CN217048217U CN 217048217 U CN217048217 U CN 217048217U CN 202121452493 U CN202121452493 U CN 202121452493U CN 217048217 U CN217048217 U CN 217048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door
panel
plate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24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思扬
滕平
李林波
林志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24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48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48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48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板,包括车门外板、加强板和车门内板,所述加强板设在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所述加强板的侧部设有支架。能够加强车门外板的局部强度,提高车门外板的抗凹性,相比与补强胶片,加强板及其上的支架成本更低,占用空间小,重量低,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汽车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车门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板。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通过布置加强板在车门外板抗凹较弱的区域以提高车门外板的抗凹性能。加强板的宽度越宽,数量越多,抗凹性能越好。但受车门布置空间限制,不能过多的设置加强板或设置尺寸较大的加强板,设置过多的加强板会增加整车重量。如果使用补强胶片,会增加成本,且补强胶片的加强效果不如加强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种车门板,解决了加强板布置空间受限、抗凹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板,包括车门外板、加强板和车门内板,所述加强板设在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所述加强板的侧部设有支架。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对称设有支架。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强板和支架靠近车门外板的一面分别设有涂胶槽,所述涂胶槽内填充有减震胶。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涂胶槽位于加强板的侧部。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涂胶槽为条形槽。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强板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和车门内板相连。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强板上设有用于焊接定位的定位孔。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定位孔位于加强板的中部。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强板上交叉设有加强板支架,所述加强板支架的两端从加强板的两侧分别延伸出形成支架。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强板和加强板支架通过焊接相连。
(三)有益效果
本本实用新型的车门板,通过在加强板的侧部设置支架,能够加强车门外板的局部强度,提高车门外板的抗凹性,自身结构对称,自身结构稳定,受力稳定,方便运输及物料车的设计,不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形。支架还对侧碰时的人体侵入量减小有一定的帮助。相比与补强胶片,加强板及其上的支架成本更低,占用空间小,重量低,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强板和加强板支架的连接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强板和车门外板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强板和车门内板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车门板,包括车门外板7、加强板1和车门内板9,所述加强板1设在车门外板7和车门内板9之间,所述加强板1的侧部设有支架。
本实施例的车门板,通过在加强板1的侧部设置支架,能够加强车门外板7的局部强度,提高车门外板7的抗凹性,自身结构对称,自身结构稳定,受力稳定,方便运输及物料车的设计,不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形。支架还对侧碰时的人体侵入量减小有一定的帮助。相比与补强胶片,加强板1及其上的支架成本更低,占用空间小,重量低,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
具体的,支架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加强板1上,加工工艺简单。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1的两侧对称设有支架,对称设计的支架,结构更加稳定,解决了加强板1运输容易变形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1和支架靠近车门外板7的一面分别设有涂胶槽4,所述涂胶槽4内填充有减震胶6。涂上减震胶6经涂装车间烘烤硬化后可以将加强板1和车门外板7固定,从而对车门外板7刚度进行加强,模态获得提升,,可以提高车门外板7的抗凹性,减少关门时车门外板7抖动。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胶槽4位于加强板1的侧部,布局合理。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胶槽4为条形槽。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1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和车门内板9相连,加强板1和车门内板9之间的焊接处设有第一焊接点8。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1上设有用于焊接定位的定位孔5,定位孔5便于焊接定位。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5位于加强板1的中部,便于定位操作。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1上交叉设有加强板支架2,所述加强板支架2的两端从加强板1的两侧分别延伸出形成支架。通过整块的加强板支架2和加强板1连接,加强板1和加强板支架2连接更加牢固,抗凹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1和加强板支架2通过焊接相连,加强板1和加强板支架2的焊接处设有第二焊接点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外板、加强板和车门内板,所述加强板设在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所述加强板的侧部设有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对称设有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和支架靠近车门外板的一面分别设有涂胶槽,所述涂胶槽内填充有减震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槽位于加强板的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槽为条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和车门内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设有用于焊接定位的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位于加强板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交叉设有加强板支架,所述加强板支架的两端从加强板的两侧分别延伸出形成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和加强板支架通过焊接相连。
CN202121452493.4U 2021-06-29 2021-06-29 车门板 Active CN217048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2493.4U CN217048217U (zh) 2021-06-29 2021-06-29 车门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2493.4U CN217048217U (zh) 2021-06-29 2021-06-29 车门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48217U true CN217048217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2493.4U Active CN217048217U (zh) 2021-06-29 2021-06-29 车门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48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4026B2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CN103249637B (zh) 汽车的车身构造
CN209719744U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组件
CN108674488B (zh) 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BR112013001666B1 (pt) CHASSI DE VElCULO AUTOMOTIVO
CN107891911B (zh) 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及汽车
CN212242936U (zh) 电池包和汽车
CN114802450B (zh) 一种电动平台底板结构
CN217048217U (zh) 车门板
CN209921042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车
CN113135234A (zh) 车身下部构造
CN215851513U (zh) 车身门槛及车辆
CN216185521U (zh) 一种中后地板架构
US20220161647A1 (en) Battery compartment for a traction battery, traction battery and vehicle with a battery compartment of this kind
CN113734297A (zh) 一种中后地板架构
CN217893011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汽车
CN210116550U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211335564U (zh) 电池包固定结构以及汽车
CN218858544U (zh) 后轮罩结构及车辆
CN209756759U (zh) 一种前门加强板总成结构
CN219989350U (zh)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CN214396309U (zh) 板簧支座安装支架、车架及全承载式客车
CN210284366U (zh) 一种汽车前舱横梁焊接总成
CN216185526U (zh) 汽车加强结构及汽车
EP4292907A1 (en) Middle-rear floor frame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